⑴ 蘋果最新筆記本 macbook pro 的屏幕解析度多少
13英寸的MacBook Pro的解析度為:2560 x 1600 (227 ppi)
15英寸的MacBook Pro的解析度為:2880 x 1800 (220 ppi)
處理器
CPU系列 英特爾 酷睿i5 2代系列(Sandy Bridge);CPU型號 Intel 酷睿i5 2430M;CPU主頻 2.4GHz;最高睿頻 0MHz;匯流排規格 DMI 5 GT/s;三級緩存 3MB;核心類型 Sandy Bridge;核心/線程數 雙核心/四線程;製程工藝 32nm;指令集 AVX,64bit;功耗 35W。
存儲設備
內存容量 4GB;內存類型 DDR3 1333MHz;插槽數量 2xSO-DIMM;最大內存容量 16GB;硬碟容量 500GB;硬碟描述5400轉,SATA;光碟機類型 DVD刻錄機;設計類型 光碟機內置;光碟機描述 吸入式。
(1)蘋果電腦新款屏幕怎麼樣擴展閱讀:
MacBook Pro 的一體式機身以一整片鋁合金雕琢而成,精緻纖薄,更有柔滑的絲紋表面和優美的輪廓造型;而 MacBook Pro擁有的不僅僅是亮麗外表,一體成型技術還讓它更加堅實耐用。可以將它放在公事包或背包里,在機場、酒店房間或任何地方隨時拿出來使用。所以無論身在何處,你都有最順手的編輯、寫作、設計、或創意工具。
打開 MacBook Pro 的瞬間,整個明亮的屏幕立刻映入眼簾,但這只是 MacBook Pro 的 Retina顯示屏的眾多優點之一。它的畫面顯示在屏幕的每個角落同樣明亮銳利。你所看到的一切,包括超薄的寬屏幕本身都光彩照人。玻璃屏幕和機身渾然一體,讓顯示屏更堅固耐用;此外,顯示屏也更節能,並且不含汞和砷,比以前更環保。
⑵ 蘋果電腦的屏幕
這個要看你是只需要電腦屏幕的效果,還是實現對電腦的控制。
一,如果只是需要MAC電腦屏幕的效果,用相應的壁紙就可以了。
二,如果想要實現對MAC電腦的控制,那麼需要用到一些遠程式控制制軟體來實現這個功能。
這里以遠程式控制制軟體teamviewer為例,簡單說一下。
1,在MAC和IPHONE上都安裝上teamviewer這個軟體,軟體是免費的,搜一下就可以找到了,手機版的直接在應用商店下載。
2,MAC上面安裝完成後,運行軟體,這里軟體會生成一個ID和密碼。
4、然後就可以看到MAC桌面了,可以對MAC進行控制。
⑶ macbook pro和air的屏幕如何
具體的效果
其實你可以去店裡看看
個人覺得
MACBOOK
PRO13寸的鏡面屏反光還是有影響的
相對而言
15寸的霧面屏就要舒服很多
單看的話
會覺得還好
如果你在店裡看兩台效果對比
我保證你想買15寸的
(目前新型MBP的霧面屏幕
就15
17寸有而已)
索尼的貴麗屏
我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索尼的本本裡面
相對自家其他本本型號的屏幕都有質的飛躍的那種
如果是的話
就視覺效果而言
和15寸的霧面MACBOOK
PRO差不多
也很贊
相對13寸的鏡面的話
就單純屏幕效果
其實也是平分秋色
……
不過我還是覺得索尼那塊屏幕效果要更好些
蘋果的反光真的很讓人不爽啊
尤其是角度稍微傾斜一點
天花板上的日光燈全映在屏幕上了……
我自己是用IMAC
和MACBOOK小白的
上面的觀察是我自己在店裡溜達時候的經驗之談
也可能是賣場的燈光比較足
所以鏡面反射比較嚴重的原因吧
我的小白在家裡用的時候
其實到沒那麼差
單看
也沒看出來什麼不好的
看你的選擇
估計是想買台方便到處帶的吧
如果是室外作業的話
13寸的蘋果就不推薦你買了
15寸的
很笨重
不方便帶的
還是去看看索尼的吧
如果你說的和我看的是同一款屏幕的話
推薦你索尼
當然
如果不是的話
就效果而言
沒有高光的環境因素下
蘋果會是不二之選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
實際效果建議你去店裡看看
對比下就一目瞭然了
畢竟也是五位數的消費了
AIR的話
說實話不建議你買
我有朋友是賣電腦的
目前返修率最高的在那就是AIR
十一月中旬時候
一個星期送去6台……
囧……
⑷ 新款macbook pro 是不是oled屏
不是,用的是mini-led屏,用蘋果官網說法就是:Liquid視網膜XDR屏。這是蘋果這一兩年來開始推行的新LED屏幕技術,蘋果在新的移動設備上已經開始鋪開這個技術了。所謂mini led,就是更小的背光燈泡,屏幕亮度和對比度都比傳統的LED和OLED屏更優秀,是最近爆火的一個屏幕技術。
⑸ 蘋果2021新款MacBook+Pro+Apple+M1屏幕分辨到他的圖像成像效果能到達4K那種顯
摘要 顯示屏
⑹ 蘋果MacBook Pro(Retina屏)15.4英寸如何具體評測可以發一下
原來Macbook一直沒有什麼好感。在我印象里Macbook一直華而不實,屏幕好些,做工好些,缺點一大堆,USв太少,mac系統太難,應用太少,不能淘寶,不能網銀,散熱太差,配置太低,價格太高,當然這些大部分都是聽來的。
不得不承認這塊屏幕深深的吸引了我,而我又是對屏幕十分敏感之輩。Nvidia GT650M的加入,使Macbook性能一躍成為性能強悍的筆記本,而且由於在Win下只顯示獨立顯卡,3D Vision成為可能,新增的USв3.0,HDMI 1.4更是方便了3d輸出。超薄的機身,去掉了累贅的光碟機,去掉傳統硬碟,換成高速SSD,15寸 2880x1800高級屏幕。
外觀。前面說到,除了索尼蘋果外,其他機型在我眼裡總感覺千篇一律,多少年來一直是那個外形那個厚度。Macbook給我的感覺就是簡潔,大方,做工幾乎無可挑剔。同樣上面屏幕下面鍵盤,Macbook就看起來給人一種高檔卻不張揚,低調但卻透露出一種高雅氣質的感覺。由於機身做的輕薄,拿在手裡手感十足,每次拿起來往內膽裝的時候都忍不住感嘆一下。外觀本來是仁者見仁的東西,但是蘋果的產品總是能打動絕大部分人。我們可能不太習慣老外的長相,但是真正漂亮的美女,大家的眼光還總是能統一的,看到蘋果產品,不管是黑人還是白人,亞洲人還是歐洲人,老闆還是打工仔,似乎都很統一,有人罵蘋果貴,蘋果黑,蘋果配置低,但提到外形,大家的審美突然變的一致了.不能不服,蘋果的工業設計堪稱完美!
配置和性能
Macbook
一直在我眼裡屬於那種華而不實的東西。但是rMBP不是。
i7 4核
8G-16G 高速內存
Nvidia GT650M DDR5 獨立顯卡
最新 INTEL HD4000 核顯
三星高速SSD快閃記憶體
2880x1800解析度Retina屏幕
背光鍵盤
USв 3.0
藍牙4.0
HDMI 1.4
Thunderbolt高速介面
很顯然,rMBP採用的都是全球一流供應商提供的,最頂尖,最新技術的硬體,
強大配置所帶來的體驗是很爽的。開關機都是幾秒種。網頁,程序都是秒開。沒有一絲拖泥帶水。用了3個月從來沒有過程序卡頓或者死機情況。
大菠蘿和星際2我特效全開,最高2880x1800的解析度下,幀數雖然有點低,但仍然可以順利玩。在最高畫質下玩游戲,光看畫面就是一種享受。稍微降低解析度到2560x1440,游戲立刻很流暢,降到PC的最高解析度--1080p的話,那就非常流暢了。
Win7測試顯卡最低7.2,SSD,CPU,內存都是7.9.
win8下顯卡變成了7.1,SSD卻增加到8.1
魯大娘測試。
我公司4年前的台式機,也是獨顯,成績是1000分。其中顯卡僅僅只有寒酸的10分。
我的索尼i5,410m顯卡, 總成績2900分。其中顯卡為60分。
rMBP,總成績5010分,顯卡成績為160分。其中SSD的成績大幅領先傳統7200轉硬碟。
3Dmark11測試。
如網路傳言,rMBP的GT650M屬於高頻版,900hz,其他本子也有搭載GT650M,但主頻都在400-750之間。不過我3d mark11的測試成績和其他本子的相差無幾,不知何故,2156分。壇子有人分數跑到2600,已經接近GTX670M,不知他們怎麼測的. 不過分數畢竟還是個分數,還是要看實際體驗。
USв 3.0的加入,讓數據傳輸不再折磨人,如果從外置硬碟往SSD傳東西,速度能達到300m以上,如果uSв 3.0硬碟和U盤互拷大量數據,基本在80-90m之間,如果直接往SSD拷東西,那就是飛速了。想當時用索尼本傳個12g的3d電影,剛開始每秒20m,到後來每秒10m,5m,1m,後來實在等不住就睡覺了。其實USв 3.0要保證速度,SSD也是關鍵因素,否則你往機器硬碟拷東西,硬碟卻成了瓶頸,哪怕是7200轉。
如此強大的配置,機身卻做的如此超薄,而且只有2.0KGs的重量,電池續航也得到保證,我毫不誇張的說這也就蘋果能做到。如今的超級本可以做到7-8個小時的續航,但是大部分是核顯。外星人配置高,但可以承受那個重量和價位的話,我覺得直接買個台式機,外接大屏幕玩游戲不是爽的多?
下面這個是外星人15寸的重量,3.2KGS. 光電源就和Macbook air的機身持平了,總計4.2kgs,加上
滑鼠有9斤重,便攜只能是從卧室挪到客廳了。
我一直在想,以外星人的厚度和重量,我想無論那個廠家做這種游戲本都不會存在太大技術障礙。
3。音質,攝像頭,鍵盤
市場上筆記本各種型號加起來恐怕有上千種,但越來越多的廠商將賣點放在容易吸引普通消費者眼球的配置上,比如GT61ОM 2G內存,大家乍眼一看,2G顯存啊,估計性能不賴,有幾個人注意前面的61Оm呢,有多少人注意它的處理器,位寬,頻率,帶寬呢?這種入門顯卡也就是HD4000的水平,給他配10g顯存又能怎樣。所以商家太會忽悠人,就比如什麼卡片機,手機支持2000萬像素,搞得很多人以為像素就代表畫質,經常出去被拿著卡片機的人問我單反多少萬像素,拿著1200萬像素的老單反,搞得我還真有點難以啟齒。對於筆記本最影響用戶感受的屏幕等,他們很少,也沒有信心公布參數,只是簡單的取個華麗的名字,諸如,炫麗屏,炫彩屏等,一帶而過。
蘋果不但堅持保證屏幕的品質,而且對於普通人很難覺察的語音輸入功能,蘋果也顯然用了心思。
rMBP使用雙麥降噪,我試著正常坐在椅子上(不用俯著身子湊到mic前面),正常的講話的音量講話,用quicktime錄音,回放的效果十分清晰,我沒有嘗試過專業的錄音設備,但是以我的理解,以及錄音回放中細節的表現,我覺得它已經夠好,這也是很多專業人士用macbook的原因之一吧。
我用我的索尼本做過測試,正常坐姿,正常語速,對著Gооgle語音講話,Gооgle要麼告訴我 ,大聲點,要麼問我,你說的什麼,再大聲點,我身子湊到mic前面,它仍然很難識別。用rMBP的話,你無需改變姿勢,無需刻意放大聲音,只要大概控制好語速就行,識別率超出你的想像。有時候在辦公室,還影響到別人我聲音很小的說話,它也能准確的識別。順便提下,10.8.2的語音聽寫十分強大。
4.屏幕。點的索尼高檔本的屏幕竟然還不如校色後的Macbook air。
對我這種不專業,卻喜歡專業產品的人來說,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屏幕清晰,通透,對比強烈但色彩柔和,看上去很舒服,顏色還原准確,處理圖片的時候信心十足,無論看電影,看圖片,或者上網帶來的感受都是前所未有的。
至於很多人提到的瀏覽網頁卡頓現象,當初的確存在。在ML的幾次更新優化下,已經大幅改善。絕大部分網頁都很流暢,除非那種要載入大量圖片的網頁,會偶爾有卡頓,但完全可以接受。而且老款的pro我也測試過,偶爾的卡頓也存在。可能大家對Retina macbook pro太過於挑剔了吧。
5.電源和電池
我很少看有網站專門評測電源。這個看上去似乎被大家忽略的東西,但對我來說印象深刻,因為以前每次出差看到那個被電源線塞的鼓鼓的電腦包就很煩。由於續航太差,基本上一到賓館我就得找電源線插上,然後再掏出滑鼠墊,滑鼠,才能開始做事。幾乎所有的筆記本的電源線都一個德行,一個磚頭塊大小的適配器,一邊是一根粗粗的電源線加大大的插頭,另一邊是連接到筆記本的稍微細點的線。不管怎樣,這堆東西你都得帶著,差不多有一公斤重,很硬的線,磚頭塊和三角插頭在一起,攜帶十分不方便,放在電腦桌上也是亂糟糟的。以前雖然對Macbook興趣不大,但是我卻注意到蘋果的電源完全不同。它的線分為2個組件,一個是電源延長線,這個也很粗,但是我幾乎很少用它,另外一段是99%都使用它的電源適配器,帶一米多的線連接到筆記本。適配器的插頭可以隨時用手扳囘開使用,另一端也可以掰開,是個十分人性化的繞線掛鉤,和筆記本接觸的是個扁平的介面,只要放入大概位置,會被筆記本自動吸入,介面上有個指示燈,充電時候亮紅燈,充滿後綠燈,只需輕輕一壓就可拔出。清一色的白色電源和macbook整體很搭配。多麼人性化,多麼方便,連電源線都做的像一件藝術品。我就納悶其他筆記本廠商就沒有注意到這個電源給人帶來的不便嗎?毫不誇張,Macbook的電源也是對蘋果增加好感的主要因素之一。細節決定成敗,一點不假。
6.觸摸板。
除了對以前筆記本的電源不滿外,觸摸板更是相當不滿意。對筆記本來說,觸摸板是相當重要一個部件,可其他品牌的觸摸板只是僅僅實現了觸摸功能而已。它可以被觸摸,也可以模擬滑鼠的左鍵右鍵,可由於體驗太差,我不得不總是插個滑鼠。而且在開啟觸摸板的時候如果打字,很容易造成誤操作,滑鼠突然就不知道跑那裡去了。由於觸摸板太差,出差你就必須帶上滑鼠和滑鼠墊,加上僵硬的電源線,大磚頭塊電源適配器,這幾個東西往往不知道怎麼塞在電腦包里,因為他們都是不規則的形狀。最悲劇的是我在客廳看電影的時候,我需要把筆記本帶到客廳來連接投影儀,電腦放一個小方凳子上,沒了空間給滑鼠,我嘗試用觸摸板,試了幾分鍾後,我實在忍受不了了,就不得不把電腦直接放地板上,旁邊鋪個滑鼠墊,插上滑鼠 。當我插好所有設備後,往地上一看,亂糟糟一片,首先是筆記本的一堆電源線,滑鼠線,滑鼠墊,音響電源,小音箱連接線,音響輸入線,HDMi線,投影電源線...這種體驗實在是太糟糕了。
Macbook大大的觸摸板卻完全不同。指那打那,雙指拖動屏幕流暢滾動,雙指左右輕掃網頁前進後退,雙指轉動旋轉圖片,三指輕觸激活字典,三指拖動,四指上推切mission control,四指左右清掃切換程序,四指收攏到Lauch pad,四指打開來到桌面。。。結合bettertoutch tool,我將網頁刷新設置為4指輕觸,五指輕觸進入finder,三指上推回到網頁頂端,三指雙拍關閉標貼。手勢操控簡直爽到家
7. 散熱和噪音。
新一代macbook採用改進的非對稱雙風扇設計。理論上散熱和噪音會有很大改善。以前的macbook我用的不多,但是我對rMBP的散熱基本上滿意,噪音控制十分滿意。平時辦公,上網,鍵盤上都冰涼的,耳朵趴在鍵盤上都聽不見風扇聲,開flash會熱一些,但是風扇聲音仍覺察不到。夏季溫度稍高,開大型游戲溫度會上升到70-80度以上,鍵盤上面也是很燙,瞬間會風聲四起,不過也在接受范圍呢,但是那個筆記本開大型游戲的時候不燙呢。一旦退出遊戲,溫度會在十幾秒中迅速降低,風扇也回歸安靜。
還要說明的是絕大部分本子用的塑料材質,就算裡面燙外面也感受不到。Macbook堅持用鋁合金,感受是很直接的,但這恰恰會幫助機器散熱,只是給人感覺macbook好像散熱不好一樣。你用一個純金屬的杯子倒杯開水,看你hold住不。如果是塑料杯,那幾乎無壓力。
在win下明顯散熱和續航都會差很多。還好裝了個風扇控制軟體,否則玩會war3都會熱的游戲自動退出。
8. 系統
rMBP自帶Mountain line 10.8.2.,不管是山獅,山貓還是山豬,對我來說都是全新的系統。
不過很容易上手。用了一段時間後,就感覺很難再回到win。相比ML,win下系統的配色,圖標的設計和排列,特效,都顯得有些雜亂.Win8進步很大,但仍然不夠。Mac的系統給人感覺清爽,簡單,操作方便,動畫效果不但漂亮還很有趣。比如你點下載,從你點下載的地方會拋出去一個圓形的圖標,飄落到dock下download圖標里。
win下你在程序下點「-」,程序會瞬間消失在任務欄里。但在Mac下,會有一個漂亮的動畫效果,程序會從下網上蜷縮變小到任務欄里,很像」巴巴爸爸」里的變形動畫。類似的動畫效果在mac里無處不在。
Mac很多方面表現的比win更人性化,更方便操作,。 windows文件系統據說比Mac好,但我真沒感覺出來。我最常用的文件搜索,mac下瞬間找到,win下卻要搜啊搜。Mac下文件的預覽排列方式十分人性化,要找一個文件,從根目錄到最終的文件夾或者文件整個路徑都會以分行列表直觀的顯示,也就是說你要返回上一級,或者上上一級,或者根目錄,只需直接點你想要去的某一級目錄即可,而不是像win裡面你要點返回或者向上的箭頭,你也不可能記得清到底上一級是什麼文件,你只能點回去再看。 Mac下的各種格式圖片(包括raw),pdf,word,excel,pages,numbers都可以直接以預覽的形式顯示,這實在是太方便了。想我每次在公司的老電腦找一個文件,一堆excel里一個個打開找,啟動又慢,打開不是想要的,再去點x關掉,再打開一個,很煩。win8里終於可以預覽了,可體驗和Mac下實在不能相提並論
⑺ 蘋果電腦將迎來全面更新,主要的變化有哪些
近期,根據知情人士爆料,蘋果電腦將迎來全面更新,那到底有哪方面的更新呢?現在就讓小編來告訴大家吧。
1:採用 Magsafe 磁吸充電設計這個設計其實早在之前的蘋果筆記本系列上就擁有了,但是後面蘋果又將其取消,採用了統一的 USB-C 介面充電。曝光表示,新款 MacBook Pro 將再次搭載 MagSafe 磁吸式充電,但是介面會被優化,並且同時也可以使用 USB-C 介面供電。
8:全新獨立顯示屏其實蘋果在 2011 年就已經推出過一款獨立的顯示屏 Thunderbolt Display ,不過這款產品價格昂貴,並且銷量平平,導致在 2016 年就被停產。而蘋果開發的這個獨立顯示屏則是 Thunderbolt Display 的第二代產品,未來將和在售的 Pro Display XDR 形成高低檔位來出售。這款屏幕主要面對的是普通消費者,屏幕素質稍差一些,屏幕尺寸為 27 英寸,未來有 2K 和 4K 解析度可以選擇整體來看,蘋果今年將會在 Mac 上進行發力,像普通消費者使用的 MacBook 系列和 iMac 系列將全部換上自家的 M 系列處理器。蘋果也確認將會在幾年內徹底取消英特爾處理器,全面轉向自研處理器。不過從 M1 晶元的實際表現來看,英特爾處理器確實不值得我們留念,畢竟 M1 確實各方面都要遠遠強於英特爾。
怎麼樣,大家期待全新的蘋果電腦面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