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孩子對手機、平板電腦或者電腦等的「上癮」,家長該怎麼應對
由於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智能設備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人手一部手機的現狀已經並不常見,甚至於小學生,中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一部手機,看動畫,打游戲,看小說等等娛樂活動層出不窮,尤其是青少年對手機的沉迷程度極高,會耗費大量的時間沉迷於虛擬的世界,甚至影響到學習成績。那麼面對孩子對智能設備的沉迷,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孩子玩手機是由於自己自控力不強,所以一不小心就會超了時間。孩子不是不能接觸智能設備,而是要控制接觸智能設備的時間。家長可以設置獎罰措施,可以讓游戲時間作為獎勵孩子成長的獎品。
㈡ 該不該讓小孩子使用平板電腦
不該,自我的剋制能力相對較差,如果讓孩子這么早就接觸電腦,會很容易讓孩子上癮、沉迷於游戲。孩子長時間運用iPad學習,會對iPad產生依賴,只喜歡運用iPad上網、玩游戲,而不願意走出戶外、親近自然,另外,孩子會不會變成「機器人」,只願意和機器交流,而不願意和身邊的同伴、家長、老師多交流
㈢ 孩子為什麼要使用平板電腦
據了解,平板電腦屬於直接發光體,畫面色彩亮麗,視覺刺激過於強烈,長時間使用很容易導致視網膜與黃斑區的損傷及病變,隨之引起視力下降和色覺敏感度降低,嚴重甚至會對孩子尚未發育完全的視神經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眼睛負責調節看遠看近的睫狀肌力量較強,當過度看近,特別是長時間使用平板電腦時,就會出現視力疲勞,進而影響眼部聚焦功能,誘發近視,長此以往還會造成弱視或斜視。還可能引發乾眼症,正常情況下人眼瞼眨動的次數為每分鍾15-20次,但在看電腦特別是精神高度集中地玩游戲時,眨眼的次數可減少到2-3次,眨眼減少的結果是淚水過度蒸發,眼睛表面得不到濕潤,久而久之就出現了眼睛表面的乾裂。
如果平板電腦的屏幕太小、解析度太低,也會加重眼睛的負擔從而造成視力傷害。因為較小的尺寸會縮小視線范圍,孩子為了看清屏幕會再次拉近與屏幕的距離,而解析度低的屏幕更易導致視力疲勞。
平板電腦的視力危害源頭自然是屏幕。值得欣慰的是,國內已有兒童平板廠商認識到這點,推出的兒童平板電腦寶寶加分超級學習本就有很多地方表現出色,值得國內兒童平板廠商借鑒。比如為了防止屏幕對孩子的視力傷害,寶寶加分超級學習本採用了和蘋果iPad2同樣的8寸1024×786解析度IPS屏幕,這個規格是經過反復試驗和測試的。同時,寶寶加分超級學習本屏幕的尺寸、長寬比例、對比度、亮度、dpi、光源種類等都做了科學優化,可以有效防止眼睛疲勞。
除了屏幕,使用時間的監督同樣令家長頭疼,因為用眼過度也會損傷視力。如果自己不在孩子旁邊,就無法監督孩子,但是就算在孩子旁邊,也不可能總是記得提醒孩子休息。寶寶加分超級學習本顯然早已考慮到了這點,所以特地加入了家長無憂管理,可設置每次使用的時間長短,強行控制孩子使用平板的時間。其實,寶寶加分超級學習本並不是娛樂工具,而是學習工具,不過是以玩的形式進行學習,有趣的學習會讓孩子更加迷戀平板,為了防止用眼過度,家長無憂管理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㈣ 中央政法委評中學要求學生買平板,用平板真的能提高學習成績
中央政法委評中學要求學生買平板,用平板不一定能夠提高學習成績。
1.用平板不一定能夠提高學習成績,但是能夠給學習帶來方便;
2.科技時代用平板能夠讓學習變得更加簡單;
3.互聯網上有很多干貨,我們可以通過平板電腦學習。
隨著中國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不斷普及,我們意識到科技已經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學習方式也出現了很多不同。特別是疫情期間,很多學校都是通過網上直播來給學生上課,這讓大家感受到了互聯網帶給我們的方便。中央政法委評中學要求學生買平板,用平板不一定能夠提高學習成績,但是可以給學習帶來方便;這是一個科技時代,大家早點接觸互聯網我認為沒有任何問題,通過平板能夠讓學習變得更加簡單,互聯網上也有很多干貨知識,值得大家學習。
三、互聯網上有很多干貨我們可以通過平板電腦學習
這是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干貨知識分享在互聯網上,我們可以通過平板電腦進行學習,孩子早點接觸平板電腦其實沒有任何問題,畢竟科技時代網上學習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
㈤ 平板電腦在使用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
電容屏的一般保養,電容屏一般要貼膜,而且要貼好點的膜(雙層膜),符合ESD標準的;電容屏定期清理,使用電腦用的液晶清潔液(不能使用酒精、傢具清潔液);使用過程中不使用指甲或者電容筆,一般輕觸,不重壓;洗澡後盡量少接觸,因為此時生物電低,很難感應到,避免因為此現象造成你誤判屏幕損壞;盡量不要碰觸屏幕四角,因為四角有電極感應IC,屬於硬區域,經常擠壓會造成感應線路破損。
㈥ 平板電腦和電視機,哪一個更傷眼睛
我認為平板電腦更加傷眼睛,因為離得近,電腦對你的輻射就越大,相比之下,電視就很遠輻射就小很多了,玩平板電腦我個人建議還不如看看電視。
這個問題如果要比個高下的話,可以借鑒幾個點。
1.如果你看電視的時候是在2-3米以外看的話電視是最不傷眼睛的。如果你在1-2米,甚至更近的距離看電視的話,看電視是最傷眼睛的。
4.由於電視機和平板電腦的硬體規格是不相同的,不同電視的硬體規格也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簡單的比較。
5.從日常生活感受來看,對眼睛的傷害程度是平板>電視。這主要是手機的時間是最長的,而且比如在強光下看手機,在暗光下玩手機對人眼睛傷害是很大的。
我建議玩手機時保持一定的距離,玩平板的時間不要太長,不要躺著玩手機,在黑暗環境下盡量不玩手機,如果必須使用,可以開一盞台燈,讓光線順著目光的方向,以減少對眼睛的傷害,同時黑暗環境下看手機的時間也不宜過長。
最後要經常做眼保健操,加強視力訓練,同時配合營養補充,加強維生素B和礦物質的補充。
㈦ 如何把控孩子對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使用來自500個家庭的經驗
每一個假期,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可以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的「大好時機」。小一點的孩子,需要通過電子屏幕與親人視頻,或玩一些知識啟蒙類的 游戲 ,而大一點的孩子則需要手機或平板電腦應對線上輔導班,如今的家長對於孩子使用電子屏幕也不得不放棄絕對禁止的原則。但這並不代表家長會完全放心地把電子屏幕交給孩子,監督甚至經常動用家長的權威來禁止孩子在不必要的時間使用電子屏幕,可能是很多家庭的常態。
然而就長遠來看,如今的電子產品就如同上世紀80年代的電視機一樣,它終究會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嬰幼兒時期父母管控孩子使用電子屏幕比較容易,但是對於9歲以上的孩子來說,粗暴地禁止則容易引發家庭戰爭。
在《兒童電子屏幕指南:來自500個家庭的經驗》這本書里,作者認為家長應該從嬰幼兒時期就積極介入孩子對電子屏幕的使用,讓電子產品變成孩子認識世界的幫手,而不是讓他們沉迷的魔鬼。她收集了來自500個家庭使用電子屏幕的規則。這些規則會讓我們看到,原來有這么多家庭都是如此相似。
以下內容摘編整理自《兒童電子屏幕指南:來自500個家庭的經驗》,經出版社授權刊發。內容有調整和刪減,小標題為摘編者所加。
原作者 | [美]安雅·卡梅內茲
摘編 | 申嬋
《兒童電子屏幕指南:來自500個家庭的經驗》 [美]安雅·卡梅內茲 著,沈東 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年3月
01 不同家庭的電子產品使用規則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媒體與傳播學系教授、「數字未來下的 育兒 」(Parenting for a Digital Future)研究課題負責人索尼婭·利文斯通說,「家長們對互聯網傳達的危險信息恐慌不已,當家長尋求關於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建議時,他們往往能找出十種辦法來說『不要』,卻找不到一種方式說『要』」。
然而矛盾的卻是,盡管父母並不希望孩子接觸電子產品,電子產品卻已經無法再淡出我們的世界。根據尼爾森公司2016年發布的調查數據,成年人平均每天使用屏幕的時間是11小時12分鍾,其中6.5個小時是看電視或電影;上述數字不一定包括工作相關的時間。類似的,「常識媒體」(The Common Sense)網站在2016年發現,家長每天的多媒體使用時間將近9個小時,其中82%與工作無關。手機已經成為每個人的延伸大腦。
現在有許多家長,特別是那些相對富裕、憂心忡忡,構成 育兒 書籍主力消費人群的家長認為自己的職責主要是限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為此他們嘗試了多種兒童電子屏幕使用規則。
我曾發起過一次網上調查,詢問人們在家裡是如何看待屏幕問題的,之後,我單獨聯系了很多家庭,跟他們坐下來詳聊。我的樣本集中包含了500多份回復,包含各個民族和種族,不同教育水平,有大城市的,也有城郊和鄉村的。調查結果呈現了一些大致的主題。大多數家長是按照以下幾種標准來制定電子屏幕使用規則的。
時間標准
最普遍的制定標準是時間。我收到的550份回復中有360份提到了「時間」,114份提到了「小時」,還有58份提到了「分鍾」。根據我的調查結果,最普遍的一條規則是「每天一小時」。
這條策略的好處是簡單,但壞處是它基本上是隨意定的,因此難以解釋原因和強制執行,尤其是對大一點的孩子。它也過於粗暴,區分度不夠,比如說沒有區分主動使用和被動使用。
下面給出一個詳細版本:
平時每天能看一定時間的電視(1小時),周末可酌增。平板電腦每天最多使用1小時。使用兩種 科技 產品之間可間隔幾個小時。——來自一位家裡有兩個孩子的郊區父親。
場合標准
第二大標準是場合,也就是規定每周或每天可以使用屏幕的場合,或者反過來,規定每周或每天不能使用屏幕的場合。「餐桌上絕對不許有電子產品!」一位家裡有三個孩子的母親說道。
電子產品影響睡眠的說法似乎已經傳開了——很多家長提到晚飯後或睡前一小時不許使用電子產品。
對於擔心屏幕會排擠掉其他有益活動的學者來說,以場合為標准制定限制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法。他們認為,養成每日的常規能讓孩子安心,也有助於引導,如果刷牙等行為養成了習慣執行起來就容易多了。
但是這種策略本身並不涉及使用電子產品的內容。
前提標准
場合標準的另一面是前提標准,許多家長,特別是孩子比較大的家長都會制定此類標准。一條經典規則是:做完作業才能使用 科技 產品。另外,強調戶外玩耍的規則也比較常見。
健康 和教育是第一位的。所以,只要他們完成每天的家務,寫完作業,保持住成績,課外活動表現得好,吃得好,睡得好,那就可以使用 科技 產品。要用努力來換。 ——來自一位家裡有四個孩子的郊區母親。
一位昵稱是NarrowbackSlacker的博主發了一篇點擊量超過70萬的帖子,一舉帶火了前提標准。她是一位在家辦公的自由職業者,一雙兒女都是10歲出頭。她說她不會限制屏幕使用時間,而是要求孩子在使用電子設備之前完成以下要求:
有些孩子年紀比較大的家長告訴我,他們會每天更換家裡wifi密碼,以便執行「先做完家務和作業,再用電子設備」的規矩。
內容標准
大多數按照時間、場合或前提制定規則的家長也會試圖考慮內容問題。
例如,家長會試圖避免青少年上很多社交網站,或要保留監督的權利。「不準在社交網站上加陌生人為好友。」一個孩子剛過10歲的母親說道。「媽媽要知道所有的密碼。」另一位媽媽寫道。
與專家一樣,有些家長更喜歡孩子使用教育類應用,而不是看電視;還有些家長更關心電子 游戲 潛在的成癮性,而不太擔心電影或電視節目。
「如果我們感覺孩子有了過度的負面表現,我會禁掉那些影響其行為的節目。」一位家裡有兩個不到10歲孩子的小鎮媽媽說道。
方便標准
當你限制孩子的電視和 游戲 時間時,你就放棄了自己的寶貴空閑時間。對於與我交談過的每一位家長,以及我本人來說,這都是內部沖突的一大來源。早晨要收拾出門,去餐廳,去醫院……有這么一樣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東西,嚴守規矩是很難的。
「實話說,那要看我的緊張或忙碌程度!」一位媽媽寫道。
「除了特別需要讓他們去干別的事的場合(我見客人的時候),我一般不讓他們玩我的手機。」
總體來說,如果是旅行、生病這樣明顯的例外情況,開方便之門比較容易解釋和遵守。但是如果沒有出門,或者隨便某個周四的上午11點呢?如果這次你同意了給孩子手機,下一次還怎麼能說不行呢。
「我們沒有具體的時間限制——媽媽說行就行,媽媽說不行就不行。」一位有兩個孩子的郊區媽媽說。
當然,根據家長的方便程度來決定孩子是否可以使用屏幕的規則太模糊,執行起來就很費勁,而且會引發極大的沖突。
方便標准就是家長放棄管束時採用的規則,按照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說法就是「間斷強化」。這是養成容易去除難的一種訓練方法。甚至會導致孩子玩屏幕像注射海洛因似的,玩起來沒個夠,只要關掉就會哭。
情緒標准
說到哭,許多家長都會因為孩子使用多媒體後表現出的負面情緒而限制屏幕時間。
「他好像不開著電視就不乖,我覺得很困擾,從那以後就開始限制他看電視了。」一位七歲孩子的母親說道。
他們看屏幕太久,眼睛都看直了……我就不讓他們看了,一名家裡有兩個剛上學的孩子的家長說道,「只要不讓他們看屏幕,我家孩子就生氣,就跟戒斷反應似的。我怎麼才能避免這種呆滯的狀態呢?」
許多家長都觀察到接觸多媒體和鬧情緒之間的關聯,這也得到了研究支持。根據情緒來管教是一種符合直覺、靈活的辦法。但是對孩子來說,它同樣顯得專斷模糊。而且這樣一來,你就不得不在孩子心情不是很好的時候與其商談或設定嚴厲的規則。
加拿大兒科醫生、「巧用屏幕「項目的發起人湯姆·瓦沙沃斯基(Tom Warshawski)給出一個簡單的建議:讓孩子看55分鍾,最後5分鍾用來平緩情緒。你要是突然掐掉的話,孩子肯定會怒氣沖沖的。」
其他標准
有些家庭將屏幕時間作為做好事的獎勵,或者用沒收/返還電子設備的辦法來確保執行時間和前提規則。
我們實行屏幕券制度。每周最多10張,每張可以使用屏幕30分鍾。周日發放3張,其他券都需要讀書或學數學獲得。——來自一名7歲孩子的家長。
一位家長將平板電腦時間用作激勵:讀書半小時,平板電腦半小時。
電子產品放學後沒收,寫完作業後返還。如果做作業需要用到電子產品(孩子年紀大了以後,這種情況越來越多),我們會使用『自我控制』應用,屏蔽最容易讓他們分心的軟體。——來自一位十幾歲孩子的母親。
大多數專家認為,以上由家長單方面制定簡單的時間或內容規劃比較適用於嬰幼兒。但是當孩子有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行動的能力之後,盲目的阻止並不可取。即便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的責任也不能只是禁止這樣而已,而是去幫助孩子理解他從屏幕中看到的內容。
02 孩子、家長和屏幕的三者關系
美國兒科學會曾在1999年首次提出,2歲之前不準看電子屏幕,2011年又再次發布了這條建議。2016年秋季,美國兒科學會發布了「建議書」的正式版,「2歲之前不準看電子屏幕」的規則被刪掉了,現在的說法是:只要有大人陪同,哪怕是很小的嬰兒,視頻聊天很可能也不會有壞處。但不要讓孩子獨自使用多媒體。
現在美國醫學界,也包括參與起草該建議的委員會成員克里斯塔基斯在內,正在形成一種新的共識:擁護對兒童屏幕使用「減害」(harm rection)策略。減害(即減少傷害)屬於公共 健康 領域的方法,更常見於(抑制)非法葯物濫用。減害策略的前提假設是:當局沒有足夠的力量將某種特定的行為從全體人口中消滅。因此,更現實的做法是公開化,把問題擺明了講。
當然,我們現在談的是看卡通片的孩子。當一種活動已經極為普遍時,減害策略似乎比直接禁止要更切合實際。學者們正在呼籲對此投入更多研究經費,而對於家庭來說,孩子一天天長大,最好的方法就是與孩子交流分享,注意危險信號,依賴自己的直覺。
在過去的15年,科克·瑞恩等人的研究已經表明,3歲左右的孩子有能力將電視里習得的知識(例如生詞)轉移到現實語境中——15個月大的嬰兒或許已經有這個能力了,前提是有家長的積極幫助。快節奏的電子 游戲 也能夠提高閱讀困難症患兒的閱讀能力,成效相當於難度大得多、也枯燥得多的傳統閱讀練習,甚至較之更好。
歷史 學家梅爾文·克蘭茲伯格(Melvin Kranzberg)的那句名言:「技術不是好的,也不是壞的,但也不是中立的。」身為父母,在試圖減輕 科技 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的同時,也有責任促進 科技 好的一面的影響,因此家長的參與很重要。
德州理工大學的埃里克·拉斯穆森在2009年轉向多媒體影響研究,他說在這個領域,有一股潮流是不再將多媒體視為孩子和屏幕之間的雙向關系,而是視為孩子、家長和屏幕的三方關系。家長是影響子女對多媒體反應方式的最重要因素。
家長的影響力要比他們意識到的更強。父母是孩子聽到的第一個也是最響亮的廣播員,這就意味著子女今天如何去聽其他的信息,包括來自多媒體和同齡人的信息,其基調就是由父母奠定的。「影響」較之控制更為直接。正如其他許多事情一樣,孩子們更可能效仿父母的做法,而不是聽從他們的言語。
如果不容置疑地要求孩子聽話反而會讓孩子容易「聽到什麼就相信」。如果和孩子討論時事話題,向他們提問題,這便營造了一種環境,讓孩子有可能去思考多媒體或社交平台獲得信息中的復雜性。而且規矩對9歲以上的孩子效果也不好。
美國兒科學會成員大衛·希爾(David Hill)博士建議,學齡兒童應該參與到制定多媒體使用規則的過程中。問他們該怎樣使用電子媒體才合適,違背共同制定的規矩又應承擔何種後果。當制定家規成為雙向的對話時,孩子們可能也會要求家長改變自己的行為,你對這種要求的感受取決於你的 育兒 方式是否民主。
03 父母可以這樣參與孩子的屏幕時間
如果一種媒介——書籍、歌曲、視頻、繪畫應用、動畫片——有利於親子之間的積極互動,那麼孩子就能從中獲益。
他說,我覺得我們兩個人的筆記本電腦 游戲 挺好,這不是被動的、催眠式的、孤獨地看電視。相反,那是一種共享的體驗,很需要想像力,要圍著屋子跑,將現實世界、故事世界和 游戲 混合在了一起。
南加州大學安納伯格傳媒學院教授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是全美首屈一指的新媒體研究學者。他說在兒子四五歲的時候,父子倆曾嘗試用計算機寫故事。「我們分兩步走。前一天晚上讀一篇故事,後一天晚上寫一篇故事,輸入到計算機里,配上插圖,然後發給爺爺奶奶。一整套出版社的業務。」
在詹金斯看來,這種活動不只是與遠方家長交流,鍛煉讀寫能力的一種有趣方式,也是了解兒子如何對待流行文化的一個機會。他建議「父母可以圍繞多媒體與子女進行對話,這樣能夠很好地了解孩子的動向」。
詹金斯建議,我們在餐桌上可以這樣問,「上學怎麼樣?」「 游戲 玩得怎麼樣?」「你今天在網上看見什麼了?」這比安裝跟蹤上網記錄的軟體,或者非要孩子在社交媒體上加自己為好友的做法要強太多了。研究表明,如果你監視自己的孩子,他們就會拿某一種社交媒體賬戶應付你,自己和朋友們用另一種社交媒體,而且不會告訴你另一個賬戶的事。
伊藤瑞子是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文化人類學家,她說,網路是學習新知、公共參與、 探索 興趣的絕佳媒介。孩子們能利用無比豐富的網路資源深入挖掘自己的興趣,學習新技能或者探究技術的原理,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將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引導,為子女提供相應的空間。她提出「支持」與「拓寬」(或者叫「翻譯」)這兩個針對電子屏幕的 育兒 習慣。
支持是認可孩子的好奇心,真正地鼓勵孩子「玩技術」。而「拓寬」指的是當孩子對電視或手機應用里的某樣東西感興趣時,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將這種興趣與其他知識領域聯系起來。比如玩《星際爭霸》時,可以將這款 游戲 與學校里講的關於戰爭和 社會 等級的知識聯系起來。不要跟孩子說「你玩的時間太長了」,而要說,「這 游戲 好玩在哪裡,給我看看吧!」
04 我是這樣做的
我是作家、研究員和新聞達人,我的愛人亞當是程序員和 游戲 玩家。在制定家裡的屏幕使用時間規則時,我管得比較松,而亞當比較嚴,所以需要我們彼此做出妥協。我們希望能融合各自對多媒體和數字技術的正面經驗。
大女兒2歲前,我們嚴格執行「孩子入睡前不看視頻」的規則。2歲後,我們開始允許她在周六、坐飛機或坐車超過一個小時、生病的情況下看視頻。周六基本沒有時間限制,只是晚飯前要關電視,還有少數內容限制。如果她感到害怕或難過,無論是什麼原因,我們都會把視頻關掉。我老公不許孩子看主題不受他認可的節目的情況比較多,比如通篇講購物和八卦的芭比娃娃電視劇。
有了每周只有一天看視頻的規矩,我們家就不用制定每天的時間安排了,也用不著應付孩子不斷提出的「再看一會兒」的要求了——我經常聽到其他家庭抱怨這種煩人的情況。我們會盡量陪孩子一起看電視或玩 游戲 ,至少事後會討論她看到的內容。亞當在這一點上做得比我好。
女兒在周六視頻關掉後鬧過幾次,我最後決定和她一起解決這個「過渡」問題。打開視頻之前,我們會計劃好看完後要做的活動。我們還會提醒她,如果她關視頻的時候又哭又鬧,下一次就不許她再看了。
平時,我們會經常和孩子一起用手機查詢答案或搜索圖片。有一天早上,女兒問到什麼是「愛斯基摩」,我們就在網上看了大約15分鍾關於艾迪塔羅德人和因紐特人在北極圈內的生活短片。
長到兩三歲的時候,女兒經常在每周不能看視頻的漫長時間里運用想像力回到自己鍾愛的故事世界。為了鼓勵她的這種玩耍方式,我們給她買了紙質版的故事書和很多表演服裝。
三四歲的時候,她幾乎每天都要換上表演服,要求我們裝成她喜歡的節目里的角色陪她演戲:《花木蘭》《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如果她要求的話,我們開車的時候還會播放電影音樂和有聲書。
四歲的時候她開始在預備幼兒園里用平板電腦,於是我們家裡也買了一部。我們對 游戲 和應用的數量做了限制,有一些是教育類軟體,也有一些 娛樂 軟體。我們規定每周最多可以玩3次平板電腦,每次20分鍾,但她基本只有周日才會要求用平板電腦。
與我們家相比,她的大部分小夥伴對屏幕使用都要更隨意一些。如果她跟朋友出去玩一下午,我們也不會為她捏把汗。如果時間超過一個下午,比如我們有一次和其他幾家搭伴租了間度假別墅,我們會溫柔地鼓勵看電視的女兒停一會兒,做些其他活動,令我們驚訝的是,其他孩子也經常願意一塊兒不看電視。
原作者 | [美]安雅·卡梅內茲
摘編 | 申嬋
校對 | 危卓
㈧ 平板電腦長期不用怎麼保養
一、注意平板電腦上的灰塵
我們都不很在意這個小小的灰塵,但有的時候它確實「罪魁禍首」,累積灰塵時,可用小毛刷來清潔縫隙,或是使用一般在清潔照相機鏡頭的高壓噴氣罐,將灰塵吹出,或使用掌上型吸塵器來清除縫隙里的灰塵。清潔表面,可在軟布上沾上少許清潔劑,在關機的情況下輕輕擦拭平板電腦的表面。
二、注意 防水
這是基本常識,如果不小心弄濕了平板電腦,千萬別著急開機哦,這時可以把平板電腦用衛生紙包裹好,放到裝有乾燥大米的盆子里,大米的吸濕性很強的。
三、注意及時充電
電池是非常重要的配件,我們都有一個習慣,往往用盡了才想起了充電,這樣對電池很不好,電池使用了10%、20%就進行充電時的,剩餘電量在50%的時候充電也可以。電充滿了不要馬上停止,再充40-80分鍾有利於完全充電。使用時盡可能在室溫條件下,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不利於電池。蘋果平板電腦即使不用每個月也要進行充電。
四、注意平板電腦的液晶屏幕
想要好的體驗,完美的屏幕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注意保護哈。平時,要避免刮傷、撞擊與化學用品的接觸。呢,給他穿件外衣吧,畢竟不是很貴,一可以保護屏幕,二來可以防水。
㈨ 學生為什麼要少玩手機和平板電腦
學生主要的任務還是以學習為主,經常玩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話,不僅是會耽誤到學習,而且還會影響視力,所以學習期間還是少玩電子產品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