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路中什麼是高電平低電平
邏輯電平的一些概念 要了解邏輯電平的內容,首先要知道以下幾個概念的含義: 1:輸入高電平(Vih): 保證邏輯門的輸入為高電平時所允許的最小輸入高電平,當輸入電平高於Vih時,則認為輸入電平為高電平。 2:輸入低電平(Vil):保證邏輯門的輸入為低電平時所允許的最大輸入低電平,當輸入電平低於Vil時,則認為輸入電平為低電平。 3:輸出高電平(Voh):保證邏輯門的輸出為高電平時的輸出電平的最小值,邏輯門的輸出為高電平時的電平值都必須大於此Voh。 4:輸出低電平(Vol):保證邏輯門的輸出為低電平時的輸出電平的最大值,邏輯門的輸出為低電平時的電平值都必須小於此Vol。 5:閥值電平(Vt): 數字電路晶元都存在一個閾值電平,就是電路剛剛勉強能翻轉動作時的電平。它是一個界於Vil、Vih之間的電壓值,對於CMOS電路的閾值電平,基本上是二分之一的電源電壓值,但要保證穩定的輸出,則必須要求輸入高電平> Vih,輸入低電平 Vih > Vt > Vil > Vol。 6:Ioh:邏輯門輸出為高電平時的負載電流(為拉電流)。 7:Iol:邏輯門輸出為低電平時的負載電流(為灌電流)。 8:Iih:邏輯門輸入為高電平時的電流(為灌電流)。 9:Iil:邏輯門輸入為低電平時的電流(為拉電流)。 門電路輸出極在集成單元內不接負載電阻而直接引出作為輸出端,這種形式的門稱為開路門。開路的TTL、CMOS、ECL門分別稱為集電極開路(OC)、漏極開路(OD)、發射極開路(OE),使用時應審查是否接上拉電阻(OC、OD門)或下拉電阻(OE門),以及電阻阻值是否合適。對於集電極開路(OC)門,其上拉電阻阻值RL應滿足下面條件: (1): RL < (VCC-Voh)/(n*Ioh+m*Iih) (2):RL > (VCC-Vol)/(Iol+m*Iil) 其中n:線與的開路門數;m:被驅動的輸入端數。 :常用的邏輯電平 ·邏輯電平:有TTL、CMOS、LVTTL、ECL、PECL、GTL;RS232、RS422、LVDS等。 ·其中TTL和CMOS的邏輯電平按典型電壓可分為四類:5V系列(5V TTL和5V CMOS)、3.3V系列,2.5V系列和1.8V系列。 ·5V TTL和5V CMOS邏輯電平是通用的邏輯電平。 ·3.3V及以下的邏輯電平被稱為低電壓邏輯電平,常用的為LVTTL電平。 ·低電壓的邏輯電平還有2.5V和1.8V兩種。 ·ECL/PECL和LVDS是差分輸入輸出。
B. 電路里的電平是什麼 怎麼判斷高,低電平
電平:是指兩功率或電壓之比的對數,有時也可用來表示兩電流之比的對數。
當輸入電平高於Vih時,則認為輸入高電平;當輸入電平低於Vil時,則認為輸入低電平。
電平的單位分貝用dB表示。常用的電平有功率電平和電壓電平兩類,它們各自又可分為絕對電平和相對電平兩種。
輸出高電壓(Voh):保證邏輯門的輸出為高電平時的輸出電平的最小值,邏輯門的輸出為高電平時的電平值都必須大於此Voh。
輸出低電壓(Vol):保證邏輯門的輸出為低電平時的輸出電平的最大值,邏輯門的輸出為低電平時的電平值都必須小於此Vol。
(2)蘋果電腦ioh怎麼是數字擴展閱讀
電平與電壓的關系
從電壓電平的定義就可以看出電平與電壓之間的關系,電平的測量實際上也是電壓的測量,只是刻度不同而已,任何電壓表都可以成為一個測量電壓電平的電平表,只要表盤按電平刻度標志即可,在此要注意的是電平刻度是以1 mW功率消耗於600 Ω電阻為零分貝進行計算的,即0dB=0.775V。
電平量程的擴大實質上也是電壓量程的擴大,只不過由於電平與電壓之間是對數關系,因而電壓量程擴大N倍時,由電平定義可知,即電平增加20lgN(dB)。
由此可知,電平量程的擴大可以通過相應的交流電壓表量程的擴大來實現,其測量值應為表頭指針示數再加一個附加分貝值(或量程分貝值)。附加分貝值的大小由電壓量程的擴大倍數來決定。
C. 高電平低電平是什麼意思
高電平,指的是與低電平相對的高電壓,是電工程上的一種說法。在邏輯電平中,保證邏輯門的輸入為高電平時所允許的最小輸入高電平,當輸入電平高於輸入高電壓(Vih)時,則認為輸入電平為高電平。
低電平(Vil)指的是保證邏輯門的輸入為低電平時所允許的最大輸入低電平,當輸入電平低於Vil時,則認為輸入電平為低電平。是與高電平相對的低電壓,是電子工程上的一種說法。
控制器高電平與低電平區別:
1、控制器上標識的高低電平為剎車,高電平一般規定為5V以上,低電平為0V左右。
2、在不同電路上的電壓值不相同,如果是5V供電的數字電路,高電平就是5V,或接近5V。低電平就是『無』,就是0V或接近0V。
3、控制器的高電平是通,低電平是控。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高電平;網路-低電平
D. 弎粵語怎麼讀
潮州話與閩南話共同是百分之50,你是潮州人如果能用潮州話肯定能贏得大家的認同感,潮州話的聲調比較簡單,歷史潮流是朝簡單的發音嘴型發展的。如果想學就去請教老人。 潮州話(Tiê-chiu-uē),亦稱為潮汕話、潮語,漢語方言之一,為閩南語的次方言,分布於廣東省東部的潮汕地區以及海外有華人的地區。英文稱為 Teochew 或者 Chiuchow,是「潮州」兩字的音譯。潮州話一詞受海內外潮汕人普遍認同,因其沿用至今已一千多年,詞典、專著等學術性著作均以「潮州話」為准,近年出現「潮汕話」新名稱,但部分人(主要是潮州市)反對以「潮汕話」命名,堅持使用「潮州話」名稱。
目錄 [隱藏]
1 分類
2 歷史和地理
3 與其他語言之關系
3.1 普通話
3.2 客家話
3.3 粵語
3.4 非漢語語言
4 語音
4.1 聲母
4.2 韻母
4.3 聲調
4.3.1 變調
4.4 文白異讀
5 文法
5.1 詞法
5.1.1 代詞
5.1.1.1 人稱代詞
5.1.1.2 所有格代詞
5.1.1.3 指示代詞
5.1.1.4 疑問代詞
5.1.2 數詞
5.2 句法
5.2.1 動詞短語
5.2.1.1 語態
5.2.2 比較句
5.2.2.1 兩個或以上名詞
5.2.2.2 只有一個名詞
5.2.2.3 相等
5.2.2.4 最級
6 詞彙
6.1 古老詞彙
6.2 外語詞彙
7 書寫
7.1 漢字
7.2 羅馬字
8 參考文獻
9 參考書目
10 外部鏈接
[編輯] 分類
潮州話是七大漢語方言之一的閩南語之分支。正如其他漢語方言,潮州話究竟是語言或是方言,至今仍未有定論。然而,純粹以語言學角度而言,潮州話以至整個閩南語可看作是獨立的語言,因為它們與其他方言不能互相理解。
但是,潮州話卻能與一些閩南語的次方言互通,尤其是漳州和泉州的閩台片,可能是因為位於鄰近地區。潮州話和閩台片相交融的地區,方言兼具兩者發音特色,如福建的詔安等。而且,潮州話也有多個種類,潮汕地區居民和海外僑民都操不同的潮州話,其語音有顯著差別。
潮州話與閩台片的閩南語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相互之間差別仍舊十分明顯。其語法與閩台片相同,詞彙也有高度對應,語音語調上則差異明顯。縱然如此,彼此還算能基本溝通,潮閩人都能快速融入對方的語系裡。
根據相似程度,潮州話大致可分為二類:
潮州類,包括潮州市(饒平)、汕頭市(澄海、南澳)、揭陽市。
潮普類,包括汕頭潮陽、揭陽普寧和惠來。
按照江河流域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韓江流域語調;
練江流域語調;
榕江流域語調;
[編輯] 歷史和地理
現代潮州話源自古閩南語。潮州先人本來居住在中原一帶。9至15世紀期間,為了逃避戰亂,一些閩人往海邊遷徙,到達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時間之後,又集體向南遷徙到廣東東部,即今潮汕地區。移民原因很可能是福建人口過剩。
由於地理隔絕,潮州話便逐漸發展為獨立的方言。
潮州話源於潮州府,也就是其名稱的由來,古代潮州府包括今潮州、汕頭、揭陽、潮陽、普寧、潮安、饒平、惠來、澄海等。客家話地區大埔和豐順都有說潮州話的居民。而饒平、陸豐、海豐等主要潮州話分布區,也有說客家話的居民。
18至20世紀期間,潮州居民是移居東南亞的主要華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話成為海外華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區以外的華人社群,也有很多人操潮汕話。
其中,很多潮州人在泰國和柬埔寨定居,成為當地最大的華人族群。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尤其是廖內省、北蘇門答臘省、南蘇門答臘省、西加里曼丹的坤甸和吉打邦)形成重要的少數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北美洲和歐洲居住,一些從潮州地區而來,一些則從東南亞而至。
可是,隨著全球化的普及,潮州話的母語使用者逐漸減少。受到共同文化和傳媒影響,很多原以潮州話為母語的新加坡華裔青少年,都轉而說英語、普通話和閩南語(與潮州話有些互通)。普通話也漸漸取代潮州話,成為年輕人的母語。盡管如此,潮州話仍然是很多新加坡華人的母語,而潮州人也是新加坡華人第二大族群,僅次於閩南人。而在廣東則受到粵語和普通話取代。在香港的潮州人新一代大部份只能說粵語。
[編輯] 與其他語言之關系
[編輯] 普通話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教育體系的逐漸完整及對外交流的發展,潮汕地區的兒童學齡前的幼兒園階段就開始學習普通話,部分幼兒園甚至完全採用普通話教育。從小學階段開始,普通話成為正式的教學語言。但校園內師生之間仍有較多的潮州話交流。當地人中青壯年齡以下的人群基本都能講普通話,但多少帶有方言口音,年長者對普通話的掌握相對較差。一般而言,接受過學校教育的人群能較好地使用普通話交流。
潮州話母語使用者認為普通話的輕聲最難掌握。另外,潮州話中,潮州、潮安、澄海一帶的口音較「輕」,失去了齒齦鼻音[-n]的韻尾,故此潮州話使用者常常把普通話的該韻尾(聲母n)讀成軟齶鼻音[-ŋ]。而在榕江片(潮南、惠來一帶)人群中,語調中保留了較多的軟齶鼻音。
閩南語和其分支都跟中古漢語相同,不存在撮口呼(沒有前圓唇母音)、唇齒音及捲舌音。例如:閉前圓唇母音[y]誤讀成閉前不圓唇母音[i];將普通話的清唇齒擦音[f]讀成清喉擦音[h];將普通話聲母zh[tʂ]、ch[tʂʰ]、sh[ʂ]和r[ʐ]分別讀成[ts]、[tsʰ]、[s]和[z]。
[編輯] 客家話
由於潮安、饒平和揭陽接近北方的客家話地區,這些地區的部分人群除了說潮州話,也說客家話。潮汕人與客家人經常接觸,但有趣的是,近代以來客家話對潮州話影響甚少。同樣地,大埔和豐順同為潮州話和客家話地區相交之處也有一些人說潮州話,縱使客家話仍是最主要語言。
[編輯] 粵語
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受香港和廣州一帶粵語方言區域的文化影響,尤其是電視劇和流行歌曲的影響,很多年輕潮州人即使不懂得說,也能夠聽懂粵語。現代潮州話的口語中也使用不少來自粵語方言區的詞彙。
[編輯] 非漢語語言
潮州話早期受到百越閩越等南方少數民族的影響。後來,很多潮州人移居到東南亞,故此泰語、高棉語、越南語和馬來語等都影響潮州話在東南亞的發展。
[編輯] 語音
潮州話音節包含聲母、韻頭(介音)、韻腹和韻尾。除了韻腹和聲調,其他音節的元素都並非必要。故此,韻腹只要配合聲調,就可以自成音節。以下分析列出羅馬拼音、國際音標([ ]中者)和例字。
[編輯] 聲母
正如其他閩南語方言,潮州話是少數擁有濁阻礙音(塞音、擦音和塞擦音)的漢語方言。然而,潮州話與吳語和湘語不同,其濁塞音和擦音並非源自中古漢語的濁阻礙音,而是來自其鼻音。故此,濁塞音[b]和[g]其實分別是前鼻化輔音[mb]和[ŋg]。在早期的潮州話,濁齒齦塞擦音[dz]原本是擦音[z],現時仍在一些方言出現。潮州話和其他閩南語分支,都是少數保留中古漢語濁塞音的漢語方言。潮州話特色之一,就是沒有唇齒音。
除了喉塞音,所有下列圖表列出的輔音都可以用作聲母。喉塞音只作入聲韻尾之一,以h表示。然而,有些音節沒有輔音聲母,也就是零聲母。潮州話聲母共十八個,包括零聲母。
潮州話聲母
雙唇音 齒齦音 軟齶音 喉音
鼻音 m [m] 毛 n [n] 娜 ng [ŋ] 俄
塞音 濁音 bh [b] 無 gh [g] 鵝
清音(不送氣) b [p] 波 d [t] 多 g [k] 哥
清音(送氣) p [pʰ] 頗 t [tʰ] 胎 k [kʰ] 戈
擦音 s [s] 思 h [h] 何
塞擦音 濁音 r [dz] 而
清音(不送氣) z [ts] 之
清音(送氣) c [tsʰ] 徐
邊通音 l [l] 羅
[編輯] 韻母
四呼當中,潮州話有開口、齊齒和合口呼,故此韻頭(介音)有[i]和[u],但並沒有撮口呼。
韻腹是唯一必須存在的音節元素,故此也是音節最重要的部分。它可以是母音、鼻化母音或成節輔音。潮州話並沒有韻尾[n],下列拼音中以n為尾綴的韻母其實表示鼻化韻。母音韻腹有四個,分別是[a]、[o]、[e]和[ɯ]。絕大部份音節以母音為韻腹,但有一些音節不含母音,而是成節輔音雙唇鼻音[m]和軟齶鼻音[ŋ]。
韻尾通常是塞音或鼻音(實際上也可說是塞音,因為軟顎降低,讓空氣通過鼻腔),但是並非必要。母音韻尾共三個,分別是[i]、[o]和[u]。輔音韻尾共五個,包括塞音[ʔ]、[p]和[k],以及鼻音[m]和[ŋ]。
根據潮州話拼音方案[2],潮州話韻母共五十九個,如下:
潮州話韻母[2][1]
韻頭類別 開口呼 齊齒呼 合口呼
單復韻母 i [i] 衣 u [u] 污
a [a] 亞 ia [ia] 呀 ua [ua] 娃
o [o] 窩 io [io] 腰
ê [e] 啞 iê [ie] 腰 uê [ue] 鍋
e [ɯ] 余
ai [ai] 哀 uai [uai] 歪
oi [oi] 鞋 ui [ui] 威
ao [ao] 歐
ou [ou] 烏 iou [iou] 夭
iu [iu] 憂
鼻化韻母 in [ĩ] 丸
an [ã] 噯 ian [ĩã] 營 uan [ũã] 鞍
ion [ĩõ] 羊
ên [ẽ] 楹 (iên [ĩẽ] 羊) uên [ũẽ] [橫]
en [ɯ̃] 秧
ain [ãĩ] 愛 uain [ũãĩ] [縣]
oin [õĩ] 閑 uin [ũĩ] 畏
aon [ãõ] [好]
oun [õũ] [虎]
iun [ĩũ] 幼
鼻韻母 im [im] 音
am [am](庵) iam [iam] 淹 uam [uam] 凡
ing [iŋ] 因 ung [uŋ] 溫
ang [aŋ] 按 iang [iaŋ] 央 uang [uaŋ] 汪
ong [oŋ] 翁 iong [ioŋ] 雍
êng [eŋ] 英 iêng [ieŋ] 焉 uêng [ueŋ] 冤
(eng [ɯŋ] 恩)
入聲韻母 ih [iʔ] 裂
ah [aʔ] 鴨 iah [iaʔ] 益 uah [uaʔ] 活
oh [oʔ] 學 ioh [ioʔ] 約
êh [eʔ] 厄 (uêh [ueʔ] 劃)
oih [oiʔ] 狹
aoh [aoʔ] [樂]
ib [ip̚] 邑
ab [ap̚] 盒 iab [iap̚] 壓 uab [uap̚] 法
ig [ik̚] 乙 ug [uk̚] 熨
ag [ak̚] (惡) iag [iak̚] 躍 uag [uak̚] 蕕(獲)
og [ok̚] 屋 iog [iok̚] 育
êg [ek̚] 液 iêg [iek̚] 噎 uêg [uek̚] 越
eg [ɯek̚] [乞]
輔音音節 m [m] 唔 ng [ŋ] 黃 ngh [ŋʔ] 夗
^ 因為語音轉變,潮州話韻母有所增減,藍色者是並未在方案韻母表出現的韻母;括弧中之韻母和例字並未在上述方案出現;方括弧中之例字有輔音聲母,在此只取其韻。
加上方案沒有收錄的韻母,潮州話韻母共七十五個。
輔音音節共三個,並未在上述方案出現。
[編輯] 聲調
潮州話跟其他漢語方言一樣,是聲調語言。它有八個聲調,並有豐富的變調。
調值之數字是指聲調輪廓,1為最低,5為最高,拼音中的聲調以1至8表示:
聲調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去 陽入
調值 33 53 213 2 55 35 11 5
調型 中平 高降 降升 低入 高平 高升 低平 高入
例子(文讀音) 分 粉 訓 忽 雲 混 份 佛
拼音 hung1 hung2 hung3 hug4 hung5 hung6 hung7 hug8
[編輯] 變調
兩個字(或字詞)連讀時,前面的字要變調,後面的字不變調,而此變調的規律是固定的。如果兩個以上的字連讀,則只有最後的字不變調,情況如下:
前字聲調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去 陽入
前字聲調數字 1 2 3 4 5 6 7 8
後字聲調數字 1 6 2或5 8 7 7 7 4
由此可見,變調的規律就是:
陰平(1)和陽去(7)不變調;
陰入(4)和陽入(8)互換;
陰去(3)變成陰上(2)或陽平(5);
陰上變成陽上(6);
而陽平和陽上都變成陽去。
[編輯] 文白異讀
潮州話有豐富的文白異讀,幾乎可以各成系統,如「非」、「敷」、「奉」母字,其輔音文讀為[h],白讀為[p]或[pʰ];「知」、「徹」、「澄」母字,文讀為[ts]、[tsʰ],白讀為[t]、[tʰ]等等。
[編輯] 文法
潮州話文法與南方漢語方言相若,尤其是客家話和粵語。潮州話語句一般以主謂賓結構為主,有時配合小詞就可變為主賓謂結構。
[編輯] 詞法
[編輯] 代詞
[編輯] 人稱代詞
潮州話的人稱代詞正如其他漢語方言,沒有格之分,例如「我」[ua2]是第一人稱,伊人[i1 naŋ5]指第三人稱「他們」等。閩南語系正如一些北方方言,「我們」一詞分為包括性和排除性。如果聽話者都包括在內,就要使用包括性代詞「俺」[naŋ],否則就用「阮」[ŋ]。其他如粵語和客家話的南方方言並沒有如此區別。
單數 眾數
第一人稱 我 ua2 我 包括性 俺 naŋ2 咱們
排除性 阮 ŋ2 或uŋ2 我們
第二人稱 汝 lɯ2 你 恁 niŋ2 你們
第三人稱 伊 i1 他/她/它/它 伊人 i1 naŋ5 他們/她們/它們/它們
[編輯] 所有格代詞
潮州話不區分所有格代詞和所有格形容詞。一般規則是人稱代詞加上「個」,便組成所有格代詞或形容詞,概說如下:
單數 眾數
第一人稱 我個 ua2 kai7 我的 包括性 俺個 naŋ2 kai7 咱們的
排除性 阮個 ŋ2 kai7 我們的
第二人稱 汝個 lɯ2 kai7 你的 恁個 niŋ2 kai7 你們的
第三人稱 伊個 i1 kai7 他的/她的/它的/它的 伊人個 i1 naŋ5 kai7 他們的/她們的/它們的/它們的
例句:本書是我個[puŋ2 tsɯ1 si6 ua2 kai7]:這本書是我的。
不過,有時「個」字也可以略去,例如當代詞後面是量詞,例如:
我條裙[ua2 tiou5 kuŋ5](我的裙)
補充:第二人稱還有一個詞,但我不知是哪個字,讀音是「nia」 例如:nia奴=恁仔=你的兒子
[編輯] 指示代詞
潮州話的指示代詞分為指近和指遠,概說如下:
指近 指遠
一般 單數 之個 [tsi2 kai7] 之個 許個 [hɤ2 kai7] 那個
眾數 之撮 [tsi2 tsʰoʔ4] 這些 許撮 [hɤ2 tsʰoʔ4] 那些
空間 之塊 [tsi2 ko3] 這里 許塊 [hɤ2 ko3] 那裡
之內 [tsi2 lai6] 這裡面 許內 [hɤ2 lai6] 那裡面
這口 [tsi2 kʰao7] 之外面 許口 [hɤ2 kʰao7] 那外面
時間 之陣/當 [tsi2 tsuŋ5 / tɤŋ3] 現在;最近 許陣/當 [hɤ2 tsuŋ5 / tɤŋ3] 之後
狀語 這生 [tse2 sẽ1]阿 像這樣 向生 [hia2 sẽ1] 像那樣
程度 醬 [tsĩẽ3] 這么 向 [hĩẽ3] 那麼
類型 者個 [tsia2 kai7] 這種 向個 [hia2 kai7] 那種
[編輯] 疑問代詞
誰 (底)珍 [ti tieŋ]
底人 [ti naŋ]
什麼 乜個 [miʔ kai]
底個 [ti kai]
什麼(種類的)+ 名詞 乜 + 名詞 [miʔ]
哪個 底 + 數詞 + 量詞 + (名詞)[ti]
哪裡 底塊 [ti ko]
何時 珍時 [tieŋ si]
怎樣 做法 做呢 [tso ni]
狀態 在些(樣) [tsai sẽ ĩẽ]
乜些樣 [miʔ sẽ ĩẽ]
什乜樣 [si miʔ ĩẽ]
多少(可數) 幾 + 量詞 + 名詞 [kui]
若多 + (量詞) + (名詞)[dzieʔ tsoi]
多少(不可數) 若多 [dzieʔ tsoi]
為什麼 做呢 [tso ni]
[編輯] 數詞
序數詞語跟白話文的差不多。
發音 大寫 小寫 數值 備注
liŋ5 零 〇 0 〇是零的俗寫,但是「零」比較常用,尤其在學校教育。
也稱為「空」[kang3]
tsek8 壹 一 1 也稱為蜀[tsek8](本字)
也稱為弌(舊稱)
當數字的十位數是二或以上,稱為[ik4],例如二十一[dzi6 tsap8 ik4]
用在月份的日期,例如一號[ik4 ho7]
作為普通數字,例如第一[tõĩ6 ik4]
例如用在電話號碼時,稱為么[iou1]
no6 兩 二 2 也稱為弍(舊稱)
也稱為貳
當數字的十位數是二或以上,稱為 [dzi6],例如三十二[sã1 tsap8 dzi6]
用在月份的日期,例如二號[dzi6 ho7]
作為普通數字,例如第二[tõĩ6 dzi6]
sã1 叄 三 3 也稱為弎(舊稱)
也稱為參[sã1]
si3 肆 四 4
ŋou6 伍 五 5
lak8 陸 六 6
tsʰik4 柒 七 7
poiʔ4 捌 八 8
kao2 玖 九 9
tsap8 拾 十 10 有些人寫成「什」,但是一些人不接受,因為此字可以改成「伍」字
數字如作序數,其前面加上「第」 [tõĩ6]。
[編輯] 句法
[編輯] 動詞短語
[編輯] 語態
潮州話的被動語態中,施事者短語「給某人」必須講明,並以「乞」 [kʰoiʔ4](一些人會讀成 [kʰɤʔ]或[kʰiɤʔ])或「分」 [puŋ1]作開端,即使這「某人」可能是不存在或不知是誰人,例如:
伊分人宰掉[i1 puŋ1 naŋ5 tʰai5 tiau7]
白話文:他/她被宰掉。
按照白話文,我們可以單用施事者介紹詞「被」或者「給」,而不提及施事者;但在潮州話,下面這句在文法上是錯的:
個杯分敲掉[kai5 pue1 puŋ1 kʰa1 tiau7]
白話文:杯子給打破了。
應該說成:
個杯分人敲掉[kai5 pue1 puŋ1 naŋ5 kʰa1 tiau7]
白話文:杯子給人打破了。
雖然不知誰人打破了杯子。
補充:不是所有潮汕地區都說「分人」的,比如我們揭陽是讀「客人」。例如:個杯客人敲掉。 潮汕個地區的潮汕話語法基本相同,但用詞千差萬別。比如「睡覺」一詞,即使鄰縣,讀法亦各不相同。
施事者短語「分人」[puŋ1 naŋ5]永遠都緊隨主語,並非句子之末,也不像一些如德語和荷蘭語的歐洲語言,在助動詞和過去分詞之間。
[編輯] 比較句
[編輯] 兩個或以上名詞
潮州話的比較句結構是「X + 形容詞 + 過[kue3] + Y」,被認為源自中古漢語的「X + 形容詞 + 於 + Y」結構:
伊雅過你。[i1 ŋia2 kue3 lɤ2]
白話文:他/她比你漂亮。
粵語使用同樣的結構:
佢靚過你。[kʰœy5 leŋ3 kʷɔ3 nei5]
白話文:她/他比你漂亮。
然而,由於普通話影響力愈來愈大,其結構「X比Y + 形容詞」影響潮州話。於是,以上的例句可以變成:
伊比汝雅。[i1 pi2 lɤ2 ŋia2]
白話文:他/她比你漂亮。
[編輯] 只有一個名詞
包含「過」或「比」的結構,都需要兩個或更多的名詞以作比較。如果只提及一個名詞,就會組成殘缺的句子:
伊雅過(?)。
在此情況,需要使用「夭」,或者「愈」的結構:
伊夭雅。[i1 iou6 ŋia2]
伊愈雅。[i1 zu6 ŋia2]
普通話和粵語的情況都一樣。只提及一個用來比較的名詞時,需要轉用另一種句式。潮州話和普通話都使用前修飾語(形容詞前),而粵語則使用後修飾語(形容詞後):
普通話:她比較漂亮
粵語:佢靚啲[kʰœy5 leŋ3 ti1]
潮州話中,有兩個字本身有比較的意思,就是「贏」[ĩã5]和「輸」[su1]。它們可以獨立使用,或者加上「過」字:
這領裙輸(過)許領。[tsi2 nĩã2 kuŋ5 su1 kue3 hɤ2 nĩã2]
白話文:這條裙子不夠那條好。
我內個電腦贏伊個好多。[ua2 lai6 kai7 tieŋ6 nao2 ĩã5 i1 kai7 hoʔ2 tsoi7]
白話文:我(家裡)那部電腦比這部好很多。
如果表示更大的程度差別,可以在句末使用狀語「好多」[hoʔ2 tsoi7]。
[編輯] 相等
潮州話中,「平」[pẽ5]或者「平樣」[pẽ5 ĩẽ7]用來表達相等的概念:
只本書佮許本平重。[tsi2 puŋ2 tsɯ1 kaʔ4 hɯ2 puŋ2 pẽ5 taŋ6]
白話文:這本書和那本書一樣重。
伊兩人平平樣。[i1 no6 naŋ5 pẽ5 pẽ5 ĩẽ7]
白話文:他們都一樣(他們長相一樣/他們一樣那麼好/壞)。
[編輯] 最級
潮州話以副詞「上」[siaŋ5]或「上頂」[siaŋ5 teŋ2]表示最級。而且,「上頂」通常帶有褒義:
只間物上頂好食。[tsi2 kõĩ1 mueʔ8 siaŋ5 teŋ2 ho2 tsiaʔ8]
白話文:這間(餐廳)(的東西)絕對是最好吃的。
伊人對我上好。[i1 naŋ5 tui3 ua2 siaŋ5 ho2]
白話文:他們對我最好。
[編輯] 詞彙
潮州話的詞彙與粵語有甚多相似之處,因為兩者交流頻繁。正如粵語,潮州話有很多單音節的詞語,隱約反映出其歷史之悠久,因為單音節在中古漢語十分普遍。然而,自現代標准漢語規范化以來,潮州話吸收了很多普通話詞彙,多數是多音節的。而且,由於很多潮州人移居東南亞,潮州話加入了不少來自馬來語的詞彙。
[編輯] 古老詞彙
潮州話保留不少古代漢語詞彙,許多用詞亦與其他閩南語方言(如台灣話)相同。例如「目」[mak](眼睛;台灣話:目ba̍k)、「灱」[ta](干;台灣話:焦ta)、「囥」[kʰɤŋ](藏;台灣話:囥khǹg)等。
[編輯] 外語詞彙
除了馬來語,海外地區的潮州話也借用了英語詞彙,這些詞彙中有部分隨華僑回國交流而傳回潮汕地區。
馬來語:
馬打 [mata] mata-mata:警察
巴剎 [pasar] pasar:市場
咕哩 [kuli] kuli:苦力(實為音意兼譯之源於英語cooley一字)
嘛哪[mana]mana wu chia?:哪兒有車?
朱律 [tsu luk],雪茄,馬來語cherut的借音詞。
動角 [dong kak],手杖,借自馬來語tongkat.
五腳砌 [ngo ka ki],馬來語叫kaki lima,lima是數詞「5」,kaki是量詞「英尺」。新馬城鎮臨街騎樓下面的人行道,寬度為5英尺,故馬來語稱之為kaki lima.近代潮汕城鎮出現西式街區,也和新馬一樣在臨街騎樓下設人行道,以方便行人遮陽避雨,並借用了馬來語的稱呼,lima譯義為「五」,kaki譯音為「腳基」。
多隆 [to long],借用馬來語tolong,有兩種意思,一是請求幫忙、照顧,一是請求寬恕、開恩。
松芒 [song mong],驕傲、忘乎所以,借自馬來語sombong,音稍變
泰語:
角畢 [kak bik],皮箱,借自泰語,角是皮革的意思,畢是箱的意思。
康霜 [k'ang seng],冷凍。康是關禁的意思,借自泰語。潮汕人稱冰為霜。這個詞是泰國的潮人造出來的,又傳入潮汕本土。關進冷凍房裡冰過的魚肉,在潮汕話里叫做康霜魚、康霜肉。
英語:
目頭 [mak tʰau] mark:商標
基羅 [ki lo] kilogramme:公斤
巴仙 [pa sieŋ] percent:百分比
[編輯] 書寫
[編輯] 漢字
大部分潮州話的字都可以寫成漢字。大部分漢字也可以用潮州話朗讀。但如同粵語等語言,按照文本逐字閱讀並不符合語言習慣。例如表示口渴,字面讀是「口渴」(kao2 guah4)但口語常說「喉干」(ao5 da1)。故當人們用潮州話讀這種白話文的時候,按照場合和要求不同,有時逐字標准讀出,有時朗讀者會習慣上根據潮州話語法、詞彙及用語調整字面文句,用潮州話復述出來。
然而,小部分的獨特詞彙沒有標准字,原因有數。潮州話詞彙傾向古老,在日常中文比較罕見;有關漢語方言拼寫的研究比較少,不如傳統中文語文學的其他范疇。而且,一些潮州話獨有的字,其實可能並沒有字。
例如「有無」的「有」字,「月」下面去掉兩橫和去掉一橫都有一字且意義相反。
[編輯] 羅馬字
主條目:潮州話拼音方案
中國大陸的廣東省教育部門進行了潮州話羅馬化,在1960年推出潮州話拼音方案,以助語言學研究和字典出版。方案以汕頭市的潮州話語音為基礎,以拉丁字母拼寫語音,聲調以上標數字顯示。另外,基督教傳教士也有發明可以拼寫潮州話的白話字。
字典
E. 一個兩位數的十位上的數字是個位上的一半,這個兩位數可能是多少寫出所有可能的兩位數
12,24,36,48,
F. 雷達的脈沖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的設備及原理
真的太專業了
G. 某HCMOS數字晶元的Voh=5V,Ioh=-4mA(拉電流),Vol=0v,Ioi=4mA(灌電流),擬利用其中一根I/O線驅動紅,綠兩
如圖,I/O口線出低電平LED1亮,出高低電平LED2亮。
H. 數字邏輯電路集成門電路求上拉電阻最小值,求大神解答!
1)當G1G2G3都輸出高電平時,Uo為高電平;
則有:Uo = Vcc - Rp*Imin >=Voh=3.6V;
Rp <= (Vcc - Uoh)/Imin ----(1)
其中流經電阻Rp的最大電流包含 3*Ioh, G1G2G3三個輸出端的漏電流,及 6*Iih,G4G5G6的6個輸入端的吸收電流,所以Imin =3*Ioh +6*Iih = 3*0.25+6*0.04
2)當G1G2G3的一個輸出低電平時,Uo為低電平;
則有:Uo = Vcc - Rp*Imax <=VoL=0.2V;
Rp >= (Vcc - UoL)/Imax ----(2)
其中流經電阻Rp的最小電流包含 1*IoL,G1G2G3之中一個輸出端的灌電流,及 6*Iih,G4G5G6的6個輸入端的吸收電流,所以Imax = 1*IoL +6*IiL = 16 - 6*1.6
(1)式得到 Rp1,(2)式得到 Rp2,那麼Rp的取值范圍為:Rp1>Rp>Rp2;
I. 施密特觸發器的驅動電流應該怎麼來理解啊IOH IOL 24mA 一直沒搞懂這個參數的意義
IOH 輸出高電平,指上拉電流(輸出電流)
IOL 輸出低電平,指下拉電流 (灌電流)
24毫安指驅動能力,最大24毫安
J. 什麼是高電平和低電平
1、高電平,指的是與低電平相對的高電壓,是電工程上的一種說法。在邏輯電平中,保證邏輯門的輸入為高電平時所允許的最小輸入高電平,當輸入電平高於輸入高電壓(Vih)時,則認為輸入電平為高電平。
在數字邏輯電路中,低電平表示0,高電平表示1。一般規定低電平為0~0.25V,高電平為3.5~5V。也有其他的可能,如在移動設備中電池的電壓會隨使用時間的的推移而降低,如果規定高電平最低為3.5V的話可能設備的使用時間會大大降低,此時規定的高電平電壓會低一點,最低會有1.7V左右。
數字電路中,把電壓的高低用邏輯電平來表示。邏輯電平包括高電平和低電平這兩種。不同的元器件形成的數字電路,電壓對應的邏輯電平也不同。
在TTL門電路中,把大於3.5伏的電壓規定為邏輯高電平,用數字1表示;把電壓小於0.3伏的電壓規定為邏輯低電平,用數字0表示。數字電平從低電平(數字「0」)變為高電平(數字「1」)的那一瞬間(時刻)叫作上升沿 。
2、輸入低電平(Vil):保證邏輯門的輸入為低電平時所允許的最大輸入低電平,當輸入電平低於Vil時,則認為輸入電平為低電平。
輸出低電平(Vol):保證邏輯門的輸出為低電平時的輸出電平的最大值,邏輯門的輸出為低電平時的電平值都必須小於此Vol。
(10)蘋果電腦ioh怎麼是數字擴展閱讀:
控制器高電平與低電平區別:
1、控制器上標識的高低電平為剎車,高電平一般規定為5V以上,低電平為0V左右。
2、在不同電路上的電壓值不相同,如果是5V供電的數字電路,高電平就是5V,或接近5V。低電平就是『無』,就是0V或接近0V。
3、控制器的高電平是通,低電平是控。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低電平
網路-高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