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3寸的蘋果本MacBookair,上面的每個介面都是插啥的,請簡單粗暴的解釋下
13寸的蘋果本MacBookair
MacBook air 13
左:電源,usb3.0,耳機,揚聲器
右:thunderbolt,usb3.0,sd卡槽
② 13寸的蘋果本MacBookair,上面的每個介面都是插什麼的
絕大部分 PC 依然使用USB介面。 所以,不要怪蘋果為了讓MacBook變得更薄,而直接放棄ThunderBolt,而採用了體積上更小,可以正反插的 USB Type-C 介面(以下簡稱 USB-C)。——但是,在它到來之前,或許需要普及一些知識。
問題一:USB-C 與 Lightning 介面誰大誰小?
USB-C 介面與 Micro-USB 大小相近,8.4 mm x 2.6 mm。從圖片上看,體積要比 Lightning 介面要稍微大一點,但相差也不遠:
問題二:USB-C 中的 Type-C 是什麼?
Type-C是指USB 接頭的一種特定的規格。實際上,USB 的接頭擁有多種規格,比如說以往我們常見的 USB 接頭學名叫 USB Type-A,又比如 Android 手機上常見的 Micro-USB 也是 USB 接頭的一種規格。
而令 MacBook 唯一的介面擁有高傳輸速率以及雙向充電的特性,是最新的 USB 3.1 規范。該規范將 USB 介面傳輸速率提高到 10Gbit/s,而且支持三段電壓 5V/12V/20V,最大供電 100W。——實際上,由於 USB 3.1 規定將向下兼容採用 USB 2.0/1.0 的設備,所以實際上如果其它採用 USB 3.1 規范的傳統接頭(Type-A),也可以直接與原來的 USB 設備相連。
實際上,MacBook 上的USB 介面全名應該是USB 3.1 Type-C。
一句話,USB 接頭的規格決定USB 的形狀,而USB傳輸規范則決定它的性能與功能。
問題三:為什麼 USB-C 可以取代 MageSafe 以及 ThunderBolt?
最關鍵的地方是USB 3.1 規范規定,USB 3.1 介面可以支持 3 段電壓,而且最高支持 100W 功率輸出。而蘋果筆記本電腦當中,對電源功率要求最高的是 Retina MacBook Pro 以及 15 寸和 17 寸 MacBook Pro,功率 85W。所以,USB-C 完全可以滿足 MacBook 對電力的需求。
之前蘋果看中 ThunderBolt 是因為它可以提供更高的傳輸速度,讓蘋果放開手腳開發更高解析度,顯示質量更好的顯示器。而 USB 3.1 規范不光將傳輸速度提高到與 ThunderBolt 相等的 10Gbit/s,而且更重要的是,還支持 DisplayPort 1.2a 數字視頻規范——蘋果的顯示器就採用 DisplayProt 標准來與電腦連接。
在未來,根據最新發布的 DisplayPort 1.3 規范,為了可以同時支持 2 部 4K 顯示器,以及支持 5K 解析度的顯示器,它對帶寬的要求提高到 8.1Gbit/s,而這並沒有超過USB 3.1 的性能極限。
問題四:USB-C 可以取代 iPhone 上的 Lightning 介面嗎?
由於USB-C 的纖細,很容易聯想到,蘋果是否會在iPhone 上用它來取代Lightning。但仔細研究之後,發現兩者雖然外形相近,可以供電也可正反插,但實際上有很大的不同。
根據在TheiPhoneWiki 上有一段匿名人士的解釋,以及Chipworks 對 Lightning 接頭的拆解,蘋果在 Lightning 線內安裝了數控晶元,用來和其它 iPhone 外設進行交互。
個有名的例子就是,Panic 在 iPhone 5 轉 HDMI 轉接頭里發現了一顆 ARM SoC 晶元,而且還配備了256MB 的 RAM。它的工作流程是,「解碼後的視頻信號經過壓縮通過 Lightning 線來傳輸,然後最終通過 ARM 解碼然後推送給 HDML 設備。」
換言之,如果只是換介面,UBS Type-C 和 iPhone 上的 Lightning 介面沒有太大的差別。但USB線 與Lightning 線的差別可太大了。
問題五:現在有多少設備支持 USB-C?
MacBook是第一款支持USB-C的筆記本電腦。鑒於過去數年其它PC廠商對蘋果筆記本電腦產品的不同程度的模仿,估計USB-C很快將在下一代PC筆記本上出現。
諾基亞的平板電腦 N1 是世界上第一款支持USB-C的平板電腦。
至於外設,SanDisk以及 LaCie各自推出了採用USB-C的外設產品,前者是32GB的U盤,後者是移動硬碟。
③ 電腦主機後面介面圖解
蘋果MacBook纖薄化帶動了整個筆記本市場的升級和更新,人們也更願意購買筆記本電腦。然而台式電腦也擁有眾多的優勢:較強的散熱空間、更強的擴展能力,能夠自由配置,小編認為對於辦公一族而言其實台式電腦更適合辦公。
很多用戶覺得台式電腦很復雜,尤其主機後面的各種介面繁多更是對這些介面一知半解,今天小編以下面的普通台式電腦的背板為例,一一介紹 台式電腦主機背面介面 :
電源介面:用於連接220V市電的介面。
電源散熱口:主機變壓器散熱扇的出風口,為了保證散熱,出風口應與牆面保持10厘米以上的間隙。
機箱散熱口:主機箱散熱風扇的出風口。
主機銘牌:用於記錄廠家、型號、出廠編號等信息。
擴展介面:用於安裝獨立顯示卡、音效卡、網卡等設備。
PS/2介面:這兩個介面用於連接滑鼠和鍵盤,如果你的鍵盤和滑鼠是圓形的介面,只要插到相同顏色的介面中就可以,紫色是是鍵盤介面,綠色是滑鼠介面。
現在主流台式電腦已經慢慢淘汰這種介面,轉為運用USB介面,USB介面可以提供更高的傳輸速率,比如USB介面的滑鼠會比運用PS/2介面的滑鼠,更加靈敏。
如果您運用的是USB介面的滑鼠和鍵盤,可任意插到一個USB介面中即可。
串列介面: 一種較老的介面,傳輸速度比較低,在某些領域仍在運用,主流台式電腦,基本淘汰了這種介面。
並行介面:通常用於連接列印機的介面,例如:愛普生1600K系列列印機,傳輸速度較串列介面有了顯著的提升,但也慢慢被USB介面所替代。
USB介面:現在最常用的介面之一,包括主流列印機、掃描儀、滑鼠、鍵盤以及攝像頭、U盤、移動硬碟都運用這種介面。按照版本可分為USB1.1及USB2.0,其最大數據傳輸率分別是12Mbps和480Mbps(Mbps=兆位/秒).
顯示器介面:AGP(圖形加速介面)用於連接顯示器。現在主流配置為DVI介面,外觀上為白色長方形,很容易與AGP的藍色梯形介面區分開。DVI介面有3種類型、5種規格,比起AGP介面可傳輸更高質量的數字視頻信號以及更長的傳輸距離。
網路介面:RJ-45乙太網介面,傳輸速率通常為10M/100/1000Mbps,現在主流為100Mbps和1000Mbps。我校已實現了1000Mbps網路接入。
麥克風介面(紅色):用於連接麥克風的介面。
音頻輸入端(藍色):可將CD機、錄音機等的音頻信號輸入計算機,進行音頻編輯。
音箱介面(綠色):用於連接兩聲道音箱、耳機的介面。
1、 鍵盤滑鼠介面:注意紫色的圓形介面為鍵盤介面,綠色的圓形介面為滑鼠介面。如果你的鍵盤是紫色的圓形插頭,請一定要插到紫色的介面上,另外還要注意分清方向哦,插錯會導致鍵盤損壞。具體方法請參照網站《台式電腦鍵盤,重新插入後為什麼不起作用了?》文章。如果你的鍵盤和滑鼠都是USB介面,那麼可隨意插入主機下面任一USB介面上。
2、 VGA顯示器介面:為藍色15孔D形介面,接顯示器信號連接線。有兩點一定注意:一是此介面為字母D形,一邊大一邊小,對應顯示器信號線的15針D形插頭,插入時注意分清方向;二是若電腦帶有獨立顯卡,顯示器一定要接到獨立顯卡上,否則顯示器無顯示。獨立顯卡在主機靠下方,一般有一個藍色15孔VGA介面和一個白色24孔DVI介面,根據顯示器信號線類型插入對應插孔。
3、 USB介面:該介面為通用,只要是USB設備可插入任意一個USB介面。現在最新的電腦上都帶有USB 3.0介面,其顏色為藍色,傳輸速度更快,使用時既可插入傳統的USB2.0設備也可插入USB3.0設備,但只有在插入USB3.0設備時才會發揮速度優勢。
4、 音頻介面:一般主機上有3個或6個音頻輸入輸出介面。不管有多少個,記住綠色的接音箱或耳機(音箱和耳機使用同一介面),紅色的接麥克風,其它介面基本不用。
5、 串口與並口:9針的D形介面為串口,接老式設備,25孔紅色D形介面為並口,接老式列印機及其它設備用,平時基本用不上,很多電腦上已沒有此介面。
特小編希望通過以上的主機背後各種介面的介紹,更為大家在工作中搞定一點疑問。
④ 蘋果筆記本充電孔是哪個
蘋果筆記本MAC BOOK左邊介面如下:
紅色箭頭所指的是充電介面,連接電源適配器,即充電孔。
(4)蘋果電腦老式介面圖解擴展閱讀:
每台 Mac book上的 Multi-Touch 觸控板都可使用單指或多指來與文檔、圖像和應用程序進行互動。使用雙指藉助慣性滾動功能流暢地上下移動頁面。開合雙指進行縮放操作。用指尖來旋轉圖片。三指輕掃就能翻閱瀏覽照片庫。四指輕掃可顯示桌面,查看所有已打開的窗口,或切換應用程序。通過點擊觸控板的一角執行右鍵點擊功能。
電纜插口具有磁性,甚至不需要對准,把介面在附近移動可以被吸過去。
續航時間很長,不間斷的放電影(戴耳機)實際使用在5個小時左右。MacBook 中的電池可以充電多達 1000 次 - 在一般情況下可使用約 5 年 - 壽命是普通筆記本電池的近三倍。
⑤ 蘋果筆記本插孔說明圖
MacBook air 13
左:電源:連接蘋果本的外接電源
usb3.0:連接外接USB設備
耳機,揚聲器
右:thunderbolt,usb3.0,sd卡槽
⑥ 蘋果電腦的這個介面是什麼
跟usb3一樣是一種數據介面,不同的是速度更快(貌似比usb3快好幾倍),而且在傳輸數據的同時還可以傳輸視頻、音頻信號。
Thunderbolt2前身是Thunderbolt,再前身是mini display port,這三個介面長相都一樣,甚至可以「互插」,帶mini display port的顯示器插到Thunderbolt或Thunderbolt2上都可以直接輸出視頻。早期的macbook(2010年以前的)上的就是mini display port,只可以輸出視頻,無音頻,也不能傳輸數據。
2011年~2013年產的macbook上用的是Thunderbolt,可以輸出視頻、音頻,也可以傳輸數據,市面上有Thunderbolt移動硬碟,速度非常快,已經跟本機內置硬碟速度沒有區別了。
2014年以後的macbook開始配備Thunderbolt2,速度方面是Thunderbolt的一倍,其他沒變化。
另外,所有Thunderbolt都支持「串聯」,就是說,如果一個Thunderbolt介面的顯示器或者移動硬碟上有兩個Thunderbolt介面,那麼可以用兩根線將三個設備(一個Thunderbolt介面的移動硬碟,一個T口顯示器,一台macbook)串聯在一起,顯示器可以正常工作,移動硬碟也可以正常讀寫。
因為Thunderbolt介面的設備都很貴,所以遠遠不如USB3普及。Thunderbolt一根數據線就100多塊錢。如果想用這個口,網上可以買 Thunderbolt轉VGA、HDMI的線,這樣,就可以將macbook的屏幕輸出到使用VGA或者HDMI介面的顯示器、電視、投影儀上。也可以買一個Thunderbolt轉Lan口,這樣就可以將網線通過Thunderbolt接入macbook了。其實還有Thunderbolt外接顯卡、音效卡,但是都太冷門了,沒必要。
買了Thunderbolt線,並且有兩台macbook的話,還可以用這根線在兩台電腦之間進行文件互傳,具體做法是:如果想把a電腦中的文件復制到b電腦中,可以先關掉a,然後按住T開機,將ab用Thunderbolt線連接,這個時候,a就作為一個移動硬碟出現在b的桌面上了,此方法僅限mac osx系統,windows我沒有測試過。
⑦ 蘋果電腦這兩個介面是用來干什麼的
這是「雷電介面」。
⑧ 蘋果筆記本這三個插孔分別是幹嘛的
蘋果筆記本插孔分別是卡槽丶USB 3丶HDMI埠丶如下參考:
1、SDXC(安全數字擴展容量)卡槽允許Mac在SD媒體(如數碼相機存儲卡)上讀寫數據。
2、USB 3:USB 是一種用於連接電腦和其他設備的行業標准。大多數 Mac 電腦都配有 USB-A 埠(有時稱為 USB 3 埠)
3、HDMI埠:使用HDMI電纜直接連接到HDMI。將HDMI與連接顯示器和電視的HDMI電纜配對。
(8)蘋果電腦老式介面圖解擴展閱讀:
電腦上的MagSafe電源埠包含一個磁性塊,可以清除信用卡、ipod或其他設備上的數據。為了保留數據,不要在此埠的25毫米(1英寸)范圍內放置此類或其他磁敏材料或設備。
新的Mac筆記本電腦沒有這個電源介面;他們使用雷利3 (usb-c)或usb-c供電和充電。
將 USB-C 與使用 USB-C 線纜連接的顯示器和其他設備搭配使用。也可以連接 USB-C 電源適配器和線纜,為筆記本電腦充電。如果您有設備無法連接到此埠,也許可以使用轉換器來連接。
2015 年或之後推出的 MacBook 機型配備一個 USB-C 埠。這個埠不支持雷靂設備。
Apple - 識別 Mac 上的埠
⑨ 如下老款蘋果筆記本是什麼介面
途中拇指右邊第一個口是mini DVI介面,可以轉換VGA。
⑩ 舊蘋果電腦 這幾個介面都是什麼介面 能轉成HDMI嗎
左邊那個是蘋果本的Thunderbolt介面是一種輸入/輸出 (I/O) 介面,支持高解析度顯示器和高性能數據設備,連接顯示器(Apple Thunderbolt Display 顯示器),外接磁碟(現在都用USB了),現在用的都少了,要想轉HDMI貌似京東有,自己搜吧
右邊是IEEE1394介面,也稱為火線或iLink,它能夠傳輸數字視頻和音頻及機器控制信號,具有較高的帶寬,且十分穩定。通常它主要用來連接數碼攝像機、DVD錄像機等設備,它的設計初衷是成為電子設備(包括攜帶型攝像機、個人電腦、數字電視機、音/視頻接收器、DVD播放機、列印機等)之間的一個通用連接介面,現在也少見了,但有的老DV設備、交換機等上還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