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推薦 > 神基t800平板電腦bios

神基t800平板電腦bios

發布時間:2022-04-26 05:09:49

Ⅰ 求ipad性價比排行,有哪些比較推薦

ipad性價比排行是iPad mini5、iPad pro 10.5、iPad 2018,推薦iPad mini5。

iPad mini5採用了和iPhone XS max一樣的A12仿生處理器。這款處理器的強悍程度我就不多說了,官方宣傳比iPad mini 4代性能提升了3倍。剪輯 4K 視頻,玩大型游戲都游刃有餘。如此強悍的性能配合iOS系統妥妥的用上3年不成問題。目前唯一的疑問是運存大小:3GB的可能性最大,如果能上4GB運存,只能感謝蘋果少有的厚道。

前置攝像頭最大明顯的提升就是從120萬提升到了700萬,F/2.2的光圈。可以拍攝1080P(30fps)的高清視頻,同時支持視網膜屏閃光燈功能。由於屏幕支持P3廣色域,所以前置攝像頭可以拍攝廣色域的照片和實況照片,iPad mini 4由於A8硬體不支持,所以不能拍攝實況照片。得益於A12的加持,這款700萬相機可以發揮更好的效果。

主攝依舊採用800萬像素攝像頭,硬體基本上和iPad mini4保持一致。得益於屏幕和處理器的升級,後置攝像頭增加了實況照片,拍攝廣色域的照片和實況照片的功能。需要說明的是:後置沒有閃光燈,目測攝像頭不突出。

iPad mini4的發布時WiFi版本價格分別為:16GB版2888元,64GB版3588元,128GB版4288元。而iPad mini5的WiFi版價格分別為64GB版2999元,256GB4199元。蘋果這次不但升級了性能,提升了存儲,同時還降低了iPad mini的售價

Ⅱ 請問NECA12寸的終結者t800戰損版要比7寸的造工好很多嗎

從基本上來講是這樣的,因為12寸從根本上來看更細致一些。例如眉毛,眼睛,12寸比7寸絕對傳神。7寸的眉毛就是一個道,而12寸則是很細膩的塗裝。建議買12寸,不過時間長了電池就沒電了。

Ⅲ 用魅聲T800音效卡 酷狗唱歌沒有聲音怎麼辦

基本上是電腦音效卡的音頻通道沒有選擇設置好,所以你錄音的時候沒有錄進人聲或音樂。

音效音頻:要配網路K歌設備,專業音效卡效果調試,M我

Ⅳ acer w500平板電腦如何進入BIOS

進入BIOS:power+vol+
進入引導設備選項:power+vol-
進入Windows啟動選項:power+Win

其他設備的熱鍵方法,比如:
台式機Award BIOS:按「Del」鍵;
台式機AMI BIOS:按「Del」鍵或者「Esc」鍵;
大部分筆記本的BIOS:按「F2」鍵,也有按「F10」鍵的;
IBM(冷開機按F1,部分新型號可以在重新啟動時啟動按F1)
HP(啟動和重新啟動時按F2)
SONY(啟動和重新啟動時按F2)
Dell(啟動和重新啟動時按F2)
Acer(啟動和重新啟動時按F2)
Toshiba(冷開機時按ESC然後按F1)
Compaq(開機到右上角出現閃動游標時按F10,或者開機時按F10)
Fujitsu(啟動和重新啟動時按F2)

平板電腦怎麼重設BIOS(進不去BIOS)

平板進BIOS,OTG線連接鍵盤,在關機界面按開機鍵+ESC鍵就可以進平板的BIOS了,為了操作方便,可以使用多轉接頭連接上滑鼠;
win8系統可以直接進入:設置-更改電腦設置-更新恢復-恢復-高級啟動-立即重啟-疑難解答-高級選項-UEFI固件設置,相對方法一全面也方便;
BIOS裡面的設置和台式機里的差不多,一般EFI都是重裝系統的界面,如果有U盤啟動就可以進行重新安裝系統了

Ⅵ 平板電腦排行性價比高的有哪些

平板電腦推薦:華為MatePad Pro、Apple蘋果2020款iPad Pro、Apple蘋果ipad mini 5、華為MatePad、榮耀平板5。

1、華為MatePad Pro

華為華為MatePad Pro採用10.8英寸全高清屏幕,2K QHD高解析度屏幕萊茵低藍光認證,DCI-P3色域,280PPI,屏幕比例高達90%,屏幕比例163,336,010,邊框窄至4.9mm,內置麒麟990旗艦核心,7nm工藝技術,達芬奇架構NPU,AI性能大幅提升,游戲在辦公室也能流暢處理,支持多屏幕協作,外置鍵盤。

Ⅶ 求平板電腦性價比排行榜,有哪些比較推薦

平板電腦的性價比排行為以下幾款,都比較推薦。

1、iPad mini5

在人們的印象中,iPad不僅是高端的代名詞,而且還是高昂價格的代表,不過此次蘋果推出的iPad mini 5卻讓眾多用戶直呼真香。7.9英寸的視網膜屏幕搭配小巧的機身,非常方便攜帶,再加持強悍的A12處理器,幾乎可以勝任任何娛樂以及影音需求。另外,iPad mini 5還加入了對一代Apple pencil的支持,兩千多元的價格也是香得不行。

6、榮耀平板5

自成立以來,榮耀推出的產品頗受年輕群體喜愛,這款榮耀平板5是一款入門產品,10.1英寸屏幕搭配雙揚聲器和哈曼卡頓的調音,提供了暢快震撼的影音體驗,追劇就一個「爽」字。配置上,榮耀平板5採用麒麟659處理器,應對日常的娛樂以及影音完全沒有問題,而且價格只要一千出頭,非常實惠。

Ⅷ 請詳細介紹一下主板,顯卡的發展,種類

主板作為計算機的重要組成部件,已經成為計算機行業的一個領域。主板的更新換代,主要起因於cpu的更新換代,和主板上晶元組的更新換代。
早期的386微機中採用的控制晶元組是82C30系列。82C30晶元組採用了六片結構,再加上一片外設控制晶元構成完整的386微機控制系統。82C30晶元組單片晶元的集成度小,功能差,是C&T公司的早期產品,但是它的某些基本功能至今仍然在使用。目前使用的大規模集成的晶元組,常常是把多個晶元的功能集成在一、兩片晶元中並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除了82C30系列外,典型的386控制晶元組還有OPTI公司的WB386PC/AT晶元組。
486微機採用的控制晶元組在功能上與386控制晶元組沒有大的變化,只是由於486處理器把協處理器集成到CPU內部(即FPU),控制晶元組的局部性能有小的調整而已。常見的486控制晶元組如:FRX46C401、FRX46C402;HT321、HT342;M1489、M1487;82C406、82C496等。486控制晶元組大多為兩片結構,即由系統控制器和數據緩沖控制器組成
586時代以後,隨著控制晶元技術的發展,主板逐漸顯露出我們現在主板的雛形,這時候,包括Intel和威盛等主要晶元廠家也開始走上歷史舞台。
Intel 430FX PCIset
430FX晶元組是Intel公司繼430LX和430NX晶元組後推出的第三套基於Pentium的晶元組,也稱為Triton。它在體系結構上作了很多改進,使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些新的技術在其後繼晶元組430HX、VX、TX、GX等晶元組中都得到繼承和發揮,因而430FX晶元組在Intel的430系列PCIsets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VIA Apollo KX133
作為VIA第一款支持K7的晶元組,Apollo KX133有如下特點:
採用了和AMD-750類似的設計方式,有專門的200MHz的外頻速度,有特色的內存非同步方式,可以支持66MHz、100MHz、133MHz的內存頻率,並且真正支持PC133 SDRAM。在容量上,Apollo KX133支持4條DIMM和最大2GB的內存,是BX晶元組支持數的兩倍,這對於需要高容量高速度的PC伺服器來說,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Apollo KX133的北橋晶元為VT8371,主要負責管理高速的系統匯流排(支持AGP 4X);南橋晶元則是和Apollo Pro 133相同的超級南橋VT82C686A,可以支持Ultra DMA/66和4個USB介面,具有強大的外設擴充功能。
此外Apollo KX133還內建了符合AC』97的音頻晶元和軟MODEM,提高了產品的集成度,降低了用戶的開支。總之,Apollo KX133在功能上比起AMD-750更加完善。
AMD AMD-750
是AMD開發的第一款能夠支持Slot-A架構的Athlon的晶元組,採取傳統的「南北橋」的結構方式,北橋晶元主要負責管理系統匯流排,南橋晶元主要負責管理外圍設備。北橋晶元代號為AMD-751,南橋晶元代號為AMD-756。 AMD-750晶元組的最大特點是採用了72位寬、200MHz的AlphaEV6匯流排來連接CPU。200MHz的速度,是目前主流440BX晶元組的兩倍;北橋晶元以非同步的方式通過64位100MHz的匯流排與內存相連,支持目前流行的PC-100SDRAM。 AMD-750的南橋晶元提供了強大的外圍設備支持,IDE控制器能夠支持最新的UDMA66技術,配合支持該技術的IDE硬碟,能夠提高硬碟的數據傳輸率、降低CPU佔用率。另外,AMD-750還能夠支持4個USB介面,是現有BXl晶元組的兩倍。AGP2、PCI2.2、即插即用(Plug&Play)、ACPI電源管理等功能,AMD-750都沒有放棄,全部支持。
最重要的一點是AMD-750能夠支持多處理器!這是目前惟一一個能夠支持兩個Athlon處理器的晶元組,這意味著從此以後,在伺服器市場上將會有多Athlon處理器的機型出現。 AMD—750晶元組也不是沒有不足之處。它只能支持3條DIMM共768MB內存,沒有支持AGP4和PC-133SDRAM。這些,對組建高性能的系統有所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Athlon的性能優勢。
階的Intel 無論從那個方面說,Intel主宰著整個晶元市場的走向,主板的發展一直伴隨著CPU的發展。當Intel全面進軍奔騰時代的時候,以Intel和VIA為主的兩大晶元生產商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曾幾何時,VIA的693、694晶元組成為多少Fans追逐的對象,正是因為競爭才產生了當下眾多的產品進步。
Intel440系列晶元組作為PII時代的主要產品,一直以來都代表著主板發展的重要階段。自1997年5月Intel發售Pentium II以來,所有的PII(包括PII233、PII266、PII300、PII333)只能支持66MHz匯流排頻率,因此440LX晶元一直以來都給人留下了滯後於Socket 7印象。然而,1998年4月16日,Intel公司發布了支持100MHz外頻的Pentium Ⅱ350/400MHz的Deschutes處理器,但該類處理器必須藉助於新的晶元組支持,而配合Pentium Ⅱ350/400MHzCPU工作的晶元組是同時推出的440BX AGPset,它是Intel 第1套既支持66MHz又支持100MHz外頻的晶元組,它可充分發揮Pentium Ⅱ350/400MHz的性能,是PⅡ步入100MHz系統規格的重要產品。440BX擁有440LX晶元組的所有功能,包括支持AGP和ACPI能源管理,而且同時兼容100MHz和66MHz系統規格,除可使用最新的Pentium Ⅱ 350/400MHz CPU之外,亦可使用原先發布的Pentium。
440BX晶元組由82443BX主橋(Host Bridge)晶元和82371EB(PⅡX4E)I/O晶元組成。支持單/雙Pentium Ⅱ處理器,64位匯流排介面GTL+:其最大匯流排工作頻率為100MHz。GTL+匯流排主要提供對SMP結構的充分支持,它能顯著地提高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在多線程和多任務環境下的性能。
但是440BX晶元組也有著其不可忽視的弱點.不能使用低於8ns速度的普通不帶SPD的SDRAM內存。由於系統匯流排運行在100MHz的水平,以前10ns、12ns的普通SDRAM只能在66MHz、75MHz、83MHz、92MHz的匯流排頻率上運行(當然如果將匯流排頻率設在100MHz以下,包括人工設置或主板自動診測,這些內存是沒有問題的,但不能充分發揮Deschutes PⅡ和BX晶元組的優越性能),因此必須使用符合PC100規范的帶SPD(Serial Presence Detect)的高速內存。經過有關測試,這類內存可以穩定跑到133MHz。
440BX是Intel晶元的歷史輝煌之作,其與後續的810、i815相比都有著非常大的優勢。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CPU進入370介面時代,440BX逐漸被市場所淘汰,在短短的兩年裡,440BX續寫了無限的輝煌。Intel也因此占據了大部分的晶元市場。
Intel810 815時代
有人不理解,為什麼我要將810與815劃為一個時代,但是我要說,雖然長久以來Intel 815一直占據著眾多DIYER的桌面,但是810是不可替代的,Intel810是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晶元組,它承接了眾多370的猜想,也被Intel視為最重要的產品序列。其實810應該是是Intel815的最早期產品,是Intel公司面向低端家用或商用電腦市場推出的—款整合型晶元組,設計目的主要是搭配低端的Celeron(賽揚)處理器。Intel810晶元組的北橋稱為GMCH(Graphics and Memory Controller Hub—圖形、內存控制中心),南橋稱為ICH(I/0 Gon—troller Hub—輸入/輸出控制中心),BIOS稱為FWH(Firmware Hub)。北橋GMCH晶元採用421腳的Mini—BGA封裝,尺寸明顯小於以前的北橋晶元,內部集成i752圖形加速引擎,是i740圖形加速晶元的後續版本。提供66/100MHz標准外頻,i810E可支持到133MHz,最大可支持512MB SDRAM。此外,GMCH還支持數碼視頻信號輸出,可連接LCD顯示器。南橋ICH晶元採用241針腳的Mini—BGA封裝,主要負責系統輸入/輸出,支持四或六個PCI插槽(視版本而定)及ATA 66介面的IDE設備,以及兩個USB介面和AC'97音效卡。它還可以通過在主板上載入Super I/0晶元使810主板支持lSA擴展插槽。因此,含有ISA擴展插槽的810主板要比沒有ISA擴展插槽的主板貴一些。由於眾多的810主板集成的程度非常高,因此受到了眾多家用PC廠商的歡迎,合理的價格是其最重要的優勢.
Intel815在推出810系列產品後,Intel新的815晶元組在2000年第二季度上市了。作i810E晶元組的修訂版,它同樣採用「加速集線器結構」(Accelerated Hub Architecture)技術。同時針對原有晶元組的不足,它正式支持AGP 4x、PCI33內存協議及ATA66/100技術,還整合了2D和3D加速晶元i752和支持AC97的音頻晶元。與i810E晶元組不同的是,i815晶元組支持額外的AGP介面,可以外接顯卡,這就比沒有AGP介面的i810主板在升級性能上要好。主板廠商可以用它來生產帶有AGP插槽的主板,這樣整合主板也可以通過升級顯卡以獲得更高的性能了。此外它還帶有CNR(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 Riser,通信網路提升器)介面,這是目前只有ICH2晶元才有的新介面,它比AMR要長一些,帶有豐富的擴充功能,如乙太網、V.90Modem介面,外帶2個USB介面和4聲道輸出介面等。i815晶元組分為i815系列和i815E系列,它們的根本差別在於後者使用了最新的ICH2晶元(I/O Controller Hub,輸人/輸出控制器中心),支持UDMA 100技術介面,其他性能基本相同。Intel815EP晶元組和Intel其它已經推出的i8xx晶元組一樣,都是採用「加速中心架構」來取代傳統的南北橋晶元架構,在此架構下,只有MCH(內存控制中心,即傳統意義上的北橋晶元)、ICH(輸入輸出控制中心,即傳統意義上的南橋晶元)共享線路和數據,而系統的其它設備是通過各自專屬的線路獨立與MCH或ICH晶元相連接。這種新型的晶元組設計架構的好處顯而易見,它滿足了系統內存、CPU等高速電腦部件帶寬資源的要求,有助於系統整體性能的提高。i815EP晶元組主要由82815EP MCH晶元和82801BA ICH2晶元構成,82815EP MCH晶元採用了544引腳的BGA封裝形式,82801BA ICH2晶元則採用了360引腳的EBGA封裝形式。82815EF MCH晶元在整個1815EP晶元組中起著主導和控制的作用。它主要由系統匯流排控制單元、SDRAM控制單元、HUB單元和AGP單元這四個部分組成。系統匯流排控制單元提供了66/100/133MHz的系統處理器頻率供CPU和MCH晶元進行數據交換。和i815E晶元組中的MCH不同,這次MCH晶元中的系統匯流排控制單元只支持FCPGA封裝的處理器,也就是說PPGA封裝的老賽揚已經被i815EP晶元組淘汰出局。因此用戶只能在i815EP晶元組主板上使用FCPGA封裝的PIII處理器或者新賽揚處理器。在系統內存的選擇上,MCH晶元中的SDRAM控制單元最大支持512MB PC100或PCl33規格的SDRAM,並且支持內存系統頻率的非同步運行。HUB單元是MCH晶元中聯系ICH輸入輸出控制單元的重要橋梁,而AGP單元則可以支持AGP 4x規格的顯示卡,但不支持AGP Pro。 Intel450NX
Intel450NX晶元組是一個為企業級伺服器特別製造的晶元組。450NX由四個單元組成:82451NX內存和I/0橋控制器,82454NX PCI增強橋,82452NX RAS/CAS發生器及82453NX多重路徑數據訪問結構。它支持8GB內存,可提供四個32位PCI及兩個64位PCI結構,同時還優化了主機到PCI橋和內存控制器。它的匯流排介面為36位地址、最大能同時使用八個XEON。它能供給企業級伺服器充足的帶寬(1GB/s),以支持八處理器的大量I/O數據通信。450NX晶元組也有企業級伺服器必需的可靠性,它有ECC校驗和匯流排控制器的奇偶校驗;MIOC和內存子系統的ECC校驗;MIOC和PCI增強橋的奇偶校驗等。此外,由於AGP插槽在伺服器中用處不大,所以450Nx只提供了PCI插槽,並不提供AGP的支持。
P4時代: 真正意義上的革新代表著劃時代的變革,PIII到P4是Intel掀起的從介面模式,到前端匯流排全面更新,CPU革新帶給主板的是前所未有的,無論是386時代的82C30還是到後PIII時代的i815EPT,他們受到的沖擊都遠遠沒有這一次來的大。隨著INTEL將P4處理器轉向Socket 478介面,INTEL隨著推出了與之配套的845晶元組,不過這款使用普通SDRAM的845晶元組雖然支持Socket 478針腳的P4處理器,並且為INTEL推出的基於NORTHWOOD核心的P4處理器做好了准備,不過這款使用SDRAM的845晶元組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因為它所使用的SDRAM所能提供的內存帶寬太少了。我們知道,在使用PC133標準的SDRAM的時候,理論的內存帶寬的峰值只能達到1.06GB/s,即便是在INTEL 845-D晶元組使用了DDR SDRAM之後,在使用PC1600標準的DDR SDRAM的情況下,內存帶寬也只有1.6GB/s,如果使用PC2100標準的DDR SDRAM內存帶寬還能高一點點,達到2.1GB/s。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INTEL推出了 850晶元組的主板。但大部分都是Socket 423架構的,在搭配了RDRAM之後這樣的平台不能不說為P4的最好搭檔。但是不久INTEL宣布Socket 423架構的P4處理器將只支持到2GHz,在此之後更高頻率的P4處理器將全面轉向Socket 478架構。
其他主板型號:
在Intel著力推進其CPU的發展的時候,AMD也在同期推出了不同的CPU,但是直到K6系列出品的時候,真正意義上的競爭才開始了。
K5是AMD公司第一個獨立生產的x86級CPU,發布時間在1996年。由於K5在開發上遇到了問題,其上市時間比英特爾的Pentium晚了許多,再加上性能不好,這個不成功的產品一度使得AMD的市場份額大量喪失。適合K5CPU的主板當時被很多IntelCPU所壟斷,這時候的CPU介面往往比較統一,但是這也是最讓Intel頭疼的問題。K5主板一般採用Intel 82430FX chipset 的晶元組,這個晶元組往往支持奔騰系列,和AMD系列甚至可以支持IBM和Cyrix自行研發的686系列CPU。
AMD 自然不甘心Pentium在CPU市場上呼風喚雨,因此它們在1997年又推出了K6。 K6使用Socket7架構。 這也使適應其的主板進一步的脫離了Intel。應該說K6的出現是AMD的一個革新,也是整個主板晶元組的一個革新。
而後的K6-2,K6-3 都幾乎使用了同樣的CPU介面,但是在電壓供電上出現了變化,這樣使載入在主板上的電壓逐漸減少,同時AMD的主板也完全脫離了Intel的陰影,終於成為了舉世矚目的晶元廠商。在這之後有很多公司都追隨AMD的步伐,成為了AMD主要的主板晶元提供商。 VIA與SIS
在主板的發展歷史上,我們不得不提到VIA和SIS。在奔騰推出的PII時代的時候VIA和SIS是最不可忽視的力量。當奔三時代到來的時候,VIA和SIS更是以其優秀的品質征服了很多Fans。PII時代,價格昂貴的Intel主板讓很多DIYER們望眼欲穿。VIA和SIS為大家解決了這個問題,價格低廉,功能甚至更多的晶元組,打破了INTEL的壟斷,為廣大的DIYER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同時也令主板的價格更加合理。而VIA更加主導提出了PC133標准,隱隱中對INTEL的壟斷地位提出了挑戰。
到了PIII時代,VIA晶元組的693系列主板更是成為當時DIYER們的主流選擇。693主板支持300-866MHz PPGA或是FC-PGA的賽揚或PIII系列的CPU,當然作為MICRO-ATX的主板,並不是用在頂級檔次的電腦上的,所以就當時的水平來講,可以支持PIII 866的CPU也是足夠了。VIA為Fans們提供了很多選擇AUTO/66/100/133MHz,這樣的設計方便了各個層次用戶的使用,AUTO可以自動識別CPU晶元的外頻,而66/100/133MHz的設置可以充分發揮CPU的性能。這也是693或者694風靡全球的原因。超頻的概念被極大化的發揚了!
同時SIS也推出了適合於PIII系列的CPU 630系列,當然後來人們應用的非常少,因此這里就不多做介紹了!
主板的群雄逐鹿
現在的主板基本被壟斷,晶元廠商AMD Intel NV 始終占據著主流市場。
進入478針P4時代和SCOKETA的AMD時代,就進入了815 845主板,VIA的開通00KT600,KT700,KT8T800,NV的NF2等等,一直延續到2006年左右,主板開始更新換代,INTER開始進入775時代,AMD進入754,939的短暫混亂時代,775最開始代表作就是915,逐漸發展下去是945 965 975 P31 P35 X38 P41 P45 X48 以及最新的X58,AMD那邊939最開始的主要開始於NV的NF系列主板,NF3,NF4,VIA也出了支持的K8T890主板,並在此時都出現了雙核,AMD在2006年為了更好的對抗INTER取消了754和939,統一改為AM2940介面,應運而生的主板便是NV的NF5系列500 520 550 560 570 590 750.AMD由於合並ATI,也推出了770 790主板,此時主板界就是INTER AMD NV三雄爭霸局面。
再來說說顯卡發展
一、老將S3
說起顯卡歷史,筆者腦海中首先浮現的不是大家目前熟悉的nVIDIA、ATI、Matrox,他們都還年輕。要論資格,我想S3的地位是無人能撼動的。
作為老資格的顯卡廠商,在電腦586剛流行的那些日子,很多朋友以擁有一塊Trio64V+為榮。說性能,Trio64V+的2D功能在同一時代里是無人能及的,它可以說時那一個時代的代表。下表中我們重點列了一些S3不同時期的代表產品。
S3顯卡 描述
Trio64V+ 早年(586時代)的標准配置,2D性能達到巔峰,更何況價廉物美。曾幾何時Trio64V+ & VooDoo是眾多3D玩家的倚天劍&屠龍刀
ViRGE GX2 號稱第一款融合3D加速的顯卡,可惜其3D引擎實在蹩腳,再加上沒有軟體廠商的支持,是個失敗的產品。由此,S3的3D之路走向崎嶇
Savage3D 號稱「野人」,被S3譽為雄起的希望,也是戰國諸侯之一。然而初出茅廬就被驅動程序中的諸多BUG蠶食得體無完膚。廠商匆忙之間推出了一個又一個的修正驅動,曾創造一天之內連發「N」個驅動的吉尼斯紀錄。
Savage4 個人眼中,更傾向於高指標的Savage3D「完美版」,性能得以提升,但兼容性還是略有問題。發揚了前輩「物美價廉」的優點,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Savage2000 是在整合著名廠商帝盟之後S3的拳頭產品,也是S3的黃昏絕唱。3D性能較前輩而言,的確有相當的提升,可惜此時業內已有「N」人獨領風騷,技術上的落後必然導致最終的失敗。
二、中庸Trident
說S3是顯卡中的老字型大小,但對於中國市場來說,眾多玩家可能對Trident這個名字更加熟悉。97、98年DIY之風初起京城時,放眼中關村,眾山頭無不飄揚Trident大旗。想當年,夠用+便宜曾讓9680、9685、9750等等披靡配套市場,但現在已是明日黃花。
Trident顯卡 描述
Trident 9680/5 第一塊在中關村「流行」起來的顯卡。低價位中的硬通貨,加上眾多台系廠商的瘋狂供貨能力,想不流行都難。
Trident 9750 攜9680/9685流行之值勢,響應當年風頭正勁的「AGP」風潮,頗有點「買卡必提AGP,AGP卡就是9750」的意思。可惜深究下去,它不過是一塊使用AGP介面的PCI顯卡罷了,明白者曰:掛羊頭賣狗肉。
Trident 9850 9750後繼版本,性能大同小異,充其量更好地支持AGP介面,不提也罷Trident Blade3D(9880) 號稱「大刀」,可能取其3D性能像大刀一樣犀利之意,可惜其性能實在不敢恭維,看官可在眾多集成主板中尋見9880凄涼之身影三、昨日帝國3dfx
以上兩家的名頭再響亮,充其量也只能在中低檔瞎折騰。真正扛起3D大旗的還屬一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廠商——3dfx。
他們開發出的VooDoo系列3D子卡掀起了一場3D革命。「3dfx就是水準」已經成為了當時發燒友發燒程度的標准。可惜由於經營上的失誤,3dfx已經離我們而去。但在漫長的顯卡史中,3dfx塗下了濃濃地一筆。
VooDoo系列顯卡 描述
VooDoo 劃時代的3D加速子卡,單獨處理顯示畫面中的3D圖像部分。售價極其昂貴,但仍有無數電腦愛好者趨之若鶩。眾多游戲廠商以在包裝上塗有「3dfx」Logo為榮。「巫毒」的大名由此誕生。
VooDoo Rush 一款失敗的2D+3D整合顯示卡,籌備倉促而導致兼容性極其低下,受當時市場大環境所限,沒有引起多大反響
WooDooII 3D加速子卡,3dfx最傑出的作品,曾經也是Eagle的最愛。要知道,兩塊VooDooII SLI的性能就是在今天,也能勝任大多數PC GAME。是顯卡史上最成功的加速卡之一,占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技術巔峰。無數游戲因為VooDooII而精彩。
VooDoo Benshee 集成了2D晶元的VooDooII,兼容性同樣也是它的垢病,不過相對而言,還算得上是一款成功的產品。
VooDoo3 2000/3000/3500 面臨nVIDIA咄咄逼人的攻勢,3dfx用來保江山的神兵利器,配合其獨有的3D API Glide確有不俗的表現。怎奈日落長河,已經完全沒有當年獨孤求敗之勢。
VooDoo4/5 傳說中最後的輝煌,可惜上市總比發布要晚上幾個世紀,加上技術上的落後,售價一直高高在上。不過告訴朋友們一個好消息,3dfx被收購之後,積壓的大量VooDoo4/5晶元可能會被低價拋出,應該用不了多久,大家就能見到便宜的VooDoo4/5卡了^_^
四、隻手遮天nVIDIA
說完3dfx,就不能不提到它的新東家nVIDIA。這是一個高產的傢伙,年歲不大子女卻有一窩。相比之下,眾多讀者對它的熟悉程度勝Eagle甚。不論在技術還是在市場上,速度都是它取勝的法寶,不過要是有一天出現nVIDIA獨攬天下的局面,不知道它會不會走3dfx的老路。
nVIDIA顯卡 描述
Riva128/ZX nVIDIA的敲門磚,由它開始,大家開始注意「nVIDIA」這個陌生的名字。它後期的ZX版本清除了不少BUG,憑借自己的性價比,逐漸在VooDooII售價高高在上的當時吸引了不少相對「貧困」的玩家。
nVIDIA TNT 號稱能夠「狙擊」兩塊VooDooII SLI的顯卡。迫於市場壓力,推出相對倉促,採用的工藝遠沒有預期的先進。性能實際上只和單塊VooDooII相當,不過在當時也屬得上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nVIDIA TNT2(Vanta/M64/Pro/Ultra) 當初nVIDIA真正想用來抗衡VoodooII的應該是這款.25的產品,從nVIDIA TNT2開始,3dfx很不情願地讓出了3D加速卡的王座。許多網友的機器里應該還插著諸如M64等TNT2級別的顯卡。
nVIDIA Geforce256 從Geforce256開始,nVIDIA 引入了「GPU」這個概念。的確,隨著個人電腦對加速卡3D性能需求的不斷提高,顯卡的主晶元甚至要比電腦上的「CPU」更加復雜。高集成度的「GPU」的確能緩解CPU處理3D畫面時的不少壓力。
nVIDIA Geforce2(MX/GTS/Pro/Ultra) Geforce256由於售價上的緣故,沒能在市
場里取得多大反響。所以,nVIDIA馬不停蹄地推出了擁有完備產品線的Geforce2系列顯卡。除了速度之外,Geforce2系列中已經很好地解決了畫質這個nVIDIA的老大難問題。尤其是MX顯卡更是在中低端市場紅火到現在。而且只要採用了較好的顯存顆粒,這一系列卡的超頻能力都不錯,選擇游戲的朋友選擇它決不會有錯。五、追求自由的角鬥士ATI、Matrox
3dfx倒在了nVIDIA的懷中,Geforce2一統天下的日子來到了么?還好還有一個姓「A」,一個姓「M」的傢伙依然健在。前者活力四射的「鐳」在高位色下挑Geforce2於馬下,後者憑超凡脫俗的2D效果和獨到的環境映射凹凸帖圖閑庭信步。相信3dfx應該能夠看到這幅「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情景。衷心希望他們一路走好。
ATI顯卡 描述
XPERT2000PRO/2000/128/99 早期ATI的產品,性能一般,多用於OEM廠商ALL-IN-WONDER 128 PRO
ALL-IN-WONDER 128 RAGE/FURYPRO/VIVO/FURY/MAGNUM/128/128 PRO 相當於TNT級別,其中的ALL-IN-WONDER 128擁有不錯的視頻處理加工能力,特別適合普通家庭級別的用戶。此外對OPENGL的完好支持也是它的一大賣點。

ALL-IN-WONDER RADEON、
RADEON 64MB DDR、
RADEON 64MB DDR VIVO、
RADEON 32MB DDR、
RADEON 32MB (SDR)、
RADEON VE 「鐳」霆四射,RADEON是ATI最成功的作品,很好地平衡了3D加速和2D畫質,尤其它龐大的產品線更給用戶提供了多種多樣的選擇。面向中國市場推出的RADEON LE更是一個超值的好東西,通過改動完全可以發揮其潛力。更何況與nVIDIA良莠不齊的製造商相比,RADEON的質量要好很多。
Matrox顯卡 描述G100G200G400G450 Matrox顯卡一貫自豪於自己細致的圖像表達能力,從G100到G450都秉承了這一優點。由G400開始更是引入了更上一層樓的環境映射凹凸貼圖功能。可惜的是同樣由G400開始,Matrox顯卡的3D效能就一直沒有多大的提高。
上頭亂彈了這許多,還有兩個傢伙需要拉出來遛遛。他們是INTEL的i740和SIS的SIS 300。當初INTEL雄心勃勃地要殺入顯卡界,可惜後來發現里頭的你爭我奪實在激烈,自己雖然強壯也不堪晶元、顯卡兩頭作戰。灰溜溜地夾著尾巴逃了,後來倒是攢了點經驗,出了幾款整合的顯示晶元。相比之下SIS就聰明多了,從一開始就是奔著自己的強項
——整合主板去的,市場中只見過麗台、阿波羅等帶3D眼鏡的產品。不過現在集成SIS300的SIS630、SIS730主板在OEM上走量的確不錯。
目前顯卡就是NV和AMD之間的競爭,現在所有顯卡都是偶PCIE介面,馬上進入PCIE2.0時代,並且都支持DX10,現在的顯卡我列舉出來NV這邊就是GF8400,8500,8600,8800,9500,9600,9800,以及最新的GT260 GT280。AMD那邊就是
2600XT,2900XT,3650,3850,3870,4750,4780.再次還要介紹下顯卡名字後綴,因為每個顯卡型號都有很多種,並且性能差距明顯:
nVIDIA顯卡後綴名 順序是這樣的 從高到低
Ultra(在系列中最強的版本 不好買 用於nVIDIA的高端顯卡)
GTX(在系列中 世面上性能最強僅次於Ultra 用於nVIDIA的高端顯卡)
GTS(GTX的縮水版 但是性能仍然很強 用於nVIDIA的高端顯卡)
GT(標准版 買中端和低端顯卡不能低於GT級別了 用於nVIDIA所有型號的顯卡)
GS(GT的縮水版 低端顯卡不要買GS級別的 用於nVIDIA所有型號的顯卡)
LE(最垃圾的級別 品牌機上常用 千萬不要買 用於nVIDIA的中端和低端顯卡)
AMD這邊就沒那麼復雜,一般PRO代表簡化版,類似於NV的GS,XT代表標准版類似於NV的GT,XTX代表最強類似於NV的U。
我再簡短的把我知道的獨立顯卡的名字按從早到現在的順序寫出來
NV GF2 MX400 GF4 MX440 TI4200(經典之作) GF5200 GF5600 GF5700 GF5900 GF5950 GF6200 GF6600 GF6800 GF7300 GF7400 GF7600 GF7900 GF8400 GF8500 GF8600 GF8800 GF9500 GF9600 GF9800 GT260 GT280.
AMD R9200 R9500 R9550(很經典的卡)R9600 R9700 R9800 X700 X800 R1600 R1800
R1900 R1650 R1950 R2600 R2900 R3650 R3850 R3870 R4850 R4870

Ⅸ 海爾平板W800怎樣打開bios界面的。這平板太渣了想裝鳳凰X86安卓系統。不知誰凍

平板電腦是安卓系統沒有BIOS,只有recovery
第一步,確定刷入recovery
第二步,在電腦上創建個[啟動RebootRecovery.txt]文本,把下面三行代碼復制到文本里,保存@echo off
adb shell "echo -n boot-recovery | busybox dd of=/dev/block/nandf count=1 conv=sync; sync; reboot"
第三步,把文本後面的[.txt]改為[.bat]
第四步,把平板用USB連接電腦,運行[啟動RebootRecovery.bat]就可進入Recovery。

閱讀全文

與神基t800平板電腦bios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7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7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98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81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83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30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60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5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723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57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8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019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9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22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64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4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90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503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