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台式電腦裝硬碟需不需要裝驅動
這個看你這個硬碟怎麼用了,如果這個硬碟作為的是電腦的主硬碟,也就是啟動硬碟的話,這個不僅需要裝驅動,而且還需要重做系統才可以的,但是,如果這個硬碟是副硬碟,新硬碟是加上去的話,這個就沒有必要裝驅動了,接好線之後,電腦會自動識別的
B. 台式電腦裝系統提示缺少硬碟驅動怎麼辦
台式電腦裝系統提示缺少硬碟驅動可以這樣解決:
1、使用Windows純凈版鏡像,改硬碟模式為AHCI或為鏡像載入IRST驅動都能解決問題。
這就是台式電腦裝系統提示缺少硬碟驅動的解決步驟。
C. 台式電腦加裝第二個硬碟
在電腦安裝新的硬碟後,不能在系統中顯示出來怎麼辦?下面一起來看看解決方法。
電腦中新安裝的硬碟進行分區的詳細操作步驟:
1、右擊「我的電腦」,選擇打開管理;
2、在左側菜單中點擊「磁碟管理」,可以看到新增加的硬碟(圖中是磁碟0);
3、點擊這個新的硬碟,會自動打開初始化磁碟窗口,如果磁碟容量大於2T,選則GPT,返之 ,選擇MBR;
4、初始化完成後,開始磁碟分區,右擊該磁碟右側空白處,選擇「新建簡單卷」;
5、點擊下一步;
6、設置分區的大小、盤符、格式,比如設置50G的ntfs格式分區;
7、點擊完成,這樣就有一個50G的K盤了;
備註:剩餘的容量,可按照以上的方法進行分區,建議不要建太多分區,1T的分3個左右就行。
D. 台式機換硬碟需要裝驅動嗎請問要怎麼換
不需要,如果你電腦只有一個硬碟,換掉就意味著空白硬碟沒有系統,更談不上驅動問題,因為你得重新安裝操作系統。
如果你有2個硬碟,換掉的硬碟沒有系統,直接連接硬碟即可。
單硬碟換硬碟,直接將硬碟數據線、電源線,連接好,開機,裝系統就可以。
E. 聯想台式機加裝固態硬碟
台式機加裝固態硬碟教程第一步,准備安裝工具:一根SATA轉USB轉接線、一根SATA數據線、一個硬碟支架及鏍絲4枚,一個十字螺絲刀。第二步,安裝固態硬碟、分區4K對齊:1.打開機箱蓋,將SSD用2.5轉3.5硬碟支架固定到機箱,用SATA線連接到主板,不分SATA介面順序,插到SATA介面就行,正常開機進入系統,右鍵點擊計算機--管理--磁碟管理加裝了一個硬碟之後,「磁碟1「會顯示你剛裝上的SSD型號。1.右鍵你的SSD,點擊」新添加卷「系統會提示你需要格式化,照著系統提示下一步-下一步,直至完成,這里需要注意的只有在」分配單元「時選擇」4096「大小就行了。做完以上步驟,你的SSD的4K已經對齊,是不是很簡單呢,不信?你可以用軟體查看如果4K沒有對齊的話,"1024ok」那裡會顯示紅色字體「BAD」。2.也可以用軟體對SSD分區(這里推薦分區助手),打開軟體主頁面,左側『分區對齊』,完成4K對齊。第三步,安裝系統、系統遷移,這里也有兩種選擇:1.安裝新系統,.右鍵計算機--管理--磁碟管理,右鍵你的SSD,點擊「將分區標記為活動分區」如果沒有將SSD標記為活動分區的話,電腦會自動進入到原先系統。(系統安裝這里就跳過了)2.將之前機械硬碟上的系統數據遷移到SSD中,避免了重裝系統的煩惱。這里還是推薦分區助手,打開軟體主界面,左側『遷移OS到SSD/HDD』完成後電腦重啟,進入第四步。第四步進入主板BIOS
F. 台式電腦增加硬碟怎麼安裝
打開主機,找到硬碟安裝位置,將SATA介面和供電介面朝外放置,用SATA線將硬碟和主板連接,再將電源線接入硬碟,安裝完成後可以進入電腦的BIOS界面查看是否安裝成功。
硬碟安裝後需要進行分區,首先右鍵單擊「計算機」,點擊「管理」——「磁碟管理」,點擊需要分區的硬碟,點擊「新建簡單卷」,按照系統引導進行操作,選擇需要分配的空間大小,設置硬碟的名稱即可,依次使用該方法可以設置多個分區。
G. 台式電腦想加一個硬碟 但是那個硬碟里有系統 是開機的時候加裝上去還是要其他操作呢
可以的,使用SSD安裝系統,機械硬碟保存文件資料等。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計算機性能的好壞僅僅影響運算數據的速度,而存儲設備的任務則是保證各類運算數據得以存續。
機械硬碟即傳統的普通硬碟,主要由碟片、碟片轉軸、磁頭組件、磁頭驅動機構、控制電路組成。
固態硬碟類似於U盤技術,全電子結構,沒有機械運動部件,採用集成電路存儲技術,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組成。
(7)台式電腦加裝硬碟驅動擴展閱讀:
結構:
一、機械硬碟:
1、磁頭
傳統的磁頭是讀寫合一的電磁感應式磁頭,但是,硬碟的讀、寫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操作,為此,這種二合一磁頭在設計時必須要同時兼顧到讀/寫兩種特性,從而造成了硬碟設計上的局限。
而MR磁頭(Magnetoresistive heads),即磁阻磁頭,採用的是分離式的磁頭結構:寫入磁頭仍採用傳統的磁感應磁頭(MR磁頭不能進行寫操作),讀取磁頭則採用新型的MR磁頭,即所謂的感應寫、磁阻讀。
這樣,在設計時就可以針對兩者的不同特性分別進行優化,以得到最好的讀/寫性能。另外,MR磁頭是通過阻值變化而不是電流變化去感應信號幅度,因而對信號變化相當敏感,讀取數據的准確性也相應提高。
而且由於讀取的信號幅度與磁軌寬度無關,故磁軌可以做得很窄,從而提高了碟片密度,達到每平方英寸200MB,而使用傳統的磁頭只能達到每平方英寸20MB,這也是MR磁頭被廣泛應用的最主要原因。
MR磁頭已得到廣泛應用,而採用多層結構和磁阻效應更好的材料製作的GMR磁頭也逐漸開始普及。
2、磁軌
當磁碟旋轉時,磁頭若保持在一個位置上,則每個磁頭都會在磁碟表面劃出一個圓形軌跡,這些圓形軌跡就叫做磁軌。
這些磁軌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因為它們僅是盤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區,磁碟上的信息便是沿著這樣的軌道存放的。
相鄰磁軌之間並不是緊挨著的,這是因為磁化單元相隔太近時磁性會相互產生影響,同時也為磁頭的讀寫帶來困難。
一張1.44MB的3.5英寸軟盤,一面有80個磁軌,而硬碟上的磁軌密度則遠遠大於此值,通常一面有成千上萬個磁軌。磁軌的磁化方式一般由磁頭迅速切換正負極改變磁軌所代表的0和1。
3、扇區
磁碟上的每個磁軌被等分為若干個弧段,這些弧段便是磁碟的扇區,每個扇區可以存放512個位元組的信息,磁碟驅動器在向磁碟讀取和寫入數據時,要以扇區為單位。
1.44MB3.5英寸的軟盤,每個磁軌分為18個扇區。
4、柱面
磁碟的柱面數與一個盤單面上的磁軌數是相等的。
無論是雙盤面還是單盤面,由於每個盤面都只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磁頭,因此,盤面數等於總的磁頭數。
所謂硬碟的CHS,即Cylinder(柱面)、Head(磁頭)、Sector(扇區),只要知道了硬碟的CHS的數目,即可確定硬碟的容量,硬碟的容量=柱面數*磁頭數*扇區數*512B。
二、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列陣而製成的硬碟。
它主要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晶元)組成。
固態硬碟的介面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完全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與普通硬碟幾乎一致。
固態硬碟和傳統的機械硬碟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再採用碟片進行數據存儲,而採用存儲晶元進行數據存儲。
固態硬碟的存儲晶元主要分為兩種:
一種是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的;
另一種是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的。
目前使用較多的主要是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的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因為丟棄了機械硬碟的物理結構,所以相比機械硬碟具有了低能耗、無雜訊、抗震動、低散熱、體積小和速度快的優勢;
不過價格相比機械硬碟更高,而且使用壽命有限。
三、混合硬碟
混合硬碟主要在內部機械結構和普通機械硬碟沒有區別,區分主要是混合硬碟的PCB基板,它集成了SSD快閃記憶體部分,諸如快閃記憶體和主控晶元,因此它的PCB基板面積更大,顯得電子元件更為密集。
H. 台式電腦增加一塊硬碟直接插在電腦上就能用嗎
這個是不需要任何操作的,原來這個硬碟有使用中的,想加到另外一台式電腦上用,只要插上硬碟供電+數據線就可以使用了,當然是不需要格式化的。
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早期的硬碟存儲媒介是可替換的,不過今日典型的硬碟是固定的存儲媒介,被封在硬碟里 (除了一個過濾孔,用來平衡空氣壓力)。
可移動硬碟也出現了,而且越來越普及,種類也越來越多.大多數微機上安裝的硬碟,由於都採用溫切斯特(winchester)技術而被稱之為「溫切斯特硬碟」,或簡稱「溫盤」。
(8)台式電腦加裝硬碟驅動擴展閱讀:
硬碟的容量指標還包括硬碟的單碟容量。所謂單碟容量是指硬碟單片碟片的容量,單碟容量越大,單位成本越低,平均訪問時間也越短。對於用戶而言,硬碟的容量就象內存一樣,永遠只會嫌少不會嫌多。
Windows操作系統帶給我們的除了更為簡便的操作外,還帶來了文件大小與數量的日益膨脹,一些應用程序動輒就要吃掉上百兆的硬碟空間,而且還有不斷增大的趨勢。
I. 聯想台式電腦怎麼加裝固態硬碟嗎
1、固定硬碟現在大家多使用的固態硬碟是SATA介面2.5英寸的,把固態盤放到3.5英寸機械硬碟驅動器槽中固定即可。或買3.5英寸轉2.5英寸硬碟支架,將SSD固定在支架上,再把支架放到3.5英寸機械硬碟驅動器槽中固定。
2、接好電源線和數據線。介面都是專用的,弄錯了是插不進去的,對准相應的介面插好。固態盤多用作主盤,電源線用第1插槽。
3、以下給固態盤裝上系統就是了。
J. 台式電腦加裝固態硬碟後怎麼設置
不需要怎麼設置啊
你加裝之後,開機到資源管理器就可以看到新的硬碟
然後你在windows的磁碟管理裡面,格式化一下
然後就直接當普通硬碟用了啊
如果你要把新加的盤做系統盤,一般來說,需要進行一次重新安裝操作系統的操作,把系統裝到新的SSD上面,
安裝完後,再開機,會讓你選擇用哪個系統啟動,你選新系統啟動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