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歐神話和希臘神話的區別
神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世界宗教的雛形。世界各地區各族,不管是古埃及、古希臘、古華夏、古印度、古巴比倫等,都有其各具特性的神話,從神話中可以反映世界各族的民族觀念和民族特性,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研究歷史不可忽視的要素。
什麼是神話?神話是人類按照原始思維創造出來的故事。在早期人類對世界並未有理性的認識,當原始人類學會使用簡單的工具,從事集體勞動後,懂得思考、懂得交流,渴望以自身幼稚的思維去理解世界,在此前提下將生物與非生物、自然力和自然現象結合自身,給予與自己一樣有同等意志、同等思維的事物的理解,並將各個體系加以聯系,形成一個整體的系統,在這種思維方式下產生的事物、傳說、故事,我們稱之為神話。
神話伴隨著人類文明的出現而出現,只要是有人類文明的地方,就有神話的存在,正如亞洲有華夏傳奇、古印度神話、阿拉伯神話,美洲有瑪雅神話、阿滋達克神話、非洲有埃及神話,作為人類文明最為興盛的地區,歐洲自然也有相適應的神話傳說,最主要的就是北歐神話和希臘神話。
北歐神話和希臘神話為歐洲古代主體的兩大神話,構成了絢麗多彩的古代歐洲文化,同時也對古今歐洲各國以致全世界人們的生活有著重大影響,然而不少人都會將這兩大神話體系混淆,主要因為希臘神話描述地區主要為古代經濟文化交流中心愛琴海,希臘海洋文化興盛,其遺留下來的經典文獻對世界文化影響重大,特別是對中世紀時期開始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有著不可取代的推進作用,因此被認作西方文化的源頭。相比之下北歐神話起源於歐洲的角落冰島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為日爾曼人的支族斯堪的納維亞人所傳誦,由於一直沒有具體的經典,未能為人們所廣泛流傳。直到公元1643年才被發現,由冰島已不可考名的詩人(一說是塞蒙德)在公元9世紀時期形成的經典《愛達經》,又被稱為《韻文愛達》或《舊愛達》,此外還有公元14世紀的冰島學者史諾里(Snorri Sturluson)在《舊愛達》的基礎上加以編撰,現在被稱為《散文愛達》的《新愛達》,在世界上就只有這兩部經典記載著遠古流傳的北歐神話(edda 的語意是「知識」和「偉大的母親」),因此北歐神話又有「為遺忘的神話」之稱。
鑒於以上原因,人們一般都以希臘神話(包括羅馬神話)為歐洲神話文化的主軸,而忽略了北歐神話的存在,或誤以北歐神話作為希臘神話的旁支,而忽視了北歐神話對世界文化的影響,在此我將簡單對北歐神話和希臘神話的差異作一個比較,以再次提起這「被遺忘的神話」。
神話的世界構成
首先來看看世界起源:在希臘神話中描述的世界起源,是在世界誕生之初,只有「混沌」卡俄斯(Chaos),「黑暗」厄瑞波斯(Erebus)和「黑夜」倪克斯(Night)是「混沌」之子,之後,「黑暗」和「黑夜」生下「愛」,由「愛」產生了「光明」艾忒耳(Light)和「白晝」赫墨拉(Aurora),之後「大地」蓋亞(Gaea)憑借這自身的神力,產生了「天空」烏拉諾斯(Uranus),「天空」和「大地」結合產生了十二泰坦神(Titans),他們就是神的始祖。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到希臘神話世界形成的一個方向:世界之初是混沌和黑暗,而光明與愛最終打破黑暗而出現。再來看看北歐神話中的世界起源:在太古之初,世界上沒有天空沒有大地,只有無底的深淵金恩加鴻溝(Ginnugagap),在深淵的北方,有著冰冷的死人之國尼夫海姆(Niflheim),在深淵的南方,有著熾熱的「火之鄉」穆斯佩爾海姆(Muspelheim),由火炎巨人蘇特(Surt)看守著。鴻溝里水蒸氣匯聚成水珠,誕生了世界上的巨人之祖伊米爾(Ymir)和一頭巨大的母牛歐多姆拉(Audhumbla),伊米爾靠吸取母牛的奶汁維生,而母牛則靠添食冰川上的鹽分維生。慢慢母牛添食冰川時添出強壯的男人,這就是神之祖布利(Buri),伊米爾和布利進行了一場大戰,巨人和神的戰爭就這樣開始了,後來布利被伊米爾所殺,但是布利的兒子布爾(Bor)所生的三個兒子奧丁(Odin)、威爾(Vili)和唯(Vi)將伊米爾殺掉,為布利報了仇,伊米爾的鮮血形成洪流淹沒了整個世界,巨人的後代只有貝格爾米爾(Bergelmir)和他的妻子逃到世界的彼岸得救,他們在世界彼岸建立巨人國度約旦海姆(Jotunheim),發誓永世與神族為敵。奧丁三神將伊米爾的身體肢解,分別做成了大地、山脈、河流、樹木,又任命4個力量強壯的侏儒在四個方向支撐著天和地,然後在火之鄉採取火星做成太陽和月亮,最後用伊米爾的眉毛做成圍牆來作為世界中庭(Midgard)與火之鄉、死人之國的分界線,而伊米爾的靈魂,則被埋藏在貫穿整個宇宙的世界之樹尤加得拉希(Yggdrasil)底下,至此,世界之初形成。
北歐神話的世界創造相比較希臘神話起來,充滿了爭斗和黑暗,正一個創造過程,就是在戰爭之中形成,在太古之初的虛無,到神與巨人的戰爭,在神族獲勝後再用戰敗的巨人的屍體來創造新的世界,是一種殘酷和現實的開端,而希臘神話則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浪漫色彩,將自然和思維擬人化,最終表現光明和美麗。
再來看看世界的構造:希臘神話中的世界存在於一個橢圓形的宇宙中,世界分五大塊,人類生存和生活的大地、神秘未知的大海、大海的盡頭黑暗混沌的冥界、奧林匹斯山上居住著天神的天界、埋藏著蠢蠢欲動的巨人的地底。天界、海界、冥界分別由奧林匹斯三大主神宙斯、波塞東和哈迪斯所管理,陸地則由三位神共同管理,地底的巨人則永遠被壓在大地之下。充分突出了奧林匹斯神對世界主權的主導地位。反觀北歐神話:整個宇宙由世界之樹尤加得拉希為主軸支撐,大樹最頂部是阿薩神族(Aesir)所居住的諸神國度(Asgard)和華尼爾神族(Vanir)所居住的華納海姆(Vanaheim)和精靈居住的精靈之鄉,在世界之樹中間分布著人類居住的世界中庭、巨人國度、侏儒之鄉,在世界之樹底部的是冰凍的死人之國,金恩加鴻溝和另一端火炎巨人居住的火之鄉,整個北歐神話就是由九個國度組成,神族並非如希臘神話那樣掌管整個世界,而是要隨時面對巨人國度的山巨人、火之鄉的火巨人和死人國度的冰巨人的威脅,由這樣的世界構成的北歐神話,必然是在戰爭中開始,穿梭於戰爭之間,最後於戰爭中結束。希臘神話的世界充滿著無限的未知,鼓勵著人們外出冒險、征服,北歐神話的世界則完全包容一切,充滿著對抗與斗爭。
神話中的眾神及神性
神族是神話中佔主導地位的一族,神族的興衰、地位高低決定著神話的創造性、擴展性和現實性的不同。
首先來看看主神族和其他神族的關系:在希臘神話中主要提到的神族分別是太古時期,創造了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人類的泰坦神族,另一族就是主神族,創造了青銅時代和英雄時代人類的奧林匹斯神族。泰坦神族和奧林匹斯神族的關系,簡單地說就是兩代神替換的關系,世界形成之初,「天空」烏拉諾斯生下了泰坦神族之首克羅諾斯,在克羅諾斯統領下形成了第一代的神族,克羅諾斯在「大地」蓋亞的幫助下殺死了烏拉諾斯,但是烏拉諾斯預言克羅諾斯也將會被他的兒子所殺。此後克羅諾斯與瑞亞生下宙斯,最終克羅諾斯被宙斯所殺,以宙斯為首形成了第二代神族--奧林匹斯神族,泰坦神族中大部分被奧林匹斯神族埋藏於地底,只有如普羅米修斯、忒提斯、厄俄斯等少數投向奧林匹斯神族的被留下來。可以說,希臘的兩派神族是一種縱向的繼承關系,新的勢力取代了舊的勢力,並吸收舊勢力的精華,來鞏固其全新的,獨一無二的統治。在北歐神話中則不同。北歐神話中主要提及的神族分別是主神族的阿薩神族和與阿薩神族相對應的華尼爾神族,兩個神族是同時存在的,並且相互間也有往來和爭斗。在兩族經歷過一場浩大的戰斗後,決定交換人質以達和好,於是華尼爾神族則將神族中的骨幹夫雷(Frey)、芙蕾雅(Freya)和他們的父親尼爾德(Njord)交給阿薩神族,阿薩神族則將神族中最具智慧的巨人密密爾(Mimir)和神族之長霍尼爾(Honir)送往華尼爾神族,開始雙方都樂意接受,後來華尼爾神族發覺霍尼爾並不具備神族之長的智慧,於是將密密爾殺掉,把頭送回阿薩神族,奧丁將密密爾復活,此後密密爾的智慧為奧丁所用。而送去阿薩神族的三位神則得到重用,夫雷成為精靈鄉之主,芙蕾雅成為美神,尼爾德則成為海神。由此可見,北歐神話的神族關系是橫向的對立,兩族神是共存的,一般這是因為斯堪的納維亞游牧部落眾多,缺乏父亡子承的規則,沒有以下犯上的習慣,部落間的爭斗頻繁,並無主體為首的部落,而希臘思想、文化昌盛,具有完備的規則,故此出現了兩大神話中神族關系的差異。
跟著來看神族中主神的權利和地位。希臘神話中的主神是「眾神之父」宙斯,神話中對宙斯的描述是:一位全能的神,人與神之父,宇宙萬物都要聽從他的意志,手執百手巨人在對泰坦神戰爭時所贈的霹靂,具有無窮的力量和智慧。宙斯曾對眾神這樣自詡:「你們這些神來試試,就會清楚。你們把一根黃金的索子從天神吊下去,你們全體天神和女神抓住索子,可是你們不能把最高的主謀神從天上拖到地上,盡管你們費盡力氣,在我有心想往上面拉起來的時候,我會把你們連同大地、大海一起拖上來」①。可見宙斯的力量和智慧是遠超其他神祗,即使世上眾神合力也遠未達宙斯力量的分毫,宙斯的存在是一種絕對權威的存在,正是希臘人這種君王至上的主義形成了宙斯這樣一個擁有無限權威的主神。現在來看看北歐主神奧丁。奧丁在神話中被刻畫成一位獨目白發老人,是一種具有遠見的尊者的形象,奧丁並非無所不能,奧丁無法幫農夫向巨人找回孩子,也無法制止洛奇的惡作劇,更無法阻止諸神的滅亡。比較起來,不但是主神族的地位,主神的地位上希臘神話也不北歐神話更崇高。究其原因,由於希臘處於便於與四周交流的愛琴海,海洋文化發達,與東部小亞細亞、南部古國埃及,西部西西里地區,北部善戰的色雷斯人交流頻繁,因此中央集權也相對發達;而冰島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日爾曼人則長期處於游牧階段,中央集權發展也相對緩慢,故此主神族的地位也相對低微。
接著來看看內部諸神的比較。首先是除主神之外,在神話中表現最受人尊敬的神祗,在希臘中人們最崇拜的是智慧女神、手工藝之神、女戰神雅典娜,在眾多英雄傳說中,如珀爾修斯、阿爾戈號、奧德賽等,英雄們都是受雅典娜的保佑而獲得成功和榮耀,衛城的帕特農神廟(雅典娜神廟)也是世界聞名的建築,希臘的首都雅典也是以雅典娜的名字命名。而在北歐中最受尊崇的神祗是雷神托爾,托爾手執侏儒所贈的雷神之槌,終日外出與巨人戰斗,是最具勇武的神祗。相比較之下,希臘人信奉的雅典娜是充滿智慧,常常以其偉大的神力來幫助人類,為人類取得榮耀,而北歐人信奉的雷神托爾則是正直剛勇,賜予人類戰斗的勇氣和力量,令人們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由於希臘文化昌盛,勇武的戰神阿瑞斯並不受希臘人尊崇,而尊崇智慧的女神雅典娜和工匠之神赫菲斯托斯,相反北歐人終日過著狩獵、遷徙和戰斗的生活,需要的是強大的求生力量,需要信奉力量強大的托爾,即使是美神芙蕾雅也免不了混入戰爭之中,成為女武神瓦爾基利之首。而從希臘人信奉女神雅典娜可以看出智慧和知識也相對地更受人們尊重。再來看看神族中的邪惡之神,希臘眾神中並沒有絕對定義的邪惡之神,要論邪神最多隻能扯上糾紛女神厄里斯或冥王哈迪斯,然而厄里斯也只是在宙斯手下辦事,哈迪斯也只是忠於冥界的職務,並未能稱上邪神(這一點比較像印度的破壞神濕婆);而北歐中的邪神稱號則無可非議地屬於洛奇。洛奇原本並非神祗,而是屬巨人一族,因為與奧丁交往深厚而被納入阿薩神族之中,洛奇之所以成為邪神,是因為他那諸多的惡作劇,洛奇也可以稱為阿薩神族中最具智慧的神,不過他的智慧與奧丁的智慧不同,奧丁的智慧是一種遠大的目光,洞悉天上地下一切的智慧,洛奇的智慧則偏向於瞬間的反應、不顧後果的小聰明,因此洛奇也常常被自己的惡作劇所害,但也能憑著自己的智慧而獲救。邪神洛奇最邪惡的兩件事就是教唆黑暗之神荷爾德(Hondr)刺死光明之神巴爾德(Baldr)和帶領自己三個恐怖的孩子參與「諸神之黃昏」(Ragnaroek)。然而作為邪神的洛奇並不為北歐人所厭惡,反而在北歐神話中佔用了大量筆墨來描寫洛奇,正直地描寫神祗的背叛,神祗的毀滅,表明北歐神話中更大的現實性;同時北歐神話中非常細致地描繪洛奇與奧丁的友情和洛奇的智慧,並且以漁獵為生的北歐人將生活中最重要的打漁工具漁網的發明歸於洛奇,與奧丁發明rune文字並舉,洛奇與奧丁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創造與發明的文化英雄,更好的體現出邪神洛奇-主神奧丁的正邪二神一體性②。
最後來看看諸神內部的神祗間的關系。北歐神話中,眾神內部並無太大爭斗,整個神話貫穿著神與巨人之爭,眾神面臨著巨人隨時來犯,內部相對團結,能引起紛爭的只有洛奇的惡作劇;反觀希臘神話中神族內部的紛爭是比較激烈的,火神與戰神之爭、雅典娜和波塞東爭奪雅典城等等,最激烈的爭斗就是特洛伊之戰;完全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巨人、泰坦神族等不能對其構成威脅,在消除外部威脅的情況下,內部的紛爭自然相對激烈,從神祗的內部爭斗情況可以看出整個神話的世界,是處於相對戰亂狀態還是處於相對和平狀態。北歐神話中,洛奇與眾神關系的變化是貫穿整個神話的一條隱線,洛奇與眾神的關系的改變是引發諸神之黃昏的導火線。洛奇是神族中的巨人,與奧丁交往深厚,一直被尊作神祗對待,在早期洛奇和神祗的關系是相對和平友好的,後期洛奇不斷製造紛爭,眾神終於忍無可忍對他進行永罰,由此使諸神之黃昏中洛奇重回了巨人的行列,可以說,由於神族內部的分裂而加速了神族的毀滅。
為什麼說北歐神話比希臘神話更現實?希臘神話中的諸神是從來不會遭遇衰老和滅亡的悲哀,而北歐神話中的諸神則要隨時面對這殘酷的現實,在洛奇盜走黃金蘋果的故事中,諸神因為失去了黃金蘋果和青春女神伊都娜(Ina),一天比一天衰老,諸神的青春來自於黃金蘋果,黃金蘋果能令一切生物恢復青春,諸神在感覺身體衰老時就要去向青春女神伊都娜索取黃金蘋果,黃金蘋果一旦失去,則會面臨衰老的命運,可見,這與希臘中「不死的神明,有死的凡人」③是有著巨大差別。而北歐神話最波瀾壯闊的一幕並不是創世紀,也不是諸神鎮壓巨人,而是「諸神之黃昏」,諸神之黃昏描寫一代神祗的毀滅,神和巨人的終焉之戰,最終兩敗俱傷同歸於盡,神和他們創造的世界共同毀滅。這不但在希臘神話中,在其他地區的神話中也是很難想像的。
從神話中的英雄傳說
提及到對人類的描寫,基礎於神話中各自的英雄傳說,而神話中的英雄傳說,可以說是一種描寫「君主的歷史」,英雄是神和人的後代,介於神和人之間的半神,是統治一方的君王,在古代人中,人類的歷史就是君王的歷史,因此對人類英雄的描寫極盡筆墨,君神一體化是古代神話的特色④。
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傳說是世界聞名的,奧德修斯、伊阿宋等英雄家喻戶曉,北歐神話中的英雄傳說則不太為人所知,不過也有非常著名的,如德國歌劇《尼伯龍根指環》則是改編自北歐的英雄傳說《佛爾頌傳說(Volsunga Saga)》。
首先來對兩大神話的英雄傳說來作一下比較。希臘的英雄傳說簡單劃分包括了三個體系:戰爭、冒險和文化,其中以冒險為主體,阿爾戈號探險隊、奧德賽、赫拉克勒斯的命運等,都是描寫英雄們的冒險旅程,其中以阿爾戈號探險隊的描寫最為波瀾壯闊。希臘神話描寫的英雄渴望外出冒險、征服,開辟出新的世界和建功立業,而英雄們的冒險之中,既有憑自身主觀意願而掌握的事,更多是某位或多位神祗在背後操控,或眷顧或試煉,盡管人們渴求尋找新的世界,卻永遠無法逃離眾神的金精火眼。表現出古代希臘既鼓勵人們冒險創新,卻又要將人們限制在君王專制的框框里的矛盾。再來看北歐的英雄傳說,北歐英雄傳說與其對神的描寫一樣,充滿這悲哀與不幸,無論是《佛爾頌傳說》,還是《名匠復仇記》,英雄們都是在一片復仇的悲慘人生中度過,為了自己和所愛的人,他們都被迫提起自己的劍,或運用自己的智慧,對令自己遭到不幸的敵人進行報復;神祗在英雄傳說中並不起主導作用,英雄們的意志勝於一切,甚至能夠將神祗毀滅⑤。相比之於希臘神話中鼓勵人們為了功名和求知去戰斗,北歐神話更鼓勵人們為了生存和生活去戰斗。
希臘的英雄傳說中神主宰著英雄們的歷程,無論是珀爾修斯、阿爾戈英雄們、奧德修斯等等,都是在神的引導下,受著神的祝福或是阻撓,最終完成其冒險歷程,即使描寫入特洛伊戰爭,也可以說是一場神的戰爭。在北歐神話中,神對英雄的影響遠不如希臘,齊格菲、維蘭德等,都憑著自己強韌的意志完成自己的復仇和冒險。希臘神話更多表現出神的意志,而北歐神話中更多地表現出人的意志。
在神與人的關系中兩地有著明顯的區別,希臘-愛琴海處於亞洲、歐洲、非洲交界,是藝術文化中心,在建築、工具製造、藝術品上都具有極高水平,人們對神祗表示尊重、祈求神祗眷顧的方式是建造神廟、膜拜神像,以此來討得神祗的歡心,人們對神祗參拜越真誠,獻祭越豐盛,則表面他們對神越誠懇,越能得到神祗的保佑,如果忘卻對神祗的祭祀,則是對神的冒瀆,會遭到神的懲罰或神獸的襲擊⑥,故此希臘神廟眾多,其中以雅典祭祀雅典娜的帕特農神廟最為聞名。在北歐,並沒有如希臘般昌盛的藝術文化,人們過著居無定所的游牧生活,不可能建造神廟或神像之類的進行參拜,而悲壯的北歐神話是於戰爭中誕生、於戰爭中度過、於戰爭中滅亡,因此人們對神表示虔誠的方法就是戰斗,在戰爭中祈禱,將勝利獻給神以求得神祗的庇護。
神話中的異種族形象
除了神族和人類外,神話中一個不可忽略的要素就是異種族,所謂的異種族包括了神、人以外的、具有超生物力量的生物,最常出現的就是神的敵人巨人。
首先來看看希臘神話中的異種族。希臘神話中異種族中有巨人,這方面有很多形態、思想不同的代表,如力托天體的巨人阿特拉斯、為宙斯打造霹靂的百手巨人庫克羅普、被赫耳墨斯所殺的白眼巨人阿爾戈斯、《奧德賽》中的吃人族獨眼巨人波呂菲摩斯等等,通常的巨人是神的敵人,在神族戰爭中被打敗的泰坦神族就曾經聯合地上的巨人沖殺至奧林匹斯山上企圖顛覆奧林匹斯神族的政權,然而,以宙斯為首的奧林匹斯神族是至高無上的存在,神族聯同人類的代表赫拉克勒斯輕易地共同鎮壓了這次巨人的叛亂,巨人全軍覆沒,而神族則毫發無傷,希臘神話通過巨人的強大更進一步地突出了神的權威不可動搖。希臘神話中另外的異種族是沒有自身意識界於神與人之間的怪物,或是一些被神拋棄的人,就如蛇發魔女哥爾貢、美女頭鳥身的塞壬等,這些異種族往上達不到與神對抗的境界,向下又遠遠超越人類的力量,在神話中,多半是用以襯托半神的人類英雄的英勇,正如巨人的存在一樣,他們的存在只是為了鞏固人神一體化的半神英雄在人們心目中的統治地位。
跟著來看北歐神話中的異種族。北歐神話的異種族的地位與希臘神話完全不同,北歐神話中主要的異種族也是巨人,不過巨人並非為襯托神的統治地位而存在,而是為毀滅神的統治而存在。早在創世之前就已有火之鄉的火炎巨人和死人之國的冰凍巨人存在,而整個人類世界,也是由巨人的骨骼遺骸所組成,巨人擁有超越神的力量,巨人擁有毀滅神的力量,諸神為了防止遭到毀滅,為了防止「諸神之黃昏」的到來,不得不不斷尋找英勇的人類英靈來守衛他們,不得不不斷地外出於巨人戰斗,北歐巨人對於神,就如其他未知種族對於北歐人的威脅一樣,北歐人隨時要面對來自未知的強大外族的入侵,神也要隨時面對巨人的來犯,這與希臘神話中神祗的力量遠超巨人是截然相反。北歐神話中經常出現的其他異種族還有侏儒和精靈,精靈是一種善良的安分守己的生物,能夠於神、與人和睦地相處,神族中的夫雷就是精靈之鄉之主,在芙蕾雅外出尋夫時精靈也給予幫助;侏儒則和精靈不同,是一種矮小醜陋的生物,他們沒有巨人那樣的力量,並且只能住在陰暗的地底和樹洞里,不能看燦爛的陽光,但是他們具有最靈巧的手藝,諸神之中大量的寶物,包括雷神托爾與巨人對抗的強大武器雷神之槌也是由侏儒所造。可以說,神祗沒有侏儒的手工藝幫忙,是無法與巨人對抗。
北歐神話中眾神不但在力量上無法與巨人相比,在智慧上也完全輸給巨人,托爾能夠令侏儒中的「全知者」變成石頭,然而卻無法逃出巨人所設的圈套:「在眾神面前,如果我是你,將不會提起那東方之行;在手套的大拇指里,你膽怯了,托爾,你忘了自己還是一位神祗」⑦,最具力量的神祗托爾和最具智慧的神祗洛奇都被巨人戲弄得無所適從。
當然,神族除了與巨人對抗外,也有與巨人交流,希臘中就有巨人為宙斯打造武器,聽從赫拉的命令,也有巨人就是神的後裔,在北歐也經常出現神族和巨人的通婚,從某個層面上說,神族就是放映當地的人類,巨人就是反應該地區以外的各個種族,希臘人有和塞普勒斯人、色雷斯人交戰,也有和他們通商、交往,北歐人也同樣。
神話對歐洲文化的影響
由希臘神話所反映的文化豐富璀璨,建築藝術方面有底比斯城(一譯忒拜)、特洛伊城遠近聞名,在克里特島上的奇特建築在神話中更被描繪成克里特迷宮⑧;在人文藝術方面,產生了希臘古代哲學,而古希臘羅馬的五大詩人⑨在文學方面所發放的異彩更是流芳百世;在英雄傳說中記載代達羅斯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他的作品是古希臘人們藝術創造的總體反映。而神祗中更有手工藝之神雅典娜、鍛造之神赫菲斯托斯、音樂之神阿波羅等等,可以從希臘神話中反映出古代希臘-羅馬文化藝術的昌盛。希臘神話所反映的文化對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其包含的哲學思想啟導了中世紀人們的改革,其追求探索的冒險精神引領人們開辟新的道路,古希臘燦爛的文化藝術是世界上一塊不可磨滅的瑰寶。在北歐神話中對於藝術文化的反映則相對較少,北歐神話更多是反映在戰爭藝術上,歌劇《尼伯龍根指環》中的英雄屠龍為人們津津樂道,諸神之黃昏更是文學史上最悲壯的戰爭,北歐神話中,獨行者之神奧丁為尋求更高的智慧將自己倒吊於世界之樹上九日九夜,他所倡導的堅韌不拔的獨行者精神是日爾曼民族精神的精粹;傳說中奧丁所發現的rune文字包容著各種深刻的人生意味,德國生產的賓士汽車就是使用rune文字作標志;北歐神話對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定影響,如東、南、西、北的英文名稱則是神話中四個頂天立地的侏儒,而周二至周五的英文則是以北歐四位神祗的名字命名⑩。
希臘神話和北歐神話在神性、神權方面差異較大,希臘神話中不死的諸神主宰天上地下甚至冥界的一切,權利至高無上,沒有任何能與之對抗的力量。而北歐神話諸神則要時刻面臨與凡人一樣的衰老、死亡,還有來自巨人的威脅,即使像光之神巴爾特被刺死後落入冥界,眾神也無法令他復活。在神的地位上,希臘神話遠超北歐神話。在希臘的英雄傳說中,神與人緊密結合,人的冒險、戰爭不能脫離神的意志英雄一方面探求未知的新世界,一方面又要在神的指引下完成他們的旅程。在北歐的英雄傳說中,英雄的冒險憑借於自身的能動性,在沉重的復仇陰影下完成自身的冒險。異種族的地位在兩大體系神話中正如神的地位差異一樣,有著極大差別,在希臘神話中的異種族,如綠葉般為襯托神與英雄的權力而存在;而在北歐神話中,由於神的地位下降,異種族的地位與神等同甚至超越於神,成為貫穿整個神話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存在。
概之,希臘神話和北歐神話,作為兩個地區的不同文化的反映,有著各種各樣的差異,在我們眼裡看來,神話的本質是一樣的,從不同神話的差異可以觀察出不同地區的民族特性的差異,該民族是好戰還是友好,是專制還是民主,是團結一致還是一盤散沙,他們與外界的交流情況如何,作為對真實歷史的一面鏡子,可以從這面鏡子放射的影像中看到更深層的內涵。古代沒有現代意義上的「物質」、「人格」,只有「神質」和「神格」,如果忽視神話對歷史的作用,或將各地神話都混為一談,這無疑是對歷史一種形而上學的研究,因此,對於古代人們的研究,清楚分析各地神話的差異是必不可少的。
② aesir ajsl100122-9.7 aesir ipad怎麼連接
iPad的軟體,都在蘋果的軟體商店App Store,有免費,也有收費的,畢竟這是別人開發軟體的成果。當然如果你想試用一下某款軟體,但是不想付費,你可以考慮越獄,越獄之後,就可以去下載別人破解軟體,但是這些軟體雖然可以用,但是不能直接升級,所以買得起iPad,也不會在乎那點軟體費吧。軟體可以通過iPad自帶的App Store或者在電腦上面安裝蘋果管理軟體iTunes,通過iTunes的App Store下載安裝。
③ 蘋果送的aesir耳機怎麼充電
將控制器側面蓋子打開,插上數據線,連接到充電器上即可充電。
④ 電腦想連接藍牙耳機,提示Bluetooth外圍設備,找不到驅動程序,如圖,高分在線等大神!
1、在電腦下載安裝驅動精靈,讓該軟體在網上自動搜索安裝適合你電腦藍牙的驅動程序,然後,開啟電腦的藍牙功能;
2、打開藍牙耳機開關鍵,長按開關鍵,直到指示燈出現紅藍燈交替閃爍,進行配對;
(如需輸入密碼,則輸入0000,連接成功則完成配對)
⑤ 希臘神話和北歐神話都有什麼不同和聯系
希望對你有幫助神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世界宗教的雛形。世界各地區各族,不管是古埃及、古希臘、古華夏、古印度、古巴比倫等,都有其各具特性的神話,從神話中可以反映世界各族的民族觀念和民族特性,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研究歷史不可忽視的要素。
什麼是神話?神話是人類按照原始思維創造出來的故事。在早期人類對世界並未有理性的認識,當原始人類學會使用簡單的工具,從事集體勞動後,懂得思考、懂得交流,渴望以自身幼稚的思維去理解世界,在此前提下將生物與非生物、自然力和自然現象結合自身,給予與自己一樣有同等意志、同等思維的事物的理解,並將各個體系加以聯系,形成一個整體的系統,在這種思維方式下產生的事物、傳說、故事,我們稱之為神話。
神話伴隨著人類文明的出現而出現,只要是有人類文明的地方,就有神話的存在,正如亞洲有華夏傳奇、古印度神話、阿拉伯神話,美洲有瑪雅神話、阿滋達克神話、非洲有埃及神話,作為人類文明最為興盛的地區,歐洲自然也有相適應的神話傳說,最主要的就是北歐神話和希臘神話。
北歐神話和希臘神話為歐洲古代主體的兩大神話,構成了絢麗多彩的古代歐洲文化,同時也對古今歐洲各國以致全世界人們的生活有著重大影響,然而不少人都會將這兩大神話體系混淆,主要因為希臘神話描述地區主要為古代經濟文化交流中心愛琴海,希臘海洋文化興盛,其遺留下來的經典文獻對世界文化影響重大,特別是對中世紀時期開始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有著不可取代的推進作用,因此被認作西方文化的源頭。相比之下北歐神話起源於歐洲的角落冰島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為日爾曼人的支族斯堪的納維亞人所傳誦,由於一直沒有具體的經典,未能為人們所廣泛流傳。直到公元1643年才被發現,由冰島已不可考名的詩人(一說是塞蒙德)在公元9世紀時期形成的經典《愛達經》,又被稱為《韻文愛達》或《舊愛達》,此外還有公元14世紀的冰島學者史諾里(Snorri Sturluson)在《舊愛達》的基礎上加以編撰,現在被稱為《散文愛達》的《新愛達》,在世界上就只有這兩部經典記載著遠古流傳的北歐神話(edda的語意是「知識」和「偉大的母親」),因此北歐神話又有「為遺忘的神話」之稱。
鑒於以上原因,人們一般都以希臘神話(包括羅馬神話)為歐洲神話文化的主軸,而忽略了北歐神話的存在,或誤以北歐神話作為希臘神話的旁支,而忽視了北歐神話對世界文化的影響,在此我將簡單對北歐神話和希臘神話的差異作一個比較,以再次提起這「被遺忘的神話」。
一、神話的世界構成。
首先來看看世界起源:在希臘神話中描述的世界起源,是在世界誕生之初,只有「混沌」卡俄斯(Chaos),「黑暗」厄瑞波斯(Erebus)和「黑夜」倪克斯(Night)是「混沌」之子,之後,「黑暗」和「黑夜」生下「愛」,由「愛」產生了「光明」艾忒耳(Light)和「白晝」赫墨拉(Aurora),之後「大地」蓋亞(Gaea)憑借這自身的神力,產生了「天空」烏拉諾斯(Uranus),「天空」和「大地」結合產生了十二泰坦神(Titans),他們就是神的始祖。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到希臘神話世界形成的一個方向:世界之初是混沌和黑暗,而光明與愛最終打破黑暗而出現。再來看看北歐神話中的世界起源:在太古之初,世界上沒有天空沒有大地,只有無底的深淵金恩加鴻溝(Ginnugagap),在深淵的北方,有著冰冷的死人之國尼夫海姆(Niflheim),在深淵的南方,有著熾熱的「火之鄉」穆斯佩爾海姆(Muspelheim),由火炎巨人蘇特(Surt)看守著。鴻溝里水蒸氣匯聚成水珠,誕生了世界上的巨人之祖伊米爾(Ymir)和一頭巨大的母牛歐多姆拉(Audhumbla),伊米爾靠吸取母牛的奶汁維生,而母牛則靠添食冰川上的鹽分維生。慢慢母牛添食冰川時添出強壯的男人,這就是神之祖布利(Buri),伊米爾和布利進行了一場大戰,巨人和神的戰爭就這樣開始了,後來布利被伊米爾所殺,但是布利的兒子布爾(Bor)所生的三個兒子奧丁(Odin)、威爾(Vili)和唯(Vi)將伊米爾殺掉,為布利報了仇,伊米爾的鮮血形成洪流淹沒了整個世界,巨人的後代只有貝格爾米爾(Bergelmir)和他的妻子逃到世界的彼岸得救,他們在世界彼岸建立巨人國度約旦海姆(Jotunheim),發誓永世與神族為敵。奧丁三神將伊米爾的身體肢解,分別做成了大地、山脈、河流、樹木,又任命4個力量強壯的侏儒在四個方向支撐著天和地,然後在火之鄉採取火星做成太陽和月亮,最後用伊米爾的眉毛做成圍牆來作為世界中庭(Midgard)與火之鄉、死人之國的分界線,而伊米爾的靈魂,則被埋藏在貫穿整個宇宙的世界之樹尤加得拉希(Yggdrasil)底下,至此,世界之初形成。
北歐神話的世界創造相比較希臘神話起來,充滿了爭斗和黑暗,正一個創造過程,就是在戰爭之中形成,在太古之初的虛無,到神與巨人的戰爭,在神族獲勝後再用戰敗的巨人的屍體來創造新的世界,是一種殘酷和現實的開端,而希臘神話則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浪漫色彩,將自然和思維擬人化,最終表現光明和美麗。
再來看看世界的構造:希臘神話中的世界存在於一個橢圓形的宇宙中,世界分五大塊,人類生存和生活的大地、神秘未知的大海、大海的盡頭黑暗混沌的冥界、奧林匹斯山上居住著天神的天界、埋藏著蠢蠢欲動的巨人的地底。天界、海界、冥界分別由奧林匹斯三大主神宙斯、波塞東和哈迪斯所管理,陸地則由三位神共同管理,地底的巨人則永遠被壓在大地之下。充分突出了奧林匹斯神對世界主權的主導地位。反觀北歐神話:整個宇宙由世界之樹尤加得拉希為主軸支撐,大樹最頂部是阿薩神族(Aesir)所居住的諸神國度(Asgard)和華尼爾神族(Vanir)所居住的華納海姆(Vanaheim)和精靈居住的精靈之鄉,在世界之樹中間分布著人類居住的世界中庭、巨人國度、侏儒之鄉,在世界之樹底部的是冰凍的死人之國,金恩加鴻溝和另一端火炎巨人居住的火之鄉,整個北歐神話就是由九個國度組成,神族並非如希臘神話那樣掌管整個世界,而是要隨時面對巨人國度的山巨人、火之鄉的火巨人和死人國度的冰巨人的威脅,由這樣的世界構成的北歐神話,必然是在戰爭中開始,穿梭於戰爭之間,最後於戰爭中結束。希臘神話的世界充滿著無限的未知,鼓勵著人們外出冒險、征服,北歐神話的世界則完全包容一切,充滿著對抗與斗爭。
二、神話中的眾神及神性。
神族是神話中佔主導地位的一族,神族的興衰、地位高低決定著神話的創造性、擴展性和現實性的不同。
首先來看看主神族和其他神族的關系:在希臘神話中主要提到的神族分別是太古時期,創造了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人類的泰坦神族,另一族就是主神族,創造了青銅時代和英雄時代人類的奧林匹斯神族。
泰坦神族和奧林匹斯神族的關系,簡單地說就是兩代神替換的關系,世界形成之初,「天空」烏拉諾斯生下了泰坦神族之首克羅諾斯,在克羅諾斯統領下形成了第一代的神族,克羅諾斯在「大地」蓋亞的幫助下殺死了烏拉諾斯,但是烏拉諾斯預言克羅諾斯也將會被他的兒子所殺。
此後克羅諾斯與瑞亞生下宙斯,最終克羅諾斯被宙斯所殺,以宙斯為首形成了第二代神族--奧林匹斯神族,泰坦神族中大部分被奧林匹斯神族埋藏於地底,只有如普羅米修斯、忒提斯、厄俄斯等少數投向奧林匹斯神族的被留下來。可以說,希臘的兩派神族是一種縱向的繼承關系,新的勢力取代了舊的勢力,並吸收舊勢力的精華,來鞏固其全新的,獨一無二的統治。在北歐神話中則不同。
北歐神話中主要提及的神族分別是主神族的阿薩神族和與阿薩神族相對應的華尼爾神族,兩個神族是同時存在的,並且相互間也有往來和爭斗。在兩族經歷過一場浩大的戰斗後,決定交換人質以達和好,於是華尼爾神族則將神族中的骨幹夫雷(Frey)、芙蕾雅(Freya)和他們的父親尼爾德(Njord)交給阿薩神族,阿薩神族則將神族中最具智慧的巨人密密爾(Mimir)和神族之長霍尼爾(Honir)送往華尼爾神族,開始雙方都樂意接受,後來華尼爾神族發覺霍尼爾並不具備神族之長的智慧,於是將密密爾殺掉,把頭送回阿薩神族,奧丁將密密爾復活,此後密密爾的智慧為奧丁所用。而送去阿薩神族的三位神則得到重用,夫雷成為精靈鄉之主,芙蕾雅成為美神,尼爾德則成為海神。由此可見,北歐神話的神族關系是橫向的對立,兩族神是共存的,一般這是因為斯堪的納維亞游牧部落眾多,缺乏父亡子承的規則,沒有以下犯上的習慣,部落間的爭斗頻繁,並無主體為首的部落,而希臘思想、文化昌盛,具有完備的規則,故此出現了兩大神話中神族關系的差異。
跟著來看神族中主神的權利和地位。 希臘神話中的主神是「眾神之父」宙斯,神話中對宙斯的描述是:一位全能的神,人與神之父,宇宙萬物都要聽從他的意志,手執百手巨人在對泰坦神戰爭時所贈的霹靂,具有無窮的力量和智慧。宙斯曾對眾神這樣自詡:「你們這些神來試試,就會清楚。你們把一根黃金的索子從天神吊下去,你們全體天神和女神抓住索子,可是你們不能把最高的主謀神從天上拖到地上,盡管你們費盡力氣,在我有心想往上面拉起來的時候,我會把你們連同大地、大海一起拖上來」。可見宙斯的力量和智慧是遠超其他神祗,即使世上眾神合力也遠未達宙斯力量的分毫,宙斯的存在是一種絕對權威的存在,正是希臘人這種君王至上的主義形成了宙斯這樣一個擁有無限權威的主神。
現在來看看北歐主神奧丁。奧丁在神話中被刻畫成一位獨目白發老人,是一種具有遠見的尊者的形象,奧丁並非無所不能,奧丁無法幫農夫向巨人找回孩子,也無法制止洛奇的惡作劇,更無法阻止諸神的滅亡。比較起來,不但是主神族的地位,主神的地位上希臘神話也不北歐神話更崇高。究其原因,由於希臘處於便於與四周交流的愛琴海,海洋文化發達,與東部小亞細亞、南部古國埃及,西部西西里地區,北部善戰的色雷斯人交流頻繁,因此中央集權也相對發達;而冰島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日爾曼人則長期處於游牧階段,中央集權發展也相對緩慢,故此主神族的地位也相對低微。
接著來看看內部諸神的比較。首先是除主神之外,在神話中表現最受人尊敬的神祗,在希臘中人們最崇拜的是智慧女神、手工藝之神、女戰神雅典娜,在眾多英雄傳說中,如珀爾修斯、阿爾戈號、奧德賽等,英雄們都是受雅典娜的保佑而獲得成功和榮耀,衛城的帕特農神廟(雅典娜神廟)也是世界聞名的建築,希臘的首都雅典也是以雅典娜的名字命名。而在北歐中最受尊崇的神祗是雷神托爾,托爾手執侏儒所贈的雷神之槌,終日外出與巨人戰斗,是最具勇武的神祗。
相比較之下,希臘人信奉的雅典娜是充滿智慧,常常以其偉大的神力來幫助人類,為人類取得榮耀,而北歐人信奉的雷神托爾則是正直剛勇,賜予人類戰斗的勇氣和力量,令人們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由於希臘文化昌盛,勇武的戰神阿瑞斯並不受希臘人尊崇,而尊崇智慧的女神雅典娜和工匠之神赫菲斯托斯,相反北歐人終日過著狩獵、遷徙和戰斗的生活,需要的是強大的求生力量,需要信奉力量強大的托爾,即使是美神芙蕾雅也免不了混入戰爭之中,成為女武神瓦爾基利之首。
而從希臘人信奉女神雅典娜可以看出智慧和知識也相對地更受人們尊重。再來看看神族中的邪惡之神,希臘眾神中並沒有絕對定義的邪惡之神,要論邪神最多隻能扯上糾紛女神厄里斯或冥王哈迪斯,然而厄里斯也只是在宙斯手下辦事,哈迪斯也只是忠於冥界的職務,並未能稱上邪神(這一點比較像印度的破壞神濕婆);而北歐中的邪神稱號則無可非議地屬於洛奇。洛奇原本並非神祗,而是屬巨人一族,因為與奧丁交往深厚而被納入阿薩神族之中,洛奇之所以成為邪神,是因為他那諸多的惡作劇,洛奇也可以稱為阿薩神族中最具智慧的神,不過他的智慧與奧丁的智慧不同,奧丁的智慧是一種遠大的目光,洞悉天上地下一切的智慧,洛奇的智慧則偏向於瞬間的反應、不顧後果的小聰明,因此洛奇也常常被自己的惡作劇所害,但也能憑著自己的智慧而獲救。邪神洛奇最邪惡的兩件事就是教唆黑暗之神荷爾德(Hondr)刺死光明之神巴爾德(Baldr)和帶領自己三個恐怖的孩子參與「諸神之黃昏」(Ragnaroek)。然而作為邪神的洛奇並不為北歐人所厭惡,反而在北歐神話中佔用了大量筆墨來描寫洛奇,正直地描寫神祗的背叛,神祗的毀滅,表明北歐神話中更大的現實性;同時北歐神話中非常細致地描繪洛奇與奧丁的友情和洛奇的智慧,並且以漁獵為生的北歐人將生活中最重要的打漁工具漁網的發明歸於洛奇,與奧丁發明rune文字並舉,洛奇與奧丁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創造與發明的文化英雄,更好的體現出邪神洛奇-主神奧丁的正邪二神一體性。 最後來看看諸神內部的神祗間的關系。北歐神話中,眾神內部並無太大爭斗,整個神話貫穿著神與巨人之爭,眾神面臨著巨人隨時來犯,內部相對團結,能引起紛爭的只有洛奇的惡作劇;反觀希臘神話中神族內部的紛爭是比較激烈的,火神與戰神之爭、雅典娜和波塞東爭奪雅典城等等,最激烈的爭斗就是特洛伊之戰;完全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巨人、泰坦神族等不能對其構成威脅,在消除外部威脅的情況下,內部的紛爭自然相對激烈,從神祗的內部爭斗情況可以看出整個神話的世界,是處於相對戰亂狀態還是處於相對和平狀態。北歐神話中,洛奇與眾神關系的變化是貫穿整個神話的一條隱線,洛奇與眾神的關系的改變是引發諸神之黃昏的導火線。洛奇是神族中的巨人,與奧丁交往深厚,一直被尊作神祗對待,在早期洛奇和神祗的關系是相對和平友好的,後期洛奇不斷製造紛爭,眾神終於忍無可忍對他進行永罰,由此使諸神之黃昏中洛奇重回了巨人的行列,可以說,由於神族內部的分裂而加速了神族的毀滅。
為什麼說北歐神話比希臘神話更現實?希臘神話中的諸神是從來不會遭遇衰老和滅亡的悲哀,而北歐神話中的諸神則要隨時面對這殘酷的現實,在洛奇盜走黃金蘋果的故事中,諸神因為失去了黃金蘋果和青春女神伊都娜(Ina),一天比一天衰老,諸神的青春來自於黃金蘋果,黃金蘋果能令一切生物恢復青春,諸神在感覺身體衰老時就要去向青春女神伊都娜索取黃金蘋果,黃金蘋果一旦失去,則會面臨衰老的命運,可見,這與希臘中「不死的神明,有死的凡人」是有著巨大差別。而北歐神話最波瀾壯闊的一幕並不是創世紀,也不是諸神鎮壓巨人,而是「諸神之黃昏」,諸神之黃昏描寫一代神祗的毀滅,神和巨人的終焉之戰,最終兩敗俱傷同歸於盡,神和他們創造的世界共同毀滅。這不但在希臘神話中,在其他地區的神話中也是很難想像的。
三、從神話中的英雄傳說。
提及到對人類的描寫,基礎於神話中各自的英雄傳說,而神話中的英雄傳說,可以說是一種描寫「君主的歷史」,英雄是神和人的後代,介於神和人之間的半神,是統治一方的君王,在古代人中,人類的歷史就是君王的歷史,因此對人類英雄的描寫極盡筆墨,君神一體化是古代神話的特色。
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傳說是世界聞名的,奧德修斯、伊阿宋等英雄家喻戶曉,北歐神話中的英雄傳說則不太為人所知,不過也有非常著名的,如德國歌劇《尼伯龍根指環》則是改編自北歐的英雄傳說《佛爾頌傳說(Volsunga Saga)》。
首先來對兩大神話的英雄傳說來作一下比較。希臘的英雄傳說簡單劃分包括了三個體系:戰爭、冒險和文化,其中以冒險為主體,阿爾戈號探險隊、奧德賽、赫拉克勒斯的命運等,都是描寫英雄們的冒險旅程,其中以阿爾戈號探險隊的描寫最為波瀾壯闊。希臘神話描寫的英雄渴望外出冒險、征服,開辟出新的世界和建功立業,而英雄們的冒險之中,既有憑自身主觀意願而掌握的事,更多是某位或多位神祗在背後操控,或眷顧或試煉,盡管人們渴求尋找新的世界,卻永遠無法逃離眾神的金精火眼。表現出古代希臘既鼓勵人們冒險創新,卻又要將人們限制在君王專制的框框里的矛盾。再來看北歐的英雄傳說,北歐英雄傳說與其對神的描寫一樣,充滿這悲哀與不幸,無論是《佛爾頌傳說》,還是《名匠復仇記》,英雄們都是在一片復仇的悲慘人生中度過,為了自己和所愛的人,他們都被迫提起自己的劍,或運用自己的智慧,對令自己遭到不幸的敵人進行報復;神祗在英雄傳說中並不起主導作用,英雄們的意志勝於一切,甚至能夠將神祗毀滅。相比之於希臘神話中鼓勵人們為了功名和求知去戰斗,北歐神話更鼓勵人們為了生存和生活去戰斗。
希臘的英雄傳說中神主宰著英雄們的歷程,無論是珀爾修斯、阿爾戈英雄們、奧德修斯等等,都是在神的引導下,受著神的祝福或是阻撓,最終完成其冒險歷程,即使描寫入特洛伊戰爭,也可以說是一場神的戰爭。在北歐神話中,神對英雄的影響遠不如希臘,齊格菲、維蘭德等,都憑著自己強韌的意志完成自己的復仇和冒險。希臘神話更多表現出神的意志,而北歐神話中更多地表現出人的意志。
在神與人的關系中兩地有著明顯的區別,希臘-愛琴海處於亞洲、歐洲、非洲交界,是藝術文化中心,在建築、工具製造、藝術品上都具有極高水平,人們對神祗表示尊重、祈求神祗眷顧的方式是建造神廟、膜拜神像,以此來討得神祗的歡心,人們對神祗參拜越真誠,獻祭越豐盛,則表面他們對神越誠懇,越能得到神祗的保佑,如果忘卻對神祗的祭祀,則是對神的冒瀆,會遭到神的懲罰或神獸的襲擊⑥,故此希臘神廟眾多,其中以雅典祭祀雅典娜的帕特農神廟最為聞名。在北歐,並沒有如希臘般昌盛的藝術文化,人們過著居無定所的游牧生活,不可能建造神廟或神像之類的進行參拜,而悲壯的北歐神話是於戰爭中誕生、於戰爭中度過、於戰爭中滅亡,因此人們對神表示虔誠的方法就是戰斗,在戰爭中祈禱,將勝利獻給神以求得神祗的庇護。
⑥ 希臘神話對建築的影響
神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世界宗教的雛形。世界各地區各族,不管是古埃及、古希臘、古華夏、古印度、古巴比倫等,都有其各具特性的神話,從神話中可以反映世界各族的民族觀念和民族特性,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研究歷史不可忽視的要素。
什麼是神話?神話是人類按照原始思維創造出來的故事。在早期人類對世界並未有理性的認識,當原始人類學會使用簡單的工具,從事集體勞動後,懂得思考、懂得交流,渴望以自身幼稚的思維去理解世界,在此前提下將生物與非生物、自然力和自然現象結合自身,給予與自己一樣有同等意志、同等思維的事物的理解,並將各個體系加以聯系,形成一個整體的系統,在這種思維方式下產生的事物、傳說、故事,我們稱之為神話。
神話伴隨著人類文明的出現而出現,只要是有人類文明的地方,就有神話的存在,正如亞洲有華夏傳奇、古印度神話、阿拉伯神話,美洲有瑪雅神話、阿滋達克神話、非洲有埃及神話,作為人類文明最為興盛的地區,歐洲自然也有相適應的神話傳說,最主要的就是北歐神話和希臘神話。
北歐神話和希臘神話為歐洲古代主體的兩大神話,構成了絢麗多彩的古代歐洲文化,同時也對古今歐洲各國以致全世界人們的生活有著重大影響,然而不少人都會將這兩大神話體系混淆,主要因為希臘神話描述地區主要為古代經濟文化交流中心愛琴海,希臘海洋文化興盛,其遺留下來的經典文獻對世界文化影響重大,特別是對中世紀時期開始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有著不可取代的推進作用,因此被認作西方文化的源頭。相比之下北歐神話起源於歐洲的角落冰島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為日爾曼人的支族斯堪的納維亞人所傳誦,由於一直沒有具體的經典,未能為人們所廣泛流傳。直到公元1643年才被發現,由冰島已不可考名的詩人(一說是塞蒙德)在公元9世紀時期形成的經典《愛達經》,又被稱為《韻文愛達》或《舊愛達》,此外還有公元14世紀的冰島學者史諾里(Snorri Sturluson)在《舊愛達》的基礎上加以編撰,現在被稱為《散文愛達》的《新愛達》,在世界上就只有這兩部經典記載著遠古流傳的北歐神話(edda的語意是「知識」和「偉大的母親」),因此北歐神話又有「為遺忘的神話」之稱。
鑒於以上原因,人們一般都以希臘神話(包括羅馬神話)為歐洲神話文化的主軸,而忽略了北歐神話的存在,或誤以北歐神話作為希臘神話的旁支,而忽視了北歐神話對世界文化的影響,在此我將簡單對北歐神話和希臘神話的差異作一個比較,以再次提起這「被遺忘的神話」。
一、神話的世界構成。
首先來看看世界起源:在希臘神話中描述的世界起源,是在世界誕生之初,只有「混沌」卡俄斯(Chaos),「黑暗」厄瑞波斯(Erebus)和「黑夜」倪克斯(Night)是「混沌」之子,之後,「黑暗」和「黑夜」生下「愛」,由「愛」產生了「光明」艾忒耳(Light)和「白晝」赫墨拉(Aurora),之後「大地」蓋亞(Gaea)憑借這自身的神力,產生了「天空」烏拉諾斯(Uranus),「天空」和「大地」結合產生了十二泰坦神(Titans),他們就是神的始祖。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到希臘神話世界形成的一個方向:世界之初是混沌和黑暗,而光明與愛最終打破黑暗而出現。再來看看北歐神話中的世界起源:在太古之初,世界上沒有天空沒有大地,只有無底的深淵金恩加鴻溝(Ginnugagap),在深淵的北方,有著冰冷的死人之國尼夫海姆(Niflheim),在深淵的南方,有著熾熱的「火之鄉」穆斯佩爾海姆(Muspelheim),由火炎巨人蘇特(Surt)看守著。鴻溝里水蒸氣匯聚成水珠,誕生了世界上的巨人之祖伊米爾(Ymir)和一頭巨大的母牛歐多姆拉(Audhumbla),伊米爾靠吸取母牛的奶汁維生,而母牛則靠添食冰川上的鹽分維生。慢慢母牛添食冰川時添出強壯的男人,這就是神之祖布利(Buri),伊米爾和布利進行了一場大戰,巨人和神的戰爭就這樣開始了,後來布利被伊米爾所殺,但是布利的兒子布爾(Bor)所生的三個兒子奧丁(Odin)、威爾(Vili)和唯(Vi)將伊米爾殺掉,為布利報了仇,伊米爾的鮮血形成洪流淹沒了整個世界,巨人的後代只有貝格爾米爾(Bergelmir)和他的妻子逃到世界的彼岸得救,他們在世界彼岸建立巨人國度約旦海姆(Jotunheim),發誓永世與神族為敵。奧丁三神將伊米爾的身體肢解,分別做成了大地、山脈、河流、樹木,又任命4個力量強壯的侏儒在四個方向支撐著天和地,然後在火之鄉採取火星做成太陽和月亮,最後用伊米爾的眉毛做成圍牆來作為世界中庭(Midgard)與火之鄉、死人之國的分界線,而伊米爾的靈魂,則被埋藏在貫穿整個宇宙的世界之樹尤加得拉希(Yggdrasil)底下,至此,世界之初形成。
北歐神話的世界創造相比較希臘神話起來,充滿了爭斗和黑暗,正一個創造過程,就是在戰爭之中形成,在太古之初的虛無,到神與巨人的戰爭,在神族獲勝後再用戰敗的巨人的屍體來創造新的世界,是一種殘酷和現實的開端,而希臘神話則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浪漫色彩,將自然和思維擬人化,最終表現光明和美麗。
再來看看世界的構造:希臘神話中的世界存在於一個橢圓形的宇宙中,世界分五大塊,人類生存和生活的大地、神秘未知的大海、大海的盡頭黑暗混沌的冥界、奧林匹斯山上居住著天神的天界、埋藏著蠢蠢欲動的巨人的地底。天界、海界、冥界分別由奧林匹斯三大主神宙斯、波塞東和哈迪斯所管理,陸地則由三位神共同管理,地底的巨人則永遠被壓在大地之下。充分突出了奧林匹斯神對世界主權的主導地位。反觀北歐神話:整個宇宙由世界之樹尤加得拉希為主軸支撐,大樹最頂部是阿薩神族(Aesir)所居住的諸神國度(Asgard)和華尼爾神族(Vanir)所居住的華納海姆(Vanaheim)和精靈居住的精靈之鄉,在世界之樹中間分布著人類居住的世界中庭、巨人國度、侏儒之鄉,在世界之樹底部的是冰凍的死人之國,金恩加鴻溝和另一端火炎巨人居住的火之鄉,整個北歐神話就是由九個國度組成,神族並非如希臘神話那樣掌管整個世界,而是要隨時面對巨人國度的山巨人、火之鄉的火巨人和死人國度的冰巨人的威脅,由這樣的世界構成的北歐神話,必然是在戰爭中開始,穿梭於戰爭之間,最後於戰爭中結束。希臘神話的世界充滿著無限的未知,鼓勵著人們外出冒險、征服,北歐神話的世界則完全包容一切,充滿著對抗與斗爭。
二、神話中的眾神及神性。
神族是神話中佔主導地位的一族,神族的興衰、地位高低決定著神話的創造性、擴展性和現實性的不同。
首先來看看主神族和其他神族的關系:在希臘神話中主要提到的神族分別是太古時期,創造了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人類的泰坦神族,另一族就是主神族,創造了青銅時代和英雄時代人類的奧林匹斯神族。
泰坦神族和奧林匹斯神族的關系,簡單地說就是兩代神替換的關系,世界形成之初,「天空」烏拉諾斯生下了泰坦神族之首克羅諾斯,在克羅諾斯統領下形成了第一代的神族,克羅諾斯在「大地」蓋亞的幫助下殺死了烏拉諾斯,但是烏拉諾斯預言克羅諾斯也將會被他的兒子所殺。
此後克羅諾斯與瑞亞生下宙斯,最終克羅諾斯被宙斯所殺,以宙斯為首形成了第二代神族--奧林匹斯神族,泰坦神族中大部分被奧林匹斯神族埋藏於地底,只有如普羅米修斯、忒提斯、厄俄斯等少數投向奧林匹斯神族的被留下來。可以說,希臘的兩派神族是一種縱向的繼承關系,新的勢力取代了舊的勢力,並吸收舊勢力的精華,來鞏固其全新的,獨一無二的統治。在北歐神話中則不同。
北歐神話中主要提及的神族分別是主神族的阿薩神族和與阿薩神族相對應的華尼爾神族,兩個神族是同時存在的,並且相互間也有往來和爭斗。在兩族經歷過一場浩大的戰斗後,決定交換人質以達和好,於是華尼爾神族則將神族中的骨幹夫雷(Frey)、芙蕾雅(Freya)和他們的父親尼爾德(Njord)交給阿薩神族,阿薩神族則將神族中最具智慧的巨人密密爾(Mimir)和神族之長霍尼爾(Honir)送往華尼爾神族,開始雙方都樂意接受,後來華尼爾神族發覺霍尼爾並不具備神族之長的智慧,於是將密密爾殺掉,把頭送回阿薩神族,奧丁將密密爾復活,此後密密爾的智慧為奧丁所用。而送去阿薩神族的三位神則得到重用,夫雷成為精靈鄉之主,芙蕾雅成為美神,尼爾德則成為海神。由此可見,北歐神話的神族關系是橫向的對立,兩族神是共存的,一般這是因為斯堪的納維亞游牧部落眾多,缺乏父亡子承的規則,沒有以下犯上的習慣,部落間的爭斗頻繁,並無主體為首的部落,而希臘思想、文化昌盛,具有完備的規則,故此出現了兩大神話中神族關系的差異。
跟著來看神族中主神的權利和地位。
希臘神話中的主神是「眾神之父」宙斯,神話中對宙斯的描述是:一位全能的神,人與神之父,宇宙萬物都要聽從他的意志,手執百手巨人在對泰坦神戰爭時所贈的霹靂,具有無窮的力量和智慧。宙斯曾對眾神這樣自詡:「你們這些神來試試,就會清楚。你們把一根黃金的索子從天神吊下去,你們全體天神和女神抓住索子,可是你們不能把最高的主謀神從天上拖到地上,盡管你們費盡力氣,在我有心想往上面拉起來的時候,我會把你們連同大地、大海一起拖上來」。可見宙斯的力量和智慧是遠超其他神祗,即使世上眾神合力也遠未達宙斯力量的分毫,宙斯的存在是一種絕對權威的存在,正是希臘人這種君王至上的主義形成了宙斯這樣一個擁有無限權威的主神。
現在來看看北歐主神奧丁。奧丁在神話中被刻畫成一位獨目白發老人,是一種具有遠見的尊者的形象,奧丁並非無所不能,奧丁無法幫農夫向巨人找回孩子,也無法制止洛奇的惡作劇,更無法阻止諸神的滅亡。比較起來,不但是主神族的地位,主神的地位上希臘神話也不北歐神話更崇高。究其原因,由於希臘處於便於與四周交流的愛琴海,海洋文化發達,與東部小亞細亞、南部古國埃及,西部西西里地區,北部善戰的色雷斯人交流頻繁,因此中央集權也相對發達;而冰島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日爾曼人則長期處於游牧階段,中央集權發展也相對緩慢,故此主神族的地位也相對低微。
接著來看看內部諸神的比較。首先是除主神之外,在神話中表現最受人尊敬的神祗,在希臘中人們最崇拜的是智慧女神、手工藝之神、女戰神雅典娜,在眾多英雄傳說中,如珀爾修斯、阿爾戈號、奧德賽等,英雄們都是受雅典娜的保佑而獲得成功和榮耀,衛城的帕特農神廟(雅典娜神廟)也是世界聞名的建築,希臘的首都雅典也是以雅典娜的名字命名。而在北歐中最受尊崇的神祗是雷神托爾,托爾手執侏儒所贈的雷神之槌,終日外出與巨人戰斗,是最具勇武的神祗。
相比較之下,希臘人信奉的雅典娜是充滿智慧,常常以其偉大的神力來幫助人類,為人類取得榮耀,而北歐人信奉的雷神托爾則是正直剛勇,賜予人類戰斗的勇氣和力量,令人們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由於希臘文化昌盛,勇武的戰神阿瑞斯並不受希臘人尊崇,而尊崇智慧的女神雅典娜和工匠之神赫菲斯托斯,相反北歐人終日過著狩獵、遷徙和戰斗的生活,需要的是強大的求生力量,需要信奉力量強大的托爾,即使是美神芙蕾雅也免不了混入戰爭之中,成為女武神瓦爾基利之首。
而從希臘人信奉女神雅典娜可以看出智慧和知識也相對地更受人們尊重。再來看看神族中的邪惡之神,希臘眾神中並沒有絕對定義的邪惡之神,要論邪神最多隻能扯上糾紛女神厄里斯或冥王哈迪斯,然而厄里斯也只是在宙斯手下辦事,哈迪斯也只是忠於冥界的職務,並未能稱上邪神(這一點比較像印度的破壞神濕婆);而北歐中的邪神稱號則無可非議地屬於洛奇。洛奇原本並非神祗,而是屬巨人一族,因為與奧丁交往深厚而被納入阿薩神族之中,洛奇之所以成為邪神,是因為他那諸多的惡作劇,洛奇也可以稱為阿薩神族中最具智慧的神,不過他的智慧與奧丁的智慧不同,奧丁的智慧是一種遠大的目光,洞悉天上地下一切的智慧,洛奇的智慧則偏向於瞬間的反應、不顧後果的小聰明,因此洛奇也常常被自己的惡作劇所害,但也能憑著自己的智慧而獲救。邪神洛奇最邪惡的兩件事就是教唆黑暗之神荷爾德(Hondr)刺死光明之神巴爾德(Baldr)和帶領自己三個恐怖的孩子參與「諸神之黃昏」(Ragnaroek)。然而作為邪神的洛奇並不為北歐人所厭惡,反而在北歐神話中佔用了大量筆墨來描寫洛奇,正直地描寫神祗的背叛,神祗的毀滅,表明北歐神話中更大的現實性;同時北歐神話中非常細致地描繪洛奇與奧丁的友情和洛奇的智慧,並且以漁獵為生的北歐人將生活中最重要的打漁工具漁網的發明歸於洛奇,與奧丁發明rune文字並舉,洛奇與奧丁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創造與發明的文化英雄,更好的體現出邪神洛奇-主神奧丁的正邪二神一體性。
最後來看看諸神內部的神祗間的關系。北歐神話中,眾神內部並無太大爭斗,整個神話貫穿著神與巨人之爭,眾神面臨著巨人隨時來犯,內部相對團結,能引起紛爭的只有洛奇的惡作劇;反觀希臘神話中神族內部的紛爭是比較激烈的,火神與戰神之爭、雅典娜和波塞東爭奪雅典城等等,最激烈的爭斗就是特洛伊之戰;完全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巨人、泰坦神族等不能對其構成威脅,在消除外部威脅的情況下,內部的紛爭自然相對激烈,從神祗的內部爭斗情況可以看出整個神話的世界,是處於相對戰亂狀態還是處於相對和平狀態。北歐神話中,洛奇與眾神關系的變化是貫穿整個神話的一條隱線,洛奇與眾神的關系的改變是引發諸神之黃昏的導火線。洛奇是神族中的巨人,與奧丁交往深厚,一直被尊作神祗對待,在早期洛奇和神祗的關系是相對和平友好的,後期洛奇不斷製造紛爭,眾神終於忍無可忍對他進行永罰,由此使諸神之黃昏中洛奇重回了巨人的行列,可以說,由於神族內部的分裂而加速了神族的毀滅。
為什麼說北歐神話比希臘神話更現實?希臘神話中的諸神是從來不會遭遇衰老和滅亡的悲哀,而北歐神話中的諸神則要隨時面對這殘酷的現實,在洛奇盜走黃金蘋果的故事中,諸神因為失去了黃金蘋果和青春女神伊都娜(Ina),一天比一天衰老,諸神的青春來自於黃金蘋果,黃金蘋果能令一切生物恢復青春,諸神在感覺身體衰老時就要去向青春女神伊都娜索取黃金蘋果,黃金蘋果一旦失去,則會面臨衰老的命運,可見,這與希臘中「不死的神明,有死的凡人」是有著巨大差別。而北歐神話最波瀾壯闊的一幕並不是創世紀,也不是諸神鎮壓巨人,而是「諸神之黃昏」,諸神之黃昏描寫一代神祗的毀滅,神和巨人的終焉之戰,最終兩敗俱傷同歸於盡,神和他們創造的世界共同毀滅。這不但在希臘神話中,在其他地區的神話中也是很難想像的。
三、從神話中的英雄傳說。
提及到對人類的描寫,基礎於神話中各自的英雄傳說,而神話中的英雄傳說,可以說是一種描寫「君主的歷史」,英雄是神和人的後代,介於神和人之間的半神,是統治一方的君王,在古代人中,人類的歷史就是君王的歷史,因此對人類英雄的描寫極盡筆墨,君神一體化是古代神話的特色。
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傳說是世界聞名的,奧德修斯、伊阿宋等英雄家喻戶曉,北歐神話中的英雄傳說則不太為人所知,不過也有非常著名的,如德國歌劇《尼伯龍根指環》則是改編自北歐的英雄傳說《佛爾頌傳說(Volsunga Saga)》。
首先來對兩大神話的英雄傳說來作一下比較。希臘的英雄傳說簡單劃分包括了三個體系:戰爭、冒險和文化,其中以冒險為主體,阿爾戈號探險隊、奧德賽、赫拉克勒斯的命運等,都是描寫英雄們的冒險旅程,其中以阿爾戈號探險隊的描寫最為波瀾壯闊。希臘神話描寫的英雄渴望外出冒險、征服,開辟出新的世界和建功立業,而英雄們的冒險之中,既有憑自身主觀意願而掌握的事,更多是某位或多位神祗在背後操控,或眷顧或試煉,盡管人們渴求尋找新的世界,卻永遠無法逃離眾神的金精火眼。表現出古代希臘既鼓勵人們冒險創新,卻又要將人們限制在君王專制的框框里的矛盾。再來看北歐的英雄傳說,北歐英雄傳說與其對神的描寫一樣,充滿這悲哀與不幸,無論是《佛爾頌傳說》,還是《名匠復仇記》,英雄們都是在一片復仇的悲慘人生中度過,為了自己和所愛的人,他們都被迫提起自己的劍,或運用自己的智慧,對令自己遭到不幸的敵人進行報復;神祗在英雄傳說中並不起主導作用,英雄們的意志勝於一切,甚至能夠將神祗毀滅。相比之於希臘神話中鼓勵人們為了功名和求知去戰斗,北歐神話更鼓勵人們為了生存和生活去戰斗。
希臘的英雄傳說中神主宰著英雄們的歷程,無論是珀爾修斯、阿爾戈英雄們、奧德修斯等等,都是在神的引導下,受著神的祝福或是阻撓,最終完成其冒險歷程,即使描寫入特洛伊戰爭,也可以說是一場神的戰爭。在北歐神話中,神對英雄的影響遠不如希臘,齊格菲、維蘭德等,都憑著自己強韌的意志完成自己的復仇和冒險。希臘神話更多表現出神的意志,而北歐神話中更多地表現出人的意志。
在神與人的關系中兩地有著明顯的區別,希臘-愛琴海處於亞洲、歐洲、非洲交界,是藝術文化中心,在建築、工具製造、藝術品上都具有極高水平,人們對神祗表示尊重、祈求神祗眷顧的方式是建造神廟、膜拜神像,以此來討得神祗的歡心,人們對神祗參拜越真誠,獻祭越豐盛,則表面他們對神越誠懇,越能得到神祗的保佑,如果忘卻對神祗的祭祀,則是對神的冒瀆,會遭到神的懲罰或神獸的襲擊⑥,故此希臘神廟眾多,其中以雅典祭祀雅典娜的帕特農神廟最為聞名。在北歐,並沒有如希臘般昌盛的藝術文化,人們過著居無定所的游牧生活,不可能建造神廟或神像之類的進行參拜,而悲壯的北歐神話是於戰爭中誕生、於戰爭中度過、於戰爭中滅亡,因此人們對神表示虔誠的方法就是戰斗,在戰爭中祈禱,將勝利獻給神以求得神祗的庇護。
四、神話中的異種族形象。
除了神族和人類外,神話中一個不可忽略的要素就是異種族,所謂的異種族包括了神、人以外的、具有超生物力量的生物,最常出現的就是神的敵人巨人。
首先來看看希臘神話中的異種族。希臘神話中異種族中有巨人,這方面有很多形態、思想不同的代表,如力托天體的巨人阿特拉斯、為宙斯打造霹靂的百手巨人庫克羅普、被赫耳墨斯所殺的白眼巨人阿爾戈斯、《奧德賽》中的吃人族獨眼巨人波呂菲摩斯等等,通常的巨人是神的敵人,在神族戰爭中被打敗的泰坦神族就曾經聯合地上的巨人沖殺至奧林匹斯山上企圖顛覆奧林匹斯神族的政權,然而,以宙斯為首的奧林匹斯神族是至高無上的存在,神族聯同人類的代表赫拉克勒斯輕易地共同鎮壓了這次巨人的叛亂,巨人全軍覆沒,而神族則毫發無傷,希臘神話通過巨人的強大更進一步地突出了神的權威不可動搖。希臘神話中另外的異種族是沒有自身意識界於神與人之間的怪物,或是一些被神拋棄的人,就如蛇發魔女哥爾貢、美女頭鳥身的塞壬等,這些異種族往上達不到與神對抗的境界,向下又遠遠超越人類的力量,在神話中,多半是用以襯托半神的人類英雄的英勇,正如巨人的存在一樣,他們的存在只是為了鞏固人神一體化的半神英雄在人們心目中的統治地位。
跟著來看北歐神話中的異種族。北歐神話的異種族的地位與希臘神話完全不同,北歐神話中主要的異種族也是巨人,不過巨人並非為襯托神的統治地位而存在,而是為毀滅神的統治而存在。早在創世之前就已有火之鄉的火炎巨人和死人之國的冰凍巨人存在,而整個人類世界,也是由巨人的骨骼遺骸所組成,巨人擁有超越神的力量,巨人擁有毀滅神的力量,諸神為了防止遭到毀滅,為了防止「諸神之黃昏」的到來,不得不不斷尋找英勇的人類英靈來守衛他們,不得不不斷地外出於巨人戰斗,北歐巨人對於神,就如其他未知種族對於北歐人的威脅一樣,北歐人隨時要面對來自未知的強大外族的入侵,神也要隨時面對巨人的來犯,這與希臘神話中神祗的力量遠超巨人是截然相反。北歐神話中經常出現的其他異種族還有侏儒和精靈,精靈是一種善良的安分守己的生物,能夠於神、與人和睦地相處,神族中的夫雷就是精靈之鄉之主,在芙蕾雅外出尋夫時精靈也給予幫助;侏儒則和精靈不同,是一種矮小醜陋的生物,他們沒有巨人那樣的力量,並且只能住在陰暗的地底和樹洞里,不能看燦爛的陽光,但是他們具有最靈巧的手藝,諸神之中大量的寶物,包括雷神托爾與巨人對抗的強大武器雷神之槌也是由侏儒所造。可以說,神祗沒有侏儒的手工藝幫忙,是無法與巨人對抗。
北歐神話中眾神不但在力量上無法與巨人相比,在智慧上也完全輸給巨人,托爾能夠令侏儒中的「全知者」變成石頭,然而卻無法逃出巨人所設的圈套:「在眾神面前,如果我是你,將不會提起那東方之行;在手套的大拇指里,你膽怯了,托爾,你忘了自己還是一位神祗」,最具力量的神祗托爾和最具智慧的神祗洛奇都被巨人戲弄得無所適從。
當然,神族除了與巨人對抗外,也有與巨人交流,希臘中就有巨人為宙斯打造武器,聽從赫拉的命令,也有巨人就是神的後裔,在北歐也經常出現神族和巨人的通婚,從某個層面上說,神族就是放映當地的人類,巨人就是反應該地區以外的各個種族,希臘人有和塞普勒斯人、色雷斯人交戰,也有和他們通商、交往,北歐人也同樣。
五、神話對歐洲文化的影響
由希臘神話所反映的文化豐富璀璨,建築藝術方面有底比斯城(一譯忒拜)、特洛伊城遠近聞名,在克里特島上的奇特建築在神話中更被描繪成克里特迷宮;
在人文藝術方面,產生了希臘古代哲學,而古希臘羅馬的五大詩人在文學方面所發放的異彩更是流芳百世;
在英雄傳說中記載代達羅斯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他的作品是古希臘人們藝術創造的總體反映。
而神祗中更有手工藝之神雅典娜、鍛造之神赫菲斯托斯、音樂之神阿波羅等等,可以從希臘神話中反映出古代希臘-羅馬文化藝術的昌盛。
希臘神話所反映的文化對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其包含的哲學思想啟導了中世紀人們的改革,其追求探索的冒險精神引領人們開辟新的道路,古希臘燦爛的文化藝術是世界上一塊不可磨滅的瑰寶。
在北歐神話中對於藝術文化的反映則相對較少,北歐神話更多是反映在戰爭藝術上,歌劇《尼伯龍根指環》中的英雄屠龍為人們津津樂道,諸神之黃昏更是文學史上最悲壯的戰爭,北歐神話中,獨行者之神奧丁為尋求更高的智慧將自己倒吊於世界之樹上九日九夜,他所倡導的堅韌不拔的獨行者精神是日爾曼民族精神的精粹;
傳說中奧丁所發現的rune文字包容著各種深刻的人生意味,德國生產的賓士汽車就是使用rune文字作標志;北歐神話對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定影響,如東、南、西、北的英文名稱則是神話中四個頂天立地的侏儒,而周二至周五的英文則是以北歐四位神祗的名字命名。
結論:
希臘神話和北歐神話在神性、神權方面差異較大,希臘神話中不死的諸神主宰天上地下甚至冥界的一切,權利至高無上,沒有任何能與之對抗的力量。
而北歐神話諸神則要時刻面臨與凡人一樣的衰老、死亡,還有來自巨人的威脅,即使像光之神巴爾特被刺死後落入冥界,眾神也無法令他復活。
在神的地位上,希臘神話遠超北歐神話。
在希臘的英雄傳說中,神與人緊密結合,人的冒險、戰爭不能脫離神的意志英雄一方面探求未知的新世界,一方面又要在神的指引下完成他們的旅程。
在北歐的英雄傳說中,英雄的冒險憑借於自身的能動性,在沉重的復仇陰影下完成自身的冒險。異種族的地位在兩大體系神話中正如神的地位差異一樣,有著極大差別,在希臘神話中的異種族,如綠葉般為襯托神與英雄的權力而存在;而在北歐神話中,由於神的地位下降,異種族的地位與神等同甚至超越於神,成為貫穿整個神話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存在。
概之,希臘神話和北歐神話,作為兩個地區的不同文化的反映,有著各種各樣的差異,在我們眼裡看來,神話的本質是一樣的,從不同神話的差異可以觀察出不同地區的民族特性的差異,該民族是好戰還是友好,是專制還是民主,是團結一致還是一盤散沙,他們與外界的交流情況如何,作為對真實歷史的一面鏡子,可以從這面鏡子放射的影像中看到更深層的內涵。
古代沒有現代意義上的「物質」、「人格」,只有「神質」和「神格」,如果忽視神話對歷史的作用,或將各地神話都混為一談,這無疑是對歷史一種形而上學的研究,因此,對於古代人們的研究,清楚分析各地神話的差異是必不可少的。
⑦ 北歐神話與希臘神話有什麼區別
北歐神話是與希臘神話並列的歐洲神話體系。無論從誕生時間上,還是從保存的完整性上,再或者從影響力上,北歐神話似乎略微不及希臘神話。但事實上,二者之間因為起源不同、環境不同、遭際不同,並無優劣之分。下面,我們就簡單地分析一下北歐神話與希臘神話的區別。
1、從神話色彩上來說,希臘神話有著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相較而言,北歐的神話則要現實與無情得多。
2、從神與世界的關繫上來說,在希臘神話中,神是世界的絕對主宰,奧林匹斯山諸神各司其職,共同掌管著世界的運轉秩序,故而擁有無上的權威。而在北歐神話中,神族只是掌管著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世界。
3、從神與神之間的關繫上來說,希臘神話中,經歷了兩代神族。在諸神內部,卻時常爆發激烈的「內戰」。而在北歐神話體系裡,平行存在著9個世界(其中包括2個神族世界),幾個平行世界之中的人、神或者介於入神之間的半神以及精靈,就像生活在不同城市中的居民一樣互不幹擾。、
北歐神話里的主要人物:以奧丁為首的十二神。奧丁、弗麗嘉、托爾、西芙、弗雷、洛基、提爾、弗蕾亞、海姆達爾、巴爾德爾、霍爾德爾、維達
北歐神話(英語:Norse Mythology),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所特有的一個神話體系,其形成時間晚於世界上其他幾大神話體系,其口頭傳播歷史可追溯到公元1-2世紀,首先在挪威、丹麥和瑞典等地方流行,公元7世紀左右隨著一批北上的移民傳至冰島等處。
中世紀時,基督教在整個歐洲盛行,由於在政治上強力打擊,大部分記載北歐神話的作品被認為是異端邪說而付之一炬(此處有爭議,北歐諸國改信天主教後,其自身與傳統神話的斷絕是較為徹底的,不能單純地歸結於天主教會對於傳統神話的打壓。
而事實上,很多北歐神話內容得以保存,要歸功於當時部分北歐天主教教士對其的整理保留),以北歐神話為背景的著作有《埃達》、《尼伯龍根之歌》等。
⑧ 北歐神話與希臘神話有哪些差異
神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世界宗教的雛形。世界各地區各族,不管是古埃及、古希臘、古華夏、古印度、古巴比倫等,都有其各具特性的神話,從神話中可以反映世界各族的民族觀念和民族特性,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研究歷史不可忽視的要素。 什麼是神話?神話是人類按照原始思維創造出來的故事。在早期人類對世界並未有理性的認識,當原始人類學會使用簡單的工具,從事集體勞動後,懂得思考、懂得交流,渴望以自身幼稚的思維去理解世界,在此前提下將生物與非生物、自然力和自然現象結合自身,給予與自己一樣有同等意志、同等思維的事物的理解,並將各個體系加以聯系,形成一個整體的系統,在這種思維方式下產生的事物、傳說、故事,我們稱之為神話。 希臘神話 神話伴隨著人類文明的出現而出現,只要是有人類文明的地方,就有神話的存在,正如亞洲有華夏傳奇、古印度神話、阿拉伯神話,美洲有瑪雅神話、阿滋達克神話、非洲有埃及神話,作為人類文明最為興盛的地區,歐洲自然也有相適應的神話傳說,最主要的就是北歐神話和希臘神話。 北歐神話和希臘神話為歐洲古代主體的兩大神話,構成了絢麗多彩的古代歐洲文化,同時也對古今歐洲各國以致全世界人們的生活有著重大影響,然而不少人都會將這兩大神話體系混淆,主要因為希臘神話描述地區主要為古代經濟文化交流中心愛琴海,希臘海洋文化興盛,其遺留下來的經典文獻對世界文化影響重大,特別是對中世紀時期開始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有著不可取代的推進作用,因此被認作西方文化的源頭。相比之下北歐神話起源於歐洲的角落冰島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為日爾曼人的支族斯堪的納維亞人所傳誦,由於一直沒有具體的經典,未能為人們所廣泛流傳。直到公元1643年才被發現,由冰島已不可考名的詩人(一說是塞蒙德)在公元9世紀時期形成的經典《愛達經》,又被稱為《韻文愛達》或《舊愛達》,此外還有公元14世紀的冰島學者史諾里(Snorri Sturluson)在《舊愛達》的基礎上加以編撰,現在被稱為《散文愛達》的《新愛達》,在世界上就只有這兩部經典記載著遠古流傳的北歐神話(edda 的語意是「知識」和「偉大的母親」),因此北歐神話又有「為遺忘的神話」之稱。 鑒於以上原因,人們一般都以希臘神話(包括羅馬神話)為歐洲神話文化的主軸,而忽略了北歐神話的存在,或誤以北歐神話作為希臘神話的旁支,而忽視了北歐神話對世界文化的影響,在此我將簡單對北歐神話和希臘神話的差異作一個比較,以再次提起這「被遺忘的神話」。 神話的世界構成 首先來看看世界起源:在希臘神話中描述的世界起源,是在世界誕生之初,只有「混沌」卡俄斯(Chaos),「黑暗」厄瑞波斯(Erebus)和「黑夜」倪克斯(Night)是「混沌」之子,之後,「黑暗」和「黑夜」生下「愛」,由「愛」產生了「光明」艾忒耳(Light)和「白晝」赫墨拉(Aurora),之後「大地」蓋亞(Gaea)憑借這自身的神力,產生了「天空」烏拉諾斯(Uranus),「天空」和「大地」結合產生了十二泰坦神(Titans),他們就是神的始祖。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到希臘神話世界形成的一個方向:世界之初是混沌和黑暗,而光明與愛最終打破黑暗而出現。再來看看北歐神話中的世界起源:在太古之初,世界上沒有天空沒有大地,只有無底的深淵金恩加鴻溝(Ginnugagap),在深淵的北方,有著冰冷的死人之國尼夫海姆(Niflheim),在深淵的南方,有著熾熱的「火之鄉」穆斯佩爾海姆(Muspelheim),由火炎巨人蘇特(Surt)看守著。鴻溝里水蒸氣匯聚成水珠,誕生了世界上的巨人之祖伊米爾(Ymir)和一頭巨大的母牛歐多姆拉(Audhumbla),伊米爾靠吸取母牛的奶汁維生,而母牛則靠添食冰川上的鹽分維生。慢慢母牛添食冰川時添出強壯的男人,這就是神之祖布利(Buri),伊米爾和布利進行了一場大戰,巨人和神的戰爭就這樣開始了,後來布利被伊米爾所殺,但是布利的兒子布爾(Bor)所生的三個兒子奧丁(Odin)、威爾(Vili)和唯(Vi)將伊米爾殺掉,為布利報了仇,伊米爾的鮮血形成洪流淹沒了整個世界,巨人的後代只有貝格爾米爾(Bergelmir)和他的妻子逃到世界的彼岸得救,他們在世界彼岸建立巨人國度約旦海姆(Jotunheim),發誓永世與神族為敵。奧丁三神將伊米爾的身體肢解,分別做成了大地、山脈、河流、樹木,又任命4個力量強壯的侏儒在四個方向支撐著天和地,然後在火之鄉採取火星做成太陽和月亮,最後用伊米爾的眉毛做成圍牆來作為世界中庭(Midgard)與火之鄉、死人之國的分界線,而伊米爾的靈魂,則被埋藏在貫穿整個宇宙的世界之樹尤加得拉希(Yggdrasil)底下,至此,世界之初形成。 北歐神話的世界創造相比較希臘神話起來,充滿了爭斗和黑暗,正一個創造過程,就是在戰爭之中形成,在太古之初的虛無,到神與巨人的戰爭,在神族獲勝後再用戰敗的巨人的屍體來創造新的世界,是一種殘酷和現實的開端,而希臘神話則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浪漫色彩,將自然和思維擬人化,最終表現光明和美麗。 北歐神話 再來看看世界的構造:希臘神話中的世界存在於一個橢圓形的宇宙中,世界分五大塊,人類生存和生活的大地、神秘未知的大海、大海的盡頭黑暗混沌的冥界、奧林匹斯山上居住著天神的天界、埋藏著蠢蠢欲動的巨人的地底。天界、海界、冥界分別由奧林匹斯三大主神宙斯、波塞東和哈迪斯所管理,陸地則由三位神共同管理,地底的巨人則永遠被壓在大地之下。充分突出了奧林匹斯神對世界主權的主導地位。反觀北歐神話:整個宇宙由世界之樹尤加得拉希為主軸支撐,大樹最頂部是阿薩神族(Aesir)所居住的諸神國度(Asgard)和華尼爾神族(Vanir)所居住的華納海姆(Vanaheim)和精靈居住的精靈之鄉,在世界之樹中間分布著人類居住的世界中庭、巨人國度、侏儒之鄉,在世界之樹底部的是冰凍的死人之國,金恩加鴻溝和另一端火炎巨人居住的火之鄉,整個北歐神話就是由九個國度組成,神族並非如希臘神話那樣掌管整個世界,而是要隨時面對巨人國度的山巨人、火之鄉的火巨人和死人國度的冰巨人的威脅,由這樣的世界構成的北歐神話,必然是在戰爭中開始,穿梭於戰爭之間,最後於戰爭中結束。希臘神話的世界充滿著無限的未知,鼓勵著人們外出冒險、征服,北歐神話的世界則完全包容一切,充滿著對抗與斗爭。 神話中的眾神及神性 神族是神話中佔主導地位的一族,神族的興衰、地位高低決定著神話的創造性、擴展性和現實性的不同。 首先來看看主神族和其他神族的關系:在希臘神話中主要提到的神族分別是太古時期,創造了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人類的泰坦神族,另一族就是主神族,創造了青銅時代和英雄時代人類的奧林匹斯神族。泰坦神族和奧林匹斯神族的關系,簡單地說就是兩代神替換的關系,世界形成之初,「天空」烏拉諾斯生下了泰坦神族之首克羅諾斯,在克羅諾斯統領下形成了第一代的神族,克羅諾斯在「大地」蓋亞的幫助下殺死了烏拉諾斯,但是烏拉諾斯預言克羅諾斯也將會被他的兒子所殺。此後克羅諾斯與瑞亞生下宙斯,最終克羅諾斯被宙斯所殺,以宙斯為首形成了第二代神族--奧林匹斯神族,泰坦神族中大部分被奧林匹斯神族埋藏於地底,只有如普羅米修斯、忒提斯、厄俄斯等少數投向奧林匹斯神族的被留下來。可以說,希臘的兩派神族是一種縱向的繼承關系,新的勢力取代了舊的勢力,並吸收舊勢力的精華,來鞏固其全新的,獨一無二的統治。在北歐神話中則不同。北歐神話中主要提及的神族分別是主神族的阿薩神族和與阿薩神族相對應的華尼爾神族,兩個神族是同時存在的,並且相互間也有往來和爭斗。在兩族經歷過一場浩大的戰斗後,決定交換人質以達和好,於是華尼爾神族則將神族中的骨幹夫雷(Frey)、芙蕾雅(Freya)和他們的父親尼爾德(Njord)交給阿薩神族,阿薩神族則將神族中最具智慧的巨人密密爾(Mimir)和神族之長霍尼爾(Honir)送往華尼爾神族,開始雙方都樂意接受,後來華尼爾神族發覺霍尼爾並不具備神族之長的智慧,於是將密密爾殺掉,把頭送回阿薩神族,奧丁將密密爾復活,此後密密爾的智慧為奧丁所用。而送去阿薩神族的三位神則得到重用,夫雷成為精靈鄉之主,芙蕾雅成為美神,尼爾德則成為海神。由此可見,北歐神話的神族關系是橫向的對立,兩族神是共存的,一般這是因為斯堪的納維亞游牧部落眾多,缺乏父亡子承的規則,沒有以下犯上的習慣,部落間的爭斗頻繁,並無主體為首的部落,而希臘思想、文化昌盛,具有完備的規則,故此出現了兩大神話中神族關系的差異。 跟著來看神族中主神的權利和地位。希臘神話中的主神是「眾神之父」宙斯,神話中對宙斯的描述是:一位全能的神,人與神之父,宇宙萬物都要聽從他的意志,手執百手巨人在對泰坦神戰爭時所贈的霹靂,具有無窮的力量和智慧。宙斯曾對眾神這樣自詡:「你們這些神來試試,就會清楚。你們把一根黃金的索子從天神吊下去,你們全體天神和女神抓住索子,可是你們不能把最高的主謀神從天上拖到地上,盡管你們費盡力氣,在我有心想往上面拉起來的時候,我會把你們連同大地、大海一起拖上來」①。可見宙斯的力量和智慧是遠超其他神祗,即使世上眾神合力也遠未達宙斯力量的分毫,宙斯的存在是一種絕對權威的存在,正是希臘人這種君王至上的主義形成了宙斯這樣一個擁有無限權威的主神。現在來看看北歐主神奧丁。奧丁在神話中被刻畫成一位獨目白發老人,是一種具有遠見的尊者的形象,奧丁並非無所不能,奧丁無法幫農夫向巨人找回孩子,也無法制止洛奇的惡作劇,更無法阻止諸神的滅亡。比較起來,不但是主神族的地位,主神的地位上希臘神話也不北歐神話更崇高。究其原因,由於希臘處於便於與四周交流的愛琴海,海洋文化發達,與東部小亞細亞、南部古國埃及,西部西西里地區,北部善戰的色雷斯人交流頻繁,因此中央集權也相對發達;而冰島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日爾曼人則長期處於游牧階段,中央集權發展也相對緩慢,故此主神族的地位也相對低微。 接著來看看內部諸神的比較。首先是除主神之外,在神話中表現最受人尊敬的神祗,在希臘中人們最崇拜的是智慧女神、手工藝之神、女戰神雅典娜,在眾多英雄傳說中,如珀爾修斯、阿爾戈號、奧德賽等,英雄們都是受雅典娜的保佑而獲得成功和榮耀,衛城的帕特農神廟(雅典娜神廟)也是世界聞名的建築,希臘的首都雅典也是以雅典娜的名字命名。而在北歐中最受尊崇的神祗是雷神托爾,托爾手執侏儒所贈的雷神之槌,終日外出與巨人戰斗,是最具勇武的神祗。相比較之下,希臘人信奉的雅典娜是充滿智慧,常常以其偉大的神力來幫助人類,為人類取得榮耀,而北歐人信奉的雷神托爾則是正直剛勇,賜予人類戰斗的勇氣和力量,令人們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由於希臘文化昌盛,勇武的戰神阿瑞斯並不受希臘人尊崇,而尊崇智慧的女神雅典娜和工匠之神赫菲斯托斯,相反北歐人終日過著狩獵、遷徙和戰斗的生活,需要的是強大的求生力量,需要信奉力量強大的托爾,即使是美神芙蕾雅也免不了混入戰爭之中,成為女武神瓦爾基利之首。而從希臘人信奉女神雅典娜可以看出智慧和知識也相對地更受人們尊重。再來看看神族中的邪惡之神,希臘眾神中並沒有絕對定義的邪惡之神,要論邪神最多隻能扯上糾紛女神厄里斯或冥王哈迪斯,然而厄里斯也只是在宙斯手下辦事,哈迪斯也只是忠於冥界的職務,並未能稱上邪神(這一點比較像印度的破壞神濕婆);而北歐中的邪神稱號則無可非議地屬於洛奇。洛奇原本並非神祗,而是屬巨人一族,因為與奧丁交往深厚而被納入阿薩神族之中,洛奇之所以成為邪神,是因為他那諸多的惡作劇,洛奇也可以稱為阿薩神族中最具智慧的神,不過他的智慧與奧丁的智慧不同,奧丁的智慧是一種遠大的目光,洞悉天上地下一切的智慧,洛奇的智慧則偏向於瞬間的反應、不顧後果的小聰明,因此洛奇也常常被自己的惡作劇所害,但也能憑著自己的智慧而獲救。邪神洛奇最邪惡的兩件事就是教唆黑暗之神荷爾德(Hondr)刺死光明之神巴爾德(Baldr)和帶領自己三個恐怖的孩子參與「諸神之黃昏」(Ragnaroek)。然而作為邪神的洛奇並不為北歐人所厭惡,反而在北歐神話中佔用了大量筆墨來描寫洛奇,正直地描寫神祗的背叛,神祗的毀滅,表明北歐神話中更大的現實性;同時北歐神話中非常細致地描繪洛奇與奧丁的友情和洛奇的智慧,並且以漁獵為生的北歐人將生活中最重要的打漁工具漁網的發明歸於洛奇,與奧丁發明rune文字並舉,洛奇與奧丁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創造與發明的文化英雄,更好的體現出邪神洛奇-主神奧丁的正邪二神一體性②。 最後來看看諸神內部的神祗間的關系。北歐神話中,眾神內部並無太大爭斗,整個神話貫穿著神與巨人之爭,眾神面臨著巨人隨時來犯,內部相對團結,能引起紛爭的只有洛奇的惡作劇;反觀希臘神話中神族內部的紛爭是比較激烈的,火神與戰神之爭、雅典娜和波塞東爭奪雅典城等等,最激烈的爭斗就是特洛伊之戰;完全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巨人、泰坦神族等不能對其構成威脅,在消除外部威脅的情況下,內部的紛爭自然相對激烈,從神祗的內部爭斗情況可以看出整個神話的世界,是處於相對戰亂狀態還是處於相對和平狀態。北歐神話中,洛奇與眾神關系的變化是貫穿整個神話的一條隱線,洛奇與眾神的關系的改變是引發諸神之黃昏的導火線。洛奇是神族中的巨人,與奧丁交往深厚,一直被尊作神祗對待,在早期洛奇和神祗的關系是相對和平友好的,後期洛奇不斷製造紛爭,眾神終於忍無可忍對他進行永罰,由此使諸神之黃昏中洛奇重回了巨人的行列,可以說,由於神族內部的分裂而加速了神族的毀滅。 為什麼說北歐神話比希臘神話更現實?希臘神話中的諸神是從來不會遭遇衰老和滅亡的悲哀,而北歐神話中的諸神則要隨時面對這殘酷的現實,在洛奇盜走黃金蘋果的故事中,諸神因為失去了黃金蘋果和青春女神伊都娜(Ina),一天比一天衰老,諸神的青春來自於黃金蘋果,黃金蘋果能令一切生物恢復青春,諸神在感覺身體衰老時就要去向青春女神伊都娜索取黃金蘋果,黃金蘋果一旦失去,則會面臨衰老的命運,可見,這與希臘中「不死的神明,有死的凡人」③是有著巨大差別。而北歐神話最波瀾壯闊的一幕並不是創世紀,也不是諸神鎮壓巨人,而是「諸神之黃昏」,諸神之黃昏描寫一代神祗的毀滅,神和巨人的終焉之戰,最終兩敗俱傷同歸於盡,神和他們創造的世界共同毀滅。這不但在希臘神話中,在其他地區的神話中也是很難想像的。 從神話中的英雄傳說 提及到對人類的描寫,基礎於神話中各自的英雄傳說,而神話中的英雄傳說,可以說是一種描寫「君主的歷史」,英雄是神和人的後代,介於神和人之間的半神,是統治一方的君王,在古代人中,人類的歷史就是君王的歷史,因此對人類英雄的描寫極盡筆墨,君神一體化是古代神話的特色④。 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傳說是世界聞名的,奧德修斯、伊阿宋等英雄家喻戶曉,北歐神話中的英雄傳說則不太為人所知,不過也有非常著名的,如德國歌劇《尼伯龍根指環》則是改編自北歐的英雄傳說《佛爾頌傳說(Volsunga Saga)》。 首先來對兩大神話的英雄傳說來作一下比較。希臘的英雄傳說簡單劃分包括了三個體系:戰爭、冒險和文化,其中以冒險為主體,阿爾戈號探險隊、奧德賽、赫拉克勒斯的命運等,都是描寫英雄們的冒險旅程,其中以阿爾戈號探險隊的描寫最為波瀾壯闊。希臘神話描寫的英雄渴望外出冒險、征服,開辟出新的世界和建功立業,而英雄們的冒險之中,既有憑自身主觀意願而掌握的事,更多是某位或多位神祗在背後操控,或眷顧或試煉,盡管人們渴求尋找新的世界,卻永遠無法逃離眾神的金精火眼。表現出古代希臘既鼓勵人們冒險創新,卻又要將人們限制在君王專制的框框里的矛盾。再來看北歐的英雄傳說,北歐英雄傳說與其對神的描寫一樣,充滿這悲哀與不幸,無論是《佛爾頌傳說》,還是《名匠復仇記》,英雄們都是在一片復仇的悲慘人生中度過,為了自己和所愛的人,他們都被迫提起自己的劍,或運用自己的智慧,對令自己遭到不幸的敵人進行報復;神祗在英雄傳說中並不起主導作用,英雄們的意志勝於一切,甚至能夠將神祗毀滅⑤。相比之於希臘神話中鼓勵人們為了功名和求知去戰斗,北歐神話更鼓勵人們為了生存和生活去戰斗。 希臘的英雄傳說中神主宰著英雄們的歷程,無論是珀爾修斯、阿爾戈英雄們、奧德修斯等等,都是在神的引導下,受著神的祝福或是阻撓,最終完成其冒險歷程,即使描寫入特洛伊戰爭,也可以說是一場神的戰爭。在北歐神話中,神對英雄的影響遠不如希臘,齊格菲、維蘭德等,都憑著自己強韌的意志完成自己的復仇和冒險。希臘神話更多表現出神的意志,而北歐神話中更多地表現出人的意志。 在神與人的關系中兩地有著明顯的區別,希臘-愛琴海處於亞洲、歐洲、非洲交界,是藝術文化中心,在建築、工具製造、藝術品上都具有極高水平,人們對神祗表示尊重、祈求神祗眷顧的方式是建造神廟、膜拜神像,以此來討得神祗的歡心,人們對神祗參拜越真誠,獻祭越豐盛,則表面他們對神越誠懇,越能得到神祗的保佑,如果忘卻對神祗的祭祀,則是對神的冒瀆,會遭到神的懲罰或神獸的襲擊⑥,故此希臘神廟眾多,其中以雅典祭祀雅典娜的帕特農神廟最為聞名。在北歐,並沒有如希臘般昌盛的藝術文化,人們過著居無定所的游牧生活,不可能建造神廟或神像之類的進行參拜,而悲壯的北歐神話是於戰爭中誕生、於戰爭中度過、於戰爭中滅亡,因此人們對神表示虔誠的方法就是戰斗,在戰爭中祈禱,將勝利獻給神以求得神祗的庇護。 神話中的異種族形象 除了神族和人類外,神話中一個不可忽略的要素就是異種族,所謂的異種族包括了神、人以外的、具有超生物力量的生物,最常出現的就是神的敵人巨人。 首先來看看希臘神話中的異種族。希臘神話中異種族中有巨人,這方面有很多形態、思想不同的代表,如力托天體的巨人阿特拉斯、為宙斯打造霹靂的百手巨人庫克羅普、被赫耳墨斯所殺的白眼巨人阿爾戈斯、《奧德賽》中的吃人族獨眼巨人波呂菲摩斯等等,通常的巨人是神的敵人,在神族戰爭中被打敗的泰坦神族就曾經聯合地上的巨人沖殺至奧林匹斯山上企圖顛覆奧林匹斯神族的政權,然而,以宙斯為首的奧林匹斯神族是至高無上的存在,神族聯同人類的代表赫拉克勒斯輕易地共同鎮壓了這次巨人的叛亂,巨人全軍覆沒,而神族則毫發無傷,希臘神話通過巨人的強大更進一步地突出了神的權威不可動搖。希臘神話中另外的異種族是沒有自身意識界於神與人之間的怪物,或是一些被神拋棄的人,就如蛇發魔女哥爾貢、美女頭鳥身的塞壬等,這些異種族往上達不到與神對抗的境界,向下又遠遠超越人類的力量,在神話中,多半是用以襯托半神的人類英雄的英勇,正如巨人的存在一樣,他們的存在只是為了鞏固人神一體化的半神英雄在人們心目中的統治地位。 跟著來看北歐神話中的異種族。北歐神話的異種族的地位與希臘神話完全不同,北歐神話中主要的異種族也是巨人,不過巨人並非為襯托神的統治地位而存在,而是為毀滅神的統治而存在。早在創世之前就已有火之鄉的火炎巨人和死人之國的冰凍巨人存在,而整個人類世界,也是由巨人的骨骼遺骸所組成,巨人擁有超越神的力量,巨人擁有毀滅神的力量,諸神為了防止遭到毀滅,為了防止「諸神之黃昏」的到來,不得不不斷尋找英勇的人類英靈來守衛他們,不得不不斷地外出於巨人戰斗,北歐巨人對於神,就如其他未知種族對於北歐人的威脅一樣,北歐人隨時要面對來自未知的強大外族的入侵,神也要隨時面對巨人的來犯,這與希臘神話中神祗的力量遠超巨人是截然相反。北歐神話中經常出現的其他異種族還有侏儒和精靈,精靈是一種善良的安分守己的生物,能夠於神、與人和睦地相處,神族中的夫雷就是精靈之鄉之主,在芙蕾雅外出尋夫時精靈也給予幫助;侏儒則和精靈不同,是一種矮小醜陋的生物,他們沒有巨人那樣的力量,並且只能住在陰暗的地底和樹洞里,不能看燦爛的陽光,但是他們具有最靈巧的手藝,諸神之中大量的寶物,包括雷神托爾與巨人對抗的強大武器雷神之槌也是由侏儒所造。可以說,神祗沒有侏儒的手工藝幫忙,是無法與巨人對抗。 北歐神話中眾神不但在力量上無法與巨人相比,在智慧上也完全輸給巨人,托爾能夠令侏儒中的「全知者」變成石頭,然而卻無法逃出巨人所設的圈套:「在眾神面前,如果我是你,將不會提起那東方之行;在手套的大拇指里,你膽怯了,托爾,你忘了自己還是一位神祗」⑦,最具力量的神祗托爾和最具智慧的神祗洛奇都被巨人戲弄得無所適從。 當然,神族除了與巨人對抗外,也有與巨人交流,希臘中就有巨人為宙斯打造武器,聽從赫拉的命令,也有巨人就是神的後裔,在北歐也經常出現神族和巨人的通婚,從某個層面上說,神族就是放映當地的人類,巨人就是反應該地區以外的各個種族,希臘人有和塞普勒斯人、色雷斯人交戰,也有和他們通商、交往,北歐人也同樣。 神話對歐洲文化的影響 由希臘神話所反映的文化豐富璀璨,建築藝術方面有底比斯城(一譯忒拜)、特洛伊城遠近聞名,在克里特島上的奇特建築在神話中更被描繪成克里特迷宮⑧;在人文藝術方面,產生了希臘古代哲學,而古希臘羅馬的五大詩人⑨在文學方面所發放的異彩更是流芳百世;在英雄傳說中記載代達羅斯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他的作品是古希臘人們藝術創造的總體反映。而神祗中更有手工藝之神雅典娜、鍛造之神赫菲斯托斯、音樂之神阿波羅等等,可以從希臘神話中反映出古代希臘-羅馬文化藝術的昌盛。希臘神話所反映的文化對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其包含的哲學思想啟導了中世紀人們的改革,其追求探索的冒險精神引領人們開辟新的道路,古希臘燦爛的文化藝術是世界上一塊不可磨滅的瑰寶。在北歐神話中對於藝術文化的反映則相對較少,北歐神話更多是反映在戰爭藝術上,歌劇《尼伯龍根指環》中的英雄屠龍為人們津津樂道,諸神之黃昏更是文學史上最悲壯的戰爭,北歐神話中,獨行者之神奧丁為尋求更高的智慧將自己倒吊於世界之樹上九日九夜,他所倡導的堅韌不拔的獨行者精神是日爾曼民族精神的精粹;傳說中奧丁所發現的rune文字包容著各種深刻的人生意味,德國生產的賓士汽車就是使用rune文字作標志;北歐神話對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定影響,如東、南、西、北的英文名稱則是神話中四個頂天立地的侏儒,而周二至周五的英文則是以北歐四位神祗的名字命名⑩。 希臘神話和北歐神話在神性、神權方面差異較大,希臘神話中不死的諸神主宰天上地下甚至冥界的一切,權利至高無上,沒有任何能與之對抗的力量。而北歐神話諸神則要時刻面臨與凡人一樣的衰老、死亡,還有來自巨人的威脅,即使像光之神巴爾特被刺死後落入冥界,眾神也無法令他復活。在神的地位上,希臘神話遠超北歐神話。在希臘的英雄傳說中,神與人緊密結合,人的冒險、戰爭不能脫離神的意志英雄一方面探求未知的新世界,一方面又要在神的指引下完成他們的旅程。在北歐的英雄傳說中,英雄的冒險憑借於自身的能動性,在沉重的復仇陰影下完成自身的冒險。異種族的地位在兩大體系神話中正如神的地位差異一樣,有著極大差別,在希臘神話中的異種族,如綠葉般為襯托神與英雄的權力而存在;而在北歐神話中,由於神的地位下降,異種族的地位與神等同甚至超越於神,成為貫穿整個神話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存在。 概之,希臘神話和北歐神話,作為兩個地區的不同文化的反映,有著各種各樣的差異,在我們眼裡看來,神話的本質是一樣的,從不同神話的差異可以觀察出不同地區的民族特性的差異,該民族是好戰還是友好,是專制還是民主,是團結一致還是一盤散沙,他們與外界的交流情況如何,作為對真實歷史的一面鏡子,可以從這面鏡子放射的影像中看到更深層的內涵。
⑨ aesir藍牙耳機使用方法
aesir藍牙耳機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要將AESIR藍牙耳機充電10分鍾左右;
2、開始連接前,請先將耳機取出,並同時長按電源按鍵開機;
3、打開手機,點擊設置,進入系統設置;
4、點擊「設備連接」;
5、點擊「藍牙」,進入藍牙配對連接。
藍牙,是一種支持設備短距離通信的無線電技術,能在包括行動電話、PDA、無線耳機、筆記本電腦、相關外設等眾多設備之間進行無線信息交換。利用「藍牙」技術,能夠有效地簡化移動通信終端設備之間的通信,也能夠成功地簡化設備與網際網路Internet之間的通信,從而數據傳輸變得更加迅速高效,為無線通信拓寬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