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想買個體感游戲機玩玩 不知道要買哪些配套的東西 求高手解釋解釋
1. xbox360+kinect hdmi線 高清電視
2. wii+第二套手柄+wiifit
② ipad體感游戲有哪些
sega go dance
slap zombie
目前這2個免費
當然收費的有real boxing
③ 平板電視怎麼接游戲手柄玩游戲
現在主流游戲機有3種:
ps3:
索尼出的,歐美游戲,亞洲游戲%比比較平均,跨平台的游戲畫面一般情況下比xbox360差點(很小的差距),但是獨占游戲比較多,畫面也比較好,銷量比較低,網路不收費,不過比較慢
xbox360:
主要是歐美游戲,射擊,賽車,體育類,跨平台游戲畫面比較好,網路收費,比較適合玩射擊游戲
wii:
畫面比較弱,多數是日本游戲,有很多獨占的任天堂的很好玩的游戲,瀕臨淘汰(下一代機器wiiu快出了),現在已經沒什麼新游戲出了,體感游戲很多
④ 代代星平板電腦的體感游戲怎麼樣好不好玩
很一般,質量不行,建議買好點的。
⑤ ipad到底有什麼用買個體感游戲機好還是ipad好
如果是純粹為了玩游戲的話
除了裝13外 你的體感游戲機都完勝ipad
不過ipad可以裝13哦
蘋果的哦-_-
⑥ win8 xbox360體感游戲怎麼玩
xbox360
有體感
win8是操作系統,他那個不是體感,是為平板電腦設計的觸屏操作方式
體感的話,xbox每個游戲再進入時都有介紹,很簡單的,在攝像頭前面,設備會對你熱成像,根據你的動作和游戲指令相互對應的關系操作游戲人物。簡單說,你在攝像頭前面一揮手,如果玩的事網球的話,游戲人物就會揮拍擊球,就這么簡單
⑦ android平板電腦能與手機配合玩體感游戲(如打羽毛球、網球、乒乓球)嗎如何實現(在哪裡下載軟體).
體感的話 你可以到應用市場里下體感版的游戲。一般每一個游戲都只有自己專門的體感客戶端。據我所知沒有通用的。
⑧ 我想問下有用過平板電腦的和PSP的來幫下我
玩游戲的話就psp,看漫畫的話平板
⑨ 華為P30pro連接電視玩體感游戲,要怎樣連接設備實現
一直看到有很多人在問:華為手機怎麼投屏到電視上,才更簡單又快速?
雖然像最新發布的華為Mate X、Mate 20/10系列、華為P20系列等部分手機支持PC電腦模式,投屏更簡單了,但還是有很多手機是沒有PC模式的。那這種情況下,這些手機又該怎麼投屏才更方便呢?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總感覺手機投屏到電視、投影儀很復雜,覺得那是專業人士才懂得的事情,自己平時想要用手機投屏到老舊電視上看電影、玩游戲,或是開會用手機投屏到投影儀,就覺得不懂該怎麼去實現。
其實智能手機發展到現在,功能已經越來越強大,手機投屏也已經變得越來越簡單。不管有沒有PC電腦模式,手機投屏都沒那麼難!
小迪就來跟大家一起分享華為手機投屏的這幾種方法,操作簡單又方便,讓你一看就會!
主要分為2種:無線投屏和有線投屏。
第一種:無線投屏
部分華為手機里有一個很好用的功能,叫做【無線投屏】(部分手機中是叫【多屏互動】功能),它就是可以簡單快速讓手機畫面直接投射到電視、投影儀等顯示設備上。步驟也非常簡單,2步搞定!
Step 01:
首先要有無線網路,然後要保證你的華為手機和要投屏的顯示設備處於同一個網路狀態下。
Step 02:
以華為P9為例,打開華為P9的【設置】-【高級設置】-【多屏互動】,若你的手機和想要投屏的顯示設備處於同一wifi網路下,就會顯示出來,這時候點擊你想要投屏的電視/電腦/投影儀等顯示設備,即可直接連接實現投屏,非常簡單快速。
這種投屏方法雖然簡單,但缺點在於顯示設備需有wifi功能,而且必須是在比較穩定的網路狀態下,不然如果是要投屏看電視、電影,玩游戲之類的,可能會容易出現網路卡頓、畫面延遲等現象,使用體驗會受一定影響。
第二種:有線投屏
相對無線投屏來說,有線投屏的步驟會多那麼一點點,但也同樣簡單,而且優勢是不需要網路,傳輸也更穩定,只需要藉助一些轉換器、轉接線等轉接設備即可實現投屏。
步驟也挺簡單,具體根據我們使用的轉接設備來操作。
若你的華為手機不支持PC電腦模式:
雖然華為PC模式很方便。但其實很多華為舊機型都是不支持PC電腦模式的,這些舊手機該怎麼投屏呢?
其實很簡單,通過這類USB轉HDMI視頻轉換器即可。
只要你的手機是安卓5.0以上系統,都可以支持投屏使用,它還支持蘋果手機、其他安卓手機投屏使用。
具體操作步驟:
Step 01:
該視頻轉換器有3個不同介面,先分別連接好。
1)HDMI介面,用於連接電視/投影儀等顯示設備;
2)USB公頭,用於連接手機充電頭;
3)USB母頭,可通過手機數據線來連接手機、平板等設備。如果你是蘋果手機,那就用蘋果數據線連接就好。
具體連接如下圖所示:
Step 02:
對應連接好後,手機就會自動彈出需下載對應的EZCast app選項。
1)根據提示下載安裝EZCast軟體;
2)打開該應用,點擊右上角【數據線】標志;
3)在跳出的界面中選擇【Connect】;
4)點開手機提醒的【USB共享網路】按鈕;
這樣幾步之後,手機畫面就可以成功投屏到電視等顯示設備上了,看似復雜,其實操作起來也就是一個設置的問題,跟著步驟來做很簡單。
若手機支持PC電腦模式:
像華為Mate 10/20系列、華為P20系列,還有榮耀Note 10、榮耀V20等都支持PC模式,這類手機投屏就比較簡單,可直接用Type-c擴展塢類的轉換器。
以綠聯Type-c擴展塢為例,我們結合華為P20來看看具體操作步驟。
Step 01
照常是根據對應介面,把手機和電視等顯示設備連接起來。
1)正面Type-c介面用於直接連接手機;
2)背面HDMI介面連接電視;
3)背面Type-c供電介面連接充電器,投屏同時為手機供電;
4)其他幾個USB口可連接U盤、滑鼠、鍵盤等USB外設,讓手機秒變電腦。
按照介面連接好後,手機就會自動投屏到電腦上了。因為手機本身支持PC電腦模式,直接下拉手機就可以看到電腦模式和手機模式的切換,還有觸控板切換了。
此時就可以實現手機投屏到電視機上,同時通過擴展底座的3個USB口,還能連接上滑鼠鍵盤,直接把手機當成電腦來用。
不管是瀏覽網頁、看電視、還是開會的時候把PPT投屏到投影儀上分享,都比較方便,直接通過手機就能完成。
當然了,華為PC模式還能讓手機秒變電腦。只要下拉切換到電腦模式,就可以利用手機通過鍵盤滑鼠來快速編輯word文檔、製作PPT、多窗口瀏覽網頁等,擁有電腦版便捷的移動辦公體驗。
而這也是使用這類擴展底座連接的最大優勢,它所設計的多個USB口及Type-c供電口,都能更好的讓手機在秒變電腦時,獲得更佳的移動辦公使用體驗。這是普通的視頻轉換線難以達到的效果。這類擴展塢還同時支持像三星S8/9/10系列、錘子堅果R1 Pro 2s等支持電腦模式的手機投屏使用。
總的來說,華為手機投屏的方法多種多樣,通過有線連接來投屏還是比較方便的。而這2種方法也是教授覺得目前比較簡單又快速的了
⑩ 有誰知道體感游戲手柄的原理,可以玩哪些類型的游戲
你是否想過,當還未拋棄手柄和鍵鼠時,你享受的只是控制游戲的感覺;而當你放棄它們時,才是真正地融入游戲。現在,來一起看看未來我們將會怎樣享受融入游戲的樂趣……
一個女孩極度誇張地手舞足蹈,在她面前的電視屏幕上,有一個有趣的玩偶,正做著同樣的動作,努力地試圖用身體的各個部分打飛正面襲來的紅色球體—這是E3 2009微軟發布會專場的一個畫面。
任何一個參加了E3 2009盛會的朋友,心中對本屆展會總留下一些難以揮去的感覺,興奮、震撼、驚喜……微軟帶來的全新體感技術,給了我這些感覺。或許你能從YouTube上看到上面的那個畫面,但我可以肯定,你很難理解親眼看到和聽到它時的感受,甚至於一些德國的游戲評論人士喊出這樣的話:「它開啟了未來游戲革新的大門。」
究竟新的體感技術與過去有何不同?它能為我們的游戲方式帶來哪些不同的變化?這種新奇的人機交互技術還會延伸到哪些領域?
簡單動作感應
體感技術,也可以稱之為動作感應控制技術,通俗來講是由機器通過某些特殊方式對用戶的動作進行識別、解析,並按照預定方式,對相應動作在機器端做出反饋。是否覺得有些玄妙?在談到新的體感技術之前,我們有必要簡單回顧一下以前的一些動作感應控制技術。
可能除了Wii之外,你還常接觸過這一類應用。比如iPhone知道當自己放平時,就應當將屏幕轉變為橫幅顯示;搖一搖MP3,它會知道該播放下一首歌曲;再如PSP的《水銀》游戲讓你感覺手上真的端著一個平板,上面的水銀會根據傾斜角度不同而來回滾動。這些都是簡單動作感應最基本的應用。不過這些體感技術的應用對我們並未帶來太大的觸動,畢竟多數普通人很少會像極客一樣去探根追底。
事實上在Wii問世之前的2003年,動作感應技術也曾在游戲行業初露鋒芒。當年索尼公司推出的PS2配件EYETOY帶給了玩家一種全新的游戲樂趣,這個攝像頭會將電視前玩家的身體掃描並「放入」電視畫面,玩家可以在電視畫面中的卡通場景中,揮動雙手來進行拳擊、擦玻璃、放煙花等游戲。
EYETOY的原理其實並不復雜,攝像頭以固定的速率採集圖像,當場景內無變化時,前後兩幅圖像內容一致,當有物體運動時則產生差異,因此通過簡單的對相鄰兩幀圖像相減,得到畫面中不同的部分,即可以感知是否有運動物體及運動物體的一些屬性,比如大小,位置和顏色等。在這其中當然還有一些細節需要處理,流程雖簡單,但是做好卻不易。這一簡單原理使得EYETOY仍存在一些瑕疵,例如當玩家動作過小,或是玩家所處的環境、服裝色彩與身體過於接近時,EYETOY都可能出現短暫的無法識別問題。
三維體感技術的價值
EYETOY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實現大規模商用化的體感技術。但它最終卻並未流行起來並得以普及,至少在其問世兩年後,幾乎再也聽不到任何游戲廠商希望針對它來開發新游戲的聲音。這是因為EYETOY有一個致命的軟肋—它的原理註定了它只能攝取二維圖像並加以解析,而在三維游戲世界中,多數游戲動作更偏向於三維。Wii之所以會比EYETOY成功,就是因為它解決了這個最令游戲廠商頭痛的問題。
關於Wii的游戲方式對於行業帶來的觸動,相信已經不需要再多費唇舌,我們這里只從技術的優劣上來討論Wiimote所採用的三維體感技術。
Wiimote使用了一塊來自Analog Device的ADXL330 MEMS(微機電系統)三軸加速度感測晶元,它具備有功耗低、封裝小以及極為強大的抗沖擊能力,而其採用的BiCMOS製程技術,也兼具易量產與低成本的特性。這個感測晶元能夠在X/Y/Z三個軸向上感知±3G的加速度,並且採用模擬的方式輸出結果。這就意味著在三個軸向上運動速度越大,ADXL330輸出的電壓越強,反之輸出的電壓越小。同時,它還可以根據各種計算公式,很容易地得知傾斜角、重量、位置等信息。
因此,Wii可以將玩家對於Wiimote控制器的動作進行復制,並在游戲畫面中的卡通人物身上進行再現。顯然,在Wiimote的幫助下,體感技術能在更多的游戲中發揮其價值,比如網球、高爾夫、賽車、格鬥和足球等,甚至是一些RPG類游戲。不過細心的你可能已經發現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相比起EYETOY,Wiimote必須要藉助一個外在的控制器,來感應玩家的動作。而且,它還缺乏一定的精準度,使得一些追求高精確操作和真實性的游戲暫時只能放棄將其引入。
新體感技術的到來
為了改變Wiimote存在的缺陷,在E3 2009展會上,任天堂推出了自己的改進方案—Wii Motion Plus。Wii MotionPlus是通過Wii遙控器手柄底部的擴張端子進行連接,並通過與手柄內藏的加速度感測器以及感測器感應條進行聯動,從而提高3D空間中的位置檢測能力。
而索尼在E3上也公布了針對PS3設計的體感裝置—針對EYETOY攝像頭搭配專有感應晶元的控制器。因為其搭配了可變色LED燈和感應晶元,業界預測其精準度將是三大游戲主機廠商的體感技術中最高的,因為它還可以用來寫字和畫圖。索尼也宣稱,透過EYETOY的影像捕捉,該系統可以達到完全即時地將玩家身形與游戲畫面進行合成,而玩家手上的控制棒在游戲中可表現為網球拍、球棒、刀劍、流星槌、鞭子等各種外觀。或者你可以把它看作是「Wii+EYETOY」的結合(友情提醒:注意不要在索尼粉絲面前把這個看法說出來)。
此外,索尼還表示該體感裝置可配備力反饋技術,並宣稱「PS3開發套件現可實現面部及頭部跟蹤功能」。為實現這些功能,索尼已經開始為PS3的開發程序庫添加新功能,包括AiLive動作識別中間件,以及索尼自行開發的面部識別庫等。索尼電腦娛樂歐洲公司SCEE的開發服務主管Kish
Hirani向游戲開發商們保證,PS3連接PlayStation Eye攝像頭將能夠實現完整豐富的面部識別功能,包括「基於面部圖像判斷玩家性別和大概的年齡,識別多個器官如鼻、眼、耳,甚至還可以檢測玩家是否微笑(類似索尼相機的微笑快門功能)。」
而這家公司日前又提出了一項新的PS3專用動作感應控制技術的專利申請,該項新技術與上面提到的裝置完全不同。根據所公開的相關資料顯示,這種全新的動作感應控制技術無需專用的手柄控制器,而是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的任何物體拿來控制游戲,資料中展示了一款U形物體,而實際上諸如杯子、書本等物體也可以使用。
玩家只需手持物體在攝像頭前轉動,攝像頭就會自動掃描並將物體的形狀以及動作數據保存下來,從而把任何物體都能成為控制器。
不過,任天堂和索尼的這些技術在微軟的方案面前,可沒什麼值得誇獎的,盡管我認為微軟的構想暫時只是個美夢。
不同的道路
好吧,現在我們可以來談談本文最重要的主角—Project Natal。不同於任天堂和索尼,微軟則走了更具有革新意義的另外一條路。微軟為其體感系統取名「Project Natal」—一個整合有攝像頭、感應器和軟體系統的體感系統。
簡單來看,Project Natal似乎和EYETOY頗為相似,但該系統可以完成對用戶三維動作的識別。為了實現這一功用,它有一個配備了單色CMOS感測器的裝置(有人稱之為infrared camera),允許其在任何光照條件下識別房間內的三維空間,或是測量玩家動作的Z軸深度,而不是像EYETOY一樣將圖像作為一個簡單的二維圖形來識別。因此它可以判斷整個房間內所有物體在三維空間上的運動,並且通過對人體48個關節點運動的測算,精確判定用戶的動作。目前來看,該裝置集成於
Project Natal攝像頭中(比爾•蓋茨在最近接受媒體采訪時將之稱為「景深感測攝像頭」)。
實際上,比爾•蓋茨早在2007年就提出了「Project Natal」的概念。當年在華爾街日報舉辦的「
All Things Digital」會議上,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同時登台時就表示:「想像一款游戲機,你可以直接拿起球棒或網球拍揮舞。」這時,主持人提醒他,Wii上已經應用了體感技術。而蓋茨則明確區分了兩者的不同:「不對,那不是一回事。你無法使用你自己的網球拍,你不能和朋友坐在一起,自然地做各種動作。那隻是3D定位設備,而我現在說的是視頻識別,是一款能看到你正在做什麼的攝像頭。」
微軟對於Project Natal的定義很簡單—一個讓游戲玩家無需任何游戲控制器的游戲控制方式。Project Natal集成的感測器可以追逐到你身體的3D動作,對用戶進行面部「辨識」,甚至還能聽懂玩家的語音命令!
Project Natal的美夢
看到這里,你才僅僅了解這個計劃的冰山一角,事實上Project Natal的最終目的甚至是改變人類使用電腦的方式。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認為,人與機械最完美的溝通方式應當是「看不見」的。Project Natal正在做著這樣的努力。Project Natal未來可能會帶來哪些變化?
1.你將能夠用語音隨時控制你的Xbox,享受即時和你的朋友視頻聊天等娛樂;
2.游戲體感操作,你可以在F1賽車類游戲中,用手模擬方向盤,也可以模擬換輪胎的動作。甚至在一些特殊游戲中,你可以模仿噴火怪獸一樣,張開大口吐出烈焰;
3.你可以與特定的游戲人物在程序中進行語音交談,它甚至能對你的話語做出各種動作和表情回應;
4.開機面部識別登錄,以及掃描下你的模樣,並在虛擬世界中建立一個和你一模一樣的虛擬體;
5.你可以從好友那裡隨意接收漂亮新衣,用來穿在Xbox中你的虛擬體身上,以觀察這身衣服是否適合你;
6.你甚至可以把任何一個東西放在Project Natal攝像頭前進行掃描,然後把它遞給特定游戲/程序中的角色,這個東西可以是你心愛的滑板、特製的網球拍或是你自己信手塗鴉的一幅畫。
寫在最後
Project Natal在短時間內很難實現它的最終計劃。即使是全身控制游戲的方案,也仍有一些問題需要克服,比如對於局部細微的感測仍有待加強。初步來看,無論是任天堂、索尼,還是微軟,都無一例外地選擇將體感技術作為未來游戲革新的突破方向。丟掉手柄,用全身來投入到游戲中,日益改善的體感技術帶來的游戲方式,或許將徹底改變我們的游戲世界……
文庫里找的,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