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朝陽,丁磊,馬雲,他們都是IT界的名人,他們之中誰最厲害
中國第一代互聯網企業搜狐,網易,新浪,金山已經風光不如當年,第二代互聯網企業勢頭很猛,如騰訊,網路,阿里巴巴。但是,現在企業的經營情況卻不能代表其核心靈魂人物的成功與否,與偉大程度。可以說,他們都是相當成功的IT精英,或者商界精英。他們都為祖國在IT界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張朝陽
1964年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
198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同年以全國第39名成績,考取李政道獎學金赴美留學。
1993年底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博士學位。
1994年任MIT亞太地區(中國)聯絡負責人。
1995年底回國任美國ISI公司駐中國首席代表。
1996年在MIT媒體實驗室主任尼葛洛龐帝教授和MIT斯隆商學院愛德華·羅伯特教授的風險投資支持下創建了愛特信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以風險投資資金建立的互聯網公司。
1998年2月25日,愛特信正式推出「搜狐」產品,並更名為搜狐公司。在張朝陽的領導下搜狐歷經四次融資,於2000年7月12日,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掛牌上市(NASDAQ:SOHU)。
搜狐公司目前已經成為中國最領先的新媒體、電子商務、通信及移動增值服務公司,是中文世界最強勁的互聯網品牌,對互聯網在中國的傳播及商業實踐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張朝陽現任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丁磊
1971年10月生於寧波
1993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
1993~1995年在寧波市電信局工作
1995年-1996年就職於Sybase廣州公司
1996年-1997年就職於廣州飛捷公司
1997年5月創辦網易
網易公司首席架構設計師,丁磊1997年6月創立網易公司,將網易從一個十幾個人的私企發展到今天擁有近300員工在美國公開上市的知名互聯網技術企業。2000年3月,丁磊辭去首席執行官,出任網易公司聯合首席技術執行官,2001年3月,擔任首席架構設計師,專注於公司遠景戰略的設計與規劃。在創立網易公司之前,丁磊曾是中國電信的一名技術工程師,後擔任一家美國資料庫軟體公--美國賽貝斯(中國)公司(Sybase)的技術支持工程師。丁磊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
新華網浙江頻道8月6日電上周,網易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其股價猛漲,最高躥至52.21美元。以每股50美元計算,網易市值已達15.7億美元,創始人丁磊持有58%的股份,賬面價值約合人民幣75億元。在去年《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上,中信泰富的榮智健和世茂集團的許榮茂分別以70.35億元和64.56億元的個人資產排名前兩位。
網易成立後的最初兩年,丁磊把資金和精力主要放在開發互聯網應用軟體上,其中1997年11月推出了中國第一個雙語電子郵件系統。2000年3月,丁磊辭去首席執行官,出任網易公司聯合首席技術執行官,2001年3月,擔任首席架構師,專注於公司遠景戰略的設計與規劃。
>>馬雲
1988年畢業於杭州師范學院英語專業,之後任教於杭州電子工學院。
1988年-1995年 杭州電子工學院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
1995年-1997年 創辦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信息發布網站「中國黃頁」;
1997年-1999年 加盟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開發外經貿部官方站點及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
1999年至今 創辦阿里巴巴網站,並迅速成為全球最大B2B電子商務平台,目前已成亞洲最大個人拍賣網站;
2003年 創辦獨立的第三方電子支付平台,目前在中國市場位居第一。
2005年 和全球最大門戶網站雅虎戰略合作,兼並其在華所有資產,阿里巴巴因此成為中國最大互聯網公司。
2006年至今 成為央視二套《贏在中國》最有特色,最具影響力的評委,還用中國雅虎和阿里巴巴 為《贏在中國》官方網站提供平台。《贏在中國》主辦人:王利芬
2007年8月推出了以網路廣告為贏收項目的營銷平台「阿里媽媽」。
阿里巴巴以支付的低端門襤吸引了大量的中小站長加入.
2008年 阿里巴巴實行廣告三包政策,再次掀起波浪
>>李彥宏
199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後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在搜索引擎發展初期,李彥宏作為全球最早研究者之一,最先創建了ESP技術,並將它成功的應用於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GO.COM的圖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項極具應用價值的技術創新。1999年底,懷抱「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的夢想,李彥宏回國創辦網路。經過多年努力,網路已經成為中國人最常使用的中文網站,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網站。2005年8月,網路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全球資本市場最受關注的上市公司之一。在李彥宏領導下,網路不僅擁有全球最優秀的搜索引擎技術團隊,同時也擁有國內最優秀的管理團隊、產品設計、開發和維護團隊;在商業模式方面,也同樣具有開創性,對中國企業分享互聯網成果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目前,網路也是全球跨國公司最多尋求合作的中國公司,隨著網路日本公司的成立,網路加快了走向國際化的步伐。
>>馬化騰
1971年10月出生於廣東潮陽。
1984年隨父母從海南遷至深圳。
1989年-1993年,就讀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
1993年深大畢業,進入潤迅通信發展有限公司,從專注於尋呼軟體開發的軟體工程師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
1998年,創辦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馬化騰,騰訊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本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全面負責騰訊集團的策略規劃、定位和管理。是主要創辦人之一,自一九九九年起受雇於騰訊集團。
>>求伯君
1964年11月26日出生於浙江新昌縣。�
1984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信息系統專業,後分配到河北省徐水縣石油部物探局的一個儀器廠; �
1986年,從儀器廠辭職,加盟北京四通公司,
1987年,調深圳四通公司;�
1988年,加入香港金山公司在深圳從事軟體開發;�
1989年,轉到珠海,開發成功國內第一套文字處理軟體WPS;�
1994年,在珠海獨立成立珠海金山電腦公司,自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1996年,賣掉別墅,率金山人員走出最困難的時期;
1997年,WPS97誕生,成為中國對抗word的第一個中文軟體。
1999年,WPS2000面世,欲藉此騰飛,走向國際化
2. 四通第一任創始人是萬潤達嗎
摘要 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不是的
3. 北京市四通辦公設備有限公司的企業組織機構代碼證
北京市四通辦公設備有限公司
北京四通投資有限公司下屬的一家子公司,是以生產和代理各種辦公設備為其主要業務。北京四通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5月13日,現有職工500餘人,注冊資本總額為一億元人民幣,其中職工持股會出資5100萬元,四通集團公司出資4900萬元,分別占注冊資本總額的51%和49%。1999年11月,四通投資公司完成了對原四通集團所擁有的香港上市公司四通電子50.5%控股權的收購,此部分資產代表著四通集團從事電子電工產品分銷的幾乎全部企業和業務。 目前公司主要從事電子電工產品的分銷、集成增值業務、電子商務及互聯網應用與服務等業務。分銷產品種類包括有列印機產品(OKI系列票據列印機、利盟列印機);商用機器(四通稅控收款機、增值稅開票機、加油機稅控系統等);工控產品(變頻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溫控器等);圖文產品(雕刻機、刻字機、彩色寫真機等);電工產品(松下、四通品牌的照明配線器具)。集成增值業務為提供集中管理解決方案的瘦客戶機/伺服器系統。 四通投資公司成立伊始即全力進軍電子商務及Internet相關業務,四通電子商務正在構建一個服務於整個社會的物流平台。四通投資公司的誕生,標志著四通集團產權重組第一步工作的完成以及邁向新世紀、重塑IT形象的開始。
4. 段永基的個人經歷
段永基,1946年7月出生於甘肅省靖遠縣,畢業於靖遠二中。其父段生旺(東陽),曾於50年代任靖遠一中校長,在當地廣有賢良名聲。
1965-1970年在清華大學學習。
1970-1978年在北京176中學任教。
1979年-1981年在北京航空學院讀研究生,獲北京航空學院碩士學位。
1982年—1985年,在中國航空材料研究中心任研究室副主任。
1985年~1987年,正式加入四通集團公司,歷任副總經理兼OA部部長、副總裁等職。
1987年~1991年,任四通集團公司副總裁、第一副總裁。
1989年以後,段永基先生開始全面主持四通集團公司的工作。
1991年至今,任四通集團公司總裁。段永基的「二次創業」、「與巨人同行」的經營戰略思想,在業界廣為流傳,並成為其他企業效仿的榜樣。
1991年,在段永基先生領導下,四通公司提出以股份化、集團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為核心的「二次創業」的發展方針。
1993年,四通整合旗下若干骨幹企業,在香港股票上市,取得在國際市場進行資本經營的能力。經過不懈的努力,四通集團分別與日本三井、松下、三菱、美國的TRW、微軟等著名大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創辦了若干大型合資企業,逐步形成了包括票據列印機、商用和稅控收款機、工控、圖文、半導體晶元等產品的電子經營系統,建立和發展了照明電氣產業,並以系統集成和信息服務為重點,努力培育和強化面向21世紀的企業核心競爭力。但由於不掌握核心技術,加之當時對日本人的產業鏈控制戰略缺乏認識,公司在辦公室機器(OA)更新換代後,市場競爭力逐漸下降。後來,段永基受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委託,出任北京中關村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一職。
1999年9月,辭去四通集團總裁職務,任四通集團董事長。
1999年8月北京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自1996年起,當選為全國政協第八屆、第九屆委員。
名言:不上高山兀顛連,怎見人間足壯觀。
人物經歷
清華大學畢業的段永基,在經歷過被「發配」武都,衣食無著落、淪為「無業遊民」的8年艱苦生活之後,考上了北京航空學院,拿到碩士學位後進入航天部621所研究室,並當上了研究室副主任。在研究室的日子裡,「不安分」的段永基帶著研究室里的職工跟四通合作搞創收,並「叫囂」著「我們今年??衣機……」。盡管得到職工的愛戴,卻被某些人戴上了「福利主義」的帽子,一怒之下離開了研究室。但是研究單位主任級的位置也為段永基在日後的四通與政府的良好關系打下了基礎。
在那個中國經濟改革從農村向城市擴展的1984年,一批科技人員辭去公職,向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公社借了兩萬元啟動資金下海創辦了中國首批民營高科技企業——四通公司。辭去公職的段永基被逼上樑山,「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到處不留爺,爺去找四通」。四通創始人萬潤南的力邀,使段永基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四通公司在打天下的80年代主要致力於開發經營辦公自動化產品。秉承技巧型經營理念的段永基多方「化緣」籌措資金並領導MS系列中英文文字處理機的市場調研、開發和生產,親自組建全國營銷網路,使其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85%以上,支撐了80年代的四通每年300%的高速增長,並一度壓倒卡西歐、理光、夏普等在當時風頭正勁的洋品牌,為中國辦公自動化進步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然而輝煌猶如曇花一現留存在中關村企業歷史上。1989年以後,倉促完成權利交接的四通由段永基全面主持工作。作為企業戰略制定者的他,在此時犯了一個戰略性失誤。他雖然意識到公司單一產品所佔份額過大無異於引鴆止渴,但仍錯誤地估計了形勢,坐失PC發展契機。之後的四通4S激光照排,也以虎頭蛇尾告終。雖然屢屢飲恨,但段永基迅速調轉船頭,轉做商業專用機。1997年3月,國務院正式發文,大規模推行金稅工程。此時段永基與政府得天獨厚的關系,使四通成為金稅辦公室組成單位之一,介入生產計稅收款機、增值開票機的「御用製造」。
「恐龍曾經是地球上最強大的生物,卻也因為不能適應生態環境而消亡了。」1991年在經歷了短暫迷茫期後,段永基提出以股份化、集團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為核心的「二次創業」。四通將多元化調整到一定范圍內,改變早期的游擊隊做法,形成電子領域的多元化合力。對於信息產業,段永基認為不能做「倒爺」,「與巨人同行」在合作中提升自己才是正途,三井、松下、三菱,微軟等大公司的手都與四通握在了一起。逐步形成了包括票據列印機、商用和稅控收款機、工控、圖文、半導體晶元等產品的電子經營系統,建立和發展了照明電氣產業,並以系統集成和信息服務為主打。四通系龐大的群艦已有50餘家全資、合資及聯營企業,4個海外機構,直接控股或是間接持有股份的上市公司達到數家。
產權問題就像勒在企業頭上的「緊箍咒」,平時不覺得,發作起來真要命。四通是個民營企業,按理產權的問題會相對簡單,但是歷史卻開了四通一個玩笑,使它成了段永基「永遠也說不清楚、你也絕對聽不明白的問題。」作為民營高科技企業的拓荒者,80年代初期的四通別無選擇,只能適應當時的形勢給自己找一頂「紅帽」戴上——掛著四季青鄉企業的招牌,這也是四通所謂「集體所有制」企業性質的由來。這也為其將來的產權糾紛埋下了極大的隱患。為解決產權問題,段永基10年潛心四通改制,為中國企業的產權改革譜寫了一段悲壯的歷史。早在1988年前後,以吳敬璉為首的工作組便進駐四通破解產權迷局。1990年9月,剛剛上任四通總裁的段永基下了結論:大氣候和小環境都不允許四通急於求成解決產權問題,只能暫時先「掛」起來。1992年2月小平南巡,全國為之一振。四通人迅速向主管部門多方出擊,贏得「北京市股份制改革試點第一家」的歷史機遇,上報方案以四通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北京四通新技術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股份改造主體,先將其資產部分量化到員工頭上,再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但官方的意見為:四通上市本身就是敏感之舉,先動存量更是敏感中之敏感,建議緩行。此事再次不了了之了。
1998年,四通改制再起波瀾。段永基清楚地看到,因為種種歷史的和現實的因素,四通不能分,只有買,在接觸了幾家金融機構後,段永基想到了「經理層融資收購」,創造性地引進了由四通經營層融資收購四通產權的改制思路,此舉被稱為中國第一起MBO(即經理層融資收購)。為了MBO行動進展更順利,段永基還把「經理層」的范疇擴大至經理層和所有員工。他稱之為有中國特色的MBO。1999年,藉助MBO,四通投資公司(新四通)成立。然而到2000年時,為理順產權關系而進行的MBO卻突生變數。老四通並沒有接受逐漸淡出「歷史舞台」的安排,而且新四通似乎又變成了四通集團的一個新項目,盡管新四通擁有原來四通集團中盈利最好的核心部分(四通香港上市公司四通電子),但是在不少業務上與老四通有相當的重合。老四通依舊把持著四通信息技術公司、四通寬頻網路公司、四通生物醫葯公司核心業務,基本屬於四通計劃中的IT和生物醫葯兩個方向。加上四通投資公司的增長率也不夠,對老四通的優良資產購並顯得遙遙無期。新四通患上了「四通後遺症」。
既然「說不清也聽不明白」,段永基不說了,但是段永基並沒有停止努力。事實上,通過高明的「財技」和多年來積累的資源,段永基正在把四通產權改革這一未完成的革命,漸漸推進到新的領域和境地。新四通夭折並未終止他強有力的邏輯,只是形式發生了變化而已。在1999年打造新四通平台的時候,他就大膽設計:四通集團將逐步消亡,其資產和業務將以「新四通」模式逐步被「新四通2」、「新四通3」等等接走。2001年12月21日,四通巨光輕悄墜地,半年之後,當它作為「新新四通」被發現的時候,它已經完成了收購四通電子(HK 0409)16.64%的股權、與上海健特(SZ 00416)合作兩件大事。媒體喻此為四通MBO戲劇第二章。至此,以段永基為首的四通管理層,聯同巨人和光彩集團兩大鐵腕外力加盟,成立四通巨光,向四通集團購入四通投資的股權,藉此清除四通投資的阻力,並藉助兩大民企的資金實力,真正開始收購四通集團的資產。1999年應時而生的四通投資(即「新四通」)在轟轟烈烈中開始,在無聲無息處被架空,將沉重的使命交給了「新新四通」。而老四通除了一堆無人認領的股權和債權已經成為一件擺設。
1999年,資本市場上的丑聞主角「瓊民源」被停牌兩年後,北京住總集團總公司據說懷揣7個億前來「救駕」。這樁被很多股民視為「功德無量」的重組,誕生了中關村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兩個多月後,時任四通董事長的段永基「受北京市委、市政府委託」出任中關村科技的總經理,「應征入伍」成為高級「打工者」。段永基面對的中關村科技是一個下屬17家企業,100%是做房地產的「科技」公司。所以段要做的事情就是,將中關村科技「由一個傳統上市公司,向高新技術上市公司轉變」。
段永基首先通過股權置換的方式,將一些房地產企業退還給了住總集團總公司。跨完這長達一年的一步,中關村科技擁有了建設、生物醫葯、通信、投資四大板塊。重組是一件漫長的事情,所以段永基與中關村科技不得不選擇「長短結合,今天和未來結合」,一方面有著長遠的計劃,另一方面要保證今天的贏利。中關村建設每年給提供超過一億的利潤,但這不夠;廣東的CDMA項目,2000年度實現毛利7,415萬元,這也不夠;四環制葯今年的利潤將達到5,000萬,這也不夠……要成功轉型,估計需要20億的資金。為此,段必須直面被他指斥為「有病的股市」、「精神病」的股市。他的偉大計劃還需要這個充滿短視和投機的資本市場的的支持。「中關村」招募新股,資本劍鋒直指電信霸主的寶座,增發的12,000萬股籌資的9個項目中,有6個與通信有關,總投資額近10億元。此外,「中關村」又與北京歌華集團各佔50%的合資公司,為北京有線電視網惟一的接入和內容提供商;旗下的森泰克正式向全國推出「奧星天網」;與微軟及「左手」四通共同成立中關村軟體等等。
段永基通過近兩年的摸索和准備,終於為中關村科技找到了「科技」的真正含義。創造了「條條道路通羅馬」的段永基所施展的法力十分驚心動魄,整整1年時間,段永基把長期修練的功夫全部施展到資本的戰場,並發揮得淋漓盡致。有市場人士說,段的功力足以讓新生代資本家學三年的。長袖善舞段永基可能不是一個企業英雄,但他運籌資本的力量,已近神話。
5. 計算機史著名人物及貢獻,要詳細,拜託了。
1、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
馮·諾依曼是美籍匈牙利裔科學家、數學家,被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1945年,馮·諾依曼首先提出了「存儲程序」的概念和二進制原理,後來人們把利用這種概念和原理設計的電子計算機系統統稱為「馮.諾曼型結構」計算機。
馮·諾依曼的主要貢獻就是提出並實現了「存儲程序」的概念。由於指令和數據都是二進制碼,指令和操作數的地址又密切相關,因此,,當初選擇這種結構是自然的。但是,這種指令和數據共享同一匯流排的結構,使得信息流的傳輸成為限制計算機性能的瓶頸,影響了數據處理速度的提高。
在這篇論文里,范內瓦提出的諸多理論預測了二戰後到現在幾十年計算機的發展,許多後來的計算機領域先驅們都是受到這篇文章的啟發,後來的滑鼠,超文本等計算機技術的創造都是基於這篇具有理論時代意義的論文。
6. 段永基是何許人也
段永基,男,1946年7月出生於北京,碩士,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197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後在北京市176中學任教。
1979年重返校園,獲北京航空學院碩士學位。
1982年在中國航空材料研究中心任研究室副主任。
1985年,正式加入四通公司,歷任副總經理兼OA部部長、副總裁等職。
1991年至1999年9月,擔任四通集團總裁。
1999年9月至今任四通集團董事長。
1999年8月北京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自1996年起,當選為全國政協第八屆、第九屆委員。
名言:不上高山兀顛連,怎見人間足壯觀。
7. 哈爾濱四通電腦學校法人代表胡軍簡介,胡軍如何辦學模式是什麼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
8. 柳傳志事件是怎麼回事
柳傳志事件回到2016年10月,聯想在標准化機構3GPP舉辦的5G討論會上,對5G的幾項標准投票時有的投給了外國企業,有的投給了華為。
一些人指責聯想投票給外國企業使得華為的相關技術失去了成為5G標準的機會,是不顧國家利益的「賣國行為」。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向全體員工發布《行動起來,誓死打贏聯想榮譽保衛戰》的公開信,引起了熱議。
泰山會成立於1993年,剛開始並不叫泰山會,而是取名泰山產業研究院,直到2005年才更名為泰山。泰山會可以說是中國最早,最神秘和低調的民間組織。
成員都是一些在中國很有影響力的企業家組成,每年只發展1名會員,當前主要成員是由包括聯想控股、四通集團、泛海集團、遠大集團、復星集團、巨人集團等國內超大型集團公司的創始人或者董事長組成。
注意事項:
泰山會也代表著我們民營企業發展的高度,現在由柳傳志擔任會長,段永基擔任理事長,萬通集團馮侖、泛海集團盧志強、阿里巴巴馬雲、復星集團郭廣昌、巨人集團史玉柱、網路李彥宏、華誼兄弟王中軍、橫店集團徐文榮等富豪榜上的常客都是其會員。
可以說泰山會的成員在商界擁有呼風喚雨的能力,資源相當龐大,這些集團的資產和利潤加起來已經超過了很多國家,相當於一個中小型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