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網路外部性,請舉例說明
網路外部性是指連接到一個網路的價值取決於已經連接到該網路的其他人的數量。通俗的說就是每個用戶從使用某產品中得到的效用與用戶的總數量正相關。移動通信市場是典型的網路外部性效應市場,源自於直接使用產品的效用。
網路外部性分為直接外部性和間接外部性。直接外部性是通過消費相同產品的用戶數量變化所導致的經濟收益的變化,即由於消費某一產品的用戶數量增加而直接導致商品價值的增大。間接網路外部性是隨著某一產品使用者數量的增加,該產品互補品數量增多,價格降低而產生的價值變化。
(1)網路的價值約等於連接用戶數量的擴展閱讀:
網路外部性的因素
1、網路規模的大小。這與網路中節點數有關。
2、網路關聯度的強弱。如果網路中有很多節點,但是個節點之間彼此不聯系,這個網路的價值只表現為自有價值,例如上面舉的例子,如果個郵件使用者互不發郵件,這個郵件網路的價值仍為1。
3、網路標准。與兼容度有關,現在網路的競爭表現為標準的競爭,每個廠商都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夠成為行業的標准,這是網路的外部性取決於各產品之間的兼容度。
② 梅特卡夫定律的定義
梅特卡夫定律是一種網路技術發展規律,梅特卡夫定律是3Com公司的創始人,計算機網路先驅羅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的。
羅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1946年-),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美國科技先驅,發明了乙太網路,成立3Com且制定了梅特卡夫定律 (Metcalfe's Law)。其內容是:網路的價值等於網路節點數的平方,網路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
定律表示:
網路的有用性(價值)隨著用戶數量的平方數增加而增加。換句話說,某種網路,比如電話的價值隨著使用用戶數量的增加而增加。現在如日中天的電子商務網站eBay就是最好的例證。
即網路的價值V=K×N²;(K為價值系數,N為用戶數量。)
網路的價值與網路規模的平方成正比。具體表現是網路價值與網路節點數的平方,與聯網用戶的數量的平方成正比。
90年代以來,互聯網路不僅呈現了這種超乎尋常的指數增長趨勢,而且爆炸性地向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進行廣泛的滲透和擴張。計算機網路的數目越多,它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就越大。換句話說就是,計算機網路的價值等於其結點數目的平方。梅特卡夫法則揭示了互聯網的價值隨著用戶數量的增長而呈算術級數增長或二次方程式的增長的規則。
③ 梅特卡夫法則名詞解釋
梅特卡夫法則
梅特卡夫(Metcalfe)法則(Metcalfe's Law):是指網路價值以用戶數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長。網路價值等於網路節點數的平方,即V=n的平方(V表示網路的總價值,n表示用戶數)網路外部性是梅特卡夫法則的本質。
中文名
梅特卡夫法則
外文名
The Metcalf rule
主要公式
V=n的平方
提出者
梅特卡夫
性質
網路價值
這個法則告訴我們:如果一個網路中有n個人,那麼網路對於每個人的價值與網路中其他人的數量成正比,這樣網路對於所有人的總價值與n×(n-1)=n2-n成正比。如果一個網路對網路中每個人價值是1元,那麼規模為10倍的網路的總價值等於100元;規模為100倍的網路的總價值就等於10000元。網路規模增長10倍,其價值就增長100倍。
④ 網路經濟的基本特徵
1、快捷性
消除時空差距是互聯網使世界發生的根本性變化之一。
(1)首先,互聯網突破了傳統的國家、地區界限,被網路連為一體,使整個世界緊密聯系起來,把地球變成為一個「村落」。在網路上,不分種族、民族、國家、職業和社會地位、人們可以自由地交流、漫遊,以此來溝通信息,人們對空間的依附性大大減小。
(2)其次,信息突破了時間的約束,使人們的信息傳輸、經濟往來可以在更小的時間跨度上進行。網路經濟可以24小時不間斷運行,經濟活動更少受到時間因素制約。
(3)再次,網路經濟是一種速度型經濟。現代信息網路可用光速傳輸信息,網路經濟以接近於實時的速度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節奏大大加快了。
2、高滲透性
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網路技術,具有極高的滲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務業迅速地向第一、第二產業擴張,使三大產業之間的界限模糊,出現了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相互融合的趨勢。三大產業分類法也受到了挑戰。
3、自我膨脹性
網路經濟的自我膨脹性突出表現在四大定律上
(1)摩爾定律(Moore's Law)這一定律是以英特爾公司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命名的。1965年,摩爾預測到單片硅晶元的運算處理能力,每18個月就會翻一番,而與此同時,價格則減半。
(2)梅特卡夫法則(Metcalf Law)按照此法則,網路經濟的價值等於網路節點數的平方,這說明網路產生和帶來的效益將隨著網路用戶的增加而呈指數形式增長。
(3)馬太效應 (Matthews Effect)在網路經濟中,由於人們的心理反應和行為慣性,在一定條件下,優勢或劣勢一旦出現並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不斷加劇而自行強化,出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壟斷局面。馬太效應反映了網路經濟時代企業競爭中一個重要因素——主流化
(4)吉爾德定律(Gilder's Law)據美國激進的技術理論家喬治·吉爾德預測:在可預見的未來(未來10年),通訊系統的總帶寬將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長。
隨著通訊能力的不斷提高,吉爾德斷言,每比特傳輸價格朝著免費的方向下躍,費用的走勢呈現出「漸進曲線」(Asympototic Curve)的規律,價格點無限接近於零
4、外部經濟性
一般的市場交易是買賣雙方根據各自獨立的決策締結的一種契約,這種契約只對締約雙方有約束力而並不涉及或影響其它市場主體的利益。但在某些情況下,契約履行產生的後果卻往往會影響到締約雙方以外的第三方(個體或群體)。
5、可持續性
網路經濟是一種特定信息網路經濟或信息網路經濟學,它與信息經濟或信息經濟學有著密切關系,這種關系是特殊與一般、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從這種意義上講,網路經濟是知識經濟的一種具體形態,知識、信息同樣是支撐網路經濟的主要資源。
6、直接性
由於網路的發展,經濟組織結構趨向薄平化,處於網路端點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可直接聯系,而降低了傳統的中間商層次存在的必要性,從而顯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為解釋網路經濟帶來的諸多傳統經濟理論不能解釋的經濟現象,
(4)網路的價值約等於連接用戶數量的擴展閱讀
網路經濟的發展,對生產力要素理論產生了全面的影響,這表現在:
1、使生產力的首要因素勞動力對其信息能力即獲取、傳遞、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的依賴空前增強,並促進新型勞動者即信息勞動者的出現與快速增加。
2、使生產力中起積極作用的活躍因素勞動工具網路化、智能化以及隱含在其內的信息與知識的份量急劇增大,信息網路本身也成了公用的或專用的重要勞動工具。
3、使不可缺少的生產要素勞動對象能得到更好的利用,並擴大其涵蓋的范圍,數據、信息、知識等都成了新的勞動對象。
4、使生產力發展中起革命性作用的科學技術如虎添翼,由於科技情報交流的加強和科技合作研究的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信息科技成了高科技的主要代表,它對社會和經濟的滲透作用和帶動作用不斷強化。
5、使對生產力發展有長期的潛在的重要作用的教育發生了根本性變革,遠程教育、終身教育日趨重要,本來就是與信息相互交融的教育更加信息化、社會化和全球化了。
6、使組合、協調生產力有關要素以提高它們綜合效益的管理對生產力發展的決定性作用更加強化,導致管理科技甚至也成了高科技。管理信息化已發展到內聯網、外聯網、互聯的網際網新階段,並與各種業務流程信息化相融合。信息不僅是管理的基礎,而且與知識一道也成了管理的對象。
7、使作為生產力特殊軟要素的信息與知識通過對生產力其他要素所起的重大影響和通過對這些要素的有序化組織、總體性協調,發揮其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兩個過程相互結合的特殊作用。
⑤ 什麼是梅特卡夫定理
這條定律是用乙太網絡的發明人羅伯特·梅特卡夫的名字命名的。定律表示,網路的價值隨著用戶數量的平方數增加而增加。換句話說,某種網路,比如電話的價值隨著使用用戶數量的增加而增加。
梅特卡夫定律是3Com公司的創始人,計算機網路先驅羅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的。梅特卡夫定律認為,網路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
梅特卡夫定律決定了新科技推廣的速度。梅特卡夫定律常常與摩爾定律相提並論。這是一條關於網上資源的定律。梅特卡夫定律提出,網路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網路上聯網的計算機越多,每台電腦的價值就越大。新技術只有在有許多人使用它時才會變得有價值。使用網路的人越多,這些產品才變得越有價值,因而越能吸引更多的人來使用,最終提高整個網路的總價值。一部電話沒有任何價值,幾部電話的價值也非常有限,成千上萬部電話組成的通訊網路才把通訊技術的價值極大化了。當一項技術已建立必要的用戶規模,它的價值將會呈爆炸性增長。一項技術多快才能達到必要的用戶規模,這取決於用戶進入網路的代價,代價越低,達到必要用戶規模的速度也越快。有趣的是,一旦形成必要用戶規模,新技術開發者在理論上可以提高對用戶的價格,因為這項技術的應用價值比以前增加了。進而衍生為某項商業產品的價值隨使用人數而增加的定律。
信息資源的奇特性不僅在於它是可以被無損耗地消費的(如一部古書從古到今都在"被消費",但不可能"被消費掉"),而且信息的消費過程可能同時就是信息的生產過程,它所包含的知識或感受在消費者那裡催生出更多的知識和感受,消費它的人越多,它所包含的資源總量就越大。 互聯網的威力不僅在於它能使信息的消費者數量增加到最大限度(全人類),更在於它是一種傳播與反饋同時進行的交互性媒介(這是它與報紙,收音機和電視最不一樣的地方)。所以梅特卡夫斷定,隨著上網人數的增長,網上資源將呈幾何級數增長。
梅特卡夫法則是基於每一個新上網的用戶都因為別人的聯網而獲得了更多的信息交流機會。指出了網路具有極強的外部性和正反饋性:聯網的用戶越多,網路的價值越大,聯網的需求也就越大。這樣,我們可以看出梅特卡夫定律指出了從總體上看消費方面存在效用遞增-即需求創造了新的需求。
科斯定律:交易費用對企業產生的影響
羅納德·哈里·科斯(Ronald H.Coase),1910年生於倫敦,1931年取得倫敦經濟學院商學學士學位。1932年,科斯來到美國,研究產業的縱向一體化和橫向一體化問題,目的是發現產業為什麼以不同方式組織起來。通過對美國許多企業的調查,他形成了一個新的概念--交易費用,而且運用這個概念對企業為何存在及企業的規模應該有多大作出了解釋。他的這一理論在50年後獲得諾貝爾獎。
科斯認為交易費用是個極其重要的概念,可以說,他是產生企業的根本原因。企業組織是"價格機制的替代物",企業的存在是為了節約交易費用,即用費用較低的企業內部交易替代費用較高的市場交易。企業在決定他們做生意的方式和生產什麼的時候必須計算交易費用。如果做一筆交易的費用大於交易所帶來的利益,那筆交易就不會發生或實現。企業的最優規模由企業內部交易的邊際費用等於市場交易的邊際費用的那一點決定。事實上,決定建立企業是否有利可圖的正是這些費用和那些企業運行必將帶來的費用的對比。為了確定企業規模,必須考慮市場成本和不同企業的組織成本,而後才能確定每一個企業生產多少種產品和每一種產品生產多少,也就是企業的規模有多大。
網路的出現正是從多方面降低了交易費用。當交易費用為零時,企業的性質和規模將發生根本的變化。
即使在數字革命之前,科技在公司的演進過程中也扮演了核心的角色,通過大量採用先進科技成果,公司大大降低了運作成本,數字科技繼續承擔了這一任務。但有些不同的是,它在極大地降低了公司運作成本的同時也極大地降低了市場自身的成本。在摩爾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共同作用下的新型市場已經形成。而在這個新型市場中交易費用是成指數比例下降的。
由此而來的影響是雙方向的:幾乎所用產品和服務的交易費用大幅度下降,與此同時它在開放市場里下降的速度遠勝於在公司里下降的速度。我們完全可以預測:通過降低交易費用可以使市場變得更有效率。如果公司擴展到它的下一筆交易和在公司外完成一樣廉價,如果外部世界的成本更加便宜了會怎麼樣?自然的想法是公司的規模會萎縮。如果科斯先生關於市場和交易費用關系的理論是正確的話,那麼我們似乎可以得出一個更令人驚異的結論:公司規模縮減法則:隨著在開放市場交易成本趨向於零,公司的規模也會趨向於零。
我們並不是說這樣的事即將發生或可能發生。對於大部分的復雜交易來說,還是需要很多的交易費用。但是,公司性質肯定會發生變化,或者說已經在變化中了。公司的概念從一個由員工和固定資產組成的物理實體逐漸讓步給所謂的虛擬組織。在這種組織形式里員工可能是部分時間工作或者是合同工,資產可能被多家組織共同擁有,公司內、外的分野越來越模糊。個人可能參加多家企業,正如當今的大企業家一樣。企業的組成將更加圍繞與交易密切相關的事件而不再是注重傳統意義上的永存不朽了。
在過去十年間發生的外包熱和很多的公司規模縮減,其本質原因都是對在開放市場中交易成本下降做出的反應。正如公司規模縮減法則所指出的那樣,美國勞工部已經預測:未來幾年,美國最大的僱主將是"個人"。
⑥ 梅特卡夫定律
梅特卡夫定律是一種網路技術發展規律,梅特卡夫定律是3Com公司的創始人,計算機網路先驅羅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的。梅特卡夫(Metcalfe)法則:是指網路價值以用戶數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長。 這個法則告訴我們:網路中總人數是n,網路價值是n×n=n²。理論上最小的網路是點,一個人,即自己和自己連接;兩個人的網路,是自己和自己、自己和對方連接,兩條連線。同理對方也是兩條連線。即兩個人的網路是四條連線;五個人的網路,自己和自己、自己和其他四人連接,五條連線。同理其他四人也分別是五條連線。即五人網路共二十五條連線;以此類推。
定律表示:
網路價值與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網路使用者越多,價值就越大。換句話說,某種網路,比如電話的價值隨著使用用戶數量的增加而增加。現在如日中天的電子商務網站eBay就是最好的例證。
即網路的價值V=K×N²;(K為價值系數,N為用戶數量。)
網路的價值與網路規模的平方成正比。具體表現是網路價值與網路節點數的平方,與聯網用戶的數量的平方成正比。
90年代以來,互聯網路不僅呈現了這種超乎尋常的指數增長趨勢,而且爆炸性地向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進行廣泛的滲透和擴張。計算機網路的數目越多,它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就越大。換句話說就是,計算機網路的價值等於其結點數目的平方。梅特卡夫法則揭示了互聯網的價值隨著用戶數量的增長而呈算術級數增長或二次方程式的增長的規則。
⑦ 網路外部性的價值
(1)自有價值。在沒有別的消費者使用的情況下,產品本身所具有的那部分價值。
(2)協同價值。當新的用戶加入網路時,老用戶從中獲得的價值。
例如,當只有你一個人使用電子郵件,這是你所獲得的價值就是自有價值,它等於你想你自己發郵件,設價值為1,當再有一個人使用電子郵件時,假設所有的使用者都互發郵件,你就從中獲得了協同價值,這是價值等於2,當有第三個人使用電子郵件時,網路價值等於9。這也就是Metcalf法則,即網路的價值等於網路節點數的平方,這里的節點數就使我上面提到的消費者的個數。
網路外部性分為直接網路外部性和間接網路外部性
直接網路外部性是指消費者直接和網路單元相連,可以直接增加其他消費者的使用效用。
間接網路外部性是指隨著一種產品使用者數量的增加,市場出現更多品種的互補產品可供選擇,而且價格更低,從而消費者更樂於購買該產品,間接提高了該產品的價值。如硬體和軟體。
⑧ 梅特卡夫法則在生活中的應用
梅特卡夫法則在生活中的應用:網路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網路上聯網的計算機越多,每台電腦的價值就越大。
新技術只有在有許多人使用它時才會變得有價值。使用網路的人越多,這些產品才變得越有價值,因而越能吸引更多的人來使用,最終提高整個網路的總價值。一部電話沒有任何價值,幾部電話的價值也非常有限,成千上萬部電話組成的通訊網路才把通訊技術的價值極大化了。當一項技術已建立必要的用戶規模,它的價值將會呈爆炸性增長。
一項技術多快才能達到必要的用戶規模,這取決於用戶進入網路的代價,代價越低,達到必要用戶規模的速度也越快。
有趣的是,一旦形成必要用戶規模,新技術開發者在理論上可以提高對用戶的價格,因為這項技術的應用價值比以前增加了。進而衍生為某項商業產品的價值隨使用人數而增加的定律。
(8)網路的價值約等於連接用戶數量的擴展閱讀
信息資源的奇特性不僅在於它是可以被無損耗地消費的(如一部古書從古到今都在"被消費",但不可能"被消費掉"),而且信息的消費過程可能同時就是信息的生產過程,它所包含的知識或感受在消費者那裡催生出更多的知識和感受,消費它的人越多,它所包含的資源總量就越大。
互聯網的威力不僅在於它能使信息的消費者數量增加到最大限度(全人類),更在於它是一種傳播與反饋同時進行的交互性媒介(這是它與報紙,收音機和電視最不一樣的地方)。所以梅特卡夫斷定,隨著上網人數的增長,網上資源將呈幾何級數增長。
梅特卡夫法則是基於每一個新上網的用戶都因為別人的聯網而獲得了更多的信息交流機會。指出了網路具有極強的外部性和正反饋性:聯網的用戶越多,網路的價值越大,聯網的需求也就越大。這樣,可以看出梅特卡夫定律指出了從總體上看消費方面存在效用遞增-即需求創造了新的需求。
⑨ 5G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讓這么多國家不寒而慄
中國5G牌照的發放,是2019年值得記錄的一刻。未來回顧技術發展史,中國5G牌照的發放也必然載入史書。
本次牌照發放,有兩件事情特別值得討論,第一個是時間,為什麼是現在發放5G牌照;第二個詞是應用,它將說明5G將創造何種價值。
時間
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差不多每隔10年更新一代,2010年,討論的是4G,2000年,熱議的是3G。離2020還有半年,我們迎來了5G。技術雖然每十年一代,但是牌照的發放確不一定完全按照這個時間表來。這是通信技術的特質要求所致。
我們經常會說技術(Technology)這個詞,但是背後其實包了兩種技術,一種技術叫做信息技術(IT),一種技術叫做通信技術(CT)。雖然後綴相同,但是這兩種技術的發展路徑是不同的。信息技術主要關注計算,小到我們用的辦公電腦,大到用於做天氣預測的高性能計算機。而通信技術主要關注連接,小到日常用的藍牙耳機,大到隨時在線的整個互聯網。
兩種技術信仰的力量也不盡相同。
IT技術信仰市場力量,拿建立標准來說。在IT產業,哪家公司的力量強,哪家公司就可以建立標准。比如微軟打造了PC操作系統的標准,英特爾建立了個人電腦、伺服器的CPU標准;蘋果和安卓則建立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標准。IT公司發布新產品、新技術,一般是不需要其他人同意的。
多數情況下,政府也不幹預的IT市場的標准。
相比而言,通信技術就不同。它要尊重兩種力量,一個是市場力量,一個是政府力量。每一代通信技術的發展背後,也是無數通信公司研發、開發的成果,這是市場力量的部分。但是每一代通信技術的更迭,往往也包含了政府參與和政府間的博弈。
這其中一個關鍵,是通信技術要使用政府所管理的資源,叫做頻譜。無線通信技術,就是將我們要傳遞的信息編碼之後,通過無線電波傳輸的技術,而無線電波是有頻率的不同的,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頻率又有不同的用途。所以移動通信技術要想升級換代,必須要得到政府的頻譜資源配合才行。
下邊這張圖來自維基網路,說明了不同頻率的不同用途,其中超高頻,就是移動通信技術常使用的頻段。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頻率規劃需要政府同意,否則不同的服務,缺乏規劃的跑在同一個頻段上,就像馬路上擠滿了車輛一樣,會塞車,容易出事故。
牌照
當網路節點越多,它們互相之間的連接數量會成幾何基數上升。比如兩台設備,會有一種連接方式,5台電話就有10種互聯方式,12個電話就有66種連接方式。
而2/3/4G的發展,也充分證明了我們的連接數越多,網路價值確實越大。2G時代,網路還要靠撥號,那時候上網設備是PC,每年幾千萬台的出貨量,連接了每一個辦公室,當時是互聯網經濟;3G/4G時代,有了智能手機,每年上億的出貨量,連接了地球上的所有人,就衍生了市場價值更大的移動互聯網經濟。
而在5G時代,一個很重要的技術特性就是能夠以高帶寬、低延時,連接可能千百億數量計算的萬物,這里的萬物包括一部汽車、一台電燈,一個鑰匙,一幢大樓,甚至通過「智能指環」連接一頭牛,一隻羊。
有了這樣的網路,我們將會看見什麼樣的未來?
1G時代的人很難預言iPhone,2/3G時代的人,也無法預言微信/抖音,但是我們知道,必然會有位置的殺手級應用在5G時代等著我們,因為網路規模決定一切!
問題
盡管5G意義重大,但是我們也不能對5G過於樂觀。因為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移動互聯網時代,發軔3G,但是大成於4G。建設新一代移動通信網路也耗資巨大,動輒以千億計算,5G的技術復雜性,讓它的實施成本也更高了。
5G的發展,需要運營商網路。但是歷史同樣告訴我們,雖然運營商建設了網路,但是受益每一次移動通信技術紅利最大的並不是運營商,微信屬於騰訊,抖音屬於位元組跳動。
建設者,未必是收獲者,甚至一旦財務平衡不好,成為殉道者也未嘗可知。
機遇
但是歷史同樣告訴我們,這些問題,與新一代通信技術所能創造的機遇比起來,一切都是值得的投入。5G就像我們物理世界的公路、橋梁、水利、電網一樣,建設它可能成本巨大,但是一旦這個新的數字基礎設施建成,整個社會都將受益於它的網路效應。就像3G/4G而來的微信已經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溝通方式。
海外的IHS Markit和高通的一份《5G經濟》報告預測,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經濟產出,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
中國的中國信通院報告說,從2020到2025年,5G商用將直接帶動中國10.6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總產出,間接帶動經濟總產出約24.8萬億元人民幣。更重要的是,到2025年,5G將直接為中國創造超過30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
這些數字無疑將覆蓋和超越網路建設的巨大成本。
5G的真正意義就在於此,它不止是技術的升級換代,它還將決定我們未來10年的生活、工作。
5G會創造新世界。
⑩ 5g的重要意義
作者 | 高飛 編輯 | 周雅
來源 | 賽博故事(cybergushi)
引言:預言未來的一個好方法是回顧歷史。對於通信產業內的人來說,其實是不太敢說5G重要在哪的。因為很多人都在3G/4G時代預言錯了。
中國5G牌照的發放,是2019年值得記錄的一刻。未來回顧技術發展史,中國5G牌照的發放也必然載入史書。
本次牌照發放,有兩件事情特別值得討論,第一個是時間,為什麼是現在發放5G牌照;第二個詞是應用,它將說明5G將創造何種價值。
時間
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差不多每隔10年更新一代,2010年,討論的是4G,2000年,熱議的是3G。離2020還有半年,我們迎來了5G。技術雖然每十年一代,但是牌照的發放確不一定完全按照這個時間表來。這是通信技術的特質要求所致。
我們經常會說技術(Technology)這個詞,但是背後其實包了兩種技術,一種技術叫做信息技術(IT),一種技術叫做通信技術(CT)。雖然後綴相同,但是這兩種技術的發展路徑是不同的。信息技術主要關注計算,小到我們用的辦公電腦,大到用於做天氣預測的高性能計算機。而通信技術主要關注連接,小到日常用的藍牙耳機,大到隨時在線的整個互聯網。
兩種技術信仰的力量也不盡相同。
IT技術信仰市場力量,拿建立標准來說。在IT產業,哪家公司的力量強,哪家公司就可以建立標准。比如微軟打造了PC操作系統的標准,英特爾建立了個人電腦、伺服器的CPU標准;蘋果和安卓則建立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標准。IT公司發布新產品、新技術,一般是不需要其他人同意的。
多數情況下,政府也不幹預的IT市場的標准。
相比而言,通信技術就不同。它要尊重兩種力量,一個是市場力量,一個是政府力量。每一代通信技術的發展背後,也是無數通信公司研發、開發的成果,這是市場力量的部分。但是每一代通信技術的更迭,往往也包含了政府參與和政府間的博弈。
這其中一個關鍵,是通信技術要使用政府所管理的資源,叫做頻譜。無線通信技術,就是將我們要傳遞的信息編碼之後,通過無線電波傳輸的技術,而無線電波是有頻率的不同的,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頻率又有不同的用途。所以移動通信技術要想升級換代,必須要得到政府的頻譜資源配合才行。
下邊這張圖來自維基網路,說明了不同頻率的不同用途,其中超高頻,就是移動通信技術常使用的頻段。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頻率規劃需要政府同意,否則不同的服務,缺乏規劃的跑在同一個頻段上,就像馬路上擠滿了車輛一樣,會塞車,容易出事故。
牌照
我們現在聽的政府發放牌照,某種程度上,就可以大致理解為,政府同意你在某個頻段開始建設、運營無線網路了。
正因為政府掌管頻率的使用,掌控牌照的發放,考慮一下本國產業利益也是難免的。比如在5G之前,3G/4G是非統一標准。不同標准,不同國家的產業資源和產業能力不同,這樣政府就會傾向發放、或者傾向更早發放本國實力更強的通信牌照。
我們以ABC三國舉例。
如果A國政府在任何標准能力都不強,就會相對推遲移動牌照的發放,給本國企業一點發展的時間。如果B國在某一項標准能力很強,那麼該國可能會較早發放此標準的牌照;如果C國,在所有標准中所佔的技術成分都比較高,或者在一個統一的標准中占的比例比較高,那麼政府就會相對早發放(所有)移動牌照。
對中國來說,在3G時代,我們是A國的情況,我們在所有標準的話語權都不太足;在4G時代,我們是B國的情況,因為咱們國家支持的是一個發展相對較慢的TD-LTE標准;在5G時代,我們現在是就C國的情況,相信原因大家都懂。
但是通信技術,又不是純粹的競爭關系,而競爭又合作。因為通信技術的本質是連接。既然是連接,就要考慮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設備的連接,所以互操作性特別重要。由於形成國際標准,需要不同國家的參與討論,所以知識產權也相對分散,技術使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
工信部的5G牌照預公告也說,咱們的5G是自主創新加開放合作,就是這個道理。
應用
因為貿易戰的關系,和3G/4G時更多是通信產業內的人關心牌照發放不同,現在全社會都在關注這項技術進步,而且說起來5G好像是一場革命一樣,誰能掌握先機,就能領先一個時代。
5G為什麼這么重要呢?
大概是這么三個原因:
1、特朗普說它重要
全球知名推特博主特朗普無數次將5G作為國家競爭要素去定義,這讓人不得不覺得它重要。
2、歷史證明它會很重要
預言未來的一個好方法是回顧歷史。對於通信產業內的人來說,其實是不太敢說5G重要在哪的。因為很多人都在3G/4G時代預言錯了。
當年3G/4G出現的時候,很多人說它很重要,因為當時好像意味著手機可以看電視或者打視頻電話了,聽起來很革命的樣子;很多人又說它不重要,因為拿手機看電視或者打視頻電話可能會撞到電線桿。最後這兩撥人都預言錯了,3G/4G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之後的iPhone開啟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重新用智能手機定義了手機。
盡管預測很難,但是大家都對一件事有共識,既然3G/4G能催生出一個移動互聯網產業,5G肯定也能催生出一個新產業,雖然這個所謂的「新產業」是什麼很難說,但它一定能催生「新產業」毫無疑問。
3、有個定律證明它必然很重要
第2個理由雖然論據很充分,但是證明邏輯不完整。不過有一個定律似乎可以證明5G必然有價值,那就是麥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或者叫梅特卡夫定律)。
維基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它是一個關於網路的價值和網路技術的發展的定律,由喬治·吉爾德於1993年提出,但以計算機網路先驅、3Com公司的創始人羅伯特·梅特卡夫的姓氏命名,以表彰他在乙太網上的貢獻。內容是:一個網路的價值等於該網路內的節點數的平方,而且該網路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
聽起來有點繞口,但是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網路的用戶越多,那麼這個網路和網路個體價值就越大。
大家可以看下便這張圖加深理解:
當網路節點越多,它們互相之間的連接數量會成幾何基數上升。比如兩台設備,會有一種連接方式,5台電話就有10種互聯方式,12個電話就有66種連接方式。
而2/3/4G的發展,也充分證明了我們的連接數越多,網路價值確實越大。2G時代,網路還要靠撥號,那時候上網設備是PC,每年幾千萬台的出貨量,連接了每一個辦公室,當時是互聯網經濟;3G/4G時代,有了智能手機,每年上億的出貨量,連接了地球上的所有人,就衍生了市場價值更大的移動互聯網經濟。
而在5G時代,一個很重要的技術特性就是能夠以高帶寬、低延時,連接可能千百億數量計算的萬物,這里的萬物包括一部汽車、一台電燈,一個鑰匙,一幢大樓,甚至通過「智能指環」連接一頭牛,一隻羊。
有了這樣的網路,我們將會看見什麼樣的未來?
1G時代的人很難預言iPhone,2/3G時代的人,也無法預言微信/抖音,但是我們知道,必然會有未知的殺手級應用在5G時代等著我們,因為網路規模決定一切!
問題
盡管5G意義重大,但是我們也不能對5G過於樂觀。因為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移動互聯網時代,發軔3G,但是大成於4G。建設新一代移動通信網路也耗資巨大,動輒以千億計算,5G的技術復雜性,讓它的實施成本也更高了。
5G的發展,需要運營商網路。但是歷史同樣告訴我們,雖然運營商建設了網路,但是受益每一次移動通信技術紅利最大的並不是運營商,微信屬於騰訊,抖音屬於位元組跳動。
建設者,未必是收獲者,甚至一旦財務平衡不好,成為殉道者也未嘗可知。
機遇
但是歷史同樣告訴我們,這些問題,與新一代通信技術所能創造的機遇比起來,一切都是值得的投入。5G就像我們物理世界的公路、橋梁、水利、電網一樣,建設它可能成本巨大,但是一旦這個新的數字基礎設施建成,整個社會都將受益於它的網路效應。就像3G/4G而來的微信已經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溝通方式。
海外的IHS Markit和高通的一份《5G經濟》報告預測,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經濟產出,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
中國的中國信通院報告說,從2020到2025年,5G商用將直接帶動中國10.6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總產出,間接帶動經濟總產出約24.8萬億元人民幣。更重要的是,到2025年,5G將直接為中國創造超過30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
這些數字無疑將覆蓋和超越網路建設的巨大成本。
5G的真正意義就在於此,它不止是技術的升級換代,它還將決定我們未來10年的生活、工作。
5G會創造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