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叫做腦突觸...
突觸
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或神經元與非神經細胞(肌細胞、腺細胞等)之間的一種特化的細胞連接,稱為突觸(synapse)。它是神經元之間的聯系和進行生理活動的關鍵性結構。突觸可分兩類,即化學性突觸(chemical synapse)和電突觸(electrical synapsse)。通常所說的突觸是指前者而言。
(一)化學性突觸
光鏡下,多數突觸的形態是軸突終未呈球狀或環狀膨大,附在另一個神經元的胞體或樹突表面,其膨大部分稱為突觸小體(synaptic corpuscle)或突觸結(synaptic bouton)。
根據兩個神經元之間所形成的突觸部位,則有不同的類型,最多的為軸-體突觸(axo-somatic synapse)和軸-樹突觸(axo-axonal synapse)此外還有軸-棘突觸(axo-spinous),軸-軸突觸(axo-axonal synapse)和樹-樹突觸(dendroden-driticsynapse)等等。通常一個神經元有許多突觸,可接受多個神經元傳來的信息,如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有2000個以上的突觸。大腦皮質錐體細胞約有30000個突觸。小腦浦肯野細胞可多達200 000個突觸,突觸在神經元的胞體和樹突基部分布最密,樹突尖部和軸突起始段最少。
電鏡下,突觸由三部分組成:突觸前部、突觸間隙和突觸後部。突觸前部和突觸後部相對應的細胞膜較其餘部位略增厚,分別稱為突觸前膜和突觸後膜,兩膜之間的狹窄間隙稱為突觸間隙。
1.突觸前部(presynaptic element)神經元軸突終末呈球狀膨大,軸膜增厚形成突觸前膜(presynaptic membrane), 厚約6~7nm。在突觸前膜部位的胞漿內,含有許多突觸小泡(synaptic vesicle)以及一些微絲和微管、線粒體和滑面內質網等。突觸小泡是突觸前部的特徵性結構,小泡內含有化學物質,稱為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各種突觸內的突觸小泡形狀和大小頗不一致,是因其所含神經遞質不同。常見突觸小泡類型有:①球形小泡(spherical vesicle),直徑約20~60nm,小泡清亮,其中含有興奮性神經遞質,如乙醯膽鹼;②顆粒小泡(granular vesicle),小泡內含有電子密度高的緻密顆粒,按其顆粒大小又可分為兩種:小顆粒小泡直徑約30~60nm,通常含胺類神經遞質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大顆粒小泡直徑可達80~200nm,所含的神經遞質為5-羥色胺或腦啡肽等肽類;③扁平小泡(flat vesicle),小泡長徑約50nm,呈扁平圓形,其中含有抑制性神經遞質,如γ-氨基丁酸等。
B. 腦細胞突觸數量能決定頭腦好壞嗎
腦的神經細胞是由細胞體和長神經纖維兩個部分構成的,稱之為NEURON。從細胞體會突出刺狀的樹狀突起,從神經纖維的末端也會突出幾根類似胡須的物體,稱之為末端按鈕。
這種神經細胞互相連結,以傳達信息,然而,為了傳達信息,就要有名叫「突觸」的接觸點。突觸愈多,腦的網路愈細密復雜,也就可以傳達更多的信息。
那麼,如何增加突觸的數量呢?從神經細胞突出類似胡須的物體,成為神經纖維,從其他神經細胞的反面會突出被稱為棘的托盤,連結之後即成突觸。
依種類的不同,一個神經細胞可以製造數十個至數萬個突觸。為了反應外在環境的平衡刺激,腦會製造突觸來應對,這種增加神經網路的能力被稱做腦的可塑性。
突觸為了保持腦的這種可塑性,於是新生、消失或移動神經細胞的表面,其本身就宛若一個活躍的生物體。
突觸在腦中相當於是重要的轉播站,可以將神經細胞的細胞體所發生的信息傳達到下一個細胞。突觸數量繁多,可以到處傳遞信息,因而能同時處理眾多信息,發揮腦部的功能。
但被稱為平衡的刺激,如果面臨不平衡的刺激,即使突觸形成,也可能變成具有負面功能的網路構造。
C. 大腦各神經元合成神經網然後是怎麼合作思考的而突觸越多也越聰明
1,大腦各神經元合成神經網然後是依靠突觸這個結構把各個神經元聯系在一起,合作思考的。突觸是神經元之間在功能上發生聯系的部位,也是信息傳遞的最關鍵部位。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到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末梢經過多次分支,最後每一小支的末端膨大呈杯狀或球狀,叫做突觸小體,它們可以與多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者樹突相接觸,形成突觸。這種突觸是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後膜三部分構成。由於突觸的單向傳遞,中樞神經系統內沖動的傳遞就有一定的方向,即由傳入神經元傳向中間神經元,再由中間神經元傳向傳出神經元,從而使整個神經系統的活動能夠有規律地進行。中樞神經系統中任何反射活動,都需經過突觸傳遞才能完成。
2,突觸越多也越聰明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突觸越多,神經迴路越多,人類的思維和想法就越多,思考的寬度就越大,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就越多,所以說,這種說法是被認可的。
D. 突觸的定義是什麼電鏡下的分類及結構
突觸(synapse)兩個神經元之間或神經
元與效應器細胞之間相互接觸、並藉以傳
遞信息的部位。
張香桐(1952)根據大腦皮質錐體細胞上的
突觸結合形式,將突觸分為:
(1)包圍式突觸。一個軸突末梢的許多分支
密集地貼附在另一神經元的胞體上,這種
結合形式使興奮易於總合,相當於軸突-胞
體突觸。
(2)依傍式突觸。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末梢分
支與另一神經元的樹突或胞體的某一點相
接觸,這一結合形式起易化作用,相當於
軸突-樹突突觸或軸突-胞體突觸。
E. 神經元之間的突觸依靠什麼連接是否擁有穩定性
有組織液啊,還有神經遞質等等的。
消失的可能性是有的。
F. 神經網路中的神經元是不是通過突觸連接的
是的,每個單神經元都是通過樹突為輸入 軸突為輸出,構成網路 用於逼近任意函數模型
G. 什麼是腦突觸
一種神經連接點,是單向傳遞的。是將化學信號轉化成調信號的神經結構。
H. 腦內神經元信號傳遞的主要方式是突觸傳遞
電傳動是一條神經元自身上的傳遞方式,而神經元直接的傳遞是突觸傳遞。腦內神經信號是要通過很多神經元傳遞的,所以強調的是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故是突觸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