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DTEK】網線的傳輸距離受什麼因素影響
在綜合布線中經常會使用到的線纜就是網線(指雙絞線),在整個工程布線中,網線質量的好壞決定著整個工程的質量好壞。
網線在傳輸信號的過程中,是有傳輸距離的限制的,在國際標准中,網線最長的傳輸距離是100米,但在實際布線中,往往有網線是可以超過100米的限制,當然也有網線達不到傳輸100米的要求,然而影響網線傳輸距離原因是什麼呢?
1.網線的絞距:網線雙絞線內部的4對線芯中每對線芯都是按一定密度逆時針相互絞在一起的,這樣可以減低信號干擾程度。每對線的絞距度都是不同的,才能減低干擾,如果都是一樣的絞距度,反而互相干擾。6類線線對間的雙絞度要比超五類雙絞線的要密一點。
網線的雙絞程度越緊密,絞距越均勻時,其抗干擾的能力也會越強,且內部的串擾也會越小,在長距離網路傳輸中,效果也就越好。
2.網線導體材質:在市面上,導體的材質是分多種的,如:鐵鋁、銅包鋁、銅包銀、全銅和無氧銅等。導體的材質不同,電阻大小也會不同,也同時影響著傳輸距離。
鐵鋁網線:最普通的網線,電阻高,傳輸60-70米左右
銅包鋁網線:普通鋁導體,電阻60-70歐姆/300米,傳輸100米左右,抗氧化性差
銅包銀網線:進口鋁導體,電阻40-60歐姆/300米,傳輸180米,抗氧化性差
全銅網線:青銅導體,電阻110歐姆/300米,傳輸90-100米,抗氧化性高
無氧銅網線:無氧銅導體,電阻30歐姆內/300米,傳輸150米左右,抗氧化性高。
3.網線導體大小:以超五類網線來說,在市面上,導體大小就有0.45-0.5mm左右,導體銅芯越粗,傳輸的距離就越長,且效果越好,穩定度高。
2. 網路的連接好壞與哪些因素有關
因素比較多,但是訪問某個網站的質量可能與如下因素有關:
1)接入帶寬,比如用電話線上網最高56kbps,但是用ADSL可以是512k--3M不等,其中ADSL訪問的質量還和線路的質量(比如電話線老化)相關;
2)網路的擁堵情況,比如高峰期上網會比較慢,空閑時候就會比較順利。
3)所訪問的網站的情況,例如,網站如果距離比較遠,伺服器能力不足,都有可能會導致訪問質量下降;
總之,網路訪問需要點到點的鏈路都暢通才能夠保證較高的訪問質量,接入網,城域網,骨幹網以及終端(PC)/伺服器(Server)都可能會影響訪問速度。如果是瀏覽網頁,只會感到訪問速度下降,還是可以忍受,但是如果是語音和視頻,受到網路的質量影響會更大。
3. 家庭無線網路中影響無線信號的幾個因素
1. 無線信號的干擾
由於無線區域網的無線射頻採用的是ISM(工業,科學,醫學)無線頻段,其中802.11b、802.119標准使用的是2.4G頻段,802.11a標准使用的是5.8G頻段。因此無線區域網會由於在實際的運行環境當中一些突發的同頻段的無線設備的射頻干擾而受到影響。如微波爐、藍牙手機信號都處在2.4G頻段。
所以在無線區域網工作時,在它的區域中突然打開一台微波爐,或者藍牙手機使用藍牙耳機,或者突然有其他的同頻段的無線設備運行都干擾無線區域網的無線信號。無線網路的物理環境發生變化,如在無線AP和無線客戶端之間突然有大的障礙物移動出現等因素,會直接導致無線區域網的網路性能產生突然較大的降低,並且直接導致無線信號中斷或速率降低。
還有一個干擾是來自無線區域網的本身,那就是同頻段不同信道的干擾。這種有趣的情況在家庭用戶發生,只能是在相同樓層相鄰或相近建築物的無線AP的相互干擾。相鄰的無線AP設備之間應使用無干擾的不同信道。如:802.11b、802.11g使用相差五個頻段的信道即可消除干擾,典型的無干擾信道的設置方式為分別為1、6、11信道。
2. 無線信號覆蓋及穿透
家庭環境中,距離都較短,一般的無線區域網設備都號稱傳輸距離在100米以上,所以信號的傳輸距離都不是問題。但是家庭環境卻帶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家庭的空間都比較擁擠,空間不夠開闊,其中房間中的牆壁是最主要的障礙物。由於無線區域網採用的是無線微波頻段。微波的最大特點就是近乎直線傳播,繞射能力非常弱,因此身處在障礙物後面的無線接收設備會接到很微弱的信號,或沒有收到信號。那麼穿透呢?
這是很多網友最關心的問題,大家都希望無線信號能至少穿透屋內的隔牆。要提高無線信號的穿透隔牆的能力,有效的辦法是提高天線的增益,我們在選購無線AP時最好能選擇天線增益高的產品,一般至少要2 dBi以上為好。按照經驗,2dbi的增益天線信號可以穿透兩堵牆。若是房間太多,經過的隔牆比較多,最好是設備是天線可拆,以便配置高增益天線,如改換5dBi 的全向天線加以增強。
4. 互連網的連接
A:很多時侯,家庭或家庭、辦公室和辦公室間的連接距離達100米以上,對此該如何進行網路連接呢?
一、雙絞線直連
很多用戶都知道,在正式的規范中雙絞線的最大傳輸距離為100米——雙絞線一般用於星型網路的布線,每條雙絞線通過兩端安裝的RJ-45連接器(俗稱水晶頭)與網卡和集線器或交換機相連,最大網線長度為100米。之所以規定雙絞錢最大傳輸極限為100米,是因為信號在雙絞線中傳輸時,彼此之間的相互干擾,也會受到外界電磁波的干擾,還會由於電阻和電容的原因而導致信號衰減或畸變,距離過長後累積的信號衰減將不能保證信號穩定地傳輸。
但隨著超5類和6類、超6類雙絞線的出現,這種百米內的連接限制正被突破。與5類雙絞線相比,超5類雙絞線的衰減和串擾更小,可提供更堅實的網路基礎,滿足更多應用的需求。原標准規定的超5類線的傳輸特性與普通5類線的相同,只是超5類雙絞線的全部4對線都能實現全雙工通信。
主流品牌的超5類雙絞線一般具備超百米的連接性能
而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品牌超5類雙絞線已超出了原有的標准——市面上新的帶寬為125MHz和200MHz的超5類雙絞線,其特性較原標准有了提高,這些超5類雙絞的傳輸距離已超過了100米的界限,可達到130米甚至更長。如果你的連接距離正好在百米以上,那麼就可優選質量較好的這類超5類和6類、超6類雙絞線進行布線,再配以質量較好的水晶頭和連接設備,便可以實現150米左右的雙絞線區域網互聯。
當然,如果你想確保連接質量萬無一失,不介意多投入資金的話,還可通過在中間布設交換機進行接力延展,這樣,一個區域網的雙絞線最大連接距離可輕松達到200-500米。當然,也可通過在兩段雙絞線電纜間安裝中繼器的方法來實現距離延展,在同一線路中可安裝4個中繼器,這樣便可使網路的最大連接距離可達500米。
二、網路延伸設備
雖然光纖的連接距離很長,可達數公里以上,但對於一般用戶來說,其投入成本和布設方便度都不甚理想,所以一些廠家在雙絞線連接的基礎上還推出了一些更方便的網路延伸連接技術。
比如,網路市場上常見的網路延伸器或網線延長器這類設備,便可擴展五類線或超五類線連接的10M乙太網網斷至150米-700米。它可以在1000米的距離內替代我們的多模光纖,給我們另一種低成本的選擇。這類產品一般採用了LRE( Long-Reacher Ethernet)長線乙太網驅動技術,對信號進行重定時,可使電纜引起的信號抖動不會在多個網段上積累,可對雙絞線電纜內在固有的信號強度衰減進行補償。常見的4口產品,上行埠可連接10M/100M交換機或集線器,下行4個埠可連接10M/100M的網卡或級連交換機、集線器,可同時擴展上行埠及下行埠五類線傳輸至最大75-350米。
再如Broadcom公司推出8埠千兆乙太網物理層器件BCM54880,提高了使用標准乙太網電纜的靈活性,可延長10/100乙太網信號在單、雙或4對5類線以及電話電纜上的傳輸距離,最大可至500米。Broadcom與以前那些延長乙太網信號在雙絞線對上傳輸距離的技術不同,Broadcom採用了新方法,現在每個BroadR-Reach埠還能支持符合IEEE 802.3標準的技術,如10BASE-T、100BASE-TX和1000BASE-T。因此,BroadR-Reach以長達100米的傳輸距離實現了與標准10/100/1000BASE-T設備的互操作性和連接性,同時將10Mbps和100Mbps乙太網信號的傳輸距離延長到了500米。
此外,一些企業級的交換機本身也具備網線延長技術,如Cisco的長距離乙太網(Long-Reach Ethernet,LRE)技術,該技術能夠對乙太網分組進行封裝,並在電話線上進行穩定的高頻傳輸,從而將乙太網的傳輸距離從傳統的100米增加到現在的1524米,大大地拓寬了乙太網技術的應用。
三、無線網路覆蓋
目前主流的無線網路能達到多遠的傳輸距離?IEEE 802.11g/b無線網路的標准傳輸距離為室內最遠100米,室外最遠300米(因環境而異),而一些增強型產品則號稱能達到傳輸距離室內最遠200米,室外最遠830米。
而影響無線信號傳輸距離的因素則主要有——空間不夠開闊,特別是牆壁和金屬物體是無線傳輸的主要的障礙物;工作頻段同為2.4GHz的微波爐、藍牙設備、無繩電話、電冰箱等也會對無線網路傳輸距離產生影響;多台無線設備間存在同頻道的沖突和無線信號串擾問題;天氣情況對無線信號影響也很大,特別是雷雨天或天氣比較陰沉的時候。
很多場合需要無線能在超百米距離進行應用
只要避免了上述因素,無線產品在可直視的室外兩點間傳輸100-300米。當然,這種傳輸肯定不是在全速狀態下獲得的,如無線設備為了保證在信號很弱的情況下也能維持穩定連接,且能處於最優狀態,會自動將速度降為6M、3M、2M、1M等等。雖然這樣的速度與其最佳連接速度有很大差距,但畢竟突破了雙絞線乙太網一百米的限制,很多情況下可確保200米左右的連接距離,其速度滿足一般寬頻共享的需求還是沒問題的。
當然,無線要想獲得更遠的傳輸距離,天線是個很重要的因素。一般家用無線設備只採用了天線增益1-3dBi的配備,如果能將其換為天線增益5-7dBi或更高的產品(需要其天線是可拆卸的),其連接距離自染會增長。這是因為增益表示天線功率放大倍數,數值越大表示信號的放大倍數就越大,也就是說當增益數值越大,信號越強,傳輸質量就越好可傳輸距離就越遠。
如騰達的TWL2400QX07全向天線,增益7dBi,極化方式垂直,接頭型號SMA頭或用戶指定,便很適合於一般家庭用戶或辦公用戶選用。TP-LINK TL-ANT2406A定向天線,則為壁掛式安裝,也可定位於水平檯面上使用,增益6dBi、輸入阻抗50Ω、最大功率1W、接頭形式為REVERSE SMA母座(倒置)、電纜長度1米,很適合於需要超百米無線連接的用戶選用。
本文來自「十萬個為什麼」電腦學習網 http://www.why100000.com
5. 網路信號傳送距離與什麼因素有關
看你說的是啥網路,WIFI還是手機的2G 3 G 4G信號,如果WIFI信號取決於你障礙物的多少和障礙物的材質還有路由器的穿透能力。如果是手機信號要看基站多少和發射能力還有你手機的接收能力。
6. 思考光纖通信系統的傳輸距離主要受哪些因素影響
光纖通信網路中,光纖本身具有一定的衰減,例如單模光纖衰減為0.25dB/km,當光纖傳輸一定距離後,衰減過大,不能再支持傳輸時,就需要中繼器,對光纖內的光信號進行放大,使它能夠繼續傳輸。這中間的長度就是中繼距離,中繼距離的長短主要看光纖本身的衰減性能。光纖光纜等相關的最好使用達標高質量的,這樣才可以保障我們的通訊傳輸,我們工程布線一般使用菲尼特的。
7. 無線發射接收的距離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
我認為主要與物理層協議及硬體特性相關。
比如ZigBee:
1.應用頻率范圍;
在我國使用2.4GHz,歐洲868MHz,美國915MHz,不同頻率,調制方式和傳輸速率不同。
2.調制方式與擴頻技術;
3.接收靈敏度和發射功率;
不同國家,對不同的無線技術規定相應的最大功率值。在允許范圍內,發射功率大,接收靈敏度大,傳輸距離越遠。
控制發射功率,可以使用服務原語,這是物理層協議提供的。接收靈敏度大小,則主要看硬體特性(如天線)。
所以,
1.傳輸距離與上層協議無關;
2.物理層協議,既然是協議,是雙方的一種約定,主要是定義軟體,當然也與硬體密切相關;
3.制約無線通信距離的,有使用頻率、調制方式與擴頻技術、接收靈敏度與發射功率大小。
舉例:
藍牙與ZigBee,使用頻率都是2.4GHz,調制方式不同,分別是GFSK和O-QPSK,擴頻方式不同,分別是FHSS和DSSS,接收靈敏度與發射功率大小不同,導致了10m與100m的差異;
ZigBee與WiFi(無線區域網),使用的都是2.4GHz, 都是DSSS,在發射功率上WiFi比ZigBee大得多,所以能達1000m。
8. 影響433M無線通訊模塊通訊距離的因素有哪些
1----433MHZ的頻率屬於超短波,超短波的特性,決定了它在空間傳播中-高度決定距離的遠近;
2----室外天線+定向+八木,這是最有效的增距,功率的大小跟距離構不成正比;
3----在採用室外天線,使用額定功率達不到發射和接收距離的條件下,才增加功率;
4----功率的增加1---本機含有末級功率調整電位器的,作順時針調整,標記「VRpo"-以加大功率的輸出;
5----功率的增加2--本機未含有末級功率調整電位器的,就要使原來的末級功放變為後來的激勵輸出,再增加一級大功率發射管作末級功放輸出。(不會設計的,在電子城直接買400-500MHZ的功率接續模塊,10W-20W-50W都有)
9. 影響wifi信號的因素有哪些
你好,家裡的無線網路不穩定這個問題,我相信不少朋友都遇到過,這個是個家常便飯的事情。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哪些情況可能導致無線網路出現穩定性問題。
第一,距離問題。無線上網的局限性就是距離問題,由於無線網路作用的范圍有限,所以一旦超過范圍之內,網速就會斷崖式下跌。
第二,信號強度問題。這是得看路由器硬體了,不同的路由器信號的強度不一樣,如果你使用的無線信號的強度不夠高的話,那肯定無線網路范圍較小,網路強度較低。所以選用一台好的路由器挺重要。
第三,網路問題。如果你使用的無線信號的網路自身有問題的話,同樣會導致無線網路不穩定的情況。但是如果你的網路確定正常的話,這一點可以忽略。
第四,干擾問題。無線網路信號很容易受到干擾,各種干擾源都可能導致無線信號的減弱,從而導致無線信號衰弱。這種情況一般常見於家裡有干擾源的情況,普通人家裡不會出現。
推薦兩個品牌的路由器好了,我就不推薦具體的型號了,大家可自行去查看。華碩、360路由器是我使用過比較靠譜的,硬體層面質量好,尤其軟體做的不錯,通過APP,一鍵操控家裡的路由器,很是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