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蘋果手機使用元道經緯相機顯示沒有網路
蘋果手機使用元道經緯相機顯示沒有網路有以下幾種原因及其解決辦法:
一、關閉了該應用的聯網許可權;可以參考下面方法處理:
1、首先打開蘋果手機進入後,選擇設置圖標進入。
2、在設置列表內,我們點擊頁面中的無線區域網的選項進入。
3、點擊進入設置選項後,我們選擇頁面的「使用WLAN和蜂窩移動網的應用」的選項進入。
4、點擊進入後,可以看到手機內的應用信息,我們找到「元道經緯相機」。
5、將選項更改為「WLAN與蜂窩網路」這個選項,更改後應用就可以在無線和手機數據的情況下都可以連接網路了。
二、網路信號較差,可以尋找信號好的地方使用。
㈡ 怎樣理解經緯網
經緯網是人為劃定用來進行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定位的工具。
㈢ 怎樣利用經緯網定位
檢舉| 2 小時前 扯淡般的神| 二級 的回答就特別好尤其是下邊一段
經線和緯線構成經緯網,經線會標注度數(經度),緯線也會標注度數(緯度)。所以經緯網可以表示一個點的經緯度,從而確定它的具體位置。就象數學的坐標系一樣,明確了橫坐標和縱坐標,就能確定一個點。但是確定經緯度利用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基於衛星的gps 一種是基於運營商網路的lbs
一般來說單純一個經緯電視不能夠群定位置的 需要採用其他的技術輔助找到換個點 才會完成一次定位 目前比較多的是船隻 軍事 農業等行業都會用得到的
一手機舉例:把手機號碼加入到定位管理系統後利用系統發出定位命令 命令傳輸到基站 基站發出找到手機接到返回信號,再由返回信號的基站的經緯度紅著幾個基站信號重合位置的經緯度返回到系統就是經緯點 可以形成在電子地圖中 展現出來!
參考文獻:企率通外勤人員定位考勤管理系統
㈣ 經緯網的經線和緯線分布有什麼規律
經線連接南北兩極,呈南北方向。所有經線都是半圓圈且等長。本初子午線為0°經線,由此度數向左右增大到180°,經線的度數范圍是0°-180°。
赤道是到兩極距離相等所有點的集合,與赤道平行的線就是緯線。緯線呈東西方向。所有緯線都是整圓(除南北極點)。赤道是最長緯線為0°。從赤道到兩極度數依次增大到90°,緯線的度數范圍是0°-90°。赤道是最長的一條緯線。緯線圈長度由赤道向南北漸短,到南北兩極處縮減到零。
經線與緯線互相垂直。
㈤ 經緯網就是由______和______交織所構成的網路
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路叫做經緯網,經緯網可以很方便地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地球儀上所有經線都是連接兩極的大圓弧,且長度相等;所有緯線都是圓圈(除極點外),並且從赤道向兩極越來越小;
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故答案為:經線;緯線.
㈥ 經緯網是怎麼來的
在地球儀上,你可以看到一條條縱橫交錯的線,這就是經緯線。連接南北兩極的線,叫經線。和經線相垂直的線,叫緯線。緯線是一條條長度不等的圓圈。最長的緯線,就是赤道。 經線和緯線是人們為了在地球上確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儀和地圖上畫出來的,地面上並沒有畫著經緯線。不過,你想要看到你所在地方的經線並不難:立一根竹竿在地上,當中午太陽升得最高的時候,竹竿的陰影就是你所在地方的經線。因為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經線又叫子午線。 在地圖上,通過地球表面上任何一點,都能畫出一條經線和一條與經線相垂直的緯線。這樣,就能畫出無數條經線和緯線來。怎麼樣才能夠區別出這些經線和緯線呢?最好的辦法是給每一條經線和緯線都起上一個名字,這就是經度和緯度。用經度表示各條經線的名稱,用緯度表示各條緯線的名稱。 國際上規定,把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條經線,叫做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從0°經線向東叫東經;向西叫西經。由於地球是個球體,所以東、西經各有180°。東經180°和西經180°是在同一條經線上,那就是180°經線。 最長的緯線圈——赤道,叫做0°緯線。從赤道向北度量的緯度叫北緯;向南的叫南緯。南、北緯各有90°。北極是北緯90°。 由於經線連接南北兩極,所以,所有的經線長度都相等,都表示南北方向。緯線都表示東西方向。經線和緯線互相垂直、互相交織,就構成了經緯網。我們在閱讀地圖的時候,就可以藉助經緯網來辨別方向,也可以判斷出地球上任何一點的經緯度位置。 經線和緯線還可以把地球劃分成幾個不同的半球。象切西瓜一樣,把地球沿赤道切開,赤道以北的半球,叫北半球;赤道以南的半球叫南半球。如沿西經20°和東經160°經線把地球切開,由西經20°向東到東經160°的半球叫東半球;以西的半球叫西半球。 經線: 連接南北兩極的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線,也稱子午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經線都呈半圓狀且長度相等;兩條正相對的經線形成一個經線圈;任何一個經線圈都能把地球平分為兩個半球。 緯線: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相互平行,並與經線垂直,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緯線圈的大小不等,赤道為最大的緯線圈,從赤道向兩極緯線圈逐漸縮小,到南、北兩極縮小為點。 經緯線的來歷 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渡海南侵,繼而東征,隨軍地理學家尼爾庫斯沿途搜索資料,准備繪制一幅「世界地圖」。他發現沿著亞歷山大東征的路線,由西向東,無論季節變換與日照長短都很相仿。於是作出了一個重要貢獻———第一次在地球上劃出了一條緯線,這條線從直布羅陀海峽起,沿著托魯斯和喜馬拉雅山脈一直到太平洋。 後來,長期擔任古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館長的埃拉托斯,測算出地球的圓周是46250千米,他畫了一張有7條經線和6條緯線的世界地圖。 公元120年,克羅狄斯·托勒密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認為繪制地圖應根據已知經緯度的定點做根據,提出地圖上繪制經緯度線網的概念。為此,托勒密測量了地中海一帶重要城市和觀測點的經緯度,編寫了8卷地理學著作。其中包括8000個地方的經緯度。為使地球上的經緯線能在平面上描繪出來,他設法把經緯繪成簡單的扇形,從而繪制出一幅著名的「托勒密地圖」。 15世紀初,航海家亨利開始把「托勒密地圖」付諸實踐。但是,經過反復考察,卻發現這幅地圖並不實用。亨利手下的一些船長遺憾地說:「盡管我們對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們發現事實都與他說的相反。」 正確地測定經緯度,關鍵需要有「標准鍾」。製造准確的鍾表在海上計時,顯然比依靠天體計時要方便、實用得多。英國約克郡有位鍾表匠哈里森,他用42年的時間,連續製造了5台計時器,一台比一台精確。第五台只有懷表那麼大,測定經度時誤差只有0.54公里。與此同時,法國制鍾匠皮埃爾·勒魯瓦設計製造的一種海上計時器也投入使用。至此,海上測定經度的問題終於初步得到了解決。
㈦ 初中地理的經緯網,概念是什麼跪求!!!
一、1.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緯線。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北緯,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作代號。北極和南極分別是90度N和90度S。所有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2.
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3.
所有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4.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作代號;以西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作代號。5.
國際上習慣用20oW和160o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因為這一經線圈基本上在大洋通過,避免把歐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分在兩個半球上。6.
人們在地球儀和地圖上畫出經緯網的目的:是為了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二、理解經緯線的概念以及幾條特殊經緯線的意義。(參看七年級上冊P16圖)經線是指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線垂直相交的線(半圓),它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是指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它指示東西方向。特殊經線: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180°經線(日界線);西經20°經線和東經160°經線(它們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特殊緯線:0°緯線(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北緯23.5°緯線(北回歸線,是熱帶和北溫帶的分界線);南緯23.5°緯線(南回歸線,是熱帶和南溫帶的分界線);北緯66.5°緯線(北極圈,是北溫帶和北寒帶的分界線);南緯66.5°緯線(南極圈,是南溫帶和南寒帶的分界線)
㈧ 經緯網為什麼豎著讀緯度。橫著讀經度。而且連接南北兩極的又是經線。不矛盾么請回答具體點。
很簡單,請看下圖。
首先,我來解釋一下經緯網。經緯網是我們人類為了在信息化時代更好的定位於世界上某一位置,而認為設立的網路,可以簡單的用平面直角坐標系來解釋。如果你現在上初一,可能沒學過平面直角坐標系,簡單一點就是統計圖的框架。
x軸被稱為「橫坐標」、y軸被稱為「縱坐標」。看一下,x軸控制的是縱向的位置,而y軸控制的是橫向的位置。這可以簡單的解釋你的問題。
如果還不明白,可以用具體的例子來說明。
看一下紅色的兩條線相交的點,表示為(4,1)【註:先x後y】,橫坐標表示的是對著「4」的一豎列,而「1」表示的是一橫行,交匯的點就是(4,1)
明白嗎?不明白就追問,保證你理解透徹。
㈨ 關於經緯網的所有知識。
在地球儀上或地圖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就構成經緯網。
利用它上面標注的經度和緯度,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上各地點、各地區和各種地理現象的地理位置。它在軍事、航空、航海等方面很有用處。例如,輪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飛機在廣闊天空中飛翔,無論到了什麼地方,人們都可以使用儀器精確地測定出它的經緯度,從而確定其位置。
地球經緯網的起源:
為了精確地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們給地球表面假設了一個坐標系,這就是經緯線。那麼,最初的經緯度線是怎麼產生?又是如何測定的呢?公元344年,亞歷山大渡海南侵,繼而東征,隨軍地理學家尼爾庫斯沿途搜索資料,准備繪一幅「世界地圖」。他發現沿著亞歷山大東征的路線,由西向東,無論季節變換與日照長短都很相仿。於是做出了一個重要貢獻——第一次在地球上劃出了一條緯線,這條線從直布羅陀海峽起,沿著托魯斯和喜馬拉雅山脈一直到太平洋。
亞歷山大帝國曇花一現,不久就瓦解了。但以亞歷山大為名的那座埃及城裡,出現了一個著名圖書館,多年擔任館長的埃拉托斯特尼博學多才,精通數學、天文、地理。他計算出地球的圓周是46 250千米,畫了一張有7條經線和6條緯線的世界地圖。
公元120年,一位青年也在這座古老的圖書館里研究天文學、地理學。他就是克羅狄斯·托勒密。托勒密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認為繪制地圖應根據已知經緯度的定點做根據,提出地圖上繪制經緯度線網的概念。為此,托勒密測量了地中海一帶重要城市和據點的經緯度,編寫了8卷地理學著作。其中包括8000個地方的經緯度。為使地球上的經緯線能在平面上描繪出來,他設法把經緯線繪成簡單的扇形,從而繪制出一幅著名的「托勒密地圖」。15世紀初,航海家亨利開始把「托勒密地圖」付諸實踐。但是,經過反復考察,卻發現這幅地圖並不實用。亨利手下的一些船長遺憾地說:「盡管我們對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們發現事實都與他說的相反。」
正確地測定經緯度,關鍵需要有「標准鍾」。製造准確的鍾表在海上計時,顯然比依靠天體計時要方便,實用得多。18世紀機械工藝的進步,終於為解決這個長久的難題創造了條件。英國約克郡有位鍾表匠哈里森,他用42年的時間,連續製造了5台計時器,一台比一台精確、完美,精確度也越來越高。第五台只有懷表那麼大小,測定經度時引起的誤差只有1/3英里。差不多同時,法國制鍾匠皮埃爾·勒魯瓦設計製造的一種海上計時器也投入了使用。至此,海上測定經度的問題,終於初步得到了解決。
在經緯網圖上,可以根據經緯度量算兩點之間的距離。全球各地緯度1°的間隔長度都相等(因為所有經線的長度都相等),大約是111km/1°。赤道上經度1°對應在地面上的弧長大約也是111km。由於各緯線從赤道向兩極遞減,60°緯線上的長度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緯線上經度差1°的弧長就不相等。在同一條緯線上(假設此緯線的緯度為α)經度1°對應的實際弧長大約為111cosαkm。因此,只要知道了任意兩地間的緯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兩地的經度差,就可以計算它們之間的實際距離。兩地間最近距離的判斷:若兩地經度差等於180o,則過兩地的大圓為經線圈,兩地最近距離為大圓中過兩極點的劣弧;若兩地經度差不等於180o,則過兩地的大圓不是經線圈,而與經線圈斜交,兩地最近距離不過極點,而是過兩極地區。
由於經線是連接南北兩極的線,緯線是沿地球自轉方向環繞地球一周的線,所以根據經緯網可以准確定向。
一般來說,經緯度間隔相同的網格,其緯度越高,表示的范圍越小;緯度越低,表示的范圍越大。在圖幅大小相同、緯度大致相同時,經緯度間隔相等的,網格的面積越大,比例尺越大;網格面積越小,比例尺越小。
㈩ 經緯網是什麼
在地球儀上或地圖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就構成了經緯網。
利用它上面標注的經度和緯度,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上各地點、各地區和各種地理現象的地理位置。它在軍事、航空、航海等方面很有用處。例如,輪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飛機在廣闊天空中飛翔,無論到了什麼地方,人們都可以使用儀器精確地測定出它的經緯度,從而確定其位置。
在地球中腰畫一個與地軸垂直的大圓圈,使圈上的每一點都和南北兩極的距離相等,這個圓圈就叫作「赤道」。在赤道的南北兩邊,畫出許多和赤道平行的圓圈,就是「緯圈」;構成這些圓圈的線段,叫做緯線。
從北極點到南極點,可以畫出許多南北方向的與地球赤道垂直的大圓圈,這叫作「經圈」;構成這些圓圈的線段,就叫經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