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異常信息 > 傳輸層與網路層面向無連接的區別

傳輸層與網路層面向無連接的區別

發布時間:2022-09-27 19:10:07

⑴ 數據鏈路層和傳輸層的區別是什麼

數據鏈路層和傳輸層的主要區別是:他們的功能和作用不一樣。

數據鏈路層負責建立和管理節點間的鏈路。主要功能是通過各種控制協議,將有差錯的物理信道變為無差錯的、能可靠傳輸數據針的數據鏈路。傳輸層是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的介面和橋梁。主要任務是:向用戶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差錯和流量控制,保證報文的正確傳輸。

另外傳輸層的環境比數據鏈路層的環境要復雜得多。這是由於傳輸層的環境是兩個主機以整個子網為通信信道進行通信,並且傳輸的數據是報文。而數據鏈路層的環境是兩個分組交換結點直接通過一條物理信道進行通信。傳輸的數據是信息幀。

(1)傳輸層與網路層面向無連接的區別擴展閱讀:

傳輸層的基本功能:

1、分割與重組數據。

2、按埠號定址。

3、連接管理。

4、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糾錯的功能。

數據鏈路層的基本功能:

1、鏈路連接的建立,拆除,分離。

2、幀定界和幀同步。鏈路層的數據傳輸單元是幀,協議不同,幀的長短和界面也有差別,但無論如何必須對幀進行定界。

3、順序控制,指對幀的收發順序的控制。

4、差錯檢測和恢復。還有鏈路標識,流量控制等等。差錯檢測多用方陣碼校驗和循環碼校驗來檢測信道上數據的誤碼,而幀丟失等用序號檢測。各種錯誤的恢復則常靠反饋重發技術來完成。

⑵ 面向連接的通信和無連接的通信有什麼特點,最主要的區別是什麼

面向連接和無連接協議(Connection-)面向連接服務的主要特點有:面向連接服務要經過三個階段:數據傳數前,先建立連接,連接建立後再傳輸數據,數據傳送完後,釋放連接。面向連接服務,可確保數據傳送的次序和傳輸的可靠性。無連接服務的特點是:無連接服務只有傳輸數據階段。消除了除數據通信外的其它開銷。只要發送實體是活躍的,無須接收實體也是活躍的。它的優點是靈活方便、迅速,特別適合於傳送少量零星的報文,但無連接服務不能防止報文的丟失、重復或失序。

區分"面向連接服務"和"無連接服務"的概念,特別簡單、形象的例子是:打電話和寫信。兩個人如果要通電話,必須先建立連接--撥號,等待應答後才能相互傳遞信息,最後還要釋放連接--掛電話。寫信就沒有那麼復雜了,地址姓名填好以後直接往郵筒一扔,收信人就能收到。TCP/IP協議在網路層是無連接的(數據包只管往網上發,如何傳輸和到達以及是否到達由網路設備來管理)。而"埠",是傳輸層的內容,是面向連接的。協議裡面低於1024的埠都有確切的定義,它們對應著網際網路上常見的一些服務。

⑶ 網路層所提供的兩種服務是哪兩種它們兩者之間的區別有哪些

可靠的面向連接的網路服務;不可靠的無連接的網路服務;所面向的對象不同,可靠性不同。

網頁鏈接,網路層向運輸層提供 「面向連接」虛電路服務或「無連接」數據報服務。前者預約了雙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網路資源。優點是能提供服務質量的承諾。

即所傳送的分組不出錯、丟失、重復和失序(不按序列到達終點),也保證分組傳送的時限,缺點是路由器復雜,網路成本高;後者無網路資源障礙,盡力而為,優缺點與前者互易。

(3)傳輸層與網路層面向無連接的區別擴展閱讀:

網路層主要是為傳輸層提供服務,為了向傳輸層提供服務,則網路層必須要使用數據鏈路層提供的服務。而數據鏈路層的主要作用是負責解決兩個直接相鄰節點之間的通信,但並不負責解決數據經過通信子網中多個轉接節點時的通信問題;

因此,為了實現兩個端系統之間的數據透明傳送,讓源端的數據能夠以最佳路徑透明地通過通信子網中的多個轉接節點到達目的端,使得傳輸層不必關心網路的拓撲構型以及所使用的通信介質和交換技術。

⑷ TCP是面向連接的,網路層中的虛電路也是面向連接的,它們有何異同

TCP的面向連接是在傳輸層,虛電路是在鏈路層物理層的。TCP是進程間面向連接,即要先建立連接(如上網打開瀏覽器某個鏈接,伺服器響應就是建立了連接),然後交給下層網路層鏈路層進行無連接的數據報傳送(即伺服器給你網頁頁面)。網路層不用虛電路,用面向無連接的數據報方式。虛電路只是另一種建議,實際在計算機網路中沒有使用虛電路方式。其他網路如移動通信網使用虛電路。

⑸ 傳輸層和網路層又什麼區別

在協議棧中,傳輸層位於網路層之上,傳輸層協議為不同主機上運行的進程提供邏輯通信,而網路層協議為不同主機提供邏輯通信。這個區別很微妙,但是卻非常重要。讓我們用一家人作為類比來說明一下這個區別。 設想一下有兩所房子,一個位於東海岸而另一個位於西海岸,每所房子里都住著12個小孩。東海岸的房子里的小孩和西海岸房子里的小孩是堂兄妹。兩所房子里的孩子喜歡互相通信——每個孩子每周都給每一個堂兄妹寫一封信,每一封信都由老式的郵局分別用信封來寄。這樣,每一家每周就都有144封信要送到另一家(這些孩子如果可以用電子郵件的話就可以省掉很多錢了!)在每一家裡面.都由一個孩子——西海岸的房子里的Ann和東海岸房子里的BilI——負責郵件的收集和分發。每周Ann都從她的兄弟姐妹那裡收集起來信件,並將這些信件送到每天都來的郵遞服務員那裡。當信件到達西海岸的房子,Ann又將這些信件分發給她的兄弟姐妹。BilI在東海岸有著同樣的工作。 在這個例於中,郵遞服務提供著兩所房子之間的邏輯通信——郵遞服務在兩所房子之間傳遞郵件,而不是針對每個人的服務。另一方面,Ann和BilI提供堂兄妹之間的邏輯通信——Ann和BilI從他們的兄弟姐妹那裡收集郵件並將郵件遞送給他們。注意,從這些堂兄妹的角度看,Ann和BilI是郵件的服務人,盡管他們倆只是端到端寄送服務的一部分(終端系統部分)。這個例子是傳輸層和網路層之間的關系的一個形象比喻: 主機(也稱為終端系統)=房子 進程=堂兄妹 應用程序消息=信封里的信 網路層協議=郵遞服務(包括郵遞員) 傳輸層協議=Ann和Bill 繼續我們的這個例子,Ann和Bill各自在他們的家中做所有的工作:他們不負責各個郵遞中心的郵件分類工作以及將郵件從一個中心送到另一個中心的工作。這正與傳輸層協議在終端系統中的作用一樣。在一個終端系統中,傳輸層協議將應用進程的消息傳送到網路邊緣(也就是網路層),反之亦然:但是它並不涉及消息是如何在網路層之間傳送的工作。事實上,正如圖1中所說的,中間路由器對於傳輸層加在應用程序消息上的信息不能做任何識別和處理。 繼續我們的例子,假設Ann和Bill都去度假了,另外一對堂兄妹——Susan和Harvey代替——他們來提供家庭內部的郵件收取和分發工作。不幸的是,Susan和Harvey所提供的收集和分發工作與Ann和Bill所提供的不完全相同。對於年齡更小的Susan和Harvey來說,他們收集和分發郵件的頻率比較少,而且偶爾會發生丟失信件的事情(這些信件偶爾被家裡的狗吃掉了)。這樣,這一對堂兄妹Susan和Harvey提供了一套不同於Ann和Bill的服務(也就是說,服務模型不同)。打比方來說,正如一個計算機網路可以接受不同的傳輸層協議一樣,每一個協議為應用程序提供不同的服務模型。 Ann和Bill所可能提供服務明顯地受限於郵遞服務所提供的服務。例如,如果郵遞服務並不提供在兩所房子之間傳遞郵件所需要的最大時限(如3天),那麼Ann和Bill也就不能保證各個堂兄妹之間的郵件的最大延遲。同樣,傳輸層協議所提供的服務也通常受限於位於其下方的網路層協議。如果網路層協議不能提供主機之間傳送的4—PDU的延遲和帶寬保證,那麼傳輸層協議也不能提供進程之間傳送的消息的延遲和帶寬保證。 然而,即使當下面的網路層協議使得網路層並不能提供某些相應服務時,傳輸層協議仍然可以提供某些特定服務。例如,即使下面的網路層協議並不是可靠的,也就是說,即使網路層協議丟失、篡改或者復制了傳送的數據包,傳輸層協議也可以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另一個例子是,即使網路層不能保證4—PDU的保密性,傳輸層協議也可以通過加密的方式來保證應用程序消息不被入侵吝讀取。我們會在以後的文章里逐漸接觸到這些問題。

⑹ 面向連接和面向無連接 個是什麼意思

面向連接,一種網路協議,依賴發送方和接收器之間的顯示通信和阻塞以管理雙方的數據傳輸。網路系統需要在兩台計算機之間發送數據之前先建立連接的一種特性。

面向無連接為通信技術之一,指通信雙方不需要事先建立一條通信線路,而是把每個帶有目的地址的包(報文分組)送到線路上,由系統自主選定路線進行傳輸。郵政系統為一個無連接的模式,天羅地網式的選擇路線,天女散花式的傳播形式;IP、UDP協議就是一種無連接協議。



(6)傳輸層與網路層面向無連接的區別擴展閱讀

面向連接方法中,在兩個端點之間建立了一條數據通信信道(電路)。這條信道提供了一條在網路上順序發送報文分組的預定義路徑,這個連接類似於語音電話。

發送方與接收方保持聯系以協調會話和報文分組接收或失敗的信號。但這並不意味著面向連接的信道比無連接的信道使用了更多的帶寬,兩種方法都只在報文分組傳輸時才使用帶寬。

在無連接的通信會話中,每個數據分組是一個在網路上傳輸的獨立單元,發送方和接收方之間沒有初始協商,發送方僅僅向網路上發送數據報,每個分組含有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該方法中沒有接收方發來的分組接收或未接收的應答,也沒有流控制,所以分組可能不按次序到達,接收方必須對它們重新排序。如果接收到有錯誤的分組,則將它刪掉。當重新整理分組時,就會發現被刪掉的包並請求重發。

⑺ 傳輸層與網路層區別

傳輸層是兩台計算機經過網路進行數據通信時,第一個端到端的層次,具有緩沖作用。
當網路層服務質量不能滿足要求時,它將服務加以提高,以滿足高層的要求;當網路層服務質量較好時,它只用很少的工作。傳輸層還可進行復用,即在一個網路連接上創建多個邏輯連接。
傳輸層是OSI中最重要, 最關鍵的一層,是唯一負責總體的數據傳輸和數據控制的一層.傳輸層提供端到端的交換數據的機制.傳輸層對會話層等高三層提供可靠的傳輸服務,對網路層提供可靠的目的地站點信息。
傳輸層也稱為運輸層.傳輸層只存在於端開放系統中,是介於低3層通信子網系統和高3層之間的一層,但是很重要的一層。
因為它是源端到目的端對數據傳送進行控制從低到高的最後一層. 有一個既存事實,即世界上各種通信子網在性能上存在著很大差異.例如電話交換網,分組交換網,公用數據交換網,區域網等通信子網都可互連,但它們提供的吞吐量,傳輸速率,數據延遲通信費用各不相同.對於會話層來說,卻要求有一性能恆定的界面.傳輸層就承擔了這一功能.它採用分流/合流,復用/介復用技術來調節上述通信子網的差異,使會話層感受不到.此外傳輸層還要具備差錯恢復,流量控制等功能,以此對會話層屏蔽通信子網在這些方面的細節與差異.傳輸層面對的數據對象已不是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而是和會話層的界面埠. 上述功能的最終目的是為會話提供可靠的,無誤的數據傳輸.傳輸層的服務一般要經歷傳輸連接建立階段,數據傳送階段,傳輸連接釋放階段3個階段才算完成一個完整的服務過程.而在數據傳送階段又分為一般數據傳送和加速數據傳送兩種。傳輸層服務分成5種類型.基本可以滿足對傳送質量,傳送速度,傳送費用的各種不同需要. 傳輸層的協議標准有以下幾種. ISO8072:稱為"面向連接的傳輸服務定義". ISO8072:稱為"面向連接的傳輸協議規范 網路層 網路層的產生也是網路發展的結果.在聯機系統和線路交換的環境中,網路層的功能沒有太大意義.當數據終端增多時.它們之間有中繼設備相連.此時會出現一台終端要求不只是與唯一的一台而是能和多台終端通信的情況,這就是產生了把任意兩台數據終端設備的數據鏈接起來的問題,也就是路由或者叫尋徑.另外,當一條物理信道建立之後,被一對用戶使用,往往有許多空閑時間被浪費掉.人們自然會希望讓多對用戶共用一條鏈路。
為解決這一問題就出現了邏輯信道技術和虛擬電路技術. ⑴網路層主要功能 網路層為建立網路連接和為上層提供服務,應具備以下主要功能. 1. 路由選擇和中繼. 2. 激活,終止網路連接. 3. 在一條數據鏈路上復用多條網路連接,多採取分時復用技術. 4. 差錯檢測 5. 排序,流量控制. 6. 服務選擇. 7. 網路層管理. 8.分段和合段 9.流量控制 10.加速數據傳送 11.復位 ⑵網路層標准簡介 網路層的一些主要標准如下. ISO.DIS8208:稱為"DTE用的X.25分組級協議". ISO.DIS8348:稱為"CO 網路服務定義"(面向連接). ISO.DIS8349:稱為"CL 網路服務定義"(面向無連接). ISO.DIS8473:稱為"CL 網路協議". ISO.DIS8348:稱為"網路層定址". 除上述標准外,還有許多標准。這些標准都只是解決網路層的部分功能,所以往往需要在網路 層中同時使用幾個標准才能完成整個網路層的功能.由於面對的網路不同,網路層將會採用不同的 標准組合. 在具有開放特性的網路中的數據終端設備,都要配置網路層的功能.現在市場上銷售的網路硬 設備主要有網關和路由器

⑻ 傳輸層和網路層又什麼區別

在協議棧中,傳輸層協議為不同主機上運行的進程提供邏輯通信,而網路層協議為不同主機提供邏輯通信。這個區別很微妙,但卻非常重要。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是ISO OSI協議的第四層協議,實現端到端的數據傳輸; 網路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第三傳輸層和網路層又什麼區別

⑼ 網路層是無連接的 無連接和有連接的都是哪些, 有什麼不同~ ip

網路層是無連接的
傳輸層的 tcp 是有連接的 udp是無連接的

面向連接的 就是在傳輸之前,先事先建立起一條路徑,然後傳輸就按照這個路徑走。
無連接的就是 傳輸的時候 選路徑是不確定的。 無連接的,很有可能發生數據報的丟失。

閱讀全文

與傳輸層與網路層面向無連接的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82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463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776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426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186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90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180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63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822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1062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64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123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87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502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507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79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422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627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1020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