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異常信息 > 科索沃t5連接網路

科索沃t5連接網路

發布時間:2023-02-03 04:04:52

㈠ 科索沃戰爭的時間原因結果是什麼

科索沃戰爭(1999年3月24日—6月20日)

1999年3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繞過聯合國,打著「維護人權」的旗號,對主權國家南斯拉夫人民、巴爾乾地區的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1999年3月24日,美國為首的北約以解決科索沃問題的「最後外交努力」失敗為借口,進行代號為「聯盟力量」的作戰行動,出動大規模海空軍力量,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進行了軍事打擊,使持續了一個時期以來的危機轉化成了公開的戰爭行動。科索沃戰爭,開創了自二戰以來一個軍事集團公開武裝干涉一個主權國家的先例。

最為嚴重的是,美國於5月8日悍然轟炸中國駐南大使館,造成3名中國記者死亡,多人受傷,館舍嚴重被毀。這種無法理解暴行,充分暴露出美國人霸權心態和強盜行徑,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一切愛好和平人民的感情。國際社會對此反應強烈,但美國人至今仍百般遮掩,蒙騙世人。�

1999年6月20日,南聯盟軍隊被迫撤出科索沃地區,北約隨即宣布停止對南聯盟的空襲行動。以美國為首北約對南聯盟的戰爭行動持續了78天,9月16日,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克拉克在布魯塞爾公布了一項關於科索沃空襲效果的評估報告,承認空襲期間公布的一些數字不夠准確。克拉克說,北約的科索沃空襲評估小組通過調查得出結論,在長達78天的空襲行動中,北約戰機在科索沃擊中了南聯盟軍隊約三分之一的武器和車輛,其中包括93輛坦克、153輛裝甲車、339輛軍用車輛、389門大炮和迫擊炮。同時,78天的空襲,造成6000平民傷亡,50多座橋梁被毀,公路、鐵路、機場、電站損失殆盡,損失達2000億美元,百萬人顛沛流離。�

1999年6月10日,根據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1244號決議,科索沃國際部隊由北約成員國和非北約成員國組成。除了北約成員國之外,俄羅斯、烏克蘭、奧地利、芬蘭、瑞典、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和馬其頓等12個國家也表示派兵參加科索沃國際部隊。這樣科索沃國際部隊總數達到6萬人,其中德國派出8000人,是二戰後德國第一次在國外部署的軍隊。英國軍隊主要部署在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納地區,負責組建國際部隊指揮部。

科索沃戰爭內幕

華盛頓郵報連日來刊登報道,披露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發動對南聯盟戰爭的一系列內幕:

1999年5月27日凌晨3點,一行車隊風馳電掣般地從科隆機場直奔波恩市內的布里斯托爾大飯店,沿途經過的高速公路和市內街道全被封鎖。美國防部長科恩秘密抵達波恩。

當時,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隊對南聯盟的狂轟濫炸已經持續了9個星期,而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還不準備退讓。科恩此行是來與北約盟國討論發動地面入侵的可能性。英國、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的國防部長都被召來了。經過6個半小時的辯論,五個部長得出一個重要結論:他們的政府必須決定是否需要集結地面部隊,而且必須在幾天內作出這一選擇。

盡管從空戰開始的那一天起,柯林頓總統就公開排除了北約打地面戰的可能性,但北約對科索沃進行地面入侵的准備工作一直在進行,其進度遠遠超過公開透露的情況。北約一方面通過「科解」調查南聯盟的國防情況,另一方面,派出工程兵部隊加緊加固一條主要道路,以供裝甲部隊展開攻擊時使用。各盟國政府也在考慮自己該派多少兵力參加地面入侵。

整個戰爭期間,盡管美國中央情報局一直否認它與「科解」的關系,但它實際上一直與其密切合作,搜集南聯盟在科索沃的軍隊部署情況。五月底,「科解」武裝在北約支持和空中配合下發動了一次強大攻勢。北約的軍事指揮人員現在認為,那次攻勢可能是米洛舍維奇總統和他的將軍們突然妥協的重要原因,他們以為那是北約發動地面入侵的前奏。

入侵計劃

3月24日,即科索沃戰爭的第一天,柯林頓總統在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中說:「我不打算派我們的軍隊去科索沃打仗。」但4月中旬,在紀念北約50周年的高峰會召開前夕,盡管五角大樓對發動一場地面進攻仍缺乏興趣,但擔任北約總司令的美國將軍克拉克還是把在比利時蒙斯北約總部的英國軍官召集在一起,聽取他們對各種地面戰爭選擇方案的意見。會後,柯林頓決定,如果空中轟炸失敗,地面入侵成為贏得戰爭的唯一出路,那麼他將派出軍隊參戰。

在蒙斯,克拉克的軍事參謀對他說,要想使塞爾維亞人撤離科索沃,就不得不使用地面部隊,為此,必須盡快部署美軍和盟國的軍隊,因為入侵時間必須定在冬季到來之前。

在4月24日北約50周年高峰會開幕前夕,柯林頓要英國首相布萊爾不要再公開談論地面入侵的事,以免在盟軍國內造成問題,並使俄國人不願意再為外交解決問題而努力。作為回報,柯林頓同意將北約原來的應急計劃升級。

於是,北約蒙斯總部的幾十名軍官和美軍駐德國海德堡歐洲總部的60名軍事人員開始聯手制定絕密的入侵方案。到了5月中旬,克拉克已經有了地面入侵的預選方案,計劃動用17.5萬人的兵力,經過阿爾巴尼亞的一條公路,從南部對南聯盟發起全面攻勢,白宮稱之為「魏斯計劃」,而它在北約的作戰圖上則被標為「亞B」(B-Minus)方案。

克拉克在5月份曾回到華盛頓,希望白宮在6月1日前批准地面入侵計劃,9月1日前完成部署。但白宮希望把作決定的時間盡可能推遲,只盼能有好天氣,仍以空中轟炸取得最後勝利為上策。伯傑讓克拉克把作最後決定的截止時間至少推遲10天。

與此同時,克拉克命令美國、德國和義大利的工兵部隊抓緊時間加固道路,使其足可承受重型坦克和大炮通過;命令德國和英國部隊准備好舟橋和其他裝備,以便利用水路運輸北約裝甲部隊。5月19日,在五角大樓嚴加戒備的會議室里,克拉克向參謀長聯席會議簡報他的「亞B」計劃,但反應冷淡,與會者對其可行性持懷疑態度。會後,國防部長科恩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謝爾頓向柯林頓匯報了他們對該計劃的看法,並重申他們不願意派出地面部隊。謝爾頓不願意發動一場大規模地面戰爭,認為空中打擊能起作用。

柯林頓的國家安全班子對地面入侵計劃要比五角大樓的指揮官們更有興趣。他們甚至要求五角大樓考慮從幾個方向——東從保加利亞,西從波斯尼亞,甚至北從匈牙利——同時向南聯盟發動地面進攻更為合適。

5月27日在德國國防部舉行的秘密會議從上午10點持續到下午4點半,國防部長們在是否要發動地面入侵的問題上展開了激烈辯論。英國國防部長羅伯遜力主北約立即准備向南聯盟派出地面部隊,並承諾派出5萬名英國官兵參戰。英國是地面入侵的主要推動者,在每個關口上都是英國在那裡游說美國官員。就在這次秘密會議前的5月23日,布萊爾已打電話說服柯林頓同意讓北約秘書長制定詳細的地面行動計劃。英國官員非常清楚克拉克與科恩的關系正在惡化,因為科恩強烈反對地面入侵,認為堅持空中打擊要比地面進攻安全得多。英國人把布萊爾與柯林頓的電話記錄塞給克拉克,以防美國國防部不向克拉克通報克—布之間達成的默契。

德國和義大利對地面入侵持保留意見,法國沒有斷然反對入侵,但認為冬季以前來不及作好發動攻勢的准備。會議結束時,部長們一致同意,北約輸不起這場戰爭,五國政府需要在一周內就是否出動地面部隊一事作出決定。

中央情報局在行動

與此同時,在阿爾巴尼亞邊境城市庫克斯的一個秘密行動中心,美國和歐洲的特種兵部隊正在討論如何將「科解」武裝轉變為一支輕型步兵隊伍,「到敵人的後方去炸毀橋梁」。實際上,自4月底之後,中央情報局和北約一直在與「科解」密切合作,它設在地拉那的情報站和駐庫克斯與都拉斯的24支美軍特種兵部隊都利用「科解」武裝人員搜集南聯盟部隊的部署情報。但美方不想公開他們與「科解」的這種關系,因為有證據表明,「科解」武裝分子也從事暴行和毒品走私。1998年2月,柯林頓派往巴爾乾的特使把「科解」定性為「恐怖分子」。為掩人耳目,美軍利用阿爾巴尼亞第二軍作為中介。「科解」代表每天都在阿爾巴尼亞國防部與阿軍官會面,而每次都有一名中情局官員和一名阿帕契攻擊直升機組的軍官在場。戰前曾以聯合國觀察員身分進駐科索沃進行核查、後被迫撤離的美國軍官也與「科解」組織的領導人保持密切聯系。

5月26日,在阿爾巴尼亞軍隊的炮火支援下,「科解」武裝向南聯盟軍隊發動攻勢,但在隨後的三天里慘遭失敗,250名精兵被700名南聯盟士兵困在帕斯特里克山上。克拉克在一次電視會議上說:「我不會讓塞爾維亞人佔領那座山。如果我們不能幫助「科解」守住那座山,將來美國人會為此流血。」

6月7日,美國出動了兩架B-52轟炸機進行救援,飛機上所有炸彈都丟到了由兩個營的南聯盟軍隊防守的陣地上。北約認為,這次轟炸殺死了數百名南聯盟士兵,可能會成為北約取勝的轉折點。但戰爭結束後,他們並沒有在該地發現大規模死亡的跡象。更令北約指揮官吃驚的是,仍然有那麼多南聯盟軍隊從科索沃撤出。他們的結論是:南聯盟的第三軍仍然能夠在科索沃堅持數周,甚至數月。但克拉克後來在華盛頓一家智庫發表演講時說,B-52對帕斯特里克山的轟炸使米洛舍維奇以為北約將對南聯盟發動地面入侵了,這是他同意撤軍的轉折點。

不管米洛舍維奇當時是不是這么想的,反正當南聯盟准備撤軍時,柯林頓的確是在認真考慮地面進攻方案了。6月2日中午,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伯傑在會見幾位主張地面入侵的外交政策專家時講了四點:第一點是「必須贏得這場戰爭」;第四點是「任何方案都可考慮」。當有人問「總統是否支持派出地面部隊」時,伯傑回答說:回想一下我說的第一點。這等於是說,如果地面入侵能夠贏得戰爭,政府就准備干。伯傑的話讓專家們大吃一驚。那天下午,柯林頓的助手們制定了幾個選擇方案,其中包括:在科索沃境內分割出幾個「安全區」;武裝「科解」,或經過阿爾巴尼亞、波斯尼亞、保加利亞和匈牙利對南聯盟發動全面入侵。第二天早上6點半,白宮情況室得到報告,米洛舍維奇讓步了,同意接受北約的和平協議。但白宮擔心其中有問題,當天下午,柯林頓仍與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討論出兵科索沃的事。

6月7日晚上,B—52轟炸機又對帕斯特里克山區進行了轟炸。第二天北約與俄國就聯合國和平草案達成一致。又過了兩天,米洛舍維奇在協議上簽了字,允許5萬名北約官兵入侵科索沃,不過「入侵」兩字被換成了「維和」。

恐怖威懾

這場戰爭的謊話之一是,北約19個成員國的領導人通過一個委員會指揮對南聯盟的轟炸,但盟國的將軍們和政治領袖們心裡明白,重要的決策——例如是否轟炸居住著大量平民的建築物——只是由美英法三國領導人作出,而法國通常都會在討論時表現出猶豫。

每當北約的炸彈炸死了科索沃難民或塞爾維亞老百姓時,國際社會立即作出強烈反應,民眾對轟炸的支持率下降。所以美英法領導人在批准轟炸目標之前,不得不權衡轟炸後的震懾效果和可能招致的輿論反對。這幾位領導人事前都知道可能造成的平民傷亡,但他們為了摧垮米洛舍維奇的意志,就既要給塞爾維亞人造成痛苦,又避免造成太多平民的傷亡。用白宮發言人洛克哈特的話來說,「要讓貝爾格萊德陷入黑暗」,但要小心行事。

4月3日,當希拉克總統看到南聯盟內政部大樓陷入一片火海時,他才意識到,空襲進行了11天後,已經遠遠超出了原定的目標。他要求與柯林頓緊急通話,討論北約司令克拉克執行的戰略。當時正值復活節,希拉克所在的那個中世紀城堡里沒有保密電話。白宮立即命令在德國的美軍歐洲司令部派出一支通訊小組,為希拉克接通了保密性最強的Stu—3電話線。希拉克在電話中說,他想與美國總統和英國首相一樣,對有關戰爭的所有重大決定有發言權。柯林頓說,轟炸目標的批准程序已經太慢了。他同意將法國人包括進來,並提議對三人中每個人都有權否決的重大轟炸行動先列出一張單子來。希拉克要求對黑山共和國的任何轟炸都經過他的審核。布萊爾要求對所有從英國本土起飛的B-52轟炸機攻擊的目標都擁有否決權。三位領導人都要求對造成重大傷亡或對平民百姓生活造成重大影響的轟炸目標——如電網、電話系統、以及貝爾格萊德市區的
建築物——擁有否決權。

法國參謀長和其他歐洲國家官員仍然不斷地就轟炸行動打電話詢問北約司令克拉克,使他每天有一半的時間要花在與盟國軍政官員的電話交談上。為此,華盛頓成立了一個「管理委員會」來緩和各方在軍事行動上的不同意見。該委員會的核心人物是所謂的五人小組: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和英、法、德、意四國的外交部長。他們幾乎每天都舉行五方電話會議,以維護團結。義大利外長常常對轟炸不斷升級表示擔憂,奧爾布賴特便先給德國和英國外長去電話,讓他們做義大利外長的工作。有時,甚至連英國也會對確定的轟炸目標表示猶豫,比如在選定貝爾格萊德的供電網作為轟炸目標時,英外長庫克認為那樣會對一些大醫院造成影響。但奧爾布賴特最後還是把他說服了。

4月中旬,北約司令官克拉克認為南聯盟部隊把直升機和戰斗機隱藏到黑山共和國的波德戈里察機場的掩體里,並利用那裡的雷達跟蹤北約戰機的行蹤,於是要下令摧毀該機場。法國一開始不同意,克拉克將軍和奧爾布賴特、伯傑、科恩和謝爾頓傾巢出動,分別給他們的法國同行打電話進行勸說。法國終於頂不住而同意了他們的計劃。

在柯林頓的主導下,盡管英國力主的地面入侵沒有被北約領導人採納,但他們卻一致同意採取另外兩個重大步驟:對米洛舍維奇個人及其親朋好友的財產進行轟炸;不僅要轟炸電視廣播大樓,還要轟炸交通、水、電系統,以給大量平民的生活造成重大影響,實施戰爭恐怖威懾。

4月底,在美國戰機向貝爾格萊德的社會黨總部大樓發射導彈之前,負責制訂轟炸計劃的北約人員在一份交給美國總統柯林頓、英國首相布萊爾和法國總統希拉克的文件中詳細說明了這次轟炸所包含的風險。文件在總部大樓的照片旁邊註明:「伴隨的損失是:會造成50至100名政府和黨部職員死亡;炸彈的沖擊波會造成250名左右的百姓死亡。」華盛頓和倫敦的官員們很快批准了這一轟炸計劃。法國卻有些勉強,提到黨部大樓里還有南聯盟的電視台和廣播電台。

美國人在戰爭開始的第一周就想炸毀南聯盟的電力系統,但遭到法國的反對。為打破僵局,兩國的軍事領導人曾就如何造成電力系統癱瘓一事交換了意見。美國提議炸毀電力輸送線,其修復工作需要數天甚至數周時間,但法國認為此方案不能接受。美國又提出使用一種絕密武器CBU-94,該武器只會使電力中斷數小時。謝爾頓還向他的法國同行展示這種武器的有效性。但法國仍然猶豫。美國人急了,叫法國人拿出別的辦法來。結果法國人只好接受美國的意見。5月3日深夜,美國人下令轟炸南聯盟的電力網和變電站等相關目標,摧毀了南聯盟70%的電力供應設施。3周之後,法國又同意對南聯盟的電力系統進行更加嚴酷的轟炸,並使自來水供應中斷。法國人唯一沒有同意轟炸的是一座橋梁,因為塞爾維亞人在橋上築起了人牆。美國人知道勸也沒用,才放棄了。

4月中旬之後的一個月里,誤炸平民的消息幾乎天天都有:對阿萊克西納茨城的轟炸造成17名平民死亡;一列客運火車在過橋時被炸成兩段;十多名難民在旅途中被炸死;20多人被美國的激光制導炸彈炸死;一輛公共汽車在過橋時被北約轟炸機擊中,47名乘客葬身火海。

5月7日,先是一連串的炸彈和一枚導彈擊中尼什市的一個市場和一所醫院,造成5人死亡,接著就是震驚世界的美國B-52轟炸機用五枚導彈炸毀了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三名中國記者身亡,20多名使館人員受傷。中國大使館這個轟炸目標是中央情報局負責確定的。更微妙的是,在北約轟炸南聯盟的近千個目標中,只有這個目標是由中央情報局選定的。第二天,大量嘲弄性的傳真件擺在了克拉克的辦公桌上,許多傳真件上寫著:「親愛的克拉克先生,我們已經搬家,新地址是……」

北約在開始對南聯盟轟炸時只擬定了169個目標,但空襲中實際的轟炸目標至少在976個以上。轟炸目標主要是由美國的情報綜合分析中心提出。他們將來自各方面的情報匯總分析,然後通過加密的「西普靈計算機網路」(Siprinet)將轟炸目標傳給美軍駐歐洲總部的目標選定人員,同時也傳給美軍在義大利的幾個確定目標的指揮部。目標選定後,有關人員還要根據最新情報進行核查,包括衛星圖像、人力情報、電子截聽的電話談話等,以確定該目標在轟炸前仍被用於軍事目的。對那些會造成20名以上平民死亡的轟炸目標,有關人員還要進一步確定每枚導彈的「目標點」,攻擊角度,使用何種武器等等。然後,這些經過多次審核的轟炸計劃再交到白宮、英國首相辦公室和法國總統府作最後批准。

戰略之爭

科索沃戰爭進行的同時,究竟如何打這場戰爭,克拉克與他的空軍司令肖特的看法也有嚴重分歧。克拉克堅持要空軍追打科索沃境內的南聯盟坦克大炮。肖特認為這樣打沒用,正確的打法應該是一舉摧毀南聯盟的「戰略」目標,如南聯盟中央各總部的大樓和電廠。他認為,對手就如同一條蛇,炸毀貝爾格萊德就剁掉了蛇頭,而轟炸科索沃境內零星的坦克和小股部隊只不過是斬了蛇尾。他把自己的戰略思想譬喻為「摘取王冠上的寶石」。

直到對南聯盟78天的空襲結束後,對於究竟應該如何打這場戰爭,什麼才是最好的戰略等等問題仍沒有定論,直到現在也還在爭論之中。

其實,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早在1998年6月就開始策劃對南聯盟的空襲了。到開戰的那天晚上,已經設計了40個版本的空戰方案。但北約最後決定將空戰分三步進行。

第一階段:打擊防空和指揮掩體;第二階段:將轟炸延伸到南聯盟北緯44度以南的基礎設施,剛好到貝爾格萊德的南邊;第三階段:轟炸貝爾格萊德。

美國及北約盟國沒有制定長期作戰方案,因為柯林頓政府和克拉克擔心,如果要北約的19個盟國考慮長期作戰,他們根本就不會同意開戰了。

3月24日轟炸開始的當晚,肖特中將坐在北約在義大利維琴察空軍基地的空軍聯合行動中心,牆上的那幅大電子地圖上,黃、綠、紅信號閃爍不止。他在等待向南聯盟發射第一批導彈。肖特曾在越南戰場上執行過276次轟炸任務,率領B-15戰斗機群在波斯灣戰爭中多次進行轟炸。他對這場空襲的戰略思想是:轟炸南聯盟在科索沃的第三軍是浪費時間和財力,因為第三軍的人員傷亡根本不會影響米洛舍維奇及其領導層的士氣。他極力主張第一批導彈就應炸掉南聯盟的電廠和政府各部門的辦公大樓。1991年對伊拉克的戰爭就是這樣開始的。在他看來,這是空戰的理論基礎,要對軍事性強、經濟價值高或對心理影響大的目標進行轟炸,使其成為敵方意志崩潰的一個手段。但當天晚上確定的轟炸目標只有53個,且大多是防空與雷達陣地,目的只是為北約飛行員在執行轟炸任務時能有一個安全的空中環境。

其實,克拉克對初期的空襲規模能否達到預期目的也持懷疑態度。但在當了一年北約軍隊的最高指揮官後,他知道目前的方案已經是能獲得盟國共同批準的規模最大、最好的方案了。他還認為戰爭有40%的機會在三天內取勝。在他看來,米洛舍維奇只不過想找個借口撤出科索沃而已。

但在開戰後的第二天,克拉克就敦促盟國和華盛頓對這場他們認為是非常短暫的沖突重新進行評估。私下裡,他已開始談論需要作最壞的打算,即准備打一場地面戰爭。他還要求北約秘書長索拉那允許他越過轟炸計劃的第二階段,直接執行第三階段轟炸方案。他的要求使得一些北約盟國不安。他們覺得,戰爭一打響,克拉克即改變了戰略,大大擴大了轟炸的地理范圍和目標類型。

克拉克拒絕接受一些北約盟國的政治領袖——尤其是希臘和義大利領導人——提出的停止轟炸的建議,他對盟國的膽小感到惱火。這位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的西點軍校畢業生,曾獲羅茲獎學金去牛津大學深造,既學習了政治哲學,又學習了陸軍軍事戰略和戰術。還曾參加越戰,在執行偵察任務時四次負傷。軍人生涯不僅使他榮獲紫心獎章,也使他懂得公眾的認同對戰爭的勝利至關重要。他在戰爭初期沒有接受肖特的建議並不表明他不贊成肖特的意見,因為他後來竭力促成的轟炸目標遠遠超出了肖特的建議。

他在政治上的精明起了作用。3月28日,克拉克專程到北約秘書長索拉那在布魯塞爾的家中拜訪。這位將軍給秘書長上了一堂軍事知識課,向他解釋了不同類型的炸彈的殺傷力范圍;談到選准轟炸的「目標點」——如建築物上的大梁、關鍵的石塊等——能使整座建築內向倒塌;北約的規劃人員能計算出被炸飛的玻璃能飛多遠,並能測出飛出的玻璃是會擦傷人的皮膚,還是會鑽進皮膚里去;如果他們改變彈頭或沖擊的角度,就能確定建築物會被炸飛一堵還是三堵牆。克拉克希望索拉那明白這些道理,希望他能批准對兩個特定目標的轟炸:一個是南聯盟內政部那座石頭造的7層大樓,另一個是南聯盟的特警總部大樓。盡管這兩座大樓數天前已經搬空了,但在空襲初期轟炸這兩個目標,可以對南聯盟軍民的心理造成影響。3月30日,北大西洋委員會對克拉克提出的上述兩個目標進行辯論,未達成一致,於是便讓索拉那代表委員會全權處理此事。兩天後,索拉那就批准了克拉克的要求。

9月中旬,克拉克終於公布了轟炸給南聯盟軍隊造成的損失:擊毀坦克93輛,裝甲運兵車153輛,軍用車輛339輛,大炮和迫擊炮389台。也就是說,北約進行的78天的轟炸,使南聯盟在科索沃的軍力損失了三分之一。這位將軍沒好意思把炸毀的大量民用設施也列為輝煌戰果。據南聯盟報告,北約的空襲炸毀了24座橋梁,12個火車站,36個工廠,7個機場,16個燃料站和庫房,17個電視發射塔和許多電力設施,使南聯盟的經濟一下子倒退了幾十年。

㈡ 為啥會說武契奇赴美與科索沃領導人簽署協議遭受羞辱

放棄了對科索沃的主權,連協議都沒看完整就被迫簽字,武契奇能不感到羞辱嗎?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訪問美國,搞出了兩張很爆的照片,在國際網路上議論紛紛。

當年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左)與總統尼克遜總統(右)會面,咬著雪茄,何等風光。 當年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左)與總統尼克遜總統(右)會面,咬著雪茄,何等風光。

70年代初年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訪美,與總統尼克遜總統會面,是一個平起平坐的局面。如今南國解體,變成眾多小國。武契奇難道不知道羞辱嗎?他肯定知道,沒法辦,弱國無外交,在今年這么困難的局面下,為了能經濟恢復,也只能不得不向美國低頭了。

㈢ 科索沃空氣凈化器網路怎麼重置

換好新濾網後,插好電,開機,按住時鍾標志(定時按鈕)三秒就重置了

㈣ 科索沃戰爭發生地理位置

科索沃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南臨馬其頓共和國,西南面為阿爾巴尼亞,西北為黑山。大約在17°E,40°N。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㈤ 科索沃戰爭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作業幫

科索沃戰爭的啟示有以下5點:

一、世界和平遇到新的嚴峻挑戰,但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潮流。

二、世界多極化進程面臨嚴峻挑戰,但向多極過渡的大趨勢並未逆轉。

三、聯合國的地位受到嚴重挑戰,但聯合國仍是當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國際安全機制組織。

四、國際法准則受到美國「新干涉主義」的嚴重踐踏,但認同「人權高於主權」的國家不多。

五、大國力量對比嚴重失衡,但美國恃強獨霸仍力不從心。

科索沃戰爭是一場背景深刻、影響廣泛的現代局部戰爭,對世紀之交的國際戰略格局和軍事理論的發展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戰爭結束後,俄羅斯徹底被擠出了在東歐的原有勢力圈。

戰爭的危害:

1、破壞生態平衡,環境污染。

科索沃戰爭歷時78天。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共出動飛機2萬架次,投下了2.1萬噸炸彈,發射了1300枚巡航導彈,造成南聯盟境內大部分地區的軍事、民用、工業設施和居民區的嚴重破壞。空襲還造成南聯盟1000多名無辜平民死亡,數十萬阿爾巴尼亞族人淪為難民。

戰爭中使用的貧鈾彈和日內瓦公約禁用的集束炸彈導致新生兒白血病和各種畸形病態。持續的轟炸還嚴重惡化了南聯盟及其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生態環境。

2、破壞人類文明。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

大火連燒三天三夜,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閱讀全文

與科索沃t5連接網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18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0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65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73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48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19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23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07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683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22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08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980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27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09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54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05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80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63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2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