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網路層協議都是不可靠的嗎
RIP和OSPF是應用層協議,他計算路由為網路層的數據轉發服務.其中RIP是用UDP作為傳輸層,發送的數據報文是不可靠的。ospf直接從IP層收發報文,但是它協議本身定義了報文的重傳應答機制,並且也有建立連接的概念。所以ospf面向連接的、是可靠的。IP;ICMP;ARP;RARP是位於網路層的協議,都是面向無連接的、不可靠的。但是可靠性是需要傳輸層來保證的,所以這些協議沒有必要保證可靠性。
Ⅱ 網路層的IP 協議不也是無連接服務嗎
網路層的IP協議是無連接的,UDP協議時基於IP協議的,我們可以這樣思考,區域網多個IP數據包發出去後,先檢測如果不在本區域網內就交給網關轉發出去,數據接收到後不會返回確認號,所以是不可靠的,在開始通信之前它不需要先連接好一條電路,各個數據包不一定都通過同一條路徑傳輸,所以是無連接型。他的開銷比TCP要小。這也就是優勢。
Ⅲ 什麼是網路層
網路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第三層, 它建立在數據鏈路層所提供的兩個相鄰端點之間的數據幀的傳送功能之上,將數據從源端經過若干中間 節點傳送到目的端,從而向運輸層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數據傳送服務。 網路層是處理端到端數據傳輸 的最低層,體現了網路應用環境中資源子網訪問通信子網的方式。 概括起來分為以下四種方式:
路由選擇 將分組從源端機器經選定的路由送到目的端機器。
擁塞控制 當到達通信子網中某一部分的分組數高於一定的水平,使得該部分網路來不及處理這些分組時,就會使這部分以至整個網路的性能下降。
流量控制 用來保證發送端不會以高於接收者能承受的速率傳輸數據,一般涉及到接收者向發送者發送反饋。
差錯控制 要求每幀傳送後接收方向發送方提供是否已正確接收的反饋信息,從而發送方可以據此決定是否要重發。
Ⅳ 網路層的概念是什麼
網路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第三層,介於運輸層和數據鏈路層之間,它在數據鏈路層提供的兩個相鄰端點之間的數據幀的傳送功能上,進一步管理網路中的數據通信,將數據設法從源端經過若直干個中間節點傳送到目的端,從而向運輸層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數據傳送服務。主要內容有:虛電路分組交換和數據報分組交換、路由選擇演算法、阻塞控制方法、X.25協議、綜合業務數據網(ISDN)、非同步傳輸模式(ATM)及網際互連原理與實現。
網路層的產生也是網路發展的結果.在聯機系統和線路交換的環境中,網路層的功能沒有太大意義.當數據終端增多時.它們之間有中繼設備相連.此時會出現一台終端要求不只是與唯一的一台而是能和多台終端通信的情況,這就是產生了把任意兩台數據終端設備的數據鏈接起來的問題,也就是路由或者叫尋徑.另外,當一條物理信道建立之後,被一對用戶使用,往往有許多空閑時間被浪費掉.人們自然會希望讓多對用戶共用一條鏈路,為解決這一問題就出現了邏輯信道技術和虛擬電路技術.
⑴網路層主要功能
網路層為建立網路連接和為上層提供服務,應具備以下主要功能.
1. 路由選擇和中繼.
2. 激活,終止網路連接.
3. 在一條數據鏈路上復用多條網路連接,多採取分時復用技術.
4. 差錯檢測
5. 排序,流量控制.
6. 服務選擇.
7. 網路層管理.
8.分段和合段
9.流量控制
10.加速數據傳送
11.復位
⑵網路層標准簡介
網路層的一些主要標准如下.
ISO.DIS8208:稱為"DTE用的X.25分組級協議".
ISO.DIS8348:稱為"CO 網路服務定義"(面向連接).
ISO.DIS8349:稱為"CL 網路服務定義"(面向無連接).
ISO.DIS8473:稱為"CL 網路協議".
ISO.DIS8348:稱為"網路層定址".
除上述標准外,還有許多標准。這些標准都只是解決網路層的部分功能,所以往往需要在網路
層中同時使用幾個標准才能完成整個網路層的功能.由於面對的網路不同,網路層將會採用不同的
標准組合.
在具有開放特性的網路中的數據終端設備,都要配置網路層的功能.現在市場上銷售的網路硬
設備主要有網關和路由器.
1. 網路層功能概述
網路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第三層,是通信子網的最高層。網路層關繫到通信子網的運行控制,體現了網路應用環境中資源子網訪問通信子網的方式。
網路層的主要任務是設法將源結點出的數據包傳送到目的結點,從而向傳輸層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數據傳送服務。概括地說,網路層應該具有以下功能:
(1) 為傳輸層提供服務
網路層提供的服務有兩類:面向連接的網路服務和無連接的網路服務。
虛電路服務是網路層向傳輸層提供的一種使所有數據包按順序到達目的結點的可靠的數據傳送方式,進行數據交換的兩個結點之間存在著一條為它們服務的虛電路;而數據報服務是不可靠的數據傳送方式,源結點發送的每個數據包都要附加地址、序號等信息,目的結點收到的數據包不一定按序到達,還可能出現數據包的丟失現象。
典型的網路層協議是X.25,它是由ITU-T(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准部)提出的一種面向連接的分組交換協議。
(2) 組包和拆包
在網路層,數據傳輸的基本單位是數據包(也稱為分組)。在發送方,傳輸層的報文到達網路層時被分為多個數據塊,在這些數據塊的頭部和尾部加上一些相關控制信息後,即組成了數據包(組包)。數據包的頭部包含源結點和目標結點的網路地址(邏輯地址)。在接收方,數據從低層到達網路層時,要將各數據包原來加上的包頭和包尾等控制信息去掉(拆包),然後組合成報文,送給傳輸層。
(3) 路由選擇
路由選擇也叫做路徑選擇,是根據一定的原則和路由選擇演算法在多結點的通信子網中選擇一條最佳路徑。確定路由選擇的策略稱為路由演算法。
在數據報方式中,網路結點要為每個數據包做出路由選擇;而在虛電路方式中,只需在建立連接時確定路由。
(4) 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的作用是控制阻塞,避免死鎖。
網路的吞吐量(數據包數量/秒)與通信子網負荷(即通信子網中正在傳輸的數據包數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對防止出現阻賽和死鎖,需進行流量控制,通常可採用滑動窗口、預約緩沖區、許可證和分組丟棄四種方法。
2. 路由選擇演算法簡介
路由演算法很多,大致可分為靜態路由演算法和動態路由演算法兩類。
(1) 靜態路由演算法
靜態路由演算法又稱為非自適應演算法,是按某種固定規則進行的路由選擇。其特點是演算法簡單、容易實現,但效率和性能較差。屬於靜態路由演算法的有以下幾種:
☆ 最短路由選擇:
☆ 擴散式路由選擇:
☆ 隨機路由選擇:
☆ 集中路由選擇:
(2) 動態路由演算法
動態路由演算法又稱為自適應演算法,是一種依靠網路的當前狀態信息來決定路由的策略。這種策略能較好地適應網路流量、拓撲結構的變化,有利於改善網路的性能;但演算法復雜,實現開銷大。屬於動態路由演算法的有以下幾種:
☆ 分布式路由選擇策略:
☆ 集中路由選擇策略:
3. 網路層的網路連接設備
(1) 路由器(Router)
在互聯網中,兩台主機之間傳送數據的通路會有很多條,數據包從一台主機出發,中途要經過多個站點才能到達另一台主機。這些中間站點通常由稱為路由器的設備擔當,其作用就是為數據包選擇一條合適的傳送路徑。
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網路層,是根據數據包中的邏輯地址(網路地址)而不是MAC地址來轉發數據包的。
路由器的主要工作是為經過路由器的每個數據包尋找一條最佳傳輸路徑,並將該數據包有效地傳送到目的站點。
路由器不僅有網橋的全部功能,還具有路徑的選擇功能,可根據網路的擁塞程度,自動選擇適當的路徑傳送數據。
路由器與網橋不同之處在於,它並不是使用路由表來找到其他網路中指定設備的地址,而是依靠其它的路由器來完成任務。也就是說,網橋是根據路由表來轉發或過濾數據包,而路由器是使用它的信息來為每一個數據包選擇最佳路徑。
路由器有靜態和動態之分。靜態路由器需要管理員來修改所有的網路路由表,一般只用於小型的網間互連;而動態路由器能根據指定的路由協議來完成修改路由器信息。
(2) 第三層交換機
隨著技術的發展,有些交換機也具備了路由的功能。這些具有路由功能的交換機要在網路層對數據包進行操作,因此被稱為第三層交換機。
Ⅳ 網路層提供的面向連接服務在數據交換時怎麼辦
網路層的代表架構是ip,路由器
網路層 分組傳送,路由選擇和流量控制
網路層為傳輸層的數據傳輸提供建立、維護和終止網路連接的手段,把上層來的數據組織成數據包在借點之間進行交換傳送,並且負責路由選擇和擁塞控制。
如果你要聽整個數據交換的過程。。還是建議你去網路下網路層工作原理。。。因為我打字會打死的。。
Ⅵ 什麼叫網路層
網路層的產生也是網路發展的結果.在聯機系統和線路交換的環境中,網路層的功能沒有太大意義.當數據終端增多時.它們之間有中繼設備相連.此時會出現一台終端要求不只是與唯一的一台而是能和多台終端通信的情況,這就是產生了把任意兩台數據終端設備的數據鏈接起來的問題,也就是路由或者叫尋徑.另外,當一條物理信道建立之後,被一對用戶使用,往往有許多空閑時間被浪費掉.人們自然會希望讓多對用戶共用一條鏈路,為解決這一問題就出現了邏輯信道技術和虛擬電路技術.
⑴網路層主要功能
網路層為建立網路連接和為上層提供服務,應具備以下主要功能.
1. 路由選擇和中繼.
2. 激活,終止網路連接.
3. 在一條數據鏈路上復用多條網路連接,多採取分時復用技術.
4. 差錯檢測
5. 排序,流量控制.
6. 服務選擇.
7. 網路層管理.
8.分段和合段
9.流量控制
10.加速數據傳送
11.復位
網路層在數據鏈路層提供的兩個相鄰端點之間的數據幀的傳送功能上,進一步管理網路中的數據通信,將數據設法從源端經過若干個中間節點傳送到目的端,從而向傳輸層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數據傳送服務。網路層的目的是實現兩個端系統之間的數據透明傳送,具體功能包括路由選擇、擁塞控制和網際互連等。
⑵網路層標准簡介
網路層的一些主要標准如下.
ISO.DIS8208:稱為"DTE用的X.25分組級協議".
ISO.DIS8348:稱為"CO 網路服務定義"(面向連接).
ISO.DIS8349:稱為"CL 網路服務定義"(面向無連接).
ISO.DIS8473:稱為"CL 網路協議".
ISO.DIS8348:稱為"網路層定址".
除上述標准外,還有許多標准。這些標准都只是解決網路層的部分功能,所以往往需要在網路
層中同時使用幾個標准才能完成整個網路層的功能.由於面對的網路不同,網路層將會採用不同的
標准組合.
在具有開放特性的網路中的數據終端設備,都要配置網路層的功能.現在市場上銷售的網路硬
設備主要有網關和路由器.
1. 網路層功能概述
網路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第三層,是通信子網的最高層。網路層關繫到通信子網的運行控制,體現了網路應用環境中資源子網訪問通信子網的方式。
網路層的主要任務是設法將源結點出的數據包傳送到目的結點,從而向傳輸層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數據傳送服務。概括地說,網路層應該具有以下功能:
(1) 為傳輸層提供服務
網路層提供的服務有兩類:面向連接的網路服務和無連接的網路服務。
虛電路服務是網路層向傳輸層提供的一種使所有數據包按順序到達目的結點的可靠的數據傳送方式,進行數據交換的兩個結點之間存在著一條為它們服務的虛電路;而數據報服務是不可靠的數據傳送方式,源結點發送的每個數據包都要附加地址、序號等信息,目的結點收到的數據包不一定按序到達,還可能出現數據包的丟失現象。
典型的網路層協議是X.25,它是由ITU-T(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准部)提出的一種面向連接的分組交換協議。
(2) 組包和拆包
在網路層,數據傳輸的基本單位是數據包(也稱為分組)。在發送方,傳輸層的報文到達網路層時被分為多個數據塊,在這些數據塊的頭部和尾部加上一些相關控制信息後,即組成了數據包(組包)。數據包的頭部包含源結點和目標結點的網路地址(邏輯地址)。在接收方,數據從低層到達網路層時,要將各數據包原來加上的包頭和包尾等控制信息去掉(拆包),然後組合成報文,送給傳輸層。
(3) 路由選擇
路由選擇也叫做路徑選擇,是根據一定的原則和路由選擇演算法在多結點的通信子網中選擇一條最佳路徑。確定路由選擇的策略稱為路由演算法。
在數據報方式中,網路結點要為每個數據包做出路由選擇;而在虛電路方式中,只需在建立連接時確定路由。
(4) 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的作用是控制阻塞,避免死鎖。
網路的吞吐量(數據包數量/秒)與通信子網負荷(即通信子網中正在傳輸的數據包數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對防止出現阻賽和死鎖,需進行流量控制,通常可採用滑動窗口、預約緩沖區、許可證和分組丟棄四種方法。
2. 路由選擇演算法簡介
路由演算法很多,大致可分為靜態路由演算法和動態路由演算法兩類。
(1) 靜態路由演算法
靜態路由演算法又稱為非自適應演算法,是按某種固定規則進行的路由選擇。其特點是演算法簡單、容易實現,但效率和性能較差。屬於靜態路由演算法的有以下幾種:
☆ 最短路由選擇:
☆ 擴散式路由選擇:
☆ 隨機路由選擇:
☆ 集中路由選擇:
(2) 動態路由演算法
動態路由演算法又稱為自適應演算法,是一種依靠網路的當前狀態信息來決定路由的策略。這種策略能較好地適應網路流量、拓撲結構的變化,有利於改善網路的性能;但演算法復雜,實現開銷大。屬於動態路由演算法的有以下幾種:
☆ 分布式路由選擇策略:
☆ 集中路由選擇策略:
3. 網路層的網路連接設備
(1) 路由器(Router)
在互聯網中,兩台主機之間傳送數據的通路會有很多條,數據包從一台主機出發,中途要經過多個站點才能到達另一台主機。這些中間站點通常由稱為路由器的設備擔當,其作用就是為數據包選擇一條合適的傳送路徑。
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網路層,是根據數據包中的邏輯地址(網路地址)而不是MAC地址來轉發數據包的。
路由器的主要工作是為經過路由器的每個數據包尋找一條最佳傳輸路徑,並將該數據包有效地傳送到目的站點。
路由器不僅有網橋的全部功能,還具有路徑的選擇功能,可根據網路的擁塞程度,自動選擇適當的路徑傳送數據。
路由器與網橋不同之處在於,它並不是使用路由表來找到其他網路中指定設備的地址,而是依靠其它的路由器來完成任務。也就是說,網橋是根據路由表來轉發或過濾數據包,而路由器是使用它的信息來為每一個數據包選擇最佳路徑。
路由器有靜態和動態之分。靜態路由器需要管理員來修改所有的網路路由表,一般只用於小型的網間互連;而動態路由器能根據指定的路由協議來完成修改路由器信息。
(2) 第三層交換機
隨著技術的發展,有些交換機也具備了路由的功能。這些具有路由功能的交換機要在網路層對數據包進行操作,因此被稱為第三層交換機。
Ⅶ 網路層的功能有沒有建立連接
是啊,建立連接好像是傳輸層的事。
Ⅷ 網路層的概念
網路:英文一般翻譯為:internet 或network。簡單的來說,就是用物理鏈路將各個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機相連在一起,組成數據鏈路,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凡將地理位置不同,並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而連接起來,且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網路協議、信息交換方式及網路操作系統等)實現網路資源共享的系統,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網路一詞有多種意義,可解作:
1、流量網路(flow network)也簡稱為網路(network)。一般用來對管道系統、交通系統、通訊系統來建模。有時特指計算機網路 (Computer Network),或特指其中的互聯網 (Internet)由有關聯的個體組成的系統,如:人際網路、交通網路、政治網路。
2、由節點和連線構成的圖。表示研究諸對象及其相互聯系。有時用帶箭頭的連線表示從一個節點到另一個節點存在某種順序關系。在節點或連線旁標出的數值,稱為點權或線權,有時不標任何數。用數學語言說,網路是一種圖,一般認為它專指加權圖。網路除了數學定義外,還有具體的物理含義,即網路是從某種相同類型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來的模型,習慣上就稱其為什麼類型網路,如開關網路、運輸網路、通信網路、計劃網路等。總之,網路是從同類問題中抽象出來的用數學中的圖論來表達並研究的一種模型。
計算機網路是用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將分布在不同地點的多台自治計算機系統互相連接起來,按照共同的網路協議,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系統。
實現網路的四個要素:
1、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
2、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
3、網路軟體軟體支持
4、實現數據通信與資源共享
Ⅸ 網路層是第幾層
OSI模型的第三層
Ⅹ 怎麼樣測試網路層是否連通
使用ping命令來檢測設備之間是否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