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對核戰爭影響有多大
對印巴朝可能有一定影響,對其他有核國家影響幾乎可以忽略,這還是得建立在星鏈跟美國軍隊結合的基礎余搭上的,就星鏈本身而言連對印巴朝都構不成影響。很多人真的是美國大片看多了,鋼鐵俠?一人滅一國的超人?連想讓核彈在哪爆就在哪爆的腦殘言論都出來了。不存在的,不客氣的說只要有獨立衛星發射能力的國家都不會怕這悔碰東西
這個得試試看!
他不說影響真大,他一旦暴露了,對不起,所有人都注意到他了,也就威脅不大了,寶劍在鞘里才是最能麻痹別人的
畫大餅爭取美國政府支持
沒有任何影響。
星鏈衛星為何造價低?是因為它的功能單一。它就是用來通信的。
它沒有偵查設備,也沒有抗干擾設備,更沒有主動干擾設備。根本無法用於信息戰,更別提控制核武器了。
如果說馬斯克有沒有在騙人,星鏈衛星其實有這些設備呢?我想這也是不成立的。畢竟這些設備體積都不小,如果有任何一樣,星鏈衛星恐怕都無法做到這么小的體積。它可只有一立方米大小。而且這些設備都需要強勁的能源供給,不是這么點太陽能陣列和小小的豎前拿蓄電池能夠支撐得了的。
所以,星鏈衛星對核戰爭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它只能給美軍提供相應的衛星網路服務而已。
B. 發生核戰爭後手機還能用嗎
核戰爭代表國家全面進入戰爭狀態,國家將實行燈火管制與區域網管制。同時,中凱交戰賣孝喚國會通過滲慎閉透和攻擊等方式,使敵國基礎設施癱瘓,所以那個時候是沒有網路一說,不過民間無線電愛好者將成為國家通信的第一保障
C. 如何的結構如何的結構是什麼
如何的結構是:如(左右結構)何(左右結構)。
如何的結構是:如(左右結構)何(左右結構)。詞性是:疑問詞。注音是:ㄖㄨ_ㄏㄜ_。拼音是:rúhé。
如何的具體解釋是什麼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如何rúhé。1._檬裁詞侄位蚍椒ā2._絞健⒎椒ㄔ躚3._謔裁辭榭魷隆4._趺矗趺囪5._叭何」,表示「把怎麼樣」。
二、引證解釋
⒈怎樣。引《書·堯典》:「帝曰:『俞,予聞,如何?』」宋蘇軾《贈包安靜先生》詩之二:「建茶三十斤,不審味如何。」明唐順之《游塘侯巡公》詩:「_生狂態_如何?一刺懷中半滅磨。」劉大白《割麥插禾》詩:「插禾雖多,割禾如何?」⒉奈何。怎麼辦。引《詩·秦風·晨風》:「如何如何,忘我實多。」《漢書·霍光傳》:「光曰:『昌邑王行昏亂,恐危社稷,如何?』」唐白居易《上陽白發人》詩:「上陽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⒊奈何。對付,處置。引《易·小過》:「『飛鳥以凶』,不可如何也。」高亨註:「不可如何,無可奈何。」郭沫若《如何研究詩歌與文藝》:「母親要這樣教我們,當然不是我們主觀上所能如何的事。」⒋奈何。亦指對付、處置的辦法。引《漢書·曹參傳》:「相舍後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從吏患之,無如何,乃請參游後園。」清魏源《聖武記》卷六:「阮惠自為泰德王,鄭棟自為鄭靖王,兩_抗,黎王無如何也。」⒌怎麼;為什麼。引《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唐韓愈《宿龍宮灘》詩:「如何連曉語,一半是思鄉?」宋歐陽修《荷葉》詩:「如何江上思,偏動越人悲?」⒍表反詰。猶言那又是什麼。引《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晝伏夜動,不穴於寢廟,畏人故也。今君聞晉之亂而後作焉。_將事之,非鼠如何?」《公羊傳·宣公六年》:「爾為仁為義,人弒爾君,而_國不討賊,此非弒君如何?」⒎傳說中的樹名。引《神異經·南方經》:「南方大荒有樹焉,名曰如何,三百歲作華,九百歲作實金刀剖之則酸,_刀剖之則辛。」《太平御覽》卷九六一引晉顧愷之《啟蒙記》:「如何隨刀而改味。」
三、國語詞典
怎樣。詞語翻譯英語how,whatway,what德語wie法語comment,dequellemanière
四、網路解釋
如何(張懸演唱歌曲)《如何》是收錄在2012年8月10日發行的專輯《神的游戲》中一首folk單曲,全碟共10首單曲,由台灣歌手張懸作詞、作曲、演唱。如何(漢語詞語)《如何》詞語;代詞,怎麼,怎樣的意思;有多種解釋。運用非常廣泛,如:如何是好?如何減肥等等。
關於如何的近義詞
何如奈何若何怎麼怎樣
關於如何的詩詞
《眉溪十絕·浮木如何濟巨川》《梅嶺三章·斷頭今日意如何》《玉山東岳·岱宗夫如何》
關於如何的詩句
如何如何如何如何一如那遠古的初民繩結一個又一個的好好系起這樣就可以獨自在暗夜的洞穴里反復觸摸回溯那些對我曾經非常重要的線索落日之前才忽然發現我與初民之間的相同清晨時為你打上的那一個結到了此刻仍然溫柔地橫梗在因為生活而逐漸粗糙了的心中山櫻當春來當芳香依序釋放走過山櫻樹下有些遙遠和禁錮著的夢境就會重新來臨諸如那些未曾說出的話語未曾實現的許諾在極淺極淺的顏色里流動著一種無處可以放置的心情雨夜在這樣冷的下著雨的晚上在這樣暗的長街的轉角總有人迎面撐著一把黑色的舊傘匆匆走過雨水把把的背影洗得泛白恍如歲月斜織成一頁又一頁灰濛的敬坦詩句總覺得你還在什麼地方靜靜等待著我在每一條泥濘長街的轉角我不得不逐漸放慢了腳步回顧向雨絲的深處難題我的難題是在一生里如何保有一種如水又如酒的記憶在多年後那些相似的夜晚里如何能細細重述此刻的風此刻的雲和此刻芳草叢中溪澗奔流的聲音在向過往舉杯的時候如何能每次都微醺微醉並且容許自己在樽前微微地落淚困難真的不在這無緣的一世我的難題是揮別之後如何能永遠以一種冰般冷靜又火般熱烈的心情對你迷航多年前的心事都已在海底如觸礁時就被慌張擲下的錨請你切莫再來探尋切莫在千年之後再擾喚來苦苦追問觸礁的原因所有的痕跡都已被湮滅所有的線索也早已銹蝕仍舊停留在最後一頁的只有那一本航海日誌年輕的我在棄船之前曾含淚寫下"今夜月華如練"懸崖菊如雪般白似火般烈蜿蜓伸展到最深最深的谷底我那隱藏著的願望啊是秋日裡最後一叢盛開的懸亮李桐崖菊成長的定義如果如果再遇見你我還有什麼可以給你了呢一切都已在禁止之列生命嚴格如階梯一層有一層的符號和標記為那荒蕪了的歲月為我的終於無法堅持為所有終於枯萎了的薔薇
關於如何的單詞
關於如何的成語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無如之何末如之何如之奈何無可如何
關於如何的詞語
無如奈何不可奈何何必當初無如之何何其毒也無可如何末如之何傅粉何郎無論如何
關於如何的造句
1、這真是曠古奇聞,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無論如何是不會相信的。
2、這邊不滿意,那邊有意見,弄得我進退兩難,不知如何是好了。
3、他身處逆境,四面楚歌,不知如何是好。
4、你空有鴻鵠之志,卻不肯努力求學,如何能夠實現呢?
5、假如發生了核戰爭,後果如何,簡直是不堪設想。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如何的詳細信息
D. 發生核戰爭怎麼辦
核戰的自救
戰爭的來臨是有徵兆的,特別是向我們這樣的大國。如果頻繁發生大規模軍事演習或周邊大國進入了戰爭狀態且有擴大趨勢,我們就要小心拆信了,一個不注意,就容易擦槍走火,互扔核彈。所以,請大家從現在開始,就養成儲備的習慣。
一、准備好應急物資,比如礦泉水、壓縮食品、防毒面具、強光手電筒、充電寶、收音機、小型手搖發電機、哨子、口罩、常用葯品(特別是防止傷口感染的葯品和碘片州租)等。
二、手機上下載好離線地圖,並准備多張所在城市的紙質地圖,加以熟悉,一旦發生戰爭,那通信網路一定會被地方第一時間摧毀,那出門就迷路,沒有地圖可不行。
三、提前熟悉自己工作生活所在地的防空洞、地下車庫、下水管道、地鐵站(那種建在地面上的不要考慮)等一切地下場所。
四、在建築物內,就躲在空間較小的承重牆背後,並護住頭、心臟等重要位置;如果在建築物外,請遠離高層建築,因為沖擊波會把他們全部摧倒。
五、千萬不要開車跑,核爆的沖擊波和高溫這些,你根本就跑不贏,而且那個時候路上肯定擠滿了車輛,你沖到路面上,要麼被瞬間氣化,要麼就直接暴露在輻射之下。
六、躲在地下場所的同志,第一時間戴好防毒面具,用衣物包裹好身體的每一寸皮膚,並盡可能封閉地下空間,阻止輻射塵埃進入。
七、核爆之旅跡輪後,請在地下空間多待一陣,打開收音機,收聽官方廣播信號,確認可以出去之後,第一時間脫掉最外層衣服,並用礦泉水清洗皮膚、頭發等,避免輻射物粘在皮膚表面,同時服下碘片,降低輻射傷害。
E. 現代信息傳遞方式現代社會信息傳遞方式有哪些,它和古代信息傳遞方式有什麼不同
古代:
1.同步:說話
2.非同步:用人或馬傳送信件
現代:
1.同步: 網路聊天,電話,說話
2.異孝岩步: 電子郵件,郵寄,電視,廣播
回答者: 超好91 | 一級 | 2011-4-26 19:23
古代人的通信方式: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巧孝御早期有組織的通信方式。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而在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這是一般的信息傳遞,戰爭中,烽火狼煙,都是通信方式,數量方位的不同,表示的敵人數目方向也不同,還有鴿子,海上的旗語,當然,普通人之間的信件就多由人來捎遞,或是乾脆的口頭捎信(以致捎到最後都變樣了),等多種方式。
現代的通信方式就多了,最常見的有線/無線電通信,激光通信,網路通信。
現代的通信方式遠比古代的先進的多,也可靠的多,而且更加的普遍,人與人的聯系十分緊密,而不像古代那樣,多為國家或是軍隊使用。重要的是,現在很多的通信方式都更注重保密性,這也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同樣,也比古代有了更多的副作用,比如有人說的手機依賴性。
回答者: 可心蘭蘭 | 二級 | 2011-4-28 17:39
烽火台
在中國古代,為了傳遞軍事情報,人們曾設立過烽火台,利用火與煙傳遞信息。烽火台白天燒狼糞,夜間點柴草。傳說燒狼糞時有很大的濃煙直沖藍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發現,因慎頃此烽火有時又被稱為狼煙。當發現敵情時,燃起烽火,台台相傳,一直傳到軍營。在2700多年前,中國周朝時的烽火告警系統就已經很完備了。
馬拉松長跑是為了報信
在交通和通信很不發達的古代,人們要傳遞信息只能靠兩條腿或騎馬。馬拉松長跑項目,就是為了紀念一位2000多年前為傳送捷報而犧牲的英雄設立的。公元前490年,希臘軍隊在馬拉松平原擊退波斯王大流士一世軍隊的入侵。傳令兵菲迪皮茨一口氣從馬拉松鎮跑到首都雅典報告喜訊,當他跑完42.195千米的路程,趕到雅典廣場說完捷報之後,就精疲力竭,倒地而死。為了紀念這位戰士的英雄事跡,1896年,在世界第一屆奧運會上,他跑過的距離被作為一個長跑比賽項目列入運動會。
用驛站傳遞信息
文字的發明促進了人們的交往,從此通信也就開始了。中國遠在周朝時就建立了專門傳遞官府文書的驛站,通過騎馬將文書一個驛站接一個驛站地傳遞下去,同時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驛郵制度,以實現快速、准確的通信。秦代統一六國後,就將驛站信息傳遞系統作為國家的行政機構確定下來。驛郵是以駿馬每小時奔跑15千米左右的速度傳遞信息,來實現遠距離通信的。在當時這已經很快了。
信鴿和信猴
為了傳遞信息,古時候的人們還想出了許多奇異的方法,比如漂流瓶、信號樹、信鴿和信猴等等。
在奈及利亞貝喀薩地區,人們用猴子送信。人們將母猴和子猴分別關在兩地,並時常將母猴帶去尋找子猴,使母猴認得路線。當人們需要通信時,將信裝在竹筒里綁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尋找子猴,母猴總能將信送到目的地。
信鴿從古至今,一直是有效的信息傳送工具。在通信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信鴿仍有用武之地。在戰爭中,通信聯絡至關緊要。然而一旦爆發核戰爭,核爆炸產生的強烈電磁輻射將使現有的各種電子通信系統陷於癱瘓,但信鴿仍能自由飛翔。瑞士軍隊訓練培育出了能雙向投書的信鴿。這些信鴿不再傳送傳統的文字書信,而是攜帶著裝在膠囊里的計算機晶元,內中的密碼情報也只能在專門的裝置上閱讀,保密性極高。信鴿甚至有可能成為特種通信兵。
郵局的出現
一般認為,郵局是波斯王居魯士大帝創立的。居魯士統治著一個疆土廣袤的大帝國,由使者傳遞書信和信息已經不能適應帝國的需要。為此,他建立了一個由許多驛站組成的郵遞行政部門,這便是最早的郵局。這些驛站間隔一定的距離,負責照料每日跑完一站路的驛馬。
中國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郵政制度,到唐代基本完善。元朝還整頓了連接東西方的驛站傳遞制度。
公元前31年,羅馬人在奧古斯都統治時期,仿照這樣的機構,建立了公共驛站。站里備有喂足草料的驛馬和供過往官員住宿的客房。
在中世紀,羅馬式郵局已經消失,修道院遍布歐洲。修道院之間的通信通過使用稱為撀尥祭瓟的羊皮紙卷進行。第一個修道院在紙卷上寫上他們的傳言,送達的各修道院再加上他們的傳言,從而使紙卷越來越長。例如,傳送聖·維落爾修道院院長死訊的紙卷長達9.5米,寬0.25米。人們稱之為修士郵局。
大清郵局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1862-1875年),是清代上海地區十三家主要的通郵站之一。經歷了民營的信局-外國郵局-文報局-海關郵政-大清郵政等不同階段。他是目前華東地區唯一留存的清朝郵局遺址,也是近代中國郵政歷史的縮影。
1878年(清光緒四年),煙台「華洋書信館」在周村設立分館,是為淄博地區大清郵政 機構的前身。1900年底,周村大清郵局開辦。1902年,博山二等大清郵局設立,附 設八陡、西冶街2處代辦所,並設信櫃5處,有村鎮信差2人,另有通沂水、王莊信差2人 ,通萊蕪、泰安信差4人。1904年,臨淄西關廣順號、衛生堂葯店設郵政代辦處。翌年 ,桓台設三等郵局,張店、索鎮設分局。張店大清郵政分局設在原張店街里東四街,為商家 代辦,辦理信件和匯兌業務。時周村、淄川、新城(桓台)索鎮、張店等局隸屬濟南總局, 博山、臨淄、金嶺、淄河等局隸屬青州總局。�
辛亥革命以後,「大清郵局」改稱「中華郵局」。郵局內部設郵務員、郵務佐、郵差、局役 四級。原張店大清郵政分局,遷至南北街。�
1919年1月,臨淄中華郵局在臨淄城建立,始為三等郵局,翌年10月升為二等郵局, 鄉間設辛店、淄河店、孫婁店、西古城4處分櫃。1920年8月設立桓台縣郵局(三等局 )、張店郵局(三等局,後升為二等)、周村郵局(二等局)、博山郵局(二等局)。桓台 縣郵局在北石橋、曹村扒頭橋設信櫃,屬商家代辦。�
1921年,博山郵局增設村鎮巡外郵差2人,分南北2路,3日巡行一周。西河、源泉、 八陡、夏庄、邢家莊均設信櫃。�
1924年,張店中華郵局改為二等二級局,租用民房3間,經營匯票、保價信、平信。南 定亦設郵政局。�
1926年,張店郵局遷至原張店二馬路(今西一路),並增設包裹郵寄等業務。同時在福 勝里、衛固設置信箱,馬尚、衛固分別設立郵寄代辦所,辦理小額匯兌業務。�
1931年,辛店分櫃升為辛店郵局。�
1943年,鐵山、衛固、石橋設郵政代辦所,後改為郵務所,辦理小額匯兌業務。�
1945年,張店、南定均為二等乙級郵局。張店郵局配有局長1人,郵務值2人,信差3 人,苦力4人。昌城、馬尚亦設有郵政代辦所。�
1948年3月,淄博全境解放,「中華郵局」即被戰時郵局接收。�
…………………
直到今天的網路通訊,電子郵件。
最早的信封
在信封誕生之前,為了保守信件秘密,人們頗傷腦筋。古希臘人為了寄信,先把奴隸的頭發剃凈,在頭皮上寫信,等頭發長好,再將信寄出。收信人把奴隸的頭發剃光就可讀到信的內容。公元前10世紀,美索不達米亞的亞述人以制好的粘土板作信紙,刻上信的內容,然後裝進陶器燒好,收信人必須打破陶器才能得知信的內容。
中國春秋戰國和秦漢時代,常見的書信是木牘。木牘一般長1尺約0.33米,故也叫尺牘。信封用木板製成,呈鯉魚形,一底一蓋夾在尺牘的外面,木板上刻上三道線槽,用繩子捆繞三圈,然後再穿過一個方孔縛住,在線端或交叉處加以檢木,封上粘土,上蓋印章,作為信驗,以防私拆。這種木板可算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信封。
中國火漆傳入歐洲後,封漆成為通信保密的法寶。1820年,英國書商布魯爾在海濱度假時發現不少小姐和女士熱衷寫信,但又怕信中內容被人知道,於是設計了一批信封。這是世界上第一批紙質商品信封。1844年,倫敦出現了第一台糊信封的機器。從此,紙質信封風行全球。
信封上的郵戳
如今,郵戳的主要用途是蓋銷郵票。然而郵戳卻比郵票早問世400多年。15世紀30年代,義大利水城威尼斯的郵局首先使用了郵戳。當時只是在郵件上蓋個小圖章,註明收寄郵件的地名。此後又出現了郵資已付的郵戳,但都沒有具體的日期。
1661年,英國郵政總局局長比紹普,為了檢查和考核郵遞員是否及時傳遞郵件,創制了世界上第一個帶有日期的郵戳,從而使郵戳趨於完善,一直沿用至今。這枚郵戳比世界上第一枚郵票的出世早179年。
1879年,中國清朝政府開辦了大清郵局,使用的是八卦郵戳。八卦郵戳只表示地名,不表明日期。後來的郵戳上才逐漸加上年代日期的標記。不過,郵戳上的紀年比較特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一採用公元紀年。
進入20世紀後,郵戳的種類不斷增多,除了日戳外,還有郵資已付戳、紀念戳、免費軍郵戳、旅遊勝地紀念戳等10餘種。
最早的一便士郵票
在比紹普發明帶日期郵戳之前的1365年,法國巴黎市郵政局為了對付日益增多的因拒付郵費而積壓的信件,受郵戳的啟發,印行了一種特製的小紙片。紙片上沒有圖案,只印有字樣。這種印有郵資已付戳記的小紙片,便是最早的郵票。
愛爾蘭人詹姆斯·查默斯在1834年印製出世界上最早的郵票,而實施是在1838年英國的郵政大臣羅蘭·希爾爵士改革郵政之後。希爾規定全國郵資標准一律按半盎司收一便士,並發行了一便士的郵票。
在郵票上打孔
1847年,英國人亨利·亞瑟發明了第一台郵票分剪設備。最初,這台設備只能裁剪郵票。一年後,發明人對這種機器進行了改進,製造出能打一排小孔的穿孔機。1854年,第一枚齒孔郵票穿孔機誕生了。
信箱
1650年前後,巴黎已有郵局,負責與外省和外國的通信郵務,而巴黎市內的居民之間卻無法進行通信聯系。為此在年,法國人德維萊耶第一次把一些用來放信的箱子掛在主要街道拐角處的牆壁上作為信箱,彌補了這個缺陷。在市內居住的居民只要把已付郵費的票據貼在信封上,就可以就近把信投入信箱,郵局的職員每日三次開箱收取。
1692年,巴黎共有6個這樣的信箱,1723年有7個,1740年有12個,到了1780年已經增加到500多個。
明信片
1861年,美國的約翰·查爾頓在費城發明了明信片。之後,一個名叫哈里·李普曼的商人對明信片的設計加進了裝飾,進行公開發行並申請了專利。預付郵資明信片不用再貼郵票。這種明信片是由奧地利維也納伊施塔特軍事學院的伊曼紐爾·赫爾曼首先發明的。1869年10月1日,預付郵資明信片首次在世界上發行,其表面為淡黃色,上附一張面值2克萊澤的郵票。明信片可以對親屬、友人等表示問候、祝賀、抱歉等等,是其他通信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至今還在大量使用,並且種類越來越多,裝飾越來越具有藝術性,給人們帶來一種美的享受。如生日賀卡、學生賀卡、結婚賀卡等等。今天,明信片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郵政的專用顏色
世界各國郵政的專用顏色是按照本國的傳統和習慣設定的。如英國用紅色,美國用灰色,中國用綠色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1949年12月舉行的第一次全國郵政會議上,曾討論了郵政專用顏色問題,認為綠色象徵了和平、青春和繁榮,所以作出決議,規定人民郵政採用綠色為專用色。
國際郵件是怎樣郵遞的
世界各地大小郵局約654000家,國際郵件每天達10億份。世界郵政聯盟169個會員國的數百萬名郵務人員在為送信工作服務。那麼國際郵件是如何傳遞的呢?例如一個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皮斯里弗工作的人,星期一寫信給住在法國南部尼斯附近的朋友。郵差當天下午收集好郵件送到鎮上的郵局。郵務人員把本地郵件跟寄往加拿大其他地方的郵件分開,又把國際郵件分為太平洋以西的和太平洋以東的兩大類。晚上,郵件都裝上貨車運往160千米外的大草原城。第二天早上兩類國際郵件裝上貨車又運往480千米外的省會埃德蒙頓,從埃德蒙頓郵局運往機場。在機場,西行郵件空運到溫哥華,東行郵件運往多倫多。郵件到達多倫多後按目的地所屬的國家分類,這個過程到星期四才完成。星期四晚上,國際班機從多倫多飛往巴黎,在星期五早上到達。
在巴黎,郵件由機械化系統處理。編碼機根據郵區號碼加上條碼,指明信件最後由哪裡派送。另一部機器按行政區把信件一一分類。信件沿輸送帶送往郵袋,郵袋再經貨車、火車和飛機送到馬賽和尼斯。尼斯的郵務人員把信件分類,星期六早晨把郵件運往郵局,由郵差送到他朋友的家。
全球快遞服務
普通郵遞服務不夠迅速,因為郵務人員要處理數以億計郵件,派送速度慢,郵件要數天甚至數星期才送達目的地。20世紀60年代後期,各地的公司都遇到迅速運送郵件的大難題,國際快遞公司應運而生。商業機構派飛機前往世界各地,大多數可在24小時內到達。空運快遞服務公司採用最新科技,預定貨運班機和客機機位,以便隨時選用最快捷的路線。大規模的快遞公司以電腦儲存世界各地班機升降的時間表,不少公司還自置飛機和直升機,所有快遞公司都有專用車隊,置備小貨車和摩托車,逐戶收取和派送郵件。
美國最大的快遞公司1989年擁有飛機418架,平均每天處理郵件14萬份。歐洲快遞公司可在第二天把郵件送抵歐洲其他地區,歐洲以外的地方則在兩天內送到。美國快遞公司能在即日或翌日把郵件送到國內的目的地。
快遞的郵件大多是信件或者小郵包,利用快遞服務運送製成品的廠商也日漸增多。在70年代,快遞業的總營業額每兩三年增長一倍,1990年年總值約達40億美元。
用火箭快遞郵件
美國一家公司別出心裁地創造,它設備簡單,比宇航火箭的造價低得多。它用火箭的彈頭艙傳遞郵件,載重量為10千克,火箭到達目的地上空後,火箭艙門自動開啟,將郵件用降落傘射出,然後用無線電通知當地郵局來接收郵件。火箭穿過大氣層航行,速度很快,從紐約到倫敦只需50分鍾。這家公司現已正式接受郵政業務。
電子信使
電子信使是一種特定規格的信件,投入電子信箱後,信件就被自動拆開,通過光電器件逐字逐句地掃描,把光信號變成電信號。這樣,文字圖像信息就通過傳真機傳到遠方,而信件原稿能自動銷毀。同時,收信函傳真機就把接收到的電信號還原成光信號,用攝影方法,把發信人的手跡記錄在標准信件上,自動封口,然後輸出一封地址、姓名、信函內容與寄發信件一模一樣的信函。無論相隔多遠,電子信使只花幾十秒鍾就可完成整個傳遞過程。
1980年6月7日,第一封從倫敦通過衛星,在短暫的1分鍾內跨越大西洋,到達加拿大的多倫多。當地郵局收到電子信後,以特快傳遞方式遞交給了收信人。
到21世紀郵票將成珍品
到21世紀中葉,通信已不再需要任何郵票,現有的郵票都會變成珍稀之物。比利時一位郵政專家肯定地說,到2040年,即郵票誕生200周年大慶時,它就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退休進博物館了。因為電腦化書信處理系統將取代郵政。寫信時,在電腦打字機上打出初稿,在熒屏上修改,滿意後只需把代號輸入電腦,信件就會出現在收件人的終端電腦上。另外,隨著先進電話系統的普及,人們可以隨時和世界各地的親友通話,不必寫信了。
莫爾斯拍發了第一封電報
1844年5月24日,在華盛頓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里,科學家和政府官員觀看莫爾斯親手操縱電報機。隨著一連串的點、劃信號的發出,遠在64千米外的巴爾的摩城收到了世界上第一份電報,電文是撋系鄞叢熗撕蔚鵲鈉婕�。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拍發的第一份正式的長途電報。
莫爾斯的發明揭開了人類通信史的嶄新一頁。人們第一次意識到:電報是有用的。在一切以電為人類服務的事業中,電報是最早的應用。
將用戶電報機聯入計算機網,用戶坐在家中就可以進行資料和文獻檢索,從電報機上收到文獻資料,而無需跑圖書館。記者可以在用戶電報機前給遠在千里之外的報社發稿,商人可以用它來洽談生意。用戶電報在國外已使用非常廣泛。
早期的電話機
因為電話的發話端和收話端的結構完全一樣,因此在電話機發明的初期,電話機上只有一個筒子,連聽帶講都用它。因為打電話的人在講完話後得馬上把話筒放到耳朵上去聽對方說話,忙中出錯,許多人就會鬧出用耳朵說話或用嘴巴聽話的笑話了。
現在的電話機
電話機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當初那種樣子了。現在的電話機,話筒由兩部分組成,一端講話,一端聽話,非常方便。聽話的一端裝有受話器,講話的一端裝有送話器。
送話器是打電話時對著說話的部分,它已經不像電話機初期那樣由金屬薄片和電磁鐵組成了,因為那樣產生的感應電流太小,通話距離一長就聽不清楚了。現在的送話器主要由一個金屬薄片和一個裝有碳粒的小鐵盒組成,稱之為碳粒送話器。當對著送話器講話時,聲波推動著金屬薄片來回振動,給碳粒以大小不等的壓力,從而使電流隨著話音的變化而變化。利用這個原理,送話器便將講話聲音的大小變化轉換成了電流的大小變化,在導線上傳輸出去。
受話器是打電話時貼著耳朵的部分,結構和初期的電話機相似,仍由一個電磁鐵和一個金屬薄片組成。對方的聲音通過送話器被轉換成相應的電流,流經受話器的線圈,使金屬薄片隨之振動,形成了聲音,從而雙方通話的目的就達到了。
貝恩發明了傳真機
1843年,英國的貝恩發明了最初的傳真機。貝恩把金屬板剪切成文字形狀,放在絕緣板上,然後用幾只金屬爪在上面擦過,爪就與文字形金屬部分或絕緣板部分相接觸。貝恩在每隻爪上接一根電線,電線的另一端連接電報收報機,收報機上裝有鉛筆。爪與金屬文字部分接觸或脫離時,這種變化像電報信號一樣經電線傳向收報機,於是收報機一端的鉛筆就在紙上劃線。這樣,許多爪同時接觸到金屬文字時,通過電線把這種變化傳向收報機,收報機的鉛筆接觸到紙上,紙便按照爪的壓接速度移動,從而在紙上畫出文字的形狀。
無線電尋呼系統
當一個人需要與某個行蹤不定的朋友通電話時,他可以打電話向尋呼台發出信號,尋呼台將其轉換為無線信號在全市發出後,被尋呼的人隨身攜帶的BP機就會發生撪綏嘟棓的聲音,使被呼叫者可以知道是誰在呼叫他,並立即與呼叫者取得聯系。
無線電尋呼系統的終端設備是收信機,也就是BP機,可以別在腰帶上,或放在口袋裡。隨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出現,BP機可以做得越來越小。無線電尋呼系統一般是由郵電部門為廣大的公眾用戶服務的尋呼系統,容量較大,結構大都採用單局多站制,即在一個廣大的服務范圍內建立一個尋呼中心局和若干個基地站,這些基地站都均勻地分散在服務區內,構成一個尋呼網路。每個基地站都受尋呼中心局的控制,在同一時刻發出同一信號。同時尋呼中心局與市內電話局有直接聯系。這樣,人們就可以用市內電話呼叫BP機用戶,而BP機用戶這時就能從離他最近的基地站發出的電波中收到呼叫信號。
手持行動電話
步談機是以電池作電源的小型無線電話機,初期產品就可以背在身上。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研製成功的,供士兵在戰斗中作短距離通信使用。大型無線電話則可安裝在坦克、軍用卡車及其他車輛上。戰後,無線電話經過改良,移動通信機常在巡邏車、救護車、消防指揮車以及港灣消防船上使用。
移動無線電話是美國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治安、航空、船舶、運輸、工商企業、地方政府等部門不僅將行動電話作為通信手段,而且還把它作為管理的工具。在美國使用的移動無線電話中,90%是對講電話機。使用對講電話的雙方,在指定頻道上作單頻或雙頻單工聯系群呼,各個頻段都有使用,近距離用甚高頻或特高頻,遠的用中、短波或衛星微波傳送。現已開發出選呼和以話音啟動發送代替按鍵的准雙工制;無中心共用信道網對此又作改進,不僅能撥號叫通,雙頻雙工通話,而且充分利用頻道空閑時間實行共用以節約頻道。方法是指定頻道作為互相聯系,自選頻道作為通話,用後自動復原。
電子計算機出現了
在電子計算機誕生以前,曾有過機械式計算機。1642年,法國的帕斯卡製成了最早的十進制加法器。1673年,德國的萊布尼茲發明了手搖計算機,並提出二進制運演算法。英國的巴貝奇分別於1822年、1834年設計了差分機和分析機,用穿孔卡來使計算過程自動化。1941年,德國的朱賽利用電磁繼電器試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二進製程序控制的通用自動電式計算機棧冢�承汀?944年,美國的艾肯試製成最後一台機械式計算機Mark-1號機,它是全電子式計算機的前身。
計算機奠定了信息化社會的基礎
F. 【合集】好看的核戰爭電影,【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微光城市
鏈接:https://pan..com/s/13ifrYT0TqsHIFFCpmwaxFQ
未來,由於人類遭受了重大的浩劫,為數不多的人們從地上轉而進入地下生活。這座龐大的地下城市最初的設計僅能維持200年的運作,城市裡正亂面只有燈光作為唯一的照明工具。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200年很快就將到來,城市核心的設計壽命也即將到來。城市裡停電的次數越來越多,眼見賴以生存的光芒即將消失在這微光城市裡。作為好朋友的莉娜(西爾莎·羅南 Saoirse Ronan 飾)和杜恩(哈里·崔德威 Harry Treadaway 飾)兩人經常在微光城市裡錯中復雜的管道中嬉戲。一天,莉娜發現了一份古老的文件,上面記載著如何走出微光城市。眼見微光城市的燈光即將熄滅,在這城市之外到底有什麼秘密?是否是一片光明?莉舉帶檔娜和杜恩決定沿著這份古行升老文件的指引,走出城市,快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以此來拯救即將熄滅的城市。
G. 紅色警戒2核戰爭3.0風雲再起無法玩
網路延遲問題。多數是網路延遲異攜談常導致。
1、首先打開電腦檢查網路。
2、其次打開《耐肆紅色警戒2核戰爭》游戲進行測試網路連接是否異常。
3、最後點擊《紅色警戒2核戰爭》重辯畝碰新進入3.0風雲再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