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異常信息 > 如何找到社交網路中的弱連接

如何找到社交網路中的弱連接

發布時間:2022-05-02 04:33:21

㈠ 如何利用弱關系

「弱聯系」的真正意義是把不同社交圈子連接起來,從圈外給你提供有用的信息。根據弱聯系理論,一個人在社會上獲得機會的多少,與他的社交網路結構很有關系。

㈡ 無法連接到社交網路,怎麼解決

google和facebook在中國境內無法使用。需要爬牆,用VPN或代理可以。不過很麻煩。趁早放棄了吧。。

㈢ 弱連接的理論發現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晚期,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生Mark Granovetter通過尋訪麻省牛頓鎮的居民如何找工作來探索社會網路。他非常驚訝地發現那些緊密的朋友反倒沒有那些弱連接的關系更能夠發揮作用。事實上,緊密的朋友根本幫不上忙。
Granovetter描述弱連接的論文被當年的《美國社會學評論》拒之門外而無人問津,直到多年之後才得到認可,並被認為是現代社會學最有影響的論文之一。正是弱連接才使新的主意從外部世界傳輸過來。
弱連接理論由美國社會學家馬克·格拉諾維特(Mark Granovetter)於1974年提出。格蘭諾維特指出:在傳統社會,每個人接觸最頻繁的是自己的親人、同學、朋友、同事……這是一種十分穩定的然而傳播范圍有限的社會認知,這是一種「強連接」 (Strong Ties)現象;同時,還存在另外一類相對於前一種社會關系更為廣泛的,然而卻是膚淺的社會認知。例如一個被人無意間提到或者打開收音機偶然聽到的一個人……格蘭諾維特把後者稱為「弱連接」(Weak Ties)。研究發現:其實與一個人的工作和事業關系最密切的社會關系並不是「強連接」,而常常是「弱連接」。「弱連接」雖然不如「強連接」那樣堅固(金字塔),卻有著極快的、可能具有低成本和高效能的傳播效率。
Granovetter認為在探究一些網路現象時,使用弱連接(Weak Ties)的概念比使用強連接(Strong Ties)的概念來得的重要。

㈣ 憑0精力就是現實嗎

就目前對於社交網路的研究而言:在虛擬社交中投入大量精力,對於「弱連接」的人際關系有顯著積極作用,對於「強連接」的人際關系則負面作用更明顯。

自從 1974 年,美國社會學家馬克格拉諾維特提出了強連接弱連接理論以來,這一理論便被廣泛運用於現實中人際關系的研究。

強連接關系:主要是與自己聯系的最為緊密的家人、朋友、同學、同事建立起的社會網路,強關系有兩個顯著特點:1)關系形態非常穩固 2)信息傳播相對封閉。強連接中的人際關系表現出互動高頻、聯系緊密和信息掌握重復率高的特點。

弱連接關系:主要是通過社交活動、工作聯系等建立起的社會網路,顯著的特點是:1)關系形態較為鬆散 2)信息傳播開放且快速。弱連接可以幫助我們結交到原有不同「圈子」的人,有助於擴大人脈、掌握更豐富的信息資源。

虛擬社交在「弱關系」的拓展上有天生優勢,但這種聯系相對於現實社交,也具有流動性高、接觸時間短、個體差異大的特點,正符合「弱關系」中連接鬆散、信息傳播開放快速的特點。此外,因為虛擬社交的非及時性特點,我們在網路社交中也更容易完成「印象管理」,即表現出一個更完美的自己來獲取認同,因此通過虛擬社交,我們可以更容易地拓展出「弱關系」的連接。

但是虛擬社交對於「強關系」的影響又如何呢?有研究發現,社交媒體使用頻率與家人溝通的頻率呈顯著負相關;而虛擬社交由於交流不同步、缺乏目光接觸、容易產生更多自我投入感等特點,在高頻率的溝通中會較之面對面溝通更為低效,溝通雙方所取得的信息也更為有限。十分不利於需要穩固的「強關系」的連接產生。

簡而言之:在虛擬社交中投入精力,能夠讓我們獲得更多的泛泛之交和多元信息,但是對於家人好友間的緊密聯系則沒什麼幫助——至少沒有面對面溝通的效果好。盡管社交網路已經成為多數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個人還是建議大家回到家少一點刷朋友圈,多和家人朋友面對面交談。

㈤ 怎麼才可以擴寬朋友圈,交到朋友!

一、提高自己的利用價值

我認為這是擴大朋友圈的本質。所謂人脈是認識一些對自己有幫助的人。而如果才能別人願意和你做朋友,願意在需要的時候讓別人願意幫助你呢?那就是成為對別人有幫助的人。

我們會感覺到,別人找自己幫忙,會因為別人和你的感情以及別人的身份地位不同,讓自己幫忙的盡心盡力程度也不同。感情不談。所謂身份地位不同,並不是說拍馬屁或者如何。是潛意識下你認為,這個人將來對你用處大,那麼你在為他做事的時候就會盡全力。

舉個例子,如果你是研究生,那麼導師讓你辦事兒,你會跑賊快,因為導師決定你的生存發展…如果你是員工,老闆讓你辦事兒,你會跑賊快。

那麼回到如何讓你的朋友圈擴大,就是成為對別人有幫助的人。如果你是李嘉誠,你會擔心這個問題么?想來接近你的人大把。但如果你是門口那個乞丐,沒有歧視的意思,但是會有多少人願意做你的朋友?

提高自己包括很多
A,提高自己的學歷層次。比如你是清華尖子班博士畢業,不一定說會多有出息,我相信你身邊一票高層次高素質的朋友,那是你終身的財富,這些人說不定足夠讓你這輩子少走很多彎路,當然,前提是你也是他們高層次的朋友。

B,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和個人修養。同樣在清華博士尖子班,有些人朋友多,有些人朋友少。為啥?我所謂的個人素質,包括為人處事,行為素質。在與別人相處,舉止得體,樂於助人,樂於奉獻。一票優秀的品格,三好學生的節奏啊~這種人,誰不想接觸?而哪怕批著高層次人才的外衣,外出隨地吐痰,橫穿馬路,對朋友攻於心計,處心積慮,對父母百般挑剔,這種人能成什麼大事,誰又願意和你相處?

C,提高自己的個人能力。同一個班級也有優等生差生。成為一個優等生,在自己的專業,有所長,當大家都覺得你雖然現在什麼都沒有,但將來前途不可限量的時候,誰不想和你接觸?

綜上,一個路邊乞丐,一個優秀人才。誰容易提高自己朋友圈呢?所以我認為提高自己最重要。

二、善待他人。
當遇到比你等級高的高富帥boss的時候,可以敬重崇拜但沒必要諂媚,必要的時候說真心話,不要總是跟風拍一些虛偽的馬屁。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哪怕他不一定特別喜歡聽。通常真正牛叉的人,喜歡和這樣的人結交,而不是一幫屁顛屁顛的跟風狗~。 當然,如果是那種單純只喜歡被別人捧的,那你表面上奉承下拉倒,通常這種人你也別指望他能幫你什麼,就是不在你的人脈范圍。

當遇到和你平級或者暫時不如你,但人品很好的人。善待他們,多多幫助他們,在別人困難的時候盡力給予幫助,在別人成功的時候真誠贊賞,用心和他們結交。也許有一天當你落魄的時候,你需要他們的時候,這些人是你一輩子的後盾。

三、維系經營
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反復出現,一段時間後給對方來個禮節性的微笑,漸漸就會有交流,時間長了就是維系,男女不限,屢試不爽。至於更深層次的維系,鼓勵朋友帶上他的朋友來吃飯/看電影之類,朋友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久而久之,人與人存在的五度空間自然打通,你會發現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真的原來本來就和你是朋友。

比如大家經常在一個群裡面,群里經常定期地在某個地方舉辦活動,每個月或者每周一次,第一次去認識了一群陌生人,第二次去很多面孔都是熟悉的了,第三次、第四次去只會越來越熟悉。自然而然地,在這個群活動的語境里,你經營出了一個自己的社交圈,其中如果這個圈子的人足夠多,裡面會分化出許多更小的社交圈,比如愛美食的吃貨是個圈子,熱衷社交活動的一群人是個圈子,愛戶外運動的人自然又組成一個小圈子。

很多人在同城qq群,豆瓣裡面參加活動,但因為本身裡面成員就比較分散,連接後發現社交圈再無重合,難以建立起更豐富的弱連接,所以大部分人只是在上面爆照,刷屏,閑扯。建議還是從自己身份所屬大圈子入手,比如你是一個大學的學生,可以從某些基於學校人群的組織入手,或者你想認識別的學校的學生,那就參加基於高校人群的活動。一個社交圈裡的陌生人認識總在尋找共同點,而對彼此的身份認同是一個能瞬間建立信任的連接點,而且為今後建立弱連接,打造社交網路打下基礎。

所以說社交圈的價值和力量並不是由通訊錄的數字來體現的。真正起作用的是你的同盟關系,你信任的關系是否有力量、是否多樣,你關系網中流傳的信息是否新鮮,你的弱連接的廣度,以及你能否輕易延伸到第二層和第三層關系。最重要的是,多方位提高自己,不管是個人能力還是社交魅力。

㈥ vivos7it,社交匯騰訊微博連不上網數據連接不上或信號弱怎麼回事啊

你好,網路不好或內存不足

㈦ 群體性孤獨,雖然我們是連接的,但我們卻比以前更孤獨。因為,我們弱化了兩個關系。 首先,與自己的關

愛情便是如此,有人得到便要有人失去,誰也無法做到平均分配,因為總有一個人你愛得深,總有人你愛得淺。詞人已去,春風已換,又何須過多的追問緣由。且泡一杯綠水,隨季節變化,相信在約定的時節里,自會有人將謎底揭曉。

㈧ 社交網路的起源,發展歷程及未來的發展趨勢。越詳細越好啊,多謝了各位

  1. 社交網路的起源
    六度分割原理及社交網路的興起與發展
    有一個數學領域的猜想,名為SixDegreesofSeparation,中文翻譯包括以下幾種:六度分割理論或小世界理論等。理論指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虛擬雖然是網路世界的一種優勢,但是和商業社會所要求的實名、信用隔著一條鴻溝。通過熟人之間,通過「六度分割」產生的聚合,將產生一個可信任的網路,這其中的商業潛能的確是無可估量的。社會、網路、地域、商業、Blog、SNS,這些詞彙你也許都聽麻木了。然而一旦那些預見先機的人找到聚合它們的商業價值,被改變的絕不僅僅是網路世界。
    「社交網路」是近些年最受關注的互聯網名詞,它的英文縮寫是SNS,第一個S是Social社會化,第二個N代表Networking網路,第三個S是Services服務。SNS的概念起源於社會網路研究者提出的「六度理論」,即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SNS將現實中的人際關系搬到了互聯網上,讓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都能聯絡彼此。

總體來看,社交網路不僅僅是一些新潮的商業模式,從歷史維度來看,它更是一個推動互聯網向現實世界無限靠近的關鍵力量。目前,社交網路含蓋以人類社交為核心的所有網路服務形式,互聯網是一個能夠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參與的互動平台,社交網路使得互聯網從研究部門、學校、政府、商業應用平台擴展成一個人類社會交流的工具。現在社交網路更是把其范圍拓展到移動手機平台領域,藉助手機的普遍性和無線網路的應用,利用各種交友/即時通訊/郵件收發器等軟體,使手機成為新的社交網路的載體。

2.國內社交網路的發展歷史及現狀

中國社交網路的從無到有
隨著國外社交網站的日漸盛行,社交網路也開始踏入中國的互聯網世界。2003年,Uuzone在南京成立,又名優友地帶。優友是一個Web2.0公司,社交網路,你可以在優友寫Blog,使用網路IP電話,建立自己的小圈子,它是一個面向18到25歲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的網路社交平台。UU地帶致力於以網路溝通人與人,倡導通過網路拓展人際關系圈,讓用戶盡情享受社交和溝通的樂趣。UU地帶以提高網路誠信、建立信任溝通為己任,為互聯網應用帶來清新健康的新風尚。同時,Uuzone也定位在滿足用戶在網路「非約會、非商務」的廣泛性網路交往。
越來越多的用戶帶來社交新樂趣用戶使用UU地帶的服務,可以通過自己的朋友結識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從而獲得更多高質量的、可信任的朋友,即為優友,並創建誠信安全的個人社交圈,從結交朋友、休閑娛樂、商務投資、學習探討等等一系列的交流活動中獲得樂趣。
作為中國早期的社交網站,在中國互聯網剛剛起步的時期,確實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其用戶數量超過300萬。然而,盈利模式的不清晰,導致其後來的發展一直差強人意,同時,優友地帶有據可查的融資紀錄,除了晨興創投的100萬美元外再無其他資金注入。而目前SNS網站的廣告收入與成本支出有極大差距,盈利遙遙無期。因此,優友地帶最終於2009年停止了所有的服務,成為SNS社區洗牌中的第一個犧牲者。(二)各類社交網站層出不窮
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各種社交網站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在世人面前,諸如校內網(現人人網)、開心網、51.com、騰訊朋友、新浪微博等。
51.com成立於2005年8月。51.com致力於為用戶提供穩定安全的數據存儲空間和便捷的交流平台。51.com是由美國紅杉資本中國基金(SequoiaCapitalChina)、巨人網路集團(GiantInteractiveGroup)、海納亞洲創投(SusquehannaInternationalGroup)、英特爾資本(IntelCapital)、紅點創投(RedpointVentures)等國際著名的企業和風險基金聯合投資而成。2006年07月,入圍全球著名風險投資業媒體RedHerring2006年亞洲最具發展潛力百強排行榜。2006年09月,位於IWebChoice排名之全球華語網站21名。2006年11月,注冊用戶破5000萬。2007年05月,成功並購虛擬形象平台「Pixoart」。2007年06月,注冊用戶突破7000萬。2007年07月,與英特爾資本、紅點創投、美國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海納亞洲創投完成第二輪超過1500萬美元投資協議。2008年01月,注冊用戶突破1億,月獨立用戶超過2500萬。2008年01月,網路發布《2007中國空間社區(博客)研究報告》顯示,總體流量次於騰訊位居第二,用戶活躍度(以獨立IP平均頁面瀏覽量為標准)居國內首位。2008年05月,上海總部遷居至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2008年07月,與巨人網路集團、上海浦東科委等投資者完成第三輪超過5000萬美元投資協議。2008年07月,與巨人網路集團、上海浦東科委等投資者完成第三輪超過5000萬美元投資協議。2008年12月,合作廣告品牌客戶累計超過200家。2009年04月,第一款游戲產品「51游戲」上線運營,進軍網遊行業。2009年07月,推出聊天軟體「彩虹」(51掛掛升級版),形成完整的網站、游戲、IM三大產品線。2009年12月,即時交友軟體「彩虹」正式上線。2009年12月,注冊用戶突破1.78億,月獨立用戶超過4000萬。
開心網由北京開心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辦於2008年3月,是國內第一家以辦公室白領用戶群體為主的社交網站。開心網為廣大用戶提供包括日記、相冊、動態記錄、轉帖、社交遊戲在內的豐富易用的社交工具,使其與家人、朋友、同學、同事在輕松互動中保持更加緊密的聯系。自創辦以來,開心網以發掘和滿足用戶需求、完善用戶體驗為導向,以技術和產品的不斷創新為動力,致力於為廣大用戶提供一個真實、輕松的社交互動平台。在產品方面,開心網組件主要分為基礎工具、社交遊戲和其他應用三大類,其中社交遊戲類別包括「開心城市」、「開心庄園」、「開心餐廳」等眾多熱門游戲;其他應用類別包括「天氣預報」、「在線購票」、「模擬炒股」等眾多實用工具。開心網提供的優質產品和服務深受用戶的歡迎,先後獲得「網民最喜歡的SNS類社區」、「2009年度最有價值網站(社交類)」等多項獎勵。在技術領域,開心網團隊始終致力於自主技術研發,採用國際領先的互聯網技術,包括先進的共享交互網路、數據傳輸方案、分布式存儲解決方案等,以滿足大規模用戶的各種復雜應用與海量數據交互,引領新一代互聯網科技的發展,並且通過技術創新滿足了用戶更深層次的需求。
人人網是由千橡集團將旗下著名的校內網更名而來。2009年8月4日,將旗下著名的校內網更名為人人網,社會上所有人都可以來到這里,從而跨出了校園內部這個范圍。人人網為整個中國互聯網用戶提供服務的SNS社交網站,給不同身份的人提供了一個互動交流平台,提高用戶之間的交流效率,通過提供發布日誌、保存相冊、音樂視頻等站內外資源分享等功能搭建了一個功能豐富高效的用戶交流互動平台。
朋友網原名QQ校友,是騰訊公司打造的真實社交平台,為用戶提供行業、公司、學校、班級、熟人等真實的社交場景。2011年7月5日,騰訊公司正式宣布旗下社區騰訊朋友更名為朋友網。
新浪微博是一個由新浪網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務的類Twitter網站。用戶可以通過網頁、WAP頁面、手機簡訊、彩信發布消息或上傳圖片。新浪可以把微博理解為「微型博客」或者「一句話博客」。您可以將您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事情寫成一句話,或發一張圖片,通過電腦或者手機隨時隨地分享給朋友,一起分享、討論。您還可以關注您的朋友,即時看到朋友們發布的信息(字數140字以內)。
總體來說,中國社交網站在此階段經歷了爆炸式的發展,至今形成了多家並立的局面

3.對國內社交網路的未來發展的展望
社交網路將繼續促進信息的自由流動,促進社會的進步,在和用戶交互的過程中促進人影響人。
社交網站正在成為以人際關系為聯接的互聯網互動應用的集成平台。在不久的將來,由於社交網站學生和青年白領這兩部分數量占優的網民用戶群體的特殊需求的滿足及社交網路的病毒式營銷、口碑相傳的推廣方式,將推動中國社交網站用戶的爆發式增長。由於添加了互動游戲,娛樂類社交網站的高頻次游戲應用將直接影響網站的使用頻率,將使用戶具備更高的用戶黏度。最終實現網站和用戶雙方的可延續價值更大化。
而商務社交網站出發點是商務人脈拓展,目的性較強,用戶傾向於在有特定需求時使用網站,使用頻次較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商務社交網站也紛紛開始在平台上構建更多的互動,有利於商務人脈的深層次培養,商務社交網站使用頻率低的情況正在得到改善。社交網站是基於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應用,親友之間口碑相傳的推廣是最有效的渠道。有近八成用戶獲知正在使用的社交網站是來自朋友、同學、同事的推薦,佔到74.6%,其他渠道獲知的均少於20%。
由於社交網站的流行,它所帶來的商業價值也是各大商家的必爭利益,因此社交網站的熱行亦將促進社會的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目前數據顯示,中國Top50位的SNS站點中,其中36個SNS站點部署了頁面廣告。廣告是目前SNS網站的主要收入來源,但在未來,除了第三方個人和公司聯合平台開發商繼續開發插件並聯合運營外,SNS站點還有可能聯合專業的網頁游戲開發商聯合開發並運營,實現更大的盈利。
社交網路在於人的現實生活中有更多的融合點,隱私問題短期內將無法解。
在最近的一次調查中,有75.8%的用戶表示,在社交網站上的好友是現實中的朋友。因此隨著網路滲透率的提升和網民對於網路應用的深入,社交網站用戶規模將會得到進一步擴大,越來越多的用戶會將更多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延伸到網路。社交網路將與人的現實生活有更多的融合點。
由於社交網路基於對用戶真實身份的營銷,SNS網站的精準完全基於網站用戶的真實性,作為真實關系網路延伸的SNS網站會員的信息真實度較高,同時我們也可以依據用戶信息和朋友圈子去判斷一個用戶的真實程度。因此,任何網友都可以輕易地了解到每一個用戶的基本用戶屬性,也可以從用戶的使用行為中分析得出興趣、經歷、偏好、朋友圈、購物記錄,從而用戶的隱私就被暴露無遺。隨之出現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這些掌握的用戶人口統計和行為信息進行不法活動。
雲服務、移動計算和社交網路等技術將走向成熟並相互交融,從而形成一個全新的主流平台
過去幾年來,轉型一直是IDC(國際數據公司)年度預測的主題。這一次,迫於全球經濟衰退的壓力,一波顛覆性技術的浪潮已經形成,並在逐漸發展壯大。IDC預計,在2011年及以後的時間里,雲服務、移動計算和社交網路等技術將走向成熟並相互交融,從而形成一個全新的主流平台,無論對IT業還是其所服務的其它行業均是如此。
「2011年,我們預計這些轉型技術會發生重大轉變,即從初步接納狀態演變為初步主流態勢。」IDC高級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FrankGens說。「因此,我們將會看到,IT行業的活動會越來越多地圍繞著這個下一代主力平台的構建和採用來展開,其主要特點為移動、基於雲的應用和服務交付,以及社交業務和林林總總分析手段的價值發掘。這種平台的變遷將會在另一個IT支出得以強勢回升的年份飛速發展。全球IT行業的支出也將得益於新興市場的加速恢復,它將佔到2011年全球所有新增IT凈支出的一半以上。
社交網路具備更加實用的功能,富媒體化、多元化趨勢將更加明顯
網路社交不僅僅是一些新潮的商業模式,從歷史維度來看,它更是一個推動互聯網向現實世界無限靠近的關鍵力量。
隨著社交網路的發展,越來越模糊的組織邊界、越來越細分的人群以及越來越強大的個體出現在中國的主流社交網站中,所以更多媒體的嵌入,更多元化元素的滲透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去促成社交網路的不斷更新與完善。

參考資料
六度空間理論
CNNIC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社交網路統計數據中國的社交媒體騰訊社交網路分析
2011社交共享發展趨勢
2010-2011年中國社交網路市場研究報告中國社交網路走向何方

㈨ 社交網路中的弱關系怎樣轉化為強關系

問題的前提:A、強關系,B、弱關系

A:在中國范圍內,鄉土情結比較厚重,國人的強關系通常是地緣和血緣帶來的。
舉例:遍布各地的老鄉會,工作中的裙帶關系等等。

B:我認為在網路的虛擬、超時空的條件下,Web是一個網狀的結構。
每個人是以嵌入的方式進入這個網路,尤其是在社交大興的網路中。每個人的社會地位和角色身份對著他所處的網路位置,如各大社交網站會在頁面中推薦好友,人處於弱關系的網路。
但由於這種關系並非天生的地緣或血緣而來,它更具有流動性,可以說是通過業緣建立起的社會關系網路,如學生由學校建立起的校友關系,工作中的職業關系等。

值得注意的是,弱關系不是一種疏遠的關系,如親緣關系也可以是疏遠的,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系。
可以理解為,弱關系是一種潛在的,非傳統意義的社會關系模式。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將弱關系轉化為強關系?
首先必須區分兩個群體:C、年級偏大的群體,D、年輕人
由於中國傳統的強關系建立在地緣和血緣關繫上,C類人群在相識的過程中會潛意識將各種認識的人進行分類,如主幹家庭,親戚,好友,同事等等,另外還有通過老鄉的形式規劃自己的人際關系。他們的弱關系轉強關系,主要通過認老鄉,成為親戚等方式。

D類人群比較特殊,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血緣的關系比較單一,每個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姊妹,再加上社交網路的推進,他們的弱關系轉強關系,主要通過同輩群體的互動來構建。隨著年齡增長,當這群人進入學校,通過同學間來建立強弱關系,通過校友、游戲、出遊等方式將弱關系強化。
我認為這類群體間的弱關系在短期內只在於強化,很難達到C群體意義上的強關系。

㈩ 馬克·格蘭諾維特的主要貢獻:弱連接理論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晚期,還是哈佛大學研究生的馬克·格拉諾維特Mark Granovetter通過尋訪麻省牛頓鎮的居民如何找工作來探索社會網路。他非常驚訝地發現那些緊密的朋友反倒沒有那些弱連接的關系更能夠發揮作用。事實上,緊密的朋友根本幫不上忙。 Granovetter描述弱連接的論文被當年的《美國社會學評論》拒之門外而無人問津,直到多年之後才得到認可,並被認為是現代社會學最有影響的論文之一。
弱連接理論由美國社會學家馬克·格拉諾維特(Mark Granovetter)於1974年提出。格蘭諾維特指出:在傳統社會,每個人接觸最頻繁的是自己的親人、同學、朋友、同事……這是一種十分穩定的然而傳播范圍有限的社會認知,這是一種「強連接」 (Strong Ties)現象;同時,還存在另外一類相對於前一種社會關系更為廣泛的,然而卻是膚淺的社會認知。例如一個被人無意間提到或者打開收音機偶然聽到的一個人……格蘭諾維特把後者稱為「弱連接」(Weak Ties)。
研究發現:其實與一個人的工作和事業關系最密切的社會關系並不是「強連接」,而常常是「弱連接」。「弱連接」雖然不如「強連接」那樣堅固(金字塔),卻有著極快的、可能具有低成本和高效能的傳播效率。
事實上,在信息的擴散傳播方面,弱連接起著同樣的作用。一個人的親朋好友圈子裡的人可能相互認識,因此,在這樣圈子中,他人提供的交流信息總是冗餘。比如,我從這個朋友或親戚聽到的,可能早已經在另一個朋友那裡聽說了,而他們之間也都相互交談過此話題。日常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事例。
弱鏈接在我們與外界交流時發揮了關鍵的作用,為了得到新的信息,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弱鏈接的作用。這些弱鏈接,或是熟人,都是我們與外界溝通的橋梁,不同地方的人通過弱鏈接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最親近的朋友可能生活圈子和你差不多,你們的生活幾乎完全重合。而那些久不見面的人,他們可能掌握了很多你並不了解的情況。只有這些「微弱關系」的存在,信息才能在不同的圈子中流傳。弱鏈接的威力正在於此。
強連接關系通常代表者行動者彼此之間具有高度的互動,在某些存在的互動關系型態上較親密,因此,透過強連接所產生的訊息通常是重復的,容易自成一個封閉的系統。網路內的成員由於具有相似的態度,高度的互動頻率通常會強化原本認知的觀點而降低了與其它觀點的融合,故認為在組織中強連接網路並不是一個可以提供創新機會的管道。

閱讀全文

與如何找到社交網路中的弱連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63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431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739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407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167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68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157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43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801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1038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46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102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64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73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89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57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376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594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1001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