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組裝電腦的內存頻率多少的好
現在主流內存的頻率是1600的,如果買超過這個頻率的,一是或許主板不支持,最後有可能還是要自動降頻,二是價位也高一些,甚至2400的價位更離譜。所以一般還是跟著大家走,買1600的。如果不玩大型的游戲,4G內存就足夠了。
Ⅱ DDR4內存頻率多少合適 ddr4內存頻率越大
DDR4內存頻率2400和2666合適,ddr4內存頻率越大,速度相對來說就越快。
DDR4內存的起跳頻率為DDR42133MHz,即低頻內存;而理論上超過DDR42133MHz頻率的內存都可以稱為高頻內存,不過諸如DDR42400、2666MHz內存相對DDR42133MHz提升幅度並不明顯,而且市面上也鮮有DDR42666這樣的內存,DDR43000MHz及其以上的內存定義為高頻內存。
DDR42400和DDR4 2666MHz比較常用,DDR43000MHz價格較高,並不推薦。
(2)買電腦內存頻率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內存頻率的提升對於內存讀寫帶寬的提升立竿見影,基本和內存頻率成正比,,DDR4 3000內存相對DDR4 2133有了20%的提升。所以不管是用來工作,還是用來看電影、玩游戲,內存頻率高還是非常有幫助的,當然在選購內存的時候,也有考慮一下性價比,因為高頻率內存的價格還是比較高的。
內存主頻越高,內存性能越強,不過在實際的使用中差距卻並不是特別明顯。主頻2400與3000的官方解釋是差距約20%,但是在實際體驗卻並沒有這么高,這主要是因為內存在實際體驗中起到的主要影響作用是容量並不是主頻,選內存,首先考慮容量,其次是主頻。
預算吃緊的用戶來說還是優先滿足內存容量或者其它配件的性能,當然如果是一個發燒的超頻玩家或者對於CPU計算等性能有嚴重的依賴,那麼可以選擇DDR43000+以上的高頻內存。
Ⅲ 電腦內存條頻率多少好有推薦嗎
首先,提問者得先確定需要加裝內存的主板對內存的規格支持,這樣你選購的新內存才能完美匹配,如果不匹配的內存會自動降低頻率,或者會出現不兼容現象
Ⅳ 關於電腦內存條頻率的選擇
你說的這兩種內存頻率都是一樣的啊,都是1600MHZ的。如果以後不考慮內存升級,就買兩條4G的,組成雙通道電腦性能要高百分之15-20左右,但是出錯幾率比單條的要高一點。價格上兩條4G的肯定比單條8G的貴一點,價格各地差異較大,不好說。而且品牌不一樣價格也有差異,金士頓DDR3/1600
4G的我們這邊大概在260元左右一條,DDR3/1600
8G的大概在420元左右。
Ⅳ 電腦內存3200好還是3600好,求大神推薦,有沒有意義換,換了能提升多少電腦是否可以超頻呢
第一,超頻需要主板支持,這個主板是可以超頻的,需要進入BIOS設置
第二,內存頻率只有在內存佔用率高時,高頻率才有意義,而且內存越大,頻率影響越小
8G內存和16內存比較,8G內存頻率再高,也不如16G流暢
同樣,如果內存佔用50%以下,8G和16G,你感覺不到差別
你這是32G內存,玩個吃雞,連50%內存用不到,當然很流暢了
FPS和網速,伺服器,顯卡等等相關,和內存影響不大
吃雞需要大內存,地圖載入速度快,你可以找台8G3600頻率的內存機器比較,保證沒你機器流暢
Ⅵ 內存條大小怎麼選
內存條是電腦必不可少的硬體之一,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電腦的運行效率。對於那些電腦內存容量不夠用的人群來說,選購一款合適的內存條來升級內存無疑是最好的出路。那麼電腦內存條怎麼選?買內存條看哪些參數?
在購買內存條前,一定要先安裝魯大師進行一下電腦硬體檢測。查看原裝內存條的具體參數,按照原參數購買基本沒問題。不要啥都不管直接購買,內存條雖不像鑰匙一樣一鎖一鑰匙,但是兼容性等方面還是有區別的。最起碼別筆記本買了台式機內存條。
如何選購內存條?
1.清楚主板限制
內存頻率越高,讀寫速度越快,但並不是說我們就要盲目追求高頻率內存。
高頻內存條購買與否,在於我們電腦主板對內存頻率的要求。我們要按照主板要求的內存頻率進行購買。例如主板顯示內存頻率是 2400MHZ,買一個 2666MHzJ 降頻使用還是可以的,如果買一個 3000MHz 那就很浪費了。
電腦主板頻率可以網路搜索相關型號,進行查詢具體頻率要求
2.確定內存類型
內存分為 DDR2 和 DDR3、DDR4 三種不同代的內存,所以購買時一定要檢測或者知道具體內存類型。防止不兼容情況,和無法正常運行的情況發生。
關於老款 DDR2 型號的內存條,建議到線下電腦店進行選購,方便維修更換。線上購買僅限新款內存
3.確定電腦工作電壓
內存條一般選擇時不太注意這個。但是對於筆記本,特別是推出的省電,低功耗的筆記本。這些工作電壓為 1.35v,也就是說你購買的內存條如果是以 DDR3 為例,筆記本就無法正常運行。工作電壓帶不動。這時你就需要購買 DDR3L,低電壓版的內存條。
內存條選購注意事項
1、看大小:內存的大小要考慮 CPU 和主板,目前主流的主板最高支持 64G 內存,而 64 位 CPU 最大支持的內存是 128G,內存如果超過主板 64G 已經沒什麼意義了。目前主流的內存有 4G、8G、16G 單條,想要獲取更高的內存,就要增加內存條,要看電腦內存卡槽有多少個。
2、看兼容性:在選擇內存條的時候盡量選擇同品牌同頻率的內存條,避免出現不兼容導致電腦無法開機。如果內存與主板或其它硬體兼容性不好的話,輕則導致經常性死機,重則造成無法開機或燒毀。這就需要在經銷商處進行測試安裝。如果無法測試的話,建議使用牌子硬的生產廠家的內存進行購買,如:KINGMAX、超勝、金士頓等。
3、看頻率:頻率要一致。比如原來是 1333 的,最好也找 1333 的內存。頻率如果找不到一致的,DDR3 代內存,可以找相近的頻率。比如 1066 的,一般可以用 1333 的,但不要用 1600 的,很可能不兼容。
Ⅶ 電腦內存的頻率多少算好
1GB吧!256M提升到512M性能的提升還不是那麼明顯,但是由512M提升到1G,性能提升就會很明顯!但是1G和2G的區別又不是那麼明顯了,只有在需要大內存的程序應用下才會有所體現
Ⅷ 普通游戲玩家內存挑多大頻率的好有什麼推薦
一、前言
想必大多數人對顯卡和CPU的重要性還是有著很明確的認識的,但說起內存,大家只覺得容量夠用就行了,至於內存頻率是否重要,卻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有的人認為,內存頻率對系統性能幾乎沒啥影響,高頻內存就是智商稅;有的人認為,內存頻率對系統性能影響很大,頻率越高,自然性能越強。
基於此,三哥決定親自實驗一番,來驗證一下內存頻率對系統性能究竟有什麼影響,當然,為了使測試的結果更加科學准確,這一次,我組建了核顯、中端獨顯、高端獨顯三套平台來進行測試,期望通過大量的測試,來找出最客觀真實的結論。
二、測試道具介紹
測試內存,自然要覆蓋低頻、高頻等多個頻段,所以測試道具上也不能馬虎,這里選擇了宏碁掠奪者 PREDATOR Vesta DDR4 3600 16G(8G×2) 內存,該內存採用優質三星B-DIE顆粒配合10層PCB板打造而成,開啟XMP後頻率為3600MHz(14 15 15 35),同時該內存還具有非常酷炫的RGB幻彩燈效,為玩家帶來了更多個性化的玩法。
內存外包裝印著內存發光時的效果圖,看上去經典直觀,一目瞭然。
背面是英文版的產品技術特點介紹。
內部還有一層盒子,包裝還是非常扎實的。
附件比較簡單,只有一張說明書。
內存採用特挑優質三星B-DIE顆粒,配合XMP 2.0技術,可一鍵實現3600MHz的高頻,同時其14 15 15 35的時序小參也是非常給力的。當然,該內存還有一定的超頻空間,感興趣的玩家可以繼續往上超。
內存採用了非常厚實的銀色鋁合金散熱片,不僅能夠大大增強散熱效果,而且顏值也非常不俗,非常適合組建白色或銀色系的主機。
散熱片表面採用磨砂處理,看起來很有質感,靠下部採用開槽設計,能夠增加散熱面積。
LOGO特寫一張。
內存採用15μm金手指+10層PCB設計,扎實的做工是實現高頻穩定工作的保障。
內存採用了亮度更高的燈珠,色彩更加真實,導光條底部採用密集導光鋸齒設計,光效更加細膩自然,同時內存支持各大主板廠家的燈控軟體,可實現1680萬自定義色彩。
內存PCB端部打磨的比較平整,細節做工不錯。
三、測試驗證
1.APU核顯平台測試驗證
由於這兩年顯卡漲價,所以AMD的APU核顯平台還是有不少人用的,對於核顯平台來說,由於內存頻率等同於GPU顯存頻率,所以內存頻率還是十分重要的。
先看測試平台。
該平台是之前就裝好的,這次只需將內存換上即可。
換好內存。
順便看看RGB燈效。
開始測試,先看看CPU、主板、內存等信息。
測試選取默頻(2133)和XMP(3600)兩檔頻率進行對比。
CPU-Z基準測試,可以看出,開啟XMP後單核、多核性能均有小幅度提升。
國際象棋測試,XMP相對默頻也有所提升。
CINEBENCH R23測試,開啟XMP後單核、多核性能均有小幅度提升。
7-ZIP壓縮、解壓縮測試,開啟XMP後壓縮性能有明顯提升,解壓縮性能也有一定提升。
AIDA64內存、緩存帶寬測試,開啟XMP後內存讀、寫、復制性能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時延遲大幅度降低。
圖形理論性能測試,內存開啟XMP後還是有不小幅度的提升。
游戲測試,開啟XMP後,游戲的幀率有8.5-27.4幀的提升,換算成百分比的話,提升幅度為18.85%-36.10%,這個提升幅度算是非常誇張了。
測試結論:辦公環境下,內存頻率對整機性能有加成作用,但影響不是很明顯;游戲環境下,由於GPU顯存頻率和內存頻率聯動,所以內存頻率的提升對APU平台的圖形性能有巨大的加成作用。
2.中端獨顯平台測試驗證
測試平台如下:
其實按照顯卡沒漲價前的標准來看,RX 6600 XT只能算低端顯卡,不過現在么,按照其價格,只能將其劃歸到中端顯卡的序列之中了。
測試採用裸機平台進行。
由於內存的馬甲較高,所以遇到雙塔散熱器時,前置風扇要往高提一提才能用,但不影響散熱器的散熱效果。
測試平台的CPU、主板、內存等信息一覽。
CPU-Z基準測試,XMP相較默頻單核、多核性能均有小幅度提升。
國際象棋測試,XMP相對默頻有小幅度提升。
CINEBENCH R23測試,XMP相較默頻單核、多核性能均有小幅度提升。
7-ZIP壓縮、解壓縮測試,XMP相較默頻,壓縮性能和解壓縮性能均有一定提升。
AIDA64內存、緩存帶寬測試,XMP相較默頻內存讀和復制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時延遲大幅度降低,但受限於5800X的內部結構,內存寫入性能提升不大。
圖形理論性能測試,XMP相較默頻有小幅度提升。
游戲測試,該測試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在一些游戲中(如塵埃5、絕地求生:大逃殺、全面戰爭:戰錘2、文明6、神之隕落等),XMP相較默頻只有0.2-1.8幀的提升;但在另一些游戲中(彩虹六號:圍攻、全面戰爭傳奇:特洛伊、孤島驚魂5),XMP相較默頻有6-15幀的提升。
測試結論:辦公環境下,內存頻率對整機性能有小幅度的加成作用;游戲環境下,內存頻率的提升對部分游戲有一定影響,但對部分游戲幾乎沒有影響。
3.高端獨顯平台測試驗證
按照理論,越高端的平台越吃內存帶寬,不過這一點還需要實測來驗證,為了盡可能地減少平台瓶頸,最後一套平台採用了最新的12代平台搭配RTX3070Ti顯卡。
測試採用裸機平台。
測試平台的CPU、主板、內存等信息一覽。
CPU-Z基準測試,XMP相較默頻單核、多核性能均有小幅度提升。
CINEBENCH R23測試,XMP相較默頻單核、多核性能均有小幅度提升。
7-ZIP壓縮、解壓縮測試,XMP相較默頻壓縮性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解壓縮性能也有頗為可觀的提升。
AIDA64內存、緩存帶寬測試,XMP相較默頻內存讀、寫、復制性能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時延遲大幅度降低。
圖形理論性能測試,XMP相較默頻有小幅度提升。
游戲測試,該測試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但和中端獨顯平台又有所不同——在少量游戲中(如神之隕落、塵埃5、全面戰爭:戰錘2等),XMP相較默頻只有1.9-9.2幀的提升;但在大多數游戲中(孤島驚魂5、全面戰爭傳奇:特洛伊、文明6、絕地求生:大逃殺、彩虹六號:圍攻等),XMP相較默頻有22-66幀的提升,換算成百分比的話,提升幅度為13.3%-18.61%,這個幅度還是非常大的,要知道,按照老黃的刀法,3070Ti和3070的差距都不一定有這么大呢。
測試結論:辦公環境下,內存頻率對整機性能有小幅度的加成作用;游戲環境下,內存頻率的提升對大部分游戲有較大影響,但對少量游戲影響較小。
4.內存超頻測試驗證
為了進一步探究真相,這里加入了內存超頻成績來進行對比,測試平台和3一樣,這里不再贅述。
受限於本人的CPU IMC體質,這對內存在GEAR1模式下,只能超到3733MHz(14 15 15 35)的頻率,這和開啟XMP的3600MHz(14 15 15 35)相比拉不開差距,個人覺得沒必要進行對比了。
所以這里直接用GEAR2模式沖擊更高的頻率,經過一番努力,本人將這對內存超到了DDR4 4600MHz(18 18 18 40)的水平,這個頻率還是比較給力的,同時時序也還算不錯。
CPU-Z基準測試,超頻後相較XMP單核性能和多核性能均有小幅度提升。
CINEBENCH R23測試,超頻後相較XMP單核性能有小幅度降低、多核性能有小幅度提升。
7-ZIP壓縮、解壓縮測試,超頻後相較XMP壓縮、解壓縮性能均有所降低,但幅度非常小。
AIDA64內存、緩存帶寬測試,超頻後相較XMP內存讀、寫、復制性能均有不小的提升,但延遲有所增加。
圖形理論性能測試,超頻後相較XMP有提升,但不明顯。
游戲測試,超頻後相較XMP均有提升,但大多數游戲的提升幅度都比較小,不過個別游戲依然有不小的提升(彩虹六號:圍攻和全面戰爭傳奇:特洛伊)。
測試結論:盡管超頻後內存頻率大大提高,但同時時序也會隨之提升,加之內存工作在GEAR2模式,兩相抵消之下,對系統性能的加成作用已經沒那麼明顯了,故不建議普通玩家去折騰太高的頻率。整體來看,內存高頻低時序運行時系統性能效能比較良好,而特挑B-Die內存顆粒具備非常出色的壓縮時序能力,本次使用的宏碁掠奪者 Vesta內存表現良好。
四、總結
先說結論:對於APU之類的核顯平台來說,內存頻率就是顯存頻率,所以拉高內存頻率能夠帶來非常直觀的游戲性能提升;對於中低端獨顯平台來說,內存頻率對整機的性能雖有加成作用,但幅度並不是太大,所以大家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經濟實力選擇內存即可;對於高端獨顯平台來說,內存頻率對整機的加成作用還是非常大的,不過同時也要注意內存工作的GEAR模式和時序,由於近幾代IU的內存分頻機制(A平台也有類似GEAR模式的內存分頻機制),當內存頻率高到一定程度時(視CPU IMC體質而定,12代U最高見過GEAR1模式4100MHz),會工作在GEAR2模式,加之時序的提升,這時候超內存帶來的收益就沒那麼大了。
綜合考慮頻率、時序和GEAR模式,個人認為性價比最高的甜點頻率就是DDR4 3600MHz,再高的話,就要花費較多的金錢(直接買)或精力(自己超)了,而且一旦內存工作在GEAR2模式,即便是高頻,性能提升也很有限,有這錢不如投到顯卡上。在此次測試中,宏碁掠奪者 Vesta內存採用特挑B-Die顆粒,開啟XMP後正好具有DDR4 3600MHz的甜點頻率,同時其時序(14 15 15 35)相較市面大多數產品都低,能夠在同頻下發揮出更高的效能,整體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
以上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對大家選擇內存有所幫助,謝謝欣賞!
Ⅸ 內存條頻率越高越好么
內存條的MHz越高越好。
內存主頻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內存所能達到的速度越快。內存主頻決定著該內存最高能在什麼樣的頻率正常工作。
目前較為主流的內存頻率是1600MHz和2400MHz的DDR內存,667MHz、800MHz和1066MHz的DDR2內存,1066MHz、1333MHz、1600MHz的DDR3內存,2133MHz、2400MHz、2666MHz、2800MHz、3000MHz、3200MHz的DDR4內存。
影響內存最終頻率的因素:
內存條的標注頻率,CPU的內存頻率,主板的默認內存頻率,主板的最高內存頻率。
內存條的標注頻率內存條的標注頻率指的就是你在買內存的時候,商品標題所寫的內存頻率,這個就是代表了內存條的物理屬性。內存條的標注頻率代表了這個內存最高可以穩定工作在什麼樣的頻率下。
限制內存頻率的關鍵因素內存條本身的標注頻率CPU的默認內存頻率主板的默認內存頻率主板的超頻內存頻率這里如果你是買回去插上就直接用,根本不打算去人為調整內存頻率,不超頻的情況,那麼就是以前三條最低的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