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知識 > 電腦是多少年引入中國的

電腦是多少年引入中國的

發布時間:2022-07-01 04:45:43

① 電腦是什麼時候開始在中國有的

我國電子計算機研究工作起步於1956年。
1958年試製成功了第一台電子管數字計算機DSJ-1,
1965年研究成功第一台晶體管大型通用計算機

② 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筆記本電腦的

中國在2000年以前就引入了計算機,甚至還掀起了一次計算機普及高潮。

1996年,美國《電腦雜志》提到康柏於 1982 年 11 月推出了一款手提電腦,重 28 磅(約合 14 公斤),這應該算是最早的筆記本電腦雛形。但 IBM 卻拒絕接受這個說法,堅持認為它在 1985 年開發的一台名為 PC Convertible 的膝上電腦才是筆記本電腦真正意義上的「開山鼻祖」。

美國人爭吵不休,大洋那邊的日本人也不樂意了。因為他們認定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筆記本電腦是東芝公司的 T1000,這款於 1985 年推出的產品採用 Intel 8086 CPU,512KB RAM,並帶有 9 英寸的單色顯示屏,沒有硬碟,可以運行 MS-DOS 操作系統。

2001年,《美國計算機協會學報》在紀念 PC 誕生 20 周年的一篇報道中寫了「1985 年,東芝推出 T1000,第一次給人們帶來了『筆記本電腦』的概念。」

(2)電腦是多少年引入中國的擴展閱讀:

為了縮小體積,筆記本電腦採用液晶顯示器(液晶LCD屏)。除鍵盤外,還裝有觸控板(Touchpad)或觸控點(Pointing stick)作為定位設備(Pointing device)。

筆記本電腦和台式機的區別在於便攜性,它對主板、CPU、內存、顯卡、硬碟的容量等有不同要求。

筆記本電腦正在根據用途分化出不同的趨勢,上網本趨於日常辦公以及電影;商務本趨於穩定低功耗獲得更長久的續航時間;家用本擁有不錯的性能和很高的性價比,游戲本則是專門為了迎合少數人群外出遊戲使用的;發燒級配置,娛樂體驗效果好,當然價格不低,電池續航時間也不理想。

③ 電腦出現在中國的哪年

我國自己研發電腦是在1956年,那時是為了研究製造原子DAN,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引進了蘋果2型電腦,九十年代PC機成為我們引進的主流電腦,一些單位也陸續使用,個人擁有的還是很少的,2001年後,電腦逐步走入家庭,慢慢普及

④ 電腦是什麼時候引進中國的

1946年2月,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在美國加州問世。那時候的電腦都很龐大,速度也慢,數量少,也不普及。
【樓主注意】1958年和1959年,中國先後製成第一台小型和大型電子管計算機。60年代中期,中國研製成功一批晶體管計算機,並配製了ALGOL等語言的編譯程序和其他系統軟體。60年代後期,中國開始研究集成電路計算機。70年代,中國已批量生產小型集成電路計算機。80年代以後,中國開始重點研製微型計算機系統並推廣應用;在大型計算機、特別是巨型計算機技術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建立了計算機服務業,逐步健全了計算機產業結構。從1987年9月20日錢天白教授發出第一封e-mail開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連入internet這段時間里,中國的互聯網在艱苦地孕育著,它的每一步前進都留下深深的腳印,

⑤ 電腦的起源第一台最早進入中國的電腦是哪年

中新社北京9月6日電 (陳穎)作為全球最大的計算機製造基地,中國計算機產業規模如今已位居世界首位。

今年7月份召開的「2019世界計算機大會」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計算機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7%;微型計算機產量3.1億台,伺服器年產量達到了295.2萬台。

如今的人們很難想像,中國的第一部電子計算機——103機,佔地達40平方米,運算速度僅為每秒30次。

1953年1月,華羅庚受命在剛成立不久的中國科學院數學所內組建中國第一個計算機科研小組,清華大學電機系閔大可教授任組長,這個小組的目標就是研製中國自己的計算機。

1956年4月,在周恩來總理親自領導制定12年科技發展遠景綱要時,華羅庚被任命為計算技術規劃組組長,負責起草中國計算機事業發展的藍圖。規劃實施的結果促成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誕生。

1956年,中國成立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籌備委員會,中國第一台小型電腦103機設計完成。國營738廠用時8個月,實現了這部計算機的製造工作。

在計算機的領域,萬事開頭「大」,新中國的第一台計算機僅主機部分的幾個大型機櫃就佔地40平方米,機體內有近4000個半導體鍺二極體和800個電子管。

1958年8月1日,103機完成了四條指令的運行,這標志著由中國人製造的第一架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正式誕生。

103機採用磁芯和磁鼓存儲器,內存僅有1KB,運算速度為每秒30次。僅一年之後,104機就成功問世,運算速度提升到每秒1萬次。從30次到1萬次,只走過一年多的時間。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中國的計算機研發與製造不僅實現了從無到有,還達成了躋身世界前列的成就。

超級計算機是計算機中功能最強、運算速度最快、存儲容量最大的一類計算機,多用於國家高科技領域和尖端技術研究,是衡量國家科技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中國第一台億次巨型計算機是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自行研製的「銀河-I」。它的運算速度為每秒1億次以上。

「銀河-I」研製始於1978年5月,在1983年12月通過國家鑒定。在1984年,「銀河-I」模型還在天安門前參加了新中國成立35周年國慶檢閱
「銀河」之後還有「天河」。2013年6月,「天河二號」摘奪世界超算500強桂冠,中國超級計算機研製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2016年6月,世界首台峰值運算能力超過每秒10億億次、擁有千萬核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誕生,此後連續四次雄踞「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首。

今年6月17日,第53屆「全球超算TOP500名單」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辦的國際超算大會上發布。「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號」位列第三、四名。

而從上榜超級計算機的總數來看,中國以219台上榜系統數位列第一,美國以116台排第二。中國「超算三強」聯想、浪潮、曙光分別貢獻了173台、71台和63台超算。

「天河二號」副總設計師的肖立權曾說,「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太難!但我喜歡挑戰!」中國計算機不斷挑戰新速度,將給中國經濟社會騰飛,不斷配上更好的引擎

⑥ 電腦是哪一年普及的

個人電腦普及基本在在2004年左右,1997年時中國每千人只有電腦6台。而當時的世界水平平均是每千人64台。到2004年中國每千人擁有個人電腦40台。基本達到了上世紀未世界的平均水平。

⑦ 請問電腦什麼時候在我國普及的,2001年就有電腦了嗎

個人電腦普及基本在在2004年左右,1997年時中國每千人只有電腦6台。而當時的世界水平平均是每千人64台。到2004年中國每千人擁有個人電腦40台。基本達到了上世紀未世界的平均水平。
我國計算機普及教育始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那以前,就全國范圍來說,基本上談不上計算機普及教育,只有少數科研部門進行計算機的應用開發,在大學的非計算機專業基本上都沒有開設計算機課程。使用計算機,只是少數專家的事情。現在在全國范圍內已掀起波瀾壯闊的第三次全國計算機普及高潮。  
大致從1994年(WINDOWS 95發布時)就已經是一些高收入家庭的必備家電了,只是當時電腦配置都相對非常落後。徹底瘋狂普及的時候是2002年以後,即WINDOWS XP開始普及的同時,電腦走進家庭的程度,再一些發達國家幾乎達到了「人手一機」的程度。

⑧ 電腦是幾幾年引入中國的

中國計算機產業的發展

1956年,夏培肅完成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運算器和控制器的設計工作,同時編寫了中國第一本電子計算機原理講義。

1957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模擬式電子計算機。

1958年,中國第一台計算機--103型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運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國研製成功104型電子計算機,運算速度每秒1萬次。

1960年,中國第一台大型通用電子計算機--107型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研製成功。

1963年,中國第一台大型晶體管電子計算機--109機研製成功。

1964年,441B全晶體管計算機研製成功。

1965年,中國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計算機"DJS-Ⅱ"型操作系統編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體管大型通用數字計算機誕生。

1969年,北京大學承接研製百萬次集成電路數字電子計算機 --150機。

1970年,中國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時操作系統和標准匯編語言的計算機--441B-Ⅲ型全晶體管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2年,每秒運算11萬次的大型集成電路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3年,中國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個機型先後研製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機研製成功。

1977年,中國第一台微型計算機DJS-050機研製成功。

1979年,中國研製成功每秒運算500萬次的集成電路計算機--HDS-9,王選用中國第一台激光照排機排出樣書。

1981年,中國研製成功的260機平均運算速度達到每秒100萬次。

1983年,"銀河Ⅰ號"巨型計算機研製成功,運算速度達每秒1億次。

1984年,聯想集團的前身--新技術發展公司成立,中國出現第一次微機熱。

1985年,華光Ⅱ型漢字激光照排系統投入生產性使用。

1986年,中華學習機投入生產。

1987年,第一台國產的286微機--長城286正式推出。

1988年,第一台國產386微機--長城386推出,中國發現首例計算機病毒。

1990年,中國首台高智能計算機--EST/IS4260智能工作站誕生,長城486計算機問世。

1991年,新華社、科技日報、經濟日報正式啟用漢字激光照排系統。

1992年,中國最大的漢字字元集--6萬電腦漢字字型檔正式建立。

1993年,中國第一台10億次巨型銀河計算機Ⅱ型通過鑒定。

1994年,銀河計算機Ⅱ型在國家氣象局投入正式運行,用於天氣中期預報。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機通過鑒定,其峰值可達每秒25億次。

1996年,國產聯想電腦在國內微機市場銷售量第一。

1997年,銀河-Ⅲ並行巨型計算機研製成功。

1998年,中國微機銷量達408萬台,國產佔有率高達71.9%。

1999年,銀河四代巨型機研製成功。

2000年,我國自行研製成功高性能計算機"神威I",其主要技術指標和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具備研製高性能計算機能力的國家

⑨ 誰知道電腦是什麼時候在中國出現的

1949.2.14誕生 1990年左右傳入中國

⑩ 電腦什麼時候到中國的

1958年。1946年2月,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在美國加州問世。那時候的電腦都很龐大,速度也慢,數量少,也不普及。1958年和1959年,中國先後製成第一台小型和大型電子管計算機。60年代中期,中國研製成功一批晶體管計算機,並配製了ALGOL等語言的編譯程序和其他系統軟體。60年代後期,中國開始研究集成電路計算機。70年代,中國已批量生產小型集成電路計算機。80年代以後,中國開始重點研製微型計算機系統並推廣應用;在大型計算機、特別是巨型計算機技術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建立了計算機服務業,逐步健全了計算機產業結構。
參考資料:網路詞條「電腦」

閱讀全文

與電腦是多少年引入中國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7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7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98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81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81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30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58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5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721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57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8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017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8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22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64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4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90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500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