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PC音效卡設置中揚聲器的位深度和采樣頻率是不是越高越好
一般來說,揚聲器采樣頻率和位深度越高越好。這個問題還涉及到電腦音箱質量。所以關於揚聲器設置采樣頻率和為深度的問題,關鍵是性能好的音箱,和安裝最合適也就是最匹配的音效卡驅動程序。
事實上普通用戶根本聽不出這幾種音質的差距,按照系統默認即可,不一定非要個人設置。當然可以選最高的,對系統運行不會造成任何不利影響。在揚聲器屬性高級選項卡裡面,我們可以看到諸如16位 44100Hz(CD音質)、16位48000Hz(DVD音質)、24位 96000Hz(錄音室音質)、24位192000Hz(錄音室音質)等選項。
關於音效卡:
比特速度指的是數據流每秒可以傳遞的信息量。它也可以理解為:每秒錶示多少位數據。原則上,音頻位速越高,質量越好。然而,如果音頻是有損壓縮,不同的壓縮演算法,即使位速相同,也會導致完全不同的音質結果。
典型的例子:96kbps WMA音頻格式的聲音質量明顯優於96kbps MP3。由於壓縮演算法的不同,導致數據利用率的差異。例如,如果MP3被壓縮到48kbps以下,這很糟糕,但是如果它是AAC音頻格式,在相同的48kbps位速下,聲音質量明顯好於MP3。
對於無損壓縮音頻,即使比特速度完全不同,最終的聲音質量是相同的。分別壓縮相同的WAV文件如FLAC格式和APE格式,得到文件,位速不太一樣,但音質卻一樣。即使使用相同的格式、不同的壓縮級別和完全不同的位速,最終的結果也是相同的音質(但編碼和解碼、CPU使用不同、編碼時間不同)。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 音效卡
Ⅱ 電腦屏幕多少hz比較好合適
60Hz,對於傳統顯示器來講,刷新頻率越低,圖像閃爍和抖動的就越厲害,眼睛疲勞得就越快。有時會引起眼睛酸痛,頭暈目眩等症狀。
因為60Hz正好與日光燈的刷新頻率相近,所以當顯示器處於60Hz的刷新頻率時會產生令人難受的頻閃效應。而當採用70Hz以上的刷新頻率時可基本消除閃爍。因此,70Hz的刷新頻率是在顯示器穩定工作時的最低要求。
(2)電腦聲音位深赫茲設多少好擴展閱讀
通常我們的顯示器刷新率為60Hz,也就是每秒鍾顯示器最多會播放60張畫面。人眼能夠識別的極限幀率因人而異,像主打電競旗號的高刷新率顯示器早已支持144Hz甚至是220Hz刷新率,它的優勢是能夠讓玩家更流暢的進行游戲和瀏覽內容,每秒多獲得的畫面反饋信息也是電競選手決勝的關鍵。
此外還有一個常見的顯示器性能參數是行頻,即水平掃描頻率,是指電子槍每秒在屏幕上掃描過的水平點數,以KHz為單位。它的值也是越大越好,至少要達到50KHz。
Ⅲ 聯想win8系統64位的音頻設置為什麼好有16位和24位錄音室音質以及4800Hz、9600Hz
這些是代表系統聲音的質量等級。
只要你的音效卡夠好,任何Win8系統都會有這個選項,不僅僅是聯想的win8系統。
16位/24位 為每一個最小的音樂片段所佔用的存儲空間大小,越大則音質越好。
選16位則音效卡在處理時將按照2的16次方,共65535種差別來處理。24位則是2的24次方。
4800Hz、9600Hz、19200Hz是采樣率,是指每一秒鍾對聲音采樣的數量。
如果你選擇了24位4800Hz,則電腦在放音樂的時候:每秒發出4800次聲音,每次發出的聲音能有2的24次方種變化。同時電腦電路裡面美妙都會產生4800個24位的存儲的音頻數據流。
也就是對應 8×3×4800 = 115200bit ÷ 8 = 14400byte ÷ 1024 = 14.0625 KB ≈ 14K
看到這個14K我想有時你就知道唱片集上寫的14K是什麼意思了。不是說唱片的含金量,而是指他的音質就是24位4800hz。
CD音樂的規范是16位4800Hz,但有些唱片公司在使用了特殊的技術後,能把24位4800Hz的音樂錄到CD裡面,這也就有了14K音樂這一個說法。
Ⅳ 比特深度和采樣頻率設置多少才是最佳的音效(圖)``
44.1K,16bit已夠用了,截圖中96K,24bit可以不用更改。 網上有許多關於音頻采樣率與比特深度的文章,可以搜索看看,以下可參考。 所有的聲音都以聲波的基本形式存在。聲波由兩個主要成分組成:頻率和振幅。頻率即每秒鍾聲波振動的次數,以Hz(赫茲)表示,決定聲音的音高和音色;振幅表示聲音的音量。聲音的這兩個特性能夠用來描繪出任何聲音的音量、音高和音色。 將聲音記錄成數字音頻格式,需要將話筒拾取的聲波轉變成電信號。這種電信號以正負電壓來表示聲波振幅的高低。將輸入的電信號進行選取樣本值,並將這些樣本值轉化為由1、0組成的二進制數碼。把每秒從一個模擬信號中選取多少樣本值定義為采樣頻率。采樣頻率(采樣點)越高,得到的數據越精確,傳遞和記錄的信息就越精確。一般,對於所選的采樣頻率必須至少是要記錄信號中所含最高頻率的2倍。假如對一個1000Hz的聲音進行采樣,每秒至少要有2000個采樣值被記錄。由於大部分人聽不到高於16KHz的信號,所以采樣頻率一般為44.1KHz。此外,不對高於采樣頻率1/2的頻率成份進行處理,如果這樣的信號進入轉換過程,高頻將會產生失真信號,造成混疊雜訊(濾波器派上用場)。 比特深度表示數字采樣過程中的振幅劃分,即把隨時間連續變化的模擬信號的即時電壓變換成離散的,由1和0組成的二進制數,以比特表示,即一個采樣值由幾位數來表示,它決定了信息包的大小或是每個采樣數字的位數。當信息包較大,表示輸入信號的數字越多,信號的傳輸就越精確。一般,用於音頻的二進制數字長為16比特。 我的看法,由於軟硬體及音頻處理技術問題,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討論聲音采樣效果,也就是吹吹牛皮,對大多數人來說,播放音頻時,是靠均衡器等插件來提高播放質量,你就是采樣再高,恐怕也沒有實際效果。當然,對於一些發燒友級玩家,還是有些作用的。
Ⅳ 揚聲器的采樣率和位深度是不是越高越好
采樣率(也稱為采樣速度或者采樣頻率)定義了每秒從連續信號中提取並組成離散信號的采樣個數,它用赫茲(Hz)來表示。采樣頻率的倒數是采樣周期或者叫作采樣時間,它是采樣之間的時間間隔。注意不要將采樣率與位速相混淆。 「位」( bit )是計算機存儲器里的最小單元,它用來記錄每一個像素顏色的值。圖形的色彩越豐富,「位」的值就會越大。每一個像素在計算機中所使用的這種位數就是「位深度」。在記錄數字圖形的顏色時,計算機實際上是用每個像素需要的位深度來表示的。 一般來說當然是采樣率越高越好,不過也要視乎你的音箱
Ⅵ 電腦音響輸出多少赫茲好
20-20000赫茲
人耳能夠聽到的頻率范圍是20-20000赫茲,所以選音響、耳機要包含這個頻率范圍。
而聽到滋滋響,則是噪音的問題了,這個問題主要由另外一個參數決定的:信噪比。
信噪比,是指一個電子設備或者電子系統中信號與雜訊的比例。
信號,來自設備外部需要通過這台設備進行處理的電子信號。
雜訊,經過該設備後產生的原信號中並不存在的無規則的額外信號(或信息),並且該種信號並不隨原信號的變化而變化。
信噪比一般不應該低於70dB,高保真音箱的信噪比應達到110dB以上。
Ⅶ 赫茲代表多小或多大的聲音呀
單位時間內完成振動的次數叫作頻率,頻率的單位是赫茲,1秒鍾振動一次就叫作1赫茲(Hz)。
聲音可以從時間和空間兩方面定量。從時間方便定量,指的是周期和頻率。從空間方面定量,主要指振幅與波長。
周期振動一次所需要的時間是頻率的倒數,通常以毫秒(ms)計。例如頻率為1000赫茲的純音,周期是1毫秒。
人的耳朵能夠聽到聲音的范圍是從20赫茲到2萬赫茲。在自然界也存在著低於20赫茲和高於2萬赫茲的振動和波,但它們不能引起我們的聽覺。高於2萬赫茲的為超聲波,低於20赫茲的為次聲。
人耳的音域能夠高出10個八度音,自C
1
到C
5
(自32到4096赫茲)的聲音屬於樂音范圍。聲音達C
2
(512赫茲)列為低音域,自C
3
到C
5
者(512~4096赫茲)列為高音域。
通常人類談話聲的頻率范圍在500~3000赫茲之間。純音、復合音和語音的區別也在於頻率之不同。純音系指單一頻率的聲音,常用於聽力測試。語音即人們日常的談話聲。復
合音樂和雜訊皆是,它們都含有多種頻率成分。
Ⅷ 權盟音效卡里的赫茲怎麼調聲音最好
摘要 20Hz--60Hz:這段低頻往往給人很響的感覺,如雷聲,是音樂中強勁有力的感覺;如果提升過高,則又會混濁不清,造成清晰度不佳;可以適當的增加一點;(增加與減少都是相對與0dB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