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區別兩部電腦的性能試舉例子說明.
在相同環境內拷同樣大的文件(越大越好);用同一條線路在同一網站下載同一文件;玩同樣的游戲,看誰的快,這些是比速度後者是網路環境下的速度。
相同環境內同樣運行72小時以上,看看哪台機器出什麼問題;這是比兼容性。
同時間上亂七八糟的網站,看誰先中毒,比系統漏洞(這條僅供參考)
在強光下同時操作電腦,看誰的顯視器清楚,比顯視器的亮度;
找張很舊的光碟先後放入光碟機讀取,看誰讀不出來,比光碟機的讀盤能力……
多了去了,自己以揮去吧。
『貳』 兩台電腦配置比較下
第一台好很多
主要性能對比如下,
第二台顯卡性能是第一台的 48%左右
CPU單核性能是第一台的 85%左右
多核性能是第一台的 63%左右(比第一台少2個核心)
『叄』 對比兩個電腦的配置
首先看主流電腦配置:
一台辦公、家用電腦在不考慮玩游戲的情況下,預計性能壽命在7-8年,2千元左右的價位是最合適的,也是最性價比的,在此性能壽命期間,會流暢的滿足你的電腦應用需求。
首先看配置一:英特爾平台,一點游戲就別考慮了,性能側重件都在處理器跟內存上。顯卡僅僅是 入門顯卡,游戲性能是比較弱的。鬥地主行嗎 ?當然可以。在此所謂的游戲是只英雄聯盟 穿越火線等同級游戲。配置的選擇在圖片中有詳細說明。
第二個配置:銳龍平台
第三代銳龍的上市 可以說是跨時代的,是直線超車的典範,性能 功耗 溫度全方位碾壓英特爾平台,已經不是以前的 發熱高,不穩定的代名詞,反觀英特爾最新一代的處理器發布依舊是老舊的14nm工藝。
目前所有配置要說同價位 銳龍平台可以性能做到最高。同性能,銳龍可以最便宜。目前全球前十名cpu排行,銳龍佔了7席。跟三年前的英特爾正好對調。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要用老眼光看待事物的發展。一句話 AMD YES!事實如斯。
此配置是性價比很高的。最大賣點是處理集成的顯卡,性能等同入門游戲顯卡:gtx1030的水平,要知道這個顯卡加個都要500元左右了。這500元是實打實的省下來了。
很驚喜,此配置能玩游戲!LOL 穿越火線等流暢 流暢很流暢。
然而為啥現在賣電腦的那些人們還再賣那套配置呢↑
☆客戶知道英特爾的多啊 i3 i5 i7 都說的上來,推薦產品要投其所好嘛!
用同行的一句話說你給客戶推薦銳龍 客戶以為你坑他!尷尬不?
☆AMD平台裝機費時間,系統要裝原版,一套系統裝下來40分鍾有了
反而英特爾一鍵GHOST就好嘛,十分鍾完事!!現在竟然還有賣電腦的裝機
員竟然不會裝原版系統!
☆裝機期間要仔細,一不小心掉地上了, CPU的針腳就都歪了。自己賠唄!
☆ 銳龍平台裝機太少,碰到問題不知道怎麼解決。這點只能怪裝機少!
『肆』 倆個電腦對比如何,哪個好點
從你發的圖片信息來看,應該華為的筆記本電腦配置更好一點,但也是高一點吧!
從選擇電腦來說,有時候不能只看配置,還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考慮,比如自己買來筆記本電腦做什麼,是日常工作學習,還是更加註重遊戲,甚至只是用來追劇,所以這些都是選擇電腦時要考慮清楚的。
因為華為的這款沒有顯示顯卡信息,但處理器和內存要好於聯想的,你在看看華為的有沒有獨立顯卡,有的話,就選擇華為吧!
『伍』 怎麼對比電腦配置
電腦配置高低,主要取決於如下四大件:
CPU、顯卡、硬碟、內存。
詳細對比配置高低,需要了解各個型號的CPU、顯卡、內存和硬碟性能。
簡單來說,對比電腦配置高低的方法如下:
1,CPU。CPU的核心數量越多、主頻越高,性能越好。比如雙核CPU和四核CPU相比,後者性能好;
2,顯卡。顯卡的顯存和位寬越大,性能越好,比如1G顯存和2G顯存相比,後者更好;
3,內存。內存的容量越大,性能越好。比如4G內存和8G內存相比,後者更好;
4,硬碟。硬碟的轉數越高,性能越好,機械硬碟(HDD)和固態硬碟(SSD)相比,固態硬碟更好
然後可以去網上查查一些顯卡性能天梯圖,而且也要根據你的個人需求才能更好的對比電腦配置,另外也可以自己測試。
『陸』 怎麼比較兩台電腦cpu好壞
根據我所學的專業,衡量它的好壞根據主頻率,外頻和二級緩存和FSB!這仨指數是最重要的。 ·主頻 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M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速度。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很多人認為主頻就決定著CPU的運行速度,這不僅是個片面的認識,而且對於伺服器來講,這個認識也出現了偏差。至今,沒有一條確定的公式能夠實現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兩者之間的量值關系,即使是兩大處理器廠家 Intel和AMD,在這點上也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我們從Intel的產品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強自身主頻的發展。像其他的處理器生產廠家,有人曾經拿過一塊1G的全美達來做比較,它的運行效率相當於2G的Intel處理器。 所以,CPU的主頻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系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盪的速度。在Intel的處理器產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1 GHz Itanium晶元能夠表現得差不多跟2.66 GHz Xeon/Opteron一樣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約跟4 GHz Xeon/Opteron一樣快。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標。 當然,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是有關的,只能說主頻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能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外頻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也是MHz。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板的運行速度。說白了,在台式機中,我們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當然一般情況下,CPU的倍頻都是被鎖住的)相信這點是很好理解的。但對於伺服器CPU來講,超頻是絕對不允許的。前面說到CPU決定著主板的運行速度,兩者是同步運行的,如果把伺服器CPU超頻了,改變了外頻,會產生非同步運行,(台式機很多主板都支持非同步運行)這樣會造成整個伺服器系統的不穩定。 目前的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也是內存與主板之間的同步運行的速度,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的外頻直接與內存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運行狀態。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很容易被混為一談,下面我們在前端匯流排的介紹中談談兩者的區別。 緩存(Cache)大小是CPU的重要指標之一,其結構與大小對CPU速度的影響非常大。簡單地講,緩存就是用來存儲一些常用或即將用到的數據或指令,當需要這些數據或指令的時候直接從緩存中讀取,這樣比到內存甚至硬碟中讀取要快得多,能夠大幅度提升CPU的處理速度。 緩存 所謂處理器緩存,通常指的是二級高速緩存,或外部高速緩存。即高速緩沖存儲器,是位於CPU和主存儲器DRAM(Dynamic RAM)之間的規模較小的但速度很高的存儲器,通常由SRAM(靜態隨機存儲器)組成。用來存放那些被CPU頻繁使用的數據,以便使CPU不必依賴於速度較慢的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L2高速緩存一直都屬於速度極快而價格也相當昂貴的一類內存,稱為SRAM(靜態RAM),SRAM(Static RAM)是靜態存儲器的英文縮寫。由於SRAM採用了與製作CPU相同的半導體工藝,因此與動態存儲器DRAM比較,SRAM的存取速度快,但體積較大,價格很高。 處理器緩存的基本思想是用少量的SRAM作為CPU與DRAM存儲系統之間的緩沖區,即Cache系統。80486以及更高檔微處理器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處理器晶元內集成了SRAM作為Cache,由於這些Cache裝在晶元內,因此稱為片內Cache。486晶元內Cache的容量通常為8K。高檔晶元如 Pentium為16KB,Power PC可達32KB。Pentium微處理器進一步改進片內Cache,採用數據和雙通道Cache技術,相對而言,片內Cache的容量不大,但是非常靈活、方便,極大地提高了微處理器的性能。片內Cache也稱為一級Cache。由於486,586等高檔處理器的時鍾頻率很高,一旦出現一級Cache未命中的情況,性能將明顯惡化。在這種情況下採用的辦法是在處理器晶元之外再加Cache,稱為二級Cache。二級Cache實際上是CPU和主存之間的真正緩沖。由於系統板上的響應時間遠低於CPU的速度,如果沒有二級Cache就不可能達到486,586等高檔處理器的理想速度。二級Cache的容量通常應比一級Cache大一個數量級以上。在系統設置中,常要求用戶確定二級Cache是否安裝及尺寸大小等。二級Cache的大小一般為128KB、 256KB或512KB。在486以上檔次的微機中,普遍採用256KB或512KB同步Cache。所謂同步是指Cache和CPU採用了相同的時鍾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相對於非同步Cache,性能可提高30%以上。 目前,PC及其伺服器系統的發展趨勢之一是CPU主頻越做越高,系統架構越做越先進,而主存DRAM的結構和存取時間改進較慢。因此,緩存(Cache)技術愈顯重要,在PC系統中Cache越做越大。廣大用戶已把Cache做為評價和選購PC系統的一個重要指標。 ·前端匯流排(FSB)頻率 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即匯流排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有一條公式可以計算,即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數據位寬)/8,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比方,現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強Nocona,前端匯流排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數據傳輸最大帶寬是6.4GB/秒。 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的區別: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數據傳輸的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鍾震盪一千萬次;而100MHz前端匯流排指的是每秒鍾CPU可接受的數據傳輸量是 100MHz×64bit÷8bit/Byte=800MB/s。 其實現在「HyperTransport」構架的出現,讓這種實際意義上的前端匯流排(FSB)頻率發生了變化。之前我們知道IA-32架構必須有三大重要的構件:內存控制器Hub (MCH) ,I/O控制器Hub和PCI Hub,像Intel很典型的晶元組 Intel 7501、Intel7505晶元組,為雙至強處理器量身定做的,它們所包含的MCH為CPU提供了頻率為533MHz的前端匯流排,配合DDR內存,前端匯流排帶寬可達到4.3GB/秒。但隨著處理器性能不斷提高同時給系統架構帶來了很多問題。而「HyperTransport」構架不但解決了問題,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匯流排帶寬,比方AMD Opteron處理器,靈活的HyperTransport I/O匯流排體系結構讓它整合了內存控制器,使處理器不通過系統匯流排傳給晶元組而直接和內存交換數據。
『柒』 兩台電腦硬體配置如何比較
低的話可以重設置的,右鍵我的電腦-屬性-高級-性能設置-高級-更改虛擬內存。設置成最小384 最大768 就可以了。玩游戲你的內存是小了點哦!建議買個512的吧,也不是很貴,就兩三百塊錢`
好多了!玩游戲的話是完全足夠了!絕對不會出現虛擬內存低的情況,2G啊!!我的夢幻裝備!
『捌』 怎樣比較筆記本電腦的性能
1、打開電腦以後,在電腦桌面上點擊魯大師的圖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