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知識 > 木馬病毒存在電腦哪個部分

木馬病毒存在電腦哪個部分

發布時間:2022-07-20 16:52:53

1. 電腦木馬病毒一般存在哪內存磁碟還是都有啊怎麼殺都殺不死

在硬碟這個沒跑,因為您整個系統都在硬碟裡面,一般木馬什麼地方都會存在,游戲文件本身,系統文件,各色文件,包括瀏覽器裡面的插件都有可能的

2. 假如電腦中了木馬,一般病毒會藏在哪個硬碟里

一般在C:\WINDOWS\system32\drivers里,這是關鍵部分啊,中毒後你可手動殺毒啊,菜鳥別動它,否則你會後悔的。

3. 木馬系統包括哪些部分

一般分為服務端和控制端,中木馬就是運行了服務端,中了木馬的電腦就會被控制端控制

防止電腦給木馬病毒入侵 的話 那就給電腦下載個殺軟把
比較推薦用騰訊電腦管家的
殺毒採用的是「4+1」芯引擎
「4+1」芯引擎:「4」指的是QQ電腦的雲查殺、金山毒霸、小紅傘以及趨勢科技的四種病毒檢測查殺技術,「1」指的是此次新推出的因木馬損害而造成系統文件崩潰從而實現自主修復功能。

4. 電腦木馬病毒一般藏在電腦的哪些位置

你好:

電腦病毒最常見的位置就是在C:\WINDOWS\system32 裡面,這里針對系統文件

回答完畢,謝謝!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_^

5. 什麼是「木馬病毒」,它對電腦有哪些影響

木馬(Trojan)這個名字來源於古希臘傳說(荷馬史詩中木馬計的故事,Trojan一詞的本意是特洛伊的,即代指特洛伊木馬,也就是木馬計的故事)。
「木馬」程序是目前比較流行的病毒文件,與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不會自我繁殖,也並不「刻意」地去感染其他文件,它通過將自身偽裝吸引用戶下載執行,向施種木馬者提供打開被種者電腦的門戶,使施種者可以任意毀壞、竊取被種者的文件,甚至遠程操控被種者的電腦。「木馬」與計算機網路中常常要用到的遠程式控制制軟體有些相似,但由於遠程式控制制軟體是「善意」的控制,因此通常不具有隱蔽性;「木馬」則完全相反,木馬要達到的是「偷竊」性的遠程式控制制,如果沒有很強的隱蔽性的話,那就是「毫無價值」的。
它是指通過一段特定的程序(木馬程序)來控制另一台計算機。木馬通常有兩個可執行程序:一個是客戶端,即控制端,另一個是服務端,即被控制端。植入被種者電腦的是「伺服器」部分,而所謂的「黑客」正是利用「控制器」進入運行了「伺服器」的電腦。運行了木馬程序的「伺服器」以後,被種者的電腦就會有一個或幾個埠被打開,使黑客可以利用這些打開的埠進入電腦系統,安全和個人隱私也就全無保障了! 木馬的設計者為了防止木馬被發現,而採用多種手段隱藏木馬。木馬的服務一旦運行並被控制端連接,其控制端將享有服務端的大部分操作許可權,例如給計算機增加口令,瀏覽、移動、復制、刪除文件,修改注冊表,更改計算機配置等。

隨著病毒編寫技術的發展,木馬程序對用戶的威脅越來越大,尤其是一些木馬程序採用了極其狡猾的手段來隱蔽自己,使普通用戶很難在中毒後發覺。

木馬的種類
1、普通的以單獨EXE文件執行的木馬
2、進程插入式木馬
3、Rootkit類
4、其他

木馬和病毒都是一種人為的程序,都屬於電腦病毒,為什麼木馬要單獨提出來說內?大家都知道以前的電腦病毒的作用,其實完全就是為了搞破壞,破壞電腦里的資料數據,除了破壞之外其它無非就是有些病毒製造者為了達到某些目的而進行的威懾和敲詐勒索的作用,或為了炫耀自己的技術. "木馬"不一樣,木馬的作用是赤裸裸的偷偷監視別人和盜竊別人密碼,數據等,如盜竊管理員密碼-子網密碼搞破壞,或者好玩,偷竊上網密碼用於它用,游戲帳號,股票帳號,甚至網上銀行帳戶等.達到偷窺別人隱私和得到經濟利益的目的.所以木馬的作用比早期的電腦病毒更加有用.更能夠直接達到使用者的目的!導致許多別有用心的程序開發者大量的編寫這類帶有偷竊和監視別人電腦的侵入性程序,這就是目前網上大量木馬泛濫成災的原因.鑒於木馬的這些巨大危害性和它與早期病毒的作用性質不一樣,所以木馬雖然屬於病毒中的一類,但是要單獨的從病毒類型中間剝離出來.獨立的稱之為"木馬"程序.

一般來說一種殺毒軟體程序,它的木馬專殺程序能夠查殺某某木馬的話,那麼它自己的普通殺毒程序也當然能夠殺掉這種木馬,因為在木馬泛濫的今天,為木馬單獨設計一個專門的木馬查殺工具,那是能提高該殺毒軟體的產品檔次的,對其聲譽也大大的有益,實際上一般的普通殺毒軟體里都包含了對木馬的查殺功能.如果現在大家說某某殺毒軟體沒有木馬專殺的程序,那這家殺毒軟體廠商自己也好像有點過意不去,即使它的普通殺毒軟體里當然的有殺除木馬的功能.

還有一點就是,把查殺木馬程序單獨剝離出來,可以提高查殺效率,現在很多殺毒軟體里的木馬專殺程序只對木馬進行查殺,不去檢查普通病毒庫里的病毒代碼,也就是說當用戶運行木馬專殺程序的時候,程序只調用木馬代碼庫里的數據,而不調用病毒代碼庫里的數據,大大提高木馬查殺速度.我們知道查殺普通病毒的速度是比較慢的,因為現在有太多太多的病毒.每個文件要經過幾萬條木馬代碼的檢驗,然後再加上已知的差不多有近10萬個病毒代碼的檢驗,那速度豈不是很慢了.省去普通病毒代碼檢驗,是不是就提高了效率,提高了速度內? 也就是說現在好多殺毒軟體自帶的木馬專殺程序只查殺木馬而一般不去查殺病毒,但是它自身的普通病毒查殺程序既查殺病毒又查殺木馬!

如何防禦木馬病毒?
木馬查殺(查殺軟體很多,有些病毒軟體都能殺木馬)
防火牆(分硬體和軟體)家裡面的就用軟體好了
如果是公司或其他地方就硬體和軟體一起用
基本能防禦大部分木馬,但是現在的軟體都不是萬能的,是不?還要學點專業知識,有了這些,你的電腦就安全多了
現在高手也很多,只要你不隨便訪問來歷不明的網站,使用來歷不明的軟體(很多盜版或破解軟體都帶木馬,這個看你自己經驗去區分),如果你都做到了,木馬,病毒。就不容易進入你的電腦了。

如何刪除木馬病毒 ?
可以下載卡巴斯基(建議先卸載其他殺毒軟體)綠鷹PC萬能精靈
也可以下載瑞星殺毒軟體(建議先卸載其他殺毒軟體)
卡巴斯基搜索下就可以找到下載,其授權key到這里下載:http://iask.sina.com.cn/ishare/download.php?fileid=379586
綠鷹PC萬能精靈http://iask.sina.com.cn/ishare/download.php?fileid=335597
瑞星殺毒2008 http://go.rising.com.cn/download/index.htm
他的sn: Ew7S5NLyptbybbpt
1、禁用系統還原(Windows Me/XP)
如果您運行的是 Windows Me 或 Windows XP,建議您暫時關閉「系統還原」。此功能默認情況下是啟用的,一旦計算機中的文件被破壞,Windows 可使用該功能將其還原。如果病毒、蠕蟲或特洛伊木馬感染了計算機,則系統還原功能會在該計算機上備份病毒、蠕蟲或特洛伊木馬。
Windows 禁止包括防病毒程序在內的外部程序修改系統還原。因此,防病毒程序或工具無法刪除 System Restore 文件夾中的威脅。這樣,系統還原就可能將受感染文件還原到計算機上,即使您已經清除了所有其他位置的受感染文件。
此外,病毒掃描可能還會檢測到 System Restore 文件夾中的威脅,即使您已將該威脅刪除。
注意:蠕蟲移除干凈後,請按照上述文章所述恢復系統還原的設置。
2、將計算機重啟到安全模式或者 VGA 模式
關閉計算機,等待至少 30 秒鍾後重新啟動到安全模式或者 VGA 模式
Windows 95/98/Me/2000/XP 用戶:將計算機重啟到安全模式。所有 Windows 32-bit 作系統,除了Windows NT,可以被重啟到安全模式。更多信息請參閱文檔 如何以安全模式啟動計算機 。
Windows NT 4 用戶:將計算機重啟到 VGA 模式。
掃描和刪除受感染文件啟動防病毒程序,並確保已將其配置為掃描所有文件。運行完整的系統掃描。如果檢測到任何文件被 Download.Trojan 感染,請單擊「刪除」。如有必要,清除 Internet Explorer 歷史和文件。如果該程序是在 Temporary Internet Files 文件夾中的壓縮文件內檢測到的,請執行以下步驟:
啟動 Internet Explorer。單擊「工具」>「Internet 選項」。單擊「常規」選項卡「Internet 臨時文件」部分中,單擊「刪除文件」,然後在出現提示後單擊「確定」。在「歷史」部分,單擊「清除歷史」,然後在出現提示後單擊「是」。
3、關於病毒的危害,Download.Trojan會 執行以下作:
進入其作者創建的特定網站或 FTP 站點並試圖下載新的特洛伊木馬、病毒、蠕蟲或其組件。
完成下載後,特洛伊木馬程序將執行它們。

閱讀全文

與木馬病毒存在電腦哪個部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7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7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97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81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80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30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57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5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720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55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8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015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8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22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64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4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90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99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