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AMD CPU 哪個系列好
應該是毒龍最早,AMD的CPU現在速龍四核的不貴,性價比最高的應該是三核的,其實二核就已經可以玩遍所有網路游戲了
AMD
AthlonII×2(速龍II雙核)250盒裝:429RMB
AMD
AthlonII×3(速龍II三核)440盒裝:519RMB
AMD
AthlonII×4(速龍II四核)635盒裝:709RMB
羿龍CPU系列價格較高,性價比目前來說不是很好
『貳』 最好的電腦AMD處理器是哪款最貴最佳性能的CPU
最好的AMD處理器是使用於筆記本的AMD
Fusion
APU系列以及使用於台式機的
AMD
羿龍II
X6
1100T
;但個人認為,最貴最佳性能的CPU是Intel
酷睿i7系列,比如
Intel
酷睿i7
990X(至尊版)/盒
¥8000
『叄』 amd速龍和羿龍哪個好
1、速龍以前是AMD系列的高端,目前只能算是中端了,比較有性價比。定位和intel的奔騰E有些類似。
2、 羿龍代表K10構架AMD桌面級處理器中的最高端型號,帶有三級緩存。定位相當於intel的酷睿E和酷睿I系列。
4500+是AMD的標稱方式,以前和intel競爭比較厲害,intel標稱方式直接是頻率表示,比如2.8GHZ的奔騰就叫P4 2.8G或者P4 2.8E,後面的字母代表構架的不同,AMD用這種標稱意思是和intel該頻率的CPU性能相當,比如速龍2800+就等於P4 2.8;閃龍2800+就等於賽揚2.8.
同構架同系列下確實是數字越大越好,比如K8 AM2介面的5200+絕對比4800+好,但是不同系列沒可比性,比如閃龍3800+就沒速龍3600+好。
所謂的黑盒是指電腦處理器的一種包裝是黑顏色的盒子,與以前的處理器的藍盒裝比較,唯一的區別是黑盒不鎖倍頻,可以為超頻愛好者提供一定的超頻空間。其他參數都一樣的,就是黑版盒的CPU沒有鎖定倍頻,因此可以自行調到更高。降頻節能兩個CPU都是有的。能超倍頻的好處是可以控制外頻在200,以減少對其他系統匯流排的影響。而普通CPU只能超外頻。
『肆』 AMD哪個系列好
AMD 目前最高端的、性能最強的是FX推土機系列,中端是APU系列、羿龍系列、速龍系列、低端是閃龍系列。
FX系列主要是為了滿足那些對游戲有極高要求的玩家所設計,適用於3D游戲和單線程軟體。 雖然在FX系列中,FX-51是最先推出的一款處理器,但由於是最新的產品,使用了AMD最早的Socket 940介面,在延續性上有很大的制約,另外在技術上和市場定位上還有些瑕疵,所以使這款最早的2.2GHz主頻的FX-51逐漸被更加成熟的Socket 939 FX-53所代替!
『伍』 AMD分哪些系列,它的漢語簡稱是什麼,哪一個系列的最好
Duron「毒龍」處理器
大家都記得,n年前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還是在低端處理器市場和Intel進行競爭,當時AMD推出的 K6 、K6-2和K6-III 處理器在商業應用軟體上的表現十分出色,再加上3Dnow指令集的支持,使得它們的銷量巨大,一度超過intel的賽揚處理器,但是浮點性能不彰也是AMDK6系列處理器的通病,再加上速度很慢的二級緩存使得AMD k6系列處理器和高端無緣。
1999年8月發布的 AMD Athlon(速龍)處理器則徹底改變了AMD的命運,AMD不再是廉價處理器的代名詞,速龍的性能第一次超過了intel的 PentiumIII 處理器,無論是在整數還是在浮點性能上,並且保持至今,在AMD的最新高端處理器-雷鳥和intel銅礦處理器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AMD再接再厲,於美國當地時間,2000年6月19日上午(北京時間6月19日晚上10點)推出了萬眾矚目的Duron(毒龍)處理器。
根據AMD的說法,Duron來自於拉丁字根"rare",它的意思是"持久、耐久"之意,而"on"則表示"單元"的意思,所以Duron就是"持久、耐久的單元"的意思。中文命名為「毒龍」!
處理器內核剖析
AMD當時推出的Duron(毒龍)處理器主要面對低端處理器市場,針對的競爭對手就是Intel搶先推出的同檔處理器產品-賽揚II處理器。
Duron(毒龍)處理器最初產品在速度上有600、650和700MHz三種速度,而intel賽揚II處理器的速度雖然已經提高到了667MHz,但是我們在市面上最高只能見到600MHz的賽揚II處理器。在高端市場,AMD雷鳥處理器已經推出了750、800、850、900、950和1000MHz,總共六款產品。
Duron(毒龍)處理器採用了0.18微米製造工藝,晶元內部電路之間鋁搭橋連接,製造於AMD在美國德州的奧斯丁Fab25工廠,鋁製程的雷鳥處理器也是在這里製造的。和AMD已經推出的雷鳥處理器一樣,Duron(毒龍)處理器也採用了SocketA封裝形式(462針腳),AMD之所以採用SocketA封裝形式的原因在於製造成本較低,適用范圍比較靈活,和其相對的就是intel Socket370(370針腳)封裝形式的賽揚II處理器。
Athlon「速龍」處理器
2000年2月14日公布了AMD Athlon處理器的正式中文名稱。在當時這款全球速度最快及性能最高的x86處理器稱為「速龍」。選用這個中文名稱的目的是要充分表現AM D這系列最新處理器的卓越性能。
Athlon這個字含有速度快及動力強勁的意思。而「速龍」這個中文名稱亦有這個含意。正因為這款曾多次獲獎的AMD Athlon處理器擁有這樣的特性,因此深受亞洲及世界各地的用戶歡迎。
Athlon XP處理器
美國時間2002年6月10日,AMD正式發布了期待已久的採用Thoroughbred核心的新版本Athlon XP處理器。相對於先前的Palomino核心,Thoroughbred核心在處理器邏輯線路上並沒有重大改動,主要區別在於採用了0.13微米製程的新工藝。
Athlon XP處理器除了有與Windows XP取名意義相同的「給用戶更好的操作體驗」(Experience)這個意思以外,還帶有「極至性能體現」(Extra performance)的意思。新版Athlon XP處理器和舊版Athlon處理器最大的不同就是Athlon XP使用了新的PR(Performance Rating)方式來衡量處理器的檔次。
標稱頻率 實際頻率
Athlon XP 1500+ 1.33GHz
Athlon XP 1600+ 1.40GHz
Athlon XP 1700+ 1.47GHz
Athlon XP 1800+ 1.53GHz
Athlon XP 1900+ 1.60GHz
Athlon 4處理器
從AMD K7處理器發展來看,Palomino核心屬於第四代核心,我們知道AMD在1999年推出了第一款採用0.25um製程的「K7」核心、之後就是0.18um製程的「K75」核心,而後就是擁有256K同頻二級緩存的「Thunderbird(雷鳥)」核心,「Palomino」核心確實屬於第四代核心。
因為Intel在推廣他們的Pentium 4處理器的時候花了數百萬美元,這也是歷史投入最高的處理器推廣費用,因為Intel必須保證2001年底Pentium 4處理器完全取代Pentium III處理器,當然大手筆的宣傳是少不了的。而目前intel在宣傳中最強調的就是4字,這樣的話AMD改名Athlon 4顯然可以占很多Intel已經開發出來認可『4』的市場,讓人知道Athlon 4就是同Pentium 4是旗鼓相當的,其實AMD並不是第一次用這招了,當年Intel推出PIII之後,AMD就決定將自己的整合256K片內緩存的K6-2命名為K6-III,而非K6-3。
最早發售的就是筆記本市場的版本(6月發布工作站/伺服器Athlon 4處理器版本,8月發布Athlon 4處理器)
Athlon MP處理器
AMD一直以來都沒有放棄對多處理器系統(MP)的追求,實際上,AMD的K6系列CPU就支持多處理其功能,只不過在當時沒有對應的支持多處理器的主板晶元組,使得這個計劃一直沒有得以實現,即便是當時有了支持K6多處理器功能的主板晶元組給予支援,當時AMD的技術水平也限制了K6系列CPU也不會有很好的表現。
早在1999年發布的Athlon中,AMD就已經加入了MP指令,當時由於一塊Athlon就能提供 超過雙PIII處理器的性能,使得世人皆為震驚,但是由於AMD在普及這款CPU時就已經有著很大的困難,更別說推廣這款CPU到雙CPU的工作站和伺服器行列當中去了。
在CPU方面,760MP晶元組是和AMD首款使用支持伺服器Athlon核心的CPU一同出場的,就在幾個星期之前,AMD發布了基於Palomino核心的筆記本CPU——Athlon 4。AMD支持伺服器功能的CPU所使用的核心也是Palomino,只不過在命名上有點貓膩,就像INTEL將基於同樣Willamette核心的伺服器領域的CPU命名為Xeon來區別於台式機的P4命名方式一樣,在2001年6月AMD推出了正式支持多處理器技術的中央處理器,AMD將這款面向伺服器領域的CPU命名為Athlon MP,這里MP很顯然就是已經通過AMD認證的多處理器(multiprocessor)的意思。從CPU結構角度來分析,這個Athlon MP和Athlon 4並沒有區別,盡管AMD宣稱他們在Athlon MP加入了一些新的技術比如Smart MP Technology,但是這樣的技術也同樣出現在Athlon 4中。
Sempron「閃龍」處理器
隨著2004年6月下旬Intel Prescott核心的Celeron D處理器的發布,AMD新一代對抗Intel Celeron的品牌也終於在7月底面世,它就是全新的Sempron系列處理器。
Sempron的名字其實是來源於拉丁語 Semper,其就是英文的always「永遠」的意思,後面的「ron」後綴則代表它上一款價格便宜的處理器(Budget Processor)。而其中文的命名被翻譯為「閃龍」,同樣其亦有它的中文意思,就是代表「如閃電般迅捷,如恆星般閃耀」的意思。AMD Sempron系列處理器作為主攻中低端市場的產物,其主要對手將是Intel 90nm工藝的Celeron D。
處理器內核剖析
Sempron 處理器在型號命名方面,繼續沿用了AMD獨有的PR值標稱計算命名方法,在Socket 462平台上,AMD推出的Sempron 2200+、2300+、2400+、2500+、2600+、和 2800+ 六款產品,工作頻率從1.5GHz到2.0GHz。其中較為低頻的2200+和2300+主要的面向對象為品牌機 OEM 廠商,並不會大量地流到零售市場之中。而 Sempron 2200+ 至 2800+ 這個范圍的 Sempron 處理器仍然是採用 AMD 沿用多年的 Socket 462 介面,而核心方面與 Athlon XP 採用完全一樣的 Thoroughbred 的核心,前端匯流排為 333Mhz,而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分別為 128K/256K。與以往Thoroughbred核心的Athlon XP 相比,Sempron的PR值明顯是高出一截的。如果說以前Athlon XP的PR值是相對於Intel Pentium系列處理器的話,Sempron較高的PR值我們只可以認為是相對於Intel Celeron系列的,稍高一點的PR值也無可厚非。
Hammer處理器命名「Athlon Pro 64」
Athlon這個名字已經深入人心,現有用戶很容易接受;「Pro」的意思「Professional」,表明Hammer同樣適合專業用戶使用,同時又表示了其實Athlon的「Pro」版本,比Athlon性能更為強勁;「64」意味著其實第一款64位的x86處理器。
同時從Athlon Pro 64這個名字又衍生出了:Athlon Pro 64M(用於移動Hammer處理器)、Athlon Pro 64XP、Athlon Pro 64MP、Athlon Pro 64Server(用於四路伺服器的Hammer處理器)。而國外的網友基本上都一直反對AMD可能使用的「Fortan」等等名字,首先它們聽起來都太死板,而且重現宣稱一個商標形象的話勢必也會消耗大量的精力,而且最終人們的接受程度也很難說。
AMD Opteron處理器
「Opteron」源自於拉丁文optimus——「最佳」的意思。之所以選擇Opteron,是因為它可以表達性能最好、最高的含義,它還含有選擇(靈活性、選擇)的意思。
AMD Opteron處理器的目標市場包括全球的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政府/教育機構——它可以用於1-8路伺服器解決方案和1-2路工作站解決方案。利用加大的二級緩存,大工作負載功能和可以提供超高帶寬的HyperTransport連接,AMD Opteron處理器非常適用於那些需要更快的資料庫交易或者需要讓電子商務型應用支持更多用戶的客戶。它尤其適用於CAD、數字內容創建和其他需要快速圖形顯示的應用。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CPU應該是Athlon 64 、Sempron、Athlon XP系列吧,至於最好的,就看你想用在什麼地方了。
『陸』 AMD系列的CPU,那個系列最好
肯定是Phenom X4 啊
X4 955是目前AMD台式機裡面最牛逼的啊
AMD Athlon 64/FX處理器 是面向筆記本的單核處理器 已經淘汰了
AMD Opteron處理器 面向伺服器處理器
AMD Sempron處理器 這個是台式機的處理器 單核的 淘汰
AMD Dual-Core處理器 這個泛指是雙核的處理器
AMD Athlon 64 X2 Dual Core處理器 這個是我們中低端最普遍的處理器了 一般都用他
AMD Turion 64 X2處理器 這個還沒有推出
AMD Mobile Athlon 64處理器 移動 處理器 用於筆記本的 定位中段
AMD Mobile Sempron處理器 移動 處理器 用於筆記本的 很低端
AMD Phenom處理器 這個是台式機處理器 有2核 3核 4核的
最強大的是4核的 X4 955
『柒』 電腦是英特爾的好還是AMD的好
下面先來說說AMD和Intel處理器的特點:
1、AMD多核高性價比
核心顯卡方面,AMD Ryzen7/5/3系列處理器都沒有內置核心顯卡,必須搭配獨立顯卡。而Intel酷睿i7/i5/i3則全線產品內置了核心顯卡,可以不搭配獨立顯卡。
當然,AMD後續也將發布新APU平台,也會內置核心顯卡,只不過用戶暫時還需要等待。
拓展資料
AMD和Intel CPU壽命
CPU作為精密硬體,在電腦硬體中,CPU、顯卡、內存、主板、硬碟、機箱、電源、顯示器等硬體中,CPU的壽命應該是最高的,因此關於Intel和AMD CPU壽命哪個長,其實沒有絕對的答案。一般處理器,正常使用壞的少,多數電腦用到其它硬體報廢,CPU依然是好的的。
一般來說,CPU的使用壽命要看使用的環境和發熱量的,正常使用5年是不會有問題,多數都能用上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但如果超頻使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壽命,那就不好說了。
在以往的觀念里,Intel工藝製程和架構都比AMD較先進,發熱量控制的更高好,能耗也比AMD低,所以之前不少網友認為正常使用Intel的CPU壽命更長些。
不過,在AMD最新的銳龍Ryzen系列處理器中,其製程與架構,已經與Intel差距不大,因此就新平台來說,Intel和AMD CPU的壽命,也就沒有準確的誰長,誰短之說了。
『捌』 amd的cpu都有哪些型號哪種比較好點現在主流是什麼
這是個多核心的時代,就目前而言,
高端是英特爾的酷睿i7系列以及酷睿2四核心系列;AMD有弈龍四核心系列;
中端則是英特爾酷睿2雙核以及AMD的弈龍3核心;
低端則是英特爾的奔騰雙核以及AMD的速龍雙核;
入門級則是英特爾的賽揚雙核以及AMD的閃龍雙核以及低頻速龍雙核。
至於單核心系列CPU,早已淡出主流,可以不用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