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筆記本的A殼B殼C殼D殼分別是什麼
標準的答案!A殼指的是電腦頂蓋
B殼指的是屏幕邊框
C殼指的是掌托
D殼就是底蓋
㈡ 電腦主機最底下的那個是什麼
盒子形狀的是電源,大板子形狀的是顯卡小板子形狀的是音效卡或網卡,鐵板形狀的是主機外殼 - -!!
㈢ 筆記本外殼的abcd面分別指的是哪個部位
筆記本外殼的abcd面最外面的那一整塊是A面,也就是液晶屏幕的背面。液晶面板周圍的是B面,鍵盤周圍的是C面,靠桌面的為D面,又稱底殼。
㈣ 筆記本 主板殼 有D殼 B 殼 C殼 都 什麼意思
A:屏後蓋也就是筆記本蓋上最上面那面。
B:屏前框也就是液晶屏邊緣那圈。
C:主機上蓋也就是圍繞鍵盤-包括手托 一般也包含觸控板。
D:主機下蓋就是底部了。
㈤ 什麼叫華碩筆記本外殼a殼 b殼 c殼 d殼
筆記本的A殼指的是電腦頂蓋,如圖:
D殼則是機器的底蓋。
㈥ 有沒有親能告訴我筆記本電腦的ABCD殼是指哪幾塊
筆記本A面就是指頂蓋,也就是筆記本合上後的最上面的一面,通常會有品牌LOGO。
筆記本B面,就值屏幕的這一面。
筆記本C面指的是鍵盤部分。
筆記本的D面,就是最底部的底殼面,在筆記本拆機中,我們經常會說拆機從D面,把筆記本反過來看到的底部就是D面,D面一般有散熱孔、底部固定螺絲等,拆機或者更內存/硬碟都需要拆卸D面的固定螺絲。
(6)電腦的底部殼是哪個擴展閱讀
所謂筆記本電腦的ABCD面,也稱ABCD殼是人們為了方便區分筆記本外表面所取的稱呼,在一些筆記本拆機或則外觀介紹中,經常會提到這個專業術語。
簡單來說,筆記本的A面、B面、C面、D面是人們為了更便捷的分清筆記本的各個面而起得一個名字,ABCD四個面分別是的是筆記本的頂蓋,屏幕,鍵盤和底面。
按照本子型號在淘寶里搜索就能找到,找要換的壞的外殼,本子分ABCD外殼,哪一層要換就找那一層,在網上也能找到拆機手冊,在換外殼時候要注意螺絲的位置和每一層外殼的卡扣。
筆記本電腦換A面的話,屏幕的尺寸和解析度,選購LCD屏幕面板時一定要嚴格以自己筆記本的屏幕尺寸為標准,其次是解析度的比例問題,使用一些檢測硬體的軟體看看自己的屏幕是16:10還是16:9的。
㈦ 筆記本的A殼 B殼 C殼 D殼分別是什麼
筆記本電腦外殼分為A、B、C和D四大部件,筆記本A殼:顯示屏最上面的蓋子,大蓋子,為A殼,見圖1(a)所示。筆記本B殼:顯示屏裡面的邊框(看屏幕的時候,旁邊的邊),見圖1(b)所示。筆記本C殼:鍵盤旁邊的外殼,為C殼,手托位置, 見圖1(c)所示。筆記本D殼:機器最底部與桌面接觸的位置是D殼, 見圖1(d)所示。筆記本外殼是主板、處理器等功能運行部件的載體和保護殼,集成了工藝設計、材料、體積控制、重量控制、散熱控制、堅固安全性、環保性等一系列重要性。筆記本外殼材料有ABS工程塑料、鎂鋁合金、鈦合金、碳纖維合金、PC-GF(聚碳酸脂PC)等,其中,以PC+ABS和鋁鎂合金最常見,這兩者也是應用最廣泛的筆記本外殼材料。本文介紹PC+ABS材質的筆記本C殼的模具設計。
平時用的筆記本C殼,是這樣設計的—注塑
圖1 筆記本電腦外殼分類
2.製品分析
筆記本C殼產品圖如圖1所示,塑件最大外形尺寸為276.50 mm X 228.30 mm X 9.30 mm,塑件平均膠位厚度1.50mm,按鍵區域的厚度1.20 mm,塑件質量78.5克,材料為PC+ABS,縮水率為0.37%.
塑件的外觀要求是不得存在各種注塑缺陷,塑件不得翹曲變形。PC+ABS融合了PC和ABS各自的優點,與PC相比,PC+ABS合金主要改善了熔融流動性、成型性、可電鍍性及外觀性。與ABS相比,則主要提高了耐熱性、抗沖性及薄壁製品的剛性。
PC+ABS在成型加工前必須進行乾燥,使材料含水量降至0.05%以下,最好在0.02%以下,以提高材料加工穩定性能和機械性能。在成型PC+ABS時使用模溫機來控制模具溫度,建議的模溫是50-80℃。較高的模具溫度,往往會產生良好的流動、較高的熔接線強度、較小的產品內應力,但成型周期會延長。若模具溫度比建議的低,就會導致高內應力並損壞製件的最佳性能。就製件表面和循環周期而言,模具溫度為建議溫度范圍的中間值時,可望得到較好的結果。
塑件兩處需要設計滑塊抽芯,中間滑鼠觸摸屏部位窗口邊緣兩處扣位需要設計斜頂成型,見圖2.
平時用的筆記本C殼,是這樣設計的—注塑
圖2筆記本C殼產品圖
3.模具設計要點
3.1型腔數量
塑件尺寸較大,需要的注塑機噸位較大,因此只能設計1出1的型腔排位。模具設計圖見圖3,模胚為FCI4550A80B110C120.四邊配有零度邊鎖,以便精密定位。所選擇的注塑機為250噸注塑機,經核算,塑化能力和合模力符合要求。
3.2進澆方式設計
塑件尺寸較大,屬於扁平薄壁殼體。塑件的流長比較大。因此,確定澆口的位置和數量都比較關鍵。模具設計中選擇了8點進膠,見模具設計圖。其中鍵盤位置6點點澆口進膠,澆口參數見圖7。另外兩點為大水口搭接式進膠,見圖8。
3.3側向抽芯系統設計
2個滑塊尺寸較小,選擇斜導柱驅動的後模滑塊抽芯。兩處斜頂均為T槽滑動的斜頂。
3.4 鑲件設計
前後模仁尺寸較大,直接鑲入模板精框內的難度較大,因此前後模仁分別設計了擠緊塊,以基準角為基準,遠離基準角的兩個邊,模框加大1mm,壓入擠緊塊。後模仁小鑲件,有兩種鑲法,一種為掛台,一種為錐度,各有特點。小鑲件掛台設計有很多優點:一是少了模架和鑲件的鑽孔和攻絲加工;二是簡化模具組裝工作量;第三是能夠避免漏裝螺絲失誤發生的可能性。
掛台設計要點如下:
(1)鑲件的掛台應選在鑲件的長邊上,同時要避開曲線部位。
(2)必須保證掛台及所在部位可以磨削或者線切割加工。
(3)短的掛台要避開扁頂桿,以免干涉。
(4)總之,掛台的設計一定要考慮加工工藝,不可隨意設計。
(5)鑲件的底部有運水膠圈時,不要用掛台,應該用螺絲固定,防止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