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串口調試工具中的DTR和RTS是什麼意思
RS-232C介面定義(DB9)
引腳 定義 符號
1 載波檢測 DCD(Data Carrier Detect)
2 接收數據 RXD(Received Data)
3 發送數據 TXD(Transmit Data)
4 數據終端准備好 DTR(Data Terminal Ready)
5 信號地 SG(Signal Ground)
6 數據准備好 DSR(Data Set Ready)
7 請求發送 RTS(Request To Send)
8 清除發送 CTS(Clear To Send)
9 振鈴提示 RI(Ring Indicator)
⑵ 關於串列控制台通訊 CTS DSR DTR RTS.......
DCD ( Data Carrier Detect 數據載波檢測)
DTR(Data Terminal Ready,數據終端准備好)
DSR(Data Set Ready 數據准備好)
RTS( Request To Send 請求發送)
CTS(Clear To Send 清除發送)
在這五個控制信號中,DTR和RTS是DTE設備(數據終端設備,在實際應用中就是路由器)發出的,DSR、CTS和DCD是DCE設備(數據電路終結設備,在實際中就是各種基帶MODEM)發出的。
在數字電路中(如計算機),設備甲和設備乙交換信息(通訊),雙方採用某個通訊規范(協議)來交換數據,它們的聯絡過程就叫「握手」,用來聯絡的信號就叫「握手信號」,單向聯絡通常用兩根聯絡線:請求,應答,雙向則四條。
⑶ dtr是什麼意思
DTR代表數據終端就緒。DTR( Data Terminal Ready ),數據終端就緒的首字母縮略詞。例如,在串列通信中使用的一個信號,通過計算機發送到數據機上,以表明計算機已經准備就緒,可以接收未來的傳輸。
來源
早在本世紀初,就已經有人喊出了「筆記本電腦兩極化發展」的說法,即筆記本將會朝著「超便攜」和「高性能」兩個方向發展,前者以「超輕超薄、超長續航」為訴求。
定位於經常需要在外使用筆記本的人士;後者則以大屏幕、高性能為特徵,目標在於取代台式機,因此也誕生了「DTR」(Desktop Replacement)這一名詞。
⑷ 加固筆記本電腦供應商有哪些
加固筆記本電腦供應商有很多,建議選擇松下和神基三防計算機,是國內正規品牌。
所謂的加固筆記本電腦,指的是筆記本電腦在防護等級,主要指的是防水、防撞、防摔方面進行了特殊設計,能夠滿足在苛刻的應用環境需求,通常的加固特性設計包括:
1、機器腔體通流設計,即使進水也會自然排除,與機器的電路完全分開;
2、機器防震設計,載入阻尼器等,防止在機器振動、摔落過程中對硬碟等的影響;
3、機器外觀全封閉密封設計,能夠滿足防水、防灰塵等苛刻需求。
【想要了解更多加固筆記本電腦的問題,可以關注松下和神基三防計算機】:多年以來致力於推廣堅固型筆記本電腦在各領域及各惡劣環境下的解決方案。隨著經濟的發展,堅固型筆記本電腦擁有著無可比擬的實用性和低成本高效率的優勢。在大量的應用廣泛使用中為廣大客戶解決了各類難題的同時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⑸ 串口通訊的DTR和RTS分別是什麼意思
數據終端准備好 DTR(Data Terminal Ready)。請求發送 RTS(Request To Send)。
常見相關問題:
1、載波檢測 DCD(Data Carrier Detect)
2、接收數據 RXD(Received Data)
3、發送數據 TXD(Transmit Data)
4、信號地 SG(Signal Ground)
5、數據准備好 DSR(Data Set Ready)
6、清除發送 CTS(Clear To Send)
7、振鈴提示 RI(Ring Indicator)
串口通訊的功能:
1、RS-232
也稱標准串口,最常用的一種串列通訊介面。是在1970年由美國電子工業協會(EIA)聯合貝爾系統、數據機廠家及計算機終端生產廠家共同制定的用於串列通訊的標准。
全名是「數據終端設備(DTE)和數據通訊設備(DCE)之間串列二進制數據交換介面技術標准」。傳統的RS-232-C介面標准有22根線,採用標准25芯D型插頭座(DB25),後來使用簡化為9芯D型插座(DB9),現在應用中25芯插頭座已很少採用。
RS-232採取不平衡傳輸方式,即所謂單端通訊。由於其發送電平與接收電平的差僅為2V至3V左右,所以其共模抑制能力差,再加上雙絞線上的分布電容,其傳送距離最大為約15米,最高速率為20kb/s。
RS-232是為點對點(即只用一對收、發設備)通訊而設計的,其驅動器負載為3~7kΩ。所以RS-232適合本地設備之間的通信。
2、RS-422
標准全稱是「平衡電壓數字介面電路的電氣特性」,定義了介面電路的特性。典型的RS-422是四線介面。實際上還有一根信號地線,共5根線。其DB9連接器引腳定義。由於接收器採用高輸入阻抗和發送驅動器比RS232更強的驅動能力。
故允許在相同傳輸線上連接多個接收節點,最多可接10個節點。即一個主設備(Master),其餘為從設備(Slave),從設備之間不能通信,所以RS-422支持點對多的雙向通信。接收器輸入阻抗為4k,故發端最大負載能力是10×4k+100Ω(終接電阻)。
RS-422四線介面由於採用單獨的發送和接收通道,因此不必控制數據方向,各裝置之間任何必須的信號交換均可以按軟體方式(XON/XOFF握手)或硬體方式(一對單獨的雙絞線)實現。
RS-422的最大傳輸距離為1219米,最大傳輸速率為10Mb/s。其平衡雙絞線的長度與傳輸速率成反比,在100kb/s速率以下,才可能達到最大傳輸距離。只有在很短的距離下才能獲得最高速率傳輸。一般100米長的雙絞線上所能獲得的最大傳輸速率僅為1Mb/s。
3、RS-485
是從RS-422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所以RS-485許多電氣規定與RS-422相仿。都採用平衡傳輸方式、都需要在傳輸線上接終接電阻等。
RS-485可以採用二線與四線方式,二線制可實現真正的多點雙向通信,而採用四線連接時,與RS-422一樣只能實現點對多的通信,即只能有一個主(Master)設備,其餘為從設備,但它比RS-422有改進,無論四線還是二線連接方式匯流排上可多接到32個設備。
RS-485與RS-422的不同還在於其共模輸出電壓是不同的,RS-485是-7V至+12V之間,而RS-422在-7V至+7V之間,RS-485接收器最小輸入阻抗為12kΩ、RS-422是4kΩ;由於RS-485滿足所有RS-422的規范,所以RS-485的驅動器可以在RS-422網路中應用。
RS-485與RS-422一樣,其最大傳輸距離約為1219米,最大傳輸速率為10Mb/s。平衡雙絞線的長度與傳輸速率成反比,在100kb/s速率以下,才可能使用規定最長的電纜長度。只有在很短的距離下才能獲得最高速率傳輸。一般100米長雙絞線最大傳輸速率僅為1Mb/s。
⑹ 有關CPU、內存、硬碟、主板的參數
一、關於CPU
1.CPU頻率越高性能就越高嗎?
不一定。這是在很多新手當中存在的誤區。CPU性能取決於很多綜合參數,不一定根頻率成正比。當然,在同系列的CPU中,比如都是賽揚4,頻率越高性能越高。
2.為什麼賽揚高頻低能?而速龍系列低頻高能?
說這個問題之前先講一下什麼叫緩存。緩存(英文名Cache),即高速緩沖存儲器,是位於CPU和主存儲器DRAM(也就是內存)之間的規模較 小的但速度很高的存儲器(其實硬碟、刻錄機緩存也都是一個道理)。CPU的緩存分兩個,一個是內部緩存,也叫一級緩存(L1 Cache):封閉在CPU晶元內部的高速緩存,用於暫時存儲CPU運算時的部分指令和數據,存取速度與CPU主頻一致。L1緩存越大,CPU工作時與存取速度較慢的L2緩存和內存間交換數據的次數越少,相對電腦的運算速度可以提高;外部緩存,也叫二級數據緩存(L2 Cache):CPU外部的高速緩存,現在處理器的L2 Cache是和CPU運行在相同頻率下的(以前P2 P3的二級緩存運行在相當於CPU頻率一半下)。
賽揚的基本架構和同時代的奔騰是差不多的,但它的外頻低、前端匯流排低,而且緩存與奔騰系列相比嚴重縮水(Northwood核心賽揚4的二級緩存只有128K,而Northwood核心P4的二級緩存有512K)。減少了四分之三的緩存大大降低了成本,但也造成了CPU能力的急劇下降。而速龍系列的一級緩存高達128K,TA、TB核心的速龍二級緩存為256K,Barton及以後核心的速龍二級緩存達到了512K,
3.我的CPU溫度為什麼那麼高?
首先是散熱器的問題,再者就是機箱內通風不好,可能是電源線和數據排線影響了通風。另外不必對CPU的溫度太過敏感,一些朋友看到五六十度就嚇壞了。其實沒有那麼誇張,一般來說,CPU在75度以下都可以安全工作(通常認為安全工作溫度=極限工作溫度的80%)。
4.為什麼我的CPU外頻只有100而其他人的都是400、533等等?
問這類問題的朋友都存在著一個很大的誤區,那就是他們把外頻和前端匯流排的概念混淆了。外頻是由主板為CPU提供的基準時鍾頻率,一般常見的有100、133、166、200。而我們說的FSB(Front System Bus)指的是系統前端匯流排,它是處理器與主板北橋晶元或內存控制集線器之間的數據通道,常見頻率有400、333、533、800。作為新手不必掌握那麼多概念性的東西,只要記住以下幾個公式:
主頻=外頻*倍頻(MHz)
Intel CPU前端匯流排=外頻*4(MHz)
AMD CPU前端匯流排=外頻*2(MHz)
CPU數據帶寬=前端匯流排*8(MB/s)
內存帶寬=內存等效工作頻率*8(MB/s)
5.什麼是超線程?超線程對我有用嗎?為什麼我用了超線程CPU 系統性能沒有得到多少提升?
所謂超線程技術(HT)就是利用特殊的硬體指令,把多線程處理器內部的兩個邏輯內核模擬成兩個物理晶元,從而使單個處理器就能「享用」線程級的並行計算的處理器技術。多線程技術可以在支持多線程的操作系統和軟體上,有效的增強處理器在多任務、多線程處理上的處理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模擬兩個CPU進行工作。
採用超線程技術的CPU在處理多任務的能力上顯著強過非超線程的CPU,但在單任務的工作方面並沒有太大的性能優勢,甚至在運行不支持超線程技術的軟體時性能還略有下降。一般來說,超線程的CPU主要用在高端機及伺服器上,普通的家用或辦公機器,如果沒有特殊要求,不必使用HT。
關於很多朋友反映使用超線程CPU性能提升不大的問題做一下解釋,這當中存在一個誤區,很多朋友認為只要使用超線程的CPU就能用上超線程技術,事實上並非如此。要將超線程的威力發揮出來需要五大基本的條件
a)CPU要支持HT,目前支持超線程技術的CPU有P4C系列、P4E系列以及部分型號的Xeon
b)主板晶元要支持HT,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條件之一。目前支持HT的主板晶元組主要有 Intel i925/i915/i875/i865全系列、VIA PT800/PT880、SIS 655FX/655TX/661FX、ATI 9100IGP。
c)內存需要雙通道的DDR400。由於開啟超線程的CPU前端匯流排高達800MHz,數據帶寬高達6.4GB/s,因此要求內存帶寬也必須達到6.4GB/s,避免系統瓶頸的產生。
主板參數全程分解(3)- -
12.機箱前置面板接頭
機箱前置面板接頭是主板用來連接機箱上的電源開關、系統復位、硬碟電源指示燈等排線的地方。一般來說,ATX結構的機箱上有一個總電源的開關接線(Power SW),其是個兩芯的插頭,它和Reset的接頭一樣,按下時短路,松開時開路,按一下,電腦的總電源就被接通了,再按一下就關閉。
而硬碟指示燈的兩芯接頭,一線為紅色。在主板上,這樣的插針通常標著IDE LED或HD LED的字樣,連接時要紅線對一。這條線接好後,當電腦在讀寫硬碟時,機箱上的硬碟的燈會亮。電源指示燈一般為兩或三芯插頭,使用1、3位,1線通常為綠色。
在主板上,插針通常標記為Power LED,連接時注意綠色線對應於第一針(+)。當它連接好後,電腦一打開,電源燈就一直亮著,指示電源已經打開了。而復位接頭(Reset)要接到主板上Reset插針上。主板上Reset針的作用是這樣的:當它們短路時,電腦就重新啟動。而PC喇叭通常為四芯插頭,但實際上只用1、4兩根線,一線通常為紅色,它是接在主板Speaker插針上。在連接時,注意紅線對應1的位置。
13.外部介面
ATX主板的外部介面都是統一集成在主板後半部的。現在的主板一般都符合PC'99規范,也就是用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介面,以免搞錯。一般鍵盤和滑鼠都是採用PS/2圓口,只是鍵盤介面一般為藍色,滑鼠介面一般為綠色,便於區別。而USB介面為扁平狀,可接MODEM,光碟機,掃描儀等USB介面的外設。而串口可連接MODEM和方口滑鼠等,並口一般連接列印機。
14.主板上的其它主要晶元
除此而外主板上還有很多重要晶元:
音效卡晶元
現在的主板集成的音效卡大部分都是AC'97音效卡,全稱是Audio CODEC』97,這是一個由Intel、Yamaha等多家廠商聯合研發並制定的一個音頻電路系統標准。主板上集成的AC97音效卡晶元主要可分為軟音效卡和硬音效卡晶元兩種。所謂的AC'97軟音效卡,只是在主板上集成了數字模擬信號轉換晶元(如ALC201、ALC650、AD1885等),而真正的音效卡被集成到北橋中,這樣會加重CPU少許的工作負擔。
所謂的AC'97硬音效卡,是在主板上集成了一個音效卡晶元(如創新CT5880,雅馬哈的744,VIA的Envy 24PT),這個音效卡晶元提供了獨立的聲音處理,最終輸出模擬的聲音信號。這種硬體音效卡晶元相對比軟音效卡在成本上貴了一些,但對CPU的佔用很小。
網卡晶元
現在很多主板都集成了網卡。在主板上常見的整合網卡所選擇的晶元主要有10/100M的RealTek公司的8100(8139C/8139D晶元)系列晶元以及威盛網卡晶元等。除此而外,一些中高端主板還另外板載有Intel、3COM、Alten和Broadcom的千兆網卡晶元等,如Intel的i82547EI、3COM 3C940等等。
IDE陣列晶元
一些主板採用了額外的IDE陣列晶元提供對磁碟陣列的支持,其採用IDE RAID晶元主要有HighPoint、Promise等公司的產品的功能簡化版本。例如Promise公司的PDC20276/20376系列晶元能提供支持0,1的RAID配置,具自動數據恢復功能。美國高端HighPoint公司的RAID晶元如HighPoint HPT370/372/374系列晶元,SILICON SIL312ACT114晶元等等。
I/O控制晶元
I/O控制晶元(輸入/輸出控制晶元)提供了對並串口、PS2口、USB口,以及CPU風扇等的管理與支持。
常見的I/O控制晶元有華邦電子(WINBOND)的W83627HF、W83627THF系列等,例如其最新的W83627THF晶元為
I865/I875晶元組提供了良好的支持,除可支持鍵盤、滑鼠、軟盤、並列埠、搖桿控制等傳統功能外,
更創新地加入了多樣新功能,例如,針對英特爾的Prescott內核微處理器,提供符合VRD10.0規格的微處理器過電壓保護,如此可避免微處理器因為工作電壓過高而造成燒毀的危險。
此外,W83627THF內部硬體監控的功能也同時大幅提升,除可監控PC系統及其微處理器的溫度、電壓和風扇外,在風扇轉速的控制上,更提供了線性轉速控制以及智能型自動控轉系統,相較於一般的控制方式,此系統能使主板完全線性地控制風扇轉速,以及選擇讓風扇是以恆溫或是定速的狀態運轉。這兩項新加入的功能,不僅能讓使用者更簡易地控制風扇,並延長風扇的使用壽命,更重要的是還能將風扇運轉所造成的噪音減至最低。
頻率發生器晶元
頻率也可以稱為時鍾信號,頻率在主板的工作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們目前所說的CPU速度,其實也就是CPU的頻率,如P4 1.7GHz,這就是CPU的頻率。電腦要進行正確的數據傳送以及正常的運行,沒有時鍾信號是不行的,時鍾信號在電路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同步;因為在數據傳送過程中,對時序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數據在傳輸過程不出差錯。
時鍾信號首先設定了一個基準,我們可以用它來確定其它信號的寬度,另外時鍾信號能夠保證收發數據雙方的同步。對於CPU而言,時鍾信號作為基準,CPU內部的所有信號處理都要以它作為標尺,這樣它就確定CPU指令的執行速度。
時鍾信號頻率的擔任,會使所有數據傳送的速度加快,並且提高了CPU處理數據的速度,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超頻可以提高機器速度的原因。要產生主板上的時鍾信號,那就需要專門的信號發生器,也稱為頻率發生器。
但是主板電路由多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完成不同的功能,而各個部分由於存在自己的獨立的傳輸協議、規范、標准,因此它們正常工作的時鍾頻率也有所不同,如CPU的FSB可達上百兆,I/O口的時鍾頻率24MHz,USB的時鍾頻率為48MHz,因此這么多組的頻率輸出,不可能單獨設計,所以主板上都採用專用的頻率發生器晶元來控制。
頻率發生器晶元的型號非常繁多,其性能也各有差異,但是基本原理是相似的。例如ICS 950224AF時鍾頻率發生器,是在I845PE/GE的主板上得到普遍採用時鍾頻率發生器,通過BIOS內建的「AGP/PCI頻率鎖定」功能,能夠保證在任何時鍾頻率之下提供正確的PCI/AGP分頻,有了起提供的這「AGP/PCI頻率鎖定」功能,使用多高的系統時鍾都不用擔心硬碟裡面精貴的數據了,也不用擔心顯卡、音效卡等的安全了,超頻,只取決於CPU和內存的品質而已了。
最後再讓我們通過一張詳細的大圖來對主板來個徹底注釋。
1是整合音效晶元,2是I/O控制晶元,3是光碟機音源插座,4是外接音源輔助插座,
5是SPDIF插座,6是USB插頭,7是機箱被開啟接頭,8是PCI插槽,
9是AGP4X插槽,10是機箱前端通用USB介面,11是BIOS,12是機箱面板接頭,
13是南橋晶元,14是IDE1插口,15是IDE2插口,16是電源指示燈接頭,
17是清除CMOS記憶跳線,18是風扇電源插座,19是電池,20是軟碟機插座,
21是ATX電源插座,22是內存插槽,23是風扇電源插座,24是北橋晶元,
25是CPU風扇支架,26是CPU插座,27是12VATX電源插座,28是第二組音源插座,
29是PS/2鍵盤及滑鼠插座,30是USB插座,31是並串口,32是游戲控制器及音源插座,
33是SUP_CEN插座。
搜狐首頁 >> IT頻道 >> 數碼天下 >> 硬體DIY-搜狐IT >> 硬體知識
進階必讀:內存參數詳解
IT.SOHU.COM 2004-07-28 11:10 作者: queueber 轉自: 太平洋電腦網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第1頁:第2頁:第3頁:
緒論:
如今很多玩家都想方設法的發掘電腦的性能,內存帶寬對整個系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關繫到系統匯流排速度。大家在設置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感到迷惑的現象,有時一個較低的匯流排速度配以高參數的內存,其性能也許比一味追求高匯流排速度還要好。選購內存時,玩家也
都知道,同頻率下時序參數越高的內存其系統帶寬也會隨之增長,也就是要盡量選用CAS/tRCD/tRPD/tRAS參數值低的內存。舉個例子,如果系統匯流排速度為400MHz,你需要搭配使用PC3200規格的DDR內存,理想的CAS值是2。如果要把系統匯流排超頻到500MHz,同步的情況下則需要PC4000的內存。當大家選購高頻率的內存時,應該會發現其CAS延遲通常都比較高,2.5或者3是比較常見的。然而CAS是最敏感的內存參數,CAS值從3降低到2,雖然只有1/3,但另一方面,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一個匯流排速度為500MHz的系統上,你的系統性能會提升25%之多!
內存控制器:
內存控制器是電腦上最重要的組成部件之一。它的功能是監督控制數據從內存載入/載出。如果需要,還可以對數據的完整性進行檢測。
晶元組決定了支持的處理器類型,通常包含幾組控制器,分別控制著處理器和其他組件的數據交換。內存控制器是晶元組很常見的一部分,它建立了從內存到微處理器的數據流。如果是支持雙通道模式的晶元組,就會包含兩組內存控制器。與眾不同的是,近期問世的AMD Athlon64處理器內部集成了內存控制器。
內存參數規格:
內存的時序參數一般簡寫為2/2/2/6-11/1T的格式,分別代表CAS/tRCD/tRP/tRAS/CMD的值。 2/2/2/6-11/1T中最後兩個時序參數,也就是tRAS和CMD(Command縮寫),是其中較復雜的時序參數。目前市場上對這兩個參數的認識有一些錯誤,因為部分內存廠商直接用它們來
代表內存性能。
CMD Rate祥解:
Command Rate譯為"首命令延遲",這個參數的含義是片選後多少時間可以發出具體的定址的行激活命令,單位是時鍾周期。片選是指對行物理Bank的選擇(通過DIMM上CS片選信號進行)。如果系統指使用一條單面內存,那就不存在片選的問題了,因為此時只有一個物理Bank。
用更通俗的說法,CMD Rate是一種晶元組意義上的延遲,它並不全由內存決定,是由晶元組把虛擬地址解釋為物理地址。不難估計,高密度大容量的系統內存的物理地址范圍更大,其CMD延遲肯定比只有單條內存的系統大,即使是雙面單條。
Intel對CMD這個問題就非常敏感,因此部分晶元組的內存通道被限制到四個Bank。這樣就可以比較放心地把CMD Rate限定在1T,而不理用戶最多能安裝多少容量的內存。
宣揚CMD Rate可以設為1T實際上多少也算是一種誤導性廣告,因為所有的無緩沖(unbuffered)內存都應具有1T的CMD Rate,最多支持四個Bank每條內存通道,當然也不排除晶元組的局限性。
tRAS:
tRAS在內存規范的解釋是Active to Precharge Delay,行有效至行預充電時間。是指從收到一個請求後到初始化RAS(行地址選通脈沖)真正開始接受數據的間隔時間。這個參數看上去似乎很重要,其實不然。內存訪問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有時內存非常繁忙,但也有相對空閑的時候,雖然內存訪問是連續不斷的。tRAS命令是訪問新數據的過程(例如打開一個新的程序),但發生的不多。
接下來幾個內存時序參數分別為CAS延遲,tRCD,以及tRP,這些參數又是如何影響系統性能的呢?
CAS:
CAS意為列地址選通脈沖(Column Address Strobe 或者Column Address Select),CAS控制著從收到命令到執行命令的間隔時間,通常為2,2.5,3這個幾個時鍾周期。在整個內存矩陣中,因為CAS按列地址管理物理地址,因此在穩ǖ幕�∩希�飧齜淺V匾�牟問�翟降馱膠謾9�淌欽庋�模�諛詿嬲罅兄蟹治�瀉土校�泵�釙肭蟮醬錟詿婧螅�紫缺淮シ⒌氖莟RAS (Active to Precharge Delay),數據被請求後需預先充電,一旦tRAS被激活後,RAS才開始在一半的物理地址中定址,行被選定後,tRCD初始化,最後才通過CAS找到精確的地址。整個過程也就是先行定址再列定址。從CAS開始到CAS結束就是現在講解的CAS延遲了。因為CAS是定址的最後一個步驟,所以在內存參數中它是最重要的。
tRCD:
根據標准tRCD是指RAS to CAS Delay(RAS至CAS延遲),對應於CAS,RAS是指Row Address Strobe,行地址選通脈沖。CAS和RAS共同決定了內存定址。RAS(數據請求後首先被激發)和CAS(RAS完成後被激發)並不是連續的,存在著延遲。然而,這個參數對系統性能的影響並不大,因為程序存儲數據到內存中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在同個程序中一般都會在同一行中定址,這種情況下就不存在行定址到列定址的延遲了。
tRP:
tRP指RAS Precharge Time ,行預充電時間。也就是內存從結束一個行訪問結束到重新開始的間隔時間。簡單而言,在依次經歷過tRAS, 然後 RAS, tRCD, 和CAS之後,需要結束當前的狀態然後重新開始新的循環,再從tRAS開始。這也是內存工作最基本的原理。如果你從事的任務需要大量的數據變化,例如視頻渲染,此時一個程序就需要使用很多的行來存儲,tRP的參數值越低表示在不同行切換的速度越快。
總結:
或許你看完以上論述後還是有一些不解,其實大家也沒必要對整個內存定址機制了解的非常透徹,這個並不影響你選擇什麼規格的內存,以及如何最大程度上在BIOS中優化你的內存參數。最基本的,你應該知道,系統至少需要搭配滿足CPU帶寬的內存,然後CAS延遲越低越好。
因為不同頻率的內存的價格相差並不是很大,除了那些發燒級產品。從長遠的目光來考慮,我們建議大家盡量購買高頻率的內存產品。這樣或許你將來升級CPU時可以節省一筆內存費用,高頻率的內存都是向下兼容的。例如如果購買了PC3200 400MHz的內存,標明的CAS延遲是2.5。如果你實際使用時把頻率降到333MHz,通常情況下CAS延遲可以達到2。
一般而言,想要保持內存在一個高參數,如果不行可以採取降低頻率的方法。但對處理器超頻時,都會要求較高的匯流排速度,此時的瓶頸就在內存系統上,一般只有靠犧牲高參數來保持內存頻率和CPU的外頻同步。這樣可以得到更大的內存帶寬,在處理大量數據時就能明顯的從中獲益,例如資料庫操作,Photoshop等。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PC3200或PC3500規格的內存,如果CAS延遲可以設為2,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內存帶寬。因為此時CPU和內存交換數據時間隔的時間大大減少了。如果用戶經常使用的程序並不需要大的帶寬,低CAS延遲也會帶來顯著的性能提升,例如一些小型游戲和3D應用程序。
總而言之,一條參數為2-2-2-5的內存絕對比3-4-4-8的內存優秀很多,匯流排速度越高,這種情況就越明顯。
硬碟的主要技術指標
在我們平時選購硬碟時,經常會了解硬碟的一些參數,而且很多雜志的相關文章也對此進行了不少的解釋。不過,很多情況下,這種介紹並不細致甚至會帶有一些誤導的成分。今天,我們就聊聊這方面的話題,希望能對硬碟選購者提供應有的幫助。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硬碟的內部結構,它將有助於理解本文的相關內容。
圖為:硬碟的內部結構
工作時,磁碟在中軸馬達的帶動下,高速旋轉,而磁頭臂在音圈馬達的控制下,在磁碟上方進行徑向的移動進行定址
硬碟常見的技術指標有以下幾種:
1、每分鍾轉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這一指標代表了硬碟主軸馬達(帶動磁碟)的轉速,比如5400RPM就代表該硬碟中的主軸轉速為每分鍾5400轉。
2、平均尋道時間(Average Seek Time):如果沒有特殊說明一般指讀取時的尋道時間,單位為ms(毫秒)。這一指標的含義是指硬碟接到讀/寫指令後到磁頭移到指定的磁軌(應該是柱面,但對於具體磁頭來說就是磁軌)上方所需要的平均時間。除了平均尋道時間外,還有道間尋道時間(Track to Track或Cylinder Switch Time)與全程尋道時間(Full Track或Full Stroke),前者是指磁頭從當前磁軌上方移至相鄰磁軌上方所需的時間,後者是指磁頭從最外(或最內)圈磁軌上方移至最內(或最外)圈磁軌上方所需的時間,基本上比平均尋道時間多一倍。出於實際的工作情況,我們一般只關心平均尋道時間。
3、平均潛伏期(Average Latency):這一指標是指當磁頭移動到指定磁軌後,要等多長時間指定的讀/寫扇區會移動到磁頭下方(碟片是旋轉的),碟片轉得越快,潛伏期越短。平均潛伏期是指磁碟轉動半圈所用的時間。顯然,同一轉速的硬碟的平均潛伏期是固定的。7200RPM時約為4.167ms,5400RPM時約為5.556ms。
4、平均訪問時間(Average Access Time):又稱平均存取時間,一般在廠商公布的規格中不會提供,這一般是測試成績中的一項,其含義是指從讀/寫指令發出到第一筆數據讀/寫時所用的平均時間,包括了平均尋道時間、平均潛伏期與相關的內務操作時間(如指令處理),由於內務操作時間一般很短(一般在0.2ms左右),可忽略不計,所以平均訪問時間可近似等於平均尋道時間+平均潛伏期,因而又稱平均定址時間。如果一個5400RPM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是9ms,那麼理論上它的平均訪問時間就是14.556ms。
5、數據傳輸率(DTR,Data Transfer Rate):單位為MB/s(兆位元組每秒,又稱MBPS)或Mbits/s(兆位每秒,又稱Mbps)。DTR分為最大(Maximum)與持續(Sustained)兩個指標,根據數據交接方的不同又分外部與內部數據傳輸率。內部DTR是指磁頭與緩沖區之間的數據傳輸率,外部DTR是指緩沖區與主機(即內存)之間的數據傳輸率。外部DTR上限取決於硬碟的介面,目前流行的Ultra ATA-100介面即代表外部DTR最高理論值可達100MB/s,持續DTR則要看內部持續DTR的水平。內部DTR則是硬碟的真正數據傳輸能力,為充分發揮內部DTR,外部DTR理論值都會比內部DTR高,但內部DTR決定了外部DTR的實際表現。由於磁碟中最外圈的磁軌最長,可以讓磁頭在單位時間內比內圈的磁軌劃過更多的扇區,所以磁頭在最外圈時內部DTR最大,在最內圈時內部DTR最小。
6、緩沖區容量(Buffer Size):很多人也稱之為緩存(Cache)容量,單位為MB。在一些廠商資料中還被寫作Cache Buffer。緩沖區的基本要作用是平衡內部與外部的DTR。為了減少主機的等待時間,硬碟會將讀取的資料先存入緩沖區,等全部讀完或緩沖區填滿後再以介面速率快速向主機發送。隨著技術的發展,廠商們後來為SCSI硬碟緩沖區增加了緩存功能(這也是為什麼筆者仍然堅持說其是緩沖區的原因)。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預取(Prefetch),實驗表明在典型情況下,至少50%的讀取操作是連續讀取。預取功能簡單地說就是硬碟「私自」擴大讀取范圍,在緩沖區向主機發送指定扇區數據(即磁頭已經讀完指定扇區)之後,磁頭接著讀取相鄰的若干個扇區數據並送入緩沖區,如果後面的讀操作正好指向已預取的相鄰扇區,即從緩沖區中讀取而不用磁頭再定址,提高了訪問速度。寫緩存(Write Cache),通常情況下在寫入操作時,也是先將數據寫入緩沖區再發送到磁頭,等磁頭寫入完畢後再報告主機寫入完畢,主機才開始處理下一任務。具備寫緩存的硬碟則在數據寫入緩區後即向主機報告寫入完畢,讓主機提前「解放」處理其他事務(剩下的磁頭寫入操作主機不用等待),提高了整體效率。為了進一步提高效能,現在的廠商基本都應用了分段式緩存技術(Multiple Segment Cache),將緩沖區劃分成多個小塊,存儲不同的寫入數據,而不必為小數據浪費整個緩沖區空間,同時還可以等所有段寫滿後統一寫入,性能更好。讀緩存(Read Cache),將讀取過的數據暫時保存在緩沖區中,如果主機再次需要時可直接從緩沖區提供,加快速度。讀緩存同樣也可以利用分段技術,存儲多個互不相乾的數據塊,緩存多個已讀數據,進一步提高緩存命中率。
圖為:經常能看到的硬碟參數指標,正確理解它們的含義對選購會有幫助
7、噪音與溫度(Noise & Temperature):這兩個屬於非性能指標。對於噪音,以前廠商們並不在意,但從2000年開始,出於市場的需要(比如OEM廠商希望生產更安靜的電腦以增加賣點)廠商通過各種手段來降低硬碟的工作噪音,ATA-5規范第三版也加入了自動聲學(噪音)管理子集(AAM,Automatic Acoustic Management),因此目前的所有新硬碟都支持AAM功能。硬碟的噪音主要來源於主軸馬達與音圈馬達,降噪也是從這兩點入手(碟片的增多也會增加噪音,但這沒有辦法)。除了AAM外,廠商的努力在上文的廠商介紹中已經講到,在此就不多說了。至於熱量,其實每個廠商都有自己的標准,並聲稱硬碟的表現是他們預料之中的,完全在安全范圍之內,沒有問題。這一點倒的是不用擔心,不過關鍵在於硬碟是機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高熱會提高機箱的整體溫度,也許硬碟本身沒事,但可能周圍的配件卻經受不了,別的不說,如果是兩個高熱的硬碟安裝得很緊密,那麼它還能承受近乎於雙倍的熱量嗎?所以硬碟的熱量仍需廠商們注意。
2006年11月17日北京中關村英特爾CPU報價
型號 規格 今日報價 漲跌
賽揚 1.7(散) 1.7/400MHz/128K/Socket478 165
賽揚 1.8(散) 1.8/400MHz/128K/Socket478 175
賽揚 2.0(散) 2.0/400MHz /128K/Socket478 240
賽揚 2.1(散) 2.1/400MHz/128K/Socket478 245
賽揚 2.4(散) 2.4/400MHZ/128K/Socket478 290 +5
賽揚 D310 (散) 2.13/533MHZ/256K/Socket478 270
賽揚 D315 (散) 2.26/533MHz /256K/Socket478 290
賽揚 D320 (散) 2.4/533MHz/256K/Socket478 305 -5
賽揚 D320 (盒) 2.4/533MHz/256K/Socket478 330
賽揚 D325 (散) 2.53/533MHz/256K/Socket478 335
賽揚 D325 (三年盒) 2.53/533MHz/256K/Socket478 325 -15
賽揚 D330 (散) 2.66/533MHz/256K/Socket478 375 +5
賽揚 D335 (散) 2.8/533MHz/256K/Socket478 410 -5
賽揚 D340 (散) 2.93/533MHz/256K/Socket478 430 -30
賽揚 D350 (散) 3.06/533MHz /256K/Socket478 450 -60
賽揚 D326 (散) 2.53/533MHz /256K/LGA775 365
賽揚 D326 (盒) 2.53/533MHz /256K/LGA775 400
賽揚 D331 (散) 2.66/533MHz /256K/L
⑺ 如何查看筆記本屏幕供應商
可以通過魯大師這個軟體去看一下,不過一般情況下屏幕的供應商是沒辦法看出來的,但是你可以通過網路上一些對該款筆記本介紹的信息去查看。
⑻ DTP和DTR技術一並稱為什麼
一並稱為數據交換系統。
是部署於不同安全級別網路/安全域之間,專門用於業務數據檢查,存取控制及分發的軟硬體系統。
⑼ 染色機DTR電腦怎麼操作
染色機DTR電腦操作方法
需要調整機器溫度控制穩定性,可以從感溫探頭,熱電偶,溫度放大,補償,溫度飄移電路自動控制上下功夫,並且在機器加熱部分與控制部分電路做熱隔離,或者加裝局部降溫裝置,改善控制板溫度問題,
整體機器電路控制部分並不一定有明顯故障,只是需要重點改進重要控制部分,以及溫度,電壓比較器更換規格更高的低漂移高精度運放。
⑽ 微機原理8251A控制字中RTS和DTR什麼情況下置1,急求!
RTS(Request To Send 請求發送):用於傳輸PC機發往串口Modem等設備的信號,該信號表示PC機是否允許Modem發數據。
DTR( Data Terminal Ready ),數據終端就緒的首字母縮略詞。例如,在串列通信中使用的一個信號,通過計算機發送到數據機上,以表明計算機已經准備就緒,可以接收未來的傳輸。
解釋
1. rts:終端我准備發數據給你,快用cts應答,准備好沒? cts:好了,來吧
2:cts:主機,我有數據,請求接收 rts:我是主機,就緒,請求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