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筆記本電腦是哪個國家的人發明的
筆記本其實發明沒啥技術含量
就是把顯示器和電腦主機集成到了一起。
⑵ 電腦是哪個國家首先發明的
20世紀40年代中期,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電工系由莫利奇和艾克特領導,為美國陸軍軍械部阿伯丁彈道研究實驗室研製了一台用於炮彈彈道軌跡計算的「電子數值積分和計算機」(簡稱ENIAC)。這台叫做「埃尼阿克」的計算機佔地面積170平方米,總重量30噸,使用了18000隻電子管,6000個開關,7000隻電阻,10000隻電容,50萬條線,耗電量140千瓦,可進行5000次加法/秒運算。這個龐然大物於1946年2月15日在美國舉行了揭幕典禮。這台計算機的問世,標志著電腦時代的開始。
最早之前電腦的前身是一種叫"加法器"的東西...是由法國的一位數學家"巴斯卡"所發明後來又漸漸改良...可以做+-*/的四則運算的"差分機"
到了,元1801年法國人約瑟夫?傑誇德(JosephJacquard)發明使用打孔卡(Punchedcarboardcard)。這對未來電腦的發展引進兩個重要的觀念:
一、資訊可以在打孔卡片上編碼(Coded)...也就是寫程式
二、資訊可以儲存在卡片上,而且當這些卡片成串的組合在一起,就可以做為一連串的指令...就是程式啦...^^"
之後出現了一個人...在歷史上我們稱他為"電腦之父"—"巴貝基(CharlesBabbage)"
他做了一部功能更強的機器,稱為分析機(Analyticalengine),這部機器在觀念上就與現代電腦極為相似...
這些發明是用來輔助計算的工具,尚沒有記憶與儲存資料的功能,因此不能稱為"電腦"(如果嚴格定義電腦的功能的話)
一直到了1946,美國的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了第一代電腦—ENIAC,
而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喔...跟現在我們一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呢...是一種打孔卡片...
所以,電腦的發明是一群科研人員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其中數學家馮·諾依曼的設計思想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所以馮·諾依曼被稱為現代計算機之父。
⑶ 電腦最早是在哪個國家發明的
計算機(computer)的原來意義是「計算器」,也就是說,人類會發明計算機,最初的目的是幫助處理復雜的數字運算。而這種人工計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的法國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親擔任稅務局長,當時的幣制不是十進制,在計算上非常麻煩。帕斯卡為了協助父親,利用齒輪原理,發明了第一台可以執行加減運算計算器
。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加以改良,發明了可以做乘除運算的計算器。之後雖然在計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與精進,但是,真正的電動計算器,卻必須等到公元1944年才製造出來。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稱得上計算機的機器,則誕生於1946年的美國,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的,名字叫做eniac。這部計算機使用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體積龐大(占滿一個房間)、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展。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一代計算機。
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跟現在我們一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是一種打孔卡片,若沒有前人的設計概念,也沒有計算機的發明,所以計算機是誰發明的還有點難界定。
⑷ 電腦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暈啊,這問題居然讓我碰上了...個個都會電腦的都知道是美國佬發明的吧
⑸ 電腦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是美國人,當初是為計算炮彈的運行軌跡,運算量太大,所以造了電腦,也叫計算機。那時候的計算機有好幾個房間那麼大的,慢慢就從軍用變成現在的民用。
⑹ 電腦起源於哪個國家,是誰發明的
美國 沒有計算機,世界將會怎樣?1946年2月14日,人類歷史上公認的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誕生。時至今日,電腦已有60歲。 選擇「情人節」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揭開神秘面紗,是當事者預料這個當時「使用時全城電燈變暗」的龐然大物將會成為人類新寵而有意為之,或者根本是無心插柳,已不可考。一個不爭的事實卻是:歷經60年變遷,這台1946年「情人節特別禮物」的後裔,那些被我們形象地稱為「電腦」的電子元件組合體已經滲透到世界的每個角落,甚至已然成為許多人身邊最好的「情人」。 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莫爾電機學院,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許多來賓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這里,因為他們要參加人類歷史上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的揭幕典禮。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外形奇怪、渾身閃閃發光的龐然大物。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在揭幕儀式上,「埃尼阿克」為來賓表演了它的「絕招」——分別在1秒鍾內進行了5000次加法運算和500次乘法運算,這比當時最快的繼電器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來賓們喝彩不已。然而誰又知道,在這個龐然大物誕生的過程中,有多少人為之傾注了無數的心血!
⑺ 最早的電腦是哪個國家發明的什麼時候發明的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電腦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要求賓州大學莫奇來(Mauchly)博士和他的學生愛克特(Eckert)設計以真空管取代繼電器的「電子化」電腦——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電子數字積分器與計算器,目的是
用來計算炮彈彈道。
這部機器使用了18800個真空管,長50英尺,寬30英尺,佔地1500平方英尺,重達30噸(大約是一間半的教室大,六隻大象重)。它的計算速度快,每秒可從事5000次的加法運算,運作了九年之久。吃電很兇, 據傳ENIAC每次一開機,整個費城西區的電燈都為之黯然失色。
另外,真空管的損耗率相當高,幾乎每15分鍾就可能燒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員須花15分鍾以上的時間才能找出壞掉的管子,使用上極不方便。曾有人調侃道:「只要那部機器可以連續運轉五天,而沒有一隻真空管燒掉,發明人就要額手稱慶了」。
從第一台計算機誕生至今已過去50多年了,在這期間,計算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首先是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繼而是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處理器和存貯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數量越來越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存貯容量迅速增加。
1994年12月,美國Intel公司宣布研製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它每秒可進行3280億次加法運算(是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6600萬倍)。如果讓人完成它一秒鍾進行的運算量的話,需要一個人晝夜不停地計算一萬多年。
當年的ENIAC和現在的計算機相比,還不如一些高級袖珍計算器,但它的誕生為人類開辟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使得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每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50周年之際,美國副總統戈爾再次啟動了這台計算機,以紀念信息時代的到來。
⑻ 電腦是那個國家發明的是什麼時候
20世紀40年代中期,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電工系由莫利奇和艾克特領導,為美國陸軍軍械部阿伯丁彈道研究實驗室研製了一台用於炮彈彈道軌跡計算的「電子數值積分和計算機」(簡稱ENIAC)。這台叫做「埃尼阿克」的計算機佔地面積170平方米,總重量30噸,使用了18000隻電子管,6000個開關,7000隻電阻,10000隻電容,50萬條線,耗電量140千瓦,可進行5000次加法/秒運算。這個龐然大物於1946年2月15日在美國舉行了揭幕典禮。這台計算機的問世,標志著電腦時代的開始。 最早之前電腦的前身是一種叫"加法器"的東西...是由法國的一位數學家"巴斯卡"所發明後來又漸漸改良...可以做+-*/的四則運算的"差分機" 到了,元1801年法國人約瑟夫?傑誇德(JosephJacquard)發明使用打孔卡(Punchedcarboardcard)。這對未來電腦的發展引進兩個重要的觀念: 一、資訊可以在打孔卡片上編碼(Coded)...也就是寫程式 二、資訊可以儲存在卡片上,而且當這些卡片成串的組合在一起,就可以做為一連串的指令...就是程式啦...^^" 之後出現了一個人...在歷史上我們稱他為"電腦之父"—"巴貝基(CharlesBabbage)" 他做了一部功能更強的機器,稱為分析機(Analyticalengine),這部機器在觀念上就與現代電腦極為相似... 這些發明是用來輔助計算的工具,尚沒有記憶與儲存資料的功能,因此不能稱為"電腦"(如果嚴格定義電腦的功能的話) 一直到了1946,美國的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了第一代電腦—ENIAC, 而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喔...跟現在我們一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呢...是一種打孔卡片... 所以,電腦的發明是一群科研人員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其中數學家馮·諾依曼的設計思想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所以馮·諾依曼被稱為現代計算機之父
⑼ 第一個筆記本電腦是哪個國家發明的是哪個品牌...
雛形
1979年,Grid Compass 1109電腦問世,這是人類有史以來對筆記本電腦製作的第一次嘗試。這款電腦是英國人WilliamMoggridge在1979年為Grid公司設計的。不過這款電腦問世後的面向對象只是美國航空航天領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從扇貝上獲取靈感製造的輕便電腦,普通民眾是無法與其接觸的。
Grid Compass 1109電腦64KB內存,1.12MHZ11千克重。
1983年5月,美國發布了世界首款彩色便攜電腦---Commodore SX-64 "Executive"。這款便攜電腦採用的是MOS 6510(1MHz)處理器,64K內存,320 X 200解析度的5寸彩色顯示器,內置5.25寸170K的軟碟機一個重量約13千克。
1984年2月,IBM公司發布IBM 5155個人便攜電腦。這款便攜電腦採用的CPU是Intel 8088(4.77MHz),配備256K的內存(最大擴充640K),內置顯示器為9寸的琥珀黃色顯示器,解析度為640 X200,採用的系統為裝在磁碟上的IBM PC-DOS Version 2.10,重量約16千克(30磅)。
誕生
1985年,由日本東芝公司生產的第一款筆記本電腦T1100正式問世,這款筆記本電腦目前為止是多數國內媒體公認的第一款筆記本。也就是這款筆記本的問世,開始了東芝公司在筆記本業界的20風雨路程。
⑽ 筆記本電腦誰發明的是哪個國家的人
第一台筆記本電腦的發明者不是東芝,也不是蘋果或IBM,而是一家叫做「奧斯本電腦」的公司,公司的創始人名叫亞當·奧斯本(Adam Osborne)。
1981年4月,奧斯本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筆記本電腦,主導研發的就是奧斯本公司的創始人亞當·奧斯本,他曾經做過記者,後來棄筆從商。曾幾何 時,奧斯本被認為是和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比肩的人物。奧斯本電腦公司也曾 是矽谷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公司。但因為理念太過超前,公司在經營不到30個月後就分崩離析。奧斯本在技術上做出了很多錯誤的承諾,公布產品的發售時間也 是遙遙無期,現在業界將這種狀況稱之為「奧斯本效應」。
作為世界上首台筆記本電腦,奧斯本1型重達20斤,沒有電池,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一點都不便攜。但對照當時可以說是龐然大物的個人電腦,奧斯本1型要 小巧的多,人們可以把它裝進箱子帶著到處走。此外,奧斯本1型還是首台附帶實用軟體的電腦,它的價格在當時來說也是出奇的便宜,只要179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