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知識 > 聯想電腦自研技術佔比多少

聯想電腦自研技術佔比多少

發布時間:2023-05-29 12:33:53

『壹』 詳細介紹下 聯想 這個品牌

聯想集團成立於1984年,由中科院計算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11名科技人員創辦,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2001年營業額達到206億元,目前擁有員工11200餘人,於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編號992),是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2002年第二季(即4至6月),聯想電腦的市場份額達27.7%(數據來源:IDC),從1996年以來連續6年位居國內市場銷量第一,並連續9個季度獲得亞太市場(除日本外)第一氏差彎(數據來源:IDC);2002年第二季度,聯想台式電腦銷量首次進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費電腦世界排名第三。
在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案例庫里,中國企業只有兩家,其一就是聯想。在這個名為《中國科技的奇跡——聯想在中國》的案例中,哈佛經濟學家認為,在全球所有的發展中國家裡,還沒有哪個國家擁有一家全球知名的信息技術企業,除了中國,除了聯想。

17年以來,從一間傳達室到現代化的辦公大廈,從11名技術人員到上萬名員工,從初始資金20萬元到年營業額超過280億元,從坐在外國產品代理的末排座位到成為亞太第一,從
名不見經傳到成為國內電腦行業的「龍頭老大」,聯想集團創造了中國企業發展的一個奇跡。

無論是董事局主席柳傳志,還是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都把聯想的成功歸結於兩個字:「創新」。他們不約而同地強調,正是源源不斷的、可持續的創新造就了「聯想奇跡」。

「沒有機制創新,一切創新都是散金碎銀」

柳傳志常常興致勃勃地講起他的「房子理論」:企業管理就像一座房子——運作層面的管理是「屋頂」,流程層面的管理是「圍牆」,而基礎層面的管理則是「地基」。只有把「地基」夯實了,整個房子才有可能建好。「把土夯實了再撒另一把土。」

那什麼才是企業的「地基」呢?柳傳志認為就是機制與理念。他說:「為什麼一些企業有了一次好主意之後,下一次就沒有了?因為他們沒有好的機制和不斷發展的理念,而這才是不斷產生好主意的源泉啊。」柳傳志認為,所有的創新都是以機制創新為基礎的,沒有這條線,一切創新都是散金碎銀。

楊元慶也認為,轉化機制是發展核心技術的殲悶基礎,只有好的機制和管理,才能保證源源不斷地產生新技術,源源不斷地轉化為新產品,進而不斷發展成為有規模、有實力的企業。

早在1984年,聯想就向上級單位——中國科學院爭取到了決策權、人事權和財務權,進而分「幾步走」完成了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對接,通過轉變根本機制實現了這個國有大企業的「軟著陸」。1994年,作為國有民營體制的聯想,創造性地成立了員工持股會,將35%的分紅權分到每個員工身上,並在200 0年將其轉化為股權,使員工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這是聯想得以再次騰飛慶喚的動力。在聯想歷史上,這次股權變動被稱為「值得樹碑立傳的35%」。

企業經營機制轉變後,聯想開始完善其獨有一套管理理念,柳傳志把它叫作「我的管理三要素」。首先是建班子,用一個有威信、有激情的領導班子,去激勵一層又一層的員工;其次是定戰略,讓每一個人都清楚企業的遠景、目標和發展路線;第三是帶隊伍,使企業獲得源源不斷的人才,做到後繼有人。這三個要素,使聯想免受了很多損失,並推動聯想不斷走向成功。

「技術創新是最耀眼的一顆珍珠」

柳傳志是一個愛打比方的人,他把各種創新比作一顆顆珍珠,而管理理念就如同一根金線,把它們串成一條精美的項鏈。

第一顆珍珠就是在1996年以前疏通物流系統,展開「價格戰」從而降低庫存。眾所周知,電腦就像鮮水果,是不能多放的。積壓時間越長、數量越多,就越沒有競爭優勢。聯想在國內第一個推出了萬元以下的電腦,一舉打破過去由外國公司主導市場的局面,很快成為國內電腦銷量第一。

但聯想同時意識到:這樣做下去很容易變成家電價格戰那樣,因此必須提高產品毛利。這就誕生了第二顆珍珠——「貿工技」的發展道路。要提高毛利,就必須從技術入手;想搞技術,卻沒有資金,又不了解市場,怎麼辦?只有先搞「貿」,也就是規模經銷,通過「貿」掌握市場開發、物流運作、資金管理、銷售網路建設與售後服務等一系列企業管理的基本功,在此基礎上形成規模製造,也就是「工」。「貿」與「工」的充分結合打通了將技術變成金錢的各個環節,推動了技術創新。就這樣,「弱小」的聯想在當時競爭極為激烈的IT市場中不僅活了下來,而且達到百億元的規模,組成千人的研發團隊。

接著,聯想將「企業推」變成「市場拉」,隨時根據市場變化進行定價,形成連供應商都得跟在後面不斷調整的「彈性生產供應模式」。楊元慶說到這項「安全庫存結合按訂單生產」的創舉時,總是神采飛揚:「這個靈感來自於計算機CPU、內存與高速緩存之間的關系。用戶訂單就是CPU,要求速度相當快;而按訂單生產就像內存,速度較慢;所以把用戶經常大規模采購的品種先大量生產出來放到安全庫存中,就像一個高速緩存區,將80%以上的訂單命中在這里,既能馬上滿足產品數量又能滿足用戶要求的個性。」

如果說彈性模式是第三顆珍珠,那麼第四顆就是組織結構的創新了。最初,各部門之間只強調各自的權力和職責,甚至企劃部不用和市場部商量就能定價。1994年起,聯想將十幾個部門整合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微機事業部,也就是聯想電腦公司的前身。當時29歲的楊元慶,當上了這個部門的總經理,果斷地把直銷轉為分銷方式,力挽狂瀾,抵住了外國電腦公司的「大兵壓境」。

在這串「項鏈」里,技術創新無疑是最耀眼的一顆珍珠。從只著眼於打字、計算、玩游戲,到倡導「應用電腦」、「功能電腦」,甚至「一鍵上網」、「家庭數碼港」,聯想開始向技術驅動型企業轉型。此後,又有一系列的創新出台,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盤。」

聯想是一個「沒有天花板的舞台」

站在高高的檯子上,背對著台下張開雙臂、排成一排的同事們,品牌推廣部的王桂馨鼓足勇氣筆直地向後倒了下去……從這一剎那起,她學會了信任別人。這就是聯想每個新員工都曾經歷的「入門培訓」。

「除了『信任』,還要學會『分享』。在聯想每個人學到點東西,都想馬上告訴別人,想當老師。」培訓中心的吳曉蓉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

員工唐長軍自己搞了一個「FAST學習加油站」,他每天早上都會把一些小故事、小知識用電子郵件發給所有的朋友,這些朋友又會轉發給自己的朋友。久而久之,很多部門的同事雖然沒見過唐長軍,但都和他分享過獲得新知的快樂。打開他的電子郵箱,一連串的《FAST學習加油站第XX站》映入眼簾,標題也是各式各樣,《用另一隻眼來學習》、《成功是什麼》、《有效的學習模式》、《每天進步一點點》、《把木梳賣給和尚》……

唐長軍認為,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把知識表達給別人的同時也能加深自己的記憶和理解;而堅持每天都做,也是對自己毅力的一種考驗。更重要的是,這種形式使他對「知識」有了新的認識:「人們都知道『錢財乃身外之物』,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知識也是身外之物』,捂著、藏著都沒有用,只有理解了、會用了,才是自己的。所以分享知識,於人於己都有好處。」

聯想深知,高科技企業之爭其實是人才之爭,只有把握住優秀的人才,才能在競爭中擁有握緊的拳頭。以「會用人」著稱的柳傳志認為,企業就像一個「木桶」,其「容水量」取決於木板中最短的那塊。如何用人、留人,決定著企業能否持續創新、持續發展。

『貳』 聯想這么多年除了組裝,還自主研發了哪些技術

聯想多年來獨立開發孝兄伏了多少核心技術?有多少可以拿得出手?聯想集團的主要業務是製造成品及部分零件的研發,對於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產品,外界知道的並不多,而且可能隱藏在成品中。說到電腦產品,也許最核心的技術就是CPU,但遺憾的是聯想無法造出來,當然其他計算機廠商也沒有多少能拿出來。聯想最重要的是Intel和AMD做的匹配型號,當然還有兆芯晶元,聯想也生產適配型號,並支持國產系統和Windows。但並不是除了CPU之外沒有其他核心技術了。

但是,聯想最終是製造成品的公司,如果想它在業務領域生產核心組件,則估計期望值太高。例如,計算機CPU、移動CPU等不是普通公司所玩的,聯想專注於成品,它也塵渣走出了一條道路。

『叄』 一年研發投入98.5億,聯想不排除自研晶元,3年內投入翻倍

華為和聯想這兩家中國企業,在大家的日常談論中一直被放在一起作比較,就像家中的兩個孩子,家長總想分出優劣,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聯想和華為在發展道路上的分歧。

如今, 楊元慶宣布,也要步入和華為一樣的道路,甚至不排除自研晶元

要知道, 之前在國外的采訪中,楊元慶曾公開表示,一個企業不必什麼都做,聯想並不準備做操作系統和晶元 。如今,是什麼讓楊元慶改口了呢?

聯想這碰碰家企業, 目前在部分朋友的眼中並不是什麼積極的形象,此前的5G投票事件,華為以一票之差落敗高通,被普遍認為是聯想的關鍵一票投給高通的緣故,雖然聯想曾多次解釋,但是大家似乎給聯想貼上了固定標簽。

是什麼樣的事件讓聯想的標簽如此根深蒂固呢?這就不得不翻一下聯想的發展史了。

聯想成立於1984年,到如今為止已經有37年了,華為比聯想還要晚幾年,在1987年成立 ,在當時的企業發展中,關於是走「技工貿」還是「貿工技」的路線,大家都各執一詞。

顯然聯想和華為在選擇的時候,就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聯想選擇了「貿工技」的路線,從貿易開始,而華為選擇的則是「技工貿」的路線,研發技術是重點。

到目前為止,大家更傾向於支持華為的「技工貿」,因為華為如今的技術已經做到了全球先進的水平,到了美國企業面前也能與之掰掰手腕,不管大家是出於揚眉吐氣的心理,還是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關心,更多的人願意支持華為,當然也不忘對聯想踩上一腳。

但是在最初的發展中, 聯想的「貿工技」也是符合時宜的選擇 ,因為當時的國內企業在技術上的短板十分明顯,可以說 國內99%的企業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貿工技」這種方式 ,聯想和華為的發展情況也證實了這一點。

在1992年的時候,聯想的營收就已經達到了18億,而華為當時僅有1億元 ,這樣的差距恰好說明了當時聯想的選擇更加適應企業的發展步驟,如果說聯想真的做錯了什麼,可能就是沒有及時的適應市場轉變發展思路。

在之後的發展中,國內企業的技術正在逐步提高,不能說達到先進水平,也步入了新的台階,而這個時候,厚積薄發的華為就在技術上占據了優勢,這一點 從2016年兩家企業的營收對比也能看出來,這時的聯想營收是2856億,而華為則到了5216億,已經能夠達到聯想營收的近兩倍 。顯然,在之後的發展中,聯想的發展模式已經要逼近天花板了,但是華為顯然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為什麼聯想的發展會到如此地步呢?其實在聯想的發展過程中,也經過了掙扎。其中柳傳志和倪光南兩個人的爭斗也是大家談論最多的。 有的朋友說,倪光南被柳傳志請進門,卻也被柳傳志踢出門 。但是這其中經歷了怎樣的掙扎也是我們無法拼湊還原的。

在1994年的時候,聯想的發展如日中天,柳傳志和倪光南的對立卻越來越明顯。 倪光南在進入聯想之前,就已經是中科院的技術大神,對於技術研發有著不一樣的偏執,他認為矽谷之所以能夠屹立不倒就是因為技術,而一個企業沒有核心的技術,做貿易做久了,遲早是要倒的

時至今日也沒人能弄明白,當時的柳傳志是經歷了什麼樣的心路歷程,但是這場爭斗州吵扮卻在1995年迎來了落幕,在科學院代表的參與下,一場會議讓柳倪之爭迎來了落幕, 倪光南出局成為了這場暗鬥的最終結局

柳傳志也曾表示,柳傳志如果想從聯想內部帶走人,聯想也同意,倪光南想另起爐灶,聯想也會給予資金支持。但是事實上,倪光南在當時已經孤立無援,公司的大部分人都是站在柳傳志一方的 。倪光南在聯想工作了10年,最終不帶有任何股份冊灶和職務的被掃地出門,這樣的結局在如今看來仍有一絲黯淡和凄涼。

從此之後,聯想「貿工技」的路線走的越來越堅定!但是 聯想也成功站上了PC市場的第一位,即使聯想的核心技術大部分都來自於美國企業

2004年,聯想成功收購美國巨企IBM的業務線,也同樣讓國人為之振奮,畢竟在當時,中國企業收購美國企業,怎麼聽起來都非常的解氣。

但是想要在全球發展,必然是要適應各國的市場。而中國企業的崛起,在美國眼中格外的刺眼,個人認為,這也是聯想至今還被人叫做「組裝廠」的重要原因。

在前兩年的華為事件中,如今聯想的掌權人 楊元慶在國外媒體采訪中就曾經表示,聯想不打算做晶元和操作系統,聯想的產品也完全符合安全。 這段采訪時至今日也在被大家過分解讀,認為是聯想影射華為,但是其中也表現出了聯想沒有在研發上大肆投入的重要原因,那就是 聯想不願意放棄如今的成就,放棄國外的市場。

的確,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已經發展到如日中天的程度,誰會甘心或者說是有魄力重新再來?即使被貼上「美帝良心企業」標簽的聯想,在國外市場上想必也是步步驚心。

如果說當時柳傳志選擇「貿工技」的路線和如今的選擇是出於同樣的心理的話,那就很容易理解了。

不出意外, 在前段時間聯想公布的財報中,PC業務仍是全球第一,公司的利潤達到70.8億,增幅43%。 在會上 楊元慶公開表示,在未來的發展中,聯想會繼續加大在研發上的投入,並且不排除會自研晶元。 是什麼讓聯想發生了這樣的轉變呢?

近些年 無論是聯想改為「聯想中國」,還是聯想蒸蒸日上的成績,都沒有改變少部分民眾對於聯想的固有印象,聯想也在國內飽受抨擊。

為了擺脫「組裝廠」的名號, 聯想也曾計劃要投入研發,2020財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已經達到了98.5億,在國內企業中這種程度的投入並不低,但是和華為每年的千億研發投入對比,仍然有所欠缺。

如今楊元慶表示要繼續加大研發力度,要在3年的時間內實現研發投入翻倍,甚至不排除會自研晶元,改變企業形象是其中的一大因素。另外,近些年中美貿易的動盪,讓聯想也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發展路線。

這篇文章並不想給聯想下一個定義,只希望中華兒女自強,民族企業自強!

只有作為一個完完全全的民族企業,才有堅強的後盾。

如今的發展局面,想必也是倪光南想要看到的。

『肆』 一年投98.5億!楊元慶或自研晶元,三年投入翻倍,仍不及華為零頭

從拒絕研發到一年猛砸98.5億,聯想終於認清了現實,預計未來三年之內投入會翻倍式增長,但仍跟華為有不小的差距。

早年間顫攔團能夠代表國產頂尖品牌的企業有哪些?恐怕那時候的人們會脫口而出是聯想,作為彼時國內第一大電腦企業,在拿下了美國的競爭對手後,火速成長為了為數不多的世界性中國企業。

然而經過多年來的發展,聯想似乎從國貨老大哥的位置上走了下來,無論是產品的質量還是在整個行業的口碑,都出現了急劇下滑的趨勢,甚至是歷任CEO都是飽受爭議的存在。

曾經一手創辦了聯想的柳傳志已經退出一線,接班的楊元慶如今駕駛著聯想這艘大船茄橘在風雨飄搖中緩慢前行。不過這位備受柳傳志器重的CEO似乎並沒有為聯想重現往日的高光時刻,反而屢屢被曝出一些不合身份的言論和做法。

比如當年在自家的財務報告會上, 楊元慶就宣稱聯想根本不需要做晶元 ,要知道彼時聯想手裡緊握著高通驍龍的5G晶元,可以說擁有了全球質量非常好的硬體支持,因此楊元慶才會有如此自信的判斷。

在他看來經濟全球化發展如此深入,不需要每個企業都是全能型的選手,聯想既然有了高通這樣忠實的盟友,未來研發晶元只怕是多此一舉。

且不說高通的晶元未來會不會被反超落伍,結合華為被打壓排擠的情況就能看出, 美國的企業沒有一家稱得上是中國企業的忠實合作夥伴,在衡宴面對利益的時候他們會不顧一切清除所有障礙,楊元慶如果無法保證高通永遠不會放棄聯想,那麼說無需研發晶元恐怕為 時尚 早。

或許是看到了華為的遭遇,聯想才頗不情願地表示要從事晶元的研發了,而目前擺在楊元慶面前的有兩條路,一個是像華為一樣,投入巨額的資金、技術和人力,通過團隊合作來研製自家的晶元。

不過聯想持續這樣做的可能性會很小,畢竟整個聯想主要靠電腦業務來賺錢,但是毛利率又一直很低,利潤更是只有2%,因此不可能像華為那樣常年往裡面砸錢。

因此楊元慶咬牙從公司里拿出了98.5億人民幣來做研發,而且據他表示,未來要在三年內將這個數字翻一倍,用將近200億的投資來建立聯想自己的技術優勢。

至於另一種辦法,那就是投資半導體研發企業,給予他們資金支持,讓他們為自己研發晶元。為此楊元慶也開始大力扶持相關企業,曾經比亞迪旗下的一個半導體公司就得到過聯想的資金支持。

結合華為的發展我們就能知道,如果企業能夠大規模投入資金和技術的話,那麼產品研發項目一定會有不小的突破,因此不少人開始認為聯想或許要重振往日「 科技 龍頭」的榮光了。

不過這樣想恐怕有些過分樂觀,畢竟目前的聯想發展勢頭並不太好, 此前由於華為的5G投票事件,聯想在國內的口碑瞬間崩塌,加之彼時聯想「商人無國界」的表態,致使這個昔日的國貨榮光風評急轉直下。

隨後聯想的高管 黃偉明甚至在采訪的過程中表示有可能會將工廠搬離中國 ,雖然聯想表示這是黃偉明的個人言論,而且迅速道了歉,但並沒有挽回公司在中國消費群體中的形象。

緊接著聯想的做法更讓人摸不著頭腦了,為了表示對該言論的反對, 聯想把自己官方社交賬號的名字更改成了「聯想中國」 ,也許是想要強調自己跟國家的關系,但是細心的網友們很快發現, 這樣起名字的方式多數都是國外企業在中國分公司的起名方式,比如亞馬遜中國、索尼中國等,聯想此舉似乎有些弄巧成拙,反而被網友抵製得更厲害了。

眼下由於口碑地位的雙下滑,聯想在國內的處境岌岌可危,就拿平板銷售來說吧, 其在國內的銷量銳減了48%,從世界排行中滑到了第五名,而致力於技術開發的華為,則通過平板的銷量沖刺到了第二名,銷量一度高達144萬台。

而且聯想宣稱的研發投入翻倍增長, 也不過是197億的規模,這跟華為相比連零頭都比不上,要知道2020年華為的研發投入高達1418億人民幣,遠超聯想將近七倍。

曾經的聯想也是跟華為一樣的高端 科技 企業,可縱觀近兩年聯想的發展,似乎並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高端 科技 技術,反倒是華為,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猛沖,5G通信、鴻蒙系統、智能家居等技術紛至沓來。

可以想像,如果聯想此時還不能奮起直追,未來跟華為拉開的差距怕不是一點半點了。

『伍』 聯想集團跟華為公司誰的實力更強呢

華為向左,聯想向右。華為和聯想的實力截然不同,起源於雙方在企業的戰略方向上的完全想反的差異。在企業的起點,華為以技術為王,而聯想是貿易為王,這原本都沒有錯。但是在企業逐步壯大後,華為成功的將技術和銷售合一,而聯想錯失了轉型的機會。


聯想和華為軟硬實力差距巨大


銷售收入上,2018年華為的營業收入達到了7212億元,凈利潤是593億元,而聯想全年營業收入為3589億元,凈利潤為43.62億元。也就是華為的收入是聯想的兩倍,利潤是聯想是13倍,聯想肯定不如華為

硬實力上,聯想的PC全球第一,但是華為的通信全球第一,終端全球前三。更重要的是,華為的產品具有很強的自主知識產權,通信產品的核心晶元早就開始自研,華為的專利數量長期保持全球前三,海思更是全國第一的IC大廠。而聯想的產品都是組裝產品,從技術含量上不能和華為相提並論


而且這次美國制裁華為,華為強硬的抵抗住了,如果是換成聯想,肯定早就繳械投降,在全國人民的認知里,華為肯定是比聯想在軟實力上更值得尊重和欽佩的。


華為重技術,聯想重銷售,戰仿嫌芹略方向決定實力的差距


華為現在是世界第一的通信公司,聯想是全球第一的PC機製造企業。但是現在聯想完全和華為不在一個數量級上,這和和華為、聯想的戰略方向不同有很大的關系。在企業成立初期,華為和聯想都沒有多少資金,不可能技術和銷售兩條腿走路,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條。


華為是一個技術型的備畢公司,重視核心技術。重視技術的公司有一個特點,就是在公司初期會卧薪嘗膽,坐多年的冷板凳。等到成熟期,要麼就是技術獲得重大突破,一舉獲得江湖大佬的地位,要麼就是技術沒突破成功,不得不接受失敗的結局


所以華為走的路比聯想困難的多。之前柳傳志說核心技術的研究屬於九死一生,這點沒錯。就算在華為內部,也有很多項目最終失敗,大把真金白銀砸進去最後連一點響聲都沒有。


而聯想走的是銷售貿易為主的路線。以銷售為主,初期會走的簡單順利一點。一般以銷售為主的公司都會採用成熟的方案集成,加上自己的設計,大把的資源投入到銷售拓展、商務策略上。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大量的公司都是走的這條路。


以貿易為主的公司,初期優勢巨大,但是一旦遇到技術型公司爆發,就會失去一定的優勢。以貿易為主的公司是不會擁有領先的技術的,他們採用的技術是成熟的方案,成熟的方案是經過商用實踐檢驗,成熟度和方案價格都比較低,所以以貿易為主的公司會主打性價比。


但是當前我們所處的時代是 科技 爆發的時代,消費者更看重技術的先進性,願意為技術買單。這時以貿易為主的公司就會在發展上遇到很大的瓶頸,只能靠性價比吸引客戶。而且使用集成方案的公司,產品沒有不可替代性,你有我也有,這就導致了如果競爭激烈,只能打價格戰

所以華為的戰略初期比聯想難走的多,但是華為最終脫穎而出,並且又遇到這個 科技 爆發的時代。而聯想沒有核心技術,現在增長乏力,例如聯想的筆記本就遭到了華為和聯想同時的挑戰


大道歸一,聯想錯失轉型機會,而華為抓住了機會


雖然初期,華為和聯想各自選擇者型了不同的路,但是大道三千,殊途同歸。無論是以貿易為主線,還是以技術為主線的道路,走到最後如果要活下去都是一條路,那就是貿易和技術兩條腿一起走,不能一條腿是瘸的走路。


華為這點就做的很好。華為擁有核心技術,但是華為一線銷售的「狼性」也是遠近聞名。華為在維持技術領先後,並沒有輕視銷售。華為的高層領導必須要有銷售經驗,同時華為每年也有大批研發奔赴銷售一線,華為的口號就是「以客戶為中心」,銷售現在在華為是重要的一環。


反觀聯想,在嘗到了銷售帶來的收益後,聯想背離了「貿工技」的本質。「貿工技」是先貿再技,最終還是要發展「技」。但是聯想在銷售的路上一去不返,即使聯想在最風光的時候,也沒有想到可以在核心的技術上發力,而醉心於貿易路線帶來的甜頭。


所以,聯想現在的腿是瘸的,貿易和銷售當然做的不錯,但是產品幾乎任何核心競爭力沒有。這就讓聯想的產品太容易被復制,在這個 科技 時代缺乏競爭力,無法繼續再進一步。當然,不重視技術不意味著活不下去,至少走貿易路線,打低價,打性價比還是可以活下去的。


那麼我國有沒有「貿工技「最終成功兩條腿的公司呢?有的,阿里巴巴就是這樣「貿工技」轉型成功的公司。阿里巴巴最早是仿照ebay淘寶出身,沒什麼太大的技術含量,貿易為主。但是在2010年初阿里巴巴開始轉型,主打阿里雲,開始向技術型公司轉型。


到了現在,雖然阿里巴巴依然到處嗚哩哇啦的吹牛,但是不得不承認阿里雲的核心競爭力很強,阿里有了自己的資料庫、自己的OS。阿里雲排名全球前三,為阿里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所以不管是「貿工技」還是「技工貿」,最終總是速途同歸的走到「貿技並行」 ,遺憾的是,聯想錯過了這個機會


命運不是對聯想不公,而是聯想沒有抓住機會


任何企業初期走技術或者走貿易路線都沒有錯,初期只要能活下去,就有進一步發展的希望。不過企業任何時候都需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聯想安於現狀,滿足於銷售利潤增長帶來的快感中,因此沒有及時轉型,這就是聯想的大問題。

而且,對於企業文化的教育,聯想也有所缺失,一個中國公司採用西化的管理,讓聯想一而再再而三的得罪中國的消費者,聯想窘迫的現狀,實在是有點咎由自取的味道

聯想;作為中華的老牌智能企業,在21世紀之前獨占龍頭。進入21世紀之後,智能產業競爭激烈。智能手機的出現,老牌的聯想,步伐緩慢,沒有真正做到老有所為。而華為;作為民營企業,壯志有為,憑著敢想、敢幹、敢為的 社會 主義實幹家精神,大有作為,創威。論實力;聯想,技術儲備強,底子厚,經驗豐富。但是在手機大戰上,不能老有作為、老有所為,大戰失利。現今,聯想,憑手機,不光落伍華為,盡然還不如小小、小小的小米。說透了;跟企業的名稱,總部地址,企業高管,尤其時代的步伐,有分不開的關系。也可以說;得天時、地利、人和。

聯想和華為,哪個更強? 聯想

去年聯想營業額是3500億,CEO楊元慶年薪超過兩億。曾經聯想是國人驕傲,我同學去英國留學說看見一個宿舍的印度人用聯想電腦感覺有一種自豪感。

聯想自從上市以後,公司股份很多在美國財團控制。聯想內部,研發人員沒有任何股份。聯想大部分股份在聯想董事會和美國財團手裡。

主要從事電腦組裝,然後貼牌售賣,最大產品技術優勢就是設計電腦的外殼。

聯想優勢:依靠美國零部件進行優化設計組裝,依靠美國財團支持開拓海外市場,聯想的產品外形設計還是優秀的。依靠反對國內發展自主操作系統得到美國認可,獲得發展。聯想旗下有摩托羅拉,其核心專利也來自摩托羅拉。

聯想劣勢:缺乏核心技術專利

華為

2018年營業額超過7200億,其中研發資金達到1080億。預計今年華為營業額超過8300億。

華為主頁產品:

手機,電腦主板,通訊基站,交換機,智能家居,光伏逆變器,海底光纜,伺服器,視頻控制晶元,手機晶元,電腦晶元(鯤鵬920晶元)等等。

華為優勢: 自主技術佔比比較高,最新華為Mate30沒有美國零部件。坑風險能力比較高。蘋果也要給華為繳納專利費。

華為劣勢 :1,經常在網上被美系自媒體抹黑 2,經常收到大洋對岸自由土地的打壓。3,經常在網上被扣帽子。

總結 :聯想和華為路線不同。代表兩種思路企業。聯想代表組裝,優化外殼設計,通過收購獲得專利。華為代表自主研發,不斷提高自研技術比例獲得發展。就年營業額來看,華為是聯想兩倍。

雙方實力旗鼓相當,不分伯仲,各有千秋。聯想集團電腦銷售全球第一,PC生產全球笫一,福布斯全球數字經濟100強排89名,2019年聯想收入超3500億,可謂是碩果累累。華為麒麟9905G包攬全球六項行業笫一,華為全年智能手機發貨量2.4億部手機,5G手機為690萬台戰績彪炳,令人眼睛一亮,這兩個公司都是中國經濟技術實力的標志,也是民營企業的佼佼者。它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是翹楚者,值得大家敬佩!

綜上所述,聯想集團和華為都是中國不可缺少的一支中國經濟技術的生力軍,也是民營經濟的兩大豐碑。願這兩家公司越辦越好,最終成為全球的風向標!最後用愛恩斯坦的一句話作結束語:只要你不放棄嘗試,就永遠不會失敗。

謝謝您的問題。實力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我選擇幾個點,講一下對聯想與華為的感受吧。

在消費品領域,聯想電腦銷量世界第一,但華為不管是手機還是電腦沒有一項第一,而且華為電腦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就連代表 科技 水平的超級計算機,前十名聯想佔六個。不好的是聯想總部在美國,但聯想手機價格低啊,也算實惠了中國人。但華為手機帶頭漲價宰中國人,推高手機行業價格水平,增加中國消費者經濟負擔,而且華為內存造假,故意的,疏油層偷工減料,故意的。要是問誰的水軍多,會吹牛宰中國人,大家都知道

人家孫宏斌都說了,聯想只是搬運工,沒有技術含量,你還和華為比什麼

拿華為和聯想比,對華為是一種侮辱。兩個公司就不在一個檔次上,沒有可比性。

文/小伊評 科技

聯想和華為這兩個品牌應該是目前中國消費者最樂於拿來當做談資的兩個品牌了,一則是由於聯想當年「5G投票門」的黑 歷史 ,另外一點就是這兩個企業應該是目前在全球市場發展最好的兩個中國品牌了,那麼這兩個品牌究竟誰的實力更強呢?我們來綜合必要一番。

現狀對比:公司營收 華為處於領先

根據聯想官方的發布的年度數據來看,在2018-2019年度,聯想的年營業額為3422億元人民幣,其最大業務依舊是來自三個板塊,分別是個人電腦與智能設備業務,移動業務以及數據中心業務,其中主要營收來自於個人電腦業務。

而根據2019年8月22日全國工商聯在青海西寧發布《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報告》。榜單顯示,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7212.02億元的營業收入,蟬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那麼也就是說單就營業收入來算,華為的營業收入是聯想的兩倍左右,基本呈現了碾壓之勢。所以說在眼下,華為擁有更為夯實的營收基礎。

未來對比:科研投入 華為依舊處於絕對領先

一家公司對於科研的投入就像學生對於學習的投入是一樣的,代表了一個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由於2018年,兩家公司都沒有向外界准確的披露過自己公司的研發投入,我們就拿來2017年的資料,從2017年的資料顯示,華為在研發上共計投入約10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97億),而聯想只有11,8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9億元),也就是說,華為的年研發投入幾乎是聯想的10倍。那麼由此可見,華為對於未來的投資是遠勝於聯想的。

市值對比:聯想尤為可憐

由於華為還沒有上市所以只能採用估值的形式,而聯想則已經在香港上市,目前聯想的市值達到了67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02億元人民幣。對於聯想這個老牌企業來說這個市值可真的不算高,因為小米的市值都已經達到了2017億港元,這還是在小米股價腰斬的基礎上的水準,也就是說,單論市值而論,聯想只相當於三分之一個小米。

而華為目前沒有上市,所以我們只能採用估值的形式,根據據胡潤研究院近期發布的《2019 LEXUS雷克薩斯·胡潤百富榜》,對相關公司給出了估值參考,給予華為的估值是 1.2萬億元人民幣 。這是胡潤結合硬體企業的市盈率得出的結論。至於倪光南先生所說的13000億美元的估值,個人認為有一些誇大的嫌疑,華為就算上市,市值想要超過蘋果還是比較難的。不過1.2萬億人民幣的估值,相比於聯想來說強了將近20倍,嗯沒錯就是20倍。

總結

總的來說無論是對比現狀以及對於未來的投資華為和聯想根本就不是一個層面的對手,聯想這個曾經和華為在相近時間內成立的兩個品牌目前已經走上了一個完全相反的方向,筆者當然更看好華為的發展之路。

聯想是在1984年11月1日成立,距今已經35年了。聯想的經營范圍比較廣,主營業務當然是個人電腦、筆記本電腦、伺服器、手機等等,是全球最大的PC供應商。而今年聯想的收入超過了3500億元人民幣,可以說這份成績單放在哪個東西,都不能算差。

而華為呢?成立於1987年9月15日,比聯想稍稍年輕一點。華為主要的業務是通信業務,是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供應商。今年,華為在美國的重壓之下,預計將會完成8300億元人民幣的營業收入,如果單純從數字上來看,華為的實力是明顯高於聯想的。

《財富》雜志在7月份公布了2019年的全球500強企業排名,華為去年的成績是72名,而今年還上漲了11名,名列61名。華為雖然不是一家上市公司,不過他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全球排名61名,可以說是給一家做通信的企業很高的評價了。

而聯想呢?當然也在世界500強企業之列,不過成績自然是不如華為的了,排在了212位,當然,比去年的240名,還是有了很大的進步。

在全球排名上,聯想也是不如華為,而且差距還是不小,我們就再看看其他方面吧。

同為 科技 企業,聯想一共有超過5萬名員工,這對於一家 科技 企業來說,人數還是不少了,而華為呢?全球員工總人數超過了18萬,其中還有將近3萬名的海外員工。

可以說,從員工的數量和結構上來看,華為都是遠超於聯想,當之無愧的國際化公司。而且,聯想是一家上市公司,員工其實並不會有公司的太多股份,大多數的員工在奮斗的激情上,其實不會有華為高。華為我們都知道,是一家員工全員持股的企業,雖然加班多,工作辛苦,但是付出所得到的回報也是豐厚的。

因此,在員工的方面,華為同樣勝了聯想。

最後,我們再來比拼一下技術底蘊吧,看看聯想能不能牛一波。

發明專利其實是很好能夠衡量一個企業的技術實力的標准。2018年全年,華為共申請了3369項發明專利,位於全國企業之首。而聯想全面共申請了1807項發明專利,位於第七位。雖然聯想的專利數也不少,但是和華為相比還是差距頗大。如果再把企業累計的專利數量統計起來,我相信聯想和華為將會有更大的差距。

因此,技術實力上,聯想同樣沒有能夠超越華為。綜合這些總總因素,華為和聯想誰更厲害,我覺得已經不用多說了吧。

『陸』 曾是民企第一家世界500強!打壓華為成眾矢之的,聯想如今怎麼了

說起聯想電腦,大家都不陌生。作為前幾年最熱銷的電腦品牌之一,他還曾是中國民企第一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但最近這兩年,聯想電腦的銷售量直線下降,口碑也越來越差,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聯想的創始人柳傳志從小就品學兼優,長大以後被保送到西安軍事電訊工程學院學習。在學校里他學到了很多關於計算機的知識。畢業後,他順利地進入了中科院計算所工作。

1984年,柳傳志迎來了一個機會。當時的計算所由於經費緊張,於是想著辦一個企業來幫補一下計算所的開支。柳傳志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任務,帶著計算所給的20萬創立了聯想公司。

一開始,聯想公司可謂是一窮二白。整個公司只有11個工作人員,他們就這樣困在一個20平米的小房子里夜以繼日的工作。公司雖然很小,但是柳傳志的目標卻很大,他將大量經費投入到技術的開發上。

1990年,聯想研發出獨立的個人電腦,一經上市就獲得大眾的追捧,甚至一度賣到脫銷的程度。

可沒過多久,國內改變了對外的貿易政策,大批外國電腦品牌進入中國,中國的電腦品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在外國電腦品牌的進逼下,聯想並沒有被擊倒,他集中精力研發新產品,努力走上了自主研發,開創核心技術的道路。

最終,憑借著領先中國的技術水平,聯想在1996年成功躋身中國電腦銷售榜前三名。

1997年,聯想更是勇奪中國電腦銷售榜第一的寶座。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聯想在2008年成功進入世界500強企業的名單,成為中國第一個進入世界500強的民營企業。

誰也沒想到,屬於聯想的輝煌時代並沒有持續幾年。幾年過後,聯想的各種奇怪的操作讓他陷入了巨大的輿論風波中。首先,是轟動一時的「差價門」。同一款聯想的產品,在國內買比在美國買足足貴了4000元。

這么大差距的原因是聯想想要通過價格優勢打開美國市場,所以他在美國折扣力度比在國內大很多。這下很多中國人就不樂意了,畢竟讓聯想能夠走上銷售冠軍的還是國內的消費者,這個風波過後,聯想的銷售量一落千丈。

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情,更是點燃了大眾的怒火。在全球5G標准會議上,基本所有國內的企業都把票投給了華為,只有聯想把票投給了華為的對手,美國高通!

而聯想這關鍵的一票,也讓華為的5G方案沒能成為世界通用建設標准。

很多人批評聯想小氣,更有人罵他不支持自己人。讓人生氣的是,早在這件事之前,聯想已經將總部遷到了美國,更像是坐實了自己的「罪名」。

這些事情發生後,聯想已經徹底地失去了中國消費者的信任。

目前,聯想的銷售量持續下降,連續四年都處於虧損的狀態。不僅如此,他還欠了一屁股債,負債率高達90%。可以說,如果聯想公司再不做出改變,過不了多久就要面臨倒閉。

一個企業要想要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承擔 社會 的責任以及要對消費者負責。聯想不僅一邊賺著國內消費者的錢,一邊給國外交稅,而且還對不同國家的消費者持以不同的態度,完全不在乎國內消費者。

這樣既不愛國又不尊重消費者的企業,遲早也會走向沒落!


『柒』 聯想這么多年除了組裝,自主開發了哪些核心技術

1、電腦是否需要硬體升級主要考慮當前電腦的硬體配置是否能滿足您的日常使用需要,另外,目前在售的聯想電腦部件集成度都比較高,因此能升級的部件一般也就是「內存和硬碟」,部分台式電腦支持顯卡的升級友旁。

2、如果您要升級或加裝尺薯其他部件,或想要了解如何拆機進行陵告者部件加裝,進入「聯想商用大客戶服務」網站,點擊「專家在線服務」進行咨詢。

閱讀全文

與聯想電腦自研技術佔比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13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64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46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68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28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13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05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03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665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04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03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962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23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04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49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099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75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44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56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