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麽是USB介面在電腦的哪個位置
通用串列匯流排(英語:Universal Serial Bus,縮寫:USB),是連接計算機系統與外部設備的一種串口匯流排標准,也是一種輸入輸出介面的技術規范,被廣泛地應用於個人電腦和移動設備等信息通訊產品,並擴展至攝影器材、數字電視(機頂盒)、游戲機等其它相關領域。電腦上的USB介面通常在面板以及後面都有,鍵盤、滑鼠、列印機等設備也是使用USB介面連接的。如圖藍色的都是電腦上的USB介面。
Ⅱ 電腦在哪裡設置串口
設置自己電腦的串口的具體步驟如下:
我們需要准備的材料分別是:電腦、
1、首先我們右鍵單擊打開我的電腦中的「屬性」。
Ⅲ 電腦的串列口在哪兒啊(步步高電子詞典下載線與電腦的介面找不到)
在機箱後面,有九個針的介面....現在的新電腦可能沒有,那你可以去找條usb介面轉九針串口的轉接線,插在usb介面連好就行了....不行就去找售後服務的
叫他們解決....
Ⅳ 戴爾電腦串口在哪裡
老式的電腦主板後面有個梯形的COM口。戴爾最後有機身串口的是latitude D630,這都是好幾年前的機型了。非要有串口,只能考慮latitude 系列+擴展塢 ,或者USB轉串口。
Ⅳ 啥叫串口並口,com1 com2,在電腦的哪個地方
機箱後面,兩個比較小的的藍顏色的是串口(COM1和COM2),一條很長的是LPT並口
一般COM1和COM2可以用來接滑鼠、鍵盤、MODEM、掃描儀等設備(有些老的滑鼠鍵盤就是方口的,現在才基本統一成圓的PS/2口),LPT一般是專門用來接列印機的。
再者,現在最常用的USB口其實也是一種串口。
Ⅵ 電腦的串口位置在哪裡
老式的電腦主板後面有個梯形的COM口,這個就是串口,而新式的主板已經取消了這個介面,如果還需要使用這個串口,可以考慮加裝一個PCIE串口卡,或者是買一根usb轉串口的轉換線而使用
Ⅶ 電腦主機上的串列埠怎麼接
一般主機會自帶兩個串口,但這些串口並不一定全部接到機箱的外部。家用計算機,並不需要像伺服器、工控機那樣把串口設置到機箱面板上,因為這樣做不僅會讓不認識串口的用戶不知道其用於何途,而且常常會與顯示器的埠弄混,所以家用計算機和筆記本電腦基本上已不再提供機箱上的外接串口。
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在計算機主板上找一找,是否存在未通過引線外接的串口,如果主機上帶有串口介面,則可以使用串口連接線自己將串口引接出來。如圖1所示,圖上正中部分「COM2」標識的上面,有一個空著的九針插座,這正是主板設計者所設計的串口介面。再如圖2所示,圖上正中標有「COM4」標識的上面,有一個帶框的空著的九針插座,也是主板上帶的串口,要使用這個串口,只需要找到一個主板的串口外接線,將該串口接出來,然後通過擴展槽將串口引出。
圖5:3針串口線
Ⅷ 筆記本電腦串口線插哪
現在的筆記本為了節省空間和放下更多的新型介面(如usb、Esata等),都不會帶串口了,台式機為了兼容老的列印機等設備還會有,所以還是找個台式機吧
可以去電子市場找個USB轉串口的轉接頭,幾塊錢,但是未必你朗文4988的驅動能夠驅的起來,因為串口設備都不是即插即用的,可能會比較麻煩
所以還是建議找一台台式機試試吧
Ⅸ 什麼是COM介面,在電腦的哪個地方呢
COM介面是指Component Object Mode介面,是微軟定義的標准介面。
串口叫做串列介面,現在的PC 機一般有兩個串列口COM 1 和COM 2 。串列口不同於並行口之處在於它的數據和控制信息是一位接一位地傳送出去的。 雖然這樣速度會慢一些,但傳送距離較並行口更長,因此若要進行較長距離的通信時,應使用串列口。通常 COM 1 使用的是9 針D 形連接器,也稱之為RS-232介面,而COM 2 有的使用的是老式的DB25 針連接器,也稱之為RS-422介面,這種介面目前已經很少使用。
一般機箱有兩個,新機箱有可能只有一個。筆記本電腦有可能沒有。
有很多工業儀器將它作為標准通信埠。通信的內容與格式一般附在儀器的用戶說明書中。
計算機與計算機或計算機與終端之間的數據傳送可以採用串列通訊和並行通訊二種方式。由於串列通訊方式具有使用線路少、成本低,特別是在遠程傳輸時,避免了多條線路特性的不一致而被廣泛採用。 在串列通訊時,要求通訊雙方都採用一個標准介面,使不同 的設備可以方便地連接起來進行通訊。 RS-232-C介面(又稱 EIA RS-232-C)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串列通訊介面。它是在1970年由美國電子工業協會(EIA)聯合貝爾系統、 數據機廠家及計算機終端生產廠家共同制定的用於串列通訊的標 准。它的全名是「數據終端設備(DTE)和數據通訊設備(DCE)之間 串列二進制數據交換介面技術標准」該標准規定採用一個25個腳的 DB25連接器,對連接器的每個引腳的信號內容加以規定,還對各種信 號的電平加以規定。
(1)介面的信號內容 實際上RS-232-C的25條引線中有許多是很少使用的,在計算機與終端通訊中一般只使用3-9條引線。RS-232-C最常用的9條引線的信號內容見附表1所示
(2)介面的電氣特性 在RS-232-C中任何一條信號線的電壓均為負邏輯關系。即:邏 輯「1」,-5— -15V;邏輯「0」 +5— +15V 。雜訊容限為2V。即 要求接收器能識別低至+3V的信號作為邏輯「0」,高到-3V的信號 作為邏輯「1」
(3) 介面的物理結構 RS-232-C介面連接器一般使用型號為DB-25的25芯插頭座,通常插頭在DCE端,插座在DTE端. 一些設備與PC機連接的RS-232-C介面,因為不使用對方的傳送控制信號,只需三條介面線,即「發送數據」、「接收數據」和「信號地」。所以採用DB-9的9芯插頭座,傳輸線採用屏蔽雙絞線。
(4)傳輸電纜長度 由RS-232C標准規定在碼元畸變小於4%的情況下,傳輸電纜長度應為50英尺,其實這個4%的碼元畸變是很保守的,在實際應用中,約有99%的用戶是按碼元畸變10-20%的范圍工作的,所以實際使用中最大距離會遠超過50英尺,美國DEC公司曾規定允許碼元畸變為10%而得出附表2 的實驗結果。其中1號電纜為屏蔽電纜,型號為DECP.NO.9107723 內有三對雙絞線,每對由22# AWG 組成,其外覆以屏蔽網。2號電纜為不帶屏蔽的電纜。型號為DECP.NO.9105856-04是22#AWG的四芯電纜。
1.RS-232-C是美國電子工業協會EIA(Electronic Instry Association)制定的一種串列物理介面標准。RS是英文「推薦標准」的縮寫,232為標識號,C表示修改次數。RS-232-C匯流排標准設有25條信號線,包括一個主通道和一個輔助通道,在多數情況下主要使用主通道,對於一般雙工通信,僅需幾條信號線就可實現,如一條發送線、一條接收線及一條地線。RS-232-C標准規定的數據傳輸速率為每秒50、75、 100、150、300、600、1200、2400、4800、9600、19200波特。RS-232-C標准規定,驅動器允許有2500pF的電容負載,通信距離將受此電容限制,例如,採用150pF/m的通信電纜時,最大通信距離為15m;若每米電纜的電容量減小,通信距離可以增加。傳輸距離短的另一原因是RS-232屬單端信號傳送,存在共地雜訊和不能抑制共模干擾等問題,因此一般用於20m以內的通信。
2.RS-485匯流排,在要求通信距離為幾十米到上千米時,廣泛採用RS-485 串列匯流排標准。RS-485採用平衡發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擾的能力。加上匯流排收發器具有高靈敏度,能檢測低至200mV的電壓,故傳輸信號能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復。 RS-485採用半雙工工作方式,任何時候只能有一點處於發送狀態,因此,發送電路須由使能信號加以控制。RS-485用於多點互連時非常方便,可以省掉許多信號線。應用RS-485 可以聯網構成分布式系統,其允許最多並聯32台驅動器和32台接收器。
以往,PC與智能設備通訊多藉助RS232、RS485、乙太網等方式,主要取決於設備的介面規范。但RS232、RS485隻能代表通訊的物理介質層和鏈路層,如果要實現數據的雙向訪問,就必須自己編寫通訊應用程序,但這種程序多數都不能符合ISO/OSI的規范,只能實現較單一的功能,適用於單一設備類型,程序不具備通用性。在RS232或RS485設備聯成的設備網中,如果設備數量超過2台,就必須使用RS485做通訊介質,RS485網的設備間要想互通信息只有通過「主(Master)」設備中轉才能實現,這個主設備通常是PC,而這種設備網中只允許存在一個主設備,其餘全部是從(Slave)設備。而現場匯流排技術是以ISO/OSI模型為基礎的,具有完整的軟體支持系統,能夠解決匯流排控制、沖突檢測、鏈路維護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