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組裝電腦怎麼配
首先:我們買電腦整機一定要仔細看配置清單,然後查詢每個配件的市場價格最後計算總價得出是否具有性價比。
我們買整機圖的是什麼?方便啊,店家組裝好的接上電源和外設就能直接使用,不用自己動手安裝硬體和系統。所以在貪圖方便之餘也要看好自己的錢包,什麼該花什麼不該花!
接下來大家要注意以下差價產生點:
1、注意處理器具體型號
我們來拿兩台同樣是i5處理器的主機來對比一下:
之前一篇我曾拿此款舉例,提到這款處理器為i5的6402P型號,經過查詢散片市場價在1100元左右,盒裝1200左右。處理器是不會有假這點不用擔心,目前還沒有山寨廠能造的出來。然後我們再看其它配置,以套餐一送裝1T機械硬碟為例,查詢完所有配件價格,參考天貓零售價的話和整機差不多一致。我覺得商家正常做生意沒有利潤,要麼倒閉,要麼偷換配件以次充好,這樣的結果消費者願意嗎?
2、注意顯卡具體型號,是否物有所值。
這款比上一個貴了將近1000塊,差價最大的部分是顯卡,影馳1060驍將顯卡的價格大家可以去查下,比1050要貴900-1000元,這一項基本抵平。機箱我查了下價格與上面一樣,只是外觀和品牌不一樣。另外值得一提就是固態硬碟換了品牌和介面,比上面的要貴50塊左右。電源由300W升級為400W,這么一看價格還算合理,主板晶元組一樣是B150,這個華碩上面技嘉同樣為一線品牌差價可以忽略。性能方面主要因為換了更高級的顯卡,所以會在圖形處理方面高出一大截,所以超不超值不下定論,物有所值是可以放心的。
3、根據用途考慮需不需要顯卡,可以節省大筆!
如果不是大型游戲發燒友,也不玩什麼超頻,也就看看電影打打網游的朋友們,配一台i5處理器+固態硬碟的主機足矣。顯卡雖好,可不要浪費喲!像這種i5型號6400處理器核顯性能是可以達到入門獨顯水平的,如果你沒有聽過也沒玩過巫師3、塵埃這種類型的游戲,我建議不要考慮帶獨立顯卡的主機,因為你平時上網看視頻和玩普通游戲的速度和上面那些相比是感覺不出來的。買這樣不帶獨顯的先用著,以後真有需要單獨再買一張適合自己需求的顯卡,然後看看網上教程很容易安裝進去。到了那時候,顯卡應該也會降價,或者出新款,更劃算。
4、一般人都用不到超頻功能,所以不要為這些功能買單!
我不推薦i5的6600k型號,因為比6500貴幾百,價格快趕上i7了,型號後面帶k是能超頻的意思。可是這樣的話主板相應也要換Z170,內存也要換高頻,價格又上去一大截,並不劃算。主流還是推薦i5的6500型號,無論價格還是性能都更具性價比。
5、如果非要在i5這個檔次追求顯卡,GTX1060是性能發揮最大化的搭檔!
i5的6500型號處理器如果搭載1070是不劃算的,單顯卡就3000元左右,從測試數據來說1070顯卡比1060性能提升30%左右,價格卻貴了50%,性價比並不高。而從目前已知測試新聞上來看,1060顯卡已經趕超上一代的970,要知道去年970的顯卡可是要3000大洋左右啊。
『貳』 如何配置一台適合自己的電腦
方法和步驟:
一、確定電腦的用途,是辦公、影音還是游戲,這三類對於電腦的配置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二、明確自己的預算。現在2000多也能弄台電腦,發燒級的過萬也不少見。(不要只聽價格,適合自己才重要)
三、分析電腦的技術指標,主要包括CPU、主板、內存、硬碟、顯卡等,可以多查查資料做對比。
1、頻率: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
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MHz(或G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處理數據的速度。
2、緩存:緩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緩存的結構和大小對CPU速度的影響非常大,CPU內緩存的運行頻率極高,一般是和處理器同頻運作,工作效率遠遠大於系統內存和硬碟。實際工作時,CPU往往需要重復讀取同樣的數據塊,而緩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
CPU內部讀取數據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內存或者硬碟上尋找,以此提高系統性能。
3、超線程技術
(Hyper-Threading,簡稱HT),最早出現在2002年的Pentium 4上,它是利用特殊的硬體指令,把兩個邏輯內核模擬成兩個物理晶元,讓單個處理器都能使用線程級並行計算,進而兼容多線程操作系統和軟體,減少了CPU的閑置時間,提高CPU的運行效率。
Core i7/i5/i3再次引入超線程技術,使四核的Core i7可同時處理八個線程操作,而雙核的
Core i5、Core i3也可同時處理四線程操作,大幅增強它們多線程性能。超線程技術只需要消耗很小的核心面積代價,就可以在多任務的情況下提供顯著的性能提升,比起完全再添加一個
物理核心來說要劃算得多。比起Pentium 4的超線程技術,Core i7/i5/i3的優勢是有更大的緩存和更大的內存帶寬,這樣就更能夠有效的發揮多線程的作用。根據評測結果顯示,Core i3、
Core i5 600搭配HT後,多任務性能提升20-30%。
『叄』 怎麼配置組裝電腦
首先是一張配置單,因為電腦配件存在兼容和功率問題,
你要是隨便買的,裝不上都是小問題,萬一boom了那就時大問題;
其次是你自己的定位:你有多少預算?用途是什麼?
等你這兩點都明確了,打開網路,搜索組裝機吧,或者顯卡吧、英偉達吧、AMD吧、卡吧(卡吧基佬叫多了,忘了名字)等等跟電腦有關的吧都行…
然後發一篇帖子,把自己的預算、用途等寫清楚,
我用人格保證,不出半天就能收獲好幾個熱心吔包群眾送的配置單,為什麼推薦你去這種地方要配置,首先是你自己不懂而且一半會兒也確實弄不清楚,而貼吧的評論是公開的吃瓜群眾也比較熱心,如果有的人發的辣雞配置給你,一定會有人毫不留情的指出來的,從某一方面來說減小了小白被坑的幾率
『肆』 如何配電腦
1.對當前主流產品及性價比配件的了解,電子產品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對於一些新硬體的評測多做一些了解,CPU,內存,主板,顯卡,固態硬碟幾個大件更新最多的,然後收集這些產品中最常見的主力型號和高性價比型號,了解下最新的性能和價格換算比,M.2固態看產品評論測速截圖(比官方靠譜),顯示器方面也進行一些精選整理,然後產品的測評結果和根據是什麼,存檔。
2. 基本裝機知識點了解:什麼CPU搭配什麼主板,什麼內存適合什麼樣的平台,內存看有沒有超頻潛力(現在主板超頻都很簡單),有沒有不兼容的情況(一般評論會有),在電源上對整機的功耗進行常規極限計算,做一個充分評估,不然電腦開不了機就尷尬了,如果夜間使用較多,希望噪音較小在電源方面可以提高一點預算,減少發熱,風扇轉速降低。顯示器選擇上,也要看是否可以吃掉顯卡的所有性能,比如你上個2080ti卻買個1080的普通顯示器,就很尷尬了,這種級別上個2K解析度的144電競完全輕松。
3.根據自己的需求,在盡量少預算的時候做好基礎框架,看是否給未來升級留餘地(基本是在主板和電源上留預算)再增加預算,以穩定和高效為主,少在面子工程上花錢(比如千元機箱,數百元電源線這些),然後根據主流配件進行清單整理。
『伍』 怎麼自己配置一台電腦
自己配置一台電腦,就和搭積木一樣,需要把所需的配件自己一個一個找合適的性能和價格去挑選,然後組合起來。下面一個一個說。
選定CPU

當然,吃雞這款游戲最吃的就是顯卡,筆者還是推薦顯卡從1060起步,1050Ti玩起來可能特效就不能開到高畫質了。當然,有錢可以上更好的1070Ti,還是根據預算來選擇。
5.選購硬碟
硬碟,就是主要存放東西的地方,我們一般講的C盤、D盤等就是這個東西。目前硬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HDD(機械硬碟)一種是SSD(固態硬碟)。HDD是較為傳統的硬碟,存儲空間大但是速度較低;SSD是近幾年新興的硬碟,速度很快但存儲空間也就少。
通常來說,游戲對硬碟的要求不高,影響最大的也就是游戲的讀條時間了,但是這個並不太影響游戲體驗,就比如你玩LOL的時候,就算讀條慢一點大家也得等你。但是對於吃雞來說,硬碟的速度就非常重要了。相信很多朋友在吃雞的時候遇到過已經跳傘了地圖房子還沒刷出來的情況,這個就跟電腦的硬碟速度和內存大小有很大關系。所以說,吃雞電腦,硬碟首選SSD也就是固態硬碟。也有簡單的選擇方法:選一線大廠產品,根據預算選容量。這里就給大家推薦幾個品牌:三星、浦科特、英特爾、東芝、英睿達。拿準自己的預算,選擇這些品牌的產品就一定沒錯。而金士頓、金泰克、閃迪、影馳等品牌,聽我的,最好別選。
6.選購電源
對於電源,很多朋友可能不了解它的重要性。簡單地說它就是給整台電腦的各個部件提供「能源」的「心臟」。如果它出了問題,往往影響的不只是電源本身,還會連帶其他貴重部件比如顯卡硬碟之類的一起上西天。所以說,電源的選購一定要慎重。
電源這個東西可以細說的內容太多,此處不再贅述。這里只說選購;針對吃雞電腦的話,如果只有一個顯卡那麼400W以上額定功率就足夠了,如果是雙顯卡的話,建議700W額定功率以上。
這里這個所謂的額定功率400W就是它所能輸出的最大「能量」。但是對於很多品牌來說,它標的是多少卻不一定能達到這個數,也就是所謂的「電源虛標」,這就會導致電腦出現死機、藍屏甚至boom等問題。所以,電源的選購一定不要貪便宜,筆者只建議購買一線大廠的產品。做工、用料什麼的放一邊,至少不會電源虛標。筆者推薦的一線大廠:超級花、安鈦克、全漢、台達、海盜船(但是RM以下不推薦)。
7.其他配件
首先是機箱,這個筆者就不多說了,主要還是挑選自己喜歡的外觀,至於做工用料啥的,對吃雞實際上沒啥影響,最多也就是內部風道設計對散熱有點關系。然後就是散熱器,如果你買盒裝CPU的話,原裝風扇就沒問題了,畢竟吃雞而已,不需要超頻。當然如果有超頻需求的玩家,還是上大霜塔或者直接上水冷來的直接。
『陸』 如何配置電腦
選購電腦時首先要明確用戶需求以及購買筆記本還是台式電腦,還有是購買品牌機還是組裝機。然後,要知道電腦的性能,也就是明確電腦配置。選擇好的電腦配置,首先要看電腦的CPU。而市場上最常見的CPU就是intel、AMD兩大品牌,其中,高端是Intel的天下,而且占據了半壁江山。Intel的奔騰和賽揚系列CPU足夠滿足日常需求,酷睿系列CPU足以應付目前大多數3D網游和單機游戲,但I3目前性價比低,多數選I5,預算多的可以直接上至強和I7系列。還有總體的主頻越高,運算速度就越快,現在流行的是雙核CPU。
怎麼選擇電腦配置?介紹二
選擇電腦配置的重要指標還有顯卡性能,市場上最常見的有ATI、NVIDA品牌,顯卡分為獨立顯卡和集成顯卡,顯卡好壞關系著顯示屏畫面的好壞。還有,N卡低端買650,中低端買650TI,中端買660,中高端買760,高端買770。A卡低端買7750,中端買7770或260X,中高端買R270X,高端買R280X。切記顯卡型號第三位數少於5(包括5)都不建議購買。內存也是取決電腦配置高低端的關鍵,有4G、8G及12G以上可選。不過對於一般的用戶來說,4G內存已經足夠我們應付電腦操作了。
怎麼選擇電腦配置?介紹三
選擇電腦配置時,CPU、顯卡和內存是需要考慮的三大因素。除此之外,CPU散熱能力也可以考慮,主板也可以考慮華碩、技嘉、華擎這三個品牌的。至於硬碟大小,500G和1TB的差價很小,最好直接上單碟1TB的。電腦的電源也很重要,建議電源功率不要太小,刻意首選台系或台系代工的電源。至於台式電腦的 顯示器 ,從保護視力的角度出發,建議不要選擇18.5、20、21.5這幾個尺寸的。需要注意的是顯示器尺寸越大標準的解析度越高,對機器的配置的需求也越高。
選擇好的配置的電腦,電腦的性能也就更佳了,這是大家選購電腦的一大要點。由此可知,選購配置不錯的電腦時,電腦的CPU性能、顯卡、內存是三大重要因素。除此之外,電腦的硬碟大小、CPU散熱能力、電源功率、顯示器大小等因素也可以考慮。
『柒』 想自己配一台電腦主機怎麼練習
1、自己DIY 一台電腦?分別選擇硬體,自己組裝一台電腦!

自己裝機一定要做好功課,最好去電腦配機網站看好再決定!
『捌』 如何配置一台電腦
操作方法
01
首先確定你想要的配置,你需要怎樣一台配置的電腦是游戲還是工作和你想要的價位。
02
在確定你的價位之後,我是性能黨對外觀要求不高所以我把大部分預算都花在顯卡和cpu上
03
cpu一般買這一年新出的旗艦英特爾價格超過1600元就足以勝任參考6700K散片或者可以選擇上一代性能更高點的要是有特殊需求建議購買志強系列e3,e5三級緩存和算力更強一些。之後根據你的cpu針腳數選擇主板,要看主板的功能,還有支持的內存代數,還有主板一般有大中小三種型號選機箱時要看好支持的板型
顯卡的挑選要是預算一般其實gtx960完全可以超流暢的運行守望lol之類的游戲喜歡超頻的可以購買a卡r7,r9系列都是不錯的只不過個人感覺效果不大雖然我是a卡粉絲把,要是打算買好一點的rx480,gtx980ti,1070,rx490什麼的2000-4000左右的顯卡足足勝任,我不建議買1080之類的顯卡多出的1000元完全可以讓你下一次購買顯卡頻率更高可以保持電腦性能的高端
05
內存其實16g ddr4足夠了有條件可以組個32g雙通道基本全部通吃
06
散熱動手能力強的可以選擇水冷一定要選好機箱要支持你散熱板的長寬高一般有120.240.360水冷,弱一點的可以選擇風冷,記住散熱器不要買太便宜的最少要100元不然會造成硬體過熱燒壞元器件,同時要注意高度是否在機箱允許范圍內
07
電源的選擇很重要安全第一淘寶有很多虛表的電源,建議購買正規品牌,至於購買的功率是建議最少是你(cpu功率+顯卡功率+60w)乘1.2.因為電源有峰值功率一說而且夠買功率大點的電源更加方便以後的升級
08
硬碟反正我是這樣規劃的買一個250g的固態硬碟要傳輸速率高點的,然後買一個2t的機械硬碟其實傳輸速度也足夠了,給c盤45g以上空間的固態硬碟把虛擬內存調節一下,之後把170g的固態硬碟空間給游戲或其他需要快速啟動的東西,機械硬碟用於存儲資料和不常玩的游戲
『玖』 怎麼配一台好的電腦
電腦這東西淘汰快,建議不用買很貴的。因為買電器都是一樣的就是碰運氣。買的好就好,運氣不好買的就容易出硬體方面的問題。所以建議不用什麼都買品牌的。最好買回來一星期天天都用。不用的時候下網開著。及時發現問題;另外電腦沒有什麼最好的和好的。針對自己用合適用行,追求好的電腦,我想你用上班的錢去更新連你吃飯的錢都沒有了。CPU現在大眾都是雙核的。主版現在都是雙通道可插2根內存條的(建議買1G內存,因為價格就差幾十塊錢);顯示器還是液晶的(建議用3星的,屏不要很大,3星品牌價位也不高),單獨的顯卡根據你自己,一般電腦用個3-4年就淘汰了,硬體插槽都不一樣。所以我還是這樣說自己夠用就行;另外硬碟建議160G的應為這東西不會換插槽的,都是一個樣子。另外硬碟的壽命總的來說還是蠻長的。以後買新電腦還能把老硬碟加上去。這樣不是更好
『拾』 如何配置一台電腦
版本是操作系統, 不是硬體配置。
一、CPU與內存
在一台電腦中主板是起著連接、支持的作用,顯卡相對來說則是獨立的,它們沒有太多配置速率的關系,只有CPU和內存之間的數據速率最為緊密,是一台電腦是否配置合理的重點。而在一台電腦中,是否能真正發揮、榨取CPU的全部性能,也主要取決於內存。因此,CPU與內存的速率和帶寬是否配合,直接影響兩者之間數據交換的速度,也就是說對電腦的性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CPU和內存之間都有一個匯流排帶寬的關系,這個是它們兩者之間數據傳輸的能力和范圍。我們在配置電腦時,就應該盡量讓兩者的匯流排帶寬相乎(相等)。其中,CPU和內存的匯流排帶寬,我們可以從其基本的數據中計算出來(註:這些數據可以從說明書或網上查詢了解,也可以用如圖1所示的EVEREST等硬體測試軟體中得到),CPU匯流排帶寬的計算方法是「外頻×N倍速×64位匯流排位寬/8」,內存的匯流排帶寬方法是「匯流排寬度×一個時鍾周期內交換的數據包個數×匯流排頻率」。
二、顯卡
在顯卡方面,其配置比較隨便和自由。這是因為現在顯卡中的GPU(顯卡圖形核心晶元)已經可以完全脫離CPU,而獨立負責運算圖形圖像的相關數據信息,而且顯卡中也有充足的顯存來讓GPU進行運算,因此在一台電腦中顯卡可以說是完全獨立的,在運算和數據傳輸速率方面不受CPU、內存的制約。有的文章介紹顯卡的結構時,將GPU形容為主機的CPU,顯存形容為內存,其他部件也比試主機各部件,正是說明顯卡在一台電腦中,無形中具有獨立性,是一個獨立的運算個體。
然而,雖說顯卡具有獨立的特性,已經可以不受其他部件的制約。但是,這只是在其自身的運算能力方面而已,具體它還要有適當的CPU、內存和主板相配合。換句話說,雖然顯卡與CPU、內存和主板沒有直接的數據傳輸、運算速率的關系,卻避不開其間接的關系,畢竟它也是一台電腦的其中主要部件之一。例如CPU和內存的能力太差,即使顯卡再強也是不能發揮它應有的能力,或者顯卡的性能過低,拖累了整機的速度和性能。其中顯卡的顯存大小和速率多少,以及GPU的性能如何都會影響整機性能,顯卡介面傳輸速率與系統速率的相配也是決定因素之一。
三、主板與CPU、內存、顯卡
在一台主機中,主板是用於連接各部件的,主要起到連接、支持的作用,就如日常生活中的橋的作用一般。其中,對CPU與內存之間配置關系的支持尤為重要。例如,選擇了怎樣的CPU和內存,就要用適當的主板來配套,否則只支持某端,電腦就配置不成了,或為某端提供的性能不足,也限制浪費了另一端的性能。舉個例說,原本想用一個533MHz FSB的P4 CPU和雙通道DDR266的組合,但選用的主板卻不支持533匯流排的CPU或雙通道的內存,這樣就配置不成了。又或者想用800MHz FSB的P4配DDR400,但主板對內存卻只支持雙通道DDR333,這樣也就限制了內存的檔次了。
這些配置不當的主板(主晶元)在市面上也時有發現,因此用戶在配搭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別選用了不當的配置組合或配置不當的主板。其實,熟悉組裝電腦的朋友,往往都是准備購買哪些CPU、內存和主板一起想的,即便不清楚具體購買哪些廠商的部件,也已經大致規劃好購買的CPU、內存和主板的規格種類,清楚它們之間的性能關系。知道選用了某些CPU,就只能選一定范圍內的內存和主板,反之選用了某內存或主板後,也只能選用一定范圍內的CPU。例如清楚地挑選了用怎樣的CPU與內存相組合,然後再去配適當的主板(主晶元)。
至於主板與顯卡的配置則可以很隨便,只要根據自己的需要,挑選出低、中或高端的產品即可。不過,一般來說,如果選用的CPU和內存都是高端產品,則也應該相應地選用高端的顯卡,反之如果CPU和內存是低端的,也應該選用低端的顯卡,配件之間的高、中、低端成正比,以讓頗此之間能夠充分發揮之餘又不浪費性能。其實只要挑選了相應檔次的CPU和內存,也會相應支持適當范圍的顯卡的,主板的搭配基本可讓顯卡和CPU、內存之間不會相偏太遠,尤其是現在支持AGP 8X和PCI Express埠的主板(雖然還是有些差距,但只要記住保持配件之間檔次的正比,基本也就適合的了)。
四、主板與硬碟各部件
主板與硬碟各部件,主要是指主板南橋的南北橋傳輸速率。它負責包括硬碟、PCI、AGP、PCI Express、USB、IEEE1394和PS/2等設備的應用。就如硬碟,目前常見的最小都要100MB/s的傳輸速率,也即是說單就一個硬碟,就已經佔用了南北橋傳輸的100MB/s的資源了,如果再用多幾個PCI設備(每個PCI設備佔用133MB/s的資源),就要有相當高的傳輸速率才行。如果是早期Intel的南橋ICH5,僅有266MB/s的南北橋傳輸速率,是有瓶頸的可能的。不過,如今的主板南北橋傳輸速率都在800MB/s或以上了(Intel的ICH6達到了2GB/s),這種速率已經可以完全滿足如今南橋與電腦硬碟等各部件的需要了。當然,隨著PCI Express的發展,以及千兆網等高端設備廣泛的應用和技術的日益更新,這些速率也是逐漸不夠,只是到那時南北橋的傳輸速率也許再會提升到另一個檔次。最後提示一點,其實在目前的電腦配置中,一台沒有瓶頸的電腦是不存在的,因為硬碟的傳輸速率僅有100MB/s,即使是即將普及的SATA硬碟也只有150MB/s,這一速率還是目前電腦的瓶頸。而且這一速率還是純理論上的,具體還要視乎硬碟的內部傳輸率。當然,從這個方面來看,配用SATA硬碟更適合一些。因此,如今的PC,硬碟是各部件配置速率之間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