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腦上usb是多少伏的
電腦上的USB介面的輸出電壓為直流5V,輸出電流不大於500毫安。USB介面電壓是5V±5%為外部提供電壓。並不代表是恆定的5V電壓。而USB2.0的更小,只有3%的波動。USB介面的電流就比較恆定,一般為500mA,筆記本的只有100mA。
而USB介面的供電方式分為三種,主電源+5V直接供電、副電源直接供電、通過電源調整管控制供電。5V----500mA USB的電壓為3.3V到5V電流為500mA到1000mA 5V 500mA左右機箱後面要高點機箱前面有一接線線的長度影響電壓。
2. 電腦主機後面的4個USB插口怎樣分那個是1那個是2
USB插口是沒有分1跟2的。
設置USB插口的方法:
1.首先,以Windows7系統為例,使用快捷鍵「Win+R」調出「run」窗口,如下圖所示,然後進行下一步。
3. 電腦USB介面的輸出電壓和電流是多少
電腦上的USB介面的輸出電壓為直流5V,輸出電流不大於500毫安。USB介面電壓是5V±5%為外部提供電壓。並不代表是恆定的5V電壓。而USB2.0的更小,只有3%的波動。USB介面的電流就比較恆定,一般為500mA,筆記本的只有100mA。
而USB介面的供電方式分為三種,主電源+5V直接供電、副電源直接供電、通過電源調整管控制供電。5V----500mA USB的電壓為3.3V到5V電流為500mA到1000mA 5V 500mA左右機箱後面要高點機箱前面有一接線線的長度影響電壓。
USB供電電壓+5V是標准值,允許有一定的偏差,計算機USB口的供電電壓在4.75~5.25V之間都符合USB協議的規范。USB供電電流:是+5V的電流,USB協議規定最大值為500mA,也就是單個USB口最大輸出功率是2.5W。
輸出電壓為直流3.3V到5V;輸出電流:USB1.1的電流是500mA,USB2.0的是750mA。
台式機電腦,機箱前置面板上的USB介面,電壓和電流都小於箱後邊的USB介面,USB介面是國際標準的,沒有什麼不同。
4. 電腦主機的USB插口的輸出電源是多少毫安
輸出的電壓是5V,這個不是按多少毫安計算的,親。望採納,謝謝
5. 電腦主機後面的USB插口在哪
電腦主機後置usb介面一般處於網線和顯卡介面之上,正常情況下是有兩個並排的。
一:台式。
1、台式電腦的usb介面一般都在主機箱上。
2、右側和前邊電源位置附近都有usb介面。
3、建議多實用後面的介面,電源附近的盡量不要使用。
(5)電腦主機上的usb插口是多少安擴展閱讀:
1、前USB線連接錯誤。這種故障發生在主板上的USB線纜和機箱上的前置USB介面連接正極和負極的時候,這也是相當危險的,因為正極和負極的連接很可能會導致USB設備燒壞。所以盡量用機箱後面的USB介面,也少用延長線。它也可能是一個斷點。把它改成USB介面。
2、小心拔出插頭,讀寫時不要拔出,否則會燒壞晶元。在XP中,任務欄中有一個USB設備圖標。如果你打開圖標,它會在列表中顯示USB設備。您可以選擇禁用該設備,然後您可以拔掉該設備。
6. 電腦主機上的USB介面
從本人的維修經驗來看無法識別,一是電腦無法識別USB設備。
二是USB設備不能被電腦識別。我們先要判斷是電腦的問題還是USB設備的問題。我們可以用其他的USB設備來測試電腦有沒有問題。
如果是電腦的問題。你的電腦是不是被病毒破壞。USB2.0的驅動是不是安裝完好或版本不兼容。有沒有軟體沖突(先解決軟體問題)一般情況出來一個安裝驅動程序的提示。
如果是電腦硬體問題。我們先用萬用表測量USB的四條線(紅+5V
白DATA-數據-
綠DATA-數據-
黑
地線)萬用表紅表筆對地黑表筆測量(白線和淥線。的阻值不相差50歐,這兩條線都是從南橋出來的,如果阻值變化過大則可以判斷是南橋問題。說明USB在南橋內部的模塊燒毀。
在來看看外面的USB設備現在很多都要驅動程序。即使沒有驅動程序也不會出來無法識別的情況。出現無法識別的情況有幾種。一USB數據線不通或接觸不良一般都接觸那個地方因為時間長可能裡面生銹有脹東西還可能有東西在裡面擋住了。二
USB線不通。紅線不通什麼反應也不會有,白線不通無法識別。綠線不通也是無法識別。白線和綠線不可以接反。也是無法識別。黑線不通也沒有反應,這個測量的方法上面已經講到。
注意.紅線5V電壓低也可導致無法識別.
三
USB機板內部問題。1晶振不良,不起振。2晶振電容不良(20P)有兩個
3復位電容電阻不良。復位電壓偏底偏高
4三端IC不良為IC提供電壓不夠5.
主IC不良
祝你好運!
7. 電腦主機上有幾個usb介面
從本人的維修經驗來看無法識別,一是電腦無法識別usb設備。
二是usb設備不能被電腦識別。我們先要判斷是電腦的問題還是usb設備的問題。我們可以用其他的usb設備來測試電腦有沒有問題。
如果是電腦的問題。你的電腦是不是被病毒破壞。usb2.0的驅動是不是安裝完好或版本不兼容。有沒有軟體沖突(先解決軟體問題)一般情況出來一個安裝驅動程序的提示。
如果是電腦硬體問題。我們先用萬用表測量usb的四條線(紅+5v
白data-數據-
綠data-數據-
黑
地線)萬用表紅表筆對地黑表筆測量(白線和淥線。的阻值不相差50歐,這兩條線都是從南橋出來的,如果阻值變化過大則可以判斷是南橋問題。說明usb在南橋內部的模塊燒毀。
在來看看外面的usb設備現在很多都要驅動程序。即使沒有驅動程序也不會出來無法識別的情況。出現無法識別的情況有幾種。一usb數據線不通或接觸不良一般都接觸那個地方因為時間長可能裡面生銹有脹東西還可能有東西在裡面擋住了。二
usb線不通。紅線不通什麼反應也不會有,白線不通無法識別。綠線不通也是無法識別。白線和綠線不可以接反。也是無法識別。黑線不通也沒有反應,這個測量的方法上面已經講到。
注意.紅線5v電壓低也可導致無法識別.
三
usb機板內部問題。1晶振不良,不起振。2晶振電容不良(20p)有兩個
3復位電容電阻不良。復位電壓偏底偏高
4三端ic不良為ic提供電壓不夠5.
主ic不良
祝你好運!
8. 電腦上USB介面的輸出電流是多少毫安時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是現在筆記本電腦上使用最頻繁的介面之一,眾所周知,USB分為USB 1.0、USB 1.1和USB 2.0三種標准,理論最大速度依次為1.5 Mbps、12 Mbps和480 Mbps。(注意:這並不準確,因為USB已經披上一層馬甲了,皆改名為USB 2.0,最大速度能達到1.5 Mbps的叫作Low-speed USB 2.0,能達到12Mbps的叫作Full-speed USB 2.0,而達到480 Mbps的叫作High-speed USB 2.0;但是這種說法在普通消費者和銷售商中並不通用,因而仍舊使用前面的說法。)電壓輸出為5 V,最大輸出電流為500 mA;筆記本電腦上所帶的通常是USB A母口,可以通過轉接頭或轉換線變為不同的USB介面。但是在日益增多且速度更快的USB外設下,應該如何充分有效使用USB介面呢?
首先,必須了解USB控制器,通常來說USB控制器是集成在南橋上的,這里以Intel晶元組的南橋ICH(Input/Output Controller Hub,輸入輸出集成控制器)為例說明。如圖1所示,ICH7是迅馳3平台上所使用的南橋晶元,其擁有一個USB2.0 EHCI (Enh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加強型主機端控制界面)和四個USB1.1 UHCI (Universal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通用型主機控制器界面);USB2.0 EHCI是通過PCI匯流排而其它控制器相連接的,擁有480 Mbps的帶寬,而USB2.0 EHCI控制著下面4個的USB1.1 UHCI,而每個USB1.1 UCHI能提供兩個USB介面(port)。可見,雖然ICH7能提供高達8個USB介面,但是8個介面是共享480 Mbps帶寬的,任何時刻不可能有多於一個介面速度達到480 Mbps帶寬。(USB 1.1介面則不同,每個介面能單獨享有12 Mbps最大理論帶寬。)因此,如何合理利用使用這480 Mbps理論帶寬顯得尤為重要。
雖然USB 2.0理論上提供480 Mbps的帶寬,但是實際上能利用的帶寬通常約為30 MB/s(具體視晶元而定,還有PCI匯流排所掛載的設備佔用帶寬的多少,1 MB/s=8 Mbps)。可見,在U盤、移動硬碟、外置光碟機等眾多USB外設的面前,USB介面的帶寬實在足襟見袖。為了解決這一困局,可以增加USB介面的帶寬,但是USB已經固定為一個標准,不可能隨意增加帶寬。這樣的話只剩下增加USB控制器中的USB2.0 EHCI數量,如Intel的迅馳4平台上所使用的南橋ICH8就把USB2.0 EHCI增加到2個,使USB介面總帶寬達到了480 Mbps+480 Mbps。
也許讀者奇怪,為何總帶寬不是960 Mbps呢,而是480 Mbps+480 Mbps。因為每個USB設備任意時刻只能受一個USB2.0 EHCI控制,所以獲得的帶寬仍舊為480 Mbps。但用戶到底如何才能讓兩個USB2.0 EHCI合理控制USB設備和分配帶寬呢,這個則不用用戶去考慮,Intel在ICH8上建有一個仲裁機制來分配的EHCI和帶寬。雖然增加南橋晶元上的USB2.0 EHCI數量的做法可行,但這必須更換筆記本電腦,因此對於用戶想通過升級來實現增加USB2.0 EHCI來說,顯得毫無意義。而增加USB2.0 EHCI方法只剩下一個——給筆記本電腦增加一張擴展USB介面的PCMCIA卡。(但擴展USB介面的ExpressCard不完全支持,此將在下文作出解析)
IEEE 1394介面
IEEE 1394介面(以下簡稱1394),蘋果稱之為Firewire,而索尼則稱之為iLink,在筆記本上通常以4-pin小介面與用戶相見。與門庭若市的USB介面相比,1394則冷落得多了,大多數用戶只能它來連接DV用,把更多任務交由USB負責。但這樣做並不明智,1394很多方面甚為優秀,足以應付高速外設的需求。
首先從傳輸速度上來說,主流的1394a使用的是DS編傳法(編碼法、傳輸法),理論速度能達到400 Mbps,而實際速度也能接近40 MB/s,不在USB 2.0之下;而最新的1394b改用了8b10b法,使其理論速度高達800 Mbps,實際速度也能去到60 MB/s左右,USB 2.0實在相形見拙。而且,USB是一組線、半雙工傳輸,而1394則是由兩組單工線組成的全雙工傳輸。(如果在通訊中的任何時刻,信息只能從A傳向B,而B不能傳向A的話,就叫做單工;A能傳向B,B也能傳向B,但是僅有一個傳輸方向存在,就叫做半雙工;在半雙工的基礎上,能同時實現雙向傳輸的就叫做全雙工。)可見,雖然1394和USB同為串列傳輸,但是1394在傳輸速度上遠高於USB 2.0,非常適合一些高速外接設備(如移動硬碟、光碟機)使用。
其次,在傳輸距離上,單根USB線最長可以5米,而1394僅有4.5米,USB略為優勝。但是USB最多隻能進行五層信號放大(多用USB HUB進行),且每層連接線最長也是5米,因此最終長度也就60米;而1394最多能串聯16根線,每根線長4.5米,總長達72米。不過,對於普通用戶來說,也用不著這么長,因此實際上二者還是打個平手。在連接設備數量上,USB可以達到127個外設,而1394在單一系統內只能達到63個,但是可以通過橋接增加到1023。不過無論是127個還是63個,都滿足筆記本電腦用戶的需求了,雖然1394在技術上的確是高出一籌,但實際應用上毫無差別。
最後,1394可以進行星狀鏈接(Star)、鏈狀鏈接(Chain)、樹狀鏈接(Tree)和點對點鏈接(Peer to Peer),而USB僅有樹狀鏈接,點對點鏈接得依靠中轉電路,1394在應用上顯得靈活得多。而在供電能力上,1394更是能滿足3.5寸移動硬碟的電力需求(注意:4 pin小型化的1394a方案不具備供電能力),遠非USB所能比擬。在CPU佔用率上,1394也是遠低於USB。
不過遺憾的是,1394在筆記本上的應用多為4 pin的1394a,只有少數筆記本提供6 pin的1394a(如Acer的TravelMate 3012),而1394b則更是少之又少,僅有Apple在筆記本電腦上使用;而且1394介面的外設普遍比USB昂貴,以致1394的使用成本比USB高。還有的一點就是,1394b跟1394a介面並非完全兼容,只有Bilingual介面能兼容原來的6 pin的1394a,而Beta-Only則不兼容。
PCMCIA介面
PCMCIA介面(以下簡稱PCMCIA)早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出現,不過直至1990年Intel、AMD、IBM、Conmpag等公司所組成的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個人計算機存儲卡國際協會)才提出了標准架構,主要的面向對象是筆記本電腦。PCMCIA早期的設計僅是作為存儲器的,但是隨著的規格的發展,現在已經成為了筆記本的標准通用介面之一。
在規格上,所有的PCMCIA卡皆是85.6 mm長、54.0 mm寬的長方形卡(僅是插入筆記本電腦內的部分),由於提供不同的功能,外露在筆記本外的部分有著不同的設計。PCMCIA卡在規格經歷4個時期的發展:Type I是最早的PCMCIA卡規格,厚度僅有3.3 mm,16 bit並行傳輸介面,單排針腳設計,僅能作為擴充存儲器,現已淘汰。Type II厚度增加到了5 mm,採用了雙排針腳設計,因此同時兼容16 bit和32bit並行傳輸介面,由於引入了標準的I/O(input/output,輸入輸出)設計,此時的PCMCIA除了得到帶寬提高外還能夠用於擴充其它設備了。而到了Type III,厚度從Type II的5 mm增加到10.5 mm,允許插入更厚的PCMCIA卡。而最近一次提升規格也是最後一次提升規格——Cardbus,維持體積不增加的前提下,把介面帶寬提高132 MB/s,而且向上兼容。
PCMCIA雖然發展到Cardbus後最大理論帶寬仍只有132 MB/S,而且還是使用基於PCI技術的並行傳輸技術,但是已經能很好滿足需求(足以應付千兆網卡的需求了),而且有著眾多設備支持。
至於供電能力方面,PCMCIA雖支持3.3 V和5 V電壓,但能提供電流卻相當的低,甚至連2.5寸移動硬碟的電能需求都無法滿足,具體規格如下表所示。從下表可見,PCMCIA最大供電能力也不過3.3 W,平均也不過2.5 W,而PCMCIA卡本身就需消耗一部分電能,因此通過PCMCIA擴展出USB介面、1394介面等介面的話,往往就出現供電不足的問題。因此市場有些PCMCIA卡產品,會增加一個輔助供電介面。
ExpressCard介面
雖然PCMCIA已經相當成熟、能很好滿足各種需求,但是其使用的並行傳輸技術,不利於筆記本的電路板設計,且體積過大妨礙了筆記本的輕薄化,更重要的是其基於的PCI匯流排已經發展到盡頭(早期的PCMCIA走的是已淘汰的ISA匯流排),PCMCIA規格難以再提升。因此PCMCIA後繼產品早已提上了議事日程,到了2003年,PCMCIA協會發布了ExpressCard標准。而到了迅馳2平台的時候,配有ExpressCard介面(以下簡稱ExpressCard)的筆記本電腦已經初露鋒芒,到了迅馳3平台時,ExpressCard更是占據了主流位置。
與PCMCIA不同,ExpressCard是基於PCI Express技術發展而來的,除了支持PCI Express傳輸技術外,還支持USB傳輸技術。前者的帶寬能達到2.5 Gbps,後者則為480 Mbps。至於如何取捨使用哪種傳輸技術則可以參考下圖。由於改用了串列傳輸技術,進而減少了走線數量,有利了筆記本的設計簡化與成本降低;同時帶寬的提高,允許連接更高速設備,如eSATA介面、SAS介面。
尤其要關注的是:當ExpressCard用於擴展USB時候,往往只是起到一個USB HUB的作用,不能起到增加EHCI數量的作用,也就是不能擴大USB的總帶寬;如果要起到USB EHCI的作用的話,必須是增加一塊PCIE介面USB控制晶元。可見ExpressCard產品不一定都是走PCIE通道,或許是走USB通道,這樣會造成帶寬降低和佔用非常有限的USB帶寬(通常來說,筆記本里的PCIE帶寬都是十分充裕的),因此選購ExpressCard產品時必須注意。
在規格上,ExpressCard擁有兩種大小不同的規格,即寬度分別為34 mm和54 mm的ExpressCard/34和ExpressCard/54,而長度和厚度則相同,分別是75 mm、5 mm。(以上數據皆為ExpressCard在筆記本內部的規格)雖然這兩種卡的規格各異,但是在介面端是一樣的。在兼容性上,ExpressCard/54插槽能兼容ExpressCard/34和ExpressCard/54的卡,而ExpressCard/34插槽只能兼容ExpressCard/34卡了。至於為何會出現了兩種大小不同的規格呢?其實原早ExpressCard卡只有34 mm的版本,但是後來發覺這個版本太窄(還沒CF卡寬),沒法容納太多介面或較大的介面,而且體積也過小,沒法放下電路規模較大的ExpressCard模塊,所以增加了ExpressCard/54這個標准。
在了解這些知識後,相信讀者能很好運用這些介面:因為PCMCIA和ExpressCard數量是極其有限的,因此沒有必要的話,應該盡量使用USB和1394。如果對帶寬或效果要求很高的話(前者如千兆網卡,後者有音效卡),才使用這兩個介面;如果不是的話,就拿這兩個介面去擴展USB介面和1394介面。而在1394和USB間的選擇上,如果是連接3.5寸硬碟、5寸光碟機等設備,1394則是首選,因為對於此類產品來說都得外接電源,因此即使是帶供電的USB對於4pin的1394a來說,便攜性也不會占優勢,而且帶寬還不如1394a,同時還能充分利用筆記本電腦的介面。而在2.5移動硬碟、無線網卡、讀卡器等外設上,USB則是首選,因為無論是外設數量,還是易用性USB都是占優的,而且USB也能滿足這些設備的供電要求,但必須注意合理利用帶寬。
9. 電腦主機USB介面輸出電壓是多少
電腦USB介面電源輸出電壓標稱值是5V;輸出電壓要求是:4.75~5.25 V;標准USB設備要求電源適用范圍是:4.4~5.25 V。
從1994年11月11日發表了USB V0.7版本以後,USB版本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已經發展為3.1版本,成為二十一世紀電腦中的標准擴展介面。當前主板中主要是採用USB1.1和USB2.0,各USB版本間能很好的兼容。USB用一個4針(USB3.0標准為9針)插頭作為標准插頭,採用菊花鏈形式可以把所有的外設連接起來,最多可以連接 127個外部設備,並且不會損失帶寬。USB具有傳輸速度快(USB1.1是12Mbps,USB2.0是480Mbps,USB3.0是5 Gbps),使用方便,支持熱插拔,連接靈活,獨立供電等優點,可以幾乎所有的外部設備。
10. 台式機主板上的USB介面是幾V幾A
SB無線網卡和USB LED燈在負載時的電流較高;外設和U盤等其他設備電流相對較低。由於USB2.0的標准電流是500mA,而有些移動硬碟標稱的電流往往要比500mA高。如果主板USB不能提供穩定的供電,很容易導致供電不足,對於市面上部分主板的USB設計來說有一定的挑戰。對於目前一些USB較少的主板,經常有用戶抱怨介面太少。在主板USB較少不夠用、供電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外接一個USB Hub可以解決介面不夠的問題,但會使得供電不足的問題更加凸顯,因為任何的設備在工作時多多少都有在耗電。最後希望在看完本篇文章後的朋友,能對USB設備供電有一定的了解,並能在您選購USB設備時,提供一定的參考作用。
電腦USB供電電壓是+5V直流電,USB1.1的規范是 USB口可以5V±5%的電壓為外部設備供電,而USB2.0的規范的擺幅更小,輸出電流達500mA左右。
USB2.0可以滿足各種工業和民用需要,USB介面的輸出電壓和電流是: +5V 500mA 實際上有誤差,最大不能超過+/-0.2V 也就是4.8-5.2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