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韓方承認4G網變慢,並將矛盾指向5G,為什麼5G來了4G卻出現了問題
背景隨著科技的發展,5G開始走入我們的生活。5G技術的成功突破,意味著世界的技術水平又登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這項技術不僅可以幫助通訊技術的革新,也可以在人類的很多其他領域做出貢獻。隨著5G的應用和推廣,人們會慢慢感受到這項技術的利好,但是人們目前對此的感受可能不是特別深,因為這也是未來五年正在發生的一個變化。人們對於5G技術最直觀的感受可能就是手機運營商網路,在這項技術推出後,感受最大的反而是4G用戶,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很多4G用戶都表示,自從5G手機推出了之後,自己手機的網速變得越來越慢,逼的自己不得不換5G手機。
其次,手機運營商們為了促進網路的更新換代,在未來會更加註重5G基站的維護,他們將更多的運營成本投入到了新基站的建設之中。而4G基站因為疏於維護,只會變得越來越慢。
⑵ 韓國5G為什麼在短時間內收獲大量用戶
韓國運營商搶在美國運營商前(提前1個小時)宣布商用5G網路,成為全球首個進入5G時代的國家。韓國率先5G商用之後,全球都在關注其發展進程。雖然韓國5G網路出現了信號不穩定,流量貴等問題,但在5G服務推出69天之後,韓國的5G用戶數量就突破了100萬,普及速度超過了當年的4G。
今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了5G商用牌照。而三大運營商的5G資費套餐或將於7月份或8月份正式出台。業內人士認為前期可能沿用此前的4G資費套餐,或者贈送部分5G流量。
⑶ 韓5g什麼意思
意思是韓國的5G網路。
據韓國電信資深副總裁Sunwoo Lee稱,其5G的行業服務主要是聚集於製造業、公共安全、服務業等七大領域。基於邊緣通信基礎設施,中央通訊系統可以向中部控制器發生指令,可以無線方式啟動在任何地方的一輛車;基於網路切片,不同的資源例如無線電資源可以在需要時優先分配用於救護車和緊急情況。
正如國內分析師向運營商提出的建議:對比韓國在5G套餐設計、業務體驗等環節上的細節,國內運營商可以依託體驗店、門店、線上平台等率先切入內容端,加大對5G應用的投入力度,以VR/AR、雲游戲等為突破口,打造豐富的5G應用場景,通過優質的內容服務快速拉升新用戶規模及增強客戶粘性。
由韓國媒體公布的5G數據依然「亮眼」:作為2019年4月在全球第一個正式商用5G的國家,歷經了8個月的網路部署和各種補貼措施、新應用推廣,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在2020年1月份公布,韓國無線流量中5G月流量首次超過600000TB(600PB),其中4G、5G佔比達到了76.1%、21.6%。
雖然Wi-Fi無法計算人均流量,但月流量銳減,只佔總流量的2.3%,5G流量的十分之一,已經側面說明了4G+5G對Wi-Fi的全面吞噬。
而且,商用8個月以來,韓國5G用戶人均月流量已達到27.1GB,4G用戶則只有8.52GB,也顯示出5G的張力。盡管與中國一樣在網路深度部署上面臨著多種壓力,但接近500萬用戶數的韓國5G,還是有很多「玩法」值得輸入中國。
⑷ 超過56萬韓國的5G用戶重返4G,是因為體驗感不好嗎
2009年4月3日,韓國成為世界上第1個接通5G通信服務的國家。但是因為韓國5G用戶的體驗比較差,所以他們很多人都重新退回到了4G。而韓國的5G體驗差,主要是有三個方面,包括質量低劣,覆蓋范圍不足,以及收費昂貴。
三、價格昂貴
價格昂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原因,如果5G的價格和4G的價格差不多,那麼很多人都會繼續採用5G。而5G並沒有將各方面都做好,還有比4G更加昂貴的價格,那麼5G使用起來幾乎沒有任何意義。現在5G的套餐價格還是比較昂貴,並不是使用的最好時機,而且5G最大的作用是物聯網,現在上網用4G基本上可以滿足需求。短時間其實並沒有使用5G的必要,尤其是偏遠地區,可能會因為沒有5G基站就收不到5G信號。
⑸ 韓國5G用戶已經突破千萬,這是否會導致4G網速下降
隨著5G時代的到來,很多人也都慢慢的放棄4G網路,但是韓國卻有超過56萬的5G用戶重返4G,雖說是因為這些人對5G的體驗不佳,估計因為質量低劣而且覆蓋范圍不足,並且收費也非常的高,所以很多人又重新返回到了4G服務。
現在5G還沒有全面普及,只是一部分,韓國同樣也是如此。韓國的5G覆蓋主要是在一些大城市,而如果在一些小城基本上是完全接收不到5G信號的,就算他們更換了5G也沒有辦法使用,還是要繼續用4G。覆蓋范圍不足,也是導致韓國很多用戶重返4G的主要原因。
價格高我覺還是因為目前階段需要大量資金吧,5g研發是非常耗錢的,我覺得等到真正發展成熟,會有一個合理的價格的。
目前的5g確實還代替不了4g,4g用戶依然是主體,但是以後一定會是5g時代,只是時間問題,那麼為了讓5g發展好,被人們接受,就要好好的發展5g技術,逐漸普及5g技術,解決一些問題,並且價格不要過高,這樣才會是好的結果。
⑹ 韓國5G用戶與中國相比用戶體驗效果如何
中國的改革開放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很大的前景,同時也改變了我國人民的生活方式,經濟的快速發展,科技水平越來越提高,讓我們享受著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優秀成果。科技越來越發達,讓我們體驗到了快速發展的時代體驗感。韓國5G用戶與中國相比,用戶體驗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中國的5G真的是超級快。
我們始終堅信,中國製造是非常棒的,中國的科技也將會得到全世界人民的認可。韓國的5G用戶和中國的5G用戶效果體驗感,雖然我們並不知道韓國的是怎樣的,但是中國的5G用戶體驗感是超級強的。
⑺ 韓國5g版本s10在中國能用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3
⑻ 三星的韓版s10 5G和note10 5G到底可以用國內5G嗎
三星的韓版s10 5G和note10 5G可以用國內5G。規格方面三星S10 5G採用的三星自家最新旗艦處理器Exynos 9820,搭配三星自家的Exynos Modem 5100獨立5G基帶。
三星Galaxy S10 5G版是三星公司旗下發布的首款5G手機。於2019年4月6日在韓國本土首發上市,這也是全球第一款上市的純5G手機(不考慮聯想外接支持5G的Moto Z3)。三星Galaxy S10 5G版將搭載6.7英寸屏幕、配備3D Depth深感攝像頭、內置4500mAh電池。
而且攝像頭模組將會採用三星S10+的模組。三星Galaxy S10 5G版不僅支持VR功能,同時還支持4K畫質的通話,還增加了兩顆3D景深相機,可以實現AR功能。三星宣布,在韓國首爾聯合韓國運營商KT,使用Galaxy S10 5G手機在KT 5G商用網路上進行實測,跑出了1Gbps的下載速度。
相關信息
三星電子通過研究和試驗表明,在28GHz的超高頻段,以每秒1Gb以上的速度,成功實現了傳送距離在2Km范圍內的數據傳輸。此前,世界上沒有一個企業或機構開發出在6GHz以上的超高頻段實現每秒Gb級以上的數據傳輸技術,這是因為難以解決超高頻波長段易畸變導致傳輸較短等難題。
三星電子利用64個天線單元的自適應陣列傳輸技術,使電波的遠距離輸送成為可能,並能實時追蹤使用者終端的位置,實現數據的上下載交換。超高頻段數據傳輸技術的成功,不僅保證了更高的數據傳輸速度,也有效解決了移動通信波段資源幾近枯竭的問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5G網路
⑼ 超過56萬的韓國5G用戶重返4G,這說明了什麼
現在關於5G的推行,變得越來越受重視。但是想要真正進入5G世界,則並沒有那麼容易。而一些人在使用5G的態度也隨之產生了變化。據日經亞洲報道,韓國廣播以及通信委員會的一名成員表示,因為韓國的5G用戶對5G質量的質量不好、覆蓋范圍太窄以及收費過高表示不滿,有超過56萬的韓國5G用戶將會切回到4G的服務。
而在2019年4月3日開始,韓國就成為了世界上第1個使用5G通信的國家。但是因為連接性較差,所以它的消費者取消了關於5G的合同,重新回到了4G。而截止到今年的8月,5G退回4G的用戶,就已經佔了韓國移動運營商5G用戶總數的6.5%。
這也讓我國國內推行5G變得非常困難。除此之外,5G網路並非覆蓋全部地區,還有一些地區是沒有5G網路的。再加上它的費用高昂,這就導致了5G的用戶並沒有那麼多。推廣也是需要時間的,也希望5G能夠慢慢的完善。如果沒有辦法給全面的服務,那就要考慮一下價格。
⑽ 超過56萬韓國5G用戶重返4G的原因是什麼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道,近日韓國廣播和通信委員會成員洪貞敏表示,因消費者對5G質量低劣、覆蓋范圍不足和收費高昂不滿,有多達562656人已從5G切換回4G服務。
據悉,2019年4月3日,韓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提供5G通信服務的國家大。但由於連接性差,韓國大量消費者取消了5G合同,重回4G網路懷抱。
截至8月底,5G退回到4G的用戶占韓國三家國內移動運營商SK Telecom、KT、LG Uplus的5G用戶總數的6.5%之多。
韓國廣播和通信委員會成員洪貞敏稱,更改合同程序復雜,但消費者因對5G質量低劣、覆蓋范圍不足和收費高昂感到厭惡,仍堅持更改。
(10)韓國手機5g網路擴展閱讀:
中國5G商用一周年,部署速度遠超預期
在11月7日的2020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上,中國電信總經理李正茂宣布了上述決定。他表示,「數字化轉型推動新經濟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中國電信將在5G SA、雲網融合、行業BG、雲終端、科技創新等方面主動擔當作為,全力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
據專家介紹,目前5G網路有兩種組網方式:非獨立組網(NSA)和獨立組網(SA)。其中非獨立組網是在現有的4G網路上進行改造,增加5G設備;獨立組網則是新建網路,支持更大帶寬和更多使用場景,能夠更好發揮5G的網路特性,推動5G應用的全面落地。
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中國5G基站累計超過69萬個,基本實現地市級5G覆蓋,今年50萬個5G基站的建設目標提前完成,5G累計終端連接數已超過1.6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