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隨著社會發展,未來手機將進入怎樣的趨勢
社會在發展的同時,科技也在發展,最明顯的就是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了。未來科技肯定會不斷的發展,手機也會更加進一步的進行升級,那麼未來手機將進入怎麼樣的趨勢呢?
不僅手機會降價,或許5G的手機套餐也有可能會與其他持平。最開始5G信號出來的時候,套餐是非常貴的,一個月可能上百。所以讓人望而生畏,不會去選擇5G手機,但是5G他未來肯定是必然的趨勢,而手機也將靠近5G做出改變。
② 移動互聯網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操作系統的多元化也許對於消除壟斷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於軟體開發造成了巨大的麻煩。以安卓操作系統為例,由於安卓系統對應的手機具有不同的屏幕、硬體性能、操作方式以及被修改的變種系統,開發一款兼容80%以上安卓平台的手機軟體變得異常困難。就算開發多個版本,也會導致同款軟體在不同的硬體產品上所表現的效果難以保持同一水平。
1、產權保護的不足及抄襲問題
移動互聯網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更好的創意和技術。但不幸的是,我國對於互聯網產品的產權保護,還存在著法律上的漏洞以及政府管理上的缺失。再加上主流操作系統相繼被破解,迅速拷貝軟體的代碼和設計變得異常簡單。根據移動互聯網業內人士透露,抄襲一個成熟的移動互聯網軟體只需要不到30分鍾。其代價就是國內互聯網產品市場上大量雷同的產品之間惡性競爭。
2、傳統互聯網巨頭進入移動互聯網路
當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在性能上與PC差距逐步縮小,市場普及率快速上升的背景下,有實力的傳統互聯網企業不出所料的推出了自己的移動互聯網產品。
2012-2016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運行監測及投資趨勢研究報告
但對於移動互聯網創業企業最具有殺傷力的問題是,由於這些傳統互聯網企業本身具有雄厚的資金、過硬的技術和較高的知名度。他們可以快速抄襲這些小企業的創意和產品,並迅速後來居上,因而傳統企業完全沒有收購小公司的經濟動力。這也就是為什麼Instagram公司的成功不可能在現今國內環境下出現的原因。
3、移動終端操作系統的不穩定
與傳統互聯網時期PC操作系統基本被Windows壟斷的局面不同,移動互聯時代下已經出現呈現出ISO、安卓、WindowsPhone(簡稱WP)三種操作系統分割天下的局面。而且除了硬體軟體相綁定的ISO系統除外,安卓和WP系統是不綁定硬體的。甚至開源的安卓系統被各個硬體廠商根據自己的需求進一步做了修改,導致安卓系統出現了數不清的變種系統。
操作系統的多元化也許對於消除壟斷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於軟體開發造成了巨大的麻煩。以安卓操作系統為例,由於安卓系統對應的手機具有不同的屏幕、硬體性能、操作方式以及被修改的變種系統,開發一款兼容80%以上安卓平台的手機軟體變得異常困難。就算開發多個版本,也會導致同款軟體在不同的硬體產品上所表現的效果難以保持同一水平。
但是,移動終端操作系統的爭奪才剛剛進入高潮,可以預見操作系統的混亂對於產品開發的推廣將會產生很大阻力。
4、企業的股權模式風險和員工忠誠
成立初股權在企業成立之初,資金匱乏的艱苦擴張時期,企業的早期核心成員是可以在主觀上忍受諸多困難,並忽視企業的股權所帶來的收益分配問題。但是當一個企業開始大規模盈利之後,如何分配收益就會變成很敏感的問題。若企業過於集中導致分配失衡,則很可能導致創業夥伴沖突並走向敵對。最糟糕的情況包括創業核心成員投奔競爭對手,對企業的生存產生重大威脅。所以移動互聯網創業企業要注意股權的初始設置要盡可能平衡,在出現成員重大變化時也要跟著進行股權的重新劃分以保持平衡。
對於員工的僱傭,移動互聯網創業企業應保持少而精的隊伍,通過建設企業文化,保持有吸引力的薪酬等手段留住有價值的員工。以免珍貴的人力資源的流失,更防止創意和技術的外泄。
5、創新力不足
實際上縱觀我國移動互聯網產品和服務,我們會失望的發現其中缺少重量級的原創產品。諸多企業是依靠著"拿來主義"研發產品的。
每當國外出現一款新穎而賣座的軟體或服務,不出多久國內必然會出現數個明顯抄襲該軟體或服務的產品。而這些抄襲的產品很難達到原版作品的成績。其原因可能是該軟體與國內消費者的需求不對口,也可能是國內出現了太多同類的抄襲作品來分割市場,最終導致零和博弈。
實際上,中國擁有者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潛在移動互聯網市場,而且由於文化等原因,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有著自身較為特殊的需求。這使得生硬地照搬國外作品不一定能在國內有較好的反響。實際上,如果國內企業能針對國內需開發軟體,或者對借鑒來的國外經驗加以調整,反而能達到更好的經濟效益。例如"酒店達人"軟體對於國內賓館移動預定業務進行針對性的開發運作,在短時間內就開始了盈利。
您還可以到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chinairr-org-)上查看,有相當權威的調研報告。希望可以幫到您。
參考資料: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
③ 移動互聯網未來的發展趨勢
一是移動互聯網超越PC互聯網,引領發展新潮流。有線互聯網(又稱PC互聯網、桌面互聯網、傳統互聯網)是互聯網的早期形態,移動互聯網(無線互聯網)是互聯網的未來。PC機只是互聯網的終端之一,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電紙書)已經成為重要終端,電視機、車載設備正在成為終端,冰箱、微波爐、抽油煙機、照相機,甚至眼鏡、手錶等穿戴之物,都可能成為泛終端。
二是移動互聯網和傳統行業融合,催生新的應用模式。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推動下,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正在呈現出新的特點,平台和模式都發生了改變。這一方面可以作為業務推廣的一種手段,如食品、餐飲、娛樂、航空、汽車、金融、家電等傳統行業的APP和企業推廣平台,另一方面也重構了移動端的業務模式,如醫療、教育、旅遊、交通、傳媒等領域的業務改造。
三是不同終端的用戶體驗更受重視,助力移動業務普及紮根。2011年,主流的智能手機屏幕是3.5-4.3英寸,2012年發展到4.7-5.0英寸,而平板電腦卻以mini型為時髦。但是,不同大小屏幕的移動終端,其用戶體驗是不一樣的,適應小屏幕的智能手機的網頁應該輕便、輕質化,它承載的廣告也必需適應這一要求。而目前,大量互聯網業務遷移到手機上,為適應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及不同操作系統,開發了不同的APP,HTML5的自適應較好地解決了閱讀體驗問題,但是,還遠未實現輕便、輕質、人性化,缺乏良好的用戶體驗。
四是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多樣化,細分市場繼續發力。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進入快車道,網路、終端、用戶等方面已經打好了堅實的基礎,不盈利的情況已開始改變,移動互聯網已融入主流生活與商業社會,貨幣化浪潮即將到來。移動游戲、移動廣告、移動電子商務、移動視頻等業務模式流量變現能力快速提升。
五是用戶期盼跨平台互通互聯,HTML5技術讓人充滿期待。目前形成的iOS、Android、Windows Phone三大系統各自獨立,相對封閉、割裂,應用服務開發者需要進行多個平台的適配開發,這種隔絕有違互聯網互通互聯之精神。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機,甚至不同品牌、類型的移動終端都能互聯互通,是用戶的期待,也是發展趨勢。
六是大數據挖掘成藍海,精準營銷潛力凸顯。隨著移動帶寬技術的迅速提升,更多的感測設備、移動終端隨時隨地地接入網路,加之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帶動,中國移動互聯網也逐漸步入「大數據」時代。目前的移動互聯網領域,仍然是以位置的精準營銷為主,但未來隨著大數據相關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數據挖掘的不斷深入,針對用戶個性化定製的應用服務和營銷方式將成為發展趨勢,它將是移動互聯網的另一片藍海。
④ 互聯網發展趨勢
網民數量和普及率進一步提高
互聯網的出現縮短了全球信息傳輸的時間,大大便捷了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我國網民數量也快速增長,互聯網普及率不斷提高,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32億,較2020年12月新增網民4296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3.0%,較2020年12月提升2.6個百分點。
——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互聯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⑤ 5G網路發展的最終趨勢是什麼
5G建設意義——推動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的轉變
到目前為止,互聯網的發展經過三個時代:桌面辦公互聯網為第一個時代的應用,第二個時代便是喬布斯用蘋果手機和App
Store應用商店重新定義的娛樂消費互聯網,如今我國即將迎來互聯網應用的第三個時代,即互聯網在實體經濟中的基礎應用,產業互聯網。
5G建設應用——個人消費與產業滲透並進
個人消費方面,結合5G具有傳輸快的優點,移動寬頻的增強將引起個人消費終端的更換。以手機為例,在4G出現以前人們日常用手機多以鍵盤機為主,屏幕普遍較小,多數不具有瀏覽圖片以及拍照功能,手機主要為人與人之間溝通搭建橋梁。而在4G出現以後,智能手機出現,手機鍵盤被更大的屏幕取代,功能性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除了基本通話功能以外,攝像、視頻、基礎辦公、線上購物等功能紛紛上線,為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5G的出現勢必也會引起手機新一輪的變革。
此外,5G的出現將萬物互聯的實現向前推進了一步,工業製造、供應鏈管理、
進銷存管理、信息整合等多方面的產業應用均可引入5G,實現企業一體化運作的規劃與監控。目前我國正逐漸完成5G技術在各個產業中的滲透。例如,在2020年中國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5G就以「大帶寬、低時延、廣聯接」的特性,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運營商聯合華為、中興等設備供應商為包括火神山、雷神山在內的全國各地百餘家重點醫院提供5G網路覆蓋。基於5G的全天候「雲監工」、靈活調動醫療資源的「5G+遠程會診」和人群密集區域「5G+熱成像」等應用,有效支撐了疫情防控。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5G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⑥ 未來的5G網路的發展趨勢如何
拋開枯燥的技術不談,因為這些都不是用戶所關心的,我們只談最終的結果。毫無疑問,從4G網路升級到5G網路,你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網速會快很多。目前業界普遍認知的5G技術規范的理論網路帶寬達到10Gbps,相當於1.25GB/s的下載速度。而在實際應用中,通過5G網路下載一部50GB的高清電影或許只需要不到2分鍾的時間。
⑦ 大家談一下中國手機網路發展現狀和未來的情況(3G和4G)
現狀是三個運營商(移動、電信、聯通)分別運營三種制式的3G網路(TD-SCDMA、CDMA2000、WCDMA),未來TD-SCDMA將會演進到TDD-LTE,而CDMA2000和WCDMA將會演進到FDD-LTE,這兩種都是准4G技術。
⑧ 手機網路的發展歷程
移動通信歷史 |全球和中國移動通信發展史發展過程移動通信可以說從無線電通信發明之日就產生了。1897年,M.G.馬可尼所完成的無線通信試驗就是在固定站與一艘拖船之間進行的,距離為18海里。現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始於本世紀20年代,大致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從本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為早期發展階段。在這期間,首先在短波幾個頻段上開發出專用移動通信系統,其代表是美國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車載無線電系統。該系統工作頻率為2MHz,到40年代提高到30~40MHz可以認為這個階段是現代移動通信的起步階段,特點是專用系統開發,工作頻率較低。第二階段從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在此期間內,公用移動通信業務開始問世。1946年,根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計劃,貝爾系統在聖路易斯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公用汽車電話網,稱為「城市系統」。當時使用三個頻道,間隔為120kHz,通信方式為單工,隨後,西德(1950年)、法國(1956年)、英國(1959年)等國相繼研製了公用行動電話系統。美國貝爾實驗室完成了人工交換系統的接續問題。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從專用移動網向公用移動網過渡,接續方式為人工,網的容量較小。第三階段從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在此期間,美國推出了改進型行動電話系統(1MTS),使用150MHz和450MHz頻段,採用大區制、中小容量,實現了無線頻道自動選擇並能夠自動接續到公用電話網。德國也推出了具有相同技術水平的B網。可以說,這一階段是移動通信系統改進與完善的階段,其特點是採用大區制、中小容量,使用450MHz頻段,實現了自動選頻與自動接續。第四階段從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這是移動通信蓬勃發展時期。1978年底,美國貝爾試驗室研製成功先進行動電話系統(AMPS),建成了蜂窩狀移動通信網,大大提高了系統容量。1983年,首次在芝加哥投入商用。同年12月,在華盛頓也開始啟用。之後,服務區域在美國逐漸擴大。到1985年3月已擴展到47個地區,約10萬移動用戶。其它工業化國家也相繼開發出蜂窩式公用移動通信網。日本於1979年推出800MHz汽車電話系統(HAMTS),在東京、大膠、神戶等地投入商用。西德於1984年完成C網,頻段為450MHz。英國在1985年開發出全地址通信系統(TACS),首先在倫敦投入使用,以後覆蓋了全國,頻段為900MHz。法國開發出450系統。加拿大推出450MHz行動電話系統MTS。瑞典等北歐四國於1980年開發出NMT—450移動通信網,並投入使用,頻段為450MHz。這一階段的特點是蜂窩狀移動通信網成為實用系統,並在世界各地迅速發展。移動通信大發展的原因,除了用戶要求迅猛增加這一主要推動力之外,還有幾方面技術進展所提供的條件。首先,微電子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長足發展,這使得通信設備的小型化、微型化有了可能性,各種輕便電台被不斷地推出。其次,提出並形成了移動通信新體制。隨著用戶數量增加,大區制所能提供的容量很快飽和,這就必須探索新體制。在這方面最重要的突破是貝爾試驗室在70年代提出的蜂窩網的概念。蜂窩網,即所謂小區制,由於實現了頻率再用,大大提高了系統容量。可以說,蜂窩概念真正解決了公用移動通信系統要求容量大與頻率資源有限的矛盾。第三方面進展是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而出現的微處理器技術日趨成熟以及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從而為大型通信網的管理與控制提供了技術手段。第五階段從80年代中期開始。這是數字移動通信系統發展和成熟時期。以AMPS和TACS為代表的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網是模擬系統。模擬蜂窩網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例如,頻譜利用率低,移動設備復雜,費用較貴,業務種類受限制以及通話易被竊聽等,最主要的問題是其容量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移動用戶需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是開發新一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數字無線傳輸的頻譜利用率高,可大大提高系統容量。另外,數字網能提供語音、數據多種業務服務,並與ISDN等兼容。實際上,早在70年代末期,當模擬蜂窩系統還處於開發階段時,一些發達國家就著手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的研究。到80年代中期,歐洲首先推出了泛歐數字移動通信網(GSM)的體系。隨後,美國和日本也制定了各自的數字移動通信體制。泛歐網GSM已於1991年7月開始投入商用,預計1995年將覆蓋歐洲主要城市、機場和公路。可以說,在未來十多年內數字蜂窩移動通信將處於一個大發展時期,及有可能成為陸地公用移動通信的主要系統。與其它現代技術的發展一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也呈現加快趨勢,目前,當數字蜂窩網剛剛進入實用階段,正方興末艾之時,關於未來移動通信的討論已如火如菜地展開。各種方案紛紛出台,其中最熱門的是所謂個人移動通信網。關於這種系統的概念和結構,各家解釋並末一致。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未來移動通信系統將提供全球性優質服務,真正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向任何人提供通信服務這一移動通信的最高目標。移動通信史上的十件大事一、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跡!——電報的發明二、「沃森特先生,快來幫我啊」——電話的發明三、無形的信使——電磁波的發現四、「要是我能指揮電磁波,就可飛越整個世界」——無線電報的發明五、載著聲音飛翔的電波——無線電通信的發明六、個人通信的發源地——傳呼的誕生七、實現個人電話的夢想 ——蜂窩式行動電話的誕生八、讓手機走近每一個人——GSM手機的出現九、輝煌的失敗 ——全球「銥」星系統十、山雨欲來風滿樓——新一代手機的誕生
⑨ 怎麼看待移動互聯網未來的發展趨勢
PC互聯網已日趨飽和,移動互聯網卻呈現井噴式發展。如今傳統的互聯網巨頭,如網路、騰訊、阿里、360等傳統互聯網公司瞄準移動互聯網,進軍移動互聯網,部署各個節點,製作手機移動客戶端,捆綁用戶。
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將達到7.1億。用戶規模作為一個行業發展的基礎,在移動互聯網發展初期顯得尤為重要,用戶基數已經成為決定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2012年,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達到4.5億,同比增長26.7%;2012年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767.5億元,同比增長96.2%;隨著細分行業的發力及新型服務創新,預計到2014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940.7億元。下面是中國報告大廳整理的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趨勢信息:
未來智能手持終端將佔比高於70%
據艾瑞咨詢統計的報告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佔有率僅有20%,遠低於智能手機市場佔有率高於50%的歐美國家,相比之下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智能終端的普及使得台式機,筆記本電腦與移動終端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許多以前只能在台式機或筆記本實現的功能已經越來越多可以在智能移動終端上實現了。
搜索仍將是移動互聯網的主要應用
與傳統互聯網模式相比,移動互聯網同樣對搜索的需求量非常大,在移動的狀態下,非常適宜去搜索相關信息。移動搜索和信息的手機仍然將是移動互聯網的主要應用。
移動與桌面互補
移動與桌面的優勢將互補,實現移動和互聯網的互補效應。比如說,在周末,移動互聯網的使用率更高,而台式機主要在工作日,當用戶更多的使用移動終端接入互聯網時將為應用廠商帶來巨大商機。
LBS將是未來移動互聯網的趨勢
未來基於位置的服務(LBS)將是移動互聯網中一個非常大的突破性應用。固定和移動互聯網的最大差別就是移動是非常本地化的,在位置服務和位置信息上有非常大的優勢,廠商可以把用戶在其位置的信息進行更多的服務和整合。比如說,當你在某個陌生的地方,可能打開你的移動終端,就能方便的找到附近的酒店,餐館以及娛樂場所了。
新的消費模式
移動移動聯網將帶來新型消費模式。移動互聯網的消費模式與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有很大不同,用戶希望有更多的個性化服務。所以未來如何捕捉移動互聯網的用戶,為其提供全新的廣告和信息服務消費方式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空間還很大
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市場還有很多尚待挖掘,擁有無限想像空間,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智能終端普及以及雲計算的大規模普及,很多過去想像的應用都將成為了可能。
移動互聯網是開放的世界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包括上傳,下載和瀏覽都是用戶自己決定的,無論平台,應用以及終端,都應當遵守開放,自由,公平的原則,讓用戶真正到最好的應用,才能獲得用戶的歡迎。
雲計算改變移動互聯網
未來移動互聯網將更多基於雲的應用和雲計算上,當終端,應用,平台,技術以及網路在技術和速度提升之後,將有更多具有創意和實用性的應用出現。
移動互聯網的火爆曾經吸引了無數創業者湧入,大部分創業者堅信移動互聯網創業的經典模式:只要有了用戶就不愁盈利。但是幾年下來,大多數創業者在移動互聯網創業中碰的頭破血流,他們有了用戶也賺不到錢,大家思考過為什麼嗎?
移動互聯網現狀
移動互聯網的浪潮正在席捲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新聞閱讀、視頻節目、電商購物、公交出行等熱門應用都出現在移動終端上,在蘋果和安卓商店的下載已達到數百億次,而移動用戶規模更是超過了PC用戶。這讓企業級用戶意識到移動應用的必要性,紛紛開始規劃和摸索進入移動互聯網,客觀上加快了企業級移動應用市場的發展。
做什麼賺錢?
炒概念賺錢
炒概念也能賺錢?估計好多人有點看不懂,我就給各位看官詳細道來,其實每一個概念火的時候總有一批炒概念賺錢的人,比如之前微信火的時候,有個人以微信營銷大師自居,到處講微信營銷,收聽課費,一堂課將近一萬,很多傳統行業人士不懂,但是又想學,於是就花高價聽這些人演講,於是乎這些人都賺了很多錢,除此以外,具體的形式,還有寫書的,有做培訓的,自封為大師,內容無非就是怎麼開通微信號,怎麼推廣,以及微信是什麼,微信對企業發展有什麼意義,微信對未來的變革,標題一般看起來非常邪乎,搞的門外漢直掏錢,我曾經看過一個人寫的微信營銷的書籍,看了一半寫的就是微信的意義,以及怎麼開通微信號的,一查作者的資料,是個搞營銷的,如果讓這些人去做個微信大號,他一般做不出來,但是這些人就是會忽悠,就會炒概念
運營App賺錢
在這個時代,能沉下心來做事的人,還是有的,就是真正在產品上下功夫,真正做產品,運營App的人,找到准確的市場定位,安心做產品,發展起來的也有一部分,比如墨跡天氣,老虎地圖,掌閱等App,都是經過三四年不斷的發展而起來的,同時積累的用戶基本都過了五千萬,運營一個App,是一個非常辛苦的事情,這些App的出現顛覆了傳統行業,創造了新興的市場,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顛覆了陳舊的傳統市場,這才是真正的移動互聯網,它的存在是一種科技的進步。
⑩ 未來的網路會發展到什麼程度
一是新技術,通信領域,下一代網路建設帶動5G產業崛起,工業互聯網促進製造業集成創新,大數據、人工智慧將加速推進產業深度融合,技術創新推動金融信用體系趨於完善。
二是新動能,生產製造領域,產業互聯網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互聯網+先進製造業」成為振興實體經濟的重要途徑,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行業解決方案將繼續突破,智能製造的網路安全保障將成為關鍵一環,農業全產業鏈信息化升級將加速。
三是新場景,服務消費領域,數據與服務開辟未來消費新場景,共享服務更加智能化和全球化,智能化賦能更多平台場景。
四是新體驗,智能產品領域,智能交互催生消費新體驗,車聯網、智能家電促進「住行」新體驗升級,AR有望重新定義移動交互體驗。
五是新挑戰,勒索病毒攻擊類或將成為常態,個人信息保護將面臨嚴峻挑戰,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風險將不斷攀升,網路空間安全防護能力將大幅加強,企業拓展國際化市場將面臨激烈競爭。
六是新生態,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安全生態建設將日益完善,平台經濟創新與協同治理的需求將更加迫切,數據權屬關系受到廣泛關注,網路綜合治理體系將加快完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將深度變革。
遠期展望,利用互聯網通信,大數據,人工智慧,智能裝備等等相互融合,人類的生活方式,生活環境,將有顛覆性的改變,可以上天入地,克服疾病等等,探索更多未知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