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關網路文明手抄報內容
手抄報內容可以寫網路的危害以及正確做法。
自90年代後期互聯網開始進入我國,如今已遍布城鄉。作為一種新的傳媒手段,互聯網在經濟建設和人們的各項活動中起著積極而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也為青少年學習、交流及娛樂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對於未成年人來說,互聯網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但由於網吧管理的不規范和網吧經營者的利慾熏心,引發了諸多的不安全因素和社會問題。網吧像一個個美麗的陷阱,使許多青少年沉迷網路游戲,曠課、逃學,丟魂失魄、喪失意志、有書不讀、有學不上,荒廢了青春,迷失了人生。
沉迷於網路的學生,別說上課學習,就連吃飯睡覺也是能省就省,一天到晚迷迷糊糊,欲罷不能,可換來的是什麼呢?在此,我呼籲那些還迷戀於網路游戲,沉浸在虛幻甜蜜中的同學:當你的替身戰意正酣的時候,你可曾想到焦急的父母正在等待你回家的消息?
同時我也高興地看到,有不少學生曾經深受網吧之害,他們在老師、家長的幫助下,靠自己堅強的意志、堅貞不渝的信念在思想上築起一道堅固的長城,他們走出了網吧的漩渦,獲得了新生。他們的成績進步了,重新找回了人生價值。
同學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為了你們的身心健康,為了你們的學業成功,為了你們的明天和前程,讓我們大家一起告別網吧,遠離「網毒」,驅除「網魔」,回到可愛的校園,回到溫馨的家裡,把握眼前的一點一滴,同創一片明凈的藍天吧!
⑵ 防止手機進校園的手抄報寫什麼內容
現在學校是禁止手機進入無認。手機不是不能帶入校園只不過是手機不能帶入課堂如果在上課時間你要把手機交給老師的而你說手機效率是什麼內容這個是內容內容內容要是每個學校不一樣的話你些內容也不一樣所以具體內容還是笑來
⑶ 玩手機的危害手抄報內容
一 視力下降。兒童每天持續用平板電腦1至2個小時以上,三個月視力就可以從1.0下降到0.5左右,經常玩手機就是近視眼的罪魁禍首。
二 脊椎問題。孩子玩手機時總是喜歡歪著、躺著、窩著 ,反正怎麼舒服怎麼來,這種不良的坐姿習慣,導致了孩子的脊椎出現毛病
玩手機會對孩子的眼睛造成刺激,從而導致視力下降,還容易導致孩子的成績下降,影響到未來的發展。當孩子集中精力在手機上的時候,根本就不會花太多的心思在其他的事情上,學習成績肯定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手機還會對眼睛造成刺激,自然會影響到視力。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玩手機的時間都不要超過一個小時,一個小時之後如果還想繼續玩,那一定要讓自己的眼睛得到充足的休息,這樣才不會影響到視力1.乾眼症:正常情況下,眼睛每分鍾睜閉12-18次,看手機時,眼睛瞬目減少,淚膜分布不均勻,可以引起蒸發過強性乾眼症,嚴重時可以導致視力下降。2.眼疲勞:長時間看手機,因為屏幕過小,可以引起雙眼視疲勞。3.近視的發生:長期玩手機可以導致視力下降,近視、散光閃光等發生,或者導致近視度數增長過快。
⑷ 手機的危害手抄報內容
一、好處:
1、人們更加方便的進入互聯網,而不需要非得帶個電腦接根網線。這給人們生活中帶來的便利是看的見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之後也定會朝著更加智能化的方向走去
2、因為手機的發展,那些多種多樣的應用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其中學習便是其中一方面,大家可以在手機上下詞典應用來查詢單詞,也可以觀看公開課。讓大家的學習走入生活中。
3、隨時了解最新的全球資訊。這對於人們來說也是不用訂購報紙什麼的,當然這目前也明顯不可能代替報紙雜志的存在,這對於商人來說或許更加重要。
二、壞處:
1、輻射身體; 總所周知,手機具有輻射作用,手機磁場接近人的身體長時間會使我們的骨骼變形,彎曲產生疼痛症狀,手機的輻射作用也會影響到大腦的發展,長期下來產生智力下降的現象。
2、分散注意力; 手機的危害遠不止身體上的危害,當走路玩手機的時候,開車玩手機的時候,都會分散注意力,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影響辦事效率,甚至有可能會發生突發狀況。
3、聽力下降; 長時間的使用手機通話,若雙發通話聲音過大的話還有可能影響到我們的聽力,導致聽力下降,很多人把手機當成看視頻,聽音樂的工具,長時間把視頻聲音放大,且佩戴耳機的話,會影響我們整體的聽力情況,不利於我們耳膜的良好發展,以至於聽力下降。
4、降低睡眠質量; 晚上睡眠的時候手機放在一旁待我們進入夢想之後手機的輻射,就會開始侵入我們的大腦,刺激大腦的正常發展,喚醒大腦的神經系統,從而使得人的頭腦開始清醒,睡眠質量下降,所以在晚上睡眠的時候盡量不要撥打手機或者把手機放在距離頭部近的地方。
5、手指綜合症; 長時間的抱著手機聊天,無論是QQ聊天,還是簡訊聊天,打字的時候經常性的是兩個大拇指在控制手機屏幕,長時間的話會產生手指拇指綜合症,指頭有向內彎曲症狀產生,手指骨骼開始松動,產生麻木,疼痛,酸痛等不良反應症狀,所以平時使用手機一定要有度。
6、手機依賴; 長時間的我們閑的時候就拿出手機進行消遣時光,久而久之的我們會對手機產生一種依賴的心理,這種現象是潛移默化的。
手機的危害以下8點也可以:
1.影響生物鍾
在床上使用1個多小時的手機、平板或者其他一些會發出光線的電子產品都會減少人們生成褪黑激素總數大概22%。而一旦人們的褪黑激素受到了這種程度的抑制,
那麼人的生理周期也將受到影響,直接影響便是讓人始終處於淺睡眠,甚至大大減少人們的睡眠時間。也就是說,玩了手機1小時後,你或許不得不再玩上3小時,
因為你已經睡不著了。
2.慢性勞損
脖子耷拉過度、身子不自然彎曲、頸部越來越前傾。這使得人體頸部胸鎖乳突肌隨之不斷向前拉伸,長時間過後就會處於慢性充血狀態,久而久之容易壓迫椎動脈而誘發頸椎病,造成慢性勞損。
3.影響視力
橫躺著對左右眼睛的壓迫力最大,這樣下去不出一個月就會造成左右眼睛視力偏差(為什麼有些人配眼鏡左右度數不一樣,而人出生時兩眼度數一致,就是因為有部分人喜歡橫躺著玩手機、看小說、看漫畫。)枕頭對眼睛的壓迫造成供血不足,時間一長眼睛就會有膨脹感,短時性影像重疊,這個不是滴眼葯水就能好的!所以真的啊,為了我們的眼睛真的千萬不要!
4.頸椎反弓
我們正常人都有頸椎生理彎曲,如果沒有生理彎曲,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彎曲,稱為「反弓」。「頸椎反弓」是構成頸椎病最常見的病理基礎,高枕可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而卧高靠背看電視以及長時間上網、躺著玩手機等不良的生活習慣,長時間牽拉著頸椎,也會導致其曲線前凸日漸減少、變直甚至反弓。
5.影響智力
手機的輻射是比較大的,有屏幕的輻射和機體信號接收輻射2種。人的體內的血液是需要維持一個正負極電荷的平衡的,屏幕的輻射會對這個平衡有細微的影響,雖然不大,但是依然是有壞處的。時間長了會引起機體免疫力下降,易疲憊,惡心,等不良反應。長時間對著手機也會影響視力。晚上睡覺的時候建議少玩會手機。另外手機的信號接收輻射會影響人的腦部神經系統,時間長了會使智力降低。
6.損害皮膚
手機對人的輻射,這個其實也不可小覷。人們使用手機時跟面部距離很近,會對皮膚有一定影響,不能確定是否會長斑,但肯定不利於皮膚,容易長痘痘。
7.手指麻木
頻繁按鍵,拇指酸疼。手機使用過量,頻繁發送簡訊會導致大拇指酸痛、麻木或腫脹等不適症狀。
8.過敏
手機導致過敏。有些人手機剛用了沒多長時間,就莫名其妙地發生皮膚過敏。查來查去才發現,原來是手機上的鎳等某些金屬惹的禍。
⑸ 小學生如何正確使用網路手抄報
正確使用網路手抄報:
1、了解網路知識,基本的上網知識,關鍵字的查詢。
2、學生上網應該注意什麼,健康上網,文明上網等。
3、網路的合理應用。上網時間,不影響學習。利用網上的知識進行學習和完善自己。
4、有關網路的介紹,作用以及它的利和弊的認識。
⑹ 防範電信詐騙拒絕網路沉迷手機使用怎麼畫手抄報8k
電腦使用。
手機是可以在較廣范圍內使用的攜帶型電話終端,全稱為行動電話或無線電話,最初只是一種通訊工具,早期在中國有「大哥大」的俗稱。
手機最早是由美國貝爾實驗室於1940年製造的戰地行動電話機發展而來,後美國摩托羅拉工程師馬丁·庫帕於1973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商業化手機。現代的手機除了典型的電話功能外,還包含了照相機、GPS和連接互聯網等更多功能,它們都概括性地被稱作智能手機。
⑺ 拒絕網癮文明上網的手抄報內容
首先,我們要自覺遵守《小學生守則》和《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樹立文明上網意識,端正自己的言行,加強自我修養。積極倡導文明上網,不上淫穢色情和內容不健康的網站,無論是在校學習期間,還是節假日,決不踏進營業性網吧一步,向營業性網吧告別。
其次,強化自身教育,自我約束、嚴於律己、互相監督。我們要規范自身行為,自覺抵制誘惑,遠離網吧;在家上網要明確上網目的,利用網路充實、提高、完善自我;文明健康上網,訪問文明網站,做文明上網的模範和榜樣;同時宣傳文明上網,倡導網路文明,做綠色上網的宣傳員;關心身邊同學,積極勸說身邊的同學、朋友遠離網吧,保護自我,幫助同學充分認識不良網站危害。合理安排節假日和課余時間,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文娛體育和各種公益活動。
⑻ 遠離手機危害手抄報
隨著智能手機愈發普及,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固然給人們帶來務必的便利,但同時也在傷害著大家的健康。那麼手機到底潛藏著怎樣的危害?
第一、破壞神經系統。
英國《微波理論與技術》期刊研究顯示,兒童顱骨厚度顯著低於成人,對輻射的吸收率明顯高於成人。孩子的神經系統正處於發育階段,受到的潛在威脅更大。法國克萊蒙·費朗大學一項測試表明,兒童使用手機時,大腦對手機電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近期,英國《每日郵報》更撰文指出,兒童用手機會造成記憶力衰退、睡眠紊亂等健康問題。英國華威大學的傑勒德·凱都博士警告說,手機輻射會破壞孩子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從而引起記憶力衰退、頭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問題。
第二、影響生長發育
大劑量的電磁不僅對兒童的生長發育不利,還會帶來諸如哮喘、白血病之類的疾病。北京兒童醫院新生兒專業專家任儀遜介紹,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身體組織中的含水量比成人豐富,而手機微波具有對水分越多的器官傷害越大的特點。因而,微波對人體眼睛的傷害最大。此外,長期發簡訊還可能導致孩子手指發育畸形;低頭玩游戲等,會對孩子的頸椎帶來很大傷害。
第三、影響思維模式。
電話和簡訊剝奪了孩子與他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容易讓孩子變得怯懦、孤獨、偏執。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流行病學家艾布·拉姆森教授的一項研究表明,愛發簡訊的青少年,思考問題難以深入,凡事急於求結果,性格比同齡人更沖動。常用手機上的聯想輸入功能發簡訊,會使孩子們做其他事時只追求速度,而忽略准確性,極大地影響他們的思考方式。
第四、沉迷手機游戲,加深與家長的隔閡。
頻繁給同學、朋友發簡訊,有可能讓孩子們更不會對父母講真心話,加深父母的失控感和親子之間的隔閡。另一方面,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手機同樣可以隨時隨地上網,這就使得下載游戲更為便利。有的孩子可能會過度沉迷於游戲中,影響其成長。容易受騙,盲目攀比,行為偏執。手機行騙屢禁不止,讓沒有判斷力的孩子接觸過多信息,容易給他們帶來危險。手機更新換代速度飛快,則容易讓孩子貪慕虛榮、盲目攀比,導致行為偏執。容易受騙,盲目攀比。手機行騙屢禁不止,讓沒有判斷力的孩子接觸過多信息,容易給他們帶來危險。手機更新換代速度飛快,則容易讓孩子貪慕虛榮、盲目攀比。
1、要有時間限制
小
⑼ 預防網路沉迷的手抄報有哪些
隨著互聯網和手機終端發展,成癮性網路游戲、邪惡動漫、不良小說、互聯網賭博等不斷出現,造成一些中小學生沉迷游戲、行為失范、價值觀混亂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中小學生的學習進步和身心健康,近一時期,甚至出現人身傷亡、違法犯罪等惡性事件。
對此,一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中小學校迅速開展一次全面排查,會同相關部門採取針對性措施予以整治。二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會同當地宣傳部門以及新聞媒體集中組織開展專題教育,使學生自覺抵制網路不良信息和不法行為。三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研究制定預防學生沉迷網路工作制度,將預防沉迷網路工作責任落實到每個管理環節。四是各地各校要一個不漏地提醒每位家長承擔起對孩子的監管職責,及時發現、制止和矯正孩子網路游戲沉迷和不當消費行為。
⑽ 預防沉迷網路手抄報內容怎麼寫
手抄報一:沉迷網路的對策
(一)沉迷網路的預防
1、要多和孩子溝通,了解上網的情況,平時留心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以及學習情況。
2、積極參與孩子上網。家長要積極參與孩子上網,加強對互聯網的認識。
3、不要讓孩子去條件差、管理不規范的網吧上網。
4、主動推薦好網站。有目的地收集一些健康向上的青少年網站的網址,推薦給孩子。
5、嚴格設定上網規則。對孩子的上網時間要有所節制,每天上網時間最好不超過兩小時,且在操作1小時後休息15分鍾左右。而且每次上網最好制定計劃,提高目的性。對設定的規則要堅決執行。
6、防範色情與暴力內容。對網上色情和暴力內容的防範,主要應靠家長平時對孩子進行正確的道德觀念的培養,讓他們明辨是非,提高抵禦網上不良信息的能力。
(二)教育的反思:
不是孩子不想學習,而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才能學好。
僅僅逼迫孩子去學習是沒有用的;必須要解決如何學、怎麼學、有成功體驗和看到希望的問題。
(三)沉迷網路的心理治療
1、系統治療:
家庭系統治療:就是對家庭所有成員的行為及互動模式進行系統的心理咨詢與行為校正。
家校聯合系統治療:就是對家庭所有成員以及相關老師的行為及互動模式進行系統的心理咨詢與行為校正。
深圳高級中學一位初一學生沉迷於網路游戲,每天要上網6個多小時,學習成績班上倒數,與家長沖突很大,後經心理咨詢和老師及家庭系統咨詢治療之後,親子關系改善,學習成績提高,又不斷地得到老師的表揚與肯定,班級活動也積極鼓勵他參加,很自然就漸漸減少了上網時間,半年後完全能夠控制住自己的上網,學習成績進步很大,最後以優異成績被保送直升深圳高級中學高中部。
2、認知治療:
就是進行有效的深層咨詢對話;改變自我評價與認識。
3、心理訓練:建立新的條件反射。
4、催眠治療:包括改變自我心像,進行「心像厭惡」與「心像暗示」。
手抄報二:如何預防孩子沉迷網路
讓田野不長「雜草」,最好種上「水稻」
網路為什麼「迷人」?因為某種程度上,網路不僅僅是一條網線、一個WiFi,而是等同於社交、娛樂、休閑、競技、讀書……這個虛擬世界五光十色、應有盡有。如何與「迷人」的網路「爭奪」中小學生,這是一道難題。
「中小學生的內心猶如一片廣闊田野,要讓田野不長『雜草』,最好的辦法就是種上一片金燦燦的『水稻』。」浙江省寧波國家高新區實驗學校校長羅樹庚建議,創造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使孩子們把更多精力放在有效學習、戶外運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吃飽了「精神大餐」,孩子們自然就能提高對網路不良內容的免疫力。
「對青少年的網路行為,學校宜疏不宜堵,與其消極被動地預防不良上網,不如積極引導青少年文明上網、健康上網。」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齊學紅在研究中發現,目前許多學校出台了關於學生使用手機的規定,如「教室里不得使用手機」,但多數局限在是否允許、能否使用層面,在對學生如何使用手機及具體上網行為上則缺乏有效引導。
齊學紅建議,應該正面引導青少年的上網行為,幫助青少年了解網路是個什麼樣的天地、什麼是合乎道德的網路行為。她介紹,一些國家的做法值得借鑒。如在日本,設置了「青少年上網導航員」,對網路社會現狀和危險性、青少年如何把握網路使用尺度、如何進行上網自我監控和管理等進行「導航」;在韓國,網路倫理內容納入了小學、初中德育教材,以及高中道德、電腦教材中。
家長,別把手機當「電子保姆」
「要指引,履職責,教有方,辨不良。要陪伴,融親情,廣愛好,重日常……」日前,教育部發布朗朗上口的「防迷網」三字文,以及《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家長教育引導、以身作則、注重陪伴、疏導心理、配合學校,築起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的堅實防線。
如果家長自己就是「手機控」「低頭族」,如何能指望孩子管住自己?羅樹庚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學生走上沉迷網路、手游之路,與其成長環境有關。有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打擾自己,常常把手機當「電子保姆」,讓動畫片和手機游戲陪伴孩子長大;有的家長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兒童,本為方便聯系而買的智能手機也「失了控」……
羅樹庚介紹,在寧波國家高新區實驗學校,每年都會組織一年級新生家長參加專題活動,引導家長重視電子產品和網路游戲的危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到。」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裴濤建議,家長首先要看看自己上網的方式是否合理、使用的內容是否積極,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耳濡目染學會健康使用網路。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是因為喜歡上網才開始討厭學習,事實上,不少孩子是因為討厭學習而沉溺網路。如果學習占據了孩子大部分生活,就給了沉迷網路以可乘之機。」裴濤提醒,家長要培養孩子健康廣泛的興趣愛好,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增親子之情,理假日之樂,廣健康之趣,育博雅之操」,如讀書、下棋、運動、做家務、走親訪友、舉家旅行、參觀博物館、欣賞音樂會等,讓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吸引孩子。
綜合治理,形成良性互動教育合力
「網路精神毒品對整個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嚴重的,需要相關部門共同施策、齊抓共管、綜合治理,努力形成學校、家庭、社會良性互動的教育合力。」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表示。
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教育引導工作,學校要做些什麼?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表示,各校要加強午間、課後等時段管理,規范學生使用手機,組織開展全面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學生使用網路基本情況;教師要及時掌握學生思想情緒和同學關系狀況,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各地中小學責任督學要將預防中小學生網路沉迷工作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
「從某種意義上看,學校教育正在打一場『注意力爭奪戰』,我們的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變化,深入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價值,把學生的注意力從網路轉移到校園生活中來,把中小學生引導到積極健康向上的成長軌道上。」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校長董紅軍說。
青少年群體社會經歷不足,生活習慣尚處於形成階段,面對開放的網路,要想讓預防沉迷網路教育引導工作見成效,學校、家庭、社會還需打出「組合拳」。
「政府要有決心,加大對網路的監管力度,弘揚網路的正向價值,對網路游戲、網路視頻等內容進行嚴格審查,加大對違規違法內容傳播的處罰力度。」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馮建軍建議,可以用技術方式進行控制,如實施網路游戲實名認證制、推行網路游戲分級制度等。
「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教育的引導工作需要全社會的齊抓共管。學校在加強自身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還要積極與政府、社會及家長溝通協調,整合好資源,共同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劉子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