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計算機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有哪幾種
(1)通過移動存儲設備進行病毒傳播:如U盤、CD、軟盤、移動硬碟等都可以是傳播病毒的路徑,而且因為它們經常被移動和使用,所以它們更容易得到計算機病毒的青睞,成為計算機病毒的攜帶者。
(2)通過網路來傳播:這里描述的網路方法也不同,網頁、電子郵件、QQ、BBS等都可以是計算機病毒網路傳播的途徑,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運行頻率,計算機病毒的速度越來越快,范圍也在逐步擴大。
(3)利用計算機系統和應用軟體的弱點傳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計算機病毒利用應用系統和軟體應用的不足傳播出去因此這種途徑也被劃分在計算機病毒基本傳播方式中。
計算機中毒的主要症狀:
中毒電腦的主要症狀很多,凡是電腦不正常都有可能與病毒有關。電腦染上病毒後,如果沒有發作,是很難覺察到的。
但病毒發作時就很容易從以下症狀中感覺出來:工作會很不正常;莫名其妙的死機;突然重新啟動或無法啟動;程序不能運行;磁碟壞簇莫名其妙地增多;磁碟空間變小;系統啟動變慢;數據和程序丟失;
出現異常的聲音、音樂或出現一些無意義的畫面問候語等顯示;正常的外設使用異常,如列印出現問題,鍵盤輸入的字元與屏幕顯示不一致等;異常要求用戶輸入口令。
❷ 電腦是靠什麼去傳遞信息的
進入網際網路的電腦都遵循著一個稱為TCP/IP的傳遞信息的規則。在發送信息時,先把信息分成一個個的小包,在小包上標明要接收信息的計算機的「門牌號碼」,即IP地址。然後由網路中的稱做路由器的「指揮官」,根據「門牌號碼」確定這些信息小包傳送的路徑。當信息小包傳送到接收的計算機後,小包合並成原來信息的模樣,這樣就完成了信息的傳遞。
什麼是網路傳播,這是關繫到網路傳播學的任務和研究對象的首要問題。
在回答什麼是網路傳播之前,首先需要研討什麼是傳播。許多學者對於傳播作過種種描述和解釋,有的把它說成是「信息共享」,有的把它說成是「勸服影響」,也有的把它說成是「刺激反應」,還有人認為,傳播是人類傳遞或交流信息的社會性行為;等等。郭慶光教授在其新著《傳播學教程》中認為:「所謂傳播,即社會信息的傳遞或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
那麼何謂網路傳播?
中國現代媒體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詩蘭認為,網路傳播有三個基本的特點: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鏈接方式。因此,其給網路傳播下的定義是:以全球海量信息為背景、以海量參與者為對象,參與者同時又是信息接收與發布者並隨時可以對信息作出反饋,它的文本形成與閱讀是在各種文本之間隨意鏈接、並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種意義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6期第49頁)。
有學者認為「網路傳播」是20世紀90年代出現於傳播學中的一個新名詞,是相對三大傳播媒體即報紙、廣播、電視之外的新傳播途徑和方式,是以多媒體、網路化、數字化技術為核心的國際互聯網路,也被稱作網路傳播,是現代信息革命的產物[1] )。
綜合來說,所謂網路傳播其實就是指通過計算機網路的人類信息(包括新聞、知識等信息)傳播活動。在網路傳播中的信息,以數字形式存貯在光、磁等存貯介質上,通過計算機網路高速傳播,並通過計算機或類似設備閱讀使用。網路傳播以計算機通信網路為基礎,進行信息傳遞、交流和利用,從而達到其社會文化傳播的目的。網路傳播的讀者人數巨大,可以通過互聯網高速傳播。
❸ 計算機病毒主要通過什麼途徑傳播
有四種傳播途徑,分別是通過軟盤、硬碟、光碟、網路傳播。
(1)通過軟盤:通過使用外界被感染的軟盤。
例如,不同渠道來的系統盤、來歷不明的軟體、游戲盤等是最普遍的傳染途徑。由於使用帶有病毒的軟盤,使機器感染病毒發病,並傳染給未被感染的「干凈」的軟盤。大量的軟盤交換,合法或非法的程序拷貝,不加控制地隨便在機器上使用各種軟體造成了病毒感染、泛濫蔓延的溫床。
(2)通過硬碟:通過硬碟傳染也是重要的渠道,由於帶有病毒機器移到其它地方使用、維修等,將干凈的軟盤傳染並再擴散。
(3)通過光碟:因為光碟容量大,存儲了海量的可執行文件,大量的病毒就有可能藏身於光碟,對只讀式光碟,不能進行寫操作,因此光碟上的病毒不能清除。以謀利為目的非法盜版軟體的製作過程中,不可能為病毒防護擔負專門責任,也決不會有真正可靠可行的技術保障避免病毒的傳入、傳染、流行和擴散。當前,盜版光碟的泛濫給病毒的傳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4)通過網路:這種傳染擴散極快,能在很短時間內傳遍網路上的機器。隨著Internet的風靡,給病毒的傳播又增加了新的途徑,它的發展使病毒可能成為災難,病毒的傳播更迅速,反病毒的任務更加艱巨。Internet帶來兩種不同的安全威脅,一種威脅來自文件下載,這些被瀏覽的或是被下載的文件可能存在病毒。另一種威脅來自電子郵件。大多數Internet郵件系統提供了在網路間傳送附帶格式化文檔郵件的功能,因此,遭受病毒的文檔或文件就可能通過網關和郵件伺服器湧入企業網路。網路使用的簡易性和開放性使得這種威脅越來越嚴重。
預防電腦病毒技巧:
1、不要輕易下載小網站的軟體與程序。
2、不要光顧那些很誘惑人的小網站,因為這些網站很有可能就是網路陷阱。
3、不要隨便打開某些來路不明的E-mail與附件程序。
4、安裝正版殺毒軟體公司提供的防火牆,並注意時時打開著。
5、不要在線啟動、閱讀某些文件,否則您很有可能成為網路病毒的傳播者。
6、經常給自己發封E-mail,看看是否會收到第二封未屬標題及附帶程序的郵件。
❹ 網路病毒主要通過什麼來傳播
第一種途徑 :通過不可移動的計算機硬體設備進行傳播,這些設備通常有計算機的專用ASIC晶元和硬碟等。這種病毒雖然極少,但破壞力卻極強,目前尚沒有較好的檢測手段對付。
第二種途徑 :通過移動存儲設備來傳播這些設備包括軟盤、磁帶等。在移動存儲設備中,軟盤是使用最廣泛移動最頻繁的存儲介質,因此也成了計算機病毒寄生的「溫床」。目前,大多數計算機都是從這類途徑感染病毒的。
第三種途徑 :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傳播。現代信息技術的巨大進步已使空間距離不再遙遠,「相隔天涯,如在咫尺」,但也為計算機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新的「高速公路」。計算機病毒可以附著在正常文件中通過網路進入一個又一個系統, 國內計
算機感染一種「進口」病毒已不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事了。在我們信息國際化的同時, 我們的病毒也在國際化。估計以 後這種方式將成為第一傳播途徑。
第四種途徑 :通過點對點通信系統和無線通道傳播。目前,這種傳播途徑還不是十分廣泛,但預計在未來的信息時代,這種途徑很可能與網路傳播途徑成為病毒擴散的兩大「時尚渠道」。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
❺ 電腦病毒是如何傳染的
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
第一種途徑:通過不可移動的計算機硬體設備進行傳播,這些設備通常有計算機的專用ASIC晶元和硬碟等。這種病毒雖然極少,但破壞力卻極強,目前尚沒有較好的檢測手段對付。
第二種途徑:通過移動存儲設備來傳播這些設備包括軟盤、磁帶等。在移動存儲設備中,軟盤是使用最廣泛移動最頻繁的存儲介質,因此也成了計算機病毒寄生的「溫床」。目前,大多數計算機都是從這類途徑感染病毒的。
第三種途徑: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傳播。現代信息技術的巨大進步已使空間距離不再遙遠,「相隔天涯,如在咫尺」,但也為計算機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新的「高速公路」。計算機病毒可以附著在正常文件中通過網路進入一個又一個系統,國內計算機感染一種「進口」病毒已不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事了。在我們信息國際化的同時, 我們的病毒也在國際化。估計以後這種方式將成為第一傳播途徑。
第四種途徑:通過點對點通信系統和無線通道傳播。目前,這種傳播途徑還不是十分廣泛,但預計在未來的信息時代,這種途徑很可能與網路傳播途徑成為病毒擴散的兩大「時尚渠道」。
干凈的網頁未必就沒毒,上網留下的IP地址可以被利用進行攻擊。中國電信提供最優質的網路通訊服務,如需相關業務,可以直接通過電信網上營業廳或者實體營業廳查詢。安徽電信竭誠為您服務
❻ 電腦病毒怎樣傳播的
就當前的病毒特點分析,傳播途徑有兩種,一種是通過網路傳播,一種是通過硬體設備傳播。首先,我們來看看網路傳播的途徑和解決方案。
網路傳播,又分為網際網路傳播和區域網傳播兩種。網路信息時代,網際網路和區域網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成為了社會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特別是網際網路,已經越來越多地被用於獲取信息、發送和接收文件、接收和發布新的消息以及下載文件和程序。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計算機病毒也走上了高速傳播之路,已經成為計算機病毒的第一傳播途徑。
一、網際網路傳播:
Internet既方便又快捷,不僅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而且降低運作成本,逐步被人們所接受並得到廣泛的使用。商務來往的電子郵件,還有瀏覽網頁、下載軟體、即時通訊軟體、網路游戲等等,都是通過互聯網這一媒介進行。如此頻繁的使用率,註定備受病毒的「青睞」。
通過電子郵件傳播:
在電腦和網路日益普及的今天,商務聯通更多使用電子郵件傳遞,病毒也隨之找到了載體,最常見的是通過Internet交換Word格式的文檔。由於Internet使用的廣泛,其傳播速度相當神速。電子郵件攜帶病毒、木馬及其他惡意程序,會導致收件者的計算機被黑客入侵。email協議的新聞組、文件伺服器、FTP下載和BBS文件區也是病毒傳播的主要形式。經常有病毒製造者上傳帶毒文件到FTP和BBS上,通常是使用群發到不同組,很多病毒偽裝成一些軟體的新版本,甚至是殺毒軟體。很多病毒流行都是依靠這種方式同時使上千台計算機染毒。
BBS是由計算機愛好者自發組織的通訊站點,因為上站容易、投資少,因此深受大眾用戶的喜愛,用戶可以在BBS上進行文件交換(包括自由軟體、游戲、自編程序)。由於BBS站一般沒有嚴格的安全管理,亦無任何限制,這樣就給一些病毒程序編寫者提供了傳播病毒的場所。各城市BBS站間通過中心站間進行傳送,傳播面較廣。隨著BBS在國內的普及,給病毒的傳播又增加了新的介質。
專家提示:培養良好的安全意識。對來歷不明的陌生郵件及附件不要輕易打開,即使是親朋好友的郵件也要倍加小心。
通過瀏覽網頁和下載軟體傳播:
很多網友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瀏覽過某網頁之後,IE標題便被修改了,並且每次打開IE都被迫登陸某一固定網站,有的還被禁止恢復還原,這便是惡意代碼在作怪。當你的IE被修改,注冊表不能打開了,開機後IE瘋狂地打開窗口,被強制安裝了一些不想安裝的軟體,甚至可能當你訪問了某個網頁時,而自己的硬碟卻被格式化……那麼很不幸,你肯定是中了惡意網站或惡意軟體的毒了。
當您瀏覽一些不健康網站或誤入一些黑客站點,訪問這些站點的同時或單擊其中某些鏈接或下載軟體時,便會自動在您的瀏覽器或系統中安裝上某種間諜程序。這些間諜程序便可讓您的瀏覽器不定時地訪問其站點,或者截獲您的私人信息並發送給他人。
「屏蔽惡意網站」功能,使用內置默認和自由添加兩個方式確定惡意網站列表,識別惡意網站地址,有效封殺通過惡意網站進行感染的病毒和木馬。同時,隨著光華反病毒軟體的每日自動升級,惡意網站列表將不斷更新,所以不必擔心列表中的網站數量有限。
「綠色上網功能」,可以屏蔽上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惡意組件,免受間諜軟體、廣告軟體的打擾真正實現您自由自在的網路游弋。
拒絕惡意軟體:在光華反病毒軟體中點擊菜單「工具→插件→綠色上網」,打開綠色上網插件窗口。同樣,針對不同類型的惡意軟體,光華為我們進行了詳細的分類,有國內、國外、聊天、安全、游戲等等。我們在相應的分類上點選自己想屏蔽的組件,即可屏蔽上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惡意組件,免受間諜軟體、廣告軟體的打擾。
「關閉IE廣告窗口」即可禁止某些網站的彈出廣告,讓你用IE上網時更加省心。
提示:不要隨便登陸那些很誘惑人的小網站,因為這些網站很可能有網路陷阱。不要輕易下載小網站的軟體與程序,下載的軟體需先進行安全檢查,確認無安全無病毒後再安裝使用,確保您的計算機始終處於安全的環境下。
通過即時通訊軟體傳播:
即時通訊(Instant Messenger,簡稱IM)軟體可以說是目前我國上網用戶使用率最高的軟體,它已經從原來純娛樂休閑工具變成生活工作的必備利器。由於用戶數量眾多,再加上即時通訊軟體本身的安全缺陷,例如內建有聯系人清單,使得病毒可以方便地獲取傳播目標,這些特性都能被病毒利用來傳播自身,導致其成為病毒的攻擊目標。事實上,臭名昭著、造成上百億美元損失的求職信(Worm.Klez)病毒就是第一個可以通過ICQ進行傳播的惡性蠕蟲,它可以遍歷本地ICQ中的聯絡人清單來傳播自身。而更多的對即時通訊軟體形成安全隱患的病毒還正在陸續發現中,並有愈演愈烈的態勢。截至目前,通過QQ來進行傳播的病毒已達上百種。
P2P,即對等互聯網路技術(點對點網路技術),它讓用戶可以直接連接到其它用戶的計算機,進行文件共享與交換。每天全球有成千上萬的網民在通過P2P軟體交換資源、共享文件。由於這是一種新興的技術,還很不完善,因此,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由於不經過中繼伺服器,使用起來更加隨意,所以許多病毒製造者開始編寫依賴於P2P技術的病毒。
提示: 在聊天時收到好友發過來的可疑信息時,千萬不要隨意點擊,應當首先確定是否真的是好友所發。要防範通過IRC傳播的病毒,還需注意不要隨意從陌生的站點下載可疑文件並執行,而且輕易不要在IRC頻道內接收別的用戶發送的文件,以免計算機受到損害。
通過網路游戲傳播:
網路游戲已經成為目前網路活動的主體之一,更多的人選擇進入游戲來緩解生活的壓力,實現自我價值,可以說,網路游戲已經成了一部分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對於游戲玩家來說,網路游戲中最重要的就是裝備、道具這類虛擬物品了,這類虛擬物品會隨著時間的積累而成為一種有真實價值的東西,因此出現了針對這些虛擬物品的交易,從而出現了偷盜虛擬物品的現象。一些用戶要想非法得到用戶的虛擬物品,就必須得到用戶的游戲帳號信息,因此,目前網路游戲的安全問題主要就是游戲盜號問題。由於網路游戲要通過電腦並連接到網路上才能運行,偷盜玩家游戲賬號、密碼最行之有效的武器莫過於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專門偷竊網游賬號和密碼的木馬也層出不窮,這種攻擊性武器無論是菜鳥級的黑客,還是研究網路安全的高手,都視為最愛。
二、區域網傳播
區域網是由相互連接的一組計算機組成的,這是數據共享和相互協作的需要。組成網路的每一台計算機都能連接到其他計算機,數據也能從一台計算機發送到其他計算機上。如果發送的數據感染了計算機病毒,接收方的計算機將自動被感染,因此,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感染整個網路中的計算機。區域網絡技術的應用為企業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同時也為計算機病毒的迅速傳播鋪平了道路。同時,由於系統漏洞所產生的安全隱患也會使病毒在區域網中傳播。
三、 通過不可移動的計算機硬體設備傳播
此種傳播方式,是通過不可移動的計算機硬體設備進行病毒傳播,其中計算機的專用集成電路晶元(ASIC)和硬碟為病毒的重要傳播媒介。通過ASIC傳播的病毒極為少見,但是,其破壞力卻極強,一旦遭受病毒侵害將會直接導致計算機硬體的損壞,檢測、查殺此類病毒的手段還需進一步的提高。
硬碟是計算機數據的主要存儲介質,因此也是計算機病毒感染的重災區。硬碟傳播計算機病毒的途徑是:硬碟向軟盤上復制帶毒文件、帶毒情況下格式化軟盤、向光碟上刻錄帶毒文件、硬碟之間的數據復制,以及將帶毒文件發送至其它地方等。
專家提示:定期使用正版殺毒軟體查殺病毒非常重要。
四、 通過移動存儲設備傳播
更多的計算機病毒逐步轉為利用移動存儲設備進行傳播。移動存儲設備包括我們常見的軟盤、磁帶、光碟、移動硬碟、U盤(含數碼相機、MP3等)、ZIP和JAZ磁碟,後兩者僅僅是存儲容量比較大的特殊磁碟。軟盤主要是攜帶方便,早期在網路還不普及時,軟盤是使用廣泛、移動頻繁的存儲介質,因此也成了計算機病毒寄生「溫床」。光碟的存儲容量大,所以大多數軟體都刻錄在光碟上,以便互相傳遞;同時,盜版光碟上的軟體和游戲及非法拷貝也是目前傳播計算機病毒主要途徑。隨著大容量可移動存儲設備如Zip盤、可擦寫光碟、磁光碟(MO)等的普遍使用,這些存儲介質也將成為計算機病毒寄生的場所。
隨著時代的發展,移動硬碟、U盤等移動設備也成為了新攻擊目標。而U盤因其超大空間的存儲量,逐步成為了使用最廣泛、最頻繁的存儲介質,為計算機病毒寄生的提供更寬裕的空間。目前,U盤病毒逐步的增加,使得U盤成為第二大病毒傳播途徑。
專家提示:在學校里的公用機房、網吧等特定公共場所使用U盤(快閃記憶體)等移動設備的用戶要特別謹慎小心,以防感染木馬,造成自己的信息失密並被竊取。
五、無線設備傳播
目前,這種傳播途徑隨著手機功能性的開放和增值服務的拓展,已經成為有必要加以防範的一種病毒傳播途徑。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通過彩信、上網瀏覽與下載到手機中的程序越來越多,不可避免的會對手機安全產生隱患,手機病毒會成為新一輪電腦病毒危害的「源頭」。手機、特別是智能手機和3G網路發展的同時,手機病毒的傳播速度和危害程度也與日俱增。通過無線傳播的趨勢很有可能將會發展成為第二大病毒傳播媒介,並很有可能與網路傳播造成同等的危害。
專家提示:使用手機上網功能時,應盡量以瀏覽信息為主,盡可能的減少從網上下載信息和文件,即便是有這方面的需求,也最好從一些正規網站上下載。收到帶有病毒的簡訊或郵件立即刪除,鍵盤被鎖死應立即取下電池,然後重新開機進行刪除。可先用光華反病毒軟體手機版查殺病毒,如仍舊不能恢復正常的,請及時將手機送廠維修,避免病毒二次傳播。
病毒的種類繁多,特性不一,只要掌握了其流通傳播方式,便不難進行監控和查殺。
❼ 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哪些
計算機病毒有自己的傳輸模式和不同的傳輸路徑。計算機本身的主要功能是它自己的復制和傳播,這意味著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非常容易,通常可以交換數據的環境就可以進行病毒傳播。有三種主要類型的計算機病毒傳輸方式:
(1)通過移動存儲設備進行病毒傳播:如U盤、CD、軟盤、移動硬碟等都可以是傳播病毒的路徑,而且因為它們經常被移動和使用,所以它們更容易得到計算機病毒的青睞,成為計算機病毒的攜帶者。
(2)通過網路來傳播:這里描述的網路方法也不同,網頁、電子郵件、QQ、BBS等都可以是計算機病毒網路傳播的途徑,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運行頻率,計算機病毒的速度越來越快,范圍也在逐步擴大。
(3)利用計算機系統和應用軟體的弱點傳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計算機病毒利用應用系統和軟體應用的不足傳播出去因此這種途徑也被劃分在計算機病毒基本傳播方式中。
(7)電腦網路傳播途徑擴展閱讀:
從不同的角度看,網路病毒有不同的分類方式。
(1)從網路病毒功能區分。可以分為木馬病毒和蠕蟲病毒。木馬病毒是一種後門程序,它會潛伏在操作系統中,竊取用戶資料比如QQ、網上銀行密碼、賬號、游戲賬號密碼等。
蠕蟲病毒相對來說要先進一點,它的傳播途徑很廣,可以利用操作系統和程序的漏洞主動發起攻擊,每種蠕蟲都有一個能夠掃描到計算機當中的漏洞的模塊,一旦發現後立即傳播出去,由於蠕蟲的這一特點,它的危害性也更大;
它可以在感染了一台計算機後通過網路感染這個網路內的所有計算機,被感染後,蠕蟲會發送大量數據包,所以被感染的網路速度就會變慢,也會因為CPU、內存佔用過高而產生或瀕臨死機狀態。
(2)從網路病毒傳播途徑區分。可以分為漏洞型病毒、郵件型病毒兩種。相比較而言,郵件型病毒更容易清除;
它是由電子郵件進行傳播的,病毒會隱藏在附件中,偽造虛假信息欺騙用戶打開或下載該附件,有的郵件病毒也可以通過瀏覽器的漏洞來進行傳播,這樣,用戶即使只是瀏覽了郵件內容,並沒有查看附件,也同樣會讓病毒乘虛而入。
而漏洞型病毒應用最廣泛的就是Windows操作系統,而Windows操作系統的系統操作漏洞非常多,微軟會定期發布安全補丁,即便你沒有運行非法軟體,或者不安全連接,漏洞性病毒也會利用操作系統或軟體的漏洞攻擊你的計算機;
例如2004年風靡的沖擊波和震盪波病毒就是漏洞型病毒的一種,它們造成全世界網路計算機的癱瘓,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