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5G接入網由哪些網元組成,有什麼不同架構
5G接入網(AN)有無線側網路架構和固定側網路架構。
無線側:手機或者集團客戶通過基站接入到無線接入網,在接入網側可以通過RTN或者IPRAN或者PTN解決方案來解決,將信號傳遞給BSC/RNC。在將信號傳遞給核心網,其中核心網內部的網元通過IP承載網來承載。
固網側:家客和集客通過接入網接入,接入網主要是GPON,包括ONT、ODN、OLT。信號從接入網出來後進入城域網,城域網又可以分為接入層、匯聚層和核心層。BRAS為城域網的入口,主要作用是認證、鑒定、計費。信號從城域網走出來後到達骨幹網,在骨幹網處,又可以分為接入層和核心層。
(1)固網移動網路架構擴展閱讀
5G網路的主要優勢在於,數據傳輸速率遠遠高於以前的蜂窩網路,最高可達10Gbit/s,比當前的有線互聯網要快,比先前的4G LTE蜂窩網路快100倍。另一個優點是較低的網路延遲(更快的響應時間),低於1毫秒,而4G為30-70毫秒。
由於數據傳輸更快,5G網路將不僅僅為手機提供服務,而且還將成為一般性的家庭和辦公網路提供商,與有線網路提供商競爭。以前的蜂窩網路提供了適用於手機的低數據率互聯網接入,但是一個手機發射塔不能經濟地提供足夠的帶寬作為家用計算機的一般互聯網供應商。
❷ 移動通信網的主要結構有哪些
移動通信網的組成
移動通信網由無線接入網、核心網和骨幹網三部分組成。無線接入網主要為移動終端提供接入網路服務,核心網和骨幹網主要為各種業務提供交換和傳輸服務。從通信技術層面看,移動通信網的基本技術可分為傳輸技術和交換技術兩大類。
從傳輸技術來看,在核心網和骨幹網中由於通信媒質是有線的,對信號傳輸的損傷相對較小,傳輸技術的難度相對較低。但在無線接入網中由於通信媒質是無線的,而且終端是移動的,這樣的信道可稱為移動(無線)信道,它具有多徑衰落的特徵,並且是開放的信道,容易受到外界干擾,這樣的信道對信號傳輸的損傷是比較嚴重的,因此,信號在這樣信道傳輸時可靠性較低。同時,無線信道的頻率資源有限,因此有效地利用頻率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在無線接入網中,提高傳輸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難度比較高。
從網路技術來看,交換技術包括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兩種方式。目前移動通信網和移動數據網通常都有這兩種交換方式。在核心網中,分組交換實質上是為分組選擇路由,這是一種類似於移動IP選路機制(或稱為路由技術),它是通過網路的移動性管理(MM)功能來實現的
❸ 什麼叫「固網」
1、固網是指的固定電話網路,一般指在固定電話公司。也是相對於行動電話網路而言。目前,中國的固網公司有:中國聯通、中國電信;
2、固網指的是固定點與點之間的通信網路系統,屬於一類電信事業。依照「電信法」第十一條定義,第一類電信事業是指經營以設施為基礎之電信事業,亦即經營者本身投資設置基本交換與傳輸之電信設施,以提供基本電信服務的事業;
3、固網短消息業務是中國電信新推出的一項基於固定電話網的非話類增值業務,普通固定電話用戶只需到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下屬的各個營業窗口申請此業務,並購買專用的信息電話後,用戶不僅可以打電話,而且還可通過簡單的菜單式操作,獲得短消息互發、短消息點播和短消息訂閱等服務;
4、FMC的全稱是fixed-mobile convergence,是指固定通信與移動通信的融合現在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開始從業務的角度來思考FMC,認為FMC就是這樣一類業務,它允許客戶使用同一終端、通過任何合適的接入點接入網路,享受相同的服務。
❹ 請教通信人:移動網路和固網的區別運營商有固網和移動網,這兩個網路的拓撲、管理對象、范圍、設備類型等
移動網路的用戶是移動的,如gsm,cdma等,固網的用戶d是固定終端用戶,如固定電話,fax,adsl等。
他們之間已經沒什麼本質區別了,移動網一般可以模擬固網業務,移動網比固網增加的就是用戶的移動性管理。
❺ 淺談3G技術和4G LTE網路架構之間的區別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2G/3G向LTE演進過程
●2G/3G階段:語音業務是主要收入來源,寬頻和分組域網路不斷引入新的增值業務,寬頻業務收入呈現上升趨勢;
●業務IP化階段:固定網路和移動網路,都通過網路智能化和軟交換的部署進行電路域網路向IP承載的改造和升級;
●固定業務、移動業務融合階段:固定、移動用戶的帶寬和速率都將大幅提升,固定和移動的業務網路建設可以進行多方面的融合;
●增值業務引入階段:在業務層通過引入IMS,為固定和移動的寬頻用戶提供增值業務,Femto(家庭基站)的部署則實現終端融合;
●綜合業務運營階段:隨著IMS不斷發展擴大,網路演進為基於IP的寬頻全分組網路,提供包括語音、數據、視頻和流媒體融合的業務;
●LTE階段:固定網路向三網融合發展,移動網路的無線部分全面部署LTE,核心部分則演進到EPC網路。
3G網路架構和LTE網路架構對比
在討論3G和LTE網路架構之前,大家先要理解以下幾個專業名詞:
●NodeB:由控制子系統、傳輸子系統、射頻子系統、中頻/基帶子系統、天饋子系統等部分組成,即3G無線通信基站;
●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無線網路控制器),用於提供NodeB移動性管理、呼叫處理、鏈接管理和切換機制,即3G基站控制器;
●Iub:Iub介面是RNC和NodeB之間的邏輯介面,完成RNC和NodeB之間的用戶數據傳送、用戶數據及信令的處理;
●CS:Circuit Switch(電路交換),屬於電路域,用於TDM語音業務;
●PS:Packet Switch(分組交換),屬於分組域,用於IP數據業務;
●MGW:Media GateWay(媒體網關),主要功能是提供承載控制和傳輸資源;
●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動交換中心),MSC是2G通信系統的核心網元之一。是在電話和數據系統之間提供呼叫轉換服務和呼叫控制的地方。MSC轉換所有的在行動電話和PSTN和其他行動電話之間的呼叫;
●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 GPRS(服務支持節點),SGSN作為GPRS/TD-SCDMA/WCDMA核心網分組域設備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完成分組數據包的路由轉發、移動性管理、會話管理、邏輯鏈路管理、鑒權和加密、話單產生和輸出等功能;
●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網關GPRS支持節點),起網關作用,它可以和多種不同的數據網路連接,可以把GSM網中的GPRS分組數據包進行協議轉換,從而可以把這些分組數據包傳送到遠端的TCP/IP或X.25網路;
●eNodeB:演進型NodeB,LTE中基站,相比現有3G中的NodeB,集成了部分RNC的功能,減少了通信時協議的層次;
●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動性管理設備),負責移動性管理、信令處理等功能;
●S-GW:Signal Gateway(信令網關),連接NO.7信令網與IP網的設備,主要完成傳輸層信令轉換,負責媒體流處理及轉發等功能;
●PDN GW:是連接外部數據網的網關,UE(用戶設備,如手機)可以通過連接到不同的PDN Gateway訪問不同的外部數據網。
4G網路架構的變化
1、實現了控制與承載的分離,MME負責移動性管理、信令處理等功能,S-GW負責媒體流處理及轉發等功能;
2、核心網取消了CS(電路域),全IP的EPC(Evolved Packet Core,移動核心網演進)支持各類技術統一接入,實現固網和移動融合(FMC),靈活支持VoIP及基於IMS多媒體業務,實現了網路全IP化;
3、取消了RNC,原來RNC功能被分散到了eNodeB和網關(GW)中,eNodeB直接接入EPC,LTE網路結構更加扁平化,降低了用戶可感知的時延,大幅提升用戶的移動通信體驗;
4、介面連接方面,引入S1-Flex和X2介面,移動承載需實現多點到多點的連接,X2是相鄰eNB間的分布式介面,主要用於用戶移動性管理;S1-Flex是從eNB到EPC的動態介面,主要用於提高網路冗餘性以及實現負載均衡;
5、傳輸帶寬方面:較3G基站的傳輸帶寬需求增加10倍,初期200-300Mb/s,後期將達到1Gb/s。>>
如若滿意,請點擊右側【採納答案】,如若還有問題,請點擊【追問】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望採納!
~ O(∩_∩)O~
❻ 什麼是移網什麼是固網
移網一般指移動互聯網。
移動互聯網,就是將移動通信和互聯網二者結合起來,成為一體。是指互聯網的技術、平台、商業模式和應用與移動通信技術結合並實踐的活動的總稱。4G時代的開啟以及移動終端設備的凸顯必將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注入巨大的能量,2014年移動互聯網產業必將帶來前所未有的飛躍。
固網是指的固定電話網路,一般指在固定電話公司。也是相對於行動電話網路而言。目前,中國的固網公司有:中國聯通、中國電信。
❼ 什麼叫固網
固網指的是固定點與點之間的通信網路系統,屬於第一類電信事業。依照「電信法」第十一條之定義,第一類電信事業是指經營以設施(facilities-based)為基礎之電信事業,亦即經營者本身投資設置基本交換與傳輸之電信設施,以提供基本電信服務(basic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之事業。
放在實際的市場經營來說,固網業務主要包括了市內網路業務、長途網路業務、國際網路業務、綜合網路業務以及電路出租業務等,這些電信業務目前皆由中華電信獨占經營。在電信三法於1996年二月修正公布後,目前交通部業已開放屬第二類電信的行動通信業務,為台灣民眾帶來人手一機的便利性。固網除了能提供個人性的通訊服務外,還能從事大區域、長距離以及多樣性(不再僅限於通訊)的經營內容,成為資訊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重要環節。
固網開放的經過
為了配合電信自由化與加入WTO的准備,交通部在前(1998)年1月成立固網規劃小組,並於去(1999)年5月公布「固定通信網路業務管理規則」,同年7月20日公告受理申請經營固網的相關事項,為固網的開放正式拉開序幕。
各界對於這次固網開放的一個主要疑惑,在於對政府於發出固網執照的張數一直眾說紛紜,有主張初期只開放二張者,亦有不限張數的說法。就在總統大選隔天的3月19日,交通部固定通信綜合網路業務審查委員會在經過漫長的審查與口試之後,最後核准台灣固網(以太平洋電纜為主)、東森寬頻(以力霸關系企業結合國民黨營事業為主)和新世紀資通(以遠紡和亞泥二大企業為主要股東)等三家業者進行籌設,另一家參與競標的全民電信則告落選,交通部預計在民國九十年核發網路建設許可。
固網之路既長且遠
根據「固定網路通信管理規則」第八條規定,經營固網綜合業務實收資本額最低為新台幣400億元,業者在提出申請時就必須將其中100億元存入資本額專戶;另外,經評審合格的業者,在取得交通部籌設許可之後的60天之內,再存入資本額專戶100億元,同時向電信總局繳交履行保證金40億元,而在取得籌設同意書之後的六個月內,要補足剩下的金額並完成公司登記,之後還必須依序取得網路建設許可還有特許執照,才能開始營業,最後還得按照交通部規定的時程完成網路建設的進度。
從上列敘述可以想見,固網業務在本質上屬於資本與技術密集的產業,這三家獲得籌設許可的業者,一方面要面對其他二家業者的競爭,另一方面還必須設法從占據固網市場已久的中華電信手中,搶奪相當的用戶,未來還必須應付其他進入市場的新業者。換言之,盡管有人預估我國固網業務的市場規模,在西元2011年將有5200億元之多,但這不代表業者通通有獎,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塊市場大餅,而是必須先承受資金與市場二方面的風險,才有未來的豐收可言。
開放固網的正面意義
綜結部分討論開放固網的論述發現,開放固網的正面意義可以展現在消費者、固網業者以及相關產業三個層面。就消費者而言。開放固網可以提供高品質、多樣化、多選擇,以及價格低廉之電信服務。就固網業者而言,透過打破中華電信的獨占局面,開放固網一方面可以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另一方面透過競爭促進業者的技術進步與改善經營效率。
就相關產業而言,隨著全球資訊科技產業的發展,以網路為主體的電子商務儼然已成為下一代的經濟型態,伴隨而來的是以建設高頻寬網路為主的資訊基礎建設(例如我國的NII)。另一方面,寬頻網路的普及率已成為判斷國家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為因應資訊時代的來臨,固網業務在未來可預期的將會擴及到像是個人電腦、網際網路配備、有線電視視訊轉換器、智慧型電視與視訊游戲機等硬體產業,以及網路服務與資訊商品等軟體產業的發展。
這也就是說,配合資訊社會的發展,固網業務可以做為一個火車頭產業,透過與上述產業的關連性產生連鎖效果,帶動國家經濟的整體發展。
開放固網的疑慮
盡管開放固網的好處多多,不過還是有許多人對於在推動固網時,所可能產生一些管理上的問題,提出了若干疑慮。首先是過去對於傳播媒介的管理,一直都是依循廣播者(broadcaster)與共同載具(common carrier)二大類別進行,所謂的「廣播者」,指的是業者既生產媒介內容,又擁有傳送內容的管道,一般的廣播電視業者即屬於此類;至於「共同載具」則是業者雖然擁有傳送媒介內容的管道,但不負責媒介內容的產制,像是電話業者即是共同載具。換言之,當傳播媒介傳送所謂「不當內容」而觸犯相關法律規定時,主管機關得視其屬於廣播者或共同載具,進行相應的管制,屬於廣播者則須為其內容負責,若為共同載具則不需要。
盡管固網業務目前在本質上屬於共同載具,不過隨著科技發展造成廣播者與共同載具之間的界線模糊,像是電信事業與有線電視產業合並經營,或是電信業者提供像是隨選視訊(VOD)等服務,都會造成主管機關未來在管理上的困難。因此,現行對於電子媒介的管理規范,在架構上有必要先行檢討。
其次,為了保障新進固網業者能夠與既有業者進行公平競爭,以免既有業者因為掌握了廣大的市場資源(用戶、設備),造成新進業者難以生存,而有非對稱管制(asymmetric regulation)的構想提出。所謂「非對稱管制」,是指針對於市場開放前以預先就定位,具有先天競爭優勢的業者(中華電信),加諸以較其他新進業者更多經營上的限制,其原理類似於龜兔賽跑時,讓兔子(既有業者)先睡一覺,以待烏龜(新進業者)隨後趕上。
對既有業者施加較新進業者更多的限制,雖然有助於促進市場競爭的公平性,最後不管是新舊業者,讓大家都變成兔子,這雖然是採取非對稱管制的正面目的,不過卻也有可能會讓新進業者眼見既有業者受到重重束縛,而有恃無恐,不積極進行市場的爭取與經營,造成最後大家都變成烏龜的結局。
第三,對於固網開放的另一個憂慮,就是「吸脂效應」的產生,所謂吸脂效應,是固網業者的服務偏重於企業或大型用戶,而忽略了一般用戶與特殊用戶(偏遠地區、清寒家庭)的需求。盡管普遍化服務是社會對於電信業者的基本要求,也是電信業者的義務,然而就整體市場而言,絕大多數的通信集中於企業與大型用戶之間,一般用戶與特殊用戶的數量雖多,然而通信量卻遠不及企業與大型用戶,而在線路的鋪設成本上,一般與特殊用戶也是高於企業與大型用戶,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固網業者只看重油水最為豐厚的部分,而忽略了大多數人的通信需求,形成要魚不要蝦的結果,將使得電信事業失去其公共性的本質[1]。
第四,社會決定的缺乏,也是這次開放固網為人疵議的一點,電信事業關乎公共利益,在政策制訂時本當納入社會各界的意見,然而在這次開放固網的過程中,卻鮮見社會團體或消費者組織進行意見或意願的表達。在新傳播媒介的推動或傳播政策的制訂中,要是缺乏來自於社會的發言,則將成為官方與產業界自彈自唱的局面,而這種社會決定的缺乏,有可能造成政府與業者忽視人民對於通訊媒體的服務需求,甚至聯合強迫推銷我們實際上沒有需要的服務,而因為收費造成人們使用固網條件的不平等,最後也將導致人們媒體公民權的喪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