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寫,青少年使用手機網路的現狀與教育對策的觀後感
這樣寫青少年使用手機網路的現狀與教育對策的觀後感,我認為青少年使用手機對眼睛的傷害是非常嚴重的,必須引起國家和教育部門的重視,由於手機網路運用上有密切的關系,現在孩子們特別喜歡上網玩游戲,對教科書的內容並不感興趣,所以這個問題非常的嚴重,如果再不採取措施,將後悔晚亦
❷ 手機網路差怎麼辦
手機網路設置導致信號不好
步驟1、首先確定一下是不是手機當前所在的區域的無線信號不好,比如在牆角,距離路由器太遠了。
步驟2、有時候可能是手機自身系統的網路設置有點混亂了,導致在連接無線時會出現信號不好的情況。這時候可以嘗試一下還原手機網路設置,看能否解決問題。
步驟3、如果不管連接那個無線都會出現信號不好或者連接不穩定的情況,有可能是手機的硬體故障。這時候建議去手機售後服務商,檢測手機是否真的存在硬體問題。
❸ 手機上網網速越來越慢是什麼原因怎麼解決
移動E網路18K左右,沒有E的是6K,適當關機,或者給10086打電話,讓她清理下緩存。
❹ 如何檢查手機網路情況
檢查手機網路情況的方法
1、在撥號界面輸入代碼進入工程模式,點擊測試——信號強度,查看是否正常(信號強度在-50~-80dBm為最佳,-80~-100dBm稍差,-100以上信號很差);
2、嘗試下載電影或者APP等,查看手機的下載速度;
3、使用檢測軟體檢測手機的網路狀況;
4、攜帶手機到當地的授權服務體驗中心,請工程師用專業儀器檢測。
❺ 華為手機網路不好,網路卡頓怎麼處理
如果您手機出現使用移動數據上網速度慢時,請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排查:
1. 請確保手機4G或5G信號正常
如果手機信號異常,會影響到上網質量。
2. 請確認是否使用了VPN上網
如果手機狀態欄有鑰匙形狀的圖標。可能是您使用了VPN上網導致無法上網或上網慢。建議您打開設置,在最上方搜索欄輸入VPN,點擊跳轉到設置界面,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斷開VPN網路或關閉VPN軟體後重試。
3. 請確認是否使用物聯網卡/流量卡上網慢
由於簽約信息的差異,部分物聯網卡/流量卡會出現上網慢的情況,請更換普通的卡後重試。
4. 請確認副卡是否為欠費卡或無效卡
當副卡是欠費卡或者無效卡時,副卡會頻繁搶佔主卡資源,導致主卡上網慢,您可以把副卡拔出或者關閉副卡:打開手機設置,在最上方搜索欄輸入SIM 卡管理或雙卡管理,點擊進入設置界面,直接將副卡關閉。
5. 個別應用或個別網站上網慢
第三方伺服器異常導致,建議您更換同類型應用或網站嘗試,或反饋給第三方客服。
6. 請確認是否使用了磁吸保護殼、金屬保護殼、磁吸支架或磁力吸盤
金屬和磁性材質容易對信號造成干擾,導致手機信號變差,影響上網速度。建議您取下後嘗試。
7. 請您變動當前所處地點嘗試
建議您對比周邊使用相同運營商SIM卡的手機,如果均有此現象,可能是您所在的位置網路質量較差導致上網慢,換到其他地方後就可以恢復正常。
8. 請確認流量是否超出了運營商卡套餐限額
部分運營商的無限流量套餐有流量上限,流量使用超過上限後,會降低上網速度,您可以聯系運營商客服確認手機卡的套餐是否超過流量上限。
9.關閉省電模式(或者低電量模式)
建議您關閉省電模式(或者低電量模式)(設置 > 電池 > 省電模式/超級省電/低電量模式),並保持電量充足(20%以上)。
省電模式(或者低電量模式)和低電量情況下,手機會降低性能以節省電量。
10. 請重置APN嘗試
建議您打開設置,在最上方的搜索欄輸入APN,點擊接入點名稱 (APN)跳轉到移動數據設置界面,再次點擊接入點名稱 (APN),然後點擊右上角三個點,選擇重置為默認設置嘗試。
11. 請還原網路設置嘗試
建議您在設置中搜索還原網路設置,嘗試還原網路設置。
溫馨提醒:還原網路設置會刪除WLAN和藍牙連接記錄,且需要輸入鎖屏密碼驗證。
如果以上排查無法解決問題,請提前備份好數據(QQ、微信等第三方應用需單獨備份),並攜帶相關購機憑證,到附近的華為客戶服務中心檢測。
❻ 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
對於大學生的手機使用情況,大家有什麼樣的了解呢?下面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歡迎大家瀏覽。
【摘要】
手機作為信息傳播新媒介,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個性心理發展等方面產生著深刻的影響。本文以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為樣本,在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了大學生使用手機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並提出針對性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大學生;手機使用;問題;原因;對策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我國手機擁有量不斷增加,截至2008年10月我國手機用戶總數達61601.7萬戶[1]。在大學校園裏手機已成為一個具有較大覆蓋面的傳播媒體,手機文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個性心理發展等方面產生著深刻的影響,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本文以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發放調查問卷1205份,收回有效問卷1133份,有效回收率為94%。被調查對象的男女生比例為男生56.5%,女生43.5%;學科種類分布為文科43.6%,理科20.6%,工科35.8%;年級分布為一年級32.7%,二年級31%,三年級2%,四年級14%,五年級0.3%。筆者對所有調查問卷數據採用SPSS軟體進行處理。
一、 基本狀況
1.大學生手機基本普及
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手機因為具有時尚、使用便捷等優點受到大學生追捧,大學生手機普及率非常高。調查顯示,有98.9%的學生擁有手機,1.1%的學生暫時還沒有手機。部分學生甚至擁有多部手機或多張手機CM卡,10.8%的學生有2部手機,1.7%的學生有2部以上的手機;24.5%的學生有2張手機CM卡,3%的學生有2張以上的手機CM卡。
2.大學生手機用途廣泛
在大學生眼中手機已經不再是傳統的通話工具,簡訊使用率頻率很高,手機上網、手機游戲等新功能正逐步受到青睞。調查顯示,大學生手機的用途具有多重性,主要為打電話、發簡訊、上網和玩游戲等四個方面,聯系的對象主要是家人親戚、同學、朋友和老師。
3.大學生手機消費趨高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也逐步攀升,調查顯示,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在500-800元之間的有29.6%,800-1000元之間的有36%,1000-1500元之間的有17.7%,1500元以上的有2.5%,500元以下的同學只有14.2%。手機消費已成為大學生日常開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移動、聯通兩家運營商為了搶占高校市場,推出了優惠套餐服務,「捆綁」大學生消費。95.5%的學生加入了運營商提供的套餐,每月手機消費在套餐包月費與50元之間的學生有56.3%,50-100元之間的有28.2%,100-200元之間的有11.9%,200元以上有3.6%,男同學每月手機消費額略高於女同學。
4.大學生手機用時較長
筆者對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包括打電話、發簡訊、上網、玩游戲等累計時間)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累計時間在2個小時以上的學生有31.3%,1-2個小時之間的有28.3%,1小時以下的有37.9%,基本不主動使用手機的只有2.5%。各個年級之間存在著差異,年級越高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越少,男同學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略高於女同學,文科學生略高於理工科學生。大學生手機用途主要為打電話、發簡訊、上網和玩游戲,調查顯示,大學生每天打電話時間在1小時以上的佔11%,30分鍾-1小時之間的佔25.1%,30分鍾以下的佔35.6%,沒事基本不打電話的為28.3%。手機簡訊被戲稱為「拇指文化」[2],在學生群體中備受歡迎,每月發送簡訊數量在100條以下的學生佔15.3%,100-300條之間的佔20.1%,300-500條之間佔21.6%,500-1000條之間的佔32.1%,1000-2000條之間的佔9.4%,2000條以上的佔1.5%。手機上網逐步普及,有72.4%的同學開通了手機上網包月套餐,每天用手機上網在1小時以上的學生有22.6%,60.2%的學生在1小時以內有,基本不用手機上網的學生只有17.2%。手機游戲因為新穎、趣味性強、使用便捷,逐步受到學生青睞。
二、存在問題
1.手機對高校正常教學秩序產生一定沖擊
大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完成學業,但部分學生因為自控能力差,無法抵擋住手機的誘惑,會情不自禁地在課堂上玩手機。調查顯示,23.7%的學生經常在課堂上玩手機,51.9%的學生偶爾會玩,只有24.4%的學生表示基本不會。隨著年級的增高,上課玩手機同學的比例不斷增加,在大一學生中上課經常玩手機的同學有9.4%,到了大四則達到了22.3%;文科學生在上課使用手機的比例明顯高於理工科學生。課堂上還時常會響起手機鈴聲,16.6%的學生認為經常會聽到,70.3%的學生表示偶爾會聽到,關於上課時手機鈴聲是否會影響課堂教學,有50.7%的學生給予了肯定的回答。同時近年來,各高校發現大學生利用手機進行考試作弊現象也屢見不鮮,手機正對高校正常教學秩序產生一定沖擊,影響教學效果。
2.手機正逐漸改變大學生的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
隨著手機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普及,「拇指一族」正逐漸成為大學校園里的一道風景線,無論在教室、寢室、食堂,還是在上課、自習、休息時,都可以看到大學生使用手機的場景,手機已成為他們生活中最好的伴侶與朋友。調查發現,有84%的學生每天都隨身攜帶手機,14.5%的學生偶爾攜帶手機,只有1.5%的學生表示去上課時不會隨身攜帶手機。同時,因為手機簡訊的收發、上網聊天等具有較強的便捷性與隱秘性,大學生可以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包括不負責任的言論,導致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責任意識逐漸降低。手機在大學生中的廣泛使用,正逐漸改變大學生的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
3.手機對大學生個性與心理發展的負面影響已經顯現
隨著手機一族的壯大和發展,部分大學生對手機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感。在調查中,筆者通過「如果某天,你的手機壞了或丟了,你的感覺會怎樣(可多選)?」這一問題來評定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64.5%的同學認為「身邊好像缺少了什麼,心裡空盪盪的」,30%的同學「感覺有點焦慮」,20.8%的同學認為「沒有什麼不同」, 8.5%的同學認為「這樣也好,不會有人來煩我」,說明部分學生對手機已經產生了高度的依賴感。一旦某天失去手機大學生極容易產生焦慮、煩躁、抑鬱等情緒,同時沉溺於手機會讓個性內向的同學變得更加孤僻與不合群,脫離正常的生活圈,造成自閉人格的形成。過度地使用手機不利於大學生的個性發展,阻礙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4.垃圾信息的傳播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擁有手機的人幾乎都收到過垃圾信息的騷擾,大學生也不例外,調查顯示,有40%的學生經常收到垃圾信息,50.5%的學生偶爾會收到垃圾信息,只有9.5%的學生基本沒有收到過垃圾信息。垃圾信息內容五花八門,有破壞安定團結的虛假新聞、低俗不健康的信息、推廣促銷類信息等,垃圾信息的傳播在潛移默化中腐蝕大學生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削弱大學生的道德意識、責任意識。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學生甚至參與了垃圾信息的傳播,在調查中發現3.6%的同學表示自己經常會向同學、朋友發送含有不健康內容的信息,12.5%的同學偶爾會,只有48.5%的同學表示從沒傳播過垃圾信息。
5.手機刺激了大學生的攀比消費,助長虛榮心理,增加家庭負擔
許多大學生出於對時尚的追求和彼此間的攀比心理,比較注重手機的品牌和購買價格,調查顯示,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索愛等四款知名品牌手機占據了大學生78.4%的消費份額,手機購買價格在1500元以上的有36.1%,1000-1500元之間的有34.2%,500-1000元之間的有22.9%,500元以下的只有6.8%。國產手機因為樣子不好、價格不高、功能不全、拿出去怕被同學笑話等原因在學生中幾乎無人問津。大學生對於手機的攀比消費,容易使其養成不良的虛榮心理和錯誤的消費觀念,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
三、對策與建議
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3]。全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黨賦予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內容。新形式下,高校思政工作者應對手機媒體這一「雙刃劍」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應對手機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新挑戰,構建管理、引導機制,減少大學生因為使用手機引發的消極影響,主動佔領這一高校思政工作的新載體、新平台,探索新模式,努力實現高校培養人才的目標。
1.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積極倡導健康使用手機理念
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面對手機產生的負面影響,思想政治工作者應正確認識,在大學生中旗幟鮮明地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從深層次影響學生的思想認識、思維意識與行為方式,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在調查中發現,72.1%的大學生對「過度使用手機有害身體健康」這一觀點持認同態度,說明許多大學生其實知道過度地使用手機將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30.4%同學認為自己使用手機的頻率已經對學習生活產生影響,有81.9%的學生對學校加強管理與引導方面充滿期待。積極倡導健康使用手機理念,是出於當代大學生特定成長背景的需要,也是滿足大學生自我需求的需要。同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過正面的引導與教育,使大學生增強對是非的辨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幫助大學生養成使用手機的道德意識,強化大學生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精神教育,倡導合理消費觀念,幫助大學生消除攀比消費心理,擺脫虛榮作祟,養成健康、合理、符合實際的消費理念。
2.打造高品位的校園文化,豐富大學生文化生活
高校應注重開展以培養大學生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例如校園人文大講堂、社團文化節、學生科技大賽等等,精彩紛呈的校園文化可以吸引大學生廣泛參與其中,讓學生在參與中不斷感受大學生活,在寓教於樂中強化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道德意識教育。同時高校可以結合大學生的個性特點,開展一些針對性強的活動,例如中宣部、團中央等單位曾經舉辦的「『感動』——首屆全國青少年網路簡訊作品大賽」等倡導文明使用手機的活動[4],讓大學生在參與中接受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中擺脫對手機的依賴,養成理性使用手機的好習慣。
3.加大管理力度,規范大學生使用手機行為
學校為實現教學秩序的有序性、教學效果的成效性,可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規范大學生手機的使用。例如為杜絕學生利用手機作弊,管理部門可制定相關制度,明確禁止學生將手機帶入考場,並加大對違規現象的處罰力度,從制度上保障教學秩序的良好運行。同時,為盡可能避免大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影響教學質量,管理部門可採取強制要求與倡議相結合的原則。要求任課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不良現象予以制止,在教室、食堂等人員集中的海報欄開展「不將手機帶入課堂」、「我們需要安靜的學習環境」等倡議活動,凈化課堂教學風氣,提高教學質量。
4.積極探索,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
面對手機文化的消極影響,思政工作者應與時俱進,主動佔領這一日趨重要的信息傳播陣地,努力將手機使用平台構建成為高校思政工作新載體,為高校思政工作注入新的內涵。高校可以利用大學生通過手機傳遞信息的真實性,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利用學校建成的手機簡訊平台開展針對性教育。部分高校已經建成了簡訊平台,並嘗試地開始利用簡訊平台與學生進行交流,例如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有78%的大學生收到過學校簡訊平台發送的簡訊。面對這一新型的交流渠道,有63.1%的學生持歡迎態度,只有6.9%的同學表示反對。思政工作者可以結合國內外時事政治、學習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等大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利用簡訊平台的互動功能,通過專項主題教育與主題宣傳等方式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科學人生規劃引導等工作,充分發揮新平台的新作用、新功能。
5.加大對運營商的監控,從源頭上加強對不良信息的治理
高校管理部門應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與協作[5],加大對運營商的監控,嚴查流入大學生手機的不良信息,從源頭上加強對垃圾信息的治理。學校應建立校內不良信息舉報電話,發現不良信息,尤其是破壞安定團結、低俗不健康等對學生影響極大的垃圾信息,應立即採取措施,及時刪除,並通過政府部門追查源頭,予以治理。同時,學校應對運營商肆無忌憚的業務推廣活動加以限制,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為實現高校育人目標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