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哪裡可以學電腦技術
四川新華電腦學院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蛟龍大道555號,是經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准成立的一所大型IT職業院校。是國家信息化教育全國示範基地、國家緊缺型數字藝術人才和信息技術人才計劃培養基地、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計算機應用人才和網路技術人才教育基地、四川省委特授的「四川省城市創業青年培養基地」、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成都市技能人才培訓(實訓)基地。
學院佔地面積150畝,學院教職員工150人,其中主授職稱25人,副主授職稱19人,高級職稱40人,中級職稱38人。校區設施齊備,環境幽雅,學風醇厚,學術氛圍濃郁。
學院開設了移動APP軟體開發工程師、4D動漫遊戲設計師、新媒體UI精英設計師、人工智慧軟體開發、電商與財會、雲開發軟體工程師、VR空間創意設計師、大數據應用工程師、VR數字媒體精英設計師、數字藝術設計師、電子競技運管精英、網路運營工程師等十多個熱門專業,就業率達98%以上。
本著科學定位,打造特色,強化技能的原則,學院建立了互聯網科技體驗廳、UI體驗中心、平面廣告製作中心、人工智慧體驗廳、大數據實訓群、廣告傳媒項目實訓群、數字藝術項目實訓群、雲開發項目實訓群、VR虛擬現實實訓群、跨境電商等實訓群,為實踐教學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學院依託集團強大的辦學實力,在全國20多個城市建立了50多個創就業指導中心,五重就業保障,四項就業服務,三年就業護航,新華教育至1988年創立以來,已成功為社會培養輸送了80餘萬優秀新華學子,合格畢業生就業率保持100%。
② 網路工程師的成功代表人物
宋展,1989年5月出生於中國·河北,擁有近乎於神話般的經歷。從8歲起跟隨祖輩、父輩系統地學習計算機;16歲獲得VUE國際考試中心與美國·思科系統公司(Cisco Systems. Inc)聯合授予的「CCIE—電信運營商類」互聯網路高級專家資格。
思科認證
Cisco Certified Network Associate
Cisco Certified Design Associate
Cisco Certified Network Professional
Cisco Certified Design Professional
Cisco Certified Internetworking Expert
CCIE—Service Provider(電信運營商類)
-
微軟認證
Microsoft Certified Professional
Microsoft Certified Systems Administrator
Microsoft Certified Systems Engineer
Microsoft Certified database administrator
(Windows 平台 Sever 2003系統)
-
紅帽linux認證
系統開發專家、系統維護專家、網路集成環境開發專家、軟體檢測專家、軟體開發專家、Linux系統高級工程師
CIW網路安全認證
互連網路安全策略工程師、策略專家;互連網路安全技術工程師、網路安全應急維護專家;互連網路安全高級工程師、高級網路安全專家
③ 國內,計算機網路專業名人有誰 詳細情況
謝希仁老師
謝希仁,1931年生。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系。先後在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張家口),西安軍事電信工程學院(西軍電,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兵工程學院(重慶)和通信工程學院(南京)任教。現任解放軍理工大學指揮自動化學院教授,全軍網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總參通信部科技創新工作站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會士和中國通信學會會士,IEEE高級會員,《電子學報》編委,大連理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校兼職教授。曾被評為全國和全軍優秀教師,獲國家和軍隊級科技進步獎多次以 謝教授在北京市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室講學
及全軍通信系統有突出貢獻優秀科技人員獎和總參謀部人梯獎。研究領域是網管系統和衛星通信網控系統,領導和參加研製出我國第一個商用和軍用的VSAT衛星通信網控中心。近年來負責主持翻譯出版了多部計算機網路方面的世界名著,如Comer的《TCP/IP》(三卷),Stevens的《TCP/IP》(三卷),Forouzan的《TCP/IP》,Stallings的《數據與計算機通信》、《密碼編碼學與網路安全》及《高速網路》等。 主編的《計算機網路》是中國國內影響最大的計算機網路入門教材之一,被很多大學採用,曾被評為全國優秀教材。
編輯本段經歷
1931年2月27日 出生於北京市。 1947-1952年 在清華大學電機系學習。 1952-1958年 任解放軍張家口通信工程學院助教。 1958-1963年 任解放軍西安軍事工程學院助教、講師。 謝希仁
1963-1977年 任解放軍重慶通信兵工程學院講師。 1977-1999年 任解放軍南京通信工程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7年 任全軍網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1999-2000年8月 任解放軍理工大學指揮自動化學院教授。 2000年8月 退休。 2000年11月 任解放軍總參通信部科技創新工作站專家委員會委員。 2003年12月 至今任大連理工大學計算機系兼職教授。
編輯本段生平
背景
謝希仁,1931年2月27日出生於北京,祖籍福建晉江。父謝玉銘(又名謝子瑜)曾任多所大學的物理系教授和系主任,母張舜英長期在中學任教,因此謝希仁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後隨父母親南下逃難,先後在漢口、長沙、貴州惠水和花溪,以及福建長汀的多所學校就讀。1947年畢業於鼓浪嶼英華中學。
大學
1947年秋,年僅16歲半的謝希仁考入了清華大學電機系。1952年畢業後,自願參軍到待遇較低的部隊,被分配到張家口通信工程學院,開始了他獻身國防教育事業的生涯。1954年因教學工作成績優異立三等功1次。
任教西軍電
1958年夏,張家口通信工程學院遷到西安,改名為西安軍事電信工 謝希仁
程學院(西軍電)。1962年,謝希仁被評為講師,並再立三等功1次。1963年夏到重慶通信兵工程學院任教。1977年2月到重新組建的解放軍南京通信工程學院衛星通信教研室任教。
籌建通信網路
1978年負責籌建通信網路專業。1979年任副教授,1980年被派往日本進修計算機軟體,回國後負責全軍的計算機培訓工作。1981年任教授。1982年開始招收通信與電子系統專業的碩士生。198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通信與電子系統專業的博士生導師。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被評為全軍優秀教師。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被評為解放軍總參通信部優秀共產黨員。1993年立二等功1次。1994年被評為通信工程學院模範共產黨員。1995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8年獲解放軍總參謀部人梯獎,被評為全軍通信系統有突出貢獻優秀科技人員。
編寫教材
1983年,任總參通信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1985~1993 年,任江蘇省微電腦應用協會副理事長。1987年4月在國內首次研製成功4站點分組話音數據綜合通信實驗網,在《電子學報》發表分組話音通信的綜述論文。1990年出版專著《分組話音通信》。1988年被推薦編寫《計算機網路》統編教材。1997年被推薦編寫「九五」高校國家級重點教材《計算機網路》。該教材先後在人民郵電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8個版本,曾兩次獲得國家級優秀教材獎,成為高校最受讀者歡迎的本國計算機網路教材。
承擔國家項目
1989年對中國首次引進的雲崗VSAT衛星通信中心站網管軟體進行分析與改進(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此項目獲1994 年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承擔的「八五」國家重點企業技術開發項目「稀路由VSAT衛星通信系統」,被評為1995年國家電子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獲1996年電子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1997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0世紀90年代初,負責研製國內第一個移動衛星通信系統的網控中心,此項目獲2003年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負責的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金橋網綜合網管系統」通過了信息產業部的鑒定,是國內第一個實用的綜合網管系統。 從事軍隊高等院校的教育近50年,直接教過的學生超過3000人,為軍隊和國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
編輯本段通信貢獻
1984年,謝希仁在西安召開的全國第三次計算機局部區域網路學術會議上,發表了《局部地區網路中的話音業務處理》的學術論文,在中國首次提出應當開展分組話音通信的研究。他在南京通信工程學院帶領一批研究生進行了分組話音通信的深入研究。他們的目標不是僅僅發表幾篇學術論 謝希仁作品
文,而是要自己設計和實現一個能夠進行分組話音通信的實驗網。1987年,謝希仁在《電子學報》上發表《分組話音通信的進展》的綜述論文,提出應當在中國開展對分組話音通信的研究。同年4月,在參加這一課題研究的一位碩士生的學位論文答辯會上,成功地演示了自己設計的4站點分組話音數據綜合通信試驗網NICENET。試驗網NICENET使用跨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制定的802.4令牌匯流排協議,採用16kb/s的CVSD話音編碼方式。由於受到當時器件的限制,信號的傳輸速率僅為0.5Mb/s。但這個試驗網路畢竟是國內首次研製成功的話音數據綜合通信的區域網。在NICENET上,他們演示了:每個站在保證優先發送話音的條件下,實現同時進行話音與數據的通信;能夠進行區域網上的電話會議,並且設計實現了有效的發言權控制機制;用一個站充當網關,實現了NICENET區域網與公用電話網的互聯,網關提供二次撥號音,並進行模數和數模轉換。 這個研究成果使謝希仁先後兩次成功地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他帶領研究生們繼續在試驗網上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們對網路上的分組丟失規律進行統計,從而找出了逼近的數學表達式(負指數規律)。他們還對分組丟失率對漢語通話的影響進行了大量的實際測試,並得出了話音清晰度與分組丟失率的統計關系曲線。1991年,謝希仁出版了23萬字的專著《分組話音通信》。他們的許多研究成果,如漢語話音統計特性及其通斷模型、分組丟失率對漢語話音清晰度的影響等,為IP電話的研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有十幾位外單位博士生或碩士生的學位論文引用他們的研究成果)。有多位國內知名專家對他們的研究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 20世紀90年代,謝希仁領導的課題組成功完成了國家重點項目——移動衛星通信系統的網控中心的研製任務。這個衛星通信系統是中國第一個全部自行設計、研製生產的大型移動VSAT衛星通信系統,解決了國內大范圍、遠距離移動通信的技術難題手段。該移動衛星通信系統從開始研製到正式移交給用戶使用,歷時近10年。謝希仁領導的課題組的任務是要研製這個衛星通信系統中的核心構件——網控中心軟體。這個網控中心是由多計算機組成的分布式實時控制系統,其主要功能是對整個衛星通信系統中的所有資源實施全面有效的監測、控制和管理,以保證全網正常可靠地工作。 在他們的研製過程中,最大的創新點就是增加了網控中心的多級熱備份功能,從而大大提高了整個系統的可靠性。特別是異地備份的實現,大大提高了系統的生存性。針對該系統對可用性的特殊要求,他們設計了先進的多重備份體系。網控中心既有內部核心部件的熱備份(中央站內網控中心處理機的雙機動態熱備份,網控中心控制信道單元熱備份,以及密鑰處理機的雙機熱備份),能保證單個網控中心內部的可靠性;也有異地的多梯隊備份(中央站異地熱備份)。所謂異地多梯隊備份就是在全網設置多個配置備份網控中心的地球站,形成「一主多備」的關系,在多個網控中心之間組成備份梯隊,這樣就能充分滿足移動衛星通信對惡劣環境下的可用性要求。主備網控中心之間的切換完全自動實現,且切換時間短,在切換過程中能夠保持主備網控中心之間管理控制信息的一致性,並且異地備份的動態數據同步無需主網控中心的參與。 在研製過程中,實現主備網控中心之間的數據同步,以及實現在異地備份中的數據同步,都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因為這需要完成故障部件的檢測,主備角色的無縫切換,以及解決主備份部件之間的動態與靜態信息的一致性問題等。謝希仁領導的課題組設計了主備處理機間動態與靜態信息的一致性同步協議,以及控制信道單元自動切換演算法等。在異地備份方案中設計了可靠的動態數據同步方案,從而成功地解決了這個難題。
編輯本段教育奉獻
綜述
或許是由於父母親都是教育工作者,謝希仁從小就非常崇敬教師職業。他大學畢業後自願參軍到部隊,在解放軍的大學當上了一名教員,並且一干就是一輩子,直到退休。他從事軍隊高校教育近50年,直接教過的學生超過3000人,為軍隊培養了大批工程技術人員,其中的許多人已成長為國內知名專家和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有不少人已經成為軍隊中的高級領導幹部。他帶出來的並留在解放軍理工大學任教的學生們現都已成為我軍的重要技術骨幹。
熱愛教師工作
謝希仁從擔任教員工作開始,一直是頗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他更換過好幾個工作單位,但不管到哪一個學校,他總是學校中公認的最優秀的教師之一。誠然,謝希仁的確具備了一個教師應有的許多基本條件,如口齒清晰、表達准確以及善於啟發學生的興趣和思維,等等,但其實最重要的是他非常熱愛教師工作,並且對自己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
嚴以律己
他從小就從父母親那裡得知,教師不認真根據學生的情況備課就沒有資格上講台。因此謝希仁從來都是很認真地備課。他總是要求自己的講課是「盡善盡美的」、「挑不出毛病的」。其實,這樣的要求對任何教師都是實現不了的,因為不管怎樣認真備課,事後總是能夠找出值得進一步完善的地方。也有的教師曾勸他不必這樣苛求,勸他備課適可而止,因為他們認為,在基本上已經備好課的基礎上,若要想再提高一步,可能就需要成倍地增加備課時間,未必值得。但謝希仁認為,對自己提出這樣的要求或不提這樣的要求,其效果是很不一樣的。因此他在每次講完課後,一定還要認真總結,力求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包括一些微小的細節。許多學生在畢業工作後,有的甚至已經退休了,仍能清楚地回憶起當年聆聽謝希仁講課的情景。
不斷的學習
永遠刻苦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使謝希仁能夠及時進行知識更新,以適應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他一貫注意學習新的知識。在他所教過的課程中,除了電磁場和低頻放大是在當學生時老師教過的外,其餘的課程都是通過自學而掌握的。人們常說,信息技術(IT)是年輕人的行業。但就是在信息行業中,年過七旬的謝希仁編寫的《計算機網路》教材卻很受讀者歡迎。究其原因,就是謝希仁總是不斷地對教材進行更新,充實新的內容。他總是以非常嚴肅認真的態度來編寫教材。例如,書中的每一個插圖他都親手在電腦上繪制,而不是請別人代勞或乾脆從其他書上復制過來。他經常說:「教材中每一個插圖都體現了教學法」。插圖上構件的位置和大小,他都要再三推敲。從他編寫的教材的不同版本可以看出,即使是說明同樣原理的圖也是不斷地在改進。他在教材中留下了電子郵件的地址,為的是及時收到讀者的反饋意見。此外,他根據許多外校教師的要求,花費了很多時間,把整個計算機網路課程的電子教案(即課件)製作出來,並刻錄在隨書的光碟中無償贈送給讀者。
推動中國教育事業發展
近年來謝希仁還翻譯和組織他的博士生和碩士生翻譯了大量國外的經典網路書籍,如:D.E.Comer的《用TCP/IP進行網際互聯》,W.R.Stevens的《TCP/IP詳解》,B.A.Forouzan的《TCP/IP協議族》,W.Stallings的《數據與計算機通信》、《高速網路與互聯網》、《密碼編碼學與網路安全》,S.Harnedy的《簡單網路管理協議教程》,以及J.December的《World Wide Web網路全書》等,總計超過1800萬字。這些翻譯圖書的出版,對中國的網路教育事業無疑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實事求是
在學術上,謝希仁嚴格要求學生,在學風和原則問題上向來實事求是。他的學生們也都感到受益匪淺。即使在他退休後,一位尚未畢業的博士生的學位論文因為創造性甚少,兩次被謝希仁退回。有的教師曾建議謝希仁「高抬貴手」放他畢業算了,但謝希仁仍然堅持博士生的論文標准,嚴格把關,不做無原則的「好人」。謝希仁在評閱外校博士生論文時也同樣是堅持標准。幾年前他在評閱某名校的一篇博士生論文時,發現有抄襲現象。於是他花費了整整1周的時間在網際網路上反復檢索,終於查清了大量剽竊之處。盡管謝希仁和該博士生導師的私交甚好,但在這方面則絲毫不講人情。他在論文評閱書上詳細地列舉出剽竊的出處,並明確表示這樣的學生沒有資格進行論文答辯。 謝希仁在退休後並沒有停止他的教育事業。他在退休後還修訂出版了3個版本的《計算機網路》教材,並積極參加學術活動。2004年中國教育電視一台(CETV-1)多次在全國范圍播放了由他錄制的《走進網際網路》的兩集電視教學片,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
④ 求中國IT行業十大傑出人物及相關事跡
.陳天橋 .馬 雲.張樹新 .史玉柱.丁磊 .老榕 .邊城浪子.錢天白.王洪 .高春輝 .張朝陽丁磊男,漢族,籍貫浙江寧波。1971年生人,1993年畢業於中國電子科技大學,1993年-1995年就職於浙江省寧波電信局,1995年-1996年就職於Sybase廣州公司,1996年-1997年就職於廣州飛捷公司,1997年創辦網易公司,現在任網易首席架構設計師。 2000年6月,網易股票在納斯達克掛牌,這時候科技股已經開始崩盤,所以網易的股價從第一天開始就節節下滑。2001年,網易將被收購的傳言層出不窮,最有可能的一個買家 香港有線寬頻終因網易財務問題放棄收購。網易沒賣成,反倒讓丁磊決定靜下心來本分地經營網易。2001年9月,丁磊對外界說,他希望靠在線游戲《西遊記》和簡訊服務、股票點播、以及一個類似MSN Explorer的新產品來贏利。這正是網易因財務問題被Nasdaq摘牌,股價定格在64美分,最狼狽不堪的時候。不過,後來網易在簡訊和網路游戲上的成功,似乎不完全是一種運氣。 2002年第二季度,網易首次實現凈盈利,網易股票開始領漲納斯達克。2002年,網易成為納斯達克表現最優異的股票。2003年,網易股票繼續在中國概念股中保持領跑地位。2003年10月10日,網易股價升至70.27美元的歷史高點,比年初股價攀升了617%,比2001年9月1日的歷史低點攀升了108倍。丁磊成為第一個靠做互聯網做成富豪的國內創業者,丁磊成為首富,第一次讓中國富豪的財富數字可以被清晰而准確地度量。 張朝陽:搜狐掌門人,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全球50位數字英雄之一。 高春輝:在網民中擁有相當的知名度,沒有參加過高考,卻負責開發過高考評卷軟體。其主頁的日流量 最高竟達90GB。 王洪:因在網上開設投訴某筆記本電腦的「IT315「主頁招惹官司,而成為1998年互聯網上的名人。 錢天白:被稱為中國網民第一人。1987年9月20日他發出了中國的第一封電子郵件;1990年,代表中國在 國際互聯網路中心注冊了我國的頂級域名CN。 郭良:中國第一套網路文化叢書主編。 邊城浪子:其名來自邊城和從事編程兩層含義。1998年他製作的泰坦尼克網站和參與製作的世界盃網站, 被認為代表了中國主頁製作的最高水平。 張樹新:1998年IT業內毀譽不一的焦點人物。是中國扯起第一面網路服務商大旗的巾幗豪傑。 老榕:一篇《金州沒有眼淚》使老榕成為1997年中國網際網路上最知名的人士。在日前開庭審理的網路電話 案中,老榕又作為網上名人出庭作證。 陳天橋,浙江新昌人,1973年5月出生。是復旦大學1990屆經濟系的傳奇人物。於1994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經濟系,一畢業他便當上了當時經營得十分紅火的上海陸家嘴集團所屬子公司的副總經理,後為該集團總裁王安德先生的秘書。4年的秘書工作使他近距離接觸到了傳統行業的管理辦法與管理風格。 4年之後,陳天橋離開了陸家嘴,轉投到了一家證券公司,1999年,陳天橋以50萬元啟動資金和20名員工為基礎,創立了盛大網路有限責任公司,推出網上虛擬社區。2001年初,陳天橋最終決定公司轉型,與ACTOZ簽下了合約,開始經營網路游戲《傳奇》。在經歷了大多數公司都未能倖免的網路寒冬之後,陳天橋捕捉到了「網路游戲」這個日後讓盛大一鳴驚人的機會,先後代理運營《傳奇》、《瘋狂坦克》、《泡泡堂》等多款大型網路游戲。 陳天橋堅定地認為,網路游戲是實現互聯網盈利的最好選擇。他說:「娛樂永遠是人類的本能需求,網路游戲模擬了真實世界裡的人際交流,幫助人們實現在現實中無法滿足的需求。只要在網路上找到樂趣,用戶就願意付錢。」在陳天橋的帶領下,盛大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多同時在線用戶數的網路游戲運營商,到2003年9月底,盛大網路的注冊用戶近1.5億人,最高同時在線人數超過100萬,擁有中國網游市場65%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互動娛樂產業的領先者,被國外媒體譽為世界三大網路游戲運營企業之一。而陳天橋本人也以40億元的身價躋身2003年中國內地富豪榜前10名之列,成為又一個網路神話。 陳天橋被國外媒體稱為「中國互動娛樂業第一人」。現任中國游戲工作委員會副理事長、上海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副會長、上海游戲專委會主任委員、上海信息服務業協會副理事長、共青團中央第十五屆候補中央委員。求中國IT行業十大傑出人物及相關事跡?
⑤ 國內有哪些對計算機做出貢獻的人
互聯網業發展中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英雄
1、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互聯網瀏覽器之父,Netscape創始人之一
2、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Google公司董事長兼CEO
3、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全球最大電子商務網站Amazon創始人
4、斯蒂夫·凱斯(Steve Case):最大互聯網公司AOL創始人、AOL時代華納共同主席
5、吉姆·克拉克(Jim Clark):最成功的互聯網創業家,SGI、Netscape創始人、主席
6、羅鮑·蓋斯勒(Rob Glaser):全球最大網路視頻技術公司RealNetworks創始人、主席兼CEO
7、哈爾西·米納(Halsey Minor):全球最大IT網站Cnet創始人、名譽主席
8、皮埃爾·奧米迪亞爾(Pierre Omidyar)、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
全球最大拍賣網站eBay創始人、主席和CEO
9、孫正義(Masayoshi Son):全球最成功的互聯網投資家,Softbank公司創始人
10、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WWW(萬維網)之父
十大電腦英雄:電腦業(PC、硬體產品)發展中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英雄
1、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全球PC新霸主Dell公司主席兼CEO
2、卡莉·菲奧莉納(Carly Fiorina):全球第二大IT公司HP主席兼CEO
3、路易·郭士納(Lou Gerstner):全球第一大IT公司IBM主席兼CEO
4、傑夫·霍金斯(Jeff Hawkins)、唐娜·杜賓斯基(Donna Dubinsky):Palm、Handspring公司的創始人
5、斯蒂芬·喬布斯(Steven Jobs):蘋果公司創始人之一、主席兼CEO
6、羅德·肯尼恩(Rod Canion)和本·羅森(Ben Rosen):Compaq創始人、投資家
7、薩姆·帕米桑諾(Sam Palmisano):最大IT公司IBM新任CEO兼總裁
8、埃克·菲弗爾(Eckhard Pfeiffer):最大PC公司Compaq原CEO兼總裁
9、路·普拉特(Lewis Platt):全球第二大IT公司HP前CEO兼主席
10、特德·威特(Ted Waitt):全球最大PC郵購公司Gateway創始人、主席兼CEO
十大軟體英雄:軟體業發展中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英雄(商業成功)
1、斯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全球最大軟體公司微軟CEO兼總裁
2、比爾·蓋茨(Bill Gates):全球最大軟體公司微軟創始人之一,主席
3、保羅·艾倫(Paul Allen):微軟創始人之一、高科技第二大富翁
4、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全球第二大軟體公司Oracle創始人
5、司各特·庫克(Scott Cook):全球最大的財務軟體公司Intuit創始人
6、查爾斯·格什克(Charles Geschke)約翰·沃諾克(John Warnock):
桌面印刷之父,全球最大圖形軟體公司Adobe共同創始人
7、米切爾·卡普爾(Mitch Kapor):曾經最大PC軟體公司Lotus創始人、EFF創始人
8、哈索·普拉特納(Hasso Plattner):全球最大ERP軟體公司SAP共同創始人、主席、CEO
9、加里·基爾代爾(Gary Kildall(1942-1994)):PC操作系統DOS之父
10、PC軟體三劍客:保羅·布萊內德(Paul Brainerd):桌面出版之父,Als創始人;
菲利普·卡恩(Philippe Kahn),Borland國際創始人;萊·諾達(Ray Noorda),Novell公司創始人
十大半導體英雄:半導體業(半導體、微處理器等)發展中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英雄
1、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1910-1989)):晶體管之父、「矽谷第一公民」
2、羅伯特·諾宜斯(Robert Noyce(1927-1990)):集成電路共同發明人、英特爾創始人
3、戈登·摩爾(Gordon Moore):英特爾共同創始人、IT第一定律「摩爾定律」創造者
4、安迪·格羅夫(Andy Grove):英特爾共同創始人、前董事長兼CEO
5、傑里·桑德斯(Jerry Sanders):全球第二大CPU公司AMD創始人、主席兼CEO
6、特德·霍夫(Ted Hoff):微處理器之父
7、查爾斯·E·斯波克(Charles Sporck):國民半導體公司創始人、前董事長
8、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集成電路的共同發明人(德州儀器)
9、湯姆·安吉伯(Thomas J. Engibous):德州儀器公司(TI)主席、CEO兼總裁
10、克雷格·貝瑞特(Craig Barrett):英特爾總裁兼CEO
十大通訊網路英雄:通訊產業(通訊業、網路產品等)發展中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英雄
1、威廉·麥高文(William McGowan):MCI通訊公司總裁,打破AT&T壟斷,改寫電信歷史
2、克雷格·麥考(Craig McCaw):移動通訊先驅,與比爾·蓋茨創辦Teledesic衛星系統
3、文頓·塞夫(Vint Cerf):TCP/IP發明人之一、WorldCom公司副總裁
4、柏納德·埃貝斯(Bernard Ebbers):MCI WorldCom公司總裁兼CEO
5、約爾馬·奧利拉(Jorma Ollila):全球最大行動電話生產商諾基亞主席兼CEO
6、維諾德·科斯拉(Vinod Khosla)、約翰·杜爾(John Doerr)等:網路風險投資大師
7、約翰·錢伯斯(John Chambers):全球最大網路公司Cisco主席、CEO兼總裁
8、埃里克·本哈默(Eric Benhamou):全球著名網路產品公司3Com主席兼CEO
9、斯考特·麥克里尼(Scott McNealy):著名網路產品公司Sun創始人、主席兼CEO
10、鮑伯·麥特卡夫(Bob Metcalfe):乙太網之父,3Com創始人
十大創業先驅:IT產業化過程中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英雄(主要是歷史人物)
1、威廉·休利特(William Hewlett)和戴維·帕卡德(Dave Packard):HP共同創始人
2、托馬斯·沃森父子(Thomas . Watson):全球最大IT公司IBM創造者
3、肯·奧爾森(Ken Olsen):DEC創始人,小型機之父
4、阿蘭·舒加特(Alan Shugart):全球最大硬碟廠商Seagate創始人
5、唐·埃斯特利奇(Don Estridge):IBM PC之父
6、諾蘭·布希內爾(Nolan Bushnell(1943-)):Atari創始人、電子游戲機之父
7、愛德華·羅伯茨(Ed Roberts):全球第一家PC公司MITS創始人、個人電腦之父
8、羅斯·佩羅(Ross Perot):最大計算機服務公司EDS創始人
9、亞當·奧斯本(Adam Osborne):攜帶型計算機之父、奧斯本公司創始人
10、計算機渠道三劍客:威廉·米拉德(William H. Millard):計算機零售之父,ComputerLand創始人;
Bronson Ingram:計算機分銷帝國Ingram創始人;Edward Raymund:第二大分銷商Tech Data創始人
十大技術天才:IT業發展中技術創新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英雄(偏重技術的商業價值)
1、斯蒂芬·沃茲尼克(Steven Wozniak):蘋果創始人之一
2、阿倫·凱(Alan Kay):現代Windows圖形用戶界面(GUI)之父
3、納森·梅爾沃德(Nathan Myhrvold):微軟公司前首席技術官
4、西摩·克雷(Seymour Cray(1925-1996)):超級計算機之父,Cray公司創始人
5、戈登·貝爾(Gordon Bell):DEC技術靈魂、最成功的小型機VAX開發者
6、比爾·喬伊(Bill Joy)、James Gosling:Java之父。Sun創始人、首席技術官
7、旦·布萊克林(Dan Bricklin):PC電子表格之父、PC商用軟體開拓者
8、吉恩·阿姆達爾(Gene Amdahl):IBM大型機之父、最傑出的計算機設計師
9、李納斯·托沃茲(Linus Torvalds):著名操作系統Linux之父
10、丹尼斯·利奇和肯·湯普生(Dennis M. Ritchie、Ken Thompson):Unix之父、C語言的發明人
十大科學精英:計算機科學和工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英雄(偏重技術的學術價值和對基礎科學的推動)
1、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計算機之父
2、阿蘭·圖靈(Alan Turing 1912-1954):人工智慧之父
3、計算機語言三劍客:約翰·巴庫斯(John Backus):FORTRAN之父等
4、伊凡·蘇澤蘭(Ivan Sutherland):虛擬現實之父
5、格蕾絲·赫柏(Grace Murray Hopper):計算機程序之母
6、鮑伯·泰勒(Bob Taylor):ARPA IPTO主任,PC技術搖籃——施樂PARC創始人
7、約翰·阿塔納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1903-1995)):法定的數字計算機之父
8、艾克特和莫齊利(J. Presper Eckert (1919-1995)、John Mauchly (1907-1980)
⑥ 計算機網路領域的領軍人物有哪些
路易斯·普贊
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路易斯·普贊在分別位於法國、義大利和英國的地點之間建立起了一個創新性的連接數據網路。盡管這個網路只能連接幾十台電腦,但其簡單高效性為日後建立一個可以連接數百萬台電腦的網路指明了方向。普贊對於當今互聯網的建立功不可沒。如今他依然在為互聯網的進一步演變與提高振臂高呼。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嘉獎了五位計算機網路先驅者。他們將分享剛設立的伊麗莎白女王工程獎(Queen Elizabeth Prize for Engineering)共計100萬英鎊(合160萬美元)的獎金。其中四位獲獎者都聞名於世,他們是:互聯網協議的創始人溫特•瑟夫(Vint Cerf)和鮑勃•康恩(Bob Kahn),萬維網之父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 Lee),成功發明首款網頁瀏覽器的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然而,獲獎的第五人就相對少為人知。他就是路易斯•普贊(Louis Pouzin),一個喋喋不休的法國人,他對這個領域做出的貢獻完全稱得上舉足輕重。
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普贊在分別位於法國、義大利和英國的地點之間建立起了一個創新性的連接數據網路。盡管這個網路只能連接幾十台電腦,但其簡單高效性為日後建立一個可以連接數百萬台電腦的網路指明了方向。普贊的發明激發了瑟夫和康恩的想像力,他們兩位將普贊設計的許多方面都融入了他們的互聯網協議設計,而互聯網協議如今正驅動著整個互聯網的運行。然而,在20世紀70年代晚期,法國政府撤走了對普贊項目的資金支持。他眼看著互聯網席捲全球,最終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證明。「對於路易斯來說,這份認可實在來得太遲,太遲了,」瑟夫說道,「這不公平。」
1931年出生在法國中部一個小村莊的普贊是在父親開的鋸木廠長大的。他被廠里那些危險的機器——除了電鋸,還有發動電鋸的蒸汽機——深深地吸引了,但父親不許他碰,只給了他一個麥卡諾(Meccano,商標名,主要是鋼鐵組合的模型玩具)的建築工具箱用以修木。普贊的父母鼓勵他去法國最知名的理工大學——巴黎綜合理工大學(École Polytechnique)求學。畢業後,他為法國國營的郵政、電報和電信供應商(PTT)設計出了一套機械工具。
然而,在20世紀50年代,普贊在《世界報》(Le Monde,法國第二大全國性日報,是法國在海外銷售量最大的日報。)上讀到了從辦公用品供應商的年度展覽會上發來的一篇報道,在其中美國技術公司IBM承諾不久後就會推出能夠處理各種官僚文書苦差的電腦產品。沉醉於電腦化的潛力,普贊跳槽去了IBM在法國的競爭對手布爾集團(Bull)。在那兒他手下有十幾位工程師,齊力為那台「在雙層兩室的空間中才能擺得下」而且時而抽風的計算機Gamma 60(譯者註:布爾公司於1960年開發的超級計算機,技術水平與歐美不相上下)打造應用軟體。然而這項工作的嚴密與苛刻——以及布爾與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的合作——暴露了普贊能力的局限。「我意識到,如果我不能學會編程或英語,就無法在計算機行業立足,」他回憶說。
隨後普贊利用兩年公休假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進修,成功地完成了給自己定下的這兩大任務。20世紀60年代早期,普贊舉家移民美國,並加入了一個致力於分時系統研發的先鋒小組,分時系統旨在通過允許多個用戶同時在一台計算機上運行多個程序,以期使昂貴的大型主機達到更高的利用率。普贊設計出了一款叫作RUNCOM的程序,可以幫助用戶自動設定一些單調重復的指令。他本人將那款程序描述為包裹在電腦呼吸內臟外的一個「殼」,這既為一整類軟體工具「命令行介面」(command-line shells)的產生貢獻了靈感,也是其名稱的來源。如今,命令行介面仍在現代操作系統中發揮作用。
這個法國人的異議
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法國政客就啟動了一項意在振興國家計算機產業的宏偉計劃。1971年,政府叫板國資計算機科學研究機構——法國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IRIA:Institut de Recherche d'Informatique et d'Automatique),開始了建立一個全國性計算機網路的研究。普贊被聘為項目負責人,這個項目也就是著名的CYCLADES。
在這期間,普贊訪問了美國多所大學去學習更多有關阿帕網(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的知識。阿帕網由法國軍方注資,於兩年前接通,依靠一項前景廣闊的新技術「包交換」(packet switching)在電腦間傳輸數據。將所有的通信切分成固定大小的數據包並且允許電腦間可以相互傳遞數據包,這就意味著沒有必要在網路上的一對電腦間建立一個直接的連接。即使兩台電腦關聯甚少,也能夠完成連接,這就減少了成本,並且加強了網路的彈性。即使一個網路的連接失敗了,數據包也可以通過其它網路傳輸。
但在普贊看來,阿帕網的設計仍很保守低效。每台計算機都要依賴復雜的硬體才能連接上網路,因為阿帕網的設計包含了一個連接建立階段,在這段時間一對電腦間可以建立起一條通信網路連接路徑。連接建立後,數據包就會在這條路徑中有序地進行傳輸。
普贊的團隊想出了一個更高效的辦法。他們提出每個數據包都該被標記並作為一個單獨信息「數據報」(datagram)進行傳輸,而不是為一串數據包預設好一條傳輸的路徑。在阿帕網中,成串的數據包都嚴格按照一定的順序傳輸,就像火車的車廂一樣。而在CYCLADES網路中,每個數據包就像一輛單獨的汽車,可以依據目的地獨立地進行傳輸。就像拋接雜耍一樣將數據包還原排序的應該是接收數據的電腦而並非網路,如果某個數據包在傳輸過程中丟失了,接收電腦還可以發出重新傳輸的指令。
這種包交換的「無連接」傳輸模式降低了網路中對那種復雜昂貴的為數據包預設路徑的設備
需求。同時,這種簡易的傳輸系統也使不同網路間的銜接更為容易。第一條CYCLADES網路連接在1973年首次面世,架構於巴黎和格勒諾布爾(法國東南部城市)之間,得到了瑟夫和康恩的密切關注,這兩位科學家那時正在為如何趕超阿帕網絞盡腦汁。基於普贊CYCLADES系統中的無連接式數據報傳輸模式,瑟夫和康恩設計的TCP/IP協議棧如今仍在現代互聯網中運行著。
連接中斷
盡管CYCLADES系統的創新性折服了瑟夫和康恩,但這一發明卻激起了法國PTT公司及縱貫歐洲的其它國營電信供應商的敵意。這些公司的工程師們認為普贊的設計根本不值得信賴,也不滿CYCLADES解決網路智能這一問題的方式。普贊心知他的網路設計威脅到了PTT等國營公司的傳統商業模式,卻無意平息對方的憤怒。美國計算機科學家約翰•迪(John Day)回憶起1976年普贊做了一場尤其熱血沸騰的講座。「路易斯展示了一幅城堡的畫像,上面標著『PTT』,」他說,「從城堡的壁壘上垂下一條繩子,上面掛著PTT的用戶;其他人則一直在對城堡的高牆發動猛攻。」
在20世紀70年代,歐洲的國營電信運營商都在紛紛打造自己的數據網路,這些網路基於過去用在電話上的電路交換技術。「構造復雜,造價高昂,」普贊說道,「而這正是吸引他們的主要因素。」當時的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是支持IRIA的,但在蓬皮杜1974年去世後,法國政府轉而開始反對這一項目。1978年,政府將CYCLADES項目的預算大幅精簡。「他們說,『你此前的工作非常出色,現在是時候休息一下了,有空可以去逛逛公園放放風箏什麼的』,」普贊如是說道。
同年,PTT公司接通了TRANSPAC網路(法國遠程分組交換公用數據通信網),這是該公司自己設計的連接導向數據傳輸網路。「這簡直是大錯特錯,」普贊評價說,「就是一條死胡同。」但起初看來並非如此——TRANSPAC系統鞏固了Minitel的應用,Minitel是法國一家電話公司於1982年啟用的消費者-信息服務,其應用非常廣泛及成功。早在萬維網面世10年前,Minitel就能夠為法國市民提供網上銀行、旅遊預訂及色情聊天室服務。在20世紀90年代晚期,它的用戶就達到了2500萬。然而,事實卻證明,Minitel無法與互聯網媲美,最終被停用。
即使是在法國政府丟棄了CYCLADES項目20年後,普贊的原上級以及盟友莫里斯•阿列格雷(Maurice Allègre)依然對此痛惜不已。「我們本可以成為互聯網的先驅,」他在1999年寫道,「如今我們卻也只是用戶之一而已,遠遠比不上那些可以決定互聯網未來的大人物。」在這一打擊後,普贊開始轉向其它項目研究,最終步入了學術界。「我們浪費了這個偉人的眾多心血,」約翰•迪說,「法國走向互聯網技術的步伐比較滯緩,而這部分正是因為這一段歷史。但如今,網路既成事實,普贊就成了法國人的英雄。」
最終,在2003年,法國政府授予了普贊「榮譽軍團騎士級勛章」(Chevalier de la Légion d』Honneur),這是法國最高的獎勵之一。普贊現年82歲,名義上已經退休了。但是,隨著設計高雅的互聯網遭受到越來越多來自商業和政治的壓力,如同許多互聯網的先驅人物一樣,普贊仍在利用自己的名望推動著互聯網向更開放和更透明的程度發展。他直言不諱地批評互聯網管理的隨意性,在這個管理體系中一些關鍵性決定居然是由公司、慈善機構和出身名門的笨蛋拼起來的一群雜燴來敲定。他們中的大多數都紮根於美國,在很大程度上對世界其他國家的用戶不用擔負任何責任。普贊尤其擔心某五、六個互聯網大公司的聲勢逐漸壯大,而這會造成用戶會止步於「圍起來的花園」這種封閉的體驗,固定使用與這幾個公司相關的站點和應用程序。在普贊看來,這已經觸犯了互聯網開放的傳統。「在某種形式上,他們又在重造Minitel,」他這樣評價道。
「在過去的30年,互聯網本身並沒有任何變化,在100年後,它理應有所不同。」
普贊提到,近年來有80%被採用的新技術標準是美國工程師或美國企業設計的。他嘗試過游說議員對互聯網體製做一些改變,以使其更易被非英語用戶所理解。這場互聯網改革運動在2009年獲得了重要的一次勝利,當時ICANN(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這個管理著互聯網地址系統的慈善機構,破例地批准了一項發給用中文、阿拉伯語及其它非西方語言腳本編寫的域名(包括網址)。
盡管有了這項決議,ICANN卻是普贊最大的顧慮之一。ICANN駐於加利福利亞,對美國商務部也不怎麼負責,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提高其在國際互聯網領域的影響力。然而,某些政府卻覬覦ICANN手中的管理權——以及由網路專家組成的一個鬆散聯盟IETF(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聯網工程任務組)的權利——政府希望把這些管理權轉給一個更傳統的國際組織如ITU(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國際電信聯盟),一個落滿灰塵的聯合國組織,長期以來主要負責管理電話事務。一旦移權給ITU這樣的官僚機構,就可能阻礙新標準的發展與採用。因此,許多國家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美國引領的互聯網現狀才是最好的選擇。普贊在考慮,將現有的國際機構分解重組生成一個新的組織是否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雖然普贊本是一個工程師而並非活動者,他關注的焦點卻是互聯網的運作支撐體系不該食古不化,而應繼續演變與提高。「互聯網只是作為一個實驗性網路被創建了出來,」他說,「現在也仍然是。」他對美國、愛爾蘭、西班牙以及世界各地在努力讓互聯網變得更加高效安全的研究者們給予了很大支持。「在過去的30年,互聯網本身並沒有任何變化,」他評價說,「在100年後,它理應有所不同。」普贊對於當今互聯網的建立功不可沒,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想互聯網的發展止步不前。
⑦ 中國誰是第一個用電腦的人
錢天白 1987年9月20日22點55分。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錢天白正式建成我國第一個國際互聯網電子郵件節點,並發出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中國互聯網的開創者之一、中科院胡啟恆院士說過這樣一句話:「互聯網進入中國,不是八抬大轎抬進來的,是羊腸小道走出來的。」第一個走上這條小道的人,就是錢天白。錢天白的這個第一人,更准確的是中國互聯網上網第一人。
張樹新 1995年5月創建了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北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並擔任總裁。她的公司或許不是中國互聯網早期最大也未必不是最早成立的公司,但卻是最具公眾知名度的公司,說起中國互聯網啟蒙第一人,誰也不爭不過張樹新。
馬雲 1995年4月,馬雲第一次到美國,第一次接觸了互聯網,第一次在電腦上打入「beer」而搜出了一大堆信息,卻發現互聯網上關於「china」的信息為零,於是他把自己翻譯社做了個網頁放了上去,不一會他收到5個郵件,這5個郵件都說這是他們在網上找的第一個有關中文的網頁。馬雲回國後於1995年4月成立的海博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從可查的歷史是中國第一家網路公司,其中國黃頁也的確是中國第一家商業網站,馬雲的這個第一人最准確的表達是中國互聯網中文網站(頁)第一人。
田溯寧 1995年1月,田溯寧和他亞信的5個創業夥伴齊刷刷的回到北京,開始和國家科委聯合做項目,1995年承建中國第一個商業化Internet骨幹網 ChinaNet起,亞信先後完成了中國70%的互聯網建設。田溯寧也由此有中國互聯網第一人的稱謂,田的這個第一人應該是中國互聯網基礎建設第一人。
馬化騰 沒有搞錯,中國互聯網的早期運動中的確有小馬哥的身影,1995年,民間的撥號BBS同時興起,在這一年2月,馬化騰建立Ponysoft,這是1994 年5月中國大陸第一個互聯網BBS曙光BBS上線後的第二個BBS,也是第一個非學術背景,純個人背景的BBS,之後有西點、西線、自然等在諸多BBS。 BBS雖然只有兩三年的燦爛,但她成功的培養了一代中國本土對網路應用有感覺的工程師企業家,諸如丁磊、雷軍、周鴻一、fishman……,馬化騰當屬中國互聯網技術啟蒙第一人。
丁磊 丁磊也曾一些媒體稱為中國互聯網第一人,丁磊所領導的網易也的確創造了許多互聯網的第一:中國第一家提供中文全文搜索、第一個大容量免費個人主頁基地、第一個免費電子賀卡站、第一個虛擬社區,第一次網上新品拍賣,第一個中文個性化服務等等,丁磊的這個第一人,應該叫中國互聯網免費服務第一人
⑧ 2003年再次榮獲「IT十大風雲人物"是哪十人
http://www.pconline.com.cn/news/subjectnews/hr/sub031128px/
有網站專門介紹,可以自己看看。
2003年中國IT十大風雲人物揭曉
2月26日,由《中國青年報》主辦、鼎智思維公關顧問公司承辦的「2003年中國IT十大風雲人物」評選活動在北京長富宮飯店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10 位IT精英根據全國各地的投票結果從40位業界經營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登2003年度風雲人物榜單(按姓名拼音排序):北京聯眾電腦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總裁鮑岳橋、網易首席架構設計師丁磊、康佳集團總裁兼黨委書記侯松容、網路網路技術有限公司CEO李彥宏、阿里巴巴創始人、主席兼CEO馬雲、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陸致成、新浪網CEO汪延、聯想集團總裁兼CEO楊元慶、搜狐公司總裁張朝陽。
本次評選活動從2003年12月開始,歷時3個月,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先後在《中國青年報》、《中國產經新聞》、《大連晚報》等全國各地30餘家重要城市晚報為主的媒體刊登選票,並在新浪、搜狐、網易、千龍新聞網等10多家著名網站建立了投票鏈接。評選活動涉及五大領域:通信產品、IT服務、電腦硬體、電腦軟體、互聯網路,評選對象的地域范圍涵蓋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
近年來,IT日益地融入百姓的生活當中,互聯網、簡訊、數字電視、在線交易,乃至自主產權的晶元和軟體,這個產業己與我們的生活須臾不可分離,而諸多的 IT精英們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媒體的寵兒和聚光燈下的焦點,他們滿懷激情與希望,帶領廣大IT從業人員從IT的萌生到其逐步走向成熱,使中國的IT產業在世界IT產業的大舞台中成長起來:他們不畏艱難、永不放棄的精神,更讓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
《中國青年報》副主編陳小川先生在頒獎儀式上致辭說:「十大IT人物訐選活動是IT業界的一件大事,它從不同的領域與方向反映了整個IT業的發展趨勢,而且每年都帶給我們不同的驚喜。作為主辦方我們非常感謝全國各大媒體所給與的支持與配合,以及公眾的投票參與,並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共同關注這件事。」
中國IT十大風雲人物評選活動廣泛、全面地向業內外、海內外的人士宣傳了中國IT產業的發展,集中地體現出中國IT精英們的風采。諸多參選的IT精英與眾多新聞媒體記者以及知名人士出席了頒獎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