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互聯網三巨頭是哪三個
微軟、蘋果、谷歌就是美國互聯網三巨頭
⑵ 全球十大IT業巨頭 蘋果公司竟然不在!
在美國有很多的IT公司,但並不是所有公司都獲得了快速的成功。就像我前面所講的世界十大私企排名一樣,有的公司做的很成功,然而有的公司卻一直是「垂危「的狀態,IT業更是如此。然而,讓我吃驚的是蘋果公司竟然被排出了這個榜單,現在一起來看看這個榜單吧。
創建於2002年12月,於2003年5月5日推出,是專業的社交網站,是致力於向全球職場人士提供溝通平台,並協助他們發揮所長,打造專屬人脈的一個網站。據報道,LinkedIn在200個國家擁有超過1.75億注冊用戶,在過去的12個月中,銷售額增長了115%,在這個榜單中排第十。
易安信(EMC)為一家美國信息存儲資訊科技公司,主要業務為信息存儲及管理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EMC在信息儲存領域擁有絕對的領導地位。EMC公司創建於1979年,總部在馬薩諸塞州霍普金頓市,可謂是一個發展比較久的IT公司了,在這個榜單上排第九。
威睿(VMware)是全球第一的虛擬機軟體公司,也是是全球桌面到數據中心虛擬化解決方案的領導廠商,綜合實力在這個榜單上排第八。其掌控了該領域世界市場份額的75%到80%,該公司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微軟,由於該公司的產品非常的人性化,微軟並沒有得逞。
天睿公司(Teradata)是美國前十大上市軟體公司之一,於1979年成立,總部地點位於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在這個榜單上排第七。Teradata天睿公司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專注於大數據分析、數據倉庫和整合營銷管理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之一,沃爾瑪、可口可樂、eBay都非常信任該公司。
惠普電腦我們都用過,是世界最大的信息科技(IT)公司之一,成立於1939年,業務業比較廣泛。該公司於1939年成立,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更是一家全球知名500強企業,在中國多個城市都設有分公司,發展的非常迅速,且很穩定。
思科系統公司於1984年成立,主要業務是互聯網解決方案,設備和軟體產品,是全球領先的網路解決方案供應商,在這方面可謂是做的最成功的。思科現在大力發展「統一網路架構數據中心 (single-fabric data center)」,將虛擬化伺服器、存儲和網路設備都統一於一個思科架構,綜合實力在這個榜單上排第五。
甲骨文(Oracle)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資料庫軟體公司,而且這一地位目前仍然不可撼動。甲骨文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企業級軟體公司,總部設在美國加利福尼,於1977年成立,現在已經發展成了全球500強企業之一。
微軟是一家美國跨國科技公司,於1975年成立,現在發展成了世界PC軟體開發的先導,更是行業的巨頭。該公司以研發、製造、授權和提供廣泛的電腦軟體服務業務為主,像我們現在使用的Microsoft Office都是該公司的產品,可想而知該公司是多麼的厲害了。
SAP成立於1972年,是德國的一家企業,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企業管理和協同化商務解決方案供應,全球第二大雲公司。該公司的產品有可能大家比較陌生,但是該公司的產品主要是針對企業的,在全球有120多個國家都有使用該公司的產品,綜合實力排第二。
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於1911年成立,可謂是所有IT企業發展最早的公司了,目前是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業務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IBM創立時的主要業務為商業打字機,後來經過多次的轉型升級,才有今天的成績,並且經驗豐富,綜合實力排第一。
⑶ 美國十大科技巨頭 這10大科技公司領先全球
美國是一個經濟發達科技行業發展得比較好的國家,在經濟發展中科技創新能夠退從新技術的崛起促進經濟增長。美國在IT領域有很多優秀人才,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美國十大科技巨頭,一起來看一下。
美國十大科技巨頭: 蘋果、亞馬遜、Alphabet、微軟、IBM公司、英特爾、惠普、Facebook、思科網路公司、甲骨文軟體公司
1.蘋果: 蘋果公司相信很多人都比較了解了,蘋果智能手機贏得很多人的喜愛和青睞。是一家專業從事蘋果智能手機產品的銷售和生產的大型企業,為消費者帶來優質的手機產品。
2.亞馬遜: 亞馬遜這個購物平台相信大家都知道,亞馬遜是美國一個實力雄厚的網路網路電子商務公司,企業成立於1995年,購物平台的產品和種類齊全,是網上零售商和全球第二大互聯網企業。
3.Alphabet: 這個公司大家可能不了解,但是說起谷歌大家估計就清楚了。谷歌的知名度極高,目前正在發展自己的科技水平,不斷的努力。
4.微軟: 微軟是美國知名科技公司,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軟體提供商。這個公司實力雄厚專業研發和製造以及授權和提供廣泛的電腦軟體服務。
5.IBM公司: 是國際知名IT公司-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這個企業成立於1911年總部位於美國。在美國十大科技巨頭中是世界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公司擁有很多優秀人才,業務遍及世界160多個國家。
6.英特爾: 這個公司相信很多男生都知道,是一家專業研究CPU處理器的公司,這個公司成立於1968年,公司擁有50多年的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經驗,實力雄厚是世界最大的個人計算機零件和CPU生產商。
7.惠普: 惠普的筆記本電腦相信很多人都在用,是世界領導地位的電腦生產商,公司成立於1939年發展多年公司實力雄厚,旗下還有3大集團粉餅是企業計算機專業服務集團和列印及成像系統集團以及信息產品集團等。
8.Facebook: Facebook是美國知名社交網路服務網站,公司成立於2004年總部位於美國。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在美國十大科技巨頭中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點。
9.思科網路公司: 思科網路公司是美國一家專業從事互聯網解決方案和設備以及軟體產品的供應商,這個公司創立於1984年12月,是一家依靠自身的技術的大型企業。
10.甲骨文軟體公司: 這個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企業級軟體公司,主要經營資料庫軟體的世界百強公司。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紅木灘。
⑷ 為什麼美國的科技巨頭不像阿里巴巴和騰訊那樣撒大網似的到處投資
美國的 科技 巨頭通常注重專業,在進行並購和投資時,主要是圍繞自己的主營業務進行,大多都是在相應的領域進行並購投資,很少有大規模的跨行業投資並購。並且 科技 巨頭間的主營業務基本沒有重疊,在對外投資時,沖突和競爭較小,所以幾乎沒有太多跨行業的巨型並購。
美企在投資領域更為聚焦,比如亞馬遜專注投資電商領域,蘋果喜歡對硬體和操作系統軟體進行並購,谷歌(Google)的圍繞搜索技術和廣告技術、以及流量入口,Facebook專注於社交領域和新興的VR/AR,而微軟Microsoft的布局集中在企業端和生產效率軟體上。美國法律對技術創新的保護程度很好,創業中的互聯網公司有新的技術或想法,不用擔心被盜版,也不存在因為資金資源上的不足被擊垮破產的風險。而國內的的創業風險比較大,類似的創新想法可以被克隆,所以被收購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我國的互聯網市場潛力巨大,需要跑馬圈地為先。阿里由電商發家,涉足金融保險、教育醫療、交通城管、未來 科技 、文化 娛樂 等行業。騰訊由社交起步,在社交、手游等方面無人匹敵,支付體量直逼阿里。2017年阿里投資了79筆,並購金額約為898.54億人民幣,投資活躍度已經超過很多一線VC。而騰訊投資了113筆,文化 娛樂 項目最多,是國內投資布局最多的公司。 在押注未來的風口這件事情上,誰都不敢鬆懈,未來 還會繼續以跑馬圈地的態勢發展。
因為 社會 環境不同,中國的大企業基本無法避免「尾大不掉」「冗長繁雜」的命運。而壟斷則是美國 科技 巨頭慣用的打法。
AMD和Intel並駕齊驅地壟斷計算機CPU技術;微軟則選擇壟斷操作系統,不管你再厲害的軟體沒有系統也是免談。而且美國獨霸鰲頭的企業代工廠遍及世界各地,但卻無法被復制。
顯卡都是別國代工,但核心技術在本國;微機主板讓對手代工,但核心晶元組技術窺探不來。美國的 科技 巨頭都是走向國際化靠的是低工資成本帶來的價格落差。價格差越大的,沖擊力就越猛,發展速度就越快。
荀子在《勸學》里就表述過了:「縢蛇無足而飛,鼦鼠五技而窮」。行事應該把目標集中到一點上,不專不精,樣樣都是「半瓶子醋」,對於靠「技術」吃飯的來說是大忌。
而阿里和騰訊不同,技術和生產都在自己這里,價格差一下子就達到飽和狀態。 可技術的投資又得上台階一樣只升不降,所以必須用從別處投資賺來的錢作為資金周轉和研發成本。
美國 科技 巨頭只需要一技之長就可以支撐整個企業,說明人家該技術已經無可取代。中國的互聯網起步較晚,現在還在奮力趕超,各種技巧只是為了一個目標。這也有利有弊,但阿里他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為了防止出現尾大不掉的情況已經公司分成好幾塊來管理,每塊有自己擅長的領域。
互聯網根系發自美國,枝葉蔓布全球,原發創意以往大多出自原產地。美國是世界資本市場的中心,發達開放,互聯網 科技 巨頭遭遇全球資本追捧,客戶和應用藉助網路遍及世界。無論哪個國家的互聯網 科技 巨頭,都能來這里上市融資,所以才有阿里巴巴與谷歌、亞馬遜、微軟、蘋果、臉書等巨頭同場競技的格局出現。
美國的互聯網巨頭通常專注主業,不輕易擴張。搜索就是搜索,社交就是社交,電商就是電商,系統開發軟體、硬體、整體分明,蘋果就是蘋果,微軟就是微軟,推特就是特朗普專愛。
反觀阿里、騰訊等中國巨頭,都是要做包羅萬象的所謂生態圈,撲捉原發創意,到處撒網撈魚,自然需要跑馬圈地為先。阿里由電商起步,如今涉足金融保險、教育醫療、交通城管、未來 科技 、文化 娛樂 ,無所不及。騰訊由社交起步,如今涉足領域比肩阿里不分伯仲。尤其在社交、手游等方面無人匹敵,支付體量直逼阿里。
美國的高 科技 創業始自矽谷,由大學和民間資本促成。中國當下政府鼓勵雙創,民間高 科技 巨頭業已成就氣候,國內國際資本充裕,一帶一路國策支持,正是大舉擴張的良機,時間窗口不容錯過,所以成長驅動高過美國,也必然期待從各個方面全面超越美國。這是大勢所趨,遲早的事,幾乎沒有意外。
沒細看其他答案,但是姑且全盤否認。因為這個問題是mba課的經典的問題。所以不接受反駁。
MBA中有一個名詞叫做 agency problem. 在美國的商業案例中,有的ceo會選擇在業績比較好的時候把利潤投資出去,這樣交出來的報表不會特別的好看(因為太好看的話。CEO下一階段的任務會更重)。而投資出去的錢在未來會收回來,這樣有助於未來報表的好看。這種問題share holder是非常不爽的,因為這不符合share holder的利益而只符合CEO的利益。所以這種事情被定性為CEO愚弄share holder。如果一旦發生這個人基本就進了所有企業主的黑名單,相當於職業道德質疑。
那麼如何界定一筆投資是不是agncy problem。MBA中有一套體系來專門計算一筆投資是不是真的會給企業帶來利潤。在此不贅述,如果計算的結果是正的,那就說明投資可行。那麼問題來了,那豈不是所有懂這一套的人都會去搶能帶來利潤的投資項目從而使得價格升高到沒有一絲利潤為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一筆收購對於不同的企業價值是不一樣的的。比如說對於沃爾瑪而言,一家肉類加工企業的價值要高於它的市場價(股價),因為它自己可以決定多進口一些這個肉類加工企業的肉來使得雙方收益(事實上他們也正在這么干)。而對於騰訊來講,這個肉類企業的價值就很低,因為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買一些肉發給員工來創造更多的利潤。
解釋到這里可能大家就明白了。為什麼並購案的購買價格會高於股價(因為會有多的利潤產生)。為什麼Share holder會痛恨agency problem(因為虧大了)。那麼回到中國,請問各位中國有這么些門門道道什麼share holder的利益要高於企業利益高於CEO的利益嗎?當然沒有。所以一切都不適用
中國公司瘋狂並購的原因很簡單。第一,有利潤。第二,忽視share holder的利益,企業利益高於share holder的利益的結果。 第三,防通脹。案例請參照騰訊收購supercell. 最後的成交價格竟然是低於當年的股價的。並且在一年之後supercell的股價跌破收購價都說明並購的失敗。所以只有什麼也不懂的中國企業在胡亂買買買。
最後一個問題,美國企業在同樣的地步會怎麼選擇。這個問題的前提會有兩種,第一,這種事情發生在美國,當一個企業利益很高不知道怎麼花錢的時候,最好的選擇是分紅給share holder,讓人家自己決定自己錢的歸屬。第二,發生在中國,那麼我覺得錢在手裡爛掉並不比瞎收購要好,所以他們也會瘋狂並購吧。
美國 科技 網站並不是不跨界,比如Facebook 就收購了Instagram,雅虎在不斷的投資,但之所以美國不願意在美國內大規模投資是因為美國的反壟斷法太厲害了,一旦觸及可能會賠償數十億美金。
1、美國高度反壟斷的法律規定
互聯網是最容易造成競爭的,比如阿里巴和騰訊分別在電商,社交領域非常厲害,但在美國,反壟斷非常嚴格,美國為了保護用戶利益,制定了非常嚴格的反壟斷法,導致很多企業都不敢壟斷。或者讓相關部門覺得自己壟斷了。
美國反壟斷法不僅對企業徵收重稅,還會對相關企業管理者判處最高長達10年的監禁,並且對個人處罰越來越嚴格。
在2000年,微軟在一審判決時就被判定壟斷地方法院判決將微軟分拆成為兩家公司,一家開發和銷售操作系統,另外一家開發和銷售其他類型的軟體。最後微軟與司法部達成和解才避免分拆。
2、美國企業立足全世界市場,更聚焦某個領域
美國公司一誕生就想做全球化的公司,所以市場布局都是全球化的,所以在細分領域都有公司耕耘,每個公司都在一個細分市場加大投入,比如蘋果就做硬體軟體,微軟就做雲和操作系統,不像阿里巴巴和騰訊,業務越來越廣,而中國工商的產品主要立足於漢語市場,所以市場相對的狹窄,大家都會一起競爭,比如直播起來了,網路騰訊阿里都做了直播模式。
3、中國巨頭太壟斷,新公司必須依附於大公司。
騰訊和阿里巴巴太大了,所以他們在看各個領域的機會,生怕被別人抄了老家。所以只要看到有新公司崛起,阿里巴巴和騰訊就會想著投資。如果不站隊就會成為巨頭的敵人,比如美團和阿里巴巴,比如騰訊和信息分發。
美國不一樣,巨頭互不幹涉,而且更願意理性對待新的公司崛起。
你認為美國互聯網公司和中國比誰能更長遠的發展壯大?
我認為這樣的說法並不符合實際,事實上美國的 科技 巨頭也一直在積極的投資收購,只是我們不太了解罷了。
例如在2017年,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的三大投資部門GV、CapitalG和Gradient Ventures以及谷歌自己一共進行了103筆投資交易,並且收購了7家被投資的公司。事實上谷歌已經超過騰訊,成為了全球最活躍的投資者,每年凈收入的30%來自於投資業務本身。
再來看蘋果,蘋果的崛起本質上是通過對前沿技術的「資源整合」實現的。事實上,蘋果在過去的這些年裡投資和收購了無數技術公司,僅以iPhone X上的Face ID人臉識別技術為例,蘋果就在2010~2017年中收購了10家技術公司。
事實上,對於像人工智慧這樣的 科技 領域中,美國在整體上的投資力度是超過中國的,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一份報告,美國在人工智慧上的投資總額是中國的1.54倍。以蘋果、谷歌、微軟、Facebook、亞馬遜為代表的大型 科技 公司主導了美國在人工智慧和新技術領域的投資並購。
所以不要以為只有中國企業喜歡到處投資,事實上在新技術、新經濟領域的競爭是全球性的,只是中國企業這幾年越來越有錢了,所以投資布局的新聞也越來越多。而且中國企業離我們的生活比較近,一有什麼消息國人第一時間就能知道,而相對離我們遠一些的海外企業一直以來也都是這么做的,只是許多投資的消息並沒有被廣泛報道而以。
美國互聯網幾大 科技 巨頭之所以不像國內BAT一樣通過大幅擴張構建生態帝國,核心原因在於反壟斷法的存在。歐美各國政府對商業壟斷容忍度極低,包括各界輿論也非常反對企業形成壟斷,一旦有此嫌疑,要面臨強制拆分或巨額罰款的結局。
就像現在谷歌、Facebook、蘋果、亞馬遜等企業,其實未嘗達到壟斷格局,但也因規模過大而時長遭受質疑。數據顯示,Alphabet旗下的谷歌在美國搜索廣告收入中的佔比約為77%,亞馬遜占據了電子書銷售的70%和美國電子商務的30%,而Facebook在移動社交媒體流量中所佔的份額高達75%。雖都處於市場絕對領先地位,但和國內滴滴這種高達90%以上的相比,還夠不上壟斷,然而國內並沒有對滴滴的壟斷進行過制裁。
當然,只要不觸碰壟斷這根底線,其實美國 科技 公司也並不是不進行業務擴張。比如在過去的十年時間里,Google是唯一一家做出過200多筆收購的 科技 公司,它通過收購在硬體和數據科學領域獲得了大量人才。而Facebook最大的一次收購是190億美元對WhatsApp的收購。緊接著,Facebook用20億美元將VR技術公司Oculus收入囊中,後來又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社交媒體平台Instagram。
但這與國內還是有所區別,BAT通過大量跨界並購或投資、直接插手各行各業的競爭,並藉助巨頭的優勢,將所並購或投資的企業用資本燒錢打造成一個個小巨頭,進而改變了原有的市場格局。所以BAT在各個賽道布下了棋子,幾乎所有初創企業都難逃他們的影響,外界也由此形成了BAT到處投資的普遍認知。
而國外巨頭收購不同,他們大多是圍繞現有技術或核心業務進行擴張,而不是廣撒網、多撈魚,更沒有掀起資本燒錢的戰爭,給外界的印象便是比BAT更加專注。
遍地開花、到處撒網,是很多中國企業最喜歡,也最擅長做的事。象華為這樣甘於堅持一個目標、做一個專業的企業,確實不是很多。尤其是大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想著什麼都做,什麼都去經營了。結果是,一旦步入到盲目擴張的行列,等待企業的就是死亡。
事實也是,專業的工作留給專業的企業和人員去做,這是經濟發展過程中最需要遵循的一條原則。反過來,只有讓專業的企業和人員做專業的工作,才能越做越好,越做越有市場競爭力。象阿里、騰訊這樣的企業,名為互聯網企業,實質上是一個沒有統一目標、統一范圍、統一規定的行業,與什麼都能掛上鉤。所謂互聯網+,就已經顯示出互聯網是一種萬精油,是百搭。因此,就有了什麼都能投資、什麼都能收購的現象。
正是因為百搭,也就造成了在收購方面的混亂。原本可能給專業企業收購的企業,可以做得更專業的企業,也因為被資本狂購後,很難按照專業特點去發展,最終出現了專業來專業的現象,影響技術進步,影響 科技 發展,影響市場競爭力,甚至影響企業創新。所以,必須多一點華為這樣的企業。
首先這個問題的提出就有問題,請問問題主怎麼得出的美國具有互聯網基因的 科技 公司沒有撒網式的投資呢?
其實,美國的互聯網公司也有大量的子公司和分公司,包括 科技 部或者各種種子小組,他們包容各種奇思怪想的創意和點子,因為這其中的每一個都有可能顛覆現有經濟格局和秩序
也許我們看到的是其表面簡單的股權結構,而其實質的控制人都在表象之下,國家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均是贏者通吃……
美國 科技 巨頭的創新戰場在全球行業的最高㟨,而阿里騰訊向來以「洋為中用」為基礎,當自己的技術已經達到與其抄襲對象差不多程度時,與其勉強在高㟨與巨頭拼搶,不如另闢戰場,等巨頭們有了科研突破成果後再來抄襲更合算。即然難以在行業最高㟨與美 科技 巨頭拚搶,就只能撒大網到處與他人爭食了
中國經濟現在面臨的大問題就是過去30年摘低樹蘋果摘慣了,現在的果實大都只剩高處的。過去的好時光已經過去了。
⑸ 美國有哪些著名的互聯網公司
谷歌、亞馬遜、雅虎等都是全世界很有名的互聯網公司。
谷歌全世界最大的搜索公司,同時谷歌多元化發展,業務范圍甚廣,利潤來源有:
1.搜索引擎市場Google,
2.經營網站,公司以16.5億美元收購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通過提供廣告服務來獲取收入)
3.開發軟體,Google開發了計算機操作系統平台,以挑戰微軟;
4.生產電子產品如coogle手機G1,G2等,
5.谷歌還有投資業務部。
雅虎(Yahoo!,NASDAQ:YHOO)是美國著名的互聯網門戶網站,20世紀末互聯網奇跡的創造者之一。其服務包括搜索引擎、電郵、新聞等,業務遍及24個國家和地區,為全球超過5億的獨立用戶提供多元化的網路服務。同時也是是一家全球性的網際網路通訊、商貿及媒體公司。
亞馬遜是在線交易平台m為賣家提供一個網上創業、實現自我價值的舞台,品種繁多、價廉物美的商品資源,給廣大買家帶來了全新的購物體驗此類業務。
⑹ 美國科技四巨頭總市值大漲,他們的實力到底有多強
美國科技四巨頭總市值大漲,他們的實力的確非常強。
就在7月31日,美國召開了反壟斷聽證會,四大科技公司蘋果、亞馬遜、谷歌、Facebook都分別發布了第二季度的財報,業績好於市場預期,此後,這四大科技公司的市值大漲約2500億美元,總市值達到了5萬億美元。事實上,這4家美國科技公司的實力的確是非常強的。
最後說一下Facebook,在這四家美國的科技巨頭中,Facebook是實力最弱的,也是成立最晚的一家公司。Facebook是一家社交公司,其第二季度的營收為186.9億美元,同比增長近11%,公司預計三季度廣告業務收入將維持10%左右的增速。Facebook第二季度的財報公布之後,也達到了投資者的預期,公司的股票也大漲。時至今日,Facebook的市值已經達到了7648.13億美元,也是相當厲害的。
總的來說,蘋果、亞馬遜、谷歌、Facebook的確是美國的四大科技巨頭。
⑺ 美國最著名電腦公司有哪些
Intel:
英特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CPU(中央處理器,被人們稱為電腦的心臟)及相關晶元製造商。80%左右的電腦都是使用Intel公司生產的CPU。其產品從早期的8088到目前流行的Pentium、Pentium Pro、Pentium MMX、Pentium Ⅱ等。Pentium、Pentium Pro、Intel Inside標志:都是英特爾公司的注冊商標。Pentium(讀音為/′pentj m/)是著名的CPU商標名,漢譯為「奔騰」。人們稱贊不已、開口閉口所說的「奔騰」電腦,是因為電腦里安裝有英特爾公司生產的「奔騰」CPU。
AMD:世界第二大CPU製造商,主要產品有K5,K6 MMX CPU系列。
HP:惠普,Hewlett Packard的縮寫,是美國著名的惠普列印機、電腦製造商。
Compaq:漢譯為「康柏」,美國康柏電腦公司,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腦公司之一,現已與hp合並。
IBM:是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mpany(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縮寫。IBM是美國老牌電腦製造商,其產品是國際知名品牌。
Apple:英文為「蘋果」之意,美國蘋果電腦公司,該公司以生產高性能專業級電腦著稱於世界。
⑻ meta是什麼公司
網路公司,電美國社交網路巨頭Facebook公司(臉書)當地時間28日宣布,公司更名為Meta(元宇宙)。
重塑品牌是為了表明這家社交媒體巨頭進軍元宇宙的決心,扎克伯格認為元宇宙才是互聯網的未來。扎克伯格仍然控制著新公司的一切。他承認,與谷歌在2015年重組為母公司Alphabet後創始人選擇辭職不同,他沒有放棄最高職位的打算。
從股價表現來看,這次更名對於市場來講屬於相對利好的消息。
平台介紹
Meta平台成為一個全新的、功能更多元的互聯網社交媒體形式,部分媒體將這一模式翻譯為「元宇宙」(Metaverse),即藉助VR和AR技術及設備。
吸引用戶在這個3D的虛擬世界中,建立一種類似於現實生活一樣可以進行人際互動,能滿足工作、交流和娛樂的空間。
⑼ 美國頂尖科技公司有哪些美國十大科技公司排名
美國是一個發達的國家,有很多知名的科技公司,比如蘋果、英特爾以及微軟等大型跨國公司,今天為大家整理了美國十大科技公司排名,大家可以參考了解一下。
美國十大科技公司排名
1.亞馬遜
2.微軟
3.美國蘋果
4.Alphabet
5.IBM公司
6.英特爾公司
7.思科網路公司
8.甲骨文軟體公司
9.惠普
10.威瑞森電信
10.威瑞森電信:威瑞森電信是美國十大科技公司直郵,同時也是最大的本地通話和無線通信公司,在世界45個國家經營電信及無線業務,公司實力雄厚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