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了手機我為什麼還要隨身帶著紙筆
現在我出門隨身都會帶著紙筆,我並不是沒有手機,但是為什麼要帶著紙筆呢?個人的體驗在於手寫能夠讓你隨時拿起筆記下你的即時想法,這個想法或許下一秒就會從你腦海中溜走。
但是手機和電腦不一樣,手機需要解屏,電腦需要開機,手機打字也需要耗費時間,雖然現在有語音輸入,但是等你打開APP開始記錄的時候,靈感或許已經離你而去了,而且有的地方因為環境的限制(比方說太嘈雜、不能大聲說話等)可能無法使用語音功能,這又是一重難處。
電腦更加麻煩,你要開機,開機後你要打開程序,稍卡一點的電腦幾分鍾過去了,靈感也早就跑到九霄雲外去了,而且電腦還不便攜帶。
相對來說,紙筆就方便多了,輕便易帶,有了想法,從口袋裡掏出紙筆,隨時記下,又不會影響他人,而且手寫的好處還在於可以留下你的思考軌跡,即使你劃掉了,但痕跡仍在,等將來重新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當時是什麼思路,或許還會引起你的另一個思路;而手機、電腦記錄你刪掉也許就刪掉了,除非你刻意留存,否則你到後面根本不會記得自己的思考過程。
最重要的是手寫調動了你的多重感知系統,寫在紙上的字遠比數碼屏幕上的方塊更有線條和溫度。
所以,隨身帶著紙筆記下你的想法、思路、線條和溫度吧。
㈡ 想問一下大學書寫重要嗎是不是都用電腦手機,很少用筆
是的,基本上都用電腦和手機
㈢ 小明說,現在的人都是用手機或者電腦打字,沒有人用筆寫字,所以現在不需要規范寫漢字,你認為這種說法
這個說法當然是錯誤的啦,雖然手機可以打字,電腦可以打字。可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很多地方,還是需要人寫字的呀,最起碼你跟人家簽合同的時候,你還得簽你的名字,還有平時也是要會寫很多的字的,很多場合都需要寫字。
㈣ 手機和電腦用的越來越多,有些字看著熟悉但提筆就忘,你有過這樣的情況嗎
拿起筆卻忘記要寫什麼,某個熟悉的單詞只能想起首字母……科學家將這些稱為“舌尖現象”,形象地描述了話到舌尖卻沒能說出口的尷尬。有時候,大家會不客氣地將其戲稱為“腦短路”。早在1890年,就有研究者在書中描述了這種心理學現象。直到1966年,哈佛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研究證實了在知覺上體驗到“舌尖現象”的合理性,這為後續的現象研究奠定了基礎。
眾多研究表明,人群中“舌尖現象”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率顯著增高。同時,它的發生還與這個人的生活環境、精神狀況、心理因素以及此現象涉及的內容密切相關。另外,多語言人群、精神類疾病、器質性疾病也與“舌尖現象”有一定關聯。
我還不止會提筆就忘,甚至有的時候前一秒還記得我要干什麼,下一秒我就不知道,感覺失憶了一樣,只能說明我的記憶在隨著我的年齡在慢慢退化,說到這,我都想笑,我才22歲,怎麼可能。只能說是我太蠢了。
㈤ 電子時代,我們為什麼依然要用筆去書寫
在有了筆記本電腦之後,不論是開會上課還是聽演講,大多數人都能更快的記下聽到的要點。甚至有人已經能熟練的把語音識別運用在記筆記的過程中可以一字不漏的把內容記下來。
有人看書時也習慣做筆記,如果是電子版的書,可能就更方便了,Ctrl+C和Ctrl+V的操作就能把大段描述記下來。很多人把這樣的習慣當作信息化、無紙化的標志,當做一種進步。
不過,最近的一篇研究中證實了,學習中用最傳統的紙和筆做筆記,記憶效果還是最好的。
人們經常遇到的困惑,就是每天都堅持看很多類別的知識,但需要用的時候想不起來,怎麼辦?
東京大學的科學家在2021年3月在《行為神經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Behaviora Neuroscience)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
他們從日本的大學和研究所里,招募到48名年齡在18-29歲的志願者。並且對他們做了先期的記憶測試,以免在人數不夠多的時候,把表現極好或者極差的人集中分到一組干擾測試成績。這48個人按照記憶能力、性別、年齡,均勻的分成了兩組人員,准備接受測試。
測試內容是給他們一段虛構的人物對話,對話中三個人物都談到了在未來2-3個月自己的學習安排和生活安排,比如幾月幾號要完成哪科目的作業,幾號要去圖書館借書,幾號有什麼考試等等,一共14件事情。這些內容是他們要想法記下來的,但3組人輔助記憶的工具不同,第一組用紙和筆,第二組用平板電腦中的日歷App和手寫筆,結果發現傳統的紙和筆對記憶依然有很好的作用。
通過總結,他們對信息時代的記憶力提高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很多人學習平台上,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感覺自己頗有收獲,也相信自己學會了一些東西。但是每每在跟朋友討論或是在寫文稿時,又發覺到自己似乎了解的並不透徹,說不出個所以然,有些道理變成似懂非懂。而這是由於學習方式不對,導致學習後的知識無法內化。
這時可以將學習修正為三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找出學習內容中的重點或是名言、金句,用紙筆或Ctr-C和Ctr-V的操作記錄下來。
第二個層次是能夠將自己學習到的,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心得和感想。即用實際的體驗驗證書里的知識,比如在過去的經驗中有哪些事情應該挺住,卻沒有挺住等等。
第三個層次是經常復盤自己的筆記,這樣做除了加深印象之外,還可以找到筆記中的連貫性和相關性。很多時候發現自己有新的感悟和啟發,我也會將它們寫入筆記中。
在這三個層次中,畫重點或是引用名言金句,實驗表明給人們收獲最大的,除了簡潔易記的文字令人難忘之外,重點、名言、和金句也可以作為大家的筆記的標題。
除了在筆記中用筆記錄與引用重點、名言、和金句之外,在文稿和演講中也可以用筆標注重點。
這樣不僅有助於記憶,還有助於創造力,因此一些最傑出的當代作家,比如 JK羅琳、尼爾·蓋曼、斯蒂芬金等,他們仍然喜歡用手寫而不是用鍵盤來寫作。
手寫之所以能提高記憶力,這是因為用手寫作要比打字使用更多的大腦處理系統,將以更深的方式協調我們的大腦和手你被迫更簡明地組織信息,而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更努力地思考用手寫下的東西,用鍵盤或屏幕就不會達到這樣的效果。
當我們打字時,信息幾乎就像只是用你的身體作為管道被轉移到屏幕上:當你寫字時,信息實際上是被儲存和處理,以便以後使用和回憶。
手寫還迫使我們去思考和過濾,當用手寫下東西時,我們正在利用收到限制的好處。通過限制自己的物理空間(我們只能在一頁紙上寫這么多)和物理能力(我們只能寫這么快),於是便迫使我們自己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
可如果我們在屏幕上做筆記或寫出待辦事項,那就意味著我們會有無窮無盡的空間來做這些事情,從而大腦就得不到鍛煉。
同時手寫更自由,而自由帶來創意。比如我們在紙上(或白板)寫東西,能夠以一種超越電腦和手機App所提供的「逐行格式來組織內容。
這樣我們就可以在重要的項目周圍畫上方框,可以在相連的想法之間畫上箭頭,可以把清單設置成一列,甚至在需要時畫上圖片。
雖然一些App允許這種自由編輯,但它們總是很笨拙,沒有手寫方便。畢竟有時更方便的隨手塗畫,可能帶來突然的創意和靈感。
由於手寫有這樣獨特的動能,所以當文字從我們的大腦中流出來,通過手臂和手,流動到一頁紙上,我們就會感覺這是一個非常物理性的過程,是腦和手甚至全身協調的產物,而這與文字流經鍵盤並進入數字世界時,是不一樣的。
㈥ 有人認為,現在有了網路和手機,就不需要用筆墨寫信了,你認為他說的對嗎,請說明
有人認為,現在有了網路和手機,就不需要用筆墨寫信了,他說的不對,因為電子產品無論多發達,也有他的弊端,比如需要電才能使用就限制了不能隨時隨地的去使用。
㈦ 有人說,現在是網路時代,電腦和手機打字越來越多地代替了書寫,漢字只要認識就行,正確美觀地書寫並不重
雖然不知你想問什麼,但答題這些時間以來,已習慣提問者模稜兩可的問題了.一半靠猜,一半靠蒙.雖然互聯網時代給了我們很多電子化的信息和操作,但這里的描述不夠准確,不應該說打字更方便快捷.只能說,因為電子化的推進,讓我們有較多的機會用打字的方
㈧ 有了網路和手機還用得著筆墨寫信嗎
還是可以用筆墨寫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