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做好移動通信網的網路優化
移動通信近年來發展速度驚人,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移動網路不斷擴容,網路的規劃也一再隨之調整。建設周期短,發展速度快,前後工期的重疊進行,網路的建設無論在規劃階段以及後續的擴建工程中,均存在著一些質量問題,造成整個通信網路的各種資源不能得到合理的應用,資源大大浪費,還使得通話質量下降,服務水平低,網路運行效率低。
為使得網路資源能夠合理配置和應用,移動通信網路的網路優化工作已經成為移動通信運營商提高服務水平,保障通信質量的重要工作內容。
網路優化工作,就是對整個網路的資源根據需求和發展的情況進行調配,達到合理的運用。同時,對於網路運行中存在的諸如覆蓋不好、話音質量差、掉話、網路擁塞、切換成功率低、未開通某些新功能等問題時,也需要對網路進行優化。因此,網路優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貫穿於網路發展的全過程。 網路優化,不僅對於當前的GSM900MHz網路而言,對於還在發展的GSM1800MHz和CDMA800MH也是同樣重要的。
2 網路優化的內容
網路優化既然是對網路資源的重新調配,那麼,有哪些資源是可以應用的呢?
2.1 網路資源
頻率資源:無線通信的頻率資源是寶貴的,移動通信的頻率資源尤其珍貴,頻率資源包括可用的頻段(900MHz/1800MHz,對運營商而言)、可用的方式(固定、跳頻)、覆蓋的區域、單站的頻率覆蓋方式、相鄰小區的頻率復用方式等。
地域資源:移動通信網要完成網路覆蓋,覆蓋的地域非常重要,合理的分布站址無疑可以取得更好的覆蓋效果,即使是經濟不發達地區,有時也要有相應的投入。
業務資源:移動通信網是隨業務的發展而設立的,只有滿足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才能充分利用好網路資源,網路中的移動業務,在不同的區域分布是不均勻,需求也不一樣。網路的設置要充分吸收各種業務量,尤其是對於新增業務如簡訊息、信息廣播、數據業務等都需要合理的安排。
⑵ 移動網路優化
移動通信網路優化是高層次的維護工作,是通過採用新技術手段以及優化工具對網路參數合理調整,從而提高網路質量的維護工作。
移動通信網路優化的步驟 如下:
1、無線網路調查和測試。
無線網路的實際調查和測試是網路優化不可缺少的步驟。重要的手段是話務統計和DT和CQT,為網路優化提供有力支持。
2、無線參數檢查和標准化
在一般的網路優化方法中,都包含了數據的一致性檢查,利用軟體對無線參數進行全面的檢查,生成詳細的檢查報告。同時利用以往的網優經驗,將無線參數的經驗值錄入經驗資料庫,將某些無線參數的值與經驗值做標准化比較,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和優化。
3、無線功能檢查
在網路優化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詳細考察網路無線功能的開啟情況,如跳頻、動態功率控制、CLS等等,以使網路能得到最佳性能。
4、頻率優化
頻率優化是網路優化中重要的一環。當前網路的實際狀況表明,由於頻率資源緊張,頻率復用困難帶來的網路性能下降的情況已經成為提高網路性能的瓶頸。因此頻率優化是網優的一個重點。要詳細考察網路的頻率使用情況,如復用辦法、干擾情況、地理環境影響等,在此基礎上利用相關軟體產生頻率優化方案,採用滾動的方法對頻率進行優化。
⑶ 論文發表找中國知識寫作網包發嗎
中國知識寫作網,有一些了解吧,我
電大計算機移動網路專業論文篇一
《 移動網路中OTN傳輸技術的應用 》
1移動網路建設中,OTN傳輸技術的具體應用
1.1結合實際情況,構建網路組網框架
目前,移動網路建設過程中,OTN組網總體框架存在多種形式,主要涉及省際、省內及城域傳送網路三個部分,將這三部分有機結合,構建網路組網框架,能夠全面、系統覆蓋到城市各個角落,為用戶搭建一個共同信息網路傳送平台,另外,在實際建設過程中,由於各個區域發展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在移動網路建設中,不要一味追求大框架,要結合實際情況,立足於城市發展需要,堅持科學、合理原則,構建合適網路組網框架。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高信息網路傳送透明度,還能夠兼顧業務多元化發展與統一傳送等工作,以此來滿足城市發展需要。
1.2將省會作為中心,設計OTN組網模型
針對省際之間傳送網模型建設,可以通過兩個方面入手:
①拓撲模型,省級干線傳送省際干線傳送網部分省份,主要涉及兩個出口方向,其傳送效率和速度並不高,可以結合光纜網路拓撲,構建網狀式OTN傳送網路,外省業務可以從環網中接入,實現傳輸目標。
②在網路運行過程中,一個節點需要承擔多個方位傳輸任務,其波道傳輸則要結合其業務流量及流向等因素確定,如果同一條線路存在兩個不同方向波道,則需要對二者進行整合處理,進而避免外部跳纖的影響,以此來實現通道連接目標。針對省內干線OTN組網建設,可以先將省會城市網路節點作為基礎,構建組網,而後,將以省會為中心的網路節點連接起來,共同構建光纜網。通過這種方式構建的移動網路,其省會城市節點多呈現多維狀態,而一般地級市節點則保持兩維狀態。
1.3參考實際規模,合理選擇城域組網
城域傳送網作為移動網路建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結合網路規模大小確定,一般分為大規模以及中小規模形式下兩種城域傳送網。在組網拓撲選擇方面,要立足於網路整體,大規模網路涉及核心節點數量相對較多,其業務量也隨之增加,由此,要在其核心層設置專門提供核心節點的中繼電路,並兼顧各類業務的調度,提高業務服務質量,從而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另外,核心層和匯聚層共同構建獨立網路,由此,在業務發展初始階段,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參考實際規模,僅在核心層建立OTN傳輸網路,並在選擇結構過程中,全面、系統的考慮光纜網路連接程度及業務流量;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匯聚層整體性能,可以採用環形組建形式,並與兩個核心節點連接,進而滿足業務發展需求。OTN技術在移動傳送網路建設過程中,要堅持科學、合理原則,不能夠一味選擇先進技術,先進技術尚未成熟,存在一定風險,要結合實際情況,立足於業務需要,選擇合理的網路結構,不斷創新業務類型,為人們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提供支持,為日常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2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OTN技術作為一項新型技術,或亂以其自身效率高等優勢,在提高移動網路運行效率等方面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因此,在移動網路建設中,要明確認識到OTN技術的優勢,並堅持相應原則,滿足技術應用前提,構建針對性網路結構,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控製成本,從而推動我國移動網路建設可持續、健康發展。
電大計算機移動網路專業論文篇二
《 跨區域機載移動網路優化方法研究 》
1跨區域機載移動網路通信原理
跨區域機載移動網路優化通信對於機載在跨區域的移灶禪動網路的數據傳輸性能和安全性能起著重要作用。當前的優化模型一般採用路徑節點選擇的方法完成,其原理如下所述:限定信息搜尋路徑的行為遵循下述規律:
1)信息搜尋路徑的過程依據前個通信節點留下的信息素濃度決定,並依據比率決定路徑;
2)在一次循環中所有路徑只經過一次,用數據列表控制;
3)完成單次循環後,依據路徑長度釋放不同濃度的信息素,並對走過的路徑信息素加以更新。假定在搜尋路徑衫辯檔的初始階段,所有路徑上具有數量相等的信息量,即:τij(0)=C(C為常數)。數據k(k=1,2,3,…,m)在搜尋路徑的過程中,信息轉移的方向依據路徑信息量決定。信息在t時刻一次只能選擇一個城市作為搜索終點,搜索n次後返回原點,即為一次循環。由上可知,在某時刻t城市i中的信息搜尋城市j為終點的概率可以用下述描述式中,pkij(t)用來描述在時刻t信息位置轉移的概率,τij(t)用來描述時刻t信息在路徑ij所留信息量,ηij用來描述城市i轉移至j的啟發信息,allowedk={1,2,…,}n-tabuk用來描述信息k可以選擇的待選路徑,集合tabuk用來記錄信息k已走過的路徑,並隨著搜尋進程而變動。搜尋路徑上的信息量經過一段時間後會消失,n個時刻完成一個循環,網路通信信息量則依據以下規則做出相應變動τij(t+n)=ρ×τij(t)+Δτij,ρ∈(0,1)(3)Δτij=∑mk-1Δτkij(4)其中,Δτkij用來描述網路節點路徑ij的信息量,Δτij表示路徑信息量增量,ρ(ρ≤0<1)表示信息停留的持久度。由上可知,如果信息k在本次循環中經過路徑ij,則Δτkij=QLk,否則,Δτkij=0,其中,Q用來描述信息k進行一次循環所釋放的信息總量,Lk用來描述信息k當前所經過路徑長度。當前的優化模型設計沒有考慮飛機高空快速、跨區域移動的特點,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跨區域節點選擇通信的現象,造成傳統的跨區域機載移動網路傳輸模型在頻繁的跨區域節點選擇中不穩定。
2基於自適應蟻群演算法的跨區域機載移動網路優化模型
利用傳統演算法進行跨區域機載移動網路優化模型設計,無法避免由於高空干擾過大造成數據傳輸的速度過低且傳輸不穩定的缺陷,為此,提出基於自適應蟻群演算法的跨區域機載移動網路優化方法。
2.1移動網路優化模型的構建
假定跨區域機載移動網路用G=(V,E)表示,V是節點集合,其中的任意一個節點v代表一個通信器,E是邊的集合,其中的任意一條邊e代表一條通信鏈路,且任意邊有多種QoS(QualityofService)度量參數值,其權值用w(e)=w1(e),w2(e),…wk(e)描述,若用wl(e)(1≤l≤k)描述第l種的QoS參數,且已知路徑pj=(v0j,v1j,…,vLj),若度量參數wl(e)表現加性,則wl(pj)=∑'i=1wl(eij)(5)若wl(e)表現乘性,則wl(pj)=Π'i=1wl(eij)(6)若wl(e)表現凹性,則w1(pj)=min'i=1wl(eij)(7)對pj進行運算獲取該路徑權值w(pj)=(w1(pj),w2(pj),…,wk(pj))(8)在鏈路狀態信息不確定的條件下,跨區域機載移動網路優化問題可以看作在以下描述的條件下搜索G中路徑ps的過程:PRO(wh(ps)≤c0h(s,t))≥PROhPRO(wl(ps)≥c0l(s,t))≥PRO{t(9)式中,0≤h,l≤k,PRO(A)描述事件A發生的概率,proh,l(0≤h,l≤k)一般取值為0,表示最小取值。由上可知,優化計算的率可以用下式計算獲取:通過上面闡述的方法,可以構建跨區域機載移動網路優化的模型。
2.2跨區域機載移動網路優化過程
跨區域機載移動網路優化過程中採用自適應蟻群演算法的原理,自適應蟻群演算法在實現過程中,按照一定規則劃分求解區域為若干小區域,然後對小區域進行分別求解獲取最優值,並形成初步的較優解集合,並以此為依據對初始信息素進行分配,依據相關原理決定新區域選擇的概率。依據信息素分布進行調整,結合自適應調整相關系數、信息素數量等,實現全局最優解的獲取,具體實現步驟描述如下:Step1:初始化,初始化設置如下:Set,t=0,NC=0,給定任意邊上的τij(0)=C,Δτij=0,假設區域數量為n個,隨機給定的螞蟻數量為m個,依據相關原理對Q,ρ值進行設置;Step2:依據相關規則對待搜索區域進行劃分,分別對劃分後的小區域進行搜索,對於搜索到的各個小區域的最優值進行組合,收集初始信息素分布狀況,劃分區域示
3實驗結果與分析
為了驗證改進演算法的優越性,需要進行一次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根據Waxman理論,隨機生成與實際跨區域機載移動網路特性較為相似的圖,依據一定的網路節點數,隨機分配節點間的距離,則給定節點vi與vj的邊生成的概率由下述公式決定P(vi,vj)=βexp-Dist(vi,vj)αL(13)其中,L表示隨機兩個節點間的距離最大值,參數α與β的取值范圍在0到1之間,當β的取值增大,則移動網路弧的密度隨之增大,相反,移動網路弧密度隨之減小。在實驗過程中,分別給定參數值為α=0.5,β=0.8,節點vi與vj之間的距離取區間(0,500)的隨機整數值,給定移動網路規模在20~80之間。分別採用傳統演算法和改進演算法進行實驗,對演算法的CPU耗時、平均路徑長度、平均通信跳數及平均通信等級四個性能進行評析。機載移動網路優化設計,其網路CPU耗時與平均路徑長度均低於傳統演算法,其通信跳數大致相當,而利用改進演算法的鏈路狀態等級遠遠高於傳統演算法,因此,具有顯著的優越性。
4結語
針對跨區域機載移動網路數據傳輸過程中,無法避免的由於高空節點區域切換造成跨區域移動網路數據傳輸速度過慢、傳輸不穩定的缺陷,提出基於自適應蟻群演算法的跨區域機載移動網路優化方法。依據相關理論建立跨區域機載移動網路優化的數學模型,構建計算成功率公式,採用自適應蟻群演算法理論,劃分待搜索區域為若干小區域,然後分別對小區域進行求解獲取最優值,形成較優解集合,結合自適應調整相關系數、信息素數量等,獲取全局最優解,實現跨區域機載移動網路優化。實驗結果表明,利用改進演算法進行跨區域機載移動網路優化,能夠保證機載跨區域移動網路的數據傳輸的穩定性,提高跨區域機載移動網路數據傳輸速度,具有極大的優越性。
電大計算機移動網路專業論文篇三
《 加框鏈接性質下移動網路論文 》
一、加框鏈接直接侵權的法律適用
(一)著作權法的救濟效果
《著作權法》意義上認定某行為是否侵權需要根據「以受控行為定義專有權利」的基本原則,因此,要判斷「加框鏈接」是否落入了信息網路傳播權的控制范圍。「信息網路傳播權」控制的特定行為是「以有線或者無線的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行為。」將作品上傳至公眾開放的伺服器,就會使公眾能夠在其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登錄伺服器,以在線欣賞或下載的方式獲得作品,因此「上傳」行為無疑構成「網路傳播行為」。未經許可上傳他人作品會構成「信息網路傳播權」直接侵權。由前述對加框鏈接的技術操作解構可以看出,服務商向用戶提供個性化鏈接時通過深層次的鏈接站點跳轉到第三方的相應站點,被連接作品的信息網路傳輸行為由被連接網站完成,而作品的呈現或播放由用戶或被鏈接的站點完成。這兩類行為都沒有設鏈者的直接參與。因此無法追究加框鏈接設鏈者的侵權責任。如果聚合平台並未進行上傳操作,則不會被認定為侵權。值得強調的是,在「加框鏈接」是否構成著作權侵權的論證中,「今日頭條」辯稱未收到相關權利人要求刪除鏈接的通知,以「避風港原則」進行侵權抗辯,此理由並不恰當。《信息網路傳播權實施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的目的是免除設鏈者的侵權責任,但並不適用於「今日頭條」。該條排除的情況是「提供鏈接者」不承擔間接侵權責任。
(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救濟效果
在有關的救濟中,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常為首要選擇。就美國來說,在1997年4月28日Ticketmas-ter訴Microsoft案中,確立了因深層鏈接而導致的利益損害在版權法外尋求競爭法保護的路徑。我國也有不少學者認為加框鏈接有可能被認定為違反誠實信用和公平競爭的原則,從而受到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制。通過分析國內藉助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維權的幾個判例,只有明顯存在競爭關系的雙方,才能在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救濟途徑上有所收獲。
二、加框鏈接性質再思考
在新聞行業,原創新聞是一家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所在。聚合平台能讓用戶在客戶端直接閱讀大量新聞報道從而獲取收益的關鍵在於「加框鏈接」技術的運用,若嚴格依照「伺服器標准」來評判這項技術是否構成侵犯著作權,顯失公平。作為「內容」提供者的新聞行業花費巨大代價調查收集新聞內容若想要得到相應價值回報,獲取著作權的有關效益就需另尋他「法」。可目前反不正當競爭路徑的保護並不通暢、有效,負責保護著作人權益的著作權法應該對「伺服器標准」加以調整。目前與「伺服器標准」相對應的是「用戶感知標准」,要求當搜索引擎在提供加框鏈接時,化身為網路內容服務商,提供鏈接提供必須得到被鏈接網站的明確同意否則便不能進行,但單純的「用戶感知標准」也有很大的弊端。承認「用戶感知標准」就意味著權利人享有一項「設置深層鏈接權」:只要他人未經許可設置鏈接,及時被鏈接的作品在被鏈網站中經過許可而合法傳播,設鏈者仍然構成「直接侵權」,這對搜索技術的發展將是致命的。「用戶感知標准」的缺陷在於,著作權法所要求的「先授權後使用」會阻礙新技術的發展,過高的授權成本將會使新項目的研究難以開啟。但其實,在基於搜索引擎產生產品的最初嘗試中,著作權人的利益不會收到或消極或積極的影響。只有在對其開始分割利益蛋糕時,才會引起著作權人的注意。因此著作權人在利益受損的時候需要權利侵權的救濟,卻無法得以保障時,是更為恐怖的。因此,筆者希望法律可以給予著作權人針對「加框鏈接」乃至以後的技術措施消極的請求權。阻礙技術發展的關鍵在於取得授權成本過高,因此可以在項目開發前獲得「天使投資人」式的授權,項目開發的過程及利益獲得要對授予權利的著作人信息公開,在項目開發成功後,「天使投資人」可以分去已有收益,雙方就此開始收益公平的授權使用合同。這與單純的「伺服器標准」來保護著作權人的權益相比,有以下優勢:
1.從損害賠償角度
在大數據時代,互聯網侵權案件中證明實際損害利益十分困難。當事人難以舉出充足的證據,由法官依據法定賠償作出的裁決金額與訴求又相差甚遠。為了獲取公正明確的賠償,在出現利益糾葛之時,須有交易、許可、市場安排為司法提供更多可供借鑒的資源,而不是依賴司法來劃定規則和確定價格。因此,需要積極行業發展過程中主動尋求合作,也為糾紛的解決進行鋪墊。
2.從行業發展和諧角度
「今日頭條」被批評是不尊重版權的,雖然前述性質認定的分析有明確的結論是不夠成直接侵權,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的判決也是如此標准,但它實質上架空了著作權法中授權許可的功能。當權利受到侵害時,能夠給版權人一個法律依據分享侵權人的既得利益,同時也敦促新技術發明者盡早與版權人建立合作,而不是等到訴訟時才對「搭便車」的行為有所收斂,只有明確了這個權利,新技術的產生和發明才會自始就有版權意識,才會讓產業競爭多一些良性的狀態。
3.從利益平衡角度
今日頭條不僅僅是一個接收信息的渠道服務商,它在用戶的生活中已經是一個內容提供商的地位,藉助深層鏈接的實現同樣的效果。伺服器標准強調是否進行了數據的上傳而不是用戶的體驗,但用戶的體驗說明了新聞內容提供商和今日頭條這類聚合平台之間利益的不平衡。網頁在乎的是知名度、流量、廣告招商吸引力以及網站管理費用。如果是僅僅的深層鏈接也許是跳過了網站的首頁,減少了對首頁的點擊率,目前移動網路時代在移動客戶端上大量存在的加框鏈接,完全剝奪了首頁以及內頁的廣告宣傳機會。
三、小結
不以尊重版權為前提的產業不能得到持久的發展。今日頭條的版權風波不過是移動網路時代傳統新聞行業和互聯網技術發展矛盾的凸顯。替代被鏈接網站,直接向用戶提供內容的鏈接或者行為是不應該被允許的,互聯網上的作品傳播利益幾乎完全被設鏈網站截取。如果被鏈網站的傳播沒有經過授權,替代鏈接會加重侵權行為的危害性,也會損害作者的利益。作者利益的損害可能對作品創作產生反向激勵,不利於網路內容的豐富,不符合《著作權法》的立法目的。著作權法應該放棄嚴格的「伺服器標准」,將加框鏈接視為直接的作品傳播行為,通過鼓勵「天使投資」式的授權許可合作性質,避免新興的技術運用模式對版權的忽略,從而強敦促網路信息服務行業內部的形成自律的制度,也同時避免著作權法過多陷入「技術」的泥沼。
⑷ 急求移動通信畢業論文
論文關鍵詞:3G移動通信 CDMA 運行商 設備製造商 論文摘要:近年來,隨著手機和其他相關移動通信設備在中國的普及,中國移動通信行業越來越彰其強大活力和規模示範效應,目前中國正在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用戶市場和全球移動通信設備的製造中心。隨著中國第三代移動通信的蓄勢待發,中國移動通信的產業格局以及相關運營與製造業的競爭格局均將發生深刻變化。本文從目前中國移動通信行業市場的現狀入手,分析了國內移動通信設備製造商在當前市場中的優勢和劣勢。結合國外類似通行設備廠商的成功經驗和教訓,從技術,市場以及自身管理方面為國內移動通信設備製造商,提出了一些改進的建議和思路。
1 國內通信設備廠商的優勢與不足
1.1 自主創新,技術差距不斷縮小 國外移動設備商進入中國市場參與中國的移動網路建設,不但促進了國內移動通信市場的繁榮,也帶動了國內通信企業的發展。另外,由於國內市場對海外設備商已經開放,每一筆訂單,都是在面臨眾多國際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取得的,使國內設備商基本適應了主要國際電信設備廠商的競爭策略,基本形成了獨立自主的技術創新體系,具備了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同時,寡頭壟斷,強調高投入、高回報的經營模式在一段時間內刺激了中國電信業的迅速發展。在電信運營商成規模的采購下,國內的設備製造商也不斷的進行技術改革和創新,從傳統的程式控制交換機、GSM系統設備過渡到CDMA、3G產品。尤其是在3G領域,國內通信廠家經過多年的大量投入和努力追趕,已經極大地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如華為、中興、大唐近年來在3G領域取得的一系列技術進步已經讓世人刮目相看。
1.2 國外市場競爭力尚待提高 目前國內的通信設備廠商長期紮根於國內市場,雖然部分中國通信設備廠商在拓展國外市場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甚至是可喜成績,如華為,中興等行業標竿企業,近幾年在國際市場中搶佔了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但大部分的國內通信設備廠商在國外市場的拓展和競爭力方面略顯不足,有待提高。
即使是已經開拓了國外市場的設備商,從目前情況看,雖然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也取得了一些市場份額,但是海外市場多半還是集中於發展中和比較落後的國家地區。這些國家的市場存在著一些不確定和偶然性的因素,市場存在相當程度的不穩定性。另外,由於這些國家經濟相對比較落後,在這些國家和地區如何解決客戶結算也是一個較大的問題。
1.3 優勝劣汰,行業高度集中 2005年5月信息產業部公布的「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情況」表明,盡管電子信息產業依然是我國工業的第一大支柱產業,但在2005年1~5月全行業經濟運行增速放緩,經濟效益出現下滑。但在並非增長的通信市場環境中,通信行業的巨頭企業如中興,華為等,依然取得了出色的業績,在通信運營業中「優勝劣汰,強者恆強」的生存法則正在設備製造業得到「復制」。
2 3G給通信行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的3G網路的建設為市場中的每個設備商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同時國外的設備廠商也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志在必得,激烈的市場競爭在所難免。在目前的態勢下,每個通信設備商都面臨著巨大的商機和嚴峻的挑戰。
在國外,中國通信設備商獨具勞動力成本優勢,並且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對跨國巨頭已形成日益增加的壓力。
2.1 設備商面臨3G時代的挑戰 對於設備製造商來說,3G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更是一場嚴峻的考驗。一方面,3G網路設備的生產,要遠比2G復雜得多。目前在3G網路設備方面,雖然國產設備與國外設備在整體性能上差距已經微不足道,但是在某些領域,目前國產設備和國外進口設備的還存在不小的差距,這主要源於3G主要的核心專利都被國外廠商所掌控,以及國產設備目前普遍缺乏大規模的試驗網來驗證設備性能、提高設備穩定性。同時,激勵競爭的市場形式迫使通信設備商做研發,只有通過研發上的大量投入,設備商才能提供更高端的解決方案以滿足客戶需求,在3G時代這種情況尤為突出,這將對設備商的技術創新能力是巨大的挑戰。 另一方面,一再推遲頒發的中國3G牌照,已經成為對各大電信設備廠商耐心的考驗,並日益接近極限。由於3G網路建設未啟動,在不明朗的政策中,國內電信設備製造商被迫同時擔負對WCDMA,TD—CDMA,CDMA2000三個3G標準的巨大研發成本,對設備製造商的資金,技術能力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2.2 3G時代國內通信設備商的優勢 國內電信運營商逐漸改變以往高投入高產出的的運營策略,成本控制意識不斷加強,開始注重降低網路建設、運營、維護等成本。而國產化的核心網設備的研發、市場、銷售、維護等各方面的成本遠遠低於國外企業,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運營商的網路建設成本、後期的運營維護成本,相對與2G時代而言,3G時代給國內通信設備廠商更多的機會和優勢。
通信網路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通信網路和信息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我國現有的通信網路中採用了不少的國外進口通信設備。在信息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我們更要採用我國自主開發的通信設備來保證國家安全,而採用國產化的3G核心網設備恰恰是一個很好的契機。目前國內通信設備商的技術實力,已經完全可以承擔3G網路核心設備的建設,因此3G網路的建設,從信息安全形度來說,國內設備廠商較國外廠商無疑具有明顯的優勢。
2.3 國內通信設備廠商調整思路 面臨在3G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國內通信設備商只有迎合市場,不斷調整思路,加強企業自身在技術,管理上的改革創新,才能牢牢的把握機遇,成為市場的主導者和引領者。
2.4 注重核心技術突破,不斷創新 電信研究院有關專家認為,國內設備商需要與產業協同發展。首先是注重核心技術上的突破。由於我國設備製造業關鍵性、基礎性技術與應用技術落後,移動終端研發相對滯後,核心技術受制於人,一些系統軟體和支撐軟體缺乏核心技術,迫切需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而我國與歐美相比,軟體成本要低很多,急需提高軟體業自主化程度。
國內通信設備商應該加強關鍵技術的科研能力,將這些研發成果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以技術創新為根本,實現產品結構優化。企業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生產一代、開發一代、預研一代」的技術創新戰略指導下,根據不同的產品結構調整思路,進行研發和生產。
2.5 加強合作,分享價值鏈的利益 在通信產業鏈上,加強縱向橫向合作,實現競爭雙贏。縱向合作是指製造商加強與移動通信產業鏈中的運營商、增值服務商等上下游廠商間的合作,改變以往運營商平台上設備商的設備標准不統一、兼容性不強的局面,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是加強製造商陣營中的橫向合作,堅持戰略合作,加強行業內的經驗共享,進行相應的規劃,形成一致的標准,努力實現競爭雙贏。
2.6 實施全球化戰略,打造品牌效應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條件下,國內的通信設備廠商在國內市場,直面跨國公司的競爭,要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與世界接軌,完成「做強、做大,積極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大跨度戰略調整,實施全球化戰略。
在實施全球化戰略的過程中,就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積極主動地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就國內通信廠商目前的形式和市場競爭的態勢來說,如何「走出去」是應該更加重點考慮的。「走出去」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加強海外投資,努力開拓海外市場,實現產品本土化,同時也需要形成境外投資風險迴避和投資安全保障機制;第二,更好地利用國外科技資源,到科技資源密集的地方設立研發機構或高技術企業,開發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第三,加強出口,增強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第四,在全球范圍進行資源優化組合,形成一批著名跨國公司,創立和發展自己的世界級名牌產品。
3G時代的來臨,無疑給在2G時代中錯失機遇的國內通信設備廠商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不斷根據市場變化來調整思路,努力打造核心競爭力,實施全球化戰略,國內通信設備商才能迎接挑戰,把握機遇,成為這個在市場的真正的主導者和引領者。
⑸ 5g通信技術的大學生論文
5G通信是未來移動通信系統一個新的發展方向,當前這種技術還不是很成熟,處於探索和研發階段。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5g通信技術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5g通信技術論文篇一:《5G無線通信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分析》
摘要:5G無線通信是未來移動通信系統一個新的發展方向,當前這種技術還不是很成熟,處於探索和研發階段。筆者在對5G無線通信技術系統進行簡要介紹的基礎之上,重點針對了5G無線通信系統的大規模MIMO 技術、超密集異構 網路技術 和全雙工技術進行論述。
關鍵詞:5G無線通信大規模MIMO 技術全雙工技術超密集異構網路
引言:
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移動通信使得人們生活和工作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今已進入了信息化發展的新時代,由於移動終端越來越普及,使得多媒體數據業務的需求量極具增長。可以預測到,移動通信網路將在2020年增長1000倍的容量和100倍的連接數,眾多的用戶接入以及很低的營運成本的需求也會隨之出現。因此,對5G 無線網路 技術的研究就顯得格外重要。鑒於此,筆者希望本文的論述能夠對5G無線通信網路技術的研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5G無線通信系統概述
5G無線通信和4G相比具有更高的傳輸速率,其覆蓋性能、傳輸時延以及用戶體驗方面比4G更加良好,5G通信和4G通信之間有效的結合將貴構成一個全新的無線移動通信網路促進其進一步擴展。當前國內外對5G無線通信技術的研究已經進入到了深入時期,如2013年歐盟建立的5G研研發項目METIS(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nablers for the 2020 information society)項目,中國和韓國共同建立的5G技術論壇以及我國的813計劃研發工程的啟動。
由此可以看出5G無線通信是移動互聯網在外來發展的最為重要的驅動力,將對移動互聯網作為未來新興業務的基礎平台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當前在互聯網進行的各種業務大多都是通過無線傳播的方式進行,而5G技術對這種傳輸的效率和傳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將5G通信系統和 其它 通信系統進行有效的結合以及無縫的對接是5G無線通信技術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目標。因此,在5G無線蓬勃發展的今天,其技術的發展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首先,5G通信技術系統更加註重用戶體驗,而良好的用戶體驗主要是以傳輸時延、3D交互游戲為主要支撐來實現。
其次,5G無線通信系統以多點和多用戶協作的網路組織是其與與其它通信系統相比最為明顯的特點和優勢,這種網路組織系統使得系統整體的性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再次,5G無線通信系統和其它通信系統相比應用到了較多的高端頻譜,但是高端頻譜無線電波穿透能力有限,因此,有線和無線相結合是系統採取的最為普遍的組成形式。
二、5G無線通信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
(一)大規模MIMO 技術
1技術分析
在多種無線通信系統中已經普遍採用了多天線技術,這種技術能夠有效的提升通信系統的頻譜效率,例如,3G系統、LTE、LTE-A、WLAN 等.頻譜效率是隨著天線數量的增多而效率隨之提高。MIMO信道容量的增加和收發天線的數量呈現出近似線性的關系,因此在5G無線系統內採取較多數量的天線是為了有效的提高系統容量。但是當前系統收發終端配備的收發天線數量不多,這是由於天線數量的增多使得系統的空間容量會被壓縮,並且多數量天線技術復雜所造成的。
但是,大規模MIMO 技術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大規模MIMO解析度更強,能夠更加深入挖掘到空間維度資源,從而使得多個用戶能夠在大規模MIMO的基站平台上實現同一頻率資源的同時通信,因此,使得能夠實現小規模數量基站的前提下高頻譜的信息傳輸。其次,大規模 MIMO抗干擾性能強,這是由於其能夠將波束進行集中。再次,能夠極大程度的降低發射功率,提高發射效率。
2我國的研究和應用現狀
我國對大規模MIMO 技術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信道模、信道容量以及傳輸技術等方面,在理論模型和實測模型方面的研究比較少,公認的信道模型當前還沒有建立起來,而且傳輸方案都是採用TTD系統,用戶數量少於基站數量使得導頻數和用戶數呈現出線性增長的關系。除此之外採用矩陣運算等非常復雜的運算技術來進行信號檢測和信息編碼。因此,我國要充分挖掘MIMO 技術的內在優勢,結合實際來對通信信道模型進行深入的研究,並且在頻譜效率、無線傳輸 方法 、合資源調配方法等方面應當進行更多的有效分析和研究。
(二)全雙工技術
所謂全雙工技術就是指信息的同時傳輸和同頻率傳輸的一種通信技術。由於無線網路通信系統在信息傳輸過程中傳輸終端和接受終端存在一種固有的信號自干擾。全雙工計劃蘇能夠充分的提高頻率利用率,以實現多頻率的信息的信息傳輸,從而改變了一般通信系統不能夠實現同頻率和雙向傳輸的技術現狀,因此這種技術已經成為無線通信技術當前研究的一個重要的關鍵點。這種技術應用在5G無線通信系統中能夠實現無線頻譜資源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當前5G無線通信系統由於接受信號的終端和發射信號的終端頻率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使得其產生自干擾的現象比較突出,是5G無線通信技術發展的一個主要瓶頸,因此,全雙工技術在5G無線通信系統內有效的應用使得信號自干擾的問題能夠通過相互抵消的方式得到有效的解決。通過模擬端干擾抵消、對已知的干擾信號的數字端干擾抵消等各種新的干擾技術的發展以及這些技術的有效結合使得極大多數信號之間的自干擾現象都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抵消。
(三)超密集異構網路技術
5G無線通信通信系統不僅包括無線傳輸技術,而且也包括後續演化的無線接入技術,因此,5G網路系統就是各種無線接入技術,例如,5G,4G,LTE, UMTS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以及wireless fidelity等技術共同組成的通信系統,在系統內部,宏站和小站共同存在,例如,Micro,Pico,Relay以及Femot等多層覆蓋的異構網路。在異構網路內部,運營商和用戶共同部署基站,而用戶部署的主要是一些功率較低的小站,並且節點的類型也比較多使得網路拓撲變得相當復雜。並且由於異構網路網路基站的密集程度較高,因此其網路節點和用戶終端之間的距離就更為接近,使得功率的效率和頻譜的效率以及網路系統容量等方面比一般通信網路系統更為優良。
雖然這種技術應用於5G無線網路通信系統中有著非常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是也存在著一些缺陷,這種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由於節點之間比較密集使得節點之間的距離相應就比較短,這樣就會造成系統內會存在同種無線接入技術之間的同頻干擾的現象以及不同無線接入技術在共享頻譜之間分層干擾的現象,這種問題的解決有賴於對5G無線通信網路系統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其次,由於系統內存在著大量的用戶部署的節點,使得拓撲以及干擾圖樣呈現出范圍較大的動態變化。因此,要加強應對這種動態變化的相關技術的研究。
結束語
5G無線網路系統的建立是建立在現有無線網路技術的進步以及新的無線接入技術的研發的基礎之上,通過5G無線網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將會在未來極大的拓展移動通信業務的應用領域和應用范圍。
參考文獻
[1]石炯.5G移動通信及其關鍵技術發展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5(06)
[2]尤肖虎.5G移動通信發展趨勢與若干關鍵技術[J]中國科學,2014(05).
[3]楊綠溪.面向5G無線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綜述[J]。東南大學學報,2015(09).
5g通信技術論文篇二:《試談5G移動通信發展現狀及其關鍵技術》
【摘要】 第5代移動通信(5G)是面向2020年以後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其願景和需求已逐步得以確立,但相關技術發展目前仍處於探索階段。本文簡單介紹了5G移動通信的發展前景;概述了國內外5G移動通信的發展現狀及相關研發單位和組織的學術活動;重點針對5G移動通信中富有發展前景的若干項關鍵技術做了詳細的闡述,包括Massive MIMO、超密集異構網路、毫米波技術、D2D通信、全雙工無線傳輸、軟體定義網路、網路功能虛擬化和自組織網路等。
【關鍵詞】 5G 發展現狀 關鍵技術
前言
社會的進步,使人與人、人與萬物的交集越來越大,人們對通信技術的需求和更優性能的追求在當今變得更加迫切。無論是在移動通信起步的伊始,還是迅速發展的當下,人們對移動通信的追求都是更快捷,更低耗,更安全。第五代移動通信為滿足2020年以後的通信需求被提出,現今受到無數學人的關注。
第5代移動通信(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5G)作為新一代的移動通信肩負著演進並創新現有移動通信的使命。它主要通過在當今無線通信技術的基礎上演進並開發新技術加以融合從而構建長期的網路社會,是新、舊無線接入技術集成後方案總稱,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融合網路。
一、5G發展現狀
移動通信界,每一代的移動無線通信技術,從最開始的願景規劃,到技術的研發,標準的制定,商業應用直至其升級換代大致周期都是十年。每一次的周期伊始,誰能搶占技術高地,更早的謀劃布局,誰就能在新一輪‘通信大洗牌’中獲得領先優勢。我國在5G之前的全球通信競備中一直是落後或慢於發達國家的發展速度,因而在新一輪5G通信的競備中國家是非常重視並給予了大力支持。2013年初,我國便成立了專項面對5G移動通信研究與發展的IMT-2020推進組,迅速明確了5G移動通信的願景,技術需求,應用規劃。2013年6月,國家863計劃啟動了5G移動通信系統先期研究一期重大項目。令人振奮的是2016年伊始,我國正式啟動5G技術試驗,這是我國通信業同國際同步的一個重要信號。
同樣2013年以來,歐盟、韓國等國家與地區也成立相關組織並啟動了針對5G的相關重大的科研計劃[1]:1)METIS是歐盟第七框架計劃中的一部分,項目研究組由愛立信、法國電信及歐洲部分學術機構共29個成員組成,旨在5G的願景規劃,技術研究等。2)5G PPP是由政府(歐盟)出資管理項目吸引民間企業與組織參加,其機制類似於我國的重大科技專項,計劃發展800個成員,包括ICT的各個領域。3)5G Forum是由韓國發起的5G組織,成員涵蓋政府,產業,運營商和高校,主要願景是引領和推進全球5G技術。
二、5G關鍵技術
結合當前移動通信的發展勢頭來看,5G移動通信關鍵技術的確立仍需要進一步的考量和市場實際需求的檢驗。未來的技術競爭中哪種技術能更好的適應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誰能夠在各項技術中脫穎而出,現階段仍然不能明確的確立。但結合當前移動通信網路的應用需求和對未來5G移動通信的一些展望,不難從諸多技術中 總結 出幾項富有發展和應用前景的關鍵性技術[1]。
2.1 Massive MIMO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術其實在5G之前的通信系統中已經得到了一些應用,可以說它是一種作為提高系統頻譜效率和傳輸可靠性的有效手段。但因天線占據空間問題、實現復雜度大等一系列條件的制約,導致現有MIMO技術應用中的收發裝置所配置的天線數量偏少。但在Massive MIMO中,將會對基站配置數目相當大的天線,將把現階段的天線數量提升一到兩個數量級。它所帶來的巨大的容量和可靠性吸引了大量通信研究人員的眼球,彰顯了該技術的優越性。
它的應用能夠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1)較於以往的多入多出系統,Massive MIMO可以加大對空間維度資源的利用,為系統提供更多的空間自由度。2)因其系統架構的優越性,可以做到降干擾、提升功率效率等。
同時它也存在著一系列問題:1)因缺乏大量理論建模、實測建模方面工作的支撐,當前沒有認可度較高的信道模型。2)在獲取信道信息時的開銷要依靠信道互易性來降低,但是當前的假定方案中使用比較多的是TDD系統,且用戶均為單天線,與基站天線數量相比明顯不足,當用戶數量增加時則會致使導頻數量線性增加,冗餘數據劇增。3)當前Massive MIMO面對的瓶頸問題主要是導頻污染。
Massive MIMO在5G移動通信中的應用可以說是被寄予厚望,它將是5G區別以往移動通信的主要核心技術之一。
2.2 超密集異構網路
應5G網路發展朝著多元、綜合、智能等方向發展的要求,同時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數據流的爆炸式增長將逐步彰顯出來,減小小區半徑、增加低功率節點數等舉措將成為滿足5G發展需求並支持願景中提到的網路流量增長的核心技術之一。超密集組網的組建將承擔5G網路數據流量提高的重任。未來無線網路中,在宏站覆蓋范圍內,無線傳輸技術中的各種低功率的節點密度將會是現有密度5-15倍,站點間的距離將縮小到10米以內,站點與激活用戶甚至能夠做到一對一的服務,從而形成超密集異構網路[2]。超密集異構組網中,網路的密集化的構造拉近了節點與終端的距離,從而使功率效率和頻譜效率加以提升,並且可以讓系統容量得到巨幅提升。
2.3毫米波技術
在5G網路中,與即將面對的巨大的業務需求相沖突的是傳統移動通信頻譜資源已趨於飽和。如何將移動通信系統部署在6GHz以上的毫米波頻段正成為業界廣泛研究的課題。相比於傳統移動通信頻譜的昂貴授權費,MMW頻段中包含若干免費頻段,這使得其使用成本可能會降低。MMW頻譜資源極為豐富可以尋找到帶寬為數百兆甚至數千兆的連續頻譜,連續頻譜部署在降低部署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頻譜的使用率[3]。 2.4 D2D通信
在未來5G網路中,無論是網路的容量還是對頻譜資源的利用率上都將會得到很大空間的提升,豐富的信道模式以及出色的用戶體驗也將成為5G重要的研發著力點。D2D通信具有潛在的提升系統性能,增強用戶體驗,減輕基站壓力,提高頻譜利用率等前景,因而它也是未來5G網路的關鍵技術之一。
D2D通信是一種在蜂窩系統架構下的近距離數據直接傳輸技術。用戶之間使用的智能終端可以在不經基站轉發的情況下直接傳輸會話數據,且相關的控制信號仍由蜂窩網路負責。這種新型傳輸技術讓終端可以藉助D2D在網路覆蓋盲區實現端到端甚至接入蜂窩網路,從而實現通信功能。
2.5全雙工無線傳輸
全雙工無線傳輸是區別於以往同一時段或同一頻率下只能單向傳輸的一種通信技術。能夠實現雙向同時段、同頻傳輸的全雙工無線傳輸技術在提升頻譜利用率上彰顯出其優越性,它能夠使頻譜資源的利用趨於靈活化。全雙工無線傳輸技術為5G系統挖掘無線頻譜資源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手段,使其成為5G移動通信研究的又一個 熱點 技術。
同樣,在全雙工無線傳輸技術的應用上也有很多阻力因素:同頻、同時段的傳輸,在接收端和發射端的直接功率差異是非常大的,會產生嚴重自干擾。而且全雙工技術在同其他5G技術融合利用時,特別是在Massive MIMO條件下的性能差異現在還缺乏深入的理論分析[4]。
2.6軟體定義網路(SDN)與網路功能虛擬化(NFV)
SDN技術是源於Internet的一種新技術。該技術的思路是將網路控制功能從設備上剝離,統一交由中心控制器加以控制,從而實現控、轉分離,使控制趨於靈活化,設備簡單化。
同時在考慮網路運營商的運維實際也提出了一種新型的網路架構體系NFV,該體系利用IT技術及其平台將網元功能虛擬化,根據用戶的不同業務需求在VNF(Virtual Network Feature)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功能塊連接與編排。NFV的核心所在即降低網路邏輯功能塊和物理硬體模塊的相互依賴,提高重用,利用軟體編程實現虛擬化的網路功能,並將多種網元硬體歸於標准化,從而實現軟體的靈活載入,大幅度降低基礎設備硬體成本。
2.7自組織網路
運營商在傳統的移動通信網路中,網路的部署和基站的維護等都需要大量人工去一線維護,這種依賴人力的方式提供的服務低效、高昂等弊端一直深受用戶詬病。因此,為了解決網路部署、優化的復雜性問題,降低運維成本相對總收入的比例,便有了自組織網路的概念。
SON的應用將會為無線接入技術帶來巨大的便利,如實現多種無線接入技術的自我融合配置,網路故障自我癒合,多種網路協同優化等等。但當前在技術的完備上也存在一系列挑戰:不支持多網路之間的協調,鄰區關系因低功率節點的隨機部署和復雜化需發展新的自動鄰區關系技術等。
三、小結
5G移動通信作為下一代移動通信的承載者,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在完成人們對未來移動通信的諸多憧憬上被寄予厚望。本文概述了當前5G幾項富有發展前景的關鍵性技術,結合5G一系列的發展背景和人們多方面的通信需求,對幾項關鍵技術的利弊加以剖析。可以預計的是未來幾年5G的支撐性技術將被確立,其關鍵技術的實驗、標準的制定以及商業化的應用也將逐步展開。
參 考 文 獻
[1]趙國峰,陳婧等.5G移動通信網路關鍵技術綜述[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8 DOI:10.3979/j.issn.1673-825X.2015.04.003
[2] Kela,P. Turkka,J. Costa,M. Borderless Mobility in 5G Outdoor Ultra-Dense Networks[J],Access, IEEE(Volume:3),2015.08,pages1462-1476.
[3] JungSook Bae, Yong Seouk Choi,Architecture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mWave Based 5G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C],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nvergence(ICTC),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EEE,2014.10,pages847-851.
[4] Wang,X.Huang,H.Hwang,T. On the Capacity Gain from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s in A Large Scale Wireless Network[J], IEEE EARLY ACCESS ARTICLES, 2015.10.
5g通信技術論文篇三:《試論5G無線通信技術概念》
引言
近年來,移動通信技術已經歷數次變革,從20世紀80年代速度慢、質量差、安全性小、業務量低的1G通信技術,到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低智能的2G無線通信技術,再到近年來的頻譜利用率較低的3G網路,和現在的前三代無可比擬的4G無線通信技術,可謂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啊!5G無線通信工程技術作為當代最具前景的技術,將可以滿足人們近期的對移動無線技術的需求。
1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的相關概念
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實際上就是在前面無線網路技術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充分利用無線互聯網網路。這項技術是最近才在國際通信工程大會上被優點提出的,他將會是一項較為完美的、完善的無線通信技術,他將可能會將納米技術運用到這種將會在未來占據一席之地的無線互聯網網路工程中,運用納米技術更好的做好防護工作,保護使用者的一切信息。在未來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將會融合之前所有通信工程的優點,他將會是更為靈活與方便的核心網站,在運營過程中將會減少在傳輸過程中的能量損耗,速度更快。若是在傳輸信息的過程中受到阻礙,將會被立刻發現且能很好的保護個人信息起到保護作用。
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將會有很多優點,不僅融會貫通了在它之前所有通信技術的長處而且集百家之長於一身,是個更加靈活的網路核心平台,也會就有更加激烈的競爭力。在這項網路技術中將會為人類提供更加優秀、比其他平台更優惠的價位,更接近人類生活的服務。它的覆蓋面要比現如今的3G、4G的更為廣闊,有利於用戶更快更好的體驗,智能化的服務與網路快速推進進程的核心化的全球無縫隙的連接。為了使人類體驗到更優惠的、更先進化的、具有多樣性的、保障人類通信質量的服務,我們必須利用有限的無限博頻率接受更大的挑戰,充分利用現在國家領導人為我們提供的寬松的網路平台,讓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在不久的將來更好的服務於我們。
2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的相關技術優點與特點
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也就是指第五代移動網路通用技術,它與前幾代通信技術有些許不同之處,他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融合了別的技術的許多優點更為特別的是將現有的無限技術接入其中,它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改革,實現“天人合一”達到真正的融合。它的體型會更加的小巧,便於我們隨時隨地安裝。現如今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已經被提上日程,成為了全球相關移動通信討論熱議的話題,互聯網公司在爭先恐後的提高與改善自身的通信設備,加快創新的步伐,想要在未來的通信技術領域占據一席之地。現在讓我么一起來探討一下他可能具有哪些其他通信技術無可比擬的優點與特點:
(1)全新的設計理念:在未來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將會是所有通信工程中的龍頭老大,它設計的著重點是室內無限的覆蓋面與覆蓋能力,這與之前的通信工程的最根本的設計理念都不同。
(2)較高的頻率利用率: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將會使用較高頻率的赫茲,而且會被廣泛的使用在生活中但是我們國家現階段的技術水平還較為低下,達不到這樣的層次,所以我們必須先提高我們的科學技術,才能跟上通信技術更新的步伐。
(3)耗能、成本投入量較低:之前我們所使用的通信工程技術都是較為簡單的將物理層面的知識營運的網路中,沒有創新意識,不能夠將環保的理念運用到通信工程中,都是一些較為傳統的方法與手段,只是一味的追求經濟利益。現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需要做到全方面的考慮,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所以低耗能、高質量的通信技術將是未來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要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難點問題,我們必須學會適時的對相應狀況作出調整。
(4)優點: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作為未來世界通信技術的主力,在不久將會得到實質性的開展,他將大大的提高我們的上網速度,將資源合理有效的利用起來,較其他之前的通信技術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安全性也會得到保障不會出現個人信息外漏的現象,總而言之它的各個方面將都會得到改善,成為人們心中理想的模樣,它具有較大的靈活程度可以適時更具客戶的需求做出合理的調整,它的優點相信不久我們就會有切身的感受.
3小結
隨著現代的快速進步,移動無線通訊技術也緊隨時代的進步,呈現著日新月異的變革,現如今我國綜合國力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當然在通信技術領域這一塊我們也不願屈居人後,必須加快通信技術改革與創新的腳步,滿足人們對互聯網的需求,盡快的、更好的發展5G無線網路通信技術才能在未來的通信技術中立於不敗之地。
猜你喜歡:
1. 移動無線網路技術的論文三篇1000字
2. 大學通信技術論文範文
3. 通信技術論文範文
4. 淺談無線網路通訊技術的論文1000字
5. 通信工程的畢業論文優秀範文
6. 通信學術論文範文
⑹ 網路規化設計論文有沒有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的網路規劃
[摘要]:本文先介紹了CDMA網路參考模型。然後介紹了交換網路的規劃方法,包括交換網路組織、信令網組織、信令方式、編號計劃和同步要求等。最後介紹了無線網路的規劃方法,包括頻率配置、網路規劃步驟等。
1 概 述
目前,基於CDMA(碼分多址)技術的數字蜂窩系統由於具有容量大、音質好、升級潛力大等優點,經過兩年多的商業化,已在全球(尤其是美國、香港和南朝鮮)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國內,原郵電部和總參通信部於1995年決定合作發展800MHz的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稱為中國電信長城網,從1996年起在北京、上海、廣州和西安開始建設試驗網。目前,這四個試驗網已開通並完成聯網漫遊測試。北京的試驗網已開始免入網費放號。中國聯通有限公司也於1996年起在廣州、天津和上海建設試驗網,預計很快就可開始聯網測試。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都已發布相關的技術體制和技術規范。相信CDMA作為PLMN的一種制式,在不久的將來即可在我國的移動通信領域崛起。
2 網路參考模型
CDMA網路參考模型定義了網中的功能實體和相互間的介面,CDMA網路參考模型與GSM網相似。
MSC 移動交換中心 HLR 歸屬位置寄存器
VLR 拜訪位置寄存器 AC 鑒權中心
MC 短消息中心 SME 短消息實體
PSTN 公用交換電話網 MS 移動台
EIR 設備識別寄存器 BS 基站系統
OMC 操作維護中心 IWF 互連功能
3 交換網路規劃
3.1 交換網路組織
CDMA網採用3級結構,具體為:在大區中心(如北京、上海、廣州、沈陽、武漢等)設立一級移動業務匯接中心並網狀相連;在各省會或大城市設立二級移動業務匯接中心,並與相應的一級匯接中心相連;在移動業務本地網中設一個或若干個移動端局MSC,也可視業務量由一個MSC覆蓋多個移動業務本地網。移動業務本地網原則上以固定電話網的長途編號區編號為2位和3位的區域來劃分。
3.2 信令網組織
目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移動通信網信令網都是專門組建的,因為不但要傳送電話用戶部分TUP消息,還要傳移動應用部分MAP消息。
CDMA網的信令網與其交換網路結構相對應,也分為三級結構:高級信令轉接點HSTP、低級信令轉接點LSTP和信令點SP。
HSTP負責轉接本大區內及本大區與其他大區間的信令業務。HSTP可兼有LSTP的功能。LSTP負責轉接本服務區內及至其上級HSTP的信令業務。SP是信令消息的源點和目的點。
信令轉接點STP可採用獨立式設備,也可採用與移動匯接中心合設的方式。
信令網中網路節點間採用中國7號信令。
3.3 信令方式
Um介面(也稱空中介面)的無線信令規程由《800MHz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空中介面技術規范》規定。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已頒布了此規范。此規范基於TIA/EIA/IS-95A—寬頻雙模擴頻蜂窩系統移動台-基站兼容性標准。
A介面的信令規程由《800MHz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移動業務交換中心與基站子系統間介面信令技術規范》規定。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已頒布了此規范。中國聯通頒布的A介面信令規程與EIA/TIA/IS-634的信令規程基本兼容,是其一個子集。
B、C、D、E、N和P介面的信令規程由《800MHz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移動應用部分技術規范》規定。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已頒而了此規范。此規范基於TIA/EIA/IS-41C—蜂窩無線通信系統間操作標准。中國聯通頒布的MAP為IS-41C的子集,第一階段使用IS-41C中51個操作(OPERATION)中的19個,主要為鑒權、切換、登記、路由請求、短消息傳送等。
Ai介面的信令規程由《800MHz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與PSTN網介面技術規范》規定。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已頒布了此規范。此信令規程也稱MTUP。中國聯通頒布的MTUP為與《中國國內電話網No.7信號方式技術規范》所規定的信令規程相兼容的子集,即MTUP不使用NNC、SSB、ANU、CHG、FOT和RAN消息;另外,只接收不發送4個消息:後續地址消息SAM,帶一信號後續地址消息的SAO,主叫用戶掛機信號CCL和用戶本地忙信號SLB。
3.4 編號計劃
(1)移動用戶號碼薄號碼DN
為移動用戶作被叫時,主叫用戶所需撥的號碼。DN由國家碼、移動接入碼、HLR識別碼和移動用戶號四部分共12位號碼組成。中國的國家碼為86,國內撥號時可省略。移動接入碼採用網號方案,長城網為133,中國聯通擬為132。CDMA網與GSM網DN的區別在於移動接入碼的不同。
(2)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IMSI與移動台識別碼MIN
IMSI是在CDMA網中唯一地識別一個移動用戶的號碼,由移動國家碼、移動網路碼和移動用戶識別碼三部分共15位號碼。中國的移動國家碼為460,長城網各中國聯通的移動網路碼為03。
MIN碼是為了保證CDMA/AMPS雙模工作而沿用AMPS標準定義的。長城網和中國聯通對MIN的定義有所不同,長城網的定義為3H1H2H3××××××,中國聯通的定義為132H1H2H3××××,其中H1H2H3為HLR識別碼。
(3)電子序列號ESN
ESN是唯一地識別一個移動台設備的32比特的號碼,每個雙模移動台分配一個唯一的電子序號,由廠家編號和設備序號構成。空中介面、A介面和MAP的信令消息都使用到ESN。
(4)系統識別碼SID和網路識別碼NID
SID是CDMA網中唯一識別一個移動業務本地網的號碼。SID按省份分配。NID是一個移動業務本地網中唯一識別一個網路的號碼,可用於區別不同的MSC。移動台可根據SID和NID判斷其漫遊狀態。
3.5 同步要求
(1)無線同步要求
CDMA系統對無線定時要求十分嚴格。在IS-95中規定,同一前向CDMA信道的導頻PN序列與所有Walsh序列間的時間誤差須小於50ns;同一基站的不同CDMA信道的發射時間須在±1μs內;所有基站的導頻PN序列的發射時間須在±10μs內,因此,每個基站都需使用GPS作為時間基準參考源。
(2)網路同步要求
網路同步的目的是使網路節點間數字信息流的幀同步,保障話音、信令、網管數據的正常傳送。
長城網和中國聯通CDMA網的技術體制均規定CDMA網內以GPS系統作為時鍾基準,同時以公用數字同步網的同步基準作為備用時鍾基準。
一級移動業務匯接中心和二級移動業務匯接中心的同步基準來自二級A類BITS。MSC、VLR、HLR、AC的同步基準來自二級B類BITS。BSC從MSC來的數據流中提取時鍾。BTS從BSC來的數據流中提取時鍾。
4 無線網路規劃
4.1 頻率配置
中國聯通CDMA網的工作頻段為835MHz~839MHz(基站收)、880MHz~884MHz(基站發),即4MHz可用頻率,上下行頻率間隔為45MHz。CDMA基本頻道為AMPS的384號頻道(836.52MHz),第二CDMA頻道為425號(837.75MHz)。
長城網的工作頻段為825MHz~835MHz(基站收)、870MHz~880MHz(基站發),即10MHz可用頻率,上下行頻率間隔為45MHz。CDMA基本頻道為AMPS的283號頻道(833.49MHz),第二CDMA頻道為242號(832.26MHz)。擴展CDMA頻道依次為201號(831.03MHz)、160號(829.80MHz)、119號(828.57MHz)、78號(827.34MHz)和37號(826.11MHz)。長城網共有7個可用CDMA頻道。
4.2 無線網路規劃步驟
無線網路規劃的目標是在滿足覆蓋要求、容量要求和服務質量要求的前提下經濟地設計網路。實際的規劃一個復雜的過程。以下介紹一個較為簡化的規劃過程。
(1)明確覆蓋要求、容量要求和服務質量要求
覆蓋要求包括所需覆蓋的區域。根據地形地貌覆蓋區域可劃分為高密度城區、一般城區、郊區、鄉村和高速公路等。同時需提出需要重點覆蓋的旅遊景點、機場、繁華商業區等。
服務質量要求包括誤幀率FER、無線信道呼損、切換率、小區邊緣可靠性、小區區域可靠性等。容量要求可根據已有話務分布數據(如GSM)和增長預測數據提出。
(2)從滿足容量要求估算基站數量
一個扇區的極限容量可根據以下經簡化的式(1)計算得出。
其中:NMAX為極限容量;W/R為處理增益;Eb/Io為比特能量與干擾功率密度之比;VAF為話音激活因子;f為其它扇區對當前扇區的干擾因子。
典型地,當VAF取0.4,Eb/Io取7dB(對應FER為1%),f取0.85(對三扇區)時,NMAX約為36。
式(1)中的極限容量為移動台與基站塔距離為0時容量。實際容量應考慮扇區負載。扇區負載的典型值為40%~75%。
根據極限容量和扇區負載,既可推算出一個三扇區或全向基站滿容量配置時的最大業務信道數。之後,根據無線信道呼損、每用戶忙時話務量,可估算出滿足給定容量下所需基站數。
(3)從滿足覆蓋要求估算基站數量
使用鏈路預算和適當的傳播模型估算基站的覆蓋半徑,即可估算出給定覆蓋區域所需的基站數量。表1給出了一個典型的鏈路預算。
表1 鏈路預算表 項目 單位 高密度城區 一般城區 郊區 鄉村
(a)移動台最大發射功率
(b)移動台天線增益
(c)人體損耗
(d)移動台有效輻射功率EIRP
(e)基站接收天線增益
(f)基站接收饋線損耗
(g)基站接收器雜訊系數
(h)基站接收器雜訊密度
(i)信息速率(10log9.6k)
(j)Eb/Io
(k)基站接收靈敏度
(l)干擾餘量(對應60%小區負載)
(m)軟切換增益
(n)基站分集增益
(o)衰落餘量
(p)建築物穿透損耗
最大路徑損耗(d-k+e-f-l+m+n-o-p)
dBm
dB
dB
dBm
dBi
dB
dB
dBm/Hz
dBHz
dB
dBm
dB
dB
dB
dB
dB
dB
23
0
3
20
15.5
3
5
-174
39.82
7
-122.2
3.98
3.5
0
5.5
28
120.7
23
0
3
20
15.5
3
5
-174
39.82
7
-122.2
3.98
3.5
0
5.5
20
128.7
23
0
3
20
15.5
3
5
-174
39.82
7
-122.2
3.98
3.5
0
5.5
15
133.7
23
0
3
20
15.5
3
5
-174
39.82
7
-122.2
3.98
3.5
0
5.5
10
138.7
傳播模型選用HATA模型時,城區傳播損耗見式(2)。
PL城區=69.55+26.16×log(f)-13.82×log(hb)-a(hm)+(44.9-6.55×log(hb))×logR (2)
其中,PL為路徑損耗(dB)
f為頻率(MHz)
hb為基站天線高度(m)
hm為移動台天線高度(m)
R為基站到移動台的距離(km)
a(hm)為移動台天線高度校正因子
對小到中等城市,a(hm)=(1.1×log(f)-0.7)×hm-(1.56×log(f)-0.8)
對大城市,a(hm)=3.2×(log(11.775×hm))2-4.97
對郊區,傳播損耗校正公式為PL郊區=PL城區-2×(log(f/28))2-5.4
對鄉村,傳播損耗校正公式為PL鄉村=PL城區-4.78×(logf)2-18.33×logf-40.94
(4)步驟(2)和(3)可在設計的初步階段快速地估算基站數量。選取兩者中的最大值,並初步確定基站站址。
(5)使用模擬工具針對每個基站進行模擬設計
站址確定後,使用模擬工具(如摩托羅拉的NetPlan,朗訊的CE4,北電的PlaNet)開始模擬。
模擬工具的輸入為:
.系統參數。如碼片速率、尋呼速率等;
.移動台參數。如噪音系數、所要求的Eb/Io等;
.小區/扇區參數。如導頻、同步、尋呼信道的功率,導頻PN偏置指數,導頻檢測門限T-ADD/T-DROP,導頻搜索窗口SEARCH-WINDOW,等等。
模擬工具利用數字化地圖,經模擬後常用的輸出為:
.導頻信號強度圖。此圖為傳播損耗的導頻信號強度分析圖;
.最強導頻EC/IO圖。此圖可分析前向鏈路覆蓋效果;
.移動台發射功率圖。移動台為滿足目標Eb/Io所需的最小發射功率圖,可分析反向鏈路覆蓋效果;
.軟切換區圖。移動台可進行軟切換的區域圖,同時可分析導頻污染的程度。
根據輸出結果,判斷設計是否滿足覆蓋、容量、性能要求,從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整:
.增加或減少基站;
.改變基站站址;
.調整基站天線的方位角和傾角;
.調整基站的發射功率;
.調整小區/扇區參數。
5 結束語
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的網路規劃涉及無線通信、交換、信令、同步、計費、網管等多種通信技術,是一個系統工程。科學的網路規劃將為隨後的運營、維護和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文對CDMA網工程設計中幾個較為重要的方面作了簡單的介紹,為今後的工程設計作技術積累。
⑺ 校園網路規劃與建設論文
論校園網路規劃設計的若干問題
摘 要:本文簡要地討論了校園網路規劃設計中涉及到的網路技術、規劃設計方法、網路性能及應用分析等問題,為校園網路的規劃、設計和升級改造等方面在技術及應用上提供參考,以使在建或規劃中的校園網路具備較高的整體性能。
關鍵詞:校園網路 規劃設計 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各種數據形式的信息需求和交流的不斷增長,使得當今的計算機網路,特別是Internet從傳統的數據處理設備(如計算機)和管理工具中駁離出來,擔當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與獲取、共享和交流信息的主要工具,並成為人們在當今社會生活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經過了幾年的迅猛發展,計算機網路已經在很多方面改變了人們傳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Web瀏覽、E-mail、QQ(上網聊天)、VOD(視頻點悉播)、文件傳輸、遠程診斷、電子商務、網路大學及虛擬學校等無一不與計算機網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基於網路的各種應用,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擴展,幾乎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校園網路(CAN ,Campus Area Network)與其它園區區域網絡一樣,由於它屬於單位自有,學校擁有自我建設、自我管理和自我使用的權利,因此,受經費、技術水平及其它陪大方面的影響,校園網路在規劃設計、資源建設和應用上很不平衡,差別很大,特別是在IT界目前還未實施網路工程監理的條件下,在建的或已建的校園網路的「豆腐渣」工程為數不少,造成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浪費。
校園網路的規劃設計有多種解決方案,依學校的類型規模和性質的不同,以使網路的設計方案有所不同,體現在技術、應用上更是不同。在傳統的語音服務(諸如電話、蜂窩行動電話)無法滿足人們的各種信息需求的今天,對圖形、圖像、視頻等多媒體信息需求的不斷增長,已成為人們依賴計算機網路進行信息共享和交流的重要資源。學校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和學生的學習生活對一個高速的、資源豐富的和應用多方面的校園網路的需求是迫切的、必需的。也是網路規劃設計者永遠追求的目標。教育部最近實施的「西部大學網路工程」及「關於中小學校園網路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對校園網路的規劃、設計及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那麼一個高速、高效而又安全、資源豐富、應用廣泛的校園網路在規劃設計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1.建立近、中和長期發展規劃
依據本校建網資金的安排,在聽取校內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本校教學科研的內容及其發展的需要,制定一個在未來十年中的近期、中期及長期的建設規劃,以保持網路建設的延續性,並保護先前的投資(含各種硬體、軟體及信息資源),能融入不斷涌現的新技術和新應用。
2.IP地址資源的利用
IP(Internet protocol互聯網協議)地址是在Internet上的站點及相關設備的地址,它是由Internet指定數字委員會(IAAA)確定的,確保了它在世界上的唯一性。在IPv4技術應用於互聯網的今天,IP地址資源到2010年將近枯竭,在Ipv6技術應用之前,我們要合理使用IP地址資源。當申請到一個建網的IP地址之後,必須合理地劃分子網,每個子網中的IP地址要合理使用,既要滿足當今的需要,也要預留將來網路擴展時所需,以便有足夠的各類伺服器連入Internet。
3.建立相關機構,有計劃地培養網路管理員及培訓部門用戶學會使用信息製作,發布的工具。
建網單位應該設有一凱簡個「網路信息化領導小組」,對網路的規劃實施起指導和決策作用。按照建網單位的網路規模,按不同時期的需要,配置專業的網路管理員。針對網路技術應用的日新月異,加上校園網路信息資源建設的繁重任務,要加強對師生的應用培訓,適應網路新技術的應用及安全控制,保證網路的正常運行和安全。
4.注重需求分析
網路的規劃設計是一個系統建立和優化的過程,建設網路的根本目的是在Internet上進行資源共享與通信。要充分發揮投資網路的效益,需求分析成了網路規劃設計中的重要內容,它提供了網路設計應到達的目標,並有助於設計者更好地理解網路應該具有的性能;結合學校的辦學規蘆孫豎模、管理需求和師生對教學科研的需要,確立一個性能較高的網路計算平台,如圖1。
同時,經過系統的需求分析,網路的設計者還能更好地作出決策,評價現有的網路,提供移植的功能及給所有校內師生更為合適的資源。
5.組網技術的選擇
目前,可用於校園LAN(區域網)的技術有Ethernet(乙太網)、Fast Ethernet(快速乙太網)、 Gigabit Ethernet(千兆位乙太網)、Token-Ring(令牌環網)、FDDI(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和ATM(非同步傳輸模式)。從網路應用、維護、安全和擴展方面而言,Fast Ethernet和ATM在實際應用中得到了廣泛的採用。同時,Gigabit Ethernet技術已成為大型Fast Ethernet的升級目標。雖然Fast Ethernet和Gigabit Ethernet因採用CSMA/CD的介質訪問控制方式而廣泛地存在著「廣播風暴」的問題,但可以更好的傳輸介質和交換設備予於克服,其實出的優點是兼容先前的設備投資,師生的網路應用及培訓更易進行,網路的可管理性和擴展性也很好。ATM是一種快速分組交換技術,它在WAN(廣域網)上體現的強大功能和在LAN上的成功應用,均以事實說明了它的技術的先進性。在ATM中,不同速率的各種數據,如語音、圖像、視頻都被分成標準的53位元組的信元,以光纖作為傳輸通道,避免了乙太網中的「廣播風暴」,提升了網路的整體性能。但是ATM不兼容以往的乙太網投資,其管理和操作有異於傳統的乙太網平台,故不適用於乙太網的升級改造。
6.校園網路的設計模式
一個良好的設計方案除體現出網路的優越性能之外,還體現在應用的實用性、網路的安全性、易於管理性和未來的可擴展性。因此,設計時要考慮以下問題:
① 要適應未來網路的擴展和拓撲結構的變化。
② 要能為特定的師生用戶或用戶組提供訪問路徑。
③ 要保證網路能不間斷地運行。
④ 當網路擴大和應用增加時,變化的網路結構要能應付相應的帶寬要求。
⑤ 使用頻率較高的應用能夠支持網上大多數的師生用戶。
⑥ 能合理地分配用戶對網內、網外的信息流量。
⑦ 能支持較多的網路協議,擴大網路的應用范圍。
⑧ 支持IP的單點傳送和多點廣播數據流。
要達到以上這些設計要求,分層的設計功能及星型、樹型和交叉型的拓撲結構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如圖2。
7.網路硬體的選擇
除網路上的工作站使用普通的PC機外,主機的選擇應使用專業的高性能伺服器。連接介質的選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各交換機(switch)之間(樓與樓之間,樓層之間)及網路出口乾線選擇光纖,第二部分為從訪問層的交換機到用戶的PC桌面選擇超五類雙絞線。如今,交換機的價格已是很低了,應盡可能選擇交換機而不用集線器。網路連接的關鍵設備是路由器(Router),無論是Internet接入,異地網路連接還是大型網路廣播域的劃分,都離不開路由器,因此,路由器的性能較為重要,選擇Cisco公司和3Com公司的產品,就能體現出極高的性能。數據存儲設備,除可選擇大容量硬碟外,還可選磁帶機、磁碟陣列、光碟陣列,這些外存設備,均可用於儲存海量網路數據,如圖書資料,多媒體素材及課件學生學籍和成績管理等。
8.ISP的選擇
選擇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nternet服務提供商)對不同類型的校園網路至關重要。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目前在我國形成了以CSTNET(中科院的科學技術網)、CERNET(國家教育部的教育與科研網)、ChinaNet(中國電信網)和ChinaGBN(中國金橋網)為主的四大網路體系,伴隨著IT與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廣泛需求,近年來ChinaUNICOM(中國聯通)、CRC(鐵通)、CNC(中國網通)、JiTong(吉通)的接入服務也快速地增長。由於中國的互聯網服務商以各自網路體系的發展為主,不同種類的大網之間缺乏協調機制,故它們之間的網路帶寬問題沒能較好地解決。對用戶而言,在線某類網路時再鏈接另一類網路,「瓶頸」問題就突現出來,如圖3。相信ChinaNet的用戶在調用CERNet的網上資源或CERNet用戶在調用ChinaNet的網上資源時,就出現過這樣的問題。作為校園網路,無論師生有哪些需求,都離不開以教學、科研為主的信息資源,90%的教育資源都集中在CERNet上,故校園網路在選擇ISP時,就要重點考慮CERNet。
9.帶寬的申請和使用分配
校園網路需要多少帶寬呢?別忘了,ISP是以帶寬資源作為經營的主要內容之一。作為網路的「流量」,在網上你隨時都可能被「斷流」或「欠流,「暢流」的時段不會是很多,這是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基礎設施存在的客觀原因而造成的。然而,不是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合理地申請接入帶寬和在網上作好帶寬分配會提高數據傳輸的速度和效率。網路界曾經有一個爭議很多的80/20規則,就是在一個區域網內有80%的通信量在網段內傳播,剩下20%沿干線傳播,今天,人們對互聯網路的需求已大大超過80/20規則,而應成為20/80規則了。如何申請足夠帶寬而又不至於浪費呢?太大的帶寬會意味著要向ISP支付更多的費用。計算的依據就是要考慮校園網的規模,在出口鏈接Intermet的高峰期約有多少台電腦(一般擁有總量的60~70%),以每台機的帶寬為100kb/s(比PPP撥號方式的56kb/s moden快些)計算,總需求在多少MB,再考慮20/80規則,以確定整個校園網的接入帶寬,出於數據安全的考慮,一些裝有重要而又保密的數據的主機,如財務數據、人事檔案數據,只許在網段內使用,不宜鏈接Internet。
10.網路操作系統的選擇
網路操作系統(Net Operation System)的選擇關繫到網路的應用、安全和管理。目前常用的網路操作系統有:Unix、Linux、Netware、Windows 2000 Server/Advanced Server /Datacenter Server,下面作一簡單介紹:
UNIX UNIX操作統是一個多用戶、多進程的分時操作系統,在互聯網發展的初期,它就被融入了許多網路技術和通信協議,它的可移植性及安全性能極好,被廣泛地用於微型機、小型機、超小型機和大型計算機上。今天,它仍然作為Internet上各類伺服器主選的網路操作系統,並深得金融、電信、保險行業的青睞。
Linux 它是近年來流行的一種類UNIX操作系統,其功能體系現與UNIX有許多共同點,最新發行的版本包含了文件管理、用戶賬號管理、網路管理等許多工具,對互聯網路的應用有很好的支持。
Netware Netware是Novell公司開發的網路操作系統,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已發展了十幾版本,新版本體現了高度的開放性和安全性,是目前國際上應用最廣泛的一類區域網操作系統。
Windows NT 它是一個搶先式多任務的網路操作系統,並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開放性,它具有讓企業有多種應用管理的強大功能,如資料庫服務、電子郵件,能聯合多種網路進行通信。它能支持較多的應用軟體,工具,文件共享和網路列印服務,也是一個功能卓越的網路操作系統。
Windows 2000 Windows 2000是Microsoft公司耗費巨資開發的一個產品,其伺服器版有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和Window 2000 Datacenter Server等三個版本。它們是由Windows 98和Windows NT4.0的優良功能融合而成,它們擁有全面的Internet應用軟體服務、增強的可靠性和可擴展性及強大的端對端管理等性能。
綜合以上這些網路操作系統的特點與對網路應用的支持,你就可選擇一個或幾個適合於校園網內各子網伺服器的操作系統,以適合各類應用、安全控制和管理。
總之,校園網路的規劃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同的規劃設計方案,可使網路存在較大的性能差異,它不僅體現在網路本身具備的技術特性和應用特點上,也體現了不同用戶的各種需求,從根本上而言更是體現了信息化社會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網路設計基礎,21世紀計算機網路工程叢書編寫委員會編,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Cisco互聯網路設計,[美]Matthew H.Birkner編著,瀟湘工作室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3]Internet核心技術精解,[美]John R .Levine 著,管偉等譯2001年第一版。
[4]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關於中小學校園網路建設指導意見,教育基〔2001〕16號。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⑻ 通信網路優化問題分析論文
通信網路優化問題分析論文
在各領域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於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怎麼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通信網路優化問題分析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摘要: 隨著通信進程的不斷發展,用戶數量不斷增加,通信質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目前一個比較熱點的一個問題就是網路優化,通過現有的通信網路減少信道擁塞,實現高質量的通信。所謂網路優化是以充分了解網路的運行狀態為前提,通過各種相關的技術手段,對網路中不合理的部分進行必要的調整,使網路達到最佳運行狀態的過程。網路優化是長期性的工作,通過合理的規劃、建設,實現良性運行的網路。
關鍵詞:網路優化流程
1、概述
1.1網路優化的概念和意義網路優化是指對在運行的網路中提取和分析數據,對網路運行的影響因素和網路運行中的不確定因素進行分析,通過參數的優化和技術手段的實時處理,對網路的運行狀態進行更新,使現有網路的運行狀態最佳。在網路優化的過程中,還可以積累網路運行管理、維護和規劃經驗,指導未來的網路規劃和日常運行。網路優化的目標是提高網路通信質量或者保持網路通信質量。從網路的角度來看,網路優化的主要目標是提高移動網路通信服務質量,並盡可能減少網路維護成本。網路通信質量包括諸如語銀戚音質量、減少掉話率、良好接通率等很多方面;維護成本則是包括設備利用率、網路擴容、設備和線路投資等方面。從運營企業的角度來看,提高用戶滿意度及忠誠度,使企業利益最大化是網路優化的終極目標。為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在通信質量上完成既定的任務,包括分配成功率、切換成功轎告率、接通率、信道擁塞、掉話次數、通信服務質量等方面。目前,提及的網路優化主要側重於無線網路優化。因為,交換網路比較穩定,而無線網路因其所處的環境非常復雜不確定。在對整個網路進行優化時,無線網路優化對通信質量的提高有更大的空間可為。
1.2網路優化的主要內容
網路優化就是在充分了解網路運行狀態的前提下,對現有網路進行數據採集和分析,發現網路質量的影響因素,採取各種技術手段對網路進行調整優化,使網路達到最佳運行狀態,使資源最優化。網路優化的主要內容包括設備故障排除、改善網路運行指標、提高通話質量、維持話務均衡和網路均衡、對網路資源進行最優配置以及建立和維護網路優化平台和網路優化檔案。
2、無線網路優化流程
無線網路優化的流程主要包括對現網數據進行採集、數據分析和實施等三個部分。
2.1數據採集
相對於交換網路優化,無線網路優化在網路優化中顯得更加重要,也比交換網優更復雜,這是由於無線環境的復雜多變造成的,因此,無線上的改進,往往能給全網接通率較大的提高。影響無線網路的質量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無線網路擁塞、小區或載頻工作不正常,信號過弱和質量差引起掉話,切換等。通過對網路數據的採集和分析,才能確定網路優化的實施方案。需要採集的網路數據包括無線數據、話務數據和干擾數據。無線參數的採集主要是在基站控制器(BSC)上獲取各個小區的參數。
數據採集的途徑主要有以下三種:
(1)獨立專用控制信道(SDCCH信道),主要有指派次數、成功率、擁塞率和掉話率等。
(2)話音通道(TCH):主要是擁塞率、話務量、設備完好率、掉話率、指派成功率和信道話務量等。
(3)切換通道(HANDOVER):主要切換請求數、成功率、切換未接受率和HANDOVERLOST指標等。
2.2網路數據的分析方法
網路數據的分析方法鋒帆陵很多,例如:DT測試、CQT測試、設備勘察、頻率與覆蓋的模擬分析、參數核查與分析、服表分析、信令分析等等。常用的方法包括信令跟蹤分析法、路測分析方法和話務統計分析方法等三種方法。信令分析可以對優化區域內所有小區的ABIS口和A口同時進行信令採集,可以較好地解決覆蓋問題、頻率干擾問題和無線參數設置等問題。信令分析只要利用信令儀表對A口和ABIS口進行跟蹤的數據採集和分析。
由於信令分析是對信號進行充分的采樣,可以對一次通話的全部流程進行分析,所以分析的結果比較全面、准確。分析A介面採集的數據,可以發現切換局數據不全、信令負荷、故障中繼、故障時隙以及話務量不均衡等問題;分析ABIS介面採集的數據,可以發現上、下行鏈路路徑損耗、小區覆蓋、無線干擾以及隱性故障等問題;這里,需要藉助與各種圖譜進行分析,包括信道佔用時長圖、接收電平分布圖、頻率干擾檢測圖等。話務統計分析方法是利用採集到得無線話務報告數據和各種告警信息,製作話務統計報告。根據統計報告中的各項指標,分析基站話務分布情況和變化情況、分析網路參數設置的合理性、網路結構的合理性以及各項參數的實際情況。這里,比較重要的指標有呼叫成功率、掉話率、切換成功率、話務量、信道可用率、信道擁塞率等。另外一種方法路測分析方法是最為常用和實用的方法。同過路測分析可發現很多問題,包括相鄰小區配置關系是否合理、頻點定義錯誤造成的干擾、基站硬體故障、天線連接錯誤、無線信號質量、無線信號覆蓋、切換情況等。而在路測過程中還可以獲取地貌、天線俯仰角、用戶分布群等許多有意義的基礎信息,為未來的網路擴容或網路建設提供寶貴的依據。
3、網路優化的關鍵技術
在網路優化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易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成為網路優化的關鍵。最受關注的幾個問題包括覆蓋、頻率干擾以及切換等。
3.1覆蓋問題
覆蓋問題主要包括孤島覆蓋、越區覆蓋和不連續覆蓋等問題。覆蓋主要是由於網路規劃、地理因素等原因造成的小區內通話不當。覆蓋區域過大時,可能造成切換頻繁,可能會形成較大的相互干擾;覆蓋區域過小時,通信時的掉話率較高、切換成功率較低。孤島覆蓋的問題可以通過測試電平發現,可以通過實際的勘察,確定原因。
引起孤島覆蓋的原因可能是地形建築物阻擋、基站功率、天線高度和位置。越區覆蓋主要是由於基站的天線過高或者俯仰角過小,引起該小區的覆蓋距離果園,越區到其他站點所覆蓋的區域。越區覆蓋容易產生孤島效應,甚至頻率干擾;可能會導致計費錯誤;吸收額外的話務以及導致較大的負面影響。越區覆蓋問題可以通過系統模擬和切換統計中發現。不連續覆蓋的主要原因是網路部署的工程問題。這需要在基站設計和網路整體規劃部署時進行調整,在日常維護中可操作性不大。
3.2頻率干擾問題
網路的頻率干擾問題可能來源於系統內部的干擾,也可能來源於系統外部。整體會表現為網路質量不高,各種指標不合格。
可以通過模擬及分析確定干擾的來源、影響范圍,從而解決頻率干擾問題。
3.3切換問題
為保證通話質量,以及減少信令流量和負荷,需要減少不必要的切換;同時,切換失敗和頻繁切換也是切換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切換問題可以通過統計數據和路測結果進行分析。
4、結語
網路優化是一個漸進完善的過程,也不排除新的問題和新的情況出現。在整個優化過程中,應逐漸引入更加智能、較少經驗和人工參與的方法,將網路優化智能化。
參考文獻
[1]劉海軍.GSM日常網路優化概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9.
[2]沈剛,張新華.淺析3G無線網路優化[J].中國無線電,2011,7.
[3]李長鶴.試析GSM網的網路優化[J].科技傳播,2011,11.
;⑼ 中級通信工程師論文
淺談移動通信基站的防雷與接地
摘 要:本文介紹了移動通信基站防雷接地的重要性,防雷接地系統的構成和基本要求,移動通信基站的防雷與接地。
關鍵詞:移動通信基站 防雷 接地
1、移動通信基站防雷接地的重要性
當今移動通信技術發展迅速,通常,由於移動通信基站BTS天線位於室外且架設的比較高,帶電的雲層會在天線上產生感應電荷。如果天線與大地之間有直流通路,則電荷可以通過大地泄放,而不至於積累起來,從而也不會因感應電荷在天線與大地之間產生高電位差而引起放電。
在乾燥的氣候條件下,砂土、雪等與天線的摩擦也會產生靜電,接地有助於減少雷擊破壞、靜電破壞和人為雜訊,所以對於每種接地通信設備進行良好的接地是很重要的。由於接地系統的質量往往成為避免雷擊事故發生的關鍵,所以防雷問題往往成為BTS設備安裝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於山區內孤立山上的BTS,雷擊事件更為頻繁,更應該重視防雷接地系統的設計。
2、防雷接地系統歷改虧的構成和基本要求
防雷接地系統是由大地、接地電極、接地引入線、地線匯流排、接地配線五部分組成的整體。其中:大地具有導電性和無限大的容電量,是良好的公共地參考電位;接地極是與大地電氣接觸的金屬帶等,用於使電流擴散入地;接地引線是在接地電極與室內地線匯流銅排之間起連接作用的部分;地線匯流排為匯集接地配線所用的母線銅排;接地配線是連接設備到地線匯流排的導線
接地極有垂直打入地下的棒形接地極組(用扁鋼或角鋼)、鋼板接地極組和水平輻射的帶狀接地極,也有用這幾種形式混合組成的復合式地網的。垂直打入地下,然後用導線殲讓連接起來的方式比破土方式好。因為重填的泥土緊密性差,接地電阻大。此外。鐵塔下面的接地電阻應盡量靠近鐵塔底部。
接地引線不能用扁平編織線或絞合線,因為它們容易被腐蝕氧化,並且有較大的電感和互感,對泄放浪涌電流不利,故最好採用鍍鋅扁鐵或¢16~¢18的螺紋鋼。它與避雷針和接地體的肢神連接建議採用燒焊,其燒焊接觸縫長度應大於20cm,以防止大電流通過時因接觸面小而發熱引起嚴重脫焊。避雷針、引下線和接地體等整個防雷接地系統,最好採用相同的金屬材料,以防止長期的電化學反應使接地線遭受腐蝕而接地不良。尤其要避免銅與鍍鋅鐵製件直接接觸,因為銅鋅會在接觸面上形成銅鋅電池而很快腐蝕。當接地線從樓頂引下時,應防止靠近其他導體或與其作平行布置,即使其他導體接觸、地也應該相隔2m以上。當接地引線必須穿金屬管道時,則必須使引下線在被穿過的導線的兩端與導線相連接,此金屬也稱為地線的連接線。
地線排一般分為室內接地排和室外接地排,室內接地排通常安裝BTS、電源機櫃較近且與走線架同高的牆上。室外接地線通常在饋管窗外附近(1m內)。接地排用銅排做成。自接地排至各種設備的連接電纜(稱為接地線)要盡量短。最後,室內接地排通過一根單獨的黑色接地線引至樓底接地極。室外接地排可用一根黑色接地線(95mm2)連接至樓底接地體。
防雷接地系統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接地電阻的要求:接地電阻主要包括:土壤電阻、土壤和地電極之間的接觸電阻、地電極自身電阻、接地引下線電阻等,由於後幾種電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計,所以接地電阻主要是指土壤電阻。降低接地電阻是實現雷電流泄流的關鍵,雷電流通過單根引下線的全部電壓降計算公式為
其中為電壓降,單位;為雷電流,單位:;為接地裝置電阻,單位 ;為單位長度的電感,約為1.5 ;為引下線的長度,單位 ;為雷電流的陡度,單位。從公式可以知道在防雷接地裝置中,接地電阻阻值越小,則瞬間內沖擊接地電壓降就越小,雷電時設施的危險性就越小。不同設施對接地電阻的要求稍有差異,移動通信基站基座≤4Ω、天饋線金屬屏蔽層≤4Ω、信號避雷器≤10Ω、電源避雷器≤4Ω、安全保護地≤4Ω、通信機房≤1Ω。系統設計時要正確規劃、符合規范參數。②聯合接地的要求:IEC(國際電工委員會)和ITU-T(國際電信聯盟)的相關防雷接地設計規范中都不再有單獨接地,而是建立公共地網以防雷,即電源地、工作地、保護地等在公共地線上連成電氣一體化,以建立零電位參考電平平台。移動通信基站中,防雷接地為針對雷擊防護採用的泄流接地;工作接地為直流電源接地;保護接地為室內設備機殼接地。
3、移動通信基站BTS接地的幾種實際情況
3.1 利用現有的避雷帶
當BTS所在大樓有較可靠的屋頂避雷帶、防雷接地及工作接地時,BTS的接地應利用大樓現有的接地裝置,但必須測試其接地電阻值。如果測試結果不符合要求。應增加接地體,使接地電阻滿足≤5Ω的要求,如果大樓的防雷接地與工作接地分設接地體,而且經實際測試防雷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大於工作接地電阻時,應增加接地體,使其阻值降到與工作接地的電阻相同或更小一些。天線、天線桿/塔、饋線及屋頂走線架與屋頂避雷帶做可靠的連接,連接點不能少於兩點。如果天線附近沒有避雷帶,則專設下引線沿外牆引至接地體,不要引入機房的接地排上。
3.2 大樓沒有避雷帶
當所在大樓沒有現成的屋頂避雷帶時,應架設一定數量的避雷針,使天線頂端處於避雷針的保護角之下,並同時將避雷針接地線直接引至樓下接地體。
3.3 BTS設有天線鐵塔
當BTS設有鐵塔時常採用三合一(即聯合接地)系統。這種情況,一般都把整個機房設計在鐵塔的避雷保護范圍內,機房頂可以不設避雷帶,但機房四周可以仍需埋設一閉合接地環,使機房的地電位均衡分布和縮短接地引線。這個閉合接地環與鐵塔的均壓接地環在地下連接在一起。鐵塔的塔腳也應該互相連接起來,然後再多點與均壓環相連。天線的同軸電纜必須安裝在鐵塔體內,以防止大電流貫穿同軸線。接地時需用大截面導體,才能達到電阻低,熱量高、引線電感小、趨膚效應也小的要求。
4、移動通信基站的防雷與接地
4.1 供電系統的防雷與接地
(1)移動通信基站的交流供電應採用三相五線制供電方式。
(2)移動通信基站宜設置專用電力變壓器,電力線宜採用具有金屬護套或絕緣護套電纜,穿鋼管埋地,並引入移動通信基站,電力電纜金屬護套或鋼管兩端應就近可靠接地。
(3)當電力變壓器設在站外時,對於低處年雷暴日大於20天、大地電阻率大於100Ω/m的暴露地區的架空高壓電力線路,宜在其上方架設避雷線,其長度不宜小於500m。電力線應在避雷線地25°角保護范圍內,避雷線(除終端桿外)應每桿做一次接地。
為確保安全,宜在避雷線終端桿的前一桿上,增裝一組氧化鋅避雷器。
(4)當電力變壓器設在站內時,其高壓電力線應採用電力電纜從地下進站,電纜長度不宜小於200m,電力電纜與架空電力電纜連接處三根相線應加裝氧化鋅避雷器,電纜兩端金屬外護層應就近接地。,
(5)移動通信基站交流電力變壓器高壓側三根線,應分別就近對地加裝氧化鋅避雷器,電力變壓器低壓側三根相線應分別對地加裝無間隙氧化鋅避雷器,變壓器的機殼、低壓側的交流零線,以及變壓器相連的電力電纜的金屬外護層,應就近接地。出入基站的所有電力線均應在出口處加裝避雷器。
(6)進入移動通信基站的低壓電力電纜,宜從地下引入機房,其長度不宜小於50m。電力電纜在進入機房交流屏處,應加裝避雷器,從屏內引出的零線不做重復接地。
(7)移動通信基站供電設備的正常不帶電的金屬部分、避雷器的接地端,均應做保護接地,嚴禁作接零保護。
(8)移動通信基站的直流工作地,應叢室內接地匯集線上就近引接,接地線截面積應滿足最大負荷的要求,一般為35~95mm2,材料為多股銅線。
(9)移動通信基站電源設備應滿足相關標准、規范中關於耐雷電沖擊指標的要求,交流屏、整流器應設有分級防護裝置。
(10)電源避雷器和天饋線避雷器的耐雷電沖擊指標等參數應符合相關標准、規范的要求。
4.2 鐵塔的防雷與接地
(1)移動通信基站鐵塔應有完善的防直雷擊及二次感應雷的防雷裝置。
(2)移動通信基站鐵塔採用太陽能燈塔。對於使用交流電饋電的航空標志燈,其電源線應採用具有金屬外護層的電纜,電纜的金屬護外套應在塔頂幾進機房入口處的外側就近接地。燈塔控制線及電源線的每根相線,均應在機房入口處分別對地加裝避雷器,零線應直接接地。
4.3 天饋線系統的防雷與接地
(1)移動通信基站天線應在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內,接閃器應設置專門雷電流引下線,材料宜採用40×40mm的鍍鋅扁鋼。
(2)基站同軸電纜饋線的金屬外護套,應在上部、下部和走線架進機方入口處就近接地,在機房入口處的接地,應就近與地網引出的接地線妥善連通。當鐵塔高度大於或等於60m,同軸電纜饋線的金屬外護套層還應在鐵塔中部增加一處接地。
(3)同軸電纜饋線進入機房後,與通信設備連接處應安裝饋線避雷器,以防止自天饋線引入的感應雷。饋線避雷器接地端子應就近引接到室外饋線入口處接地線上,選擇饋線避雷器時,應考慮阻抗、衰耗、工作頻段等指標與通信設備相適應。
4.4其他設備的防雷與接地
(1)移動通信基站的建築物應有完善的防直擊雷及抑制而次感應雷的防雷裝置(避雷網、避雷網和連接器等)
(2)機房頂部的各種金屬設施,均應分別與屋頂避雷帶就近連通。機房頂部的彩燈應安裝在避雷帶下方。
(3)機房內走線架、吊掛鐵架、機架或機殼、金屬通風管道、金屬門窗等均應做保護接地。保護接地引線一般宜採用截面積不小於35mm2的多股銅導線。
5、結束語
隨著IT業的不斷發展,移動通信站點的設備和防雷措施也在不斷革新,只要在工程實際中不斷調查優化研究,充分認識雷電可能的入侵途徑,採取全方位、多層次綜合防護,就能取得有效的防雷效果。
參考文獻:
[1] 《移動通信基站防雷與接地設計規范》(YD5068-98)
[2] 張殿富. 《移動通信基礎》.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淺談移動通信網路優化
摘 要:網路優化工作本著立足於網路服務於市場的原則,為市場經營的業務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和保障,為用戶提供高效、優質的通信服務,並最終實現網路優化工作的真正意義。本文根據湖北聯通維護工作中的一些經驗,提出的一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應對從事網路維護的工程技術人員應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移動通信 網路質量 網路優化
前言
隨著移動通信行業的發展,網路規模壯大,移動用戶日趨增多,移動通信網路正面臨嚴峻的挑戰。一方面是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加快,造成網路環境的不斷變化,致使移動通信網路結構日趨復雜;一方面是移動用戶數量驚人發展,網路規模不斷擴大,但頻率資源匱乏;另一方面是在網路建設以及擴容過程中存在一些遺留問題,導致網路質量下降。以上諸多問題都需要通過網路優化來解決。隨著移動通信競爭機制的介入,如何改善網路運行性能,提高網路質量,成為各大運營商經營成敗的重要籌碼,各大運營商對移動通信網路的質量非常關注。因此,網路優化工作不容忽視,它的地位和作用對網路的運行維護、網路規劃及工程建設日趨重要,並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網路優化既然在通信行業中那麼重要,那什麼是網路優化?網路優化是高層次的維護工作,是通過採用新技術手段以及優化工具對正式投入運行的移動通信網路進行參數的修改及網路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使網路達到最佳運行狀態,從而提高移動網路質量的維護工作。接下來,我將結合多年的網路維護經驗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網路優化的目標
2.1擴充容量
作為移動通信用戶,希望的就是在任何地方一打電話就通,而且通話質量要好、不掉話。但要做到這些,運營商們所提供的網路必須能提供足夠的業務容量。業務容量與每個用戶的業務量有關,也與無線信道的呼損有關,國外運營者呼損一般採用2%,而我國由於經濟原因,在郊區時呼損往往採用5%,在市區時才會採用2%。
2.2 增加覆蓋范圍
覆蓋是我們在網路優化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覆蓋不理想,將會對系統許多方面造成不良影響。控制覆蓋是優化中最為重要的,所以移動通信網路應提供盡可能大的覆蓋范圍。要實現對覆蓋范圍的控制,可以通過硬體和軟體兩方面的調整來實現。在硬體方面,可以通過調整天線角度,增益,方位角,俯仰角以及功率大小,選擇最佳站址,調整載頻配置,均衡話務分布,改善網路質量。在軟體方面�可以通過對一些小區參數如:允許接入參數、小區選擇參數、功率參數、切換參數的修改來獲得最佳覆蓋效果。
2.3 提供好的網路服務
移動通信的網路傳播決定了在覆蓋區內不可能是100%覆蓋,我們只能期望在覆蓋區內死角越少越好。話音質量取決於信號電平和干擾的電平。有時信號很強,但質量不好,就是由於干擾問題。掉話的原因很多,與信號的電平、干擾的電平、切換電平等都有關。
要達到這些目標,花很多錢能辦到,但一個好的網路應是在能滿足上述要求的同時,花錢最少,這就需要精心地規劃和設計,合理使用頻率和設備。
網路優化的流程
網路優化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循環過程,整個過程包括數據採集、數據分析、制定優化方案、實施優化方案以及調整優化方案5個步驟。
如下圖所示:
3.1數據採集
要想把網路優化好,就必須要有充分了解網路的運行狀態,主要是發現當前網路中存在的問題,這就是數據的採集,它是網路優化必須首先完成的,而且是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當前我們的數據採集包括以下四種方式:
3.1.1 DT數據採集法:
DT,英文Driver Test的縮寫,譯為車載測試,即在測試車內藉助測試儀表、測試手機等測試工具結合地理信息圖和網路資源配置對當前網路的無線覆蓋情況、話音質量、小區間的切換關系及下行鏈路的無線干擾情況等,從而收集到當前網路中存在的問題,為接下來的數據分析提供可靠的數據。
3.1.2 CQT數據採集法:
CQT,英文Call Quantity Test 的縮寫,譯為語音質量測試,即在當前網路覆蓋范圍內選取多個測試點,進行一定數量的撥打呼叫,它以用戶的主觀評價為主,主要測試通話的語音質量情況、接收電平的高低、收集是否頻繁小區間切換及掉話情況,測試點一般選擇在通信比較集中的公共場所,如機場、酒店、車站、寫字樓等。
3.1.3 OMC數據採集法:
OMC,英文Operation Manage Center 的縮寫,譯為操作管理中心測試,即通過基站操作管理中心獲得收集的無線話務統計報告數據和系統硬體告警信息。通過分析話務統計報告中的各項指標(呼叫成功率、掉話率、切換成功率、每時隙話務量、無線信道可用率、話音信道阻塞率和信令信道的可用率、掉話率及阻塞率等),可以了解到無線基站的話務分布及變化情況,從而發現異常問題所在。結合其他手段,還可分析出網路邏輯或物理參數設計的合理性、話務量均衡性以及是否有頻率干擾及硬體故障等。利用這些指標可分析該小區基站工作狀況及優化方向。
3.1.4 用戶申告數據採集法:
用戶申告數據採集法即通過用戶投訴或來自業務部門投訴或用戶調查了解網路質量,此方法能及時了解到網路中有關服務質量方面的問題,是我們了解網路服務狀況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這種採集方法我們可以了解到網路中如呼叫失敗、掉話、串話、單通、回聲、信號時有時無以及話音斷斷續續等現象。
但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會將這四種手段相互配合、彼此印證來採集網路的問題。
3.2數據分析
通過DT、CQT、用戶申告三種採集方法可得到網路場強覆蓋分布圖、比特誤碼率分布圖、幀丟失率分布圖、有效相鄰小區分布圖、相鄰基站頻率干擾分布圖以及雙頻網評估,呼叫過程事件和發生的頻度統計報告,從而得到網路覆蓋盲區定位。網路干擾(上/下行)區定位、切換分析報告等。通過OMC採集方法可獲得話務統計報表,處理後得到接通率、掉話率、切換成功率、切換失敗率等信息。
3.3制定優化方案
根據各種數據分析方法得到數據,對有效數據的分析,判斷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而對網路進行優化。
通常我們在網路維護中所制定的優化方案一般是初層次的優化方案,進一步提高網路的運行質量就必須要進行較高層次的優化,它需要周期性地、漸進地進行,不斷提高網路要求,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循環進行網路優化的過程,最終得到好質量的網路。
3.4實施優化方案
針對制定的優化方案,到現場嚴格按照實施優化方案,使網路達到好的質量。如果遇到無法完成的步驟需記錄並返回維護中心重新制定可實施方案。
3.5調整優化方案
當按照優化方案實施後仍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網路質量,也就是說我們實施的優化方案還存在問題,此時我們將重新根據採集的有效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得到更好的解決方案的過程,我們稱為調整優化方案,這個過程通常會重復很多遍。
網路優化方法
本階段根據優化方案,我們在網路優化過程中主要通過採取:基站告警排障、基站檢查、頻率規劃優化、天線調整、切換關系修改、資料庫修改。達到優化的目的:降低擁塞率、降低掉話率、提高接通率、改善覆蓋、改善通話質量。
4.1方法一:首先,利用規劃與優化軟體模擬計算調整後的效果,若滿意,調整天線參數,然後進行無線測試工作,反復進行模擬、調整、測試、比較工作,直到實現良好的服務狀態。
4.2方法二:根據有線部分的測試得到的統計數據,分析網路服務質量差的原因。修改中央管理系統或設備終端資料庫後,再進行統計。每次盡量只修改一個參數,通過反復修改、統計、比較以得到較佳的指標。
4.3方法三:根據測試到的盲點和話音質量較差地區數據,調整天線的角度、高度、傾角、類型、連接及終端設備的發射功率。必要時,利用駐波比綜合測試儀表檢查天饋線系統,如:無線輸出功率、饋線回損及大線角度、類型、高度與設計是否一致。利用功率計、頻譜儀等儀器檢查基站硬體設備模塊的輸出功率、放大增益、測試點工作電平、濾波器輸出波形等。這樣可對不良基站進行處理,比如故障件替換,調整天線,甚至更換基站位置。
4.4方法四:通過對中央控制系統軟體和終端設備軟體版本的升級、打補丁等方法可使網路獲得新的統計功能、網路業務和更加良好的工作狀態。同時,採用完善的錄音通知系統、簡訊息、語音信箱等新業務,也有利於減少無效呼叫,提高接通率。
結束語
網路優化在某種意義上也是針對用戶的感受和業務種類需要的變化而不斷進行網路中各種參數的優化設置和調整的過程。隨著市場業務的發展需求,必將還有新的技術在網路上得以應用,新問題將會不斷出現,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經驗積累,特別是針對新技術的了解和知識儲備,才能跟上技術的發展步伐,通過網路優化,使移動通信網路質量也隨之提升。
以上討論的只不過是網路優化中很小的一部分。在實施網路優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會更多、更復雜,我們一定要從全局觀念出發,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可疑點,因為一些故障往往是由於很多不起眼,看似不相乾的設備、參數引起的。特別是在故障分析時,一定要理清思路,根據流程查找故障點,切不可在沒有找到故障點時,盲目制定方案。
參考文獻:
[1] 黃論周.隨州GSM網路優化方案淺析[J].電信快報,2004;
[2] 戴美泰,吳志忠.GSM移動通信網路優化[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3;
[3] 孫民英.電信技術2003年05期;
[4] 王宏偉.信息技術2006年30卷4期;
[5] 陳曉雷.湘潭市移動通信公司(網路資源)。
⑽ 哪裡有無線網路規劃與設計的論文
[信息與通信工程]TD-SCDMA無線網路規劃方法研究
http://tabobo.cn/soft/20/233/2007/04955217459.html
摘 要
在我國,目前已經擁有了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網和最大的移動用戶數,移動用戶的數量已經超過4億,而且這個數字還將快速增長。現有的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無論是在頻譜資源,還是在所能提供的業務方面,都已經不能滿足移動通信用戶的需求。
本文所討論的TD-SCDMA是一項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究的3G技術,論文中將從TD-SCDMA的技術特點、無線網路規劃流程、覆蓋和容量規劃、組網方案和小區規劃、以及TD-SCDMA與其他移動通信系統間的干擾及協調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討論。其中對於覆蓋和容量規劃將在理論方法上進行較為詳細地論述;而與其它系統間的干擾問題將通過與WCDMA網路間的干擾分析來進行。
在文章的最後,將通過對自己親身參與的部分規劃工作的敘述來對本論文做一個結束,這個也是本論文中對於自己在實踐中所學比較全面的總結。
關鍵詞:TD-SCDMA,覆蓋規劃,容量規劃,鏈路預算,干擾分析
ABSTRACT
Mobile subscriber's rate of rise goes far beyond the fixed telephone user's rate of rise in our country and even the world.At present already we had the global biggest migration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 our country and the biggest mobile subscriber number,and mobile subscriber's quantity already approached four hundred million, moreover this number also is growing fast.The existing second-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gardless of is in the frequency spectrum resources or in the service aspect which can provide,all already could not satisfy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service development demanded.
Here what the article discusses is the technology of TD-SCDMA which is completely and independently studied by our country,we will study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 of TD-SCDMA,wireless network planning flow,cover and capacity planning,network plan and plot plan,disturbance and coordination with othe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etween.For coverage and capacity planning which will be carried out the theoretical methods exposition in more details.As for the issue of interference with other systems,we will talk about it with the WCDMA network.
In the final article, through my personal involvement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to make a conclusion,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practice what I have learnt in my comprehensive review.
KEY WORDS: TD-SCDMA, cover planning, capacity planning, link budgeting, disturbance analysis
目 錄
前 言 - 1 -
第1章 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的發展[1][5][6] - 2 -
1.1 第三代移動通信的三大主流標准 - 2 -
1.2 TD-SCDMA標準的形成 - 3 -
第2章 TD-SCDMA技術概述[3][5] - 6 -
2.1 TD-SCDMA簡介 - 6 -
2.2 TD-SCDMA採用的主要技術 - 7 -
2.2.1 智能天線技術 - 7 -
2.2.2 綜合採用各種多址方式 - 9 -
2.2.3 同步CDMA - 10 -
2.2.4 聯合檢測(Joint Detection)技術 - 11 -
2.2.5 接力切換(Baton Handoff) - 14 -
2.2.6 動態信道分配(DCA) - 15 -
第3章 TD-SCDMA無線通信系統網路規劃[4][8][10][11] - 18 -
3.1 無線網路初步規劃的流程 - 18 -
3.2 TD-SCDMA無線網路規劃的內容及流程 - 19 -
3.3 TD-SCDMA網路覆蓋規劃 - 21 -
3.3.1TD-SCDMA 覆蓋規劃理論准則 - 21 -
3.3.2 TD-SCDMA覆蓋規劃的鏈路預算方法 - 23 -
3.4 TD-SCDMA網路容量規劃 - 27 -
3.4.1 TD-SCDMA 的容量規劃流程 - 28 -
3.4.2 TD-SCDMA容量規劃預算的數學模型 - 30 -
第4章 TD-SCDMA的組網[2][7][9][12][13] - 33 -
4.1 TD-SCDMA獨立組網 - 33 -
4.1.1 TDD-TSM 向TDD-LCR的演進方案 - 33 -
4.1.2 覆蓋方式分析 - 34 -
4.1.3 終端移動速度分析 - 36 -
4.2 TD-SCDMA與WCDMA網路聯合組網 - 36 -
4.2.1 雙網切換 - 37 -
4.2.2 網間漫遊 - 38 -
4.2.3 網路版本 - 38 -
4.3 組網方案 - 39 -
4.4 TD-SCDMA與WCDMA混合組網干擾分析 - 40 -
4.4.1 鄰頻干擾分析原理 - 41 -
4.4.2由ACIR計算WCDMA系統容量損失的方法 - 41 -
4.4.3 TD-SCDMA BS 對 WCDMA BS干擾分析 - 43 -
第5章 羅沙島的兩種建站方案 - 49 -
總 結 - 53 -
致 謝 - 55 -
參考文獻 - 56 -
附 錄A 中文翻譯 - 57 -
附 錄B 英文原文 -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