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查看自己電腦的網路配置
使用win+r打開命令提示符,以下是查看電腦信息的一些命令
查看當前IP:開始--運行--(window+r)輸入 cmd -- ipconfig、ipconfig/all
查看電腦配置:開始--運行--(window+r)輸入 dxdiag
查看注冊表:開始--運行--(window+r)輸入 regedit
查看系統屬性:開始--運行--(window+r)輸入 sysdm.cpl
查看系統信息:開始--運行--(window+r)輸入 msinfo32
cmd下查看查看網路信息:
一、nbtstat(該命令使用TCP/IP上的NetBIOS顯示協議統計和當前TCP/IP連接,使用這個命令你可以得到遠程主機的NETBIOS信息,比如用戶名、所屬的工作組、網卡的MAC地址等。在此我們就有必要了解幾個基本的參數。
-a 使用這個參數,只要你知道了遠程主機的機器名稱,就可以得到它的NETBIOS信息(下同)。
-A 這個參數也可以得到遠程主機的NETBIOS信息,但需要你知道它的IP。
-n 列出本地機器的NETBIOS信息。)
二、netstat(這是一個用來查看網路狀態的命令,操作簡便功能強大。
-a 查看本地機器的所有開放埠,可以有效發現和預防木馬,可以知道機器所開的服務等信息。
這里可以看出本地機器開放有FTP服務、Telnet服務、郵件服務、WEB服務等。用法:netstat -a IP。
-r 列出當前的路由信息,告訴我們本地機器的網關、子網掩碼等信息。用法:netstat -r IP。)
三、tracert(跟蹤路由信息,使用此命令可以查出數據從本地機器傳輸到目標主機所經過的所有途徑,這對我們了解網路布局和結構很有幫助。這里說明數據從本地機器傳輸到192.168.0.1的機器上,中間沒有經過任何中轉,說明這兩台機器是在同一段區域網內。用法:tracert IP。)
㈡ 台式電腦怎麼設置網路
台式電腦怎麼設置TP-LINK路由器呢?今天小編就告訴大家如何用台式電腦設置無線路由器
第一步:找到路由器LAN介面、找到一根網線,網線的一頭連接電腦網路介面,另外一頭連接LAN介面。
第二步:打開網頁輸入192.168.1.1或者新式路由器輸入:tplogin.cn都可以進入路由器設置頁面。
第三步:進入網頁後提示設置密碼,這個密碼是方便以後進入路由器設置運用,最好設置復雜一點避免被pojie
設置寬頻賬號和寬頻密碼,如果忘記請咨詢你的接入商(電信或者網通)
然後設置無線名稱和無線密碼(也就是wifi密碼),無線密碼最好用數字、字母、符號的組合,這樣更安全
第四步:設置好路由器然後用一根網線連接光纖貓與路由器WAN即可上網。
好了TP-LINK路由器設置到此為止,如果不可以運用就需要考慮寬頻賬號密碼、或者檢查路由器有沒有插好。
、首先在瀏覽器的地址欄輸入192.168.1.1,輸入賬號admin,密碼admin,進入如下圖。
2、然後點擊設置向導,輸入上網名稱跟密碼,設置路由器的名稱與使用路由器的密碼。
3、然後在主機控制面板設置如圖。
4、然後點擊連接到網路,找到剛設置好的路由器。
5、最後在打開的頁面中,輸入密碼即可連接成功。
1、首先打開瀏覽器,在瀏覽器頂上的地址欄輸入「tplogin.cn」,回車確定,然後設置想要的登錄密碼。
2、然後在彈出來的界面中提示登錄成功後,等待路由器自動檢測上網方式完成。
3、然後在接下來的頁面中選擇一種上網方式,輸入自己的寬頻賬號和密碼,點擊「下一步」。
4、然後在無線設置的頁面中輸入想要的無線名稱和無線密碼。
5、最後等待配置完成就可以上網了。
㈢ 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的計算機網路的特點及組成:
(1)計算機網路是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而成的一個群體,這些系統在地理上是分散的,小到一間辦公室就可容納,如區域網;大到遍布一個國家甚至全球,如網際網路。
(2)進行通信的每台主機都是獨立工作的,他們需要遵循共同的網路協議,才能協同工作。
(3)系統互連需要通過各種有線、無線或衛星等通信線路及相關設備組成的通信設施實現。
(3) 系統通過相互通信,進行信息交換、資源共享、互操作及協作處理 計算機網路是由主機、終端、網路節點、通信鏈路等網路元素組成,
㈣ 試比較信息網路與計算機網路的異同
我們將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互相連接起來,使用功能完整的網路軟體來實現網路資源共享的大系統,稱為計算機網路。換句話說,計算機網路既可以用通信線路將幾台計算機系統連成簡單的網路,實現信息的收集、分配、傳輸和處理,也可以將成千上萬的計算機系統和數千公里乃至數萬公里的通信線路聯成全國或全球的計算機網路。 按照網路覆蓋的地區不同,可把計算機網分成區域網(LAN)、廣域網(WAN)、都市網(MAN)以及網間網(INTERNET)等。
信息網路是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是信息傳輸、交換和共享的必要手段。信息網路是現代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目前,人們通常將信息網路分為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網。這三種網路有各自的形成過程、服務對象、發展模式。三種網路在功能上有所交叉,又互為補充,其發展方向是互相融通、取長補短,逐步實現三網融合。
㈤ 生活中的計算機網路對我們的生活、學習有什麼影響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已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影響我們學習生活的重要因素。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尤其是網際網路的普及,網路正在以「無網不入」的觸角延伸到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各個領域中。「網路最終所能帶來的社會變化並不只是建立一個信息市場,而在於形成長久的個體關系與群體關
系。」
事實表明,人們正在使網路由通信工具發展為交往工具,網路已不僅僅是一種先進的通訊手段,而是形成了影響整個社會生活的「網路環境」,網路也由此逐漸具有了文化的意義。
網路文化已經發展為一種重要的亞文化形式,不僅包括與網際行為有關的規范、習俗、禮儀和特殊的語言符號形式,還包括網際欺詐、信息濫發、網上狂言等現象。廣義的網路文化包括一切與信息網路技術有關的物質、制度、精神創造活動及其成果。狹義的網路文化是指建立在信息網路技術與網路經濟基礎上的精神創造活動及其成果,包含人的心理狀態、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和行為方式等方面。網路文化是通過多種活動和載體,作用於人的知識結構和想像力、情感、意志等思想要素,從而影響人的思維過程,並最終改變著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整體素質。
電信、傳媒和計算機多媒體網路通信,都以電信號或光信號傳輸信息,主要的技術指標是頻率、帶寬(單位時間信息傳輸量)和總頻道容量,主要的通信方式是幾乎無延時的(實時)雙向一對一聲音傳輸和單向的一對多聲像傳播。隨著計算機技術升級特別是互聯網的出現,計算機多媒體網路通信得到迅速發展。多媒體網路通信的實質是將圖、文、聲、數統一轉化為數字信號加以傳播,傳統的電信和傳媒技術也可由此納入網路通信,即所謂計算機網、電信網和廣播電視網的三網融合。TCP/IP協議賦予每一台聯網計算機一個獨一無二的地址,任何計算機只要採用該協議與互聯網中的任一主機通信,都可以成為互聯網的一部分。互聯網的
每一台電腦終端在信息傳遞和發布方面均具有高時效性,不受時間和距離的限制,改變了傳統的信息傳遞方式,提高了信息的時效性。因此,當代大學生可以利用電腦足不出戶就能獲取外界大量的信息。
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無中心和用戶驅動的「網際網路」。隨著網路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網路教育、遠程教育方興未艾,逐漸成為全球性的教育模式。這種開放式教育新模式,較少約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個人行為,這樣大學生可以在一個絕對自由的空間中接收和傳播信息。
網上相互交流是網路文化的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它是利用媒介的信息相互傳播,通過校園BBS、QQ、MSN、聊天室、E-mail等開放式交互場所,實現網上一對一、一對多的在線即時對話與討論,是網上的非實時匿名公共留言區,是自由言論的場所。因此,網路場所及文化給大學生帶來巨大便利,也刺激著大學生的好奇心,網上交流已成為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網路的發展,網路空間成為許多網民的交往空間,網路空間具有虛擬性和匿名性。網路將點與點、線與線連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虛幻的空間世界。在一個虛擬網路下,學生置身於一個「虛擬社區」之中,可以直接與素昧相識的人交流思想,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使自己有更多的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這種網上交往方式受到個體不同文化背景、價值觀念、道德行為等因素的互動影響,使現代高校校園文化更加多樣性和復雜性,增加教育工作的艱巨性。
網路文化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許多大學生以上網沖浪為樂事,以成為網路高手為一種榮耀。進而在網路文化形成的虛擬世界中,他們可以做現實世界中一切不便作和不能作的事情。青少年的叛逆精神在網路虛擬世界中大有用武之地,網戀、黑客等成為這些人自我表現的首選方式。
網路文化促進了我們對世界的了解,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網路文化是一個各種信息融合在一起的資料庫,包括有關政治、經濟、教育、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信息的資料庫充滿在網路空間。大學生進入網路世界後,並不需要過多的網路方面的知識,只需點擊瀏覽器就能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遊。由於網路文化的普及,人們不需要購買和翻閱大量的書籍,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人們為獲取知識所付出的時間、精力、金錢被減到最小,這是其它教育媒體所無法相比的。
網路有利於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增強自信。美國心理學PatriciaWallance在《互聯網心理學》中談到了一個典型案例:一個相貌平平的學生在網上找回了自信。他說過去因為自己相貌平平,在面對面的課堂討論時總不愛回答問題。由於人們總是忽略他做的評論,他就乾脆不再發表意見。但他發現互聯網卻是一個不以貌取人的地方。第一次參加網上討論,就表現出深刻的思想且不乏幽默。一兩天的時間內就有好幾個人回信表示同意他的觀點,在辯論中站在他這一邊。這是在教室里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互聯網為他提供了一個使他充分發揮自己潛力的公平競技場,使他擁有足夠的自信心證明自己的資質,甚至改變了他對待實際生活的態度。
網路文化為我們加強人際交往拓展了新的空間,提供了寬松的社交環境,網路空間已經成為不少大學生人際交流的第二空間。
網路文化有利於激活我們的創新意識,培養自身主觀能動性。網路提供了一個可以不限地域、不限距離的虛擬世界,形成了「地球村」這一新的概念。當代大學生可以利用網路文化的共享性這一特徵使文化這種無形資產瞬間擴散到各地,達到「文化增值」,同時也顯示了文化的自身價值,激發了他們創新知識和探索未知的念頭。網路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學生擺脫了對知識權威的從眾心理,更有利於創造性的發揮。網路文化的高科技特點進一步使學生意識到腦力勞動
和創造性勞動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培養創新能力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網路的開放性和透明性,有利於及時發現我們思想領域的危機和問題,便於思想政治工作者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要深入研究網路給學生思想帶來的影響,同時還要學會利用網路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務。大學生樂於在網上發表各自的觀點、意見,進行交流,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學習掌握互聯網技術,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並充分利用網路傳播的優勢加強和他們的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行為傾向,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指導,並把不良思想消滅在萌芽狀態。
網路文化沖擊了我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過程。在當前的國際互聯網的信息中, 80%以上的網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務信息由美國提供,我國在整個互聯網的信息輸入和輸出的流量中,僅佔到0. 1%和0. 05%,很明顯,美國掌握全球文化的節奏和方向,從而使得一些大學生崇拜西方的政治體制、經濟模式以及生活方式。由於大學生的人世觀、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可塑性強,加上網上的這些反動思想言論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容易使大學生受到蒙蔽,從而影響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網路「垃圾」信息橫行,導致大學生的思想、意志受到毒害和腐蝕。由於網路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使用方便和難以控制的特點,一些黃色、黑色、暴力、黑客信息也趁機而入。
網路中虛擬的人際交往導致了我們交往方式的改變和交際障礙的產生。長時間泡在網上使得大學生人際淡化,不喜歡和現實社會的人交流。沉溺於網路的大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與他人、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容易加劇他們的自我封閉。
21世紀是信息和知識的時代,網路文化正在全方位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方式。網路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要加強網路法規建設和網路倫理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網路道德水平和網路行為自律意識,推動網路文明建設,發展健康向上的、科學的、大眾的網路文化。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大學生的「網德」教育,形成大學生對網路道德的正確認識,增強他們道德判斷能力,提高個人修養,養成道德自律。健康有序的文化環境有利於大學生主體意識沿著正確、合理的方向發展,反之,則會把大學生引向墮落的深淵。因此,要加強網路文化建設,確保一個良好的網路文化環境,使大學生在網路文化環境中健康成長。
㈥ 保護計算機及網路信息安全的措施有哪些
開啟防火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例外,不要接受任何外來文件,也不要游覽什麼病毒網站,信息安全嘛,這個應該是有密碼可以設置的
㈦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另外,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發展歷程
中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早期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但受益於計算機網路設備行業生產技術不斷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場不斷擴大,我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發展十分迅速。
近兩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逐漸消退,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獲得良好發展機遇,中國已成為全球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重點發展市場。
㈧ 信息網路和計算機網路的異同
網路是由節點和連線構成,表示諸多對象及其相互聯系。在數學上,網路是一種圖,一般認為專指加權圖。網路除了數學定義外,還有具體的物理含義,即網路是從某種相同類型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來的模型。在計算機領域中,網路是信息傳輸、接收、共享的虛擬,通過它把各個點、面、體的信息聯繫到一起,從而實現這些資源的共享。網路是人類發展史來最重要的發明,提高了科技和人類社會的發展。
互聯網(英語:Internetwork),又稱網際網路,或音譯網際網路、英特網,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路。這種將計算機網路互相聯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稱作「網路互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聯網路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網路結構。互聯網並不等同萬維網,萬維網只是一建基於超文本相互鏈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統,且是網互聯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
㈨ 計算機網路最基本的幾個必備常識介紹
什麼是HTML?
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即超文本標記語言,是 WWW 的描述語言,由 Tim Berners-lee提出。設計 HTML 語言的目的是為了能把存放在一台電腦中的文本或圖形與另一台電腦中的文本或圖形方便地聯系在一起,形成有機的整體,人們不用考慮具體信息是在當前電腦上還是在網路的其它電腦上。這樣,你只要使用滑鼠在某一文檔中點取一個圖標,Internet就會馬上轉到與此圖標相關的內容上去,而這些信息可能存放在網路的另一台電腦中。
HTML文本是由 HTML命令組成的描述性文本,HTML 命令可以說明文字、 圖形、動畫、聲音、表格、鏈接等。 HTML的結構包括頭部 (Head)、主體 (Body) 兩大部分。頭部描述瀏覽器所需的信息,主體包含所要說明的具體內容。
Internet是做什麼的?
在當今世界上,電腦信息網路使人們得以在國內各地乃至全球范圍內交換各種各樣的信息,正所謂「足不出戶能知天下事」。在目前全球性電腦信息網路中,最為成功和覆蓋面最大、信息資源最豐富的當屬 Internet 。Internet被認為是未來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雛形。
在Internet網路上的E-mail功能,可以接收和發送電子郵件,這些郵件可以是一封信、一頁有內容的紙、一張名片,或是數據和軟體程序。
利用Internet網路上的Telnet和FTP功能, 還能直接使用遠程電腦主機的軟體系統,以及豐富的信息資源。對於科學研究的課題、論文、圖書館的藏書和各種科學雜志等圖像文字資料,都可以使用WAIS、Archie、Veronica、Jughead等工具,依據查詢關鍵字,查詢和檢索到它們。利用Gopher互動式檢索工具,WWW 廣域網超媒體信息獲取工具,Netscape Navigator 、 Internet Explorer 、Mosaic、I-Comm、Lynx等資源瀏覽工具,就可以更方便、更生動地獲得和瀏覽信息資源。
通過Internet網路上的USENET News Group, 我們還可以看到世界各地民情記實、全球氣象預報、世界重大體育比賽的新聞報道和各類廣告。
Internet網路的Talk、IRC功能, 則為我們提供了與生活在地球另一端的朋友隨時進行交談的機會。目前在美國,正在利用Internet網路進行聲音和圖像同步傳送的試驗,這預示著召開電子會議將成為可能。
藉助於多媒體技術,Internet網路用戶可以收看和收聽網路上世界各地的動畫、圖像資料和有聲資料。
Internet,中國的權威機構把它譯作「國際互聯網路」,一些人把它稱作「國際網」、「交互網」,也有人稱其為「網際網」、「網中網」。
Internet並不就是 E-mail、WWW或瀏覽器,它代表的是全球信息業的發展,它的標准就是網路世界語。
什麼是TCP/IP?
TCP/IP(傳輸控制協議/ 網間協議)是一種網路通信協議,它規范了網路上的所有通信設備,尤其是一個主機與另一個主機之間的數據往來格式以及傳送方式。TCP/IP是INTERNET的基礎協議,也是一種電腦數據打包和定址的標准方法。在數據傳送中,可以形象地理解為有兩個信封,TCP和IP就像是信封,要傳遞的信息被劃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塞入一個TCP信封,並在該信封面上記錄有分段號的信息,再將TCP信封塞入IP大信封,發送上網。在接受端,一個TCP軟體包收集信封,抽出數據,按發送前的順序還原,並加以校驗,若發現差錯,TCP將會要求重發。因此,TCP/IP在INTERNET中幾乎可以無差錯地傳送數據。
對INTERNET用戶來說,並不需要了解網路協議的整個結構,僅需了解IP的地址格式,即可與世界各地進行網路通信。
什麼是IP地址?
為了使連入Internet的眾多電腦主機在通信時能夠相互識別,Internet中的每一台主機都分配有一個唯一的32位地址,該地址稱為IP地址,也稱作網際地址。IP地址由4個數組成,每個數可取值0~255, 各數之間用一個點號「.」分開,例如: 210.38.32.4實際上,每個IP地址是由網路號和主機號兩部分組成的。網路號表明主機所聯接的網路,主機號標識了該網路上特定的那台主機。如:上例中210.38.32是網路號,4是主機號。
什麼是域名?
IP地址是以數字來代表主機的地址,比較難記。為了使用和記憶方便,也為了便於網路地址的分層管理和分配,INTERNET在1984年採用了域名管理系統( DOMAIN NAME SYSTEM),入網的每台主機都具有類似於下列結構的域名:
主機號.機構名.網路名.最高層域名
域名用一組簡短的英文表達,比用數字表達的IP地址容易記憶。例如:北京電報局的一台與INTERNET聯網的電腦主機的IP地址是202.96.0.97,域名為PUBLIC.BTA.NET.CN,其含義是: 主機號PUBLIC.北京電報局.網路中心.中國其中.NET.CN表示為郵電網,我國其它網的域名分別為:. AC.CN 表示為科研網。.EDU.CN 表示為教委網。 .COM.CN表示為金橋網。
加入INTERNET的各級網路依照域名管理系統的命名規則對本網內的主機命名和分配網內主機號,並負責完成通信時域名到IP地址的轉換。對使用者來說,我們決大部分情況可以不使用IP地址,而直接使用域名,INTERNET上的服務系統自動地轉為IP類型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