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信號 > 網路教學下課玩手機

網路教學下課玩手機

發布時間:2022-05-26 03:56:09

① 下課玩手機犯法么

現在國家沒有任何法律條文是禁止學生用手機的,老師更沒有權利去侵犯和損壞學生的私人財物,你的班主任已經違法了,按法律按道德,他都應該賠償你的手機,不過就是看你和你的家長是否去學校理論要求賠償。現在別說初中了,小學生都有了,學生用手機帶來的益處大於害處,害處只是影響學習,但益處是當學生遇到什麼緊急的事可以打電話求救或報警。

② 孩子用手機上網課,該如何預防他用手機玩游戲

某學生利用上網課的時間,拿著父母的手機玩網路游戲,充值幾萬元,不但影響了學業,也給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許多網友質疑了:為了讓孩子能夠及時學習,我把手機留給他獨自去上班,這樣到底是對不對?是害了他還是幫助他?

其實,把手機留給孩子上網課,毫無疑問是沒有錯誤的,各位家長可以試想:如果你不把手機留給孩子,他怎麼上網課?本來網課的教學質量就較低,再不讓他及時上課,那麼落下的學業可能就補不上了。但是,家長們的擔憂也不是不無道理,我把手機留給孩子上網課,可是我不在家,孩子要是拿著手機玩游戲,豈不是害了他嗎?另外,如果他利用我微信或者銀行卡里的錢給網路游戲充值怎麼辦?各位家長,不妨試試這幾個辦法:

第一,如果你只有一部手機,那麼當你把手機留給孩子時,請一定卸載自己的網上銀行和微信,一方面避免他登錄後利用微信或銀行卡里的錢給網路游戲充值,另一方面也避免個人信息泄露。當然,如果你有兩部手機的話,就可以選擇把這些軟體安裝在自己攜帶的手機上。

第二,當自己孩子上課軟體安裝成功後,應該卸載「應用寶」、「手機商城」一類的軟體,一般孩子下載游戲都是通過這類軟體查找的,與其留著讓孩子找到,還不如直接卸載掉。

第三,當你上班把手機留給孩子時,可以在手機「設置」里,選擇禁止下載軟體,這樣孩子下載游戲軟體時,總是下載不到,當然也就不能玩了。

另外,家長還應加強與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全面了解自己孩子在當天的學習情況,及時掌握學習、思想動態。

老師也應該負起一定的責任,在上課期間,不定期的抽查學生的在線情況和學習情況,防止有些同學在網課期間不「在線」。

孩子的網路教育是很多家長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擔心孩子不上課偷偷玩游戲。我介紹下我的方法。

本人給孩子用的ipad(下圖以手機為例),打開設置

設置完之後,你就不用擔心孩子上課玩游戲了。

③ 發現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老師該怎麼做才好

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關於校園手機亂象的報道,引起了很多家長的關注。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的。手機似乎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沒有它我們不能離開。離開手機沒有導航,走不了路;離開手機不能叫外賣,不能付錢,不能吃不能喝;沒有手機我無法正常社交,也會失去聯系...我和手機一刻也離不開,無論走到哪裡都需要手機的陪伴。

有政策,有對策。很多家長抱怨學校沒有多給指導妥善管理手機,學校充滿苦水。一位中學老師說:「學校明文規定不允許帶手機進教室,要求學生上交手機,有的學生上交了假手機,留下了真手機。」為了防止學生玩手機,學校也千方百計,比如安裝屏蔽裝置。但這干擾了周圍居民的信號,引起投訴,或者使用嚴格的政策,發現手機直接被破壞,導致家長索賠。

學生在校期間使用手機的問題仍然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

④ 學生下課玩手機的話學校一般怎麼處罰呢

學校的行為是漠視學生財產權利的行為,是違法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五條規定,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懷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學校為了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通常會採取一些管理手段。有些學校會搜查學生的物品或者暫時扣押學生的手機、游戲機等,有些學校甚至出現教師罰學生款的情況。在一些教師看來,這是很正常的管理手段,事實上這種行為侵犯了學生的財產權。 一、學校無權沒收或暫扣學生的物品 沒收和暫扣財物屬於行政處罰范疇,而作為教育機構的學校顯然沒有這樣的權利。實施行政處罰措施必須具有相應的主體資格,根據我國1996年頒布的《行政處罰法》,享有行政處罰權的有以下三類主體: 1.依法律規定享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我國《行政處罰法》第十五條規定:「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 2.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處罰法》第十七條規定:「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 3.受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行政處罰法》第十八條規定:「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可以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本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該法第十九條規定:「受委託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二)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三)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 二、學校侵犯學生財產權的法律救濟 人身權與財產權是公民具有的兩大基本權利。毫無疑問,學生對自己的手機等個人物品享有法定財產權,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隨意剝奪。對於學校沒收或者暫扣、毀壞學生財物、罰款等行為,學生可以依據我國《教育法》尋求法律救濟。該法第四十二條第四款規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權利: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依法提起訴訟。」 1.申訴 申訴是指公民在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向有關機關申訴理由,請求予以審查和處理的制度。具體而言,學生對於學校或教師侵犯其財產權的行為,可以向學校的上級主管部門即教育局提出。 2.訴訟 訴訟是另外一個救濟途徑。學生可以通過訴訟請求法院判決學校歸還財物,如果由於沒收或者扣押使學生的財物發生丟失、毀損等情形,可要求學校給予賠償。 申訴和訴訟兩種法律救濟途徑並不沖突,也就是說如果學生的財產權受到來自學校或者教師的侵犯,學生可以選擇兩者之一或者兩者同時進行的方式尋求法律救濟。 三、如何解決學校管理權與學生財產權之間的矛盾 一方面,校方沒收或者暫扣學生財物的行為初衷是由於管理的需要,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確會對教學秩序造成一定影響。正如一些教師所說:「上課時一個電話打過來,整堂課都會受影響;老師在講台上上課,發現學生在下面發簡訊,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講課的情緒也會被破壞掉。」而另一方面,手機作為學生的個人財產,當然也應受到法律的保護。並且手機作為現代普及的通訊工具,也正逐漸成為家長和孩子之間保持聯絡的重要工具。因此,學校在教學管理中應盡量避免採用粗暴的管理方式,應當嚴格依照法律規定來解決學校管理權與學生財產權之間的矛盾。比如在禁止學生使用手機這件事情上,校方完全可以採取將手機送還家長等方式,而不是簡單地沒收或者暫扣。

⑤ 上網課總想玩手機怎麼辦

摘要 這邊建議在上網課的時候把手機交給舍友保管或者放置到自己上課沒辦法拿到的地方

⑥ 如何看待高校學生上課玩手機的現象

大學生上課玩手機,是對自己的學業不負責,對父母不負責。在該學習知識的時候沒有認真學習,畢業找工作找不到滿意的也是很正常的事。作為大學生應當有自控能力管理自己玩手機的問題。不能荒廢了學業。多學一點知識,以後少一句求人的話。

課堂上玩手機,是對教師的一種不尊重,作為大學生基本的禮儀都不去踐行,也是做人的一種失敗。教師在上課,自己玩手機,是對教師勞動成果的不尊重,從小思想品德教育就教育我們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大學生上課玩手機這個現象非常的正常,不管在哪個大學,不管在哪一節課上,都可能會出現學生上課玩手機現象。學生之所以玩手機,那是因為對課堂沒興趣,或者聽不懂老師上課的內容,也可能是自己根本就不想聽了。

很多人說大學的老師一點也不管事,上課根本不管學生,只顧著自己上課。其實想說的是,上大學的人都是成年人了,不再是小孩了,什麼事都要老師去監管的話,以後的路也會走的很困難。

(6)網路教學下課玩手機擴展閱讀

高校大學生課堂玩手機的根源剖析

(一)內因剖析

首先,在進入大學學習之前,大家的學習都很明確,就是考大學。在中國這樣的制度下,高考是每一個有孩子的家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的學習有家長的監督、老師的督促和學校的管制。因此,大部分同學也就不由得重視起來。

一旦進入大學,從之前很嚴格的環境中釋放出來,又加上大學的管理比較自由,這讓很多大學生一下子過度放鬆下來,進而導致了他們慢慢地放縱自己。

其次,很多大學生心理素質不高,抗壓能力和抵禦誘惑能力不強。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正在經歷從學校走向社會、從懵懂走向成熟的過渡期,在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抵抗外界誘惑的能力十分低下。手機中時刻更新的訊息,以及電子游戲影視作品等,無一不充滿著誘惑。

(二)外因剖析

1、生活條件的影響。社會的不斷發展,帶來了生活水平的飛速提升,受過苦的老一輩們,想盡辦法給孩子們提供富足的物質生活。

這些越來越富足的大學生們,對新鮮的事物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掌控欲,再加上迅速發展的互聯網和各種聊天軟體,使現今的大學生們也無時無刻不受快餐文化和網路文化的熏陶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大學生過度使用手機,推動了大學生在課堂玩手機這一現象的形成。

2、學習環境的影響。目前,由於師資力量和資源有限的原因,大學里的公共課、選修課,還有部分專業課都是以幾百人容量的大課堂教學。

這種課堂教學方式教室很大、學生很多、學生座位不固定、老師和學生間幾乎零互動,導致大學生上課不積極、無聊,以至於玩手機成了一種精神寄託,加速了大學生課堂玩手機現象的形成。

3、老師方面的影響。由於在有些高校,每學期末都會對老師的教學進行測評,而學生是測評的對象,這使得老師上課過程中不敢過於管制學生,甚至害怕得罪學生而得到差評,影響自己的年終考核,甚至職稱的晉升等。這導致了許多老師,想管不敢管,只好放任大學生們上課玩手機。

4、不良因素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信息時代的來臨,大學生周圍充斥著來自網路、媒體、社會環境中的各種信息。這些不良信息的傳播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更有西方資本主義者趁機對大學生傳輸資本主義思想,導致部分學生對人生的追求變得盲目,重功利而輕修身,重收獲而輕付出。

⑦ 網課期間不自律總想玩手機。控制不住自己怎麼辦

網課期間不自律總想玩手機,這是大家都有的通病,但是區別就在於我們的意識是否強大。有一句話說,如果你想睡得好,就把你和你的手機分房睡,就是你要把你的手機放在另外一個房間。其實手機也不完全是害處,你可以利用一個習慣打卡,把自己每天的任務或者備忘錄都記起。

⑧ 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 利弊怎麼看

結論: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利弊參半。
資料顯示,94.60%的大學生開通了手機上網功能,而且大部分學生每月使用手機上網的流量在300 M以上。智能手機功能的拓展,不僅激發了大學生對手機的擁有欲,而且對手機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瀏覽網頁、發微信、玩游戲等,幾乎機不離手。一些學校為了保障學生能夠集中精力學習,加強了對學生使用手機的管理,出台專項管理規定禁止學生攜帶手機進入課堂。但開放課程與課堂互動等學習形式是離不開手機的,這就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手機管理提出了挑戰。
1.智能手機已成為不可缺失的學習助手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通過調研及數據統計得出結論:一是智能手機已成為大學生上網最主要的終端,已經遠遠超過台式電腦平板電腦;二是大學生是所有網民群體中上網時間最長的,其顯著標志是手機流量居高不下。有學者通過樣本調查結果顯示:28.8%的被調查者月流量在100M以下,37.71%在100M到300M之間,還有33.49%是在300M以上,可見大多數學生用於手機消費的支出遠超出公眾的平均水平。
大學生對智能手機情有獨鍾,不僅是因為它具有無線通話、信息傳遞等功能,更主要的是它可以通過互聯網的無線接入,加上安裝各種各樣的第三方應用軟體,從而實現使用功能的無限拓展,成為學習、娛樂、交友的好夥伴。從調查數據統計分析來看,大學生使用手機主要集中在語音通話、查閱資料、微信聊天、發布信息、分享教育資源與交流學習心得、上網沖浪和游戲娛樂。其中87.01%的被調查者明確表示樂意應用智能手機的功能進行移動學習,78.08%的大學生希望學校等教育機構充分利用手機發布教育教學方面的信息資源,82.18%的被調查者希望校方提供 SMS(手機簡訊)和WAP(手機上網)服務,78.64%的大學生希望應用智能手機學習微課程等開放課程。由此可見,目前在當代大學生中智能手機不僅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夥伴,而且已經成為不可離開的學習助手。
2.智能手機對大學生課堂學習的負面影響
智能手機具有的多重功能決定了它的用途的多樣性,因而它在滿足通話、通信等需求的同時,既可以用來實施移動學習,也可以作為聊天娛樂的工具。可以說智能手機的擁有率以及利用其上網的人群以大學生為最。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大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長是最長的,已經佔到所有新媒體工具總和的50%以上。這其中,不同年級與不同性別的學生在使用手機上網的時間上又略有區別。從不同年級的學生來分析,以大二年級學生上網時間為最長,平均每天可達到3.34小時以上,而每天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在1.7小時以上。即使上網時間最短的大三年級學生,每天使用網路的時間也在2.72小時以上,而其中使用手機的時間也在1.45小時以上。從不同性別學生來分析,女生手機上網的時長明顯超過男生。
事實上,在課堂上學生除了應用智能手機查閱資料、下載和使用開放課程與微課資源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會利用手機編發簡訊、分享圖片、發送微信、閱讀小說、瀏覽新聞,甚至進行QQ 聊天、玩游戲等。從統計結果來看,大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玩微信或QQ 聊天的佔到57.4%,用於查閱教學資料和分享圖片的僅為36.7%,瀏覽新聞的佔到30%,玩游戲或閱讀小說的佔到36.5%,發送微博或簡訊的達到36%。即便是利用手機查閱教學資料,如果學生僅僅是針對教師的提問簡單地搜索答案來應對,而不是藉助資料深入思考分析,也容易導致學生思維上的惰性,不利於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與能力。
由此可見,智能手機雖然能給大學生帶來學習上的幫助,但它給課堂教學帶來的消極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因而需要對其加強管理。
3.積極引導大學生合理使用智能手機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主導下,教師就是課堂的主角,這種單向灌輸知識的教學方式,如果再加上枯燥的教學內容、單調的講解方式,學生對這樣的課堂教學不感興趣是不難想像的。以往學生是用逃課的方法消極抵抗,如今則用智能手機這一利器「積極應對」,還可以規避了因逃課帶來的風險。因此,對於課堂上不想聽課的學生而言,智能手機就成了「打發這段難熬時光的寶貝」。智能手機更新速度快,新品輕薄小巧、攜帶方便,學生可以很隱蔽在課桌下使用手機「信馬由韁、隨心所欲」。對於學生的這些「小動作」,教學經驗不夠豐富的教師一般是發現不了的,於是一些學校乾脆一禁了之,明文規定不允許學生攜帶手機進入課堂,有的學校則在教室牆上設置手機掛袋,讓學生進入課堂時一人一袋、依次放入。這一方法雖然有效,但卻導致智能手機應用於課堂教學的功能也隨之喪失。
國外的眾多研究表明,利用智能手機進行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增強課堂教學過程的交互作用,讓他們從消極的教育消費者轉變為積極的創造者,從而獲得的主動學習的樂趣和創造性學習的體驗。同時,在課堂上引入開放課程等教育資源,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而且也可以為教師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優化教學手段。因此在多媒體時代,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智能手機的優勢,引導學生安裝和使用網易公開課等學習類APP,將開放課程等優秀網路資源放到自己的QQ群、博客等空間或學校網路教學平台上,從而積極引導、理智合理地使用智能手機,將智能手機的多重功能在學習上得以充分發揮作用,以避免學生將過多的時間放在利用手機的其他功能上。

⑨ 很多同學在學校上課不認真,下課玩手機玩游戲看法和建議

可以和他們好好說,多學習,少玩手機

⑩ 在校期間玩手機的危害

1/8
頻繁用機,損身又害心。手機主要是通過無線電波實現其功能的。手機傳送的電波,或多或少地要被人體吸收,從而可能改變人體組織。科學家對手機的輻射千憂萬慮,明確指出,頻繁而長時間地使用手機,對人體的健康帶來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使人的記憶力喪失,睡眠紊亂,心理煩躁,頭痛等。中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期,很多身體機能還不健全,手機輻射危害學生發育,影響身體健康,造成理解力、反應力、記憶力的明顯下降,聽覺受損,免疫功能失調。

2/8
考試作弊,沖擊考風學風。在學業成績檢測時,有的學生通過手機舞弊,弄虛作假,欺騙家長,欺騙老師。造成課上精力分散,學習不用功,課堂受到干擾,教學秩序受到嚴重的影響。特別是作為學生,學習必然不認真努力,學習成績下降。有的學生還以簡訊的方式捉弄老師和同學,影響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

3/8
分散注意力,學業成績直線下降。調查發現,配有手機的學生,大多數在上課有玩手機的習慣。上課學生之間相互發簡訊,有很多學生上課經常收到簡訊。簡訊內容帶有挑逗性,有的是黃色的,學生看後心裡難以平靜,情緒波動很大。學生很難集中精力聽講、學習。手機成為中學生男女生交往過密的幫凶,嚴重影響學業。

4/8
破壞校紀,影響教與學。學生使用手機晚上躲在被窩里收發簡訊,看小說,玩游戲,深夜不睡,手機成為娛樂品,干擾他人休息,降低學習效率。學生的手機一般來講都是隨身攜帶。在教室里,一部分學生的手機關著,大多數是開著靜音或振動,有的學生一節課連續收到五、六條簡訊,不能安心聽課。也有個別忘了關的,課上手機響起來,擾亂教學秩序,影響自己聽課效率,蔑視教師勞動。老師厭惡,愛學習的同學極其反感。

5/8
親情疏遠,教育虛無飄渺。目前,家長紛紛給學生配備手機,對他們進行搖控管理。手機像根「繩」,其目的是想栓著學生的心。家長的一片好心,學生並不理解。家長由於工作繁忙,依靠手機對學生進行管理,這樣減少了對學生直接地面對面地教育機會,減少了家長與老師直接地交流與溝通。家庭教育實際上由實變虛,由直接到間接,由親近到疏遠。家庭教育不到位,出現了漏洞。個別學生可以隨心所欲,任意撒謊,學生養成了極壞的品格。對學生教育浮於表面,虛無飄渺。

6/8
亂交朋友,情感糾紛不斷。手機是學生交往、聯系的重要工具。校內,學生之間有事無事打手機,相隔一步之遙也打手機。為了減少老師的監控,同學的猜疑,與異性同學交往,都是通過手機。學生配備手機後,交際范圍迅速擴大。有些學生不僅在校內交往頻繁,而且與社會上很多人也有關聯。有時校外的朋友一聲呼喚,學生便謊稱有病請假。有的學生之間交往不規范、不注意,往往引起一些是非。特別是男生敢為紅顏而沖冠一怒,一呼百應,大打出手,不計後果,什麼事都做得出來,製造一些事端。給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和障礙。

7/8
手機消費,加重家庭負擔。中學生配帶手機十分普遍,玩手機達到了瘋狂的地步,打電話、發簡訊那是經常的事。經濟條件差一點的學生,為了給同學、朋友打電話、發生簡訊,節衣縮食。條件好的學生手機費用極其高昂,少的每月一兩百元,多的高達數百元。某校有一女生在校寄宿,家長給她配手機不到一個星期,連續五天晚上11點以後和一位男生電話聊天,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至使整個寢室里的同學十分反感與惱火。中學生使用手機是一種新的消費,也是一種不健康的消費,大大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不利於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與培養。許多不符合中學生身份的思潮通過手機蜂擁而入,手機黃、賭、毒,也增加學生家長心理負擔。

8/8
炫耀攀比,助長享樂思想。課余時間比手機好壞,助長學生的攀比之風,出現享樂思想。在中學生中,配帶手機已司空見慣。有手機的學生到處炫耀,相互攀比,看誰的手機檔次高。有的家長給學生配備的手機非常高檔,高達數千元,使老師都望塵莫及。沒有手機的學生羨慕有手機的學生,總是找出若干理由,要求家長為之配備手機。條件較差的家長因此十分為難,學生可望而不可及。學生心中既矛盾又痛苦,認為社會很不公平。把心裡的不快和怨恨向社會發泄,於是,這些學生便產生了怨恨和報復心理,輕則厭學、違紀,重則違法犯罪。

閱讀全文

與網路教學下課玩手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7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8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600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81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85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31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61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5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724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59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8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021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9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23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64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5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90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505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