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altium designer繪制PCB時如何手工連接網路線
你說的是新建網路吧,你可以點擊Design---Net list---- Edit nets(編輯網路)就可以手工連接新網路線
❷ 關於在pcb板上增加焊盤和連線的問題
1,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先將需要增加的焊盤放在你要連接的網路連線上,不管它是否違反規則,放下去時它已經和這個網路點同網路號了,這時再將它移到你需要移到的地方即可;
2,任意地方放置焊盤,然後雙擊焊盤,在屬性里選擇NET,這樣它就自動連接上對應的網路點了。
❸ 怎樣設置PCB元件的網路屬性
1 網路表定義及功能
網路表是設計電路板過程中所需的非常重要的文件,它是連接電氣原理圖和PCB板的橋梁.網路表是對電氣原理圖中各元件之間電氣連接的定義,是從圖形化的原理圖中提煉出來的元件連接網路的文字表達形式.在PCB製作中載入網路表,可以自動得到與原理圖中完全相同的各
元件之間的連接關系.以.NET為後綴的網路表由以下2部分組成:
1)元件表.描述原理圖中元件的三大屬性,其描述信息都在方括弧中,分別為:
① 元件標號,電路中各元件所設置的符號;
② 元件封裝形式,即在PCB板中使用的元件;
③元件型號,對元件自身屬性的描述,不同類型元件在元件
型號中的表明方式不同,可以根據需要指出有效值的大小,也可以指出其晶元類型.元件描述格式如下:
[ 元件定義開始
C1 元件標號
RAD0.2 元件封裝
O.1uF 元件注釋、型號
三個空白行,系統保留,可以省略
] 元件定義結束
2)連線網路表.包含原理圖中所有電氣連接網路。網路信息都在圓括弧中,分別為:
① 網路名稱,若在原理圖中的連接線上定義了網路標號,則在網路表中以網路標號命名此網路,若沒有定義網路標號,則在生成網路表時由軟體按順序指定名稱;
② 網路中的節點信息,節點信息包括元件標號和管腳序號;
③ 在同一網路中的所有元件管腳均相連,即網路名可以網路內任意管腳定義.網路連接描述格式如下:
( 網路定義開始
NetC1.1 網路名稱
C1-1 元器件標號及管腳號
Q2-1 元器件標號及管腳號
R3-2 元器件標號及管腳號
) 網路定義結柬
顯然,這是以元件c1的1管腳命名的網路連接表NetC1_1,在連接表中c1的1管腳、Q2的1管腳、R3的2管腳相連接.同理,以NetQ2_1、NetR3_2命名,也能得到同樣效果.
2 網路表生成過程中的常見錯誤
在PCB圖中裝入網路表時常常會產生各種錯誤。現就裝入網路表時產生的常見錯誤及原因進行分析。並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1)在原理圖中未定義元件的封裝形式.
錯誤提示:FOOTPRINT NOT FOUND IN LIBRARY.
錯誤原因:在原理圖中未定義元件封裝形式,PCB裝入網路表時找不到對應的元件封裝.
解決辦法:打開網路表文件查看哪些元件未定義封裝,並直接在網路表中對該元件增加封裝,或者在原理圖中找到相應的元件,雙擊該元件,在彈出的屬性對話框中的FOOTPRINT欄中填入相應的元件封裝.
2)PCB封裝定義的名稱不存在.
錯誤提示:FOOTPRINT *** NOT FOUND.
錯誤原因:在原理圖中定義的元件封裝在PCB元件庫中找不到,裝入網路表時找不到對應的元件封裝;PCB文件中未調入相應的PCB元件庫;PCB庫中的元件名與原理圖中定義的名稱不同.
解決辦法:確認所需的PCB元件庫是否調入,確認原理圖中定義的元件封裝和PCB元件庫中的是否一致.
3)元件的管腳名稱與PCB庫中封裝名稱不同.
某些元件的標號、封裝名稱都一致,但由於原理圖中元件庫定義的元件管腳名稱與PCB封裝定義的管腳名稱不同,導致裝入錯誤.如原理圖庫中的Miscellaneous Devices.Lib庫中的二極體和三極體,其管腳的定義與PCB庫中相應封裝的管腳的定義不一致而導致出錯.如二極體中管腳定義為:A、K,若使用PCB通用庫PCB Footprints.Lib封裝diode0.4、diode0.7,而封裝焊盤號定義卻為:1、2,所以裝入此元件時就會發生二極體連接關系丟失現象.
解決辦法:修改原理圖庫的管腳號或PCB庫中的元件的焊盤號,使之相互對應.
4)原理圖中元件的管腳與PCB封裝管腳數目不同.
如果原理圖庫中元件的管腳數目與PCB庫中封裝的管腳數目沒有一一對應,在裝入時也會出錯.這種錯誤主要發生在自己做的一些器件或一些特殊的器件上.例如電源變壓器的接地端在原理圖庫中存在,而在製作相應的PCB封裝時未能給它分配焊盤,則在裝入此元件時就會發生錯誤.
解決辦法:根據元件實際屬性,作相應修改.
3 巧用網路表設計電路板
通常網路表的准確性受原理圖製作的影響.設計者頻繁修改原理圖電路,以保證網路表的准確性,從而影響設計PCB進程.下面介紹一種簡單快捷的PCB設計方法.首先,手動製作網路表.由於在電路板自動布線過程中,必須載入網路表.網路表中含有兩大屬性——元件表和連線網路表.因此可以根據電路元件配置情況及連接關系,手動書寫網路表,再載入到PCB中進行自動布線,從而保證PCB製作的高效性,同時省掉了原理圖復雜的設計.具體作法如下:
① 檢查元件儲備情況,是否需要在PCB元件庫中新增元件,原理圖元件管腳是否與PCB焊盤號相對應,若不相對應修改使其對應.
② 新建一個空白文件,將其後綴保存為.net.根據電路元件配置情況,先書寫元件,再根據各元件管腳間的連接關系,逐級書寫連接關系表.
③ 將NET文件用Protel 99打開,在PCB中載入網路表,手動調整元件布局,最後進行自動布線
❹ PCB布線的步驟是怎樣的怎麼規劃走線啊!(新手請多指教!)
1、按電路模塊進行布局,實現同一功能的相關電路稱為一個模塊,電路模塊中的元件應採用就近集中原則,同時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分開;
2、定位孔、標准孔等非安裝孔周圍1.27mm 內不得貼裝元、器件,螺釘等安裝孔周圍3.5mm(對於M2.5)、4mm(對於M3)內不得貼裝元器件;
3、卧裝電阻、電感(插件)、電解電容等元件的下方避免布過孔,以免波峰焊後過孔與元件殼體短路;
4、元器件的外側距板邊的距離為5mm;
5、貼裝元件焊盤的外側與相鄰插裝元件的外側距離大於2mm;
6、金屬殼體元器件和金屬件(屏蔽盒等)不能與其它元器件相碰,不能緊貼印製線、焊盤,其間距應大於2mm。定位孔、緊固件安裝孔、橢圓孔及板中其它方孔外側距板邊的尺寸大於3mm;
7、發熱元件不能緊鄰導線和熱敏元件;高熱器件要均衡分布;
8、電源插座要盡量布置在印製板的四周,電源插座與其相連的匯流條接線端應布置在同側。特別應注意不要把電源插座及其它焊接連接器布置在連接器之間,以利於這些插座、連接器的焊接及電源線纜設計和扎線。電源插座及焊接連接器的布置間距應考慮方便電源插頭的插拔;
規劃走線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輸入端與輸出端的邊線應避免相鄰平行, 以免產生反射干擾。必要時應加地線隔離;兩相鄰層的布線要互相垂直,平行容易產生寄生耦合。
2、地線>電源線>信號線,通常信號線寬為:8mil~12mil;電源線為50mil~100mil。對數字電路的PCB可用寬的地導線組成一個迴路, 即構成一個地網來使用(模擬電路的地不能這樣使用)
3、可以用一些孤島銅,然後將其連接到地平面上。
4、在PCB板內部數字地和模擬地實際上是分開的它們之間互不相連,只是在PCB與外界連接的介面處(如插頭等)。數字地與模擬地有一點短接,請注意,只有一個連接點。也有在PCB上不共地的,這由系統設計來決定。
5、實在沒地方布線,可考慮布在VCC層,其次考慮GND層。
6、標准元器件兩腿之間的距離為100mil(2.54mm),所以網格系統的基礎一般就定為100mil(2.54 mm)或小於100mil的整倍數,如:50mil、25mil、20mil等。
一般布局時選擇50mil網格,布線選擇5mil網格,孔距和器件距離設為25mil(讓器件之間可以走線)
7、板邊的鋪銅要距離板邊20mil。
8、PCB 板上延時為 0.167ns/inch.。但是,如果過孔多,器件管腳多,網線上設置的約束多,延時將增大。
9、線徑越寬,距電源/地越近,或隔離層的介電常數越高,特徵阻抗就越小。
10、PCB板上的走線可等效為串聯和並聯的電容、電阻和電感結構。串聯電阻的典型值0.25-0.55 ohms/英尺。並聯電阻阻值通常很高。
11、如果採用CMOS或TTL電路進行設計,工作頻率小於10MHz,布線長度應不大於7英寸。工作頻率在50MHz布線長度應不大於1.5英寸。如果工作頻率達到或超過75MHz布線長度應在1英寸。
12、任何高速和高功耗的器件應盡量放置在一起以減少電源電壓瞬時過沖。
(4)只有pcb怎麼設置網路和連線擴展閱讀:
PCB布線的常見規則
1、連線精簡原則:
連線要精簡,盡可能短,盡量少拐彎,力求線條簡單明了,特別是在高頻迴路中,當然為了達到阻抗匹配而需要進行特殊延長的線就例外了,例如蛇行走線等。
2、安全載流原則:
銅線的寬度應以自己所能承載的電流為基礎進行設計,銅線的載流能力取決於以下因素:線寬、線厚(銅鉑厚度)、允許溫升等,下表給出了銅導線的寬度和導線面積以及導電電流的關系(軍品標准),可以根據這個基本的關系對導線寬度進行適當的考慮。
3、電磁抗干擾原則:
電磁抗干擾原則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例如銅膜線的拐彎處應為圓角或斜角(因為高頻時直角或者尖角的拐彎會影響電氣性能)雙面板兩面的導線應互相垂直、斜交或者彎曲走線,盡量避免平行走線,減小寄生耦合等。
❺ 畫pcb板連線時有什麼技巧
Protel布局布線經驗與技巧
1.元件排列規則
1).在通常條件下,所有的元件均應布置在印製電路的同一面上,只有在頂層元件過密時,才能將一些高度有限並且發熱量小的器件,如貼片電阻、貼片電容、貼IC等放在底層。
2).在保證電氣性能的前提下,元件應放置在柵格上且相互平行或垂直排列,以求整齊、美觀,一般情況下不允許元件重疊;元件排列要緊湊,輸入和輸出元件盡量遠離。
3).某元器件或導線之間可能存在較高的電位差,應加大它們的距離,以免因放電、擊穿而引起意外短路。
4).帶高電壓的元件應盡量布置在調試時手不易觸及的地方。
5).位於板邊緣的元件,離板邊緣至少有2個板厚的距離
6).元件在整個板面上應分布均勻、疏密一致。
2.按照信號走向布局原則
1).通常按照信號的流程逐個安排各個功能電路單元的位置,以每個功能電路的核心元件為中心,圍繞它進行布局。
2).元件的布局應便於信號流通,使信號盡可能保持一致的方向。多數情況下,信號的流向安排為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與輸入、輸出端直接相連的元件應當放在靠近輸入、輸出接插件或連接器的地方。
3.防止電磁干擾1).對輻射電磁場較強的元件,以及對電磁感應較靈敏的元件,應加大它們相互之間的距離或加以屏蔽,元件放置的方向應與相鄰的印製導線交叉。
2).盡量避免高低電壓器件相互混雜、強弱信號的器件交錯在一起。
3).對於會產生磁場的元件,如變壓器、揚聲器、電感等,布局時應注意減少磁力線對印製導線的切割,相鄰元件磁場方向應相互垂直,減少彼此之間的耦合。
4).對干擾源進行屏蔽,屏蔽罩應有良好的接地。
5).在高頻工作的電路,要考慮元件之間的分布參數的影響。
4. 抑制熱干擾
1).對於發熱元件,應優先安排在利於散熱的位置,必要時可以單獨設置散熱器或小風扇,以降低溫度,減少對鄰近元件的影響。
2).一些功耗大的集成塊、大或中功率管、電阻等元件,要布置在容易散熱的地方,並與其它元件隔開一定距離。
3).熱敏元件應緊貼被測元件並遠離高溫區域,以免受到其它發熱功當量元件影響,引起誤動作。
4).雙面放置元件時,底層一般不放置發熱元件。
5.可調元件的布局
對於電位器、可變電容器、可調電感線圈或微動開關等可調元件的布局應考慮整機的結構要求,若是機外調節,其位置要與調節旋鈕在機箱面板上的位置相適應;若是機內調節,則應放置在印製電路板於調節的地方。印刷電路板的設計 SMT線路板是表面貼裝設計中不可缺少的組成之一。SMT線路板是電子產品中電路元件與器件的支撐件,它實現了電路元件和器件之間的電氣連接。隨著電子技術發展,pcb板的體積越來越小,密度也越來越高,並且PCB板層不斷地增加,因此,要求PCB在整體布局、抗干擾能力、工藝上和可製造性上要求越來越高。
印刷電路板設計的主要步驟;
..1:繪制原理圖。
..2:元件庫的創建。
..3:建立原理圖與印製板上元件的網路連接關系。
..4:布線和布局。
..5:創建印製板生產使用數據和貼裝生產使用數據。
..PCB上的元件位置和外形確定後,再考慮PCB的布線。
..一、有了元件的位置,根據元件位置進行布線,印製板上的走線盡可能短是一個原則。走線短,佔用通道和面積都小,這樣直通率會高一些。在PCB板上的輸入端和輸出端的導線應盡量避開相鄰平行,最好在二線間放有地線。以免發生電路反饋藕合。印製板如果為多層板,每個層的信號線走線方向與相鄰板層的走線方向要不同。對於一些重要的信號線應和線路設計人員達成一致意見,特別差分信號線,應該成對地走線,盡力使它們平行、靠近一些,並且長短相差不大。PCB板上所有元件盡量減少和縮短元器件之間的引線和連接,PCB板中的導線最小寬度主要由導線與絕緣層基板間的粘附強度和流過它們的電流值決定。當銅箔厚度為0.05mm,寬度為1-1.5mm時,通過2A的電流,溫度不會高於3度。導線寬度1.5mm時可滿足要求,對於集成電路,尤其是數字電路,通常選用0.02-0.03mm。當然,只要允許,我們盡可能的用寬線,特別是PCB板上的電源線和地線,導線的最小間距主要是由最不壞情況下的線間絕緣電阻和擊穿電壓決定。對於一些集成電路(IC)以工藝角度考慮可使間距小於5-8mm。印製導線的彎曲處一般用圓弧最小,避免使用小於90度彎的走線。而直角和夾角在高頻電路中會影響電性能,總之,印製板的布線要均勻,疏密適當,一致性好。電路中盡量避開使用大面積銅箔,否則,在使用過程中時間過長產生熱量時,易發生銅箔膨脹和脫落現象,如必須使用大面積銅箔時,可採用柵格狀導線。導線的埠則是焊盤。焊盤中心孔要比器件引線直徑大一些。焊盤太大在焊接中易形成虛焊,焊盤外徑D一般不小於(d+1.2)mm,其中d為孔徑,對於一些密度比較大的元件的焊盤最小直徑可取(d+1.0)mm,焊盤設計完成後,要在印製板的焊盤周圍畫上器件的外形框,同時標注文字和字元。一般文字或外框的高度應該在0.9mm左右,線寬應該在0.2mm左右。並且標注文字和字元等線不要壓在焊盤上。如果為雙層板,則底層字元應該鏡像標注。
..二、為了使所設計的產品更好有效地工作,PCB在設計中不得不考慮它的抗干擾能力,並且與具體的電路有著密切的關系。
..線路板中的電源線、地線等設計尤為重要,根據不同的電路板流過電流的大小,盡量加大電源線的寬度,從而來減小環路電阻,同時電源線與地線走向以及數據傳送方向保持一致。有助於電路的抗雜訊能力的增強。PCB上即有邏輯電路又有線性電路,使它們盡量分開,低頻電路可採用單點並聯接地,實際布線可把部分串聯後再並聯接地,高頻電路採用多點串連接地。地線應短而粗,對於高頻元件周圍可採用柵格大面積地箔,地線應盡量加粗,如果地線很細的導線,接地電位隨電流的變化,使抗噪性能降低。因此應加粗接地線,使其能達到三位於電路板上的允許電流。如果設計上允許可以使接地線在2-3mm以上的直徑寬度,在數字電路中,其接地線路布成環路大多能提高抗雜訊能力。PCB的設計中一般常規在印製板的關鍵部位配置適當的退藕電容。在電源入端跨線接10-100uF的電解電容,一般在20-30管腳的集成電路晶元的電源管腳附近,都應布置一個0.01PF的磁片電容,對於較大的晶元,電源引腳會有幾個,最好在它們附近都加一個退藕電容,超過200腳的晶元,則在它四邊上都加上至少二個退藕電容。如果空隙不足,也可4-8個晶元布置一個1-10PF鉭電容,對於抗干擾能力弱、關斷電源變化大的元件應在該元件的電源線和地線之間直接接入退藕電容,以上無論那種接入電容的引線不易過長。
..三、線路板的元件和線路設計完成後,接上來要考慮它的工藝設計,目的將各種不良因素消滅在生產開始之前,同時又要兼顧線路板的可製造性,以便生產出優質的產品和批量進行生產。
..前面在說元件得定位及布線時已經把線路板的工藝方面涉及到一些。線路板的工藝設計主要是把我們設計出的線路板與元件通過SMT生產線有機的組裝在一起,從而實現良好電氣連接達到我們設計產品的位置布局。焊盤設計,布線以抗干擾性等還要考慮我們設計出的板子是不是便於生產,能不能用現代組裝技術-SMT技術進行組裝,同時要在生產中達到不讓產生不良品的條件產生設計高度。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不同的SMT生產線有各自不同的生產條件,但就PCB的大小,pcb的單板尺寸不小於200*150mm。如果長邊過小可以採用拼版,同時長與寬之比為3:2或4:3電路板面尺寸大於200×150mm時,應考慮電路板所受的機械強度。
..2:當電路板尺寸過小,對於SMT整線生產工藝很難,更不易於批量生產,最好方法採用拼板形式,就是根據單板尺寸,把2塊、4塊、6塊等單板組合到一起,構成一個適合批量生產的整板,整板尺寸要適合可貼范圍大小。
..3:為了適應生產線的貼裝,單板要留有3-5mm的范圍不放任何元件,拼板留有3-8mm的工藝邊,工藝邊與PCB的連接有三種形式:A無搭邊,有分離槽,B有搭邊,又有分離槽,C有搭邊,無分離槽。設有沖裁用工藝搭國。根據PCB板的外形,有途等適用不同的拼板形式。對PCB的工藝邊根據不同機型的定位方式不同,有的要在工藝邊上設有定位孔,孔的直徑在4-5厘米,相對比而言,要比邊定位精度高,因此有定位孔定位的機型在進行PCB加工時,要設有定位孔,並且孔設計的要標准,以免給生產帶來不便。
..4:為了更好的定位和實現更高的貼裝精度,要為PCB設上基準點,有無基準點和設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SMT生產線的批量生產。基準點的外形可為方形、圓形、三角形等。並且直徑大約在1-2mm范圍之內,在基準點的周圍要在3-5mm的范圍之內,不放任何元件和引線。同時基準點要光滑、平整,不要任何污染。基準點的設計不要太靠近板邊,要有3-5mm的距離。
..5:從整體生產工藝來說,其板的外形最好為距形,特別對於波峰焊。採用矩形便於傳送。如果PCB板有缺槽要用工藝邊的形式補齊缺槽,對於單一的SMT板允許有缺槽。但缺槽不易過大應小於有邊長長度的1/3
❻ 用altium designer直接畫PCB,將一段連線標記為GND,如何設置與之相連的線的網路都為GND
你好!你的想法完成可以實現,首先選擇對象,右鍵——第一項「查找相似對象」——根據具體情況篩選條件,比如位於的層、Net、線寬,都選擇same,點應用之後確定,然後就可以批量將選擇的線段的Net改成GND了!
此法,適合批量操作!
有問題我們再交流!
❼ pcb板子上兩個元器件沒有電器網路,怎麼把他們連起來
第一把你畫的這器件存在零件庫中再從中調出來,畫上電氣線就行了,第二你就比著你原的PCB板在相應的地方放上相應大小的焊盤,再按原連線的地方給連起來就行了。如沒網路不給連你就去給它設一個網路標號就是了。不過的99中好象沒有這個要求的。
❽ 直接在PCB里畫圖怎麼設置網路
1.點擊desigh-->netistmanager-->(Netsinclass下面的)Add-->
在對話框中NETname輸入網路,例如:NetR1-1-->Add-->網路
2.點擊元件的焊盤--Advanced中NET加入網路。
3.連接線
本人文采不行,若看不懂加我QQ:779051212
❾ 請問如何在pcb板上的rule上添加gnd和vcc就是gnd和vcc網路的連線應該要寬些,如何設置呢
rule上添加兩種線寬,一種普通的細線,第二種gnd和vcc用的粗線可以設置線寬優先寬度,畫不同線寬時可以在rule里勾選線寬,就可以畫出想要的線寬,也可以多設置幾種線寬,隨時調用。見下圖。 也可以直接點擊畫線工具的圖標:粗線或細線,可免去進入規則勾選的麻煩。
❿ 如何用AD10將PCB不同的網路線怎麼連接在一起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利用手工布線的方式直接將兩個不同網路的布線連接到一起,這種情況下軟體會報錯。忽略掉就好了。
復雜一點的辦法是在原理圖中畫上一段連線,在兩側分別放上需要連接的兩個網路,然後更新至PCB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