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
法律分析: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是規范計算機系統安全建設和使用的標准以及管理辦法。安全工作的整個流程分為五個環節,包括定級、備案、建設整改、等級測評、監督檢查,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是國家網路安全的基本制度、基本國策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是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網路安全領域實施的基本國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二十一條
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
(一)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
(二)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
(三)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四)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貳』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規定
法律分析:國家對網路安全實行等級保護制度,對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務、能源、交通等重要行業和領域,在網路等級保護的基礎上,實行重點保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十五條 國家建立和完善網路安全標准體系。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組織制定並適時修訂有關網路安全管理以及網路產品、服務和運行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國家支持企業、研究機構、高等學校、網路相關行業組織參與網路安全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制定。
第三十一條 國家對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務、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務、電子政務等重要行業和領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壞、喪失功能或者數據泄露,可能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國計民生、公共利益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在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基礎上,實行重點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具體范圍和安全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制定。國家鼓勵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以外的網路運營者自願參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體系。
『叄』 等級保護新標准2.0解讀
2019年,等保2.0相關的《信息安全技術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術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要求》、《信息安全技術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安全設計技術要求》等國家標准正式發布,並於2019年12月1日開始實施,我國也正式邁入等保2.0時代。
下面是等保2.0三大核心新標準的介紹:
1、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術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
該項標準是等級保護標准體系的核心,對2008版標准中提出的基本要求進行了修改完善,形成安全通用要求;對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物聯網、工業控制等新技術和新應用領域,提出了安全擴展要求。
2、GB/T25070-2019 《信息安全技術 網路等級保護安全設計技術要求》
該標准主要對共性安全保護目標提出通用安全設計技術要求,該標准適用於指導運營使用單位、網路安全企業、網路安全服務機構開展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安全技術方案的設計和實施,也可作為網路安全職能部門進行監督、檢查和指導的依據。
3、GB/T28448-2019 《信息安全技術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要求》
該標准與等級保護基本要求保持一致,主要明確了測評對象、測評判定規則等內容。該標准為安全測評服務機構、等級保護對象的主管部門及運營使用單位對等級保護對象的安全狀況進行安全測評提供指南。信息安全監管職能部門進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監督檢查時參考使用。
此外,從等保1.0到等保2.0,等級保護發生的主要變化有:
1、意義的變化
由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強調網路空間安全。網路安全法第21條、第31條明確規定了網路運營者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都應該按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對系統進行安全保護,以法律的形式確定等級保護工作為國家網路安全的基本國策,並在法律層面確立了其在網路安全領域的基礎、核心地位。
2、對象的變化
新等保實現了保護對象的全覆蓋,更具普適性與指導性,對象擴大了(包括基礎網路),通用要求加擴展要求(工控、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更適應當前信息化高速發展所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
3、定級的變化
三級系統的定級新增了一類受侵害客體:對於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嚴重影響的應定為三級。
4、測評標準的變化
測評要求的測評單元中增加了【測評對象】項,進一步明確了測評的對象。測評條件更具適應性但是要求更嚴格(復測評周期、測評控制項的減少、合規基線上調測評75分以上合格,當然這部分要求在部分地區部分行業主管單位現行等保標准也有基於現狀及預期效果有彈性要求、例如個別地區衛健委要求醫院等保初次等保測評合格分數基線為80分,復測評合格分數基線為85分)、某省金融行業等保測評合格分數基線為90分。四級及以上系統復測評周期延長,改為一年為復測評周期,兼顧考慮了實際等級保護工作所面臨的復雜情況,更符合實際工作的場景。
5、定級備案實施方面的變化
等保2.0在定級備案實施也發生了變化,在備案環節原30天內備案的時間縮短為10個工作日。等保2.0的定級,不是自主定級,到公安機關定級備案前要新增兩個關鍵環節,確保定級備案的嚴謹與准確,第一對於定級對象的等級要經過專家評審,第二要經得主管部門審核通過,才能到公安機關備案確定最終等級保護對象的級別,整體定級更加嚴格。新建的第三級以上定級對象,通過等級測評後方可投入運行,加強「同步性」原則。
6、其他
從等級保護2.0框架中能夠體現「一個中心,三重防護」的思想得以升華,等保2.0標准體系相比現行等保標準的安全體系更注重動態防禦(變被動防護為主動防護,變靜態防護為動態防護,變單點防護為整體防控,變粗放防護為精準防護),強調事前預防、事中響應、事後審計。等級保護2.0體系中要求應依據國家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政策和標准,開展組織管理、機制建設、安全規劃、安全監測、通報預警、應急處置、態勢感知、能力建設、監督檢查、技術檢測、安全可控、隊伍建設、教育培訓和經費保障等工作。
等保2.0首次加入了可信計算的相關要求並分級逐級提出可採用可信驗證的要求。注意是可採用不是應採用。另外在惡意代碼防範方面三級系統要求或採用主動免疫可信驗證機制。四級以上惡意代碼防範方面要求應採用主動免疫可信驗證機制。
等保2.0新增個人信息保護內容,個人信息安全做為網路安全法的內容在等保要求控制項中也獨立出現,在當前政務互通、人物互聯,個人信息被廣泛採集的商業、政務環境下,意指提升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肆』 什麼叫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是規范計算機系統安全建設和使用的標准以及管理辦法。安全工作的整個流程分為五個環節,包括定級、備案、建設整改、等級測評、監督檢查,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是國家網路安全的基本制度、基本國策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是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網路安全領域實施的基本國策。
【法律依據】
《網路安全法》第二十一條
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
(一)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
(二)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
(三)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四)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伍』 有沒有詳細的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流程介紹謝謝了。
開展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的五個規定基本動作:定級、備案、建設整改、等級測評、監督檢查。具體細節:
定級階段:
網路運營者確定等級保護對象,明確定級對象,梳理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時所侵害的客體及對客體造成侵害的程度。
備案階段:
第二級及以上網路運營者在定級、撤銷或變更調整網路安全保護等級時,在明確安全保護等級後需在10個工作日內,到縣級以上機關備案,提交相關材料。
建設整改階段:
安全建設整改工作分五步進行:
落實安全建設整改工作部門,建設整改工作規劃,進行總體部署;
確定網路安全建設需求並論證;
確定安全防護策略,制定網路安全建設整改方案
根據網路安全建設整改方案,實施安全建設工程;
開展安全自查和等級測評,及時發現安全風險及安全問題,進一步開展整改。
注意:全國各地區政策不一樣,以實際情況為准。
等級測評階段: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過程分為4個基本活動:測評准備活動、方案編制活動、現場測評活動、分析及報告編制活動。
監督檢查階段:
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安全檢查,涉及相關行業的可以會同其行業主管部門開展安全檢查。必要時,機關可以委託社會力量提供技術支持。
以上都是摘自時代新威官網,裡面等保干貨非常多,解釋更加規范、准確。
『陸』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條例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分為五個級別:
① 第一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② 第二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
③ 第三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損害;
④ 第四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損害;
⑤ 第五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國家安全造成特別嚴重損害。
證書案例
『柒』 什麼是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啊
你好,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是國家信息安全保障的基本制度、基本策略、基本方法。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是對信息和信息載體按照重要性等級分級別進行保護的一種工作。信息系統運營、使用單位應當選擇符合國家要求的測評機構,依據《信息安全技術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等技術標准,定期對信息系統開展測評工作。
《網路安全法》 明確規定信息系統運營、使用單位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要求,履行安全保護義務,如果拒不履行,將會受到相應處罰。下面是網路安全等級保護等級劃分及適用行業說明:
第一級(自主保護級):一般適用於小型私營、個體企業、中小學,鄉鎮所屬信息系統、縣級單位中一般的信息系統。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級(指導保護級):一般適用於縣級其些單位中的重要信息系統;地市級以上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部一般的信息系統。例如非涉及工作秘密、商業秘密、敏感信息的辦公系統和管理系統等。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
第三級(監督保護級):一般適用於地市級以上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內部重要的信息系統,例如涉及工作秘密、商業秘密、敏感信息的辦公系統和管理系統;跨省或全國聯網運行的用於生產、調度、管理、指揮、作業、控制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統以及這類系統在省、地市的分支系統;中央各部委、省(區、市)門戶網站和重要網站;跨省連接的網路系統等。 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損害。
第四級(強制保護級):一般適用於國家重要領域、重要部門中的特別重要系統以及核心系統。例如電力、電信、廣電、鐵路、民航、銀行、稅務等重要、部門的生產、調度、指揮等涉及國家安全、國計民生的核心系統。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損害。
第五級(專控保護級):一般適用於國家重要領域、重要部門中的極端重要系統。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國家安全造成特別嚴重損害。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的定級准則和等級劃分。
最後,二級及以上的信息系統都需要進行等級測評,且等級測評並不是做一次就可以,二級系統每兩年至少進行一次測評,三級系統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測評,四級系統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測評。
測評周期
『捌』 等級保護2.0國家標准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2.0國家標准發布,其中關於企業數據保護有以下要求:應提供重要數據的本地數據備份與恢復能力;應提供異地數據備份功能,利用通信網路能將重要數據定時批量傳送至備用場地,應識別需要定期備份的重要業務信息、系統數據及軟體系統等;應規定備份信息的備份方式、備份頻度、存儲介質、保質期等;應根據數據的重要性和數據對系統運行的影響,制定數據的備份策略和恢復策略,備份程序和恢復程序等。該標準的發布標志著我國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正式進入「2.0時代」。等級保護工作的落實有效提升了我國的網路安全防護能力。等保2.0的發布,是對除傳統信息系統之外的新型網路系統安全防護能力提升的有效補充,是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實現國家網路安全戰略目標的基礎。
【拓展資料】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等保2.0相關的《信息安全技術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術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要求》、《信息安全技術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安全設計技術要求》等國家標准正式發布,將於2019年12月1日開始實施。
發布會由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宣傳司領導主持。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准技術司副司長通報國家標准制定流程改革情況並發布重要國家標准。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級保護評估中心規劃咨詢部副主任陳廣勇對《信息安全技術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國家標准進行了解讀。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是國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礎,也是一項事關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政治任務。通過開展等級保護工作,發現企業網路和信息系統與國家安全標准之間存在的差距,找到目前系統存在的安全隱患和不足,通過安全整改,提高信息系統的信息安全防護能力,降低系統被各種攻擊的風險。
相較於2007年實施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所確立的等級保護1.0體系,為了適應現階段網路安全的新形勢、新變化以及新技術、新應用發展的要求,2018年公安部正式發布《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條例(徵求意見稿)》,國家對信息安全技術與網路安全保護邁入2.0時代。
據了解,原來的保護對象主要包括各類重要信息系統和政府網站,保護方法主要是對系統進行定級備案、等級測評、建設整改、監督檢查等,在此基礎上,等保2.0擴大了保護對象的范圍、豐富了保護方法、增加了技術標准。等保2.0將網路基礎設施、重要信息系統、大型互聯網站、大數據中心、雲計算平台、物聯網系統、工業控制系統、公眾服務平台等全部納入等級保護對象,並將風險評估、安全監測、通報預警、案事件調查、數據防護、災難備份、應急處置、自主可控、供應鏈安全、效果評價、綜治考核、安全員培訓等工作措施全部納入等級保護制度。
有國內專業機構表示,等保2.0國家標准對比等保1.0,在保護范圍、法律效力、技術標准、安全體系、定級流程、定級指導等方面均發生變化,信息安全系統改造在即。等保2.0做出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定級原則上不低於三級」的指導,測評分數的要求由60分提升至75分以上,且第三級及以上信息系統每年或每半年就要進行一次測評。國家重點行業將帶頭加大信息安全產品和咨詢服務的持續投入。回顧我國信息安全產業曾在等保1.0影響下進入加速發展期,專家預計,等保2.0將繼續帶動行業大發展,至少打開百億級以上增量市場空間。
『玖』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2.0什麼時候實施,相比1.0有哪些變化
以下資料來源等保測評機構——時代新威官網。如還有更多疑問請官網查看。
等保2.0相比1.0主要有四大方面的變化:
(1) 名稱上的變化
名稱上由「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轉變為「網路安全等級保護」。
(2) 法律效力不同
《網路安全法》第21條規定「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要求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要求,履行安全保護義務」。落實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上升為法律義務。
(3)保護對象有擴展
等保1.0主要是信息系統。而等保2.0將網路基礎設施(廣電網、電信網、專用通信網路等)、雲計算平台/系統、採用移動互聯技術的系統、物聯網、工業控制系統等納入到等級保護對象范圍中。
(4) 控制措施分類不同
等保1.0按照技術和管理各5個方面的要求進行分類,技術要求分為物理安全、網路安全、主機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及備份恢復,管理要求分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機構、人員安全管理、系統建設管理和系統運維管理。
等保2.0則有很大的變化。技術要求分為安全物理環境、安全通信網路、安全區域邊界、安全計算環境、安全管理中心,管理要求分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機構、安全人員管理、安全建設管理和安全運維管理。此外,等保2.0基本要求、測評要求、安全設計技術要求框架保持了一致性,即「一個中心,三重防護」。
(5) 內容進行了擴充
等保1.0有五個規定性動作,包括定級、備案、建設整改、等級測評和監督檢查。而等保2.0除了定級、備案、建設整改、等級測評和監督檢查之外,增加了風險評估、安全監測、通報預警、案事件調查、數據防護、災難備份、應急處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