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網路傳播中是否存在議程設置

網路傳播中是否存在議程設置

發布時間:2022-06-27 15:50:09

❶ 網路議程設置是由哪兩個層面實現的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4

❷ 網路傳播效果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認識

兩個層面。一是完全由網路發起的議程設置,二是由網路對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放大或削弱。

而網路傳播學是傳播學的一個分支,是傳播學的子學科。傳播學亦稱「傳學」,研究人類一切信息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規律及其同人和社會關系的一門新興學科。

傳播學研究傳播的概念和本質,信息與對象交互作用的規律,信息的產生與獲得、加工與傳遞、效能與反映,各種符號系統的形成及其在傳播中的作用,各種傳播媒介本身的地位和作用,傳播與社會各領域、各系統的關系等。

網路傳播學科屬性:

我們認為,網路傳播學屬於社會科學。理由主要有以下兩條。

1、從網路傳播學的研究對象我們可以認定網路傳播學屬於社會科學。因為,網路傳播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網路傳播活動,而人類網路傳播活動無疑是一種社會現象。雖然,網路傳播學的研究中要涉及到大量的技術問題,但是,這改變不了網路傳播學的社會科學性質。

2、網路傳播學是傳播學的一個分支,是傳播學的子學科。而傳播學屬於社會科學。我們由此也可以斷定網路傳播學屬於社會科學。

❸ 請問議程設置理論在網路傳播中是怎麼體現的

該理論認為大眾傳播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提供給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及他們談論的先後順序。大眾傳播可能無法影響人們怎麼想,卻可以影響人們去想什麼。 引申到網路傳播中,網路主流媒體或輿論領袖不能影響每個網民的具體想法,但可以在網上提出一個話題,將網民的視角引向這個話題!這個話題可以是與當下熱點問題不同的。

❹ 請問在新媒體背景下議程設置的表現是什麼是不是那些新聞網站的標題或者是論壇的標題以及微博的熱點話題

議程設置最早見於美國傳播學家麥庫姆斯和肖的論文《大眾傳媒的議程設置功能》中,他們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程度的判斷。隨著新興媒體平台的不斷出現,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發布議題的主體,這導致傳統的以大眾傳媒為主體的議程設置發生了重組性的改變。接下來將以熱搜排行榜為例論述新媒體時代下議程設置的改變。

一.議程設置主體的泛化

在傳統媒體時代,議程設置的傳播主體是大眾傳媒,是「傳媒精英」,他們通過設置議題來影響受眾,受眾往往處於被動接受狀態,不能自由選擇議題,也不能自己設置議題。但是在現在的新媒體時代,賦予了每個人公開發表自己言論,評論他人言論的機會,在這個話語平機,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議程設置的主體。例如,網紅papi醬就是通過在微博發布視頻而走紅的,她的視頻就可以看做是設置的議題。

二.議程設置內容的泛娛樂化

在傳統媒體時代,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代表的是黨、政府、人民的利益,發布的也是與之有關的議題。但是在新媒體時代,議程設置內容的出現了泛娛樂化。花邊新聞、八卦新聞經常霸佔微博熱搜排行榜前幾名,鹿晗等流量明星出現在飛機場之類的消息動輒成為榜首,而一些真正利於人民的問題熱度卻遠不如此。

三.議程設置渠道的多元化

在傳統媒體時代,大眾傳媒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對公眾進行議程設置,渠道種類少,傳播范圍也比較小。在新媒體時代,由於各種各樣新媒介新技術的普及,議程設置的渠道和方式變得多元化。微博熱搜排行榜就是一種議程設置的渠道,排名靠前的議題更容易影響更多受眾,因此出現了很多明星或企業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買熱搜」的情況

四.用戶屬性的多樣化

在傳統媒體時代,由於傳播技術的不發達,傳播的信息能保存的時間不夠長,傳播的距離也不夠遠。然而在新媒體時代各種媒介以及互聯網的普及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信息傳播的及時性也有很大的提高,使越來越多的受眾可以接受到傳播內容,參與到其中。之前的滴滴事件,各行各業的人都發聲了,這是傳統的議程設置達不到的效果。

五.影響效果的不確定性

在傳統媒體時代,大眾傳媒對議題具有主導作用,議題的選擇、傳播等環節都是按照傳播主體的意願進行的。而在新媒體時代,傳播渠道、傳播人群、傳播主體都變得多樣化,大眾傳媒無法控制議題所產生的影響。不確定性體現在受眾擁有了輿論監督的權利,可以隨意發表自己的觀點,不同的人對事件的不同解讀都可能影響到其他人對該事件的看法,之前對於王鳳雅事件的錯誤解讀就他們一家形成了傷害。

❺ 議程設置的說明

議程設置是大眾傳播媒介影響社會的重要方式,其觀點主要來自政治學,李普曼的《輿論》最早提出該思想,被認為是傳播學領域的奠基之作。
議程設置(agenda setting)的基本思想最初來自於美國新聞工作者和社會評論家沃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922年,李普曼在其經典著作《輿論學》(Public Opinion)中提出了他的觀點:「新聞媒介影響『我們頭腦中的圖像』」,這成為議程設置理論的雛形。
1963年,伯納德·科恩(Bernard Cohen)提出了對「議程設置」最有影響力的表述:「在多數時間,報界在告訴它的讀者該怎樣想時可能並不成功;但它在告訴它的讀者該想些什麼時,卻是驚人地成功」 ,這更清楚的指出了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
1968年,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兩位研究人員馬爾科姆·麥肯姆斯(Maxwell McCombs)和唐納德·肖(Donald Shaw)對李普曼的思想進行了實證性研究,他們對1968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傳播媒介的選舉報道對選民的影響進行了調查分析,並於1972年在《輿論季刊》上發表了論文——《大眾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作為他們研究的總結。其主要含義是:大眾媒介注意某些問題而忽略另一些問題的做法本身就可以影響公眾輿論,而人們一般傾向於了解大眾媒介注意的那些問題,並採用大眾媒介為這些問題所確定的優先次序來確定自己對這些問題的關注程度。他們的研究標志著一個新的傳播效果理論——「議程設置(agenda-setting)理論」的誕生。這個理論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議題從媒介議程向公眾議程的傳播過程,另一個方面是公眾在頭腦中形成這些議題和對象時新聞媒介所起的作用。
《新聞學大辭典》將議程設置理論解釋為:「由馬爾科姆·麥克姆斯和唐納德·肖於1972年提出。……核心觀點是:大眾傳播媒介在一定階段內對某個事件和社會問題的突出報道會引起公眾的普遍關心和重視,進而成為社會輿論討論的中心議題。」美國學者沃納·塞佛林和小詹姆斯·坦卡德在其《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一書中,對議程設置理論提出了較為理性的認識,認為「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就是指媒介的這樣一種能力:通過反復播出某類新聞報道,強化該話題在公眾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而在中國學者郭慶光教授的《傳播學教程》一書中,他認為議程設置的中心思想是: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 。
根據麥肯姆斯和肖的研究,媒介的議程設置效果還要看公眾與媒介的接觸頻率、公眾對媒介的需要程度、當時人際交流的情況、不同公眾的興趣等因素的影響。而且,人際交流和親身觀察以及很多具體情況也會增大或減弱媒介議程設置的效果。另外一些學者通過研究發現,時間在媒介的議程設置中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媒介議程設置的效果並不是立即出現的,一般都是在新聞報道幾周之後。同時,公眾對信息的接受量一般是有一定限度的,過多的議程往往會削弱媒介議程設置的效果。麥克姆斯和肖的一項研究發現,公眾的議事日程中不能超過5-7個議題,否則受眾就會忽略很多媒介認為重要的議題。
傳統媒體(報紙、廣播、電視)的議程設置功能,已經被眾多的學者接受,並從政治、社會生活的多方面進行了實證研究。人們也普遍意識到傳統媒體在一定程度上對公眾議程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卻又是強大的。但是,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路作為新媒體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由於網路傳播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有著很強的互動性,網路受眾可以自由地選擇信息和表達觀點,既是傳播者又是接受者;同時,以頭版或頭條形式出現的傳統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在網路上也不再那麼明顯;再者,網路上的信息量是傳統媒體所不能比擬的。因此,很多學者認為,在網路傳播中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將會弱化,甚至不再存在。

❻ 網路傳播效果可以從哪些層面來認識

兩個層面。一是完全由網路發起的議程設置,二是由網路對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放大或削弱。

網路的傳播結構可以使某些信息的傳播就像計算機病毒一樣,很快繁殖擴散。議程設置假設認為,人們對某些議題的關注程度,主要來源於這些議題被報道的頻率與強度,而網路傳播可以輕易地做到提高對某些事件的報道頻率與強度。

在網路中,大眾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與人際傳播是共同作用的。而在議程設置方面,群體傳播、人際傳播對大眾傳播是一個有力補充。

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和不斷滲透,網路傳播的特點以及由此而產生對傳統媒介結構的沖擊,也對該理論提出了挑戰。網路傳播本身的傳播特點,使得受眾具有個體性、虛擬性、自主性、參與性、匿名性等等特點,這使得過去相對明朗的「意見氣候」變得復雜化。

❼ 與傳統媒體比較,在網路傳播中進行議程設置有哪些不同

議程設置:議程設置是大眾傳播的重要社會功能和效果之一.是通過大眾媒介形成或影響輿論的理論假設.
70年代,美國傳播學者 麥康(McCombs,M)和肖(Shaw.D)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在公眾對社會公共事務中重要問題的認識和判斷與傳播媒介的報道活動之間,存在著一種高度對應德關系,即傳播媒介作為」大事」加以報道的問題.
同樣也作為大事反映在公眾的意識中;傳播媒介給予的強調越多,公眾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越高.根據這種高度對應的相關關系,麥庫姆斯和肖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形成社會」議事日程」的功能,傳播媒介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公眾矚目的焦點和對社會環境的認知.後來也有一些研究對報紙,廣播電視媒介等不同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的特點進行了探討.
議程設置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斷.
特點:1)傳播效果分為認知、態度和行動三個層面,議程設置功能假說是這個過程的最初階段,即認知層面的階段.
2)議程設置功能考察的整體的大眾傳播具有較長時間跨度的一系列報道活動所產生的中長期的、綜合的、宏觀的社會效果.
3)議程設置功能暗示了傳播媒介是從事「環境再構成作業」的機構.
有關議程設置的直接表述最先見於1958年諾頓·朗(Norton Long)的一篇文章中:
在某種意義上說,報紙是設置地方性議題的源動力.在決定人們將會談論些什麼,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將是什麼這些問題上,它起著很大的作用.
「新聞時效性」是關乎媒體議程影響力的重要因素.而網路,的時效性,當屬現在最快.關乎媒體議程影響力的重要因素,網路是不可比擬的.
網路和議程設置理論出現的時間是接近的.議程設置理論是在傳統的大眾媒介的基礎上提出的,可以說這個理論的提出者沒有考慮到網路這個新一代媒體.所以議程設置理論在針對網路討論時是有所變化的.
並且根據,議程設置理論中的特點分析.議程設置功能考察的整體的大眾傳播具有較長時間跨度的一系列報道活動所產生的中長期的、綜合的、宏觀的社會效果.
顯然網路,是具有議程設置這個功能點的.
其次,在某種意義上說,報紙是設置地方性議題的源動力.在決定人們將會談論些什麼,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網路,雖然是現代化的一個虛擬平台,但是他也具備,設置議題的原動力.也再在決定人們將會談論些什麼,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然電視、廣播等的現場直播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和加強了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方式與功能,但由於出版製作的時間、空間限制,由於內容甄別和把關的需要,通常不可能做到新聞信息的實時傳播.
網路媒體完全可以做到實時更新、實時報道.也正是由於這個「時間差」的存在,使得網路媒體擺脫了只是轉載傳統大眾傳媒新聞內容的狀況.實時互動性這個特點,使得網路媒體得以通過對新聞事件的價值判斷、加工手法等對傳統平面傳媒的媒體議程設置產生實質性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在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實現形式中,現場直播也是廣播和電視能夠採用的手段,這一點也充分體現了傳統大眾媒體的快速實時性特點.但是,廣播電視的直播一般適用於偶然性和突發性的新聞事件,而現實生活中,實時性互動傳播在傳統電子媒體的日常新聞傳播過程中並不是報道的主要形式.
而從網路中,這樣一個新媒介,立即衍生出一個,多元互動性的影響 .
多元互動性是網路媒體區別於傳統媒體的另一個重要屬性.網路媒體的多元互動性可以幫助受眾形成公眾議程.網路媒體作為一個被多元要素影響的媒體,一部分傳播權力分散到廣大網民手中,傳統新聞發布的單向度信息傳播變成了互動性多向度信息傳播.傳統媒體不再是第一手的、或者唯一的新聞來源,多元化的傳播者、復合式的傳播形態、多樣的傳播渠道等因素,使得以網民為代表的公眾可以自行選擇、加工信息,並通過網路傳播形成網上輿情.一些重大事件,如SARS事件、農民工工資問題等,網上輿情對於媒體的議程設置起了很大作用,進而影響到政府議程.

❽ 網路傳播時代議程設置功能是否正在弱化和消失

不盡然,倒不如說議程設置權先前由媒體專有,而網路時代里議程設置權開始下放。公眾或其他組織也能發起議程。

❾ 網路傳播中,議程設置是否有弱化

傳統傳播環境中,議程設置是傳播者的特權。網路環境中,議程設置的權利下放,所有能利用網路的力量都有可能設置議題。所以,如果說此環境中議程設置有弱化的話,也只是表現在傳統媒體方面。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❿ 傳播學中的議程設置是什麼,有哪些內容

議程設置就是通過提供給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及他們談論的先後順序。它的主要內容和流程就是 構造事件,吸引眼球:公關人員要想捕捉公眾的注意力,就應該以恰當的方式來構造相應的媒介事件。提高責任,引導輿論:記者對新聞事件的評判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公眾關注與該事件相關的議題,故記者的責任心就很重要。建立共識,實現對話:通過議程設置,媒介可以使意見相左的團體就某些議題達成某種一致,從而實現不同團體的對話。
1968年,麥克姆斯和肖對總統大選進行了調查,看媒介議程對公眾議程有多大的影響。1972年提出了議程設置理論,該理論認為大眾傳播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提供給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及他們談論的先後順序。大眾傳播可能無法影響人們怎麼想,卻可以影響人們想什麼。

議程設置是大眾傳播的重要社會功能和效果之一。20世紀70年代,美國傳播學者麥克姆斯和肖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在公眾對社會公共事務中重要問題的認識和判斷與傳播媒介的報道活動之間,存在著一種高度對應的關系,即傳播媒介作為「大事」加以報道的問題,同樣也作為大事反映在公眾的意識中;傳播媒介給予的強調越多,公眾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越高.根據這種高度對應的相關關系,麥克姆斯和肖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形成社會「議事日程」的功能,傳播媒介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公眾矚目的焦點和對社會環境的認知。後來也有一些研究對報紙,廣播電視媒介等不同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的特點進行了探討。議程設置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斷。

閱讀全文

與網路傳播中是否存在議程設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7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6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96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81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78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30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55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5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718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54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7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013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7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20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64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3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90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97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