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網路安全提供幾套有答案的作業題吧
【熱心相助】
您好!上海重點課程資源網站:
http://kczx.sdju.e.cn/G2S/Template/View.aspx?action=view&courseType=0&courseId=26648
另外,清華大學出版社《網路安全實用技術》賈鐵軍主編,配有答案的作業題和同步實驗
Ⅱ 如何構建一個安全的網路信息安全體系
網路信息安全體系
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的整體保障作用,主要體現在整個系統生命周期對風險進行整體的管理、應對和控制。網路信息安全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網路信息安全體系
其中,網路信息系統安全風險評估是一個識別、控制、降低或消除可能影響系統安全風險的過程。是明確安全現狀、規劃安全工作、制訂安全策略,並形成安全解決方案的基礎,通過對網路系統的風險評估可以掌控各種潛在風險,並制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和應急預案。通過安全控制極大地降低風險,並對殘留風險進行及時監控和分析,應急預案及計劃可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做出應急響應和災難恢復,以確保網路信息系統及業務數據的安全。
詳見 網路安全技術與實踐 高等教育出版社 賈鐵軍主編2014.8。
Ⅲ 請問在大學計算機專業網路方向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學哪些東西哪些書需要看
大學計算機專業網路方向對於應用型高級人才培養目標應當是網路工程師。
網路工程師所學的知識很多,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windows服務,路由交換,SQL Server 資料庫,動態網站開發,linux平台下的服務的搭建,網路安全,高級網路管理,基於大型企業的資料庫,Oracle資料庫,ASP.NET等,所以網路工程師主要是從事與這些內容相關的工作,思科、北大青鳥 是個很不錯的選擇。專門培養網路工程師人才的地方,你可以去搜索一下網站了解。
若喜歡網路安全技術方向,可以看上海優秀教材獎、高校精品課程教材《網路安全技術及應用》(第2版)或《網路安全技術與實踐》賈鐵軍教授主編,很受歡迎。
Ⅳ 跪求<<網路安全技術及應用>>課後習題答案
這本書中基本都有現成的答案,看看就知道了,不要等現成的噢!
Ⅳ 什麼是網路安全網路安全技術好學嗎,難不難
熱心相助
您好!
計算機網路安全(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簡稱網路安全,是指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管理、控制和措施,保證網路系統及數據(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網路服務可用性、可控性和可審查性受到保護。即保證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系統中的數據資源得到完整、准確、連續運行與服務不受干擾破壞和非授權使用。狹義上,網路安全是指計算機及其網路系統資源和數據(信息)資源不受有害因素的威脅和危害。廣義上,凡是涉及到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屬性特徵(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審查性)的相關知識、技術、管理、理論和方法等,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
網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信息安全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數學、密碼技術和資訊理論等多學科的綜合性交叉學科,是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網路安全技術只要不從事研發工作好學,建議先購買高等教育出版社「網路安全技術與實踐」賈鐵軍主編(上海市精品課程教材);瀏覽:上海市精品課程「網路安全技術」網站:http://jiatj.sdju.e.cn/webanq/ ;觀看全程視頻錄像:http://e.51cto.com/course/course_id-536.html即可學會。
祝您大吉大利!希望採納!
Ⅵ 《網路安全實用技術》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8出版發行,賈鐵軍主編,含同步實驗指導和綜合應用案例及PPT
有沒有相應的素材下載的地址提供啊!但是現在清華出版社的官網上,還沒有相應的目錄和介紹,連書的封面現在還沒有啊!
Ⅶ 談談計算機病毒的防治有哪些方法
熱心相助
您好!
計算機病毒的防範(高等教育出版社 網路安全技術與實踐 賈鐵軍主編)
1. 一般計算機病毒的防範
對於計算機病毒最好的處理方法是「預防為主」,查殺病毒不如做好防範。通過採取各種有效的防範措施,加強法制、管理和技術手段,就會更有效地避免病毒的侵害,所以,計算機病毒的防範,應該採取預防為主的策略。
首先要在思想上繼續重視,具有反病毒的警惕性,依靠使用反病毒技術和管理措施,這些病毒就無法逾越計算機安全保護屏障,從而不能廣泛傳播。個人用戶要及時升級可靠的反病毒產品,適應病毒變異和新情況的發展變化,不斷更新升級,才能識別和殺滅新病毒,為系統提供真正安全環境。所有計算機用戶都要遵守病毒防治的法律和制度,做到不製造病毒,不傳播病毒。養成良好的上機習慣,如定期備份系統數據文件;外部存儲設備連接前先查殺毒再使用;不訪問違法或不明網站,不下載傳播不良文件等。
2. 木馬病毒的防範
由於木馬病毒的特殊性,需要及時有效地進行預防,做到防範於未然。
①不點擊來歷不明的郵件。當前很多木馬都是通過郵件來傳播的,當你收到來歷不明的郵件時,請不要打開,應盡快刪除。同時,要將郵箱設置為拒收垃圾郵件狀態。
②不下載不明軟體。最好找一些知名的網站下載,而且不要下載和運行來歷不明的軟體。而且,在安裝軟體前最好用殺毒軟體查看是否攜帶病毒,再進行安裝。
③及時漏洞修復和都住可疑埠。一般木馬都是通過漏洞在系統上打開埠留下後門,以便上傳木馬文件和執行代碼,在把漏洞修復上的同時,需要對埠進行檢查,把可疑的埠封堵住,不留後患。
④使用實時監控程序。在網上瀏覽時,最好運行反木馬實時監控程序和個人防火牆,並定時對系統進行病毒檢查。還要經常升級系統和更新病毒庫,注意關注關於木馬病毒的新聞公告等,提前做好防木馬准備。
Ⅷ 網路安全—技術與實踐(第2版)課後習題答案 全部
文檔發出來
Ⅸ 2015目前網路信息安全的現狀3000字
21世紀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計算機網路在帶來信息資源共享等極大便利,同時也出現了許多網路安全問題,並成為信息安全的重要研究內容和社會需求最大的研究方向,不僅關繫到企事業機構的信息化建設與發展、對網路系統的正常使用、以及用戶資產和信息資源的風險,也關繫到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不僅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也成為熱門研究和人才需求的新領域。
國內外網路信息安全的現狀
【案例1】我國網路遭受攻擊近況。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CNCERT監測和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發布的數據,2014年2月10日至16日一周境內被篡改網站數量為8965個,比上周增長79.7%;境內被植入後門的網站數量為1168個;針對境內網站的仿冒頁面數量為181個。其中,政府網站被篡改418個、植入後門的35個。感染網路病毒的主機數量約為69萬個,新增信息安全漏洞280個。
另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CNCERT)的數據顯示,中國遭受境外網路攻擊的情況日趨嚴重。CNCERT抽樣監測發現,2013年1月1日至2月28日,境外6747台木馬或僵屍網路控制伺服器控制了中國境內190萬余台主機;其中位於美國的2194台控制伺服器控制了中國境內128.7萬台主機,無論是按照控制伺服器數量還是按照控制中國主機數量排名,美國都名列第一。
國內外網路安全威脅的現狀及主要因由,主要涉及以下5個方面:
(1)法律法規和管理不完善
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國內外的法律法規和管理政策等在解決信息資源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審查性等方面應用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顯得相對滯後且不夠健全與完善。出現了一些企事業機構或個人用戶法制觀念淡薄,對網路風險和隱患不甚了解,網路安全意識不強、自身管理措施和方法不完善等問題,甚至出現內部監守自盜案件。重技術、輕管理和網路安全知識不夠普及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2)企業和政府的側重點不一致
政府注重信息及網路安全的可管性和可控性,企業則注重其可用性、效益和可靠性。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制定的OSI協議及美國政府組織的KRS系統等,由於不受企業歡迎而難以實施和推廣。在一些欠發達國家或地區,對網路安全技術重視不夠,經費投入無法滿足實際需要,或時常被擠占或挪用。
(3)網路安全規范和標准不統一
網路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統一技術的規范標准,才能更好地進行實施。西方發達國家計算機網路技術最先進且對網路安全很重視,也同樣存在網路安全規范和標准等問題。西歐國家則實行另一套信息安全標准,在原理和結構上與美國也有異同。
(4)網路安全技術和手段滯後
計算機網路技術不斷快速發展,伴隨的各種網路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網路攻擊及計算機病毒變化多端。相應的網路安全技術和手段相對滯後,更新不及時、不完善。
(5)網路安全風險和隱患增強
在現代信息化社會,電子商務、網路銀行、電子政務、辦公自動化和其他各種業務的應用對計算機網路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計算機網路的開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分散性等特點,以及網路系統及協議等從設計到實現自身存在的安全漏洞、缺陷和隱患,致使網路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和威脅,詳見1.2.3介紹。各種惡意攻擊、計算機病毒、垃圾郵件和廣告等也嚴重影響了網路的正常應用。全球平均不足15秒就發生一次黑客入侵事件,全世界每年因網路安全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幾千億美元。
注意:計算機病毒防範技術、網路防火牆技術和入侵檢測技術,常被稱為網路安全技術的三大主流。這些傳統的安全「老三樣」為網路安全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卻具有一定局限性,也存在許多新的問題:計算機病毒防範技術滯後於實際的發生各種新病毒及繁衍變異。用戶在系統中安裝了防火牆後,卻難以避免垃圾郵件、病毒傳播和拒絕服務的侵擾。入侵檢測技術在提前預警、精確定位、實時交互、整體性、漏報誤報率和全局管理等方面存在著先天不足。另外,內網的安全還包含安全策略的執行、外來非法侵入、補丁更新及合規管理等問題。
摘自:網路安全技術與實踐,賈鐵軍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8
Ⅹ 論述信息與網路安全領域已經形成的核心技術
熱心相助
您好!
信息與網路安全領域的核心技術包括:
身份認證、訪問控制、系統加固、病毒防範技術、防火牆技術、入侵檢測與防禦技術、系統備份與恢復技術等,請參考《網路安全技術與實踐》高等教育出版社 賈鐵軍教授主編 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