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共頻道的出現普及
1996年,福建省廣電廳成立了電視節目交流中心,其職能是對縣級有線電視台實行統一供片。但是管理者不久便發現統一供片的制度存在著難以克服的弊端。諸如收取節目費用標准難以統一;節目購置質量不高;翻錄技術成本高,質量不可靠;各地來回跑片,工作不方便等。因而,當時的福建廣播電視廳提出辦公共頻道的構想。利用全省有線電視微波聯網中的一個通道,投資500萬元,採用壓縮技術,將公共頻道節目完整傳播到地市縣台,任由各縣疊加當地台標後完整播出,並在專門劃出的時段,插播當地的新聞專題節目。在他們看來,電視公共頻道概念的提出,不僅使電視節目交流中心擺脫了困境,而且還響應了中央當時提出的治濫治散的要求,為管理縣級電視台探索新思路。在廣電部審批同意後,由福建廣電廳直接管理的電視公共頻道與1998年元旦正式開播①。
不難想見,當時的廣電部是非常贊賞福建的嘗試的。在此後的兩年內,廣電部陸續批准江西、河南、寧夏、甘肅開辦公共頻道,並且頒發了《關於市(地)縣(市)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職能轉變的實施細則》,其中明確規定省級電視台設立公共頻道,部分市(地)電視台經批准也可設立1個公共頻道,縣(市)廣播電視台不再保留自辦電視節目頻道,可在公共頻道中播出自辦節目。1999年國辦82號文件對公共頻道的建設提出的是一個更具體的方案,強調要「大力推廣公共頻道。在縣級廣播電視實行三台合一的基礎上,由省級電視台製作一套公共節目供所轄各縣電視台播出,從中空出一定時段供縣級電視台播放自己製作的新聞和專題節目。」除了高調地推廣公共頻道的概念外,國家廣電行政管理機關還為公共頻道的順暢發展給予政策上的傾斜。明確規定各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路運營機構必須在有線廣播電視網路中用標准頻道無償轉播公共頻道,原來批准擁有無線電視傳輸方式的縣(市),可繼續使用無線方式轉播公共頻道。這意味著公共頻道的傳輸覆蓋的質量和范圍不但有了保證,而且還因為無須支付傳播費用而減輕了成本負擔②。因此,在既有行政的指令又有政策的扶持的前提下,電視公共頻道很快就在全國遍地開花。至少從數量上看,它們已經成了電視版圖中的一個龐大的存在。
對學生上網危害最大的是不健康的內容。社會方面,我們要做到對內容進行甄別和篩選,在網路上用硬體與軟體相結合的方式屏蔽掉那些不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網頁,凈化學生上網環境。就我所知,上網行為管理系統主要有網康科技、深信服、Bluecoat等產品。我們可以在學生常去上網的地方進行強制推廣。
學校方面,我們要做的是:讓學生知道那些網站是可以瀏覽的;那些網站是可以認真學習的,我們不能讓學生被不健康網站所侵蝕。我們還要教育學生:要正確認識網路,要知道網路並不只是美好,要讓學生在網上學會自我保護。我們更要讓學生學會利用網路優勢,通過網路有計劃的學習,提升自身素質,讓網路成為提高自身素養的基地,讓網路為素質教育服務!
家庭方面,我們要做到是:監督和檢查。監督孩子上網的時間,一定要把孩子上網的時間控制在不影響身體健康的范圍之內,尤其不能讓孩子熬夜上網,既摧殘身體,又影響第二天上課。檢查孩子上網的內容,杜絕孩子接觸不良網路,如果孩子在網路上學習,就要檢查學習情況,不能讓孩子養成以學習為借口上網的不良習慣。再要盡最大可能的讓孩子在家上網,讓孩子在家長可控的范圍之內上網,孩子的上網安全就可以得到保障了。
3. 公共頻道
[論文提要]:國內電視的公共頻道是一個很值得玩味的概念,它只在國內電視管理體制改革與頻道設置的語境中使用,具有其特定的意義,因而與國外具有公共性質的電視媒體各異其趣。同時,這一具有特定含蘊的概念在實施的過程中其意義又發生了游移,而且是在向其普遍意義靠攏。此外,國內已經遍地開花的公共頻道在展現形態上不盡相同,重要是這已經不完全是風格多樣化層面上的不相同,而是在基本架構與核心元素層面上的不相同。諸如此類的種種,實際上已經使得公共頻道的概念喪失了標識與辨認的功能。國內公共頻道概念出現的這種混亂狀況,顯然不是語言學意義上言辭是否達意的問題,它反映的是電視管理體制轉型的復雜性與艱巨性。
[關鍵詞]:公共頻道 模糊性 管理體制改革
全世界的廣播電視機構,在管理體制上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模式:國營台、公共台、私營台。現在國內電視台均由過去單一的展示或播放平台,轉變成一個多頻道並存的集合體。這些頻道的產生是受了營銷學市場細分理論的啟發,而且它們各自所觸及的場域與空間以及相互之間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在媒介傳播領域內,以上的敘述或者說判斷應該說已經成了人所共知的常識,並且它們意義的疊合似乎已經在語義上覆蓋了「電視公共頻道」所傳達的范圍。但是,如果我們僅僅只是具備諸如此類的固有常識,而對國內電視台公共頻道的淵源與運作的實際狀態缺乏細致、真切的調研和觀察,那麼,我們對「公共頻道」的概念所作出的解讀肯定會不得要領。這顯然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它意味深長,我國在社會轉型期的大背景下所進行的電視管理體制改革的某些具有本質性的徵候,於此可見一斑。
電視公共頻道從草創至今,在時間上已經拉開了一段足夠的距離,應該是從學理上認識它的時候了。本文是對這一含蘊豐厚的現象展開深層闡析的第一步,其重心落在對這一概念的模糊性的剖析上。
一、公共頻道的出現與普及
1996年,福建省廣電廳成立了電視節目交流中心,其職能是對縣級有線電視台實行統一供片。但是管理者不久便發現統一供片的制度存在著難以克服的弊端。諸如收取節目費用標准難以統一;節目購置質量不高;翻錄技術成本高,質量不可靠;各地來回跑片,工作不方便等。因而,當時的福建廣播電視廳提出辦公共頻道的構想。利用全省有線電視微波聯網中的一個通道,投資500萬元,採用壓縮技術,將公共頻道節目完整傳播到地市縣台,任由各縣疊加當地台標後完整播出,並在專門劃出的時段,插播當地的新聞專題節目。在他們看來,電視公共頻道概念的提出,不僅使電視節目交流中心擺脫了困境,而且還響應了中央當時提出的治濫治散的要求,為管理縣級電視台探索新思路。在廣電部審批同意後,由福建廣電廳直接管理的電視公共頻道與1998年元旦正式開播①。
不難想見,當時的廣電部是非常贊賞福建的嘗試的。在此後的兩年內,廣電部陸續批准江西、河南、寧夏、甘肅開辦公共頻道,並且頒發了《關於市(地)縣(市)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職能轉變的實施細則》,其中明確規定省級電視台設立公共頻道,部分市(地)電視台經批准也可設立1個公共頻道,縣(市)廣播電視台不再保留自辦電視節目頻道,可在公共頻道中播出自辦節目。1999年國辦82號文件對公共頻道的建設提出的是一個更具體的方案,強調要「大力推廣公共頻道。在縣級廣播電視實行三台合一的基礎上,由省級電視台製作一套公共節目供所轄各縣電視台播出,從中空出一定時段供縣級電視台播放自己製作的新聞和專題節目。」除了高調地推廣公共頻道的概念外,國家廣電行政管理機關還為公共頻道的順暢發展給予政策上的傾斜。明確規定各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路運營機構必須在有線廣播電視網路中用標准頻道無償轉播公共頻道,原來批准擁有無線電視傳輸方式的縣(市),可繼續使用無線方式轉播公共頻道。這意味著公共頻道的傳輸覆蓋的質量和范圍不但有了保證,而且還因為無須支付傳播費用而減輕了成本負擔②。因此,在既有行政的指令又有政策的扶持的前提下,電視公共頻道很快就在全國遍地開花。至少從數量上看,它們已經成了電視版圖中的一個龐大的存在。
二、公共頻道概念模糊性分析
這里說的模糊性,是指我們現在在國內電視管理體制改革與頻道設置的語境中使用的「公共頻道」概念具有特殊的指向,與它在普遍意義上的含蘊明顯不同。問題的復雜性更在於,這一在特定語境中具有特定含蘊的概念在實施的過程中其意義又發生了游移,而且是在向其普遍意義靠攏,二者往往顯得若即若離,貌合神離。此外,國內已經遍地開花的公共頻道在展現形態上不盡相同,重要是這已經不完全是風格多樣化層面上的不相同,而是在基本架構與核心元素層面上的不相同。諸如此類的種種,實際上已經使得公共頻道的概念喪失了標識與辨認的功能。
第一,兩種不同意義指向的公共頻道
在通用語境中,公共頻道系指公共性質的電視媒介,與國營、私營性質的電視媒介相互區別、鼎足而立。它一般通過國家委託、特許的公共機構提供電視節目,不以經濟利益為目標,其日常的運作經費以觀眾的電視機執照費、社會團體與個人的捐助為主,國家財政補貼為輔。大多不接納商業廣告,有的容許少量的商業廣告,但明確規定不能影響節目的內容。最著名的有英國廣播公司(BBC)、日本放送協會(NHK)。即使是在商業電視遮天蔽日的美國,也有公共廣播公司(CPB)、公共電視網(PBS)、全國公共廣播網(NPR)等公共廣播機構。
比較而言,歐洲的公共電視更加普及、成熟,其中英國廣播公司歷來被認為是西方公共性質傳媒的典型範式。它強調以保障公共利益為根本宗旨,覆蓋面廣,滿足不同層面的受眾觀賞期待。關注少數派和弱勢群體,關心民族特性和社區生活。英國傳播學家丹尼斯•麥奎爾將公共廣播電視歸納了七個特徵:服務的普遍性、內容的多樣性、編輯的獨立性、社會責任至上、高質獨特的文化內容、公共財政、經營的非營利性③。
在這里,「公共」的含義強調的是公益、公眾,意義中心落在傳媒的接受者一方即受眾,公共頻道就是要服務大眾,讓大眾從觀賞電視的過程中獲得益處。公共電視的這一特點通過與商業電視的對照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楚。在西方國家,公共電視是相對於商業電視而存在的。商業電視專注的是社會中具有旺盛消費慾望的受眾,也就是說具有廣告價值的人群是其主要的服務對象,全力以赴追逐商業利益。而公共電視的理念要求服務公眾的普遍性。同時,商業電視為了利益常常漠視各種亞文化,社會邊緣群體很難得到公平注視。公共電視容納不同的聲音,倡導多元文化的並存與交流,傳播不同層次人群的思想與情緒。
很顯然,國內設立公共電視頻道的初衷並不在公益、公眾。在我國所有的新聞媒體都有為絕大多數人服務的職責,這一點根本無須特別強調。那麼,公共頻道之「公共」強調的是公用、共有,其意義的重心落在了傳媒的傳播者一方。在這里,公共頻道就是指省、市、縣三級電視播出機構公用共有的頻道。也就是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所說的:「它是充分利用好省市縣三級人、財、物資源的一個載體,是三級共同發展的一條強有利的紐帶。」④
要完全理解國內公共電視頻道這樣的特殊含蘊,就應該聯系它產生的背景。在1983年召開的第十一次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上,確定了「四級辦廣播,四級辦電視,四級混合覆蓋」的建設方針。此後,國內電視台的數量在短時間內得到迅速擴張,並很快出現了過多過濫的流弊。自1996年12月開始,中央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對電視播出機構進行「控制總量、調整機構」的改革。我國對電視的管理實施的是條塊結合的雙重領導體制,控制電視台總量的改革是從「條」的路徑上推開的。從「塊」的角度看,不僅沒有控制數量的自發要求,而且各地都有了對電視媒體存在的習慣性甚至依賴性,因而這項改革也存在著現而易見的實際困難。廣播電視行政管理的高層認可福建公共頻道的試驗,並迅速在全國范圍進行推廣,正是因為它是現行體制下治理「散、濫、亂、小」的一個在各方接受限度之內步驟。建設公共頻道,可以推進縣級電視播出機構的職能轉變,即從自辦節目轉為傳播中央和省級電視台的節目,這個思路的終點是由公共頻道取代縣級電視台。巧妙的是,這並不意味著基層從此就沒有了電視播出機構,因為公共頻道是省市縣三級共同擁有的電視媒體。
第二,具有特定含義的「公共」概念出現了游移與擴張
國內電視公共頻道雖然無一例外的具有特定的職能、特定的涵義,但是有一些電視台的公共頻道在頻道定位與宣傳上,有意無意的超越或淡化特定的「公共」概念,使其兼具或者轉向普遍意義上的「公共」涵義。
雲南電視台的公共頻道宣揚「公共的,就是大家的。」接著解釋說:「就是全省各市(地州)、縣(市)廣電媒體和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共同的。」在這里,「公共」顯然用的是其特定涵義。湖南電視台的公共頻道這樣界定自己:「是湖南省廣電集團主管的公益性頻道,是湖南電視台響應中央政策、為逐步實現地市縣電視台職能轉變所開辦的省級專屬媒體。」這樣的闡析游移於公共頻道上文所述的兩種涵義之間。浙江電視台公共頻道的運作理念是「以人為本,服務公眾」,強調傳播公共資訊,關注公共事務,關心公益事業,體現公共利益。河南電視台描述自己是聯播全省各地電視媒體的一個新的省級電視媒體。提出的口號是:「公共頻道,咱大家的頻道」、「公共頻道,關注公益事業」、「公共頻道大家看,你說咋辦就咋辦」。那麼,僅從宣傳的文字上看,這兩個省的公共頻道已經開始向普遍意義上的公共頻道靠攏、轉化了。
在這個方向上,江西電視台走得更遠。該台的公共頻道剛剛經歷了一次改版,於今年5月18日,以全新的品牌、全新的形象、全新的定位出現在觀眾面前。它推出的新的品牌定位口號是:「紅色情懷,愛心舞台」,提出要以紅愛心來服務江西這塊紅土地。自此之後,這個頻道策劃與推動了一系列的公益性活動,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助學行動、送電影進社區活動、愛心購物節等。這些活動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也使頻道的新形象在有限的時間里得到廣泛的傳播。
第三, 國內公共頻道的標識與辨認功能不強
在國內,電視台的形象已經很大程度上被各專業頻道所分割、遮蔽,電視頻道成了電視播出機構的更具實體性和本質性的存在。盡管各個電視台的頻道構成不盡相同,但是每個已設立的頻道基本上都面目清晰,有跡可循,諸如新聞綜合頻道、經濟頻道、都市頻道、影視頻道、女性頻道、旅遊頻道、少兒頻道、綜藝頻道、體育頻道等。它們之間也許沒有達到壁壘森嚴、畛域分明的境地,但是一望其頻道名稱,便可大致感知其內容,也就是說這些頻道的名稱完全具備標識與辨認的功能。與它們相比,從受眾接受的角度來看,公共頻道的定位顯得比較浮泛,形象顯得比較模糊。
公共頻道在整體上缺乏相對的規定性,這自然會反映到節目的形態中。具體說在節目的基本框架形式與核心元素構成等方面,各個電視台的公共頻道相互之間迥異其趣也就勢在必然了。福建電視台把公共頻道定位為「農村•綜合」頻道,重點開拓農村市場。強調關注農村生活,服務農村經濟。河北省的公共頻道精選河北電視台1—5頻道的優秀自辦攔目,以娛樂為主,法制、農村節目為輔。江西電視台另闢蹊徑,打造了一個定位清晰主題鮮明的公益性頻道。包括浙江、寧夏、湖南等在內的大多數省(市、自治區)的公共頻道,實際上都成了當地的第二個省級綜合頻道。
在電視公共頻道的概念被推廣以後,廣電行政管理的高層就指出:創新性是公共性這一特徵帶來的必然要求。因為公共頻道本身是改革的產物,如何運作、如何管理,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只要有利於達到辦好公共頻道的目的,都可以擁有很大的創造空間,上面可以為此提供寬松的政策環境。由此可見,公共頻道概念的模糊性及其帶給觀眾的不適等情況,都在管理高層的接受限度之內。設立公共頻道是一項管理制度的改革,其目的是實現基層電視播出機構的職能轉變。因為要達到這樣的目的而出現了一些混亂的現象,自然是可以接受的了。但現在的問題是,國內的縣(市)級電視播出機構並不是全都發生了職能轉變,基層縣(市)電視台自製自播的現象還在較大的范圍里存在。那麼,因此而出現的一些混亂現象就沒有的理由存在了。國內公共頻道概念出現的這種混亂狀況,顯然不是語言學意義上言辭是否達意的問題,它反映的是電視管理體制改革的復雜性與艱巨性。
將近40年前,「公共領域」(德語Offentlichkeit,英語publicsphere)一詞在德國當代大學者於爾根哈貝馬斯(Jurgen Habermas)的一本名著(Habermas,1962/1989;哈貝馬斯,1999a)中被概念化了。從此它成為歐洲主流政治話語的一部分,歐美各國學者的專題性著作和論文層出不窮,公共領域與傳播媒介的關系受到高度審視。
哈氏所謂公共領域,指的是介乎於國家與社會(即國家所不能觸及的私人或民間活動范圍)之間、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地方,它凸顯了公民在政治過程中的互動,其由來可上溯至古希臘時期,當時出現了「公」(公共事務)與「私」(私人事務)的分化。
「公共領域」一詞並非哈氏所創。在他之前,德語世界的眾多學者如熊彼特(Schumpeter,1918)和布魯納(Brunner,1943)都研究過同一主題。在英語世界,德裔猶太女學者阿倫特(Aerndt,1958)[6]和更早的杜威(Dewey,1923)也分別從公共哲學的角度探討過相關問題。以哈氏、杜威和阿倫特為例,這一概念的指涉不盡相同;在哈氏和杜威那裡,大眾傳媒的功能和問題群顯然居於中心地位,而對於阿倫特則不然(Dahlgren,1995:7)。就哈氏而言,其核心概念是「資產階級公共領域」(「bourgeois public sphere」)。哈氏在1962年出版了《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下簡稱《公共領域》)後,除了1964為一套網路全書寫的一個詞條、為他那本名著1990年德文新版寫的序言以及1998年給一位中國學者的回函外,哈氏可能很少再涉及這一主題了,因為如他所說,「我這些年來已另有關懷」(哈貝馬斯,1999a:i)。
在《公共領域》中,哈氏寫道(哈貝馬斯,1999a:32):
資產階級公共領域首先可以理解為一個私人集合而成的公眾的領域;但私人隨即就要求這一受上層控制的公共領域反對公共權力機關自身,以便就基本上已經屬於私人,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質的商品交換和社會勞動領域中的一般交換規則等問題同公共權力機關展開討論。這種政治討論手段,即公開批判,的確是史無前例,前所未有。
哈氏認為,資產階級公共領域的早期機制起源於從宮廷中分離出來的貴族社會,即他所謂的以王室、宮廷的以一整套關於「高貴」行為的繁文縟節為特徵的「代表型公共領域」(「representative public sphere」)(哈貝馬斯,1999a:7、48)。
哈氏解釋說,國家和市場經濟關系的擴張而出現的社會的分離是一條基本路線,公共領域一直是私人領域的一部分,但它有別於私人領域,而只限於與公共權力機關(即國家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有關的事務,而政治公共領域以公眾輿論為媒介對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加以調節(哈貝馬斯,1999a:35、70)。在這種公共領域所開展的政治批評中,一個介於貴族社會和市民階級知識分子之間的「有教養的中間階層」開始形成(哈貝馬斯,1999a:37)。公共領域承擔了市民社會從重商主義乃至專制主義控制之下獲得政治解放的語境當中的一切政治功能,它用公共性原則來反對現有權威,使私人物主的旨趣與個體自由的旨趣完全一致起來,因而很容易將馬克思所說的政治解放與人的解放統一起來。「成熟的資產階級公共領域永遠都是建立在組織公眾和私人所具有的雙重角色,即作為物主和私人的虛構統一性基礎之上」(哈貝馬斯,1999a:59~60)。在這種公共領域中,手抄的和印刷的雜志成了公眾的批判工具,而首先在英國興起、繼而到1750年前後在整個歐洲觸目可見的「道德周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哈貝馬斯,1999a:46~48)。哈氏將報刊稱為「公共領域最典型的機制」(哈貝馬斯,1999a:210)。
哈氏指出,具有政治功能的公共領域首先是在18世紀初的英國出現的。17世紀末,新聞檢查制度的廢除標志著公共領域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使得理性批判精神有可能進入報刊,並使報刊變成一種工具,從而把政治決策提交給新的公眾論壇」(哈貝馬斯,1999a:68~69)。哈氏最為推崇的報刊是18世紀初3位英國作家辦的融新聞、隨感、學術、娛樂等內容為一爐的雜志:笛福(DanielDefoe,1660~1731)的《評論》(Review),斯蒂爾(Sir Richard Steele,1672~1729)、艾迪生(JosephAddison,1672~1719)的《閑談者》(Tatler)和《旁觀者》(Spectator),尤其是後二者。[7]這種報刊和咖啡館、沙龍等聚會場所構成了在政治上抗衡宮廷文化的文學公共領域(literary public sphere),文學公共領域又衍生出政治公共領域(political public sphere)(哈貝馬斯,1999a:34~35)。
哈氏以下列結構圖來表示資產階級公共領域的基本輪廓(哈貝馬斯,1999a:35):
由於哈氏知識體系宏大,公共領域理論所涉及的范疇眾多,因此學界雖然對之興趣濃厚,卻了存在一些難解之處。為此,哈氏在1964年更加規范地給出了公共領域的定義(Habermas,1997:116):
所謂公共領域,我們首先意指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領域,某種接近於公眾輿論的東西能夠在其中形成。向所有公民開放這一點得到了保障。在每一次私人聚會、形成公共團體的談話中都有一部分公共領域生成。然後,他們既不像商人和專業人士那樣處理私人事務,也不像某個合法的社會階層的成員那樣服從國家官僚機構的法律限制。當公民們以不受限制的方式進行協商時,他們作為一個公共團體行事——也就是說,對於涉及公眾利益的事務有聚會、結社的自由和發表意見的自由。在一個大型公共團體中,這種交流需要特殊的手段來傳遞信息並影響信息接受者。今天,報紙、雜志、廣播和電視就是公共領域的媒介。當公共討論涉及與國務活動相關的對象時,我們稱之為政治的公共領域,以相對於文學的公共領域。
1998年8月,哈氏在回答一位中國者所提出的問題時這樣概括了「資產階級公共領域」的基本特徵:
資產階級公共領域是一種特殊的歷史形態,它盡管與其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城市中的前身具有某些相似之處,但它最先是在17、18世紀的英格蘭和法國出現的,隨後與現代民族國家一起傳遍19世紀的歐洲和美國。其最突出的特徵,是在閱讀日報或周刊、月刊評論的私人當中,形成一個鬆散但開放和彈性的交往網路。通過私人社團和常常是學術協會、閱讀小組、共濟會、宗教社團這種機構的核心,他們自發聚集在一起。劇院、博物館、音樂廳,以及咖啡館、茶室、沙龍等等對娛樂和對話提供了一種公共空間。這些早期的公共逐漸沿著社會的維度延伸,並且在話題方面也越來越無所包:聚焦點由藝術和文學轉到了政治。
在線地址網路搜索「16ys」
4. 公共頻道放的那個講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求觀後感,500字作業,速求。
朋友,您好!
您的提問非常好!確實,現在很多家長、老師甚至孩子本身都存在類似這樣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疑問,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適的學習教材和教育方法,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讓孩子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從而達到提高孩子綜合素質的目的。然而,孩子終歸是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樹苗,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培育就很容易東歪西倒、難以成材,凡是小孩身上總有些性格和行為上的缺點、偶爾犯一些小錯誤,的確會對他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實有利於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細考慮和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教材、建議也可選擇觀看適合自己的家教視頻節目,這樣綜合起來才能對症下葯、行之有效。看了以下分析和推薦的網站視頻資料,相信您就能從中獲得啟發,自己適當修改一下便能得到500字觀後感了。
由於在現時的社會大環境、應試教育模式和接收西方開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響下,我們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個大染缸里一樣,很容易就被染污了,沾染上某些不良習氣,例如嬌橫任性、叛逆不聽話、不誠實、上網成癮、打架、厭學、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等問題,尤其是處於幼兒及青少年階段的中學生情況更為嚴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由這些觀念導致的各種錯誤行為。雖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採取虎媽狼爸式的教育,還說是「贏在起跑線上」,人的一生其實是馬拉松式的長跑過程,即使贏了起跑線,能跑多遠、堅持多久、誰笑到最後還是未知之數,往往是適得其反的,因而個別人所謂虎媽教育的事例無論他們成功與否,都不值得崇拜、學習模仿、甚至廣泛推廣,這樣教育會給絕大多數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滅的心理傷害,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這樣導致的!如果打孩子進行體罰教育,後果可能相當嚴重,將來會報復到年老的父母和孫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淺啊!相反,反而是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更顯得重要。想要從根本上教育好孩子,培養孩子學習和生活上的良好興趣和習慣,建議您趕快讓孩子喜歡上《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多讀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責任感和啟發孩子的智慧)。您看,這真是一部「大孝經」、一位最好的家教老師!寫得多好!琅琅上口,易讀易教,網上還有很多視頻故事教學素材,有多個版本適合各階段孩子觀看。作為父母,只要您願意多些鼓勵孩子和您一起觀看(這個很重要,您喜歡看能帶動他的興趣一起看,孩子天生好奇、易受他人影響),一定能讓您的孩子喜歡上她,如果能在現實生活當中努力去做、盡量落實裡面的教誨,何愁不能教育好孩子呢?
同時,您的提問涉及到廣大家長和老師都非常關心和渴望解決的青少年兒童思想品德、行為語言和學習成績的家庭教育問題,家長的正確教育引導在孩子的健康成長教育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平時的家庭日常生活中,誠摯推薦各位家長和孩子們觀看陳大惠老師策劃監制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論壇系列紀錄片《聖賢教育改變命運》(又名《弟子規說明書》),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關於德育與家庭教育的免費網路資源,能在快樂和感恩的氛圍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長學習進步,認識災難事故因何發生,能做到趨吉避凶,真實不虛!能針對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對症下葯、是一劑治療良方!當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也是我們做家長長輩學習的有力教材,的確是難得的家庭教育經典節目!這個節目里有許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討解決孩子教育的種種方法,真是我們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對一的家教老師,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家庭教育網路資源,而且是完全免費的,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極大的幫助。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現沒有恆心、慳貪、叛逆不聽話、上網成癮、早戀、依賴性強、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不是能從某個簡單方法或措施就能從根本上教育改正過來,變成一個孝順聽話的小孩,而是需要我們全面而系統地進行家庭教育,從根本處下手才能治標又治本。這部片裡面有很多專家、老師、家長親身說法、以其獨特的心得體會向大眾匯報,啟示家長的教育觀念會直接地影響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從小接受的家教會影響小孩子的終生,從中一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經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教出來的!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當前我們面臨的種種現實狀況是:社會誠信嚴重缺失!各種媒體的誇張渲染、錯誤引導,孩子成長的環境不斷遭到破壞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談何容易呢!家長是越來越不好當了,說實話,很多家長也不會如何當家長,就將小孩出生到這個世上,將很多的教育責任都推給了學校和社會,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成長經驗是需要家長言傳身教的,推卸責任的話怎麼能將小孩教育好呢?確實悲哀啊!而我們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實體會,只圖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說實話,真是有點大逆不道啊!到哪一天我們都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領悟這種感受,但往往為時已晚,哎...很多我們生活當中存在的所謂代溝,都是因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脫節了,沒有很好的連貫所造成的,現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圖,只顧自己的享受而妄顧他人的感受。 我們必須知道,一切教育要從根本做起,就像樹要有根才能長樹干樹枝和樹葉,才能枝繁葉茂呀,如果丟棄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樓閣。在此,推薦各位有緣的朋友,無論看過或沒看過的也好,都敬請盡量抽多些時間觀看大型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優秀論壇節目: 《聖賢教育 改變命運》(可以在網路視頻或者優酷土豆搜索播放),但願看過的人都能夠從中得到真實不虛的利益,並且繼續利益他人,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創造和諧共存的社會大環境。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示。
衷心祝福您!
5. 《中小學生家庭教育與網路安全觀後感》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小學生家庭教育與網路安全觀後感》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dG6mP2aA7PbPPM17DtJqpw
6. 甘肅公共頻道手機怎麼看
這個你可以多下載幾個手機看電視的那種app看看哪個里邊有這個台而且能看
7. 中國小學生家庭教育與網路安全在電視第幾台
很多的教育頻道,包括少兒頻道,其實都會說到小學生的家庭教育和網路安全這樣的問題。所以在任何一個電視台都可以看到相關的節目。
8. 求《中小學生家庭教育與網路安全觀後感》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中小學生家庭教育與網路安全觀後感》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qrsJY7YoloexfMzzYcJk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