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日本國家網路安全大臣

日本國家網路安全大臣

發布時間:2022-07-13 10:58:12

『壹』 從外務大臣到防衛大臣,河野太郎陞官了還是被降職了

河野太郎依照我看來是陞官了,因為在日本這個國家,國家自己的防衛是放在守衛的,而從外外加調到了防衛,可以說明是被看重了能夠將國家軍事的交付給他來保護,而且身為了防衛大臣就是意味著手上是有實權的能夠直接掌握軍隊,這樣想來是不是被陞官了呢。

安倍不僅改組內閣,而且組織日本自民黨召開總務會議,私底下確立了黨內高層人事安排。安倍在自民黨總務會議上發言表示,全黨要團結一致努力推進憲法的修改。這樣看來安倍想從內部進行改革,將符合自己意願的人通過憲法保留下來。

現在不管是外界怎麼看,河野太郎都是陞官而不是被貶職了,現在外界對河野太郎從外交大臣轉變為防衛大臣的看法,都認為河野太郎是陞官而不是被降職。

『貳』 請問日本的內閣府的組成人員有哪些,是不是日本的最高決策機構

日本的最高決策機構是國會(相當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國會有權任命內閣總理大臣(也就是首相),由首相奉命組成內閣。

日本的行政機構:內閣(相當於國務院)和各地方行政自治體(也就是47個都道府縣)。

現內閣即俗稱鳩山由紀夫內閣下設:
內閣總理大臣(首相)--鳩山由紀夫(民主黨黨魁)
內閣府(國務院辦公廳),負表人--官房長官 平野博文
總務省(具有部分民政部及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功能),負責人--總務大臣 原口 博一(另兼任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地域主權{道州制}推進負責人)
法務省(司法部及部分公安部/民政部功能),負責人--法務大臣 千葉景子(女)
財務省(財政部),負責人--財務大臣 菅直人(另兼任內閣總理副大臣,國家戰略擔當相,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經濟財政政策負責人,也就是樓主所問的經濟財政專任大臣,主要負責經濟戰略政策的研究,制定,調控)
外務省(外交部),負責人--外務大臣 岡田克也
文部科學省(教育部,文化部和科學技術部),負責人--文部科學大臣 川端達夫(另兼任科學技術政策擔當相)
厚生勞動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具有部分民政部功能),負責人--厚生勞動大臣 長妻昭
農林水產省(農業部,水利部),負責人--農林水產大臣 赤松廣隆
經濟產業省(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及部分國家發改委功能),負責人--經濟產業大臣 直嶋正行
國土交通省(交通運輸部,鐵道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人--國土交通大臣 前原誠司(另兼任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防災擔當相,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北方及沖繩對策擔當相,也就是樓主所說的北方沖繩事務專任大臣,北方指日本的北方四島,現屬俄羅斯管轄,與俄羅斯的領土糾紛問題,沖繩指所有與沖繩縣(被日本吞並之前稱琉球國,日本明治維新,兼並琉球國後,設置沖繩縣)有關的事務,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事務政策的研究,制定)
環境省(環境保護部),負責人--環境大臣 小沢銳仁
防衛省(國防部),負責人--防衛大臣 北澤俊美
國家公安委員會(公安部,監察部,國家安全部),負責人--委員長 中井洽(另兼任綁架問題(日語拉致問題)擔當相,主要負責與北朝鮮的問題)
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金融行政擔當(各金融機構的主管單位),負責人--金融大臣 亀井靜香(也就是樓主所說的金融和行政改革大臣,另兼任郵政改革擔當相,主要負責金融安全和郵政民營化後的再國有化相關對策及相關機構改革,國民新黨黨魁)
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少子化對策擔當 負責人--少子化擔當大臣 福島瑞穗(女,另兼任消費者及食品安全擔當相/男女共同參畫擔當相 社會民主黨黨魁)
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新公共擔當 負責人--公共擔當大臣 仙谷由人(公務員制度的改革,國家戰略制度的制定等)
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行政刷新擔當 負責人--行政刷新大臣 枝野幸男(主要工作類似於審計署,力圖減少行政經費浪費支出等,請檢閱 日語網站 仕分け人熱門條詞)

以上是現政府--鳩山由紀夫的內閣,內閣的不同,部門設立也會有所變動

內閣府副大臣是指副級幹部,相當於副部長/副總理等。

以上參詳中國政府網及日文版維基網路,如有不實之處,還請指正。僅供樓主參考。

『叄』 日本突然轉變立場,表示不會禁止華為5G,這其中有什麼故事

特朗普政府對華為的無理行動,引得一眾西方國家唱起了反調,連日本這樣的「美國鐵桿盟友」也站出來唱反調。

據17日報道,日本副首相、財務大臣麻生太郎當天表示,美國試圖阻止美企向華為出售相關技術和產品,可能會影響到日本企業,並給該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

注意到去年12月,日本政府為追隨美國,曾以「國家安全」為由決定將華為中興移出政府采購清單。不過到了今年3月底,日方的立場發生了轉變,菅義偉當時稱,日本並不要求排除特定國家和企業的相關設備采購。

『肆』 日本內閣各大臣都有什麼職責,能幹什麼,在哪種權力上有最大優勢

2016年8月3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改組內閣,內閣名單如下:
首相(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あべしんぞう)
副首相(副總理)兼財務大臣、金融擔當大臣:麻生太郎(あそうたろう)
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すがよしひで)
外務大臣:岸田文雄(きしだふみお)
防衛大臣:稻田朋美(いなだともみ)
農林水產大臣:山本有二(やまもとゆうじ)
法務大臣:金田勝年(かねだかつとし)
總務大臣:高市早苗(たかいちさなえ)
國土交通大臣:石井啟一(いしいけいいち)
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せこうひろしげ)
經濟再生擔當大臣:石原伸晃(いしはらのぶてる)[2]
文部科學大臣:松野博一(まつのひろかず)
環境大臣兼核事故擔當大臣:山本公一(やまもとこういち)
國家公安委員長:松本純(まつもとじゅん)
復興大臣:吉野正芳(よしのまさよし)[3]
厚生勞動大臣:鹽崎恭久(しおざきやすひさ)
沖繩及北方領土問題擔當大臣:鶴保庸介(つるほようすけ)
地方創生擔當大臣:山本幸三(やまもとこうぞう)
一億總活躍社會擔當大臣:加藤勝信(かとうかつのぶ)
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及東京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擔當大臣:丸川珠代(まるかわたまよ)
上面是16年8月3日改組的日本內閣(17年8月3日又改了),下面我來逐個解釋:
1.首相是內閣總負責人,正常情況下所有重大決定、政策和措施的確定人,是日本內閣的最高權力者,可以在內閣施政中灌輸自己的理念,調配符合自己預期的資源,可以改變下屬的決議,在外界可以代表內閣,而其他人只是他的輔助者。一般而言,內閣首相應該掌握了內閣的財權和人事權,如果有外勤和內部保衛制度,那麼也應該是聽命於首相。當然這些也會有首相信任的閣員具體指揮,首相是在所有憲法賦予內閣的權力上都有優勢。除非有下克上的實力派在分庭抗禮。
2.副首相是內閣第二負責人,簡而言之就是對內閣除了首相之外的所有人擁有像首相一樣的權力的人。本屆的副首相兼管財務和金融,作為第二權力者還能抓住錢袋子,可謂位高權重,只要首相默許,他可以驅使除首相之外的所有的內閣成員,在財務和金融方面有更加具體和更直接的控制力度,也就是說在錢財的流向和分配上有更大優勢。
3.官房長官就是秘書長,在各大臣之間協調,處理日常事務的負責人,且日本內閣的官房長官是內閣發言人,從某種方面講是內閣第三人,對除了首相和副首相以外的人都有事實上的牽制,統領直接服務於首相和副首相的具體處理公務的人員。作為具體處理公務的最高長官,在事實上影響著內政外交,以間接的方式掌控權力,其地位和實權高於除首相和副首相以外的所有大臣。
4.總務大臣類似於首相助理+辦公廳主任的職責,從公開的信息看,總務大臣下面的總務省掌管與行政組織、公務員制度、地方行政及財政、選舉制度、消防防災、資訊傳遞、郵政事業及統計等國家的基本結構有關的制度,以及支持國民經濟及社會活動等的基本系統。應該是內閣所有後勤事務和行政保障的負責人,同時掌握機要和通信,且作為各項制度的維持和運行者扮演系統管理員的身份,是所有具體牽頭事務的大臣里地位最高的。而且在政府系統日常運行和對日本地方事務方面擁有較大權力,應該是個地位高不過前三強但讓其他人都暗暗忌憚、敬畏三分的角色。
5.外務大臣、防衛大臣、農林水產大臣、法務大臣、國土交通大臣、經濟產業大臣、文部科學大臣、環境大臣、國家公安委員長、復興大臣、厚生勞動大臣這些大部分在手下都有相應的「省」,外務大臣和防衛大臣分別對應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農林水產大臣相當於農業部長兼林業局長等,管理農林牧副漁這些第一產業;法務大臣對應一般國家行政系統里的司法部長,作為一個成熟的法制國家,並不是說該人掌控法律事務,而是作為國家在法律體系裡的代表,協調法律工作涉及到政府的事務,充當國家公訴人、國家法律顧問等等角色。國土交通大臣對應國土部長、建設部長、交通部長;經濟產業大臣負責日本所有國家管理、主導和控制的產業發展和國家經濟管理促進,是生產領域和經濟領域國家意志的具體代表;文部科學大臣類似教育部長、科技部長、體育局長、文化部長一兼多職;環境大臣管環境保護;國家公安委員長管全國治安也就是全國警察長;復興大臣的復興不是我們說的那個,在日本指的是災後重建;厚生勞動大臣相當於衛生部長民政部長社會保障部長食葯監局長安監局長等等加到一起,負責日本所有民生、醫療、社會保險、勞動保障等事務。
6.其他的大臣是專項工作的擔當者。比如那個東京奧運會大臣,這些名號根據面臨的實際情況臨時增設,並不固定。但身為這些大臣卻不一定是擺設,很多時間,首相為了自身考慮設置這些臨時職位,任職者話語權反而略高於第五項中的傳統事務的負責者,類似於拿著尚方寶劍的人物。與上述傳統的事務省不同,很多這些專項的工作機構稱為總部,聽起來也比「省」更高級一點。

『伍』 安倍晉三祖籍是哪裡的

安倍晉三,1954年9月21日生於日本山口縣,日本政治家,現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即日本首相,第97任)、自由民主黨總裁。他是日本第一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及戰後以來最年輕的總理大臣。
安倍晉三於1977年畢業於日本東京成蹊大學政治學系。1993年首次當選日本眾議院議員。2006年9月26日,就任第90屆日本首相,次年9月12日辭職[1] 。2012年9月26日,安倍晉三戰勝其他4位候選人,再次成為自民黨總裁。2012年12月16日,日本自民黨在第46屆眾議院選舉中以絕對優勢獲勝,黨首安倍晉三於2012年12月26日特別國會上再度被指名出任內閣總理,由此成為戰後繼吉田茂之後,第二位曾任日本首相者再度任職的政治家。2014年11月21日,安倍晉三宣布解散日本眾議院,並於2014年12月24日,成功連任日本第97任首相。2015年9月8日,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公示,作為唯一的候選人,安倍晉三「無投票」連任,任期3年。
2015年12月10日,「波士頓全球論壇」宣布頒發「年度大獎」,安倍晉三獲得「網路安全世界領導人獎」。

『陸』 請問,日本有多少各部門,部長稱謂又叫什麼

日本的省相當於我們的部,省的長官可以稱「大臣」,相當於「部長」;廳的級別比省低,相當於我們的總局。

還有,防衛廳已經升格為防衛省。

內閣官房:(日文:ないかくかんぼう;英文:Cabinet Secretariat)相當於我們中央書記處、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的綜合職能,但職權更大些。是日本內閣所置的行政機關,負責整理閣議(內閣會議)事項、內閣的庶務,以及對各部門的施政作出總合調整。內閣官房長官兼國務大臣,是首相的左右手,往往會參與首相的組閣過程。

國家公安委員會:相當於我們的公安部。警察廳只不該委員會下屬的一個部門。

總務省:(そうむしょう、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s and Communications)其主要管理范圍包括了行政組織、公務員制度、地方行財政、選舉制度、情報通信、郵政事業、統計等。

厚生勞動省:是日本負責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的主要部門,厚生勞動省設有11個局,主要負責日本的國民健康、醫療保險、醫療服務提供、葯品和食品安全、社會保險和社會保障、勞動就業、弱勢群體社會救助等職責。以及7個部門,在衛生領域,其涵蓋了我們的衛生部、食品葯品監管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的醫療服務和葯品價格管理、勞動社保部的醫療保險、民政部的醫療救助、國家質檢總局的國境衛生檢疫等部門的相關職能。

國土交通省:(Ministry of Land, Infrastructure, Transport and Tourism)其業務范圍包括國土計劃、河川、都市、住宅、道路、港灣、政府廳舍營繕的建設與維持管理等。相當於我們的國土資源部、交通部、水利部、鐵道部等部門。

外務省:相當於我們的外交部。

防務省:相當於我們的軍委和國防部。

財務省:也稱大藏省。相當於財政部。

經濟產業省:(日文:経済產業省、けいざいさんぎょうしょう)隸屬日本中央省廳。前身是通商產業省。它負責提高民間經濟活力,使對外經濟關系順利發展,確保經濟與產業得到發展,使礦物資源及能源的供應穩定而且保持效率(經濟產業省設置法3條)。相當於我們的商業部。

農林水產省:(日文:のうりんすいさんしょう,英文: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Fisheries of Japan.),簡稱農水省。農林水產省所管轄的包括了農業畜產業、林業、水產業、食物安全、食物穩定供應、振興農村。

法務省:(日文:法務省ほうむしょう、英文:Ministry of Justice)是維持基本法制、制定法律、維護國民權利、統一處理與國家利害有關的訴訟的行政機關。在一般情形下,國務大臣由法務大臣來升任。在大日本帝國憲法時期,司法省是法務省的前身。

文部科學省:(Ministry of E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簡稱MEXT),是日本中央政府行政機關之一,負責統籌日本國內教育、科學技術、學術、文化、及體育等事務。2001年1月6日起由原文部省及科學技術廳合並而成。相當於我們的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體育總局、宣傳部等部門。

環境省:相當於我們的環境保護部

『柒』 日本歷史上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類似於中國歷史上的哪位人物

織田信長<ref>「長」的現代標准漢語讀音同「常」,不讀為「掌」。</ref>(1534年5月12日~1582年6月2日catIdx=Oda Nobunaga)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著名綽號為第六天魔王。出生於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勝幡城(一說那古野城)。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之初,勢力最強大的戰國大名,名列日本戰國時代「三天下人」第一位。

信長自敘其皈依日本佛教法華宗,也以「妙法蓮華經」字樣為軍旗,不過他對宗教並不甚虔誠,不但跟提供新式武器的基督教傳教士們過從甚密,還曾與許多佛教門派為敵,如天台宗比睿山、一向宗本願寺等對立,甚至因為消遣武田信玄而自稱為佛法之敵:「第六天魔王」。<ref>1572年,武田信玄寫信給信長,署名「天台座主沙門信玄」,以佛教護法者為榮。而信長回信時簽名「第六天魔王-信長」,以破壞佛法的天魔自居,來消遣武田信玄。</ref>

信長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大致上一統混亂近百年的日本戰國時代;但後來遭到部將明智光秀的兵變背叛,魂斷本能寺,織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全名織田彈正忠平朝臣信長。葬臨濟宗大德寺,法名總見院殿贈大相國一品泰岩尊儀,簡稱「總見院」。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時追贈為正一位太政大臣。

豐臣秀吉(1537年3月26日~1598年9月18日catIdx=Toyotomi Hideyoshi)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及大名,原名木下藤吉郎、羽柴秀吉等,綽號禿鼠(猴為後世編造),本是一足輕(下級步兵),後因事奉織田信長而崛起,自室町幕府瓦解後再次統一日本,並發動萬曆朝鮮戰爭(朝鮮征伐),最高的官位是太政大臣。

豐臣秀吉
出生於 尾張國愛知郡中村(今愛知縣名古屋市中村區),父親為一貧困農戶(有說法是下級武士),父親木下彌右衛門,母親是大政所。幼年時期取名為Nihongo|日吉丸|ひよしまる|Hiyoshi-maru,仕於織田信長成為武士之後改名Nihongo|木下藤吉郎|きのした とうきちろう|Kinoshita Tōkichirō木下藤吉郎,綽號禿鼠(猴子為後人所說),《繪本太合記》記載秀吉的出生日期是1月1日,但是秀吉實際的出生日期是2月6日(新歷3月26日)。
由於秀吉的出身並非顯貴,有關於他早期的文獻記載十分有限,僅大概知道他少年時曾在尾張、三河、駿河等地方活動,並與尾張地方土豪蜂須賀氏有不錯的交情,曾經在遠江國引馬城成為松下之綱(嘉兵衛,城主飯尾連龍部下)的家臣,但離開原因不明。秀吉在1590年分配領地的時候,分封嘉兵衛遠江國久野城1萬6千石。此外,也有些關於他和忍者間互動的傳說。不管如何,青年時代的秀吉大概是個謀求武士職位的浪人之輩。

信長家臣時期
thumb 1554年(天文23年)以足輕的身分成為了織田信長的家臣,深得信長疼愛,在織田家的地位不斷提升。1560年左右,秀吉成為織田家的足輕組頭(足輕是臨時徵集的農民兵,組頭相當於小隊長),並參加了著名的桶狹間合戰。據說戰後因其功績信長將淺野家的養女寧寧(另譯成彌彌)許配給他,這位寧寧小姐後來在秀吉的賢內助,在豐臣政權中影響頗大,人稱「北政所」。1564年與淺野長勝的養女彌彌結婚。在《武功夜話》記載,秀吉曾在墨俁河上的沖積三角洲上以一個晚上築起一座城砦作為進攻美濃國的安八郡,並擊退慎村丑之助的部隊。藤吉郎1568年改名為木下秀吉(在1568年文書中有秀吉的記載)。1570年信長准備進攻朝倉義景的中途,在金崎遭到盟友淺井長政的背叛的暗示,在撤退途中受到淺井軍攻擊,此戰秀吉負責殿後,保護信長和家康安全撤離(金崎之戰)。
天正元年(1573年)信長擊敗了淺井長政,長政自盡,淺井的舊屬歸織田家所有,秀吉被封為近江國今濱城城主,將城改名為長濱城,並改木下姓為羽柴(羽柴,取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姓中各一字)。1576年支援北陸柴田勝家對抗上杉軍,秀吉見勝家佔下風立即撤離,結果勝家在手取川之戰中大敗,使勝家和信長有所不滿。在織田信忠的指揮下,秀吉參與攻擊松永久秀的戰斗。1577年赤松則房、別所長治、小寺政職臣從信長之下,秀吉受命攻略中國地方,任播磨國國主,根據城為姬路城,受命後不久別所長治及荒木村重背叛織田信長,秀吉與他們戰斗,1579年使宇喜多氏完全臣服於織田氏,1580年別所長治和荒木村重戰敗,別所被捕,切腹自盡;荒木逃離,全家被信長誅殺。秀吉開始與毛利氏及山名氏交戰,攻下了鳥取城、三木城、高松城等重要據點,秀吉在此發揮了長時間包圍戰城池戰法–斷糧(干殺し),使敵軍提早開城投降。

本能寺之變
main|本能寺之變 1582年明智光秀於支援秀吉出兵毛利氏途中,發動背叛兵變,攻佔京都並夜襲投宿在本能寺的織田信長,是為本能寺之變,信長焚毀本能寺,屍骨無獲,其長子織田信忠於二條御所戰敗後切腹自盡。當時豐臣秀吉正親自率兵包圍備中國的高松城,由於報信者的失誤,於事變三天後才得知消息。之後,在毛利氏大老小早川隆景主導下,他迅速與毛利氏議和,條件是守將清水宗治自盡,秀吉率兵在五日內「強行軍」約200公里返京,並隨即與明智軍展開決戰,這次行軍史稱「中國大撤退(中國大返し)」,行動之迅速大大震撼了京師的明智軍。回師之時,秀吉以信長之名為號召,成功收納流竄在各地的信長舊屬,於山崎之戰,大敗准備不及的明智光秀,最終明智光秀逃走時被獵殺落難武士的村民殺死,秀吉乘機控制京都一帶,不過無法阻止織田氏內部出現派系分裂。主要分裂為柴田勝家、織田信雄、織田信孝以及羽柴秀吉等派系。
統一日本時期
thumb 秀吉在清洲城重臣在清洲會議上得到多數織田族人與家臣支持,擁立尚在襁褓的信忠長男三法師(元服後稱織田秀信)繼任家督。但為此得罪了同屬織田重臣的柴田勝家,導致其擁立信長三子織田信孝對抗秀吉。隔年,雙方決裂,秀吉先迫使信孝投降,後來羽柴與柴田軍在賤岳決戰,最初勝家占盡優勢,中川清秀遭到突擊陣亡,但是秀吉率兵沖上前線使形勢急變,最終秀吉取得勝利。跟著羽柴軍包圍北之庄城,勝家與妻子阿市自殺,此外另一重臣瀧川一益則被迫蟄居,織田信孝不久被殺,丹羽長秀和池田恆興歸服,大致上平定了織田家內反秀吉勢力。1583年,秀吉在石山本願寺的舊址上建大坂城,當時到訪的大友宗麟將它稱為「戰國無雙的城」,但城堡在防禦上亦有缺點,在大坂冬之陣中,真田信繁進行了修築加強防禦。
1584年,與其合作的信長次子織田信雄聯合德川家康反對秀吉,羽柴軍便與兩人展開史稱小牧·長久手之戰的戰事。此戰之初擁有兵力優勢的羽柴軍直撲德川領地,但途中卻遭到德川軍伏擊,有「鬼武藏」之稱的大將森長可戰死,秀吉其後撤兵,改為攻擊美濃國織田信雄,信雄投降,迫使雙方談和,德川軍與羽柴軍達成和不戰和議,家康派出次男秀康作為人質。

1585年,秀吉派遣秀長、小早川隆景等將領攻打剛統一四國的長宗我部氏,利用兵力的差距迫使其歸降並保有了土佐一國。此外秀吉派遣藤堂高虎為首的部隊,平定了雜賀眾,首領鈴木重意被斬首處死。此外,秀吉派重兵攻打越中國佐佐成政,開戰派大軍包圍,成政不戰而降。1586年秀吉將其妹旭姬嫁與德川家康,並為家康正室,將自己的母親大政所送回家康身邊成為人質,德川家康此後臣從秀吉。1585年秀吉被公家的近衛前久收養,就任關白,1586年受賜姓豐臣並就任太政大臣,確立了政權。

1586年,九州大名大友宗麟向秀吉請求支援,1587年派遣秀長率領大軍攻擊島津氏的支城,使義久投降,戰後島津氏被分配到薩摩和大隅兩國。1588年秀吉開始實行刀狩令,加強了兵農分離的政策。

1587年,禁止基督教。基督教是於1549年隨天主教傳教士沙勿略傳到日本的,三十三年後的1582年,日本的基督徒已經到達十五萬人,可以說是一百個日本人當中就有一個基督徒,可見基督教的傳播速度非常快速。然而在1587年,豐臣秀吉卻發出一道命令,禁止基督教傳教士進入日本。其最大的原因是,豐臣秀吉唯恐基督教大名(諸侯)將領地捐獻給教會,再度出現類似一向宗信徒暴動的局勢。在禁令中的第一條提到「大日本是神國」。這表示日本開始吸收歐洲的文明,已經不在印度與漢字文化圈的圈子裡。有人說,這是最早的「脫亞論」。

1589年北條氏的家臣豬俁邦憲奪取了真田昌幸管轄下名胡桃城,導致秀吉下令全日本大名討伐北條氏,不服從者將會受到失到領土的處分。秀吉率20萬大軍向北條氏攻擊,攻陷北條各個支城下逐漸向小田原城包圍,7月北條氏政、氏直父子開城投降。氏政、氏照兩兄弟切腹自盡,氏直被流放到高野山,戰後秀吉為各大名分封新的領土。

1591年,將關白之位讓給外甥豐臣秀次,自稱太合(前關白的尊稱)。1591年秀吉進行他人生中最後一場日本國內戰爭,派遣了蒲生氏鄉、淺野長政及石田三成聯同東北地方大名平定九戶政實之亂。同年,秀吉命令茶人千利休切腹自盡,原因不明。

征伐朝鮮及晚年
main|文祿·慶長之役 right。]]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治國有方,多年戰亂的日本一時間國泰民安。他見日本已經安定,遂萌發了建立一個亞洲大帝國,他決心到比日本更廣大的空間施展一番。首先要征服朝鮮,再來征服中國,後再征服印度,建立一個包括日本中國、印度、朝鮮在內的亞洲大帝國。

1592年豐臣秀吉率兵20萬征伐朝鮮兵員為西日本諸大名為主。戰爭初期,久經沙場的日軍攻勢猛烈、勢如破竹,以極快的速度先後攻佔朝鮮王京漢城與陪都平壤,並迅速攻佔朝鮮境內大量主要城市,直趨明朝邊境。朝鮮王馬上向明朝求救。豐臣秀吉於5月攻佔漢城後便研議要遷都北京,將北京周圍10「國」之地獻為御用,賜公卿以俸祿,賜其部下以10倍於原有的領地,甚至命豐臣秀次為大唐(中國)關白,日本關白由羽柴秀秋或宇喜多秀家擔任,朝鮮則交給羽柴秀勝或宇喜多秀家統治。明神宗派遣遼東總兵李如松率兵入援朝鮮。在明軍(約5萬)和朝鮮三道水師提督李舜臣等的反擊下,日軍攻勢遇阻。

終於在1593年日軍因遭逢損失,豐臣秀吉遂與明朝和談。

其時日方代表小西行長出身商人家庭,精於商業謀略,偽造秀吉降表與明朝議和,而明方使者沈惟敬本是市井無賴,就稱秀吉的目的是要求恢復雙方邊貿易。雙方於是締結和約,日軍就此暫退釜山。日本稱這次入侵朝鮮的戰爭為文祿·慶長之役(朝鮮征伐),朝鮮稱為壬辰倭禍、壬辰衛國戰爭,中國稱為萬曆朝鮮戰爭,將其歸為萬曆三大征之一。

1595年,豐臣秀吉將豐臣秀次流放到高野山,然後將秀次賜死,此外亦令秀次支持者切腹,包括前野長康等人。賜死的原因可能是當時輿論流傳著「殺生關白」(豐臣秀次的綽號)過去所發生的亂行,加上秀吉打算以年幼的次男秀賴作為家中的繼承人,秀吉決定處死有關人士。

數年後,亦即文祿五年(1596年)九月,秀吉歡喜地迎接明朝使者,明、朝議和使來日,秀吉宴饗之。然宣讀國書,始知議和實為冊封,大明欲封秀吉為日本國王。秀吉方覺受騙,大怒道:「吾掌握日本,欲王則王,何待髯虜之封!且吾而為王,何以對天皇!」,並欲殺明朝使節,為旁人勸止,於是下令驅逐明朝使節。<ref>日本史話——近古篇,p108</ref>秀吉不久後再次遣兵入侵朝鮮。日軍盤據釜山,再進逼漢陽。然而明朝援軍(約8萬)加入戰斗行列後,日軍攻勢再度受阻,被迫死守於海岸各城堡。史稱「慶長之役」)

1598年8月18日,豐臣秀吉於戰役中逝世,死於伏見城,享年62歲。死前他亦已託付前田利家監視德川家康及輔佐豐臣秀賴。而入侵朝鮮半島的日軍在接獲五大老的命令及以石田三成為首的五奉行安排下逐漸撤軍,可是這場戰役日軍損失巨大;元氣大傷,此役也埋下了德川家康日後成為征夷大將軍的一個重要伏因。而日本與朝鮮的關系,到1607年才恢復正常。

豐臣秀吉法名為國泰佑松院殿靈山俊龍大居士,自他死後至今日本各地仍存在不同的豐國神社,包括在滋賀縣長濱市、大阪府大阪市、愛知縣名古屋市等(江戶幕府統治時期並不存在豐國神社,改為東照神宮,到明治時代才續漸恢復)。

政績
thumb 他的經貿政策多承傳自織田信長,發展南蠻貿易,以樂座樂市和朱印船貿易等振興商業;並利用控制都市及鑄造貨幣等辦法規范經濟;以太合檢地和刀狩等政策用來確立稅制,徹底地兵農分離,為江戶時代的幕藩體制打下了穩定的基礎。

德川家康
竹千代於三河國的岡崎城出生。在竹千代三歲的時候,由於母系家族的首領水野忠政病逝,而由水野信元繼任,信元隨後轉向投靠尾張的大名織田信秀。在此時,駿河的今川義元為了與織田氏對抗,不僅要求廣忠必須與水野氏斷絕關系(亦即與於大離婚),更在三年後要求廣忠將竹千代送往今川家作為質子,使得今川氏能夠加強對三河國與岡崎城的控制(因為竹千代的嫡身分就是未來的岡崎城城主)。天文十七年(1548年)竹千代由家臣松平金田與松平三左衛門陪伴下護送到駿河靜岡寺。他們從岡崎出發往東由蒲郡乘船,到達渥美半島的田原。
然而田原的戶田氏早已不顧與三河松平氏的長久以來的親緣關系,於是田原城主戶田康光將竹千代成為人質送往靜岡寺乙事,以及具體的行進路線都密報給織田信秀得知,藉以獲取織田氏的豐厚獎賞。因此織田信秀派人將竹千代自半途中劫走,而陪伴的松平金田與松平三左衛門由於勢孤力單無法救回少主,因此悲壯地以切腹自殺以示負責。

爾後,竹千代先住進靜岡寺,稍長又獲准近入臨濟寺。在臨濟寺期間他受到了義元家臣太原雪齋的關照與教育(雪齋和尚是當時有名的琴棋書畫大師級人物,並且通曉孔孟學說,又是軍事與外交的曠世奇才;其中安祥城一戰便是雪齋和尚的三大戰役傑作。)。14歲這一年,有一說是雪齋和尚的授意,今川為竹千代安排迎娶家臣關口刑部少輔親永的女兒築山殿。由於未成年者不得迎娶,因此在弘治二年(1556年)正月中,今川義元為竹千代行成人禮,並改名為松平元信,兩年後,將名字中的信,改名為祖父清康的康,是為松平元康,再娶關口親永的女兒為妻。這時元康才眾望所歸的得以回到岡崎城,真正成為一城之主。

1560年,今川義元為了上洛,引軍進入尾張與首當其沖的織田軍交戰,元康參與該戰役,並擔任先鋒,負責突襲丸根城,並且取得丸根城守將佐久間大學的首級。不過今川義元於在戰役期間因為大意輕敵受到織田信長的奇襲(即桶狹間之戰)遭到其部下毛利新助和服部小平太梟首,其後元康返回岡崎城。當元康再回到岡崎城的時候,城中駐守的今川氏家臣山田新右衛門因為擔心元康的報復,因此棄城而逃。

元康原本尚未打算從今川氏從屬中獨立,不僅不斷出兵騷擾織田氏的領土並且攻打織田氏的城砦,同時頻頻上書給今川氏真,希望氏真能夠再組義軍,並且願意擔任先鋒討伐信長,為義元復仇雪恥。然而氏真的無能使得駿河國內的政情越來越紊亂,有不少今川氏的老臣紛紛出走或逃離,使得元康終於意識到今川氏是確定走向敗亡的路途了。

清洲同盟
兩年後,也就是永祿五年(1562年松平元康接受了織田信長的私下求和,在兩國將軍隊撤離邊界與釐清彼此的國界之後,信長邀請元康前往尾張的清洲締結盟約。
且元康於同年在改名為松平家康。在簽定合約之後,織田信長不但不用分散兵力於三河國的邊界,也不用擔心武田氏的襲擊,於是信長將戰略目標鎖定在攻取美濃的齋藤龍興。當時信長所派遣使者是老臣瀧川一益,他前往三河拜見元康並且表明信長希望求和的意思「信長主公非常想念三河的弟弟竹千代,希望閣下抽空前往清州一敘舊情」,一益是這么說的。

清洲同盟基本的成立困難度對於元康(當時還未改名家康)而言在於他必須在今川氏真與織田信長之間作出結盟的抉擇;畢竟今川氏與元康是有協約在先,不過,當時今川氏真並無向信長出兵的意願,而今川也因義元的的戰死而有了統治力倒退的現象,北方還有虎視耽耽的武田信玄。而家康當時也還未統一三河,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擋下尾張的,在思慮考量後,元康決定求和,在當時的時局來說,這也是無可奈何的,畢竟以一個小小的三河大名要在亂世生存,就必須有西瓜偎邊的傾向。然而撇開今川氏真的無能不談,信長與家康童年時深厚的情誼以及信長從收服柴田權六,打擊織田信友,到擊敗不可一世的今川義元,信長的才能與進步有目共睹,就這一點來說,氏真的思維卻一天比一天保守。此外由於三河的西北面便是尾張的織田氏(北面是美濃齋藤氏),結盟,對於沉穩的家康來說,卻是一場對織田信長人格號招力的豪賭,也從此展開了兩個年輕人開始叱吒風雲的年代。

1566年,爆發三河一向一揆(三河完全武裝起義),當中他的部分家臣加入了一揆軍,包括了本多正信及三方原之戰慷慨赴義的夏目吉信,這是家康人生中的第一個大危機,這對當時只領有三河一國的家康是動搖國本的戰爭,最後德川軍成功平定亂事,藉此統一三河國。同年朝廷正式賜予官職正五位下三河守,家康篡改祖譜,僭越改姓德川。家康其後繼續攻擊今川氏,而今川氏在駿河淪陷後逃亡至掛川城,1568年年底因掛川城被包圍下開城投降,今川氏滅亡。1570年德川家康的根據地由岡崎城搬遷至遠江國的曳馬城並改名為濱松城。

而在永祿十一年,武田信玄遣使至岡崎拜會家康,協議兩家出兵消滅今川氏,並約定戰後以大井川為界,以西歸松平氏,往東屬武田家,史稱大井川會盟。果然在當年十二月,今川氏遭到覆滅的命運,今川氏真也被放逐。從此元康又多獲得了廿多萬石的領地,同時提高三河在諸大名眼中的地位。

與武田對決
當時足利義昭曾經引誘家康參與信長包圍網,並賜與副將軍一職,不過家康拒絕,繼續協助織田信長。在姊川之戰擊敗了淺井和朝倉的聯合軍。1572年未,家康與試圖上洛的武田信玄軍於濱松城外的三方原交戰卻大敗,之後逃回居城,他孤注一擲設下空城計,因為他認為武田軍志在上洛,不會冒危險來殲滅已經潰敗的德川勢。(史稱三方原會戰。傳說家康遭武田軍山縣昌景追擊時,曾嚇到拉大糞。他讓人當場繪下自己愁苦的樣子,作為日後激勵之用。該畫像現在仍存在。)至於武田信玄則繼續西征,但攻下野田城後突然折返,原因是信玄病重,折返的時候病逝,結果德川家逃過了被滅亡的一劫。武田信玄死後,織田信長同年消滅了室町幕府以及淺井和朝倉氏,整體上威脅織田和德川的勢力暫時結束。
1574年,武田勝賴率25,000大軍攻打高天神城,家康等待織田軍的增援,不過在增援到達前,高天神城已經被攻下。1575年,武田勝賴再次攻擊德川的領地長篠城,守方奧平信昌僅用500兵死守一段時間,不過德川和織田聯軍在設樂原中以鐵炮戰術重創武田軍,雖然兩軍死傷甚多,不過武田軍損失了多名大將,間接使武田家衰退,是為長篠之戰。

1579年,有謠言說家康正妻築山殿聯合兒子德川信康欲倒向武田家,因此信長下令家康立刻處份築山殿,但對信康的指令則不明確,最後築山被處死,信康則是切腹以謝罪。據說負責為信康介錯的是服部半藏,但是如果屬實,那麼這便是一種污辱了,因為忍者的身分在當時相當低下。此事件有異說。

1582年,織田和德川攻打武田領地,首先是木曾義昌背叛武田家,接著信長和家康和北條氏政分三路攻擊武田的根據地,武田家臣則開始大量倒戈,導致織德北三方聯軍只花了一個月就殲滅了武田家。勝賴在天目山將武田家第二十代家督的身分傳給嫡子信勝完成信玄的遺願後,與妻子切腹自盡。而家康因其戰功,被信長增封家康駿河一國。信長頒布武田狩獵令,即任何與武田有關的人都要撲殺,家康則暗中命令井伊直政招降並藏匿武田家的遺臣(此即後來在小牧·長久手之戰大放異採的井伊赤備隊),與織田信長殺害遺臣有所分別,而江戶時代的武田氏族幾乎是家康在此時所藏匿的。

本能寺之變
織田信長以「天下人」自居,進入京城,並且受封為右大臣。1576年委任家臣明智光秀、丹羽長秀在近江建造一座代表信長偉業的巨城,三年後竣工,取名安土城,即意味著信長將創造「安平樂土」,並且開始進攻中國(日本中國地方),意圖號令天下。家康被信長招待到安土城,部下嫌料理難吃,信長當場懲處主辦人明智光秀。6月,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信長被迫自焚。家康當時正在界港,在服部正成帶領下護送逃回三河。此外羽柴秀吉(即豐臣秀吉)在山崎之戰大敗明智光秀。回到領地後的家康,原本欲打著替信長復仇名義討伐明智光秀,但被搶先一步,因此進軍甲斐參與瓜分信長舊領,與北條交戰,最終與北條軍達致和睦狀態(天正壬午之亂)。
與秀吉決戰
在信長死後,織田家主要分為兩派,分別以羽柴秀吉和柴田勝家為首。1583年秀吉在賤岳之戰大敗柴田勝家,不久攻下了勝家的根據城北之庄城,接著與織田信長次男織田信雄維持同盟。秀吉在1584年出兵,兩軍在尾張國的小牧和長久手交戰。戰況對德川軍有利,羽柴軍陣亡的將領有池田恆興、森長可、池田元助等。其後秀吉退兵,改為攻打伊勢國的織田信雄,信雄向秀吉投降。不久,家康突然向秀吉提出講和,並將年僅12歲的次男秀康送往大坂城作為人質。隨後,秀吉在越中國迫使佐佐成政投降,平定了紀伊國的雜賀眾,加上在四國征伐中取得勝利。家康方面,派遣大久保忠世及鳥居元忠攻打上田城,被真田昌幸擊敗。此外家臣石川數正突然投奔豐臣秀吉。在眾多不利的情況下,秀吉嘗試誘使家康成為其家臣。秀吉最初將他的妹妹朝日姬嫁給家康作為正室,家康卻無意臣屬;不過當秀吉將他的生母大政所送往岡崎城作為人質之後,家康決意臣從,10月26日到達大坂城,27日正式從屬豐臣秀吉。
豐臣家臣時代
同年11月,家康回到濱松城,接著將他的居城遷移至駿河的今川館,並改其名為駿府城。1589年後北條氏拒絕臣服豐臣家,於是豐臣秀吉下令全日本大名討伐北條。家康在支援戰線上有不少功勞,最終北條氏在小田原城被包圍一段時間後投降。戰後家康轉封關東八州,但實際上封給家康的並沒有八州,定居城為武藏的江戶城。雖然豐臣秀吉在兩年後出兵朝鮮(文祿.慶長之役),但是秀吉允許家康不用出征,原因是掃平領地內的後北條氏殘黨。家康因而只在名護屋城作守備的工作。期間家康對領土進行檢地,並累積日後掀起全國大亂的關原合戰的實力。
奪取霸權、關原之戰
main|關原之戰
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繼承人是只有六歲的豐臣秀賴。秀吉是病逝前設立五大老和五奉行,家康為五大老首席。家康在秀吉病逝前,安排與部分大名進行婚姻,又在秀吉死後,私自分封領地;因此開始造成其他中老和奉行的不滿,尤以石田三成為甚,三成的行動惹來了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等人襲擊(文治、武鬥派斗爭)。在家康安排下,三成在佐和山城隱居。家康繼續在伏見城及大坂城執行政務。

就任將軍、成立幕府
戰後,家康積極處理政務,調配大名間的領土,而且經常在京都活動。為了成為將軍,他嘗試將德川氏的系譜改變。1603年,朝延中的使者到達伏見城,家康出任征夷大將軍,並創立江戶幕府,也稱為德川幕府,同年將千姬嫁給豐臣秀賴以示友好。1605年德川家康退位給三男秀忠,家康表面上在駿府城隱居,被一般人稱為大御所,但實際上家康仍然掌握了大權,在岡本大八事件和大久保長安事件均由家康作主導。
大坂城
1614年方銘鍾事件中,家康借口鍾銘內文有對德川家不利的文句,嘗試迫使秀賴完全臣服;但是豐臣方擺出備戰的姿態:豐臣軍積極招募浪人,加強軍備,但卻沒有大名加入大阪方(除了阿波的蜂須賀家政但被家督至鎮勸說而放棄舉兵),致使德川家康下令大名准備攻擊大坂。德川軍在11月15日開始進行攻擊,並步步進迫,迫使豐臣的軍隊撤回大坂城內,12月4日前田軍和松平軍擅自攻擊真田丸,遭到真田信繁的猛烈反抗,結果大敗。家康最終利用大筒直接攻擊大坂城,迫使淀殿(豐臣秀賴的母親---淀夫人)-提出交涉,雙方達成協議,大阪方面要求德川不得處分秀賴等參戰諸將,秀賴、淀殿不用前往江戶作人質,家康看似寬大的爽快答應,唯一的條件是:將大阪方面除本丸外所有外城一並拆除。
1615年,填平了一切壕溝,拆毀了二丸、三丸的大阪城形同空殼,家康見時機成熟再次出兵,而豐臣軍在這次戰役雖然積極迎擊,但是只剩本丸的大阪城比山砦還不如,德川軍在多處地方相繼捷報,最終迫近大坂城。但在岡山·天王寺之戰中,家康一度陷入危機,真田信繁擊潰松平忠直帶領的一萬五千越後兵壓進家康本陣,導致家康旗本眾大崩潰,本陣倒退數里後才穩下陣腳,這也是家康這輩子除了三方原之戰最狼狽的一戰,甚至有了切腹的覺悟,最後勉強逃出一命;同時德川秀忠在岡山戰斗,亦因為過於突出,遭到大野軍的突擊陷入混亂,但是後來秀忠的軍事顧問,人稱西國無雙的立花宗茂親自率領敗兵抵擋攻勢而使戰局穩定。當眾將聞到家康有危險而作出救援,在兵力差佔有優勢下,德川軍取得勝利,豐臣秀賴自盡,遺兒國松在戰後不久找回,最終被處死,豐臣家正式滅亡,是為大坂之戰,日本慣稱大坂之陣。

晚年
right 家康實行一國一城令和武家諸法度等政策,維持國家穩定。1616年3月21日獲朝廷贈獲太政大臣一職。6月1日巳時(約上午十時),家康在駿府城病逝。法名東照大權現,法號安國院。關於其死因的說法之一是吃鯛魚天婦羅中毒身亡。另外的說法包括胃癌及梅毒。

『捌』 日本政府部門有那些

1.內閣部門16個。具體是:內閣官房,內閣法制局,人事院,內閣府,復興廳,總務省,法務省,外務省,財務省,文部科學省,厚生勞動省,農林水產省,經濟產業省,國土交通省,環境省,防衛省。

根據《日本國憲法》規定:國家的行政權屬於內閣。內閣是日本的最高行政機構,一切重要決策皆由內閣制定和執行。內閣總理大臣也稱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腦,由國會提名經議員選舉產生,並經天皇任命。

2.獨立機構1個:會計檢查院。

(8)日本國家網路安全大臣擴展閱讀:

1.日本的行政機構是由明治維新後在中央政府實行的太政官制演變而來的。中央行政機構(內閣)根據天皇的敕令建立,國家的最高行政權屬於天皇,而不屬於內閣。內閣下屬行政機構稱為「省」。

2.內閣官房:即政府辦公廳,是內閣執行行政事務的主要助手,主管內閣的日常事務,調查,搜集國內外情報,研究審議內外政策,為內閣決策提供根據。內閣官房長官由總理大臣任命,是內閣中掌握實權的人物。下設有參事官室,審議官和調查官室。

3.內閣法制局:是內閣的法律顧問和咨詢機關,主要負責審查有關法律案,政令案,條約案,並向內閣申述意見,以及其他有關法制的事項。法制局長官雖然不是內閣成員,但可以出席內閣所有會議,發揮重要作用。

4.人事院:是協助內閣管理人事行政的獨立性機構,負責主持國家公務人員的考試,晉升,任免,決定其職別,薪俸等事項。人事官不受內閣更迭的影響,保護相對穩定性。人事院由人事官組成人事會議,下設事務總局,專管人事院的業務工作。

閱讀全文

與日本國家網路安全大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7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6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94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80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76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30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54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5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716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52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7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012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7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20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64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3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90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96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