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分層網路協議的運作方式
數據由傳送端的最上層(通常是指應用程序)產生,由上層往下層傳送。每經過一層,都會在前端增加一些該層專用的信息,這些信息稱為「報頭」,然後才傳給下一層,我們不妨將「加上報頭」想像為「套上一層信封」。因此到了最底層時,原本的數據已經套上了7層信封。而後通過網路線、電話線、光纜等媒介,傳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收到數據後,會從最底層向上層傳送,每經過一層就拆掉一層信封(亦即去除該層所識別的報頭),直到了最上層,數據便恢復成當初從傳送端最上層產生時的原貌。
用於記憶層(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正確順序的普通方法是無數網路通過傳輸語音信號來表示它的應用之一。
② 家裡每層的房間的網口怎麼設置網路
這個問題很簡單,既然你的一樓總口跟各樓層分路由器已經架設好網路,則還是繼續沿用你的網路架構。一樓光貓連接總路由器,然後總路由器(如果埠不夠用就需再接一個交換機)分六條線至各樓分路由器。注意,分路由器建議使用固定IP,其各自的WiFi名字也要區分開。
③ 為什麼要採用分層網路計劃的方法
計算機網路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工程,之所以使用分層,最主要的思想在於把整個復雜的問題分成若干個部分進行處理,主要優點在於:
①各層之間相互獨立,只需要完成本層要求的任務:某一層通過和下層的介面實現信息交流,下層也能提供相應服務給上層,並且計算機網路的復雜程度還表現在要使得不同的網路進行連接,分層的話,其他就不要考慮另外一層是怎麼進行網路連接和協商通信的(比如應用層可以搭載udp或tcp);
②使得接入網路設備容易製造,且成本大幅度降低:比如交換機(二層)就根本不需要考慮網路層和以上的數據,所以在硬體(邏輯控制電路)的設計難度就會大幅度降低;
計算機網路分層設計方法主要原則:
①層與層之間必須相對對立,不允許出現兩層對同一控制(差錯控制,流量控制,分片和組裝,復用分用,連接釋放控制)的重復;
②分層必須把握好層的數量和層與層的關系。分層時必須使每一層的功能非常明確,層數太少會使得每一層任務太過復雜,在設計協議的時候,設計工程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層數太多會使得網路的傳輸效率下降。
④ 如何設置分層網路
一般使用三層網路模型架構:由低到高分別為接入層-匯聚層-核心層。具體的結構及各層功能可以到網路上收集。
⑤ 計算機網路的協議分層
為了減少網路設計的復雜性,絕大多數網路採用分層設計方法。所謂分層設計方法,就是按照信息的流動過程將網路的整體功能分解為一個個的功能層,不同機器上的同等功能層之間採用相同的協議,同一機器上的相鄰功能層之間通過介面進行信息傳遞。為了便於理解介面和協議的概念,我們首先以郵政通信系統為例進行說明。人們平常寫信時,都有個約定,這就是信件的格式和內容。首先,我們寫信時必須採用雙方都懂的語言文字和文體,開頭是對方稱謂,最後是落款等。這樣,對方收到信後,才可以看懂信中的內容,知道是誰寫的,什麼時候寫的等。當然還可以有其他的一些特殊約定,如書信的編號、間諜的密寫等。信寫好之後,必須將信封裝並交由郵局寄發,這樣寄信人和郵局之間也要有約定,這就是規定信封寫法並貼郵票。在中國寄信必須先寫收信人地址、姓名,然後才寫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郵局收到信後,首先進行信件的分揀和分類,然後交付有關運輸部門進行運輸,如航空信交民航,平信交鐵路或公路運輸部門等。這時,郵局和運輸部門也有約定,如到站地點、時間、包裹形式等等。信件運送到目的地後進行相反的過程,最終將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收信人依照約定的格式才能讀懂信件。如圖所示,在整個過程中,主要涉及到了三個子系統、即用戶子系統,郵政子系統和運輸子系統。各種約定都是為了達到將信件從一個源點送到某一個目的點這個目標而設計的,這就是說,它們是因信息的流動而產生的。可以將這些約定分為同等機構間的約定,如用戶之間的約定、郵政局之間的約定和運輸部門之間的約定,以及不同機構間的約定,如用戶與郵政局之間的約定、郵政局與運輸部門之間的約定。雖然兩個用戶、兩個郵政局、兩個運輸部門分處甲、乙兩地,但它們都分別對應同等機構,同屬一個子系統;而同處一地的不同機構則不在一個子系統內,而且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很顯然,這兩種約定是不同的,前者為部門內部的約定,而後者是不同部門之間的約定。 在計算機網路環境中,兩台計算機中兩個進程之間進行通信的過程與郵政通信的過程十分相似。用戶進程對應於用戶,計算機中進行通信的進程(也可以是專門的通信處理機〕對應於郵局,通信設施對應於運輸部門。為了減少計算機網路設計的復雜性,人們往往按功能將計算機網路劃分為多個不同的功能層。網路中同等層之間的通信規則就是該層使用的協議,如有關第N層的通信規則的集合,就是第N層的協議。而同一計算機的不同功能層之間的通信規則稱為介面( i n t e r f a c e),在第N層和第(N+ 1)層之間的介面稱為N /(N+ 1)層介面。總的來說,協議是不同機器同等層之間的通信約定,而介面是同一機器相鄰層之間的通信約定。不同的網路,分層數量、各層的名稱和功能以及協議都各不相同。然而,在所有的網路中,每一層的目的都是向它的上一層提供一定的服務。協議層次化不同於程序設計中模塊化的概念。在程序設計中,各模塊可以相互獨立,任意拼裝或者並行,而層次則一定有上下之分,它是依數據流的流動而產生的。組成不同計算機同等層的實體稱為對等進程( peer process)。對等進程不一定非是相同的程序,但其功能必須完全一致,且採用相同的協議。分層設計方法將整個網路通信功能劃分為垂直的層次集合後,在通信過程中下層將向上層隱蔽下層的實現細節。但層次的劃分應首先確定層次的集合及每層應完成的任務。劃分時應按邏輯組合功能,並具有足夠的層次,以使每層小到易於處理。同時層次也不能太多,以免產生難以負擔的處理開銷。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是網路中分層模型以及各層功能的精確定義。對網路體系結構的描述必須包括足夠的信息,使實現者可以為每一功能層進行硬體設計或編寫程序,並使之符合相關協議。但我們要注意的是,網路協議實現的細節不屬於網路體系結構的內容,因為它們隱含在機器內部,對外部說來是不可見的。現在我們來考查一個具體的例子:在圖1 - 11所示的5層網路中如何向其最上層提供通信。在第5層運行的某應用進程產生了消息M,並把它交給第4層進行發送。第4層在消息M前加上一個信息頭(h e a d e r),信息頭主要包括控制信息(如序號)以便目標機器上的第4層在低層不能保持消息順序時,把亂序的消息按原序裝配好。在有些層中,信息頭還包括長度、時間和其他控制欄位。在很多網路中,第4層對接收的消息長度沒有限制,但在第3層通常存在一個限度。因此,第3層必須將接收的入境消息分成較小的單元如報文分組( p a c k e t),並在每個報文分組前加上一個報頭。在本實例中,消息M被分成兩部分:M 1和M 2。第3層確定使用哪一條輸出線路,並將報文傳給第2層。第2層不僅給每段消息加上頭部信息,而且還要加上尾部信息,構成新的數據單元,通常稱為幀( f r a m e),然後將其傳給第1層進行物理傳輸。在接收方,報文每向上遞交一層,該層的報頭就被剝掉,決不可能出現帶有N層以下報頭的報文交給接收方第N層實體的情況。要理解圖1 - 11示意圖,關鍵要理解虛擬通信與物理通信之間的關系,以及協議與介面之間的區別。比如,第4層的對等進程,在概念上認為它們的通信是水平方向地應用第四層協議。每一方都好像有一個叫做「發送到另一方去」的過程和一個叫做「從另一方接收」的過程,盡管實際上這些過程是跨過3 / 4層介面與下層通信而不是直接同另一方通信。抽象出對等進程這一概念,對網路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有了這種抽象技術,網路設計者就可以把設計完整的網路這種難以處理的大問題,劃分成設計幾個較小的且易於處理的問題,即分別設計各層。
⑥ 4.網路體系結構分層的原則是什麼
必須有一個不同等級的抽象時,應設立一個相應的層次。依據邏輯功能的需要來劃分網路層次,每一層實現一個定義明確的功能集合。盡量做到相鄰層間介面清晰,選擇層間邊界時,應盡量使通過該界面的信息流量為最少。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相當復雜,且具有一定的程序性和系統性,可以認為它是一個獨立系統,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復雜性以及其他獨特的特徵,而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過程性。
(6)分層網路設置方法擴展閱讀:
網路體系結相當於對網路的總體描述,從基礎搭建到上層建設,將實現某一特定功能的網路系統中的研究和建設中所有的方方面面全部的聯系起來,並使其成為一個整體,使具有某一特定功能的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研究更為全面,更透徹。
網路體系結構的涵義的抽象性還體現在各層協議的集合上,雖然協議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但在搭建體系結構的運用中以及完成體系結構後,協議的存在就顯得模糊和抽象。
⑦ 求教路由器分層設置問題
首先我想告訴你~~~~~~交換機你可以把它當成延長線路或是增加埠的東西~~~~~也就是說,你只有一個區域網,就是路由器的那個,沒有什麼子網的東西~~~~~~~。
但是為什麼你會出現這種問題呢?那就是你的路由器成為了性能瓶頸~~~~也就是說你的路由器頂不住了,現在的家用級都是只能拉6,7部機子就算可以,更何況你卻要他拉10台~~~~~~~平時若是大家都上上網頁,還是可以拉得動的!其他的什麼下載,網路游戲嘛,這就不行了。
解決方法,你可以買些貴一點的路由,大概是7,800吧,不過我想誰都不會買的,所以我建議你從減低路由負荷方面來解決,首先別開啟路由的防火牆,其次不要開啟DHCP,所有的電腦設置用靜態地址,再次叫其他的人不要用迅雷,快車等的P2P下載軟體。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解決你的問題。(*^__^*) ~~~~~~~~~~你們那兒的是幾兆的網速呀?怎麼拉這么多台機子呀?
⑧ 網路是如何分層的為什麼分層
網路就是將網路節點所要完成的數據的發送或轉發、打包或拆包,控制信息的載入或拆出等工作,分別由不同的硬體和軟體模塊去完成來分層的。
分層的原因:是通過網路分層,將每一層負責一項具體的工作,然後把數據傳送到下一層。可以將往來通信和網路互聯這一復雜的問題變得較為簡單化。
(8)分層網路設置方法擴展閱讀:
網路層次的五層網際網路協議棧
1、應用層:支持網路應用,應用協議僅僅是網路應用的一個組成部分,運行在不同主機上的進程則使用應用層協議進行通信。主要的協議有:http、ftp、telnet、smtp、pop3等。
2、傳輸層:負責為信源和信宿提供應用程序進程間的數據傳輸服務,這一層上主要定義了兩個傳輸協議,傳輸控制協議即TC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3、網路層:負責將數據報獨立地從信源發送到信宿,主要解決路由選擇、擁塞控制和網路互聯等問題。
4、數據鏈路層:負責將IP數據報封裝成合適在物理網路上傳輸的幀格式並傳輸,或將從物理網路接收到的幀解封,取出IP數據報交給網路層。
5、物理層:負責將比特流在結點間傳輸,即負責物理傳輸。該層的協議既與鏈路有關也與傳輸介質有關。
⑨ 計算機網路的分層設計模型有何優點分層設計方法主要原則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工程,之所以使用分層,最主要的思想在於把整個復雜的問題分成若干個部分進行處理,主要優點在於:
①各層之間相互獨立,只需要完成本層要求的任務:某一層通過和下層的介面實現信息交流,下層也能提供相應服務給上層,並且計算機網路的復雜程度還表現在要使得不同的網路進行連接,分層的話,其他就不要考慮另外一層是怎麼進行網路連接和協商通信的(比如應用層可以搭載udp或tcp);
②使得接入網路設備容易製造,且成本大幅度降低:比如交換機(二層)就根本不需要考慮網路層和以上的數據,所以在硬體(邏輯控制電路)的設計難度就會大幅度降低;
計算機網路分層設計方法主要原則:
①層與層之間必須相對對立,不允許出現兩層對同一控制(差錯控制,流量控制,分片和組裝,復用分用,連接釋放控制)的重復;
②分層必須把握好層的數量和層與層的關系。分層時必須使每一層的功能非常明確,層數太少會使得每一層任務太過復雜,在設計協議的時候,設計工程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層數太多會使得網路的傳輸效率下降。